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天籟之戰》中華晨宇馬璐合作的《白痴》?
看一看專業樂評人的評價吧。
更新,耳帝以及其他的樂評來了。樂評人呆若木一老師:
樂評人鄧柯老師:
音樂家將作品賦予了生命,不僅僅在於提高大眾審美素養,亦是為大家傳達更專業的音樂知識,使大眾能從作品中感受到激勵、感動,以及鼓舞。今天,我們來聊聊巴洛克音樂。
——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
1.自由與無限的可能性
巴洛克音樂的特徵就是演奏的自由和無限的可能性。
巴洛克時期的樂譜,只寫出兩個外聲部──——亦即上面主樂器聲部、以及伴奏樂器的最最低聲部,而實際上演奏這首曲子時,負責上面主聲樂部的大鍵琴或風琴等鍵盤樂器的演奏者,就以這個低聲部為基礎,依照記在那裡的數字和記號, 自由加上和弦演奏下去;而負責低聲部的大提琴、或者古大提琴、低音管之類的低音樂器的演奏者,則重複這個低音部持續的演奏下去。
結果樂譜雖然只寫出兩個部分,卻可以有更多的演奏者。
而且,鍵盤樂器演奏者並非始終都要依樂譜演奏,只要他能遵守和弦的指示之外的附加方式要有多少就有多少。
另外演奏上聲部的小提琴手,也可以自由為這旋律附加裝飾。
所以巴洛克音樂是賦予演奏者相當大自由的音樂,說的更極端些,就是應該由作曲家、演奏家和聽眾合而為一去創作的音樂。
2.重視低音聲部
這種巴洛克音樂特有的低聲部寫法,稱為「持續低音」、「通奏低音」、或者「數字低音」,這樣構成出來的巴洛克音樂,上和下兩者外聲部佔有明顯的優勢,而音樂就在這兩者的緊張關係上構成;正中央的部分,也就是內聲部,略顯淡薄,就像葫蘆般兩頭大中間小,換句話說,巴洛克音樂的構成,可以比喻成具有兩個中心或兩極的橢圓形。
相較之下,繼巴洛克興起的古典派音樂,成為中心的是最上聲部,上聲部佔有絕對的優勢,與此相對的下面三個聲部則成為附加的和弦形式,和弦是重要的支柱,各聲部旋律跟主聲部是主從附屬的關係。
這種形式的音樂構成法叫做主調音樂。上聲部明顯旋律成為中心,聽來悅耳容易接受,演奏主旋律的聲部佔有絕對優勢,還可以從交響樂編製中,第一小提琴總數幾乎佔有低音弦的兩倍之多,便清楚看的出來。
後期巴洛克,傳統技法與形式受到徹底開發,對位法達到極致,同時進代的和聲法與樂曲構成法也已確立,便經由洛可可樣式和多重感受樣式,開始朝古典派的方向前進。
3.戲劇感與運動變化感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是以聲樂為中心,產生出彌撒曲和經文歌的宗教作品 ,以及稱為牧歌和香頌的、用義大利文和法文寫成的世俗作品。
但巴洛克藝術是受到戲劇原理支配的藝術,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扭曲、誇張,那是激昂與亢奮的藝術,也是追求運動和變化的藝術。
代表巴洛克音樂的曲種,變成是有戲劇音樂和器樂音樂。
這種戲劇感表現在巴洛克音樂喜歡用強奏和弱奏兩種音色來強烈對比,它沒有古典樂派中漸弱、漸強這種斷續、斷層的轉移,而是採用較為清晰的「階梯式力度」。
當時的樂器構造也明顯反應出這個事實,比如叫做大鍵琴的鍵盤樂器有兩組鍵盤,一組鍵盤不管怎樣以手指用力按,也只能彈出弱音,另一組則相反,只能彈出強音,演奏者分別以這兩組鍵盤彈出強與弱的對比。
會在強弱之間別有音色,是出現在古典樂派時代,那已經是十世紀後半的事情了。
