標籤:

台灣精緻農業對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借鑒與啟示?


台灣精緻農業,在概念上來說,和大陸提的農業現代化差不多。其對大陸當前農業發展最大的啟示在於組織化。一家一戶分散生產是農業的天然屬性,也是必然要求。也正因為如此,農業的標準化難以像工業標準化一樣輕鬆實現。但要實現品質可控,實現產業升級,標準化是必經之路。那麼,如何實現標準化?台灣農業最大的經驗在於通過解決組織化,實現了標準化,最終走出了粗放,實現了精緻。這一點對於解決大陸當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尤其有重要借鑒意義。

台灣實行土地私有制,耕地歸農民所有,再加上台灣土地緊缺,耕地零碎,農業生產經營長期處於以「戶」為單位的分散狀態,這本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制約因素。再加上台灣農業也曾面臨著勞動力老化、生產結構失調、農田污染和開放市場衝擊等一系列問題,台灣農業也和大陸一樣,曾經面臨著重大轉型。

從現在來看,台灣農業的轉型非常成功。

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發展「精緻農業」,重點轉向發展新的優質農產品,提高農產品品質,現代農業逐步向「生產、生活與生態」的良性循環轉化。近年來,又進一步提出發展休閑農業,引導農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當前,台灣的農產品地域特色鮮明,打響了區域品牌。經過經過多年的規劃發展,台灣農會根據各自的地域優勢,資源稟賦,著力打造各自的特色產品,形成了各個地方的主打品牌,地域特色鮮明,區域化生產相對集中。如嘉義縣的蘭花,南投的梅子等等。

接下來重點談談台灣農會在精緻農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

人們稱台灣為「小農」現代化的成功典範,其中台灣農會全方位為農服務、將「小農」聚攏成「大農」,在台灣農業現代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舉世公認的。

台灣農會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它結成了一個覆蓋台灣全域、全產業鏈條的強大組織體系,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這個組織體系,既是一個半官方組織,又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組織。它是政府農業政策的執行者、政府與農民的橋樑。農會是政府農業政策的末梢與終端,是政府農業政策的執行者、協助者、代理者,是政府與農民的真正橋樑。最核心的是,台灣的各種惠農政策,都落實到農會來執行。

同時,它又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組織,把農民、農業、農村的各個生產要素組織到了一起。

正因為有這樣一個強大的組織體系,台灣農會在台灣農業現代化中發揮著五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通過這個強大的組織體系,把農業產業的各個要素組織起來,實現了小規模經營到社會化大生產的轉變。

家庭經營是農業的主要形式,農戶合作共同應對大市場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趨勢。台灣農業以小規模農戶分散經營為主。台灣農會把全島的農民、農業生產單位、農村服務法人,全部以農會的形式組織到一起,凝聚分散力量,提高組織化程度,應對市場風險,提升農業實力,成效非常明顯。據資料介紹,其覆蓋面已達到98.6%。這樣做,把一家一戶小規模經營通過農會組織運作成為大規模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地避免了單一農業生產管理模式下的競爭力不強、應對風險乏力、拓展市場無序等問題。

三是通過這個強大的組織體系,整合全產業鏈條,實現了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的轉變。

台灣農會,特別是基層農會,一直注重組織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它的每一個基層農會,都有自己的門市部(展銷中心)和加工廠。近些年,台灣農會又致力於推動發展休閑農業和創意農業,實現了農業向第二、三產業的延伸,產生了疊加效應,在旅遊、教育、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已成為台灣發展前景良好的新型產業之一。

三是通過這個強大的組織體系,推行封閉式管理,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塑造。

台灣的農會,一直浸透到每一個農村,在農村設立農事小組和股份制的產銷班。農會產銷經營部門,為農民提供專用的肥料及農藥等各類農資,農會的監測人員和技術指導人員全程參與產銷班的產銷活動,從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採收、加工、包裝與銷售全程參與,全程監控監測質量,並要求做好生產履歷檔案記錄。在田間管理中對農殘不合格的進行有效處理,對待採收不合格的農產品一律銷毀,合格產品貼上標籤進入市場。這種從農資到技術服務全封閉的「田間地頭」的模式,非常有效地管住了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使得台灣的精緻農業得到落地。

