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885年柏林西非會議將剛果交予僅是一個小國國君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已知利奧波德二世是探索剛果河的主要贊助者,並且在1876年後就已個人名義霸佔剛果的大片土地,但作為一個僅在1831年成立的小國,利奧波德通過什麼手段使英國、法國、德國等列強承認其在資源豐富的剛果盆地的統治地位呢?


比利時是如何殖民非洲的

比利時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是剛果地區,這就要從這個的方面來談了

比利時初期殖民行動與柏林會議

柏林會議是為了解決西南非常的殖民地劃分問題而進行的。最為突出的就是剛果河口的爭端。著就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密切相關了。

利奧波德二世早就有對外擴張的野心。1861年,他就在一封信里寫道,他「收集的資料足以說服臣民要在海外積極擴張勢力」。以後他一直爭辯說:「只有靠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直接聯繫,才能保全商品和資本的輸出場所,同時獲得廉價原料的供應」。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他曾多次擬制殖民擴張計劃,其中一部分是他的父親留傳下來的,目標是征服中國或遠東的某一地區;但是,他清楚地看到,「亞洲已經沒有插足之地」,於是把目光轉向了非洲還未被侵佔的中部地區。

利奧波德二世對非洲的野心由來已久。正如達伊在其傳記著作《利奧波德二世》中所指出:「他(指利奧波德二世)想在非洲做出一番事業,並且為了該國的繁榮而打算大幹一下。開闢殖民地的想法差不多使他著了迷,而他又幾乎不敢講出來。但是,實際上他卻等待著一切時機」。他繼位不久,在他的授意下,比利時外交部的一名檔案專家埃米爾·班寧,竭力鼓吹「打開非洲中部,就會帶來商業和工業的利益」,提出了向非洲中部殖民的報告,要他以「科學」的旗號在非洲「建立殖民據點」,並用交通線把它們連接起來。

利奧波德二世非常狡詰,他知道比利時的實力無法同英法等國匹敵,公開向非洲中部派遣遠征軍,目標太明顯了。於是,他在「科學考察」、「廢除奴隸制」等「人道主義」的幌子掩飾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非洲的心臟地區。

1875年,利奧波德二世決定「對非洲作一番謹慎的試探」。他建議召開一次國際地理會議來討論非洲大陸問題。1876年9月,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參加國有英、法、德、比等7國。利奧波德二世以「東道主」的身份主持了會議。他在開幕詞中說,「打開地球上唯一尚未進入的地區,並使之文明化,衝破籠罩著當地全體居民的黑暗,我敢大膽地講,這是一次十字軍遠征,這次遠征與我們這個進步的時代是很相稱的」。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考察和開發中非協會」(又稱「國際非洲協會」),各國成立分會。利奧波德二世從他父親遺留給他的1,500萬法郎中,向「協會」提供1,000法郎以示支持。此後,利奧波德二世就在這個「協會」的掩護下,實行其擴張計劃。他還找到了一個願意為其擴張計劃效勞的探險家——享利·莫頓·斯坦利。

斯坦利在非洲探險的事迹,特別是他在剛果河上游地區的活動和他發現剛果河以南剛果盆地的物產非常豐富的消息,使利奧波德二世垂涎欲滴。1878年1月,他派出兩名心腹搶先來到法國的馬賽港,迎接剛從非洲探險回來的斯坦利。後來,斯坦利在巴黎同利奧波德二世進行了密談,並原則上達成協議。斯坦利答應在利奧波德二世「指定的非洲任何地方工作5年」,在「合同期間,未徵得國王事先同意,不公布任何消息,不舉行任何報告會」。在這之前,1877年11月25日,利奧波德二世在布魯塞爾召開了第一次國際非洲協會全體會議,討論非洲的經濟問題(徵稅、築鐵路等)。會上正式成立「上剛果研究委員會」(1882年起改名「國際剛果協會」),作為「國際考察和開發中非協會」的分會。利奧波德二世的得力助手施特勞赫上校任主席,利奧波德二世為其提供部分資金。

