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魯迅的文學水平?
魯迅都會被吊打了。。。那他的一號迷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該情可以堪啊。。。
「我現在寫作隨筆的最根本的動機,也是為了拯救日本、亞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優美的文體和深刻思考寫出這樣的隨筆、世界文學中永遠不可能被忘卻的巨匠是魯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魯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點點。
這是我文學和人生的最大願望。大江健三郎2000年6月2日」
我這一生都在思考魯迅,也就是說,在我思索文學的時候,總會想到魯迅,所以,我要從這裡開始講起。——大江健三郎
附一個大江健三郎回憶魯迅對自己影響的文章:https://m.sohu.com/n/262539035/
啊,還有大家都愛的村上春樹,也吹過魯迅的《阿Q正傳》。
在結構上,魯迅的《阿Q正傳》通過精確描寫和作者本人截然不同的阿Q這一人物形象,使得魯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現出來。這種雙重性賦予作品以深刻的底蘊。——村上春樹
—————————分割線—————————
似乎題主很不服氣,說作家不配談思想性?
尼采第一個跳出來打死你信不信?「在心理學上唯一可以教我的人」——尼采評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恩格斯表示別一下打死了,我也想補兩拳:
「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恩格斯評巴爾扎克《人間喜劇》要是拼文筆的話,陀爺毫無疑問不如屠格涅夫福樓拜他們。但為啥陀爺在文學史里的地位那麼高?所以題主眼裡,陀爺和巴爾扎克是不是作家?太宰治知不知道?他的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你乎現在不要太火。
日本戰後跪美國,他給友人的通信里寫「你我尊敬地魯迅先生懷疑民眾是否能叢所謂的「革命」中獲取幸福、所以首先著手於對群眾的啟蒙···我們的魯迅先生、如果活在今天、會說什麼?」
他的一本小說叫惜別,寫的主角是魯迅先生。
上世紀30年代,京都大學倉石武四郎就把魯迅的《吶喊》用作漢語教材。1932年,著名作家佐藤春夫譯魯迅的《故鄉》。
魯迅去世後日本出版的第一套魯迅全集比中國早一年。
樓上說的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我就不提了。
魯迅先生寫了一輩子的文章就是想要你們跪著的人好好站著生活,將近一百年過去了你居然要跪著把先生的作品送給他國吊打?
是不是官方主流思想是什麼,你們就要反對什麼?那我覺得中國不需要您這樣的人,不如從哪來回哪去算了。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大家看看這位友善度題主的ID和提問,此人是來釣魚的,還望諸君周知,對這種人,沉默才是最高的輕蔑。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建議大家直接拉黑。
————————————————————
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疑,而並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魯迅
先生於日本的文學地位,大概相當於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先生。
與魯迅先生同時期的芥川龍之介先生,較之相比,大抵亦是後輩了,不過魯迅先生1921年便翻譯了其的《羅生門》《橘子》,魯迅先生與芥川之關係,大概是一個注意到其才華的前輩和後起之秀之關係吧。(芥川這位後輩對魯迅先生的創作應該也是有所啟發的)
後期開始嶄露頭角的太宰治,對魯迅先生與芥川先生也是推崇備至,自言二位先生對其影響之深遠莫能想像。
太宰治於1940年開始研究魯迅先生,之後為調查魯迅先生的事迹,更是親自前往仙台。