強調兩極斷續對比的效果,一如繪畫強調明暗,都是極其相似的為呈現戲劇感。
巴洛克音樂儘管內藏戲劇原理,不過它的戲劇、情緒,跟浪漫派用來表達個人的情感不同,它是描述更客觀的、典型的人的感情,也就是將像「憤怒」、「悲傷」等人的感情各種樣向,各自以特定的旋律、節奏、和聲、調性等表現出來。 這種處理普遍人類原型的戲劇情感,由古典派繼承,完成戲劇性的器樂音樂,在貝多芬時達到巔峰,並蘊藏崩潰的危機,開始朝個人化情感的浪漫時代走去。
4.蘊含矛盾對立的結構
巴洛克音樂和古典樂派最不同的是,古典樂派有統一的趨勢,巴洛克卻不迴避內藏的矛盾,幾個相反要素原封不動集結在一個樂曲中,這正是巴洛克音樂的特色。
就以樂器為例,巴洛克音樂的樂器用法,不像古典派那樣將同質的東西融合為一,而是以巴洛克音樂特有的復節奏曲樣式,亦即結合不同的對比音色的樂器,做出爆發性的效果來。長笛、小提琴和大鍵琴的合奏,或者小號、古中提琴、 雙簧管和大鍵琴的合奏,像這樣的在古典派和浪漫派幾乎無法想像的樂器組合, 也是從對比的要求中產生的。韋瓦第、泰雷曼、巴赫都是將這些對立樂器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天才。
提至於此,我想再次讚歎「白癡」里的整曲改編。這版暗潮洶湧的巴洛克音樂,將宣敘調與詠嘆調的搭配做得可說是水乳交融,聽完整首曲亦有意猶未盡之感,讓音樂餘音環繞樑於腦海中,這確實是華晨宇的本事。
最後,如果有朋友想更深入認識巴洛克時期的特色與背景,以下電影分享給各位:《國王跳舞》、《荒謬無稽》、《絕代艷后》、《法里奈利》、《凡爾賽》。
最後,不帶任何偏好與私心,我能很肯定地說,華晨宇將會是90後的新生代天王級歌手,他的進步與廣闊無垠的眼界與靈性,將會成為這一代的音樂啟蒙者,帶領我們進入天籟唱將華晨宇的花花世界。
我相信,已經開始了。改編上來講,是非常的有趣呀。
華晨宇的音樂作品有很多種風格,單獨挑出他的一種風格(例如古典風格)的作品放到國外是有比他更精緻完整的作品,但是華晨宇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將這些不同的風格和嶄新的元素,以他自身的受眾基礎和能力推廣在普羅大眾面前,簡而言之是打開部分聽眾耳朵。於是能見到很多歌迷會因為想更好理解他的歌曲,去主動學習樂理,研究音樂風格。也有很多本身是音樂專業的人士藉此普及音樂知識。這一直是我認為華晨宇做得很好的一個地方。
說回歌曲的改編。在我的印象中,復調是古典音樂時期一個有意思的產物。有意思在兩條完全不同的旋律交織,最後卻能夠呈現出和諧的感覺,這樣的和諧又是一種美感。其中兩條都是主旋律,沒有主次之分,所以聽眾可以享受出旋律錯綜複雜中的層次感。
我一直很喜歡運用復調的表現手法,因為我喜歡層次感豐富的音樂。就像男女合唱的歌曲會比女女合唱明顯聽感更立體,是因為男聲的音域與女生的音域不同。普通的合唱,在同一個音上男聲會比女聲低八度(假聲男高除外),於是形成兩個八度的音,出現了層次感。這也是為什麼唱a cappella的混聲團比女團更有優勢。復調在古典音樂的運用相對較為精緻,代表人物是巴赫。也因為如此,他成為了無數鋼琴學子的童年陰影。而在現代的流行音樂相比古典音樂的編製更加簡化了,所以個人認為「復調」手法還存在,但是也漸漸簡化了,也變得廣義了,但是它的作用還是在展示旋律交織而成的和諧感與層次感。隨便推薦兩首我能想到的,認為還保留「復調」元素的流行音樂作品。