四是通過這個強大的組織體系,開展農民培訓服務,實現了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的轉變。

各級農會從事的農業推廣教育工作涵蓋了農業科技、實用技能、家庭倫理、農村建設、農民福利等生產、生活與生態的方方面面。例如,農業推廣教育以成年農民為對象,其作用在於增進農民知識、技能與新觀念,著重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市場行銷等;四健推廣教育以農村青年少年為對象,其目的是要培育農村青少年手腦並用、身心並健;家政推廣教育是輔導農家婦女以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及新態度,來強化家庭功能,改善家庭經濟及生活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五是通過這個強大的組織體系,致力於服務農村,實現了政府服務向中介服務的轉變。

政府服務的範圍、內容和方式有時是非常有限的,而台灣農會作為一個特別的中介組織對農民和農村的服務是非常周全的。除了經濟服務,還有金融服務、保險服務、社會服務等,比如它的金融服務,開辦了信用業務,為農民和農業組織提供存放款業務以及農業政策性貸款,貸款含消費性、抵押貸款,以農業生產為主,生活及其他為輔,並配合台灣當局提供無息資金及農業銀行的低利資金辦理農貸,使會員可以獲得長期低利的農業資金。

這個組織體系,在大陸而言,其實就是合作社。可惜,現在太多地方、太多人,沒搞清楚合作社具體應該怎麼做,把這本好經生生念歪了。


謝邀,其實 @張君傑 在這個問題下說的很好,我一個外行就不露怯了。


台灣自推出精緻農業策略後,其鄉村發展一直以「農+旅」的形式為主,各種農莊旅遊採取差異化的戰略,紛紛取得一定的市場,可為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借鑒。

(一)特色產業主導,精加工,深挖掘

台灣的生態農莊,多以「小而精」取勝。他們不刻意追求農莊的面積、規模,不一定非要種植多少作物,獲得多高產量,產品有多大的批量,但非常注重精細管理,精深加工,融入創意,提升品質。有的產品甚至限量供應,量少質精,堅持以質取勝,以特色取勝。

例如種植茶葉的農莊,有的只採一道春茶,然後將其精心加工、製作、包裝,使其成為茶葉中的「極品」。其它時間則搞好茶園管理,讓茶樹健康生長,養精蓄銳,確保春茶品質上乘。有的農莊則利用溪流養殖紅鱒、銀鱒或其它觀賞魚類,遊客可以在農場購買飼料餵食、嬉戲、體驗、觀賞,魚卻並不對外出售。如此做法,反倒吊足了遊客的胃口,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不僅保持了產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資源消耗,保證了良好效益。

他們這種做法,非常符合台灣山多、地少、面積小,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耕種這一實情。反觀我們抓農業產業,無論是山區還是平原,總是把面積、產量、產值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總想「做大做強」,以規模論「英雄」,卻忽視了實際效益;總想在單位面積上創造出更高的產量,卻忽視了土壤、茶園也需要「休養生息」;總想售出更多的產品,卻忽視了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環境的壓力。這些對山區而言,既缺乏競爭優勢,也不利於持續發展。而台灣的生態農莊,通過深挖特色、揚長避短,有效地避開競爭;通過做精做透、提質增效,實現資源節約、持續發展。此種發展方式,非常值得與台灣情況類似的山區參考、借鑒。

台灣的農產品深加工從果品鮮食、保鮮存放、干品制煉到成分提取製作面膜膏和護膚美容品等具備一整列的生產、製作和包裝技術,極大地延伸了產業鏈。如九品蓮花生態教育園區,他們設立有自身系統的農產品加工銷售中心或網點,各類農產品從產品加工、冷藏、噴殺處理到分揀包裝的工藝並不複雜,但其系列產品琳琅滿目,從雪糕、鮮果飲料、果粒製品、干制果品到護膚品等一應俱全。再如南投縣信義鄉農會引入返鄉知識青年,依託本地的梅子特產,設計出幾十種特色產品,加以創意包裝,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農特產品和最受歡迎的旅遊商品。