後也有以魯迅先生為主角的傳記體小說——《惜別》。(雖然寫得真心不太好)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研究員竹內好,更是著有對魯迅先生的研究書籍——《魯迅》。
以下是竹內好對先生的一些評論:
「魯迅的文學,在其根源上是應該稱作『無』的某種東西。因為是獲得了根本上的自覺,才使它成為自覺者的,所以如果沒有了這根柢上的東西,民族主義者魯迅,愛國主義者魯迅,也都成了空話。」
「魯迅不能相信善能對抗惡。世界上或許有善,但那是另一回事,他自身卻不是。他的與惡的戰鬥,是與自己的戰鬥,他是要以自毀來滅惡、在魯迅那裡,這便是生的意義,因此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下一代不要像自己。為滅惡而知惡,只被惡所允許,即所謂惡的特權。或許會在某一時刻實現的善,只有通過惡的自我否定,才會被賦予克服其相對性的基礎。魯迅的這種虛無主義,當然是以一個後進的、封閉的社會為條件的,但是應該注意到,它在魯迅那裡卻孕育著一個誠實的生活者的實踐,同時,它也顯示著現今中國文學的自律性的本源」。
「為了生,他不得不做痛苦的吶喊。這抵抗的吶喊,就是魯迅文學的本源,而且其原理貫穿了他的一生」。
國內外,以中國、日本猶甚,皆有許多專門研究先生的魯迅學家。
魯迅學家亦猶紅學家。
魯迅先生是中國的民族魂,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難以企及的存在,但先生是不願意人們如此看待他的。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我又願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魯迅先生大抵是不願意自己被後人拿去與他人作比較的吧。魯迅先生留學時就讀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後來併入東北大學,先生留學日本時住過的佐藤書屋、上過課的階梯教室,都被日本作為文物古迹保管。若諸君有日踏上仙台之地,勿忘了去看看罷。
上人生的旅途罷。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謝邀。我覺得我這點淺薄的文學認識還不配評價先生。
余華說他早年因為被迫看魯迅的文章,所以自然地生出一種厭惡,直到快四十時才重新把魯迅這個符號歸於作家,也才終於承認魯迅的偉大。我倒是從來沒有討厭過魯迅,因為他並沒有被當成一個符號灌輸在我頭腦里,就是現在很多人都說小時被強迫學習魯迅的文章以致於無感,我都沒有。因為在我小學的時候,我就把我姐姐的語文書都反覆看了好幾遍,她的語文書就有魯迅的文章,我是主動去讀的,也是主動去喜歡的。我猶還記得在一個下午,讀魯迅的《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生出的一種惆悵,也還記得在一個晚上讀《阿長與山海經》時的驚恐。不過那時對魯迅並沒有特別的在意,直到最近幾年系統地去讀魯迅的文章,終於明白了魯迅的偉大。這裡的偉大完全是文學上的,和政治沒有絲毫關係。
所以前日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問魯迅的文學地位是不是被高估時,才斗膽回答一下,以下是在知乎上的答案,改成文章時微微刪改了一遍。
先說結論,魯迅的文學地位沒有被高估。其實把魯迅的文學才能分解後就會發現魯迅是天才加全才。意思是,只要和文字有關的,魯迅無所不精通,無所不頂尖。
我在這裡將魯迅的文學才能分解為:小說、散文、雜文、詩詞、新詩、翻譯六個大類。關於學術研究、書法、設計才能、等等方面我們就不討論了,只需要知道,魯迅之前是章太炎的弟子,他的師兄弟是黃侃、劉文典、朱希祖這些人,只是後來魯迅沒走這條路罷了。再有北大校徽也是魯迅的設計。