1879年1月2日,斯坦利向「上剛果研究委員會」提出上半年的預算案獲得通過。1月25日,他便帶領一支探險隊去非洲。8月,這支探險隊進入剛果盆地。到1884年6月斯坦利回到歐洲時,對剛果盆地的遼闊地區進行了勘察。斯坦利通過種種卑劣手段,建立了約20多個(一說40個)據點,強迫當地酋長締結了450多個「保護」條約,使大片大片的土地轉讓給了「國際剛果協會」。這就是後來的「剛果自由邦」的核心部分。

利奧波德二世的代理人在剛果河地區的活動和「國際剛果協會」對剛果盆地的佔領,使列強之間發生了衝突。當時,法國以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為首的探險隊也在剛果河下游地區活動;葡萄牙政府則在剛果河口擁有據點,同法國的擴張產生了矛盾。1884年2月26日,英國同葡萄牙訂立條約,英承認葡對剛果河口領地的主權。英葡條約遭到其他列強的反對。列強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利奧波德二世派出代理人到各國進行活動,力圖使各國承認其在剛果的特權,進一步挑起各大國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在德國首相俾斯麥的主持下, 1884年11月15日至1885年2月26日, 英、法、比、德等15國在柏林召開會議,稱柏林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議題為解決剛果河口爭端問題, 又稱剛果會議。德國召開這次會議有它的想法, 出於歐洲政治平衡的考慮, 為防止本國在歐洲大陸遭到兩面夾擊的危險, 一方面德國想聯合法國, 乘機給英國一個教訓,讓英國明白大不列顛如果沒有有效佔領非洲和其它地區,就不能宣布控制這些地區。另一方面, 他又藉此機會用非洲的領土同法國做交易。

三個多月的會議終於簽署了《柏林會議總議定書》, 內容共7章38條。《總議定書》宣稱其宗旨是「為了本著相互友好協商的精神確定發展非洲某地區的貿易和文明的最惠國條件, 並保障各國人民在兩條流入大西洋的非洲最大河流(尼日河和剛果河)上自由通航的利益; 希望避免在佔據新的非洲沿海領土時可能發生的不和與糾紛;關切開發土著居民精神和物質財富的方法。」從《總協定書》里的宗旨看主要是協調爭奪剛果矛盾, 但內容遠遠超過《總協定書》里的宗旨。7章38條歸納起來有四大內容: 一是剛果自由貿易區的劃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聲明; 二是維護兩河( 剛果河、尼日河)的自由航行; 三是有效佔領原則; 四是利奧波德二世以個人名義佔有剛果河流域, 稱「剛果自由邦」。

利奧波德二世通過在幕後積極活動,操縱會談,開展秘密外交,取得了成功。與會多數大國正式承認「國王陛下為國際剛果協會在非洲建立的自由國的元首」,列強取得在剛果河地區自由貿易、自由通航等權利。

1885年4月30日,比利時國會正式授予利奧波德二世「剛果自由邦國王」的稱號。比比利時本土大70倍的剛果成了國王的私人財產,它的首都——利奧波德維爾——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柏林國際會議標誌著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的投機事業的最高峰。

附錄:殖民主義史(非洲卷)節選


這個不怎麼難理解啊,當時想要染指剛果的列強很多,英法都曾經有探險隊進入剛果,但探險大多失敗。列強們為了瓜分殖民地矛盾重重,一定都不希望把這塊地便宜了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而為了它大動干戈,爭得頭破血流代價又太大,那還不如把它送給不那麼具有威脅的比利時君主,利奧波德二世不過是對這種情緒稍加利用,更何況柏林會議中明確要求這塊地是屬於利奧波德二世個人的而不是歸某個國家所有。而且,利奧波德二世支持的探險隊已經成功的在剛果建立殖民據點,成立了「剛果自由邦」,實質上已經控制了剛果,柏林會議中列強只是對這種實際控制承認一下而已。


推薦閱讀:

馬達加斯加的地緣條件有什麼劣勢?
衣索比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中國在全球的地理位置上與美國相比有何優劣?地緣政治形勢對中國制霸世界有何助力或阻礙嗎?
當前有哪些被高估的國家和被低估的國家?
如何評價近年來鴨綠江口的地形變化,是否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TAG:地緣政治 | 歐洲歷史 | 比利時 | 非洲歷史 | 剛果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