將特產和觀光相結合,推動休閑農業與休閑漁業發展,如屏東縣墾丁地處恆春半島南端,是有名的風景區,春季又是黑鮪魚回遊墾丁外海的季節,結合休閑漁業,這裡每年舉行黑鮪魚文化觀光為主的春遊,展銷黑鮪魚、油魚子等海鮮產品。屏東還結合農產品收穫期,將農業特產如黑珍珠、香蕉、鳳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觀光計劃中,帶動觀光和休閑產業的發展。台東特產的旗魚,能加工成多種食品,他們將產業、觀光、餐飲、民宿等業者結合起來,舉辦旗魚節,推動發展休閑漁業。

台灣休閑農莊特別擅於發現和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與當地特色資源,如草織、藤編、雕刻、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和古迹史話、傳說,通過新奇創意,包裝打造出特色品牌。如地震災區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台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擁有23種,台灣全島有143種蜻蜓,在桃米發現56種,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兩種小動物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製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閑區。

(二)鮮明的主題與創意

台灣休閑農莊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不斷融入創意與主人的情感,故而台灣的農莊可以讓遊客強烈感受到設計者的情感與追求。

在主題選擇上,水果採摘、竹、香草、茶葉、名花異草觀賞、昆蟲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鱷魚、鴕鳥等體驗,創新不斷,使遊客始終充滿新奇感。比如位於桃園觀音鄉的「青林農場」,一年四季都栽種著向日葵,且免費開放參觀,還有專門種植食蟲植物的「波的農場」,種有豬籠草、捕蠅草、毛毯苔、瓶子草等。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香草為主的「熏之園」,以奶牛為主的「飛牛牧場」,以蘭花為主的「賓朗蝴蝶蘭觀光農園」,「花開了農場」則栽植了大量珍貴的樹林與奇花異草。

頭城農場的傳統項目葉拓T恤,不斷有新的圖案推出,時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斷反覆前來消費。金勇DIY農場每年都會增加新的番茄品種,將來自各國的西紅柿組合在一起的「聯合國西紅柿禮盒」,讓遊客在一個禮盒中就可以品嘗到來自各國、各種形狀、各種顏色、多種口味的西紅柿。桃米村在地震廢墟上建了一個人工湖,在湖邊立起幾個彈簧,托起一隻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夠體驗地震的搖晃感覺,並將小船名之為「搖晃的記憶」。

台灣觀光休閑農場各具特色,有自助農園、森林遊樂區、昆蟲館、休閑娛樂農場等,能提供采果、露營、烤肉、垂釣等休閑活動,並走向多元化和經常性經營。他們特別注意海邊發揮海的優勢,農田突出花果飄香,大山盡顯森林韻味,讓你去過一次就會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主題特色的基礎上向內容更豐富的層次發展,規模場地也不斷擴大。在發展方向上,無論是發展類型、運行機制、組織形式還是投資渠道,都邁向多元化。例如,台灣農政單位通過鼓勵「青年返鄉」,使一大批接受過良好專業教育的青年人回到農村從事休閑農業的經營開發,使整個產業的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產品也出現了多元化,避免了產品在低層次上的雷同化。

(三)重視口碑與網路營銷

由於規模不大,所以台灣的生態農莊,非常注重產品的「口碑」而不是「品牌」。他們認為,「口碑」比「品牌」更重要,因此他們寧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保證產品質量上,放在讓顧客滿意上。為保證產品安全營養,他們嚴格控制化肥、農藥、除草劑的使用,寧可增加投入、犧牲產量,也要保證產品質量;為了讓遊客品嘗到口感最佳的產品,台灣很多生態農莊免費對遊客開放,目前是吸引遊客自己到農莊購買最新鮮、成熟度最適宜的農產品。庄先生告訴筆者,台灣的生態農莊大多建在偏遠的郊區,吸引遊客自己到農莊購買產品,實現產品就地銷售,不僅有利於保證產品的質量,還有一大好處就是農莊可以免掉一大筆銷售費用。

除了宣傳手冊、廣告路牌、電視報紙等傳統宣傳手段以外,休閑農業要加強網路營銷,運用科技整合資訊,通過網頁、搜索引擎以及運用3G手機服務等對休閑農業區域的地圖、路線等進行迅捷的引導。網路平台在台灣休閑農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台灣民宿協會的「U-FUN民宿達人網」的統計,80%的客人通過網路預訂。