一是菅野洋子作曲的《the garden of everything》,副歌部分明顯兩條人聲旋律交織,其中女聲部分的旋律出自韃靼人之舞。二是梶浦由記的《in the twilight,under the moon》,可以自行感受人聲部分,實際上梶浦由記作為狂砸古典元素的流行音樂作曲者,喜愛寫偏古典的旋律,運用各種古典的寫作手法。同時偏愛悲劇色彩的小調。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中出現過大量的由兩條迥異的旋律交叉融合的例子,我認為這裡或多或少保留了所謂的「復調」手法。上面那一首隻是其中之一。然而在國內,這樣的類似於梶浦由記這般偏古典的旋律和織體的作品少之又少,幾乎沒有。所以昨晚聽到華晨宇開唱的那一段,個人是非常驚喜的。因為我終於能夠看到了國內有這種我想看到的形式,而且是能夠出現在電視上。我認為這是一種「新」。
第一段,馬璐的吟唱旋律非常簡單,而華晨宇交織進去的美通吟唱的旋律的起伏相對較大,兩條旋律都是非常含有古典氣息的旋律。在旋律相交的交點上,那兩個音一定是和諧的音程。(掃了一眼大多是小三度,大概會有例外),而它們與編曲中的器樂也是和諧的,這樣才能做到兩條旋律很好的融合。細節上,華晨宇的前三句的尾巴的旋律都有微小的差異,不知是即興還是本來就這樣寫的,很有意思。這種對於華語音樂的新穎的感覺不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正好聽到了華晨宇的卡西莫多的禮物,而大概最大的感受是我第一次發現有國內居然有這種異域民謠風格,旋律又古典的歌曲。曲子的是#4#5用得很妙。而這次的改編讓我回想起大學時代曾經偷偷拉著樂團成員排練kalafina的曲子,被梶浦由記複雜的作曲折磨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我卻非常期待每次不同聲部唱著不同旋律而後相互交融的那個部分。華晨宇的吟唱上了女key,完全有女高音那種飄渺的感覺。當我將作品拿給曾經的女高音聽時,她說無字吟唱一秒想到了kalafina,這時我的思緒萬千,恍惚飄回了當初對這種偏古典,哥特的小調的喜愛的感覺。
第二段有記憶點的部分應該是副歌后馬璐的吟唱與華晨宇的rap,那是推向音樂高潮的一個亮點。華晨宇在運用rap襯托吟唱的時候,基本上是為了加強和填補氣勢,推著旋律部分走,使得那一段比前一段氣氛更高走一層。例如他上一季和楊坤合作的《癢》,最後與楊坤相互交織的硬漢聲是一個爆點。當然那首歌曲氣勢磅礴的弦樂配器也是一大功臣。
這次的吟唱偏古典風格,與rap結合的形式,讓我想到了那首用rap交織歌劇的岩崎琢的Libera me from hell,可以感受一下在這首燃歌的編曲中,rap不斷推動吟唱攀上高層,達到激動的爆點的感覺。我第一次聽時認為作曲非常有創意非常有想法。而這次華晨宇這次的rap襯托吟唱,與國外運用美聲歌劇+rap的手法的目的基本一致。最後吟唱部分旋律向上走定在A5,rap也推到高峰接一個黑嗓。這是一種很和諧的創作,同時我看到了我想聽到的編曲手法終於在國內產生雛形。這又是一種「新」。有意思是華晨宇這次的rap沒有確切的詞,頗像是在塑造一位狂念禱文的祭司。與前面聖潔的氣氛相比,後面的氣氛是詭異癲狂的。華晨宇一直在致力用旋律講故事建畫面,他的音樂風格也很「年輕」,所以會不斷地吸收和創作可以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這也是他的一首故事和畫面感都較為豐富的表演,展現出來的這種概念少見,也新穎。這種新穎,在現在的音樂壞境下,我認為是難能可貴的。