小說:前面的答案都有寫,魯迅的《彷徨》《吶喊》《故事新編》等等,都是天才級別的。比如魯迅的《故鄉》的第二段: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幾句話,就把整個文章的基調奠定了,這句話我覺得可以和川端康成《雪國》的開篇「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相媲美。我因為很愛民國那批小說家(更偏向於京派小說家),每個作家的作品都看了一些。在小說技藝上,達到成熟標準的,只有魯迅了。像是郁達夫、林語堂、廢名等人,雖然偶有極好的小說出世,但是同樣也有許多不好的小說,甚至不能稱為小說的作品出世,這說明這些人沒有很好或者很熟練地掌握小說技巧,發揮不穩定。但魯迅卻不如此,他一寫小說就出手不凡,而且篇篇都是高質量,都是特別老道的小說。在我看來,民國的小說家只有三個人達到了這樣的要求,一個是魯迅,一個是沈從文,再有一個就是張愛玲。而且魯迅寫的《狂人日記》這可是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但是你能想到嗎?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水平就如此之高,形成高峰,反觀中國第一首新詩,胡適的《蝴蝶》,你就能看見魯迅在小說方面的天賦,說是天才,說是大師毫不為過。
散文:魯迅的散文只有在像老牛反芻時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處,當然要是你敏感一些,在第一次看恐怕就會有驚艷之感,當然這是很主觀的東西,要說一個人的東西好,只有對比出來。正好我特別喜歡散文,所以民國作家的散文大部分都看了些,我就大言不慚地說下我覺得民國散文寫得好的吧: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沈從文、林語堂、朱自清、像是徐志摩、冰心他們的散文,我就怎麼也喜歡不起來,覺得少了韻味。其實我更喜歡的是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林語堂他們的,沈從文的散文好,但是和他們走的不是一個路子,就不討論。他們幾個人走的是什麼路子呢?我覺得是接續的明清的散文,小品文,尺牘這些,你看他們這幾個人的散文,就像是在讀張岱的文,在讀余懷的文。在這點上周作人走得最遠,魯迅雖然接續了,但在途中求變,加入了更多白話文的影子,所以我覺得魯迅對白話文的推動之功更大些。魯迅的散文和這些民國最厲害的散文家比絲毫不遜色,所以沒什麼懷疑的,若是懷疑,去看看故鄉,看看社戲,看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雜文:其實雜文我沒什麼話語權,因為我極少看雜文,魯迅的如是,別的亦如是。可是我有一個朋友,特別討厭魯迅,看不起魯迅的小說散文,獨獨高看魯迅的雜文。但是從我看過的幾篇來說,魯迅的雜文思想深刻,觀點獨特,對一件事情往往一針見血,切中要害。在當時的雜文家中的確很厲害,而且魯迅的政論寫得很好,那是因為魯迅有思想做底子,魯迅不做文學家,大概會是像章太炎那樣成為儒學家經學家,他對中國的思想史是很有研究的,魯迅也有史學家的底子啊。我認為雜文就是個人思想的流露,所以這樣說的話,魯迅雜文自然不會寫得差。旁提一句:像是那個負心薄情的胡蘭成,那個專門寫武俠的金庸政論雜文都寫得極好,這是沒看他們雜文政論之前想不到的。
詩詞:魯迅的詩詞真是最不容易被人看重的,這點很遺憾,估計還有好多人會以為魯迅不會詩詞呢,可是魯迅可是箇舊學出身的人啊。魯迅的詩多好呢,我覺得可以和郁達夫相伯仲,郁達夫的詩是詞人之詩,魯迅的是詩人之詩,郁達夫以情入詩入詞,魯迅以丈夫氣文人氣入詩。魯迅的詩走的是中國傳統的詩言志的路子。若是放在古代,我覺得可以和明前七子的詩比一比。不過民國詩詞式微,淪為末技,被人遺忘也很正常。能將新文學和舊文學統一,並且達到很高程度的人,我覺得魯迅屬第一。周作人也作詩,但是我覺得周作人的詩要比魯迅遜色。
新詩:我之前做個一本詩集,把民國的新詩翻來看了好幾遍,說實話,魯迅的新詩寫得不是很好。和周作人相似,胡適和廢名的新詩寫得有點樣子。不過魯迅也還可以了,畢竟白話文剛開始,他又沒受過新詩訓練,又有舊詩相抗衡,所以感覺魯迅的新詩有點受到舊詩的束縛,束手束腳放不開(不過這點在別的詩人那裡也能看得到),不然就全是將白話文分段了,不過有幾句還是很有新詩味道和感覺的,魯迅寫新詩不多,也許寫久了寫多了,成就會大些。蘇軾學詞也是很晚,如果魯迅在晚年一直堅持下去,說不準就會有蘇軾於詞的成就了。
翻譯:魯迅的翻譯很多,日文俄文,但是我看的少,不做評論了,但是我看過周作人的一些翻譯,比如徒然草,枕草子,古事記一些,覺得翻譯得極好,鑒於兩兄弟初期都是一起翻譯的,料想魯迅翻譯得不錯。
其實說到這裡,魯迅的文學才能就不用再多證明了,魯迅的全才足可以比肩蘇軾,這是我個人認為的,蘇軾詩詞文,魯迅小說散文詩,也足可以抵擋。我覺得我們現在距離魯迅太近,所以不肯正視魯迅,等過了幾百年,等到我們經過曾經把李白蘇軾這些人劃入一個時代時間時,我們也會把魯迅和蘇軾劃入一個時代,那時人們就會把魯迅和蘇軾相提並論了。