(四)寓教於樂,深度體驗

台灣休閑農莊都設有可供多人同樂的設施,例如烤肉區、采果區、遊戲區,農耕體驗區等。有的還設有充滿台灣農村樂趣的烘烤區,提供遊客享受土窯烤地瓜、烤土窯雞的樂趣;有的不定期舉辦農業有關的教育活動、趣味比賽;有的提供與場內動物接觸的機會,遊客可以借餵養小牛、擠牛奶、喝生奶的過程,體會牧場農家的生活。

休閑農莊不僅是休閑娛樂,遊玩,且是實踐、學習的好場所,農莊平時主要接待學校師生,用作畢業旅行或戶外教學,周末則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為主,天天都有生意做。如台一生態休閑農場,精心設計了插花生活館、才藝教室、親子戲水區、花卉迷宮、浪漫小屋、蝴蝶甲蟲生態館等不同區域,遊客可依序參觀。

台灣的休閑農業各景點的配套設施都比較齊全,不僅景區外部的道路、交通、水電等設施完善,就是內部的配套設施也安全完善,講究方便,所到之處吃喝玩樂樣樣具備,而且大都乾淨、溫馨、舒適、價格合理,多數休閑農場設有觀光部,負責旅遊推介、接待與導覽業務,有的還現場展示特色產品與特色烹調,讓遊客嘗鮮。

(五)官方與非官方組織保障

發育較為成熟的民間組織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是產業健康發展的保障,無論是從台灣還是大陸的發展經驗來看,在休閑農業發展的初期,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促進和引導,但是政府不能包辦一切,最終產業的進步要靠行業組織和良好的服務體系作為保障。

服務體系包括營銷體系、培訓體系、行業自律體系等,關鍵是發揮農會、農業推廣學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幫助農民轉型。如台北市農會成立輔導小組,按照「一鄉鎮一休閑農漁區計劃」,研究台北市20家市民農園轉為休閑農場的可能性。台灣省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和台北市農會聯合開展農業休閑旅遊,還與全省100多家休閑農場結盟,推銷優惠休閒遊。經營休閑農業者也成立休閑農業發展協會,相互交流舉辦共同活動,使休閑農業走向精細的專業化分工。也就是說,在區域內部,要通過行業協會、旅遊公司、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等形式,引導當地休閑農業經營者按照「自願、聯合、規範、自律」的原則聯合起來,對內統一服務標準,完善競爭機制,強化行業自律,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對外統一媒體宣傳,並劃撥專項經費製作光碟、休閑農業旅遊指南以及舉辦休閑農業推介活動。在發揮社團協會作用,引導社會中介機構服務於休閑農業這方面,湖南休閑農業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

台灣大的休閑農莊大多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他們對產品的潛在經濟收益和市場銷路掌握得非常清楚。農戶在農會的幫助和指導下,自身也成為一名生產專家,經銷專家和市場分析家。他們注重產品的國際市場銷售行情,善於捕捉國際市場的變化信息,不斷建立和拓展新的國際市場的貿易往來關係,如清波蘭園栽培的蝴蝶蘭花,原種母體從日本進口,藉助農會的技術傳授,採用母體克隆技術和傳統授粉技術,培育繁殖出優良的新種苗,栽培的花苗密切與國際市場緊扣,通過與日本和美國的客商提前兩年訂貨。

(六)從體驗到分享的理念轉變

台灣休閑農業在主推「體驗經濟」之後,還出現了「分享經濟」的理念,即休閑農業經營者與遊客分享鄉村生活,變「顧客是上帝」為「與客人首先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導「擁有不如享有」的消費理念。

台灣休閑農場布局合理,大多數都分布在旅遊線路上,每個景區景點都能與旅遊結合起來,這就有了客源的保證。板塊化、區域化整合,已經有了相當的成效。

事實證明,休閑農業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景觀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才能由點成線、成片,為城市旅遊者提供一日、兩日乃至多日的旅遊產品組合,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謝邀

啟示是,台灣的農民可以過得有尊嚴,過得滋潤. 阻礙大陸農民成為台灣農民那樣的人,最大的阻礙是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不改革,就談不上借鑒意義.

簡要說三點

1 地無恆產,人無恆心. 地都不是你的,你怎麼可能捨得愛護投入?