以下是吐槽時間:
1、我是個和氣的人,也是知乎老一批用戶,從未主動聲明反對。但這次實名反對問題中某個比較高贊的答案,答案里先說這場演唱不融洽,原因歸結為華晨宇沒有控制馬璐,拿出了華晨宇和尚雯婕唱的小星星做對比。您所說的不融洽我部分贊同,因為這個不融洽,來自於馬璐本身聲線和發聲靠前的唱法。我對馬璐這位歌手本身沒有任何意見,但是就事論事,她的聲音偏白,發聲位置靠前,導致的是在編曲簡單的情況下,聲音會非常突兀。而突出的白嗓,是合唱,尤其是古典風格作品時的大忌中的大忌。如何讓融合度變高,方法永遠不是讓不突兀的聲部壓住一個突兀的聲部,那樣的後果就是兩個聲部相互打架,更不和諧,用您所謂的自創的「控制流」說,最佳方法是馬璐控制好自己的唱腔,將發聲靠後,唱出吟唱需要的縹緲感出來。不可能是在吟唱部分讓原本美通唱法的華晨宇去控制住她。既然您認為華晨宇與尚雯婕的合唱融合度高,原因很簡單。尚雯婕是嗓子厚實的女中音,發聲位置靠後,當然能夠與華晨宇做到聲線融合。而絕對絕對不是您所謂的「氣場相合」這樣的玄學,這樣的講法一下子暴露您的不專業。答案其他部分由於時間原因我不想一一吐槽,只想說一句,答案里說了導師說了場外什麼都評價了一遍,就是沒有從音樂性角度去評論這首歌曲。 沒有音樂乾貨,又有漏洞,叫我這麼信服這個答案呢。本人並不想跟人爭論,我這段是說給其他的過路人聽的。抒情類的回答,怎麼回答都OK,但是評價類的音樂的作品,多少需要拿出音樂方面的乾貨來。
跨界去各抒己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衷心希望這位答主能夠學會放低自己的姿態,而不是說著不接地氣的話高談闊論,把主觀觀點硬凹成客觀音樂性。而對於看客希望能夠明辨音樂問題的回答是否是點在了音樂上面。2、這場演唱個人認為總體上說已經算挺好了,馬璐的演唱比不上王菲但也很ok。音樂節目的輸贏是一個模糊的東西。這次表演可以講沒有那十票,觀眾可能更愛馬璐的表演,所以最後是馬璐略勝一籌,但是也有可能只是節目組一次看似相差不遠的控分。我們並不真正清楚結果,所以只需要從收穫方面來想這首曲子。並不是輸的歌曲不斷找輸的理由在哪裡,贏的歌不斷找贏在哪裡。我個人認為評價應該是我從歌曲里聽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才是作為聽眾認為的有趣的地方。就像上一季的莫文蔚與楊子合唱的串燒了歌劇魅影唱段的微光,雖然輸了,但是這仍是非常優秀的一次表演。
3、我一直認為好的音樂作品的樂評應該是聽了二十幾遍歌曲,聽清楚了才能下筆寫,這是我在評價時對歌曲的一種尊重。看到別的地方有的歌迷有乾貨的長樂評都是熬夜聽十幾遍寫出來,該扒譜的扒譜,該討論的討論,這真的是一種很棒的交流音樂的氛圍。非常精彩,從格調上來說,整個編曲和唱腔都很高級,個人很喜歡這個風格,可能很多人欣賞不來;可以用脫俗來形容,一耳朵就能和現在的那些流行歌曲區別開來,沒想到華晨宇還有這水平,路轉粉
第一遍,我聽到華麗。第二遍,我聽到神聖。第三遍,我聽到嘲笑。嬌媚,安逸,神聖,腐朽。我感受到一種令人驚奇令人肅然的美。報以無限冷笑,陷入晦暗的世界。我不屑命運眷顧,更不屑命運垂青,我只要讓命運逢迎。
本來不想答,但看到有高贊的回答實在看不過,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故作高深。說華晨宇吼不住馬璐的氣場?說華晨宇不適合大型舞台?先不說對錯,你又憑什麼給華晨宇這樣下定義?