再絮話一些:魯迅的文學成就文學地位是撼動不了的,越到後面,這點越將被證明,那些說是政治原因將魯迅抬上神台的人,你們是否知道,正是政治原因才將魯迅的光芒遮蓋了。有一天烏雲散盡,魯迅的光芒才會被人真正看見。
這很正常,之前我在百度貼吧遇到一人,他自認為比毛主席的軍事水平高。他具體的指出,毛澤東在遼瀋戰役時,先攻打錦州是錯誤的。應該讓出錦州,讓國民黨撤出去,就可以得到東北這個地盤。
這種想法,和題主如出一轍。不過,也絕對不是孤案。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達克效應。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不是總遇到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他們自以為聰明、幽默、能力很強,往往真實能力卻和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差之千里。相反,一些真正厲害的人卻總是顯得非常謙虛。事實上,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早已在1999年證明,正是那些表現不佳的人,更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康奈爾大學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想知道,那些缺失某方面技能的人是不是能認識到自己缺失此技能,於是進行了一項實驗。在實驗中,Kruger和Dunning先讓專業的喜劇演員來為30個笑話的有趣程度評級,作為標準答案參考。然後,讓65名大學本科生也為這些笑話評級,然後再比較他們的評分和專業戲劇演員的評分,根據評分的一致度來給他們排名次。此外,他們還會詢問這些被試,看他們認為自己的幽默感水平和平均水平相比如何,請他們為自己排名。根據他們的能力高低排序之後,研究者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結果。在對自己幽默感的判斷力上,大部分人對自己的評價是過高的。測試結果比平均水平略高的人,對自己的成績的預測非常準確。測試中表現最優秀的人,卻認為自己僅比平均水平高一點點。——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偏低。測試中最不能辨認什麼是有趣的人,認為自己高出平均水平。——他們對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的評價最不準確。
Kruger 和Dunning認為,能力差的人,和能力好的人,錯誤評價自身的原因是不同的。那些沒有能力的人,是因為錯誤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那些有能力的人,則是因為錯誤高估了其他人的能力。 你是不是遇見過很多考完試說「完蛋了我考的很差」的學霸們——事實可能是Ta高估了其他人的水平,內心真的認為自己的成績不會排名太高。所以有時,你會覺得某個能力很強的人過於虛偽,總是故意謙虛,其實Ta真的覺得自己沒什麼了不起。研究者們又進行了實驗,分別測試了人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語法水平,這兩方面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實驗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那些表現最差的人,評價自己能力的準確性也最差。三個測驗中,表現最差的1/4的人全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高於平均水平。研究結果還不止於此,就算給能力差的人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他們還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在之後的研究中,就算研究者公布了答案,最差的參與者還是無法意識到,自己是團隊中最差的。對於這次實驗的結果,Kruger 和Dunning的解釋是,一個人只有真的具備某種能力,真的了解這項能力是什麼,才有辦法對自己是否掌握這種能力做出精確的評估。