2 地租: 什麼都不幹,先付出一筆地租,輸在了起跑線上

3 補貼不合理. 各國都對農業進行補貼,但是我們國家補貼機制特別不合理.

以上3個問題不解決,台灣模式就進行不下去. 學點技術皮毛何用.


「飽暖思淫慾」(不要太糾結這個不恰當的比喻),越來越多的人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開始思考如何才能過得更好。對生活品質的無窮無盡的追求,令農業這個五大三粗的行業也走上了精緻路線。

倒退十年,只要是蔥,同一個市場就是一個價格,好壞得靠自己去辨別。但隨著商業資本的不斷注入,農產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做出品牌效應才可能從中脫穎而出。打造品牌有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盈利率」,同樣都是蔥,憑什麼你的要貴一些?於是,為了讓你覺得蔥值這個價,各種高科技理念都被應用其中,精緻農業就這麼來了。

精緻農業的產品針對的全是高端市場,表現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高品質。都說農業精緻化過程,是農業各種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過程,是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是提升農業經營素質和效益的過程。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我國基本國情來,好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要動不動就拿台灣省精緻農業來作為成功學的例子。

首先我們來看看台灣和日本這兩個被當做精緻農業典範的成功學案例,對於這兩個地方,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搞電子產品的,如果硬要往農業上面套,想到的應該也是這兩個地方的水果。

這說明什麼問題?簡析一下兩個地方的GDP構成可以發現,製造業和金融行業佔比在一半左右,這些都是附加值高的行業,直接導致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搞精緻農業有點迫於無奈的意思,產品附加值提不上來,就沒人願意再回去種地養豬了。

本來就生產電子產品,發展精緻農業正好可以將這些高科技產品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也算物盡其用,人為延伸產業鏈。比如松下、富士等公司搞得高科技溫室裡邊很多器材就是自家生產的,甚至用LED光源來代替太陽光。講道理,這樣做除了純粹地增加科技含量,種出的顏色與陽光下生長的植物有區別外,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能有損營養價值。而且,他們肯花這麼多錢來打造溫室大棚種蔬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蔬菜貴,真的很貴,比肉都貴。

除了本地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外,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也成了發展重點。台灣、日本的水果地域品牌打造確實很成功,日本靜岡的哈密瓜曾拍賣出170歐元一顆的天價,一些鄰國還有日本的水果旗艦店,裡面的水果包裝精緻、價格不菲,服務員戴著白手套銷售,搞得跟賣珠寶一樣。日本的越光稻在上海最高也曾賣到了100多元/1斤的離譜價格。

萬變不離其中,搞精緻農業不外乎就是因為有利可圖,要使附加值上去,科技手段自然少不了。但農業和科技似乎有點合不來。當年發明的農藥、化肥說多麼多麼好,現在又說對環境不好了;當年天天打廣告的三月肥飼料,現在也被證明飼料豬吃多了不好嘛;當年用溫室大棚種出來的反季節蔬菜現在又說吃了有害健康......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我們不該搞精緻農業呢?當然不是,農業精緻化過程,是農業各種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過程,這點我覺得說的非常好,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不是胡亂配置。我國本就不以電子產品見長,不要一股腦地把各種高科技加入到農業生產中,有很多不見得對提高品質有多大用,還平白無故提高了生產成本,這些最後還不是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請不要忘了,我國的大部分人群花不起1338人民幣去吃一個哈密瓜,依然還有一些地方的人們吃不起飯!我國人口眾多,靠農業立國,主要目標還是應該放在人民的飯碗、菜籃子上。國家大力扶持就是為了讓農業生產能夠滿足人民的需求,所以目前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借鑒精緻農業優化生產要素、提高產品質量、節約成本的方面,讓大家都能吃上更加便宜、健康的農產品。

現在提倡發展可持續農業,搞有機搞生態本就是一個回歸自然的過程,逆天改命地去生產,宣傳各種科技賣點來獲得高收益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請出口到國外。日本都把草莓賣到阿拉伯去了,我也希望哪天我們的農產品能出口到世界各地。


推薦閱讀:

怎樣自學農業知識?
農業溫室大棚的推廣人群定位方式?
現代農業園發展有哪些問題?
地圖裡這些圓的東西是啥,植被?

TAG:現代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