回到這首作品,這首作品採用復調的形式演繹,不和諧裡面的和諧,別人不知道,就我和我家人在聽的時候不知道多爽,全程靈魂被擊碎的感覺。你給我來個華晨宇想在這首歌里控制馬璐?這是你腦補的吧?你先回答我為什麼要控制?如果這首歌里少了馬璐張揚的唱法,也達不到這樣的藝術境界,所以根本就不需要一個壓制一個。另外,這首歌如果少了華晨宇,呵呵,那馬璐就是是唱出一個小王菲……兩個獨特的又氣場很和的歌手在一起碰撞出如此巨大的化學反應,你視而不見?再說什麼大型舞台的事,華晨宇是我見過最合適大型舞台的人,他很多表現形式還有他的聲音,只有在越大的舞台上發揮的才越出色,他很多表演是非常宏大的,當然你get不到我就沒辦法了。總體來說,這首白痴是繼爸我回來了之後我覺得天籟舞台上最具藝術性的作品了。還有輸贏的事,輸贏重要麼?按照觀眾的投票華晨宇馬璐是贏的,費玉清一個人的十票改變了最後的結果,你覺得這說明不了問題我也沒辦法,但我很不認同你說的什麼叫輸了是對的?不匿名了,就這樣,很多人不要覺得別人拽幾個新鮮詞,堆砌一堆你看不懂的詞句,你們就覺得不明覺厲了,好好理解一下別人說的意思再點贊,謝謝!補充:再跟大家說一下復調,復調的音樂形式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旋律搭配在一起,矛盾又統一,和諧又獨立,可能大家平時聽慣了一首歌里兩個人的對唱,對於這種復調的形式也習慣性以一種對唱的要求評判,覺得似乎應該要完全和諧,其實個人以為兩種個性的存在才是這個作品的點睛之筆。另外就是有朋友覺得馬璐再收一點就好了,但是不要忘了這首歌馬璐是主唱,華晨宇屬於鋪的角色,一強一弱才相得益彰,也不排除有人太想聽到華晨宇的聲音,在認知習慣里華晨宇才是歌曲的主線,所以會希望馬璐聲音再弱點,但其實馬璐的聲音沒太大問題,要說有問題,那就是她對一首歌曲的分寸感自然是不如華晨宇的,從頭到尾一直高亢,少了點層層遞進的感覺,當然這是個人意見。我們換一個角度,看看這首歌給聽眾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以下是我看到的部分的部分截圖,這兩天的火星村是一場盛宴。作為一個喜歡音樂但並不專業的聽眾,我只能說我的第一觀感:我覺得我被一根繩子牽引著進入那個空間,剛開始是雞皮疙瘩,無字rap出來後,渾身冒汗,唱完後我有些恍惚,發軟,想大聲叫出來,但是感覺有什麼在摁著我的脖子,眼眶泛熱,鼻子泛酸,大喘氣。 至於情緒,不存在的,那時我感知不到自己,只是恍惚。這就是我的直觀感受。調動觀者感官,普及音樂知識,提高審美境界,挺好的。我決定把我在微博寫了兩天通宵的搬過來
我覺感覺好少人從宗教藝術的角度理解今次的表演?
我聽到的是一段西方王權和神權爭鬥的歷史
不得不說,華晨宇又一次完美完成了幫幫唱的角色
重新作曲,編曲,重新詮釋演繹已經被王菲完美表達的《白痴》
將這埸表演完成得像一埸宗教祭典
當中運用的巴洛克音樂在歷史上與貴族宮廷,天主教教會,和藝術都有緊密掛勾
而且,華晨宇估計把西方王權和神權爭鬥的歷史濃縮到這四分半鐘了
歌曲導聽
首先是一連串電視雪花音
然後兒戲的啵的一聲,就如同拔掉電線,雪花音就停下
電視又是在暗喻甚麽呢? 這個不明說大家也懂了。
伴舞中的齊瀏海,和姿勢讓我想起古埃及的壁畫
配上巴洛克風格的副調,兩種不同文化卻副含崇拜意味的宗教碰撞
華晨宇一身白色長帽衫,像天主教牧師長袍又不失現代時尚感
將不同文化和元素融合,華晨宇玩得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華晨宇和馬璐分別立在舞台的兩邊