所以那些不具備能力的人,因為不了解這個能力究竟是怎麼回事,也就無法認識到自己的欠缺。在關鍵的最終測試中,Kruger和Dunning對在邏輯推理中表現較差的一組人進行了能力培訓,結果,隨著邏輯推理能力的提高,他們自我評價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這表明,能力高低的確會影響自我認知。由此,二人認為,讓人們認識到自己無知或能力低下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隨後,針對一系列技能(如閱讀、駕駛、下棋、球類運動等)進行的實驗證明,這一「能力低下且不自知」的現象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也是存在的,並不局限於抽象的實驗測試。舉例來說,對獵槍知之甚少的獵人,對自身的獵槍知識水平的判斷是最不準確的,而臨床經驗糟糕的醫生,也最不可能察覺到自身的無能。這種現象後來由兩位研究者的名字命名為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這篇論文也獲得了200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頒給那些「乍一看很好笑,實際發人深省」的研究,由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頒獎)。達克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表現為「對自己無知這件事本身的無知」。他們因而沉浸於虛幻的優越感中,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都優秀。達克效應也是被心理學家認為「後設認知」或「元認知」(metacognition,即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能力缺失的一種實例。後設認知理論由美國發展心理學家John Flavell創立,後設認知能力較強的人,往往是優秀的自我規範者,他們會不時地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思考。他們會不斷地計劃、檢驗、監督自己,以控制和引導自己的心智和認知過程。現在,你可能明白一些朋友和同事為何會有那些讓人不解的自我評價了。不過,在你變得太自以為是之前,也要銘記一點:正如你認為它不太可能發生一樣,你也可能充滿幸福地忽略自身的無知。不好意思仙台至今都有魯迅的塑像。
日本學生也學他的課文。
更。。。。
看到很多人再說截圖,聲明一下,這圖不是我的,是我在時間靠前的答案里借用的,忘記是誰的了,感覺是圖片所以沒表明出處。
以下是正兒八經的回答
舉報了,嗯,公開侮辱,很符合鍵盤俠的標準。我真是,氣的發抖,黑科比都不生氣,黑魯迅先生真是忍不了了,要不是逼乎有友善度我早開噴了。
你是不是看先生的表情包太多了認為他在大家心裡地位低?你是不是看網上經常借先生之口說一些搞笑的話認為先生也就那樣?你看看民國那些個大師,還有誰有這份殊榮?大家這樣做的原因和結果,是先生不僅活在民國,還活在當代,不僅活在歷史文字里,也活在網路信息中。你不要讀不懂就來黑好不好?
雖然逼乎上為了裝逼高高在上指點江山的人不少,但是先生?他手中的筆是當時中國人的脊梁骨,是那個年代大部分人靈魂深處的怒吼,是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絕對繞不開的一座豐碑。他筆下的文字,時至今日還在震撼著我們的靈魂,不是說你要評價冰箱還得會製冷,不是說你要評價先生還得當作家,最起碼的認字你得會吧?被同期的日本文學吊打?你要反過來問可能題目下的答案會豐富一點。媽的,三次改答案了,仍是不能盡抒心中憤怒,可惜沒有先生文筆之萬一。今年一定要再去先生的紀念館參觀一次。「吊打」這個詞好像就是從《孔乙己》裡面出來的吧?只有魯迅先生吊打別人,誰有那個膽子敢吊打先生
看來題主是新中國的大思想思想思想思想思想死相死想死像家。
補充,
作為大思想家,面對我們這些庸俗的人千夫所指,為何要把問題的補充刪了。魯迅先生這種「頂多算個公知」的人千夫所指時也沒見把那本書燒了。說白了,有種別慫啊
題主原話
搬個凳子來看看,究竟是誰覺得自己有資格評價魯迅先生的文字藝術,
強烈建議大家有空的話讀一下問題日誌,不然估計都覺得我們是在自嗨……
藝術水平?
