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張維為的中國信心怎麼看?
張維為
歷史總是喜歡諷刺的。
在過去,中國一直是世界第一。那個時候的西方,對中國就像是現在中國對歐美一樣。反正只要提到中國,從制度到人,都是完美的。
沒有一個人在他們的著作中,不對中國倍加讚賞。只要讀他們的書,一定會看到對中國的讚美——《舊制度與大革命》
例如伏爾泰還質問當時的君主:
你們在聽到中國以德治國,哲人受尊敬的事例之後,該有何反應?你們應該「肅然起敬,感到臉紅,但更重要的是要學習模仿」。
後面,西方慢慢變得強大。最先轉變的人是孟德斯鳩和黑格爾。這個轉變,首先就是話語的轉變。西方不再讚揚中國的官僚體制,不再讚揚中國沒有宗教迷信,而是轉變的話語,說中國是君主專制的國家,是落後腐朽的國家。等到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就變成了野蠻的地方,落後腐朽的王朝。
這個轉變,背後是經濟的轉變,國家實力的轉變。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現在的中國,就好像當年的西方。現在在中國,開口便是美國的多黨制,普選制,民主自由的知識分子,就好像當年盛讚中國的西方知識分子。
當然,後來西方強大了,知識分子很快就發現中國是個專制腐朽的國家,態度很快就轉變了。現在隨著中國的強大也應該重新制定一套標準,一套話語權。同樣,我們遲早會說:美國的民主的專制腐朽的。這就是歷史的規律,是不隨人的意志轉移的。
因此,要我說,張維為這一批人,就是現代中國的孟德斯鳩,就是敢於第一個批評美國的制度,探索出自己的一套話語的人。現在這個嘗試是不合時宜的,但是最後,人們會像發現孟德斯鳩一樣發現他們。畢竟,現在言必稱西方的現象,本質上是大多數人從結果推論原因的錯誤的思維方式所造成的。對應的結果不存在了,想像出來的原因也就不存在了廣場舞大媽,廚師……可見這類人群的整體情況。大媽從舊時代一路走來,如今子孫能就近上一所大學,自己抽空能跳跳廣場舞就已經幸福滿滿。同樣,廚師可能也會因為能按時發工資和有地方住而倍感幸福。這叫幸福感,幸福感和自信有關聯嗎?就好比現在一年中有十幾天空氣質量達標,能看到藍天白雲,就會有人可幸福,因為他看到了藍天白雲。但他忘記了350天都是霧霾天。換句話說,有一天大媽的房子被強拆了,家人被毆打恐嚇了……「物業」出來給一家人安排租了一套兩居室,大媽就可幸福,認為自己真的當家做主了!
同理,廚師也是如此。他不知道,在美帝,普通廚師三天的收入可以買一部蘋果手機,半年的收入能買一輛中檔轎車(大眾),三年的收入可以買個不錯的house……在天朝,如果僅僅靠一個人工資能買房子的話,至少需要月薪5千,每年攢3萬,需要30年才能買得起房子,從25歲參加工作開始,買得起房子要等到55歲。而只有70年產權。也就說,你的後代會為了下一個70年繼續奉獻自己的精華來餵養你的……
紐瓦克這種地方我不了解,但是,如果外媒拿廣州火車站摩托強盜來形容我朝治安不好,不知道張會怎麼辯解?就是木桶原理,總是拿自己的長板和美國的短板比。沒有可比性!GDP對物業來說很重要,反應了這一年的經濟工作成果,但是對於老百姓沒有任何意義!張的立場還是現在中國的高點統籌全局的來看問題,沒有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去看問題!還是沒有接地氣!
一出國就愛國!沒錯,我承認!但是,即便再愛國,有幾個在國外過的好的回國的?出國的人多了,肯定回國的人也就多了!
我有幾個地方想知道,張在國外買的不動產在哪?多少錢?張一年在中國住幾天?張的兒女在國內上學嗎?張現在是哪國國籍?中國人對國家的信心和中國目前的實力很不相稱,看來,中國不取代美國成為世界老大,中國人的自卑心理就不能徹底扭轉啊
此人很厲害,偷換概念,重新制定評價標準,然後按照他的標準,我們就被忽悠得陶醉了。他通篇講GDP、收入,但不講購買力;通篇講制度、領導人優勢,不講人家三權分立,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通篇講發展快,但不講食品安全、環境破壞、不可持續發展;通篇講能夠親歷變革很精彩,不講你親歷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個代價是被動的、不可逆的。通篇講出國後就愛國,不講為什麼大多數北清交的精英人才紛紛移民入籍。這種自信,真的站得住腳嗎?不過演講技巧,真的蠻好。
01:35 中國的機會太多太多了,基本上十年一個周期,傻瓜都發財……呵呵
01:45 美國是靠嘴巴子,講,講也講的漂亮,什麼都不用干,最後就當選了……呵呵
……
的確,從過去30多年來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中國模式十分成功。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外匯儲備佔世界的60~7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從過去中國人羨慕外國人富裕到現在外國人羨慕中國人富裕,中國經濟崛起了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現在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對文化大革命對人們勞動創造壓制的反彈,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大概在北洋政府之前中國都是世界第二,外匯儲備太多表明國富民窮,因為中國幾乎沒有多少民間外匯儲備,國家外匯儲備是以勞工權利損失為代價的。
中國模式存在的問題是:物質財富迅速膨脹,精神文明難以跟上;行政干預過多,尋租腐敗嚴重;分配製度沒有理順,貧富差距巨大;政府改革不到位,官風不正;司法改革落後,社會不公正問題突出。矛盾越積累越多,風險越來越大。
美國的政治制度選出三流的領導人是個荒唐的說法。經常有人說:中國的縣長、市長的能力比美國總統要強、絕對勝任總統?這是盲目的自信,可以說中國別說縣長、市長,連更高級別的官員遠遠不能勝任領導一個現代國家,中國的一些官員有現代法治觀念嗎?有民主素養嗎?這些都沒有,僅僅因為獨斷的能力強,潛規則熟悉,一切事情都能不擇手段地搞定,就可以做美國總統?恐怕連美國的一個鎮長都選不上。中國快速發展與發展階段、時間維度有關,中國處於相當於發達國家的早期發展階段,甚至相當於原始積累、血汗工廠的階段。
中國模式的另一特點是政府有為,發達國家早就走過了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階段,羅斯福新政、英國工黨執政、北歐民主社會黨長期執政等等都是代表了政府干預的階段,但是他們現在走向了自由市場經濟。西方制度的確有短板,比如否決政治、民粹主義?過度的否決政治、民粹主義的確不好,黨派的相互否定,過度的討好民眾。但是,不討好民眾是不是更不好呢?
