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評論盤龍等小說是垃圾小說,可是,問題來了,什麼樣的是好小說,難道不應該是看的人多的宣傳正義的?


《盤龍》看的人多我不否認,可是說它宣傳正義就把它的逼格提的太高了。這就是一個網路文學泡沫催化出的普通的網路小說。熟悉的套路,熟悉的主角,熟悉的味道,扮豬吃虎,屌絲逆襲,天生外掛之類的哏也是被玩爛。我覺得隨著網路文學的漸漸成熟,這種小說會被逐漸的淘汰,那些真正有著文筆功力的網路寫手才能生存下去。我吃西紅柿最被人詬病的就是他幾部小說除了主角名字不一樣,別的都一樣。難道他自己不知道這一點嗎,只不過是肚子里就只有這麼多的貨,為了某點的全勤依靠的每日兩更、三更來維持收入罷了。我也看了幾年的網路文學,比較喜歡的作者都離開了某點,比如貓膩和烽火等等。

可能題主要說了,能去某點看書的都是去打發時間看刺激的,但是隨著打怪升級流,天生外掛流,無限流之類的題材被開發完了,讀者們也進入了審美疲勞,這個時候哪位作者的功力高哪位作者更會講故事,那麼誰就能生存下去。

我這裡也不會去推薦你什麼是好小說,人人口味不同我喜歡的你不一定喜歡,己所欲者,亦勿施於人。只要是你喜歡的,你就好好的喜歡,你喜歡《盤龍》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的,畢竟這個世道,銷量才是王道嘛。


怎麼講呢,不是說因為它是網文而我等輕視它,而是因為根植於的東西不一樣。

年輕的時候喜歡看這些爽文,越看越爽,根本停不下來,但隨著我閱讀量的增加,這些爽文越來越不能給我刺激感,為什麼?

因為不同層次的小說給不同層次的人以相適應的刺激感

其實不止是小說,很多文本類型都是這樣

比如小時候看的爽文情景刺激,有代入感,能放鬆自己

但是長大後覺得這可能是某種程度的自欺,或者說我個人認為是一種浪費時間

什麼是浪費?就是用同樣的時間來做事得到的效用少

比如我現在覺得用同樣的時間來看《盤龍》和《魯迅全集》比就很浪費,前者給我一種短暫的刺激感,而後者卻給我深遠的刺激

為什麼會不一樣,因為後者根植於深刻的現實

我是不喜歡左的,但我喜歡魯迅,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看魯迅還能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比較難讀,但我覺得還可以,可能是因為我學西哲出身很喜歡柏格森,因此對此書的理解比較舒服,我覺得此書就是深深的根植於生活本身,就如譯者做的序裡面說的那樣,生活是挖不盡的寶藏,而根治於虛構的話可能差點

每個人閱讀都會有個成長的過程,薩特講他人是地獄,我覺得靜止是地獄,沒有進步和成長是地獄

我們總不能出生就看博爾赫斯,看康德黑格爾,肯定是要有一個揚棄過程的,像黑格爾講的「被揚棄了的自在自為的過程本身」

大家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覺得嚴格的講有問題,但是時間真的是檢驗的一個標準

名著為啥叫名著,就是因為名著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經得起歷史的反思,能讓我們一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小時候看不懂魯迅,就記得科早字,現在重讀魯迅總是感覺不一樣,現在覺得他是個很現實的人,現在看他就有不一樣的感覺

其實我們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閱讀量的時候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感受都會不一樣,黑格爾講「同一句話老人講出來和年輕人講出來意義是不一樣的」以前我無法理解或者說理解不透徹,現在又有了新的理解,也許同一本書也是這樣,不同的人讀出來感覺也會不一樣。

為什麼我們會講爽文比起經典來說不行?哪裡不行?

我覺得可能和很多因素有關,現實意義呀,筆法技巧呀啥的

比如我們現在看水滸確實比三國更現實,更黑暗

比如我們現在看簡愛可能感覺比起安娜.卡列尼娜來說小說技巧可能略遜一籌


挺好的,初中的時候唯一一部讓我有動力半夜三點起來追更新的小說


本人很喜歡盤龍


正義其實是很難以捉摸的,不同人宣傳的正義也是不同的。至於你說的看的人多,也只能說明他暢銷罷了,不能因此評價一部小說的好壞。

怎麼算是一部好的小說,我不敢下結論。我選小說有幾個要素:

1過得去的劇情

2不過文筆優美,至少行文流暢

3人物有鮮明的個性

盤龍看過,不過忘的差不多了,這類型的網文有個通病就是主角大多性格相似,讓人感覺面目不清。


番茄寫的書好處就是女主就一個,主角好歹三觀很符合正常人 很正確,雖然內容流於小白,但是你看了不會有什麼反社會情緒,更不會yy一些後宮。


這話問的,好壞本身的定義就帶有極大的個人色彩,你的問題相當於來問,我喜歡紅色,可有人不喜歡紅色,那麼什麼顏色才是好顏色一樣。


小說有種區分,是以閱歷來劃分。

少不看紅樓,老不讀水滸。


推薦閱讀:

電車難題有正義的解決方式嗎?如果有是基於怎樣的正義?
如何評價神秘博士中蔑視人類的正義觀?
軍事行動中的一定不可以傷害平民嗎?平民被當人質時只能無底線妥協嗎?
是不是只要信仰足,就能安坐家中享受到正義/報應/神跡/奇蹟?

TAG:小說 | 文化 | 正義 | 小說推薦 | 大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