《狂人日記》:意識流、象徵主義、反諷
《孔乙己》:第三人稱限知視角
《示眾》:象徵主義、外聚焦敘事
《阿Q正傳》:對全知視角的嘲弄
《傷逝》:日記體、第一人稱限知視角
《死火》:象徵主義、悖謬
……
這些都是純之又純的藝術技巧
來來來,題主你告訴我,有哪位日本作家能夠如此自如地驅使以上這些技巧?
吊打?
呵呵。
----------第一次更新-----------
看了題主的補充說明,我深刻地反省了我自己,雖然我一種體位也不會,但是我也沒有女朋友啊。
那麼,題主既然說了「你會多少種體位,但是時間只有5秒,也好意思說自己是技術流?」,那我不妨猜一猜他到底要幹什麼。
體位,大概是指文學技術;時間只有5秒,可能說的是作品的長度。
嗯,那麼按他的說法,莫泊桑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嘛,畢竟他不但體位不多(結合了自然主義特徵的現實主義),長度更短,《阿Q正傳》多少還是個中篇,莫泊桑先生沒有寫過中篇呦。
那麼按他的說法,小說集《都柏林人》也不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傑作了,畢竟17篇小說也都是短篇。啊啊,明智的喬伊斯,寫出了偉大的《尤利西斯》才得以保住自己的文學地位。
那麼按他的說法,歐·亨利、契訶夫等以短篇小說創作為主的偉大現實主義作家,不但體位只有一個,時間長度統統不夠,嗯,了不起了不起。
以及,本子他爹美國,的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終身從事短篇小說創作,應該算是,早泄吧。
呵呵。
說點正經的,思想和藝術本身就不能截然分開,長篇和短篇也並無優劣之分。只有適合題材的表述,和適合思想的藝術。《老人與海》只有5萬字,其偉大程度不言而喻;《凡人修仙傳》過千萬了吧,別說諾貝爾、龔古爾、布克這些級別的,你拿一個茅盾文學獎也行啊。
哦,你說我極端,不能把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放在一起,那,巴金先生知道吧,「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知道吧,篇幅不小了吧,比得上《傾城之戀》、《金鎖記》嗎?
哦,你說我精英主義,不考慮大眾接受水平,問題是,到底是誰硬是要把形式和內容分開的?
再說說日本文學,魯迅先生創作同期稍晚,是日本的「新感覺派」,其代表人物有橫光利一、川端康成等。魯迅先生創作同期早一些,有夏目漱石。
橫光利一的水平,大致和施蟄存、穆時英相當,不及張愛玲。川端康成足夠偉大,可是,他也是寫短篇的啊。
至於夏目漱石,我個人認為,他確實是和魯迅先生同一等級的作家。藝術想像力和思想性都是一流的。
咦,怎麼又冒出來思想性了。
所以,你打算怎麼吊打?用你的什麼標準?論技術,魯迅先生比大部分日本作家都強;思想性吧,你又不讓比;篇幅吧,拿了諾貝爾獎的川端康成,也不怎麼寫長篇。夏目漱石水平很高,但是吊打魯迅……想想就得了。
-------第二次更新----------
哪位大哥把題主的補充說明給刪了啊,留著多好啊,沒法鞭屍很氣的。
惹不起惹不起……
講真,魯迅要是活過來,能不帶髒字地把題主罵得身敗名裂,不知題主你信不信?1.文字的思想性就不談了,先生對於人性的解剖,直擊靈魂。
2.初中時啃魯迅全集,並未有什麼深刻的感觸。倒是現在隨手一翻,經常有點悲從中來的感覺。
3.年少無知的時候總是覺得先生就是在做TG的喉舌,寫的東西也是喉舌的東西。後來才知道,那時候是TG最難的時候,先生恐怕是秘密黨員。
4.先生活到45年以後的話,拿諾獎幾乎是必然的,我個人感到有點可惜,不過對於他個人而言有沒有諾獎的標籤怕也是無所謂。
5.對了,題主之前提過日本。因為日本文學界基本上全是魯迅的粉絲,所以……1936年巨星隕落,然而,他的統治才剛剛開始。
挨了一教鞭,私下解嘲:切,兒子打老子。能否讓你好過一點?某天,斥責流氓,會不會被反嗆:老師摸得我摸不得?