我認為民主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並不代表沒有民主會更好。你天天批判西方民主,會不會給民眾以錯覺:沒有民主更好?所謂的民主失敗論:西方的民主失敗了嗎?第三波民主化失敗了嗎?沒有民主化、市場化,世界上怎麼可能從二戰之後90%的國家是非民主國家、非市場經濟國家,發展到現在90%是民主國家、市場經濟國家?然後才有今天的世界和平與繁榮,才有中國的改革開放,才有中國從自由貿易中獲利最大、中國最堅定地支持自由貿易?他說台灣「從希望走向失望」?台灣人民願意回到國民黨獨裁時代嗎?你說:西方國家對自己國家的滿意程度低,難道表明了他們厭惡民主政治、市場經濟?恐怕是他們在高度信息化、透明化、媒體以批評為己任的社會的必然狀況。而在一個信息封鎖的國家,民眾往往都對自己的國家100%的滿意,薩達姆獲得了幾乎100%的支持率。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強調民主的,我不理解為什麼一些人非得反對民主呢?
他認為程序不是萬能的。但是不注重程序正義,更注重潛規則,是不是更不好?
中國制度的確有長處,權力集中有優點,比如經濟發展快,拆遷快。但是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呢?權力過於集中導致的重大決策錯誤、災難性錯誤太多了,從改革開放前的大躍進、三線建設的錯誤,到改革開放後盲目決策導致的產能過剩、重複建設、開發區大多閑置,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包括權力集中導致尋租腐敗嚴重,貧富懸殊,民眾不滿,這些都使得中國模式難以持續。
張維為說中國式的選賢任能比西方的民主政治好。但選賢任能在風俗淳厚的古代農村和創業時的帝王政治中可以做到,在其他時空中實際上容易淪為小圈子政治、黑箱作業,甚至可能導致買官賣官、惡霸執政。要可持續、可監督,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沒有民主,一人獨斷,你又如何能夠推舉真正的賢能,你又如何能保證所謂賢能可以保障民眾權利,所以這又涉及到民主和憲政了。中國價值包括民貴君輕、民為邦本、尊師重教、厚德載物、仁政德政、重義輕利、儒釋道相互包容、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等等,可以創造性地將中國價值轉化,使之為中國現代化服務。比如孟子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也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政權的利益放在第二位、統治者的利益放在最後,這種民本思想放大了就是民主思想,新儒家研究的主要是這個。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確也有一些與現代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東西,比如專制牧民、官貴民賤、重農輕商、重科舉輕視勞動、小人喻於利、不重視人權、不保護私人產權等等內容。如果建立了先進的制度,文化是能夠逐漸改變的,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都是發展起儒家資本主義、儒家自由主義,沒有哪個國家是全盤照搬西方的東西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必須與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他總是和美國比,這就不好了,我們沒必要橫向比,我們要看過去,看未來,今天的這個中國是不是強過往日,勝過昔時,有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有沒有懸而未決的歷史遺題,有沒有文化與經濟的同步精進,有沒有社會的普遍滿足感與幸福感,有沒有能讓大部分與少部分都能得到實惠的政策,年輕人在這個社會是不是有更多的機會,是不是我們的制度能夠保障每個人都能得到他應該得到的一切,是不是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是不是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是不是消除了地區間經濟的差異,是不是保護並且繁榮著了我們的優秀文化,自由開放在思潮,是不會能夠讓政治良性的運轉?是不是通過努力真的可以得到他能到的一切?嗯,就是這樣。。。
中國不封肥死book和油管的時候就是展示信心的時候。
張的觀點過於樂觀,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驕傲自大,但求能看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
腦子不好
問題總是欲蓋彌彰的
領導都不信
推薦閱讀:
※王金平到底和馬英九有什麼過節?
※單說治安,在中國生活究竟有多安全?
※如果中國失去了轉基因食品將會是怎樣的?
※包頭這座城市怎麼樣?
※什麼是中國特色?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