《故鄉》讓人想起小林一茶的名句:「故鄉啊,挨著碰著,都是朵帶刺的花。」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為何這樣寫?
有人說:「即便是魯迅本人來回答這個問題,答案也是一樣的:因為老子高興。」
迅哥會說這種傻話嗎?
一株棗樹,隱含另一株是啥的懸念,因為「可以看見」,讀者跟隨「我」的視線移動: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大音希聲,現場感不必鬼哭狼嚎。
藝術是哲學最鋒利的剃刀,呈現歷史最本質的部分。
你可以寫出幾千萬字的專著論述科舉對人心、人性的腐蝕、摧殘,以及三綱五常、四書五經、仁義道德的虛偽、殘酷,但可能都沒有趙家的狗、你也配姓趙、救救孩子、孔乙己、祥林嫂、人血饅頭、肥皂來得震撼。
自秦以來帝王皆賊。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維護皇權專制的秘訣就是讓民眾蠢笨、孱弱、猥瑣,喪失反抗的能力和意願,成為一盤散沙、自覺自愿的奴隸。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怎樣讓讀書人聯合起來成為愚民標兵?
世襲之外,必須給草根精英一個盼頭和上升渠道,徹底打消他們組織民眾反抗皇權的念頭和能力。
科舉令李世民陶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迅哥剖析歷史,舉重若輕,冷靜『犀利:孔乙己、看客、丁舉人都是對傳統的詛咒;狀元、進士、翰林的塔尖下,匍匐著億萬孔乙己這樣的泡沫、灰燼。
「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迅哥真以血書者。
所謂經典,經得起時間、左右的檢驗。
左派說他好沒用,右派說好才是真的好:胡適說迅哥是我們的人。誰也別搶。
就好比大右派法拉奇,懟天懟地懟極端伊斯蘭,穆黑喜歡沒用,左派也承認她是歐洲的良心。你可以不認同她的意見,但面對千萬人我往矣的豪情,思想侏儒只有跪下。
令日韓精英五體投地的華夏精英,迅哥一人而已。
我在九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對先生水平議論評價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先生居然水平一般,贊同至數百人,而《孔乙己》等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於這些傳說,竟至於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知乎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以敲醒國人為己任、憂國憂民的先生呢,更何至於無端在破乎門前懷疑先生文采菲薄呢?
我這個答案就是調侃題主的,大家別當真。夏目漱石先生其實是魯迅的前輩,魯迅對夏目漱石先生的小說也一直推崇備至,所謂日本魯迅云云,不必當真
————
姑且當題主不是釣魚的吧,而是真心誠意來問這個問題,我就真心誠意的抖個機靈:
跟魯迅差不多同一時期,日本最大牌的文豪夏目漱石先生,答主應該知道吧,就是被印在錢上那位。
他的外號是:日本的魯迅!
魯迅的外號:中國的周樹人!
是不是高下立判?
只憑先生」朝花夕拾」這四個字,我就能跪穿地板。
《孔乙己》為什麼火?雅能啟蒙民智。俗可娛樂至死。你以為莫名其妙就火?單論文學性,沒有對文字的把握和頂級運用,可以做到?哪位作家可以做到?更何況,這只是魯迅的一篇文章而已。不懂就說低級,這是愚民自欺欺人的常規套路。我勸某人還是少上知乎吧。
謝邀。建議看一下周作人的《日本三十年來的小說》。然後,日本人自己評價魯迅相當於夏目漱石,森鷗外等四個頂級作家。大江健三郎愛學魯迅,拿了諾貝爾獎後,仍說自己不如魯迅。別的非所知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