讓我想起各種歷史上人皇和祭司的勢力平分,雖有時候祭司是服務於人皇
但實際上很多濃厚宗教信仰的文化,祭司的地位是高於人皇。
中國歷史上,宗教是服務於皇權
埃及歷史上,宗教是和皇權合一
西方歷史上,宗教是凌駕於皇權
華晨宇把三種象徵元素也帶到表演中,令整個表演充滿宗教儀式感。
伴舞的姿勢也代表了兩種左右態度
紅色,力量,戰鬥。
白色,公平,包容。
兩種割裂的姿態在舞台上卻不衝突
華晨宇首先讓簡單的弦樂襯托起整個氣氛,也用音樂創造了這個世界的基礎格律,讓馬璐自行詮釋她人皇的角色。
馬璐的詮釋就是肆意張狂,而且高傲的王,她的放肆,看似她才是歌曲的主調。
哪怕沒有辦法一定有說法 就算沒有鴿子一定有烏鴉
固執無罪 夢想有價 讓他們驚訝
烏鴉的嘴巴從不說髒話
只有天才聽懂了我的話
我們大家光明正大 來張開嘴巴
重新編排的歌詞,這一段令我聯想到歷史上不少引令眾人反抗統冶然後最終為統治者的故事,歌詞就像號召叛逆者,成為馬璐的信徒,她的歌詞中帶著曙光和希望,用她的獨特吸引人接近。
普通人中追求著不凡,信仰著權威,模仿獨特
然後華晨宇開始詠唱,如此聖潔,永嘆音調為馬璐服務,包容了她的銳利
像宗教彌撒里聖詩班的彌撒曲,人聲樂器化,就仿如琴鍵音色
他的身份是控制一切的祭司,伴舞的盲目和獃滯像是被他洗腦似的,但是伴舞的動作卻隨馬璐而動
馬璐的吟唱像是沉醉在華晨宇的詠唱,就像歷史上往往綣戀宗教治國的便利的君王。
而華晨宇卻一直沒受到馬璐的絲毫影響,依舊保持著他的姿態,每一個音符都像在輔助,卻沒有卑屈在馬璐音色之下。
無字的旋律,兩人的吟唱,在鞏固他們建立的信仰帝國
什麼海角 什麼天涯 明天我要攀越喜瑪拉雅
什麼高樓 什麼大廈 莫非我們的嗓子太邋遢
馬璐重新進入歌詞部份
粗俗點解讀,就是人皇膨脹了,她把嗓音展放到最大, 去展示自己的狂妄自大。她的姿態是放縱的,沒有什麼貴族的儀態,仍舊像當初草班出生的王,像凡人一樣的追逐著慾望,追逐權利。
華晨宇繼續保持他的詠唱,情緒絲毫沒有改變,姿態依舊端莊,剋制,保守。
但是當馬璐開始了新一段歌詞,華晨宇就停下了詠唱。
我們不傻 我們不傻 我們偉大 我們不傻
我們不傻 我們不傻 我們偉大 我們不傻
在唱這段歌詞時,馬璐穿過了門,踏進了舞台中央,純白的區域
純白,是華晨宇那則的顏色,代表著神權
馬璐的進入是代表侵犯了神權,她的表情依舊是自信狂妄的。
前一段的張狂令她以為自己已經提升到可以跟神權抗衡,她自大的唱著 我們不傻 我們偉大
華晨宇卻不再詠唱,用極度抑制和沙啞的嗓音,輕聲和唱 我們不傻 我們不傻 我們偉大 我們不傻
他的聲音由輕不可聽,逐漸悄悄加強到勉強能辨認,但依舊非常輕。他撕裂的嗓音在馬璐的音色下透出,就像王座崩裂的裂縫,逐漸擴大
接著就是一段高速的無字rap,沒有人能懂華晨宇在念著什麼咒語
就像很多宗教,用各種神話神跡詮釋著未知,他們就用著這些未知,來鞏固自己的教義,因為人對未知總日是恐懼。
華晨宇踏進了神域,他的身份就由祭司,轉為未知,或者是冥冥,意思就是宗教里的神
他的每一句就像宣判著世人的判種罪行,他在審判王權和凡人。
留意伴舞!他們伏神域外,被未知吸引,渴望著接近
本來王膝下的愚民們,徹底轉為神盲目的信徒,王的吟唱也挽不回他的子民
華晨宇最後的一聲撕裂的喊聲,震退了所有伴舞,那是神威
他撕破由人皇建立的秩序
不過這時,一個意外發生了,華晨宇扭傷了一下
可能天上的神明也在觀賞著這個表演吧,衪輕輕一個彈指把華晨宇的偽裝撕下
華晨宇說他本來想很酷的走回馬璐的背後,可能本來的演繹是要維持著神明的姿態。
上帝的一個彈指把他打回人的形態,他的身份變為古代偽造各種神跡愚弄凡人的祭司。
那些祭司靠這些虛偽擴大自己宗教版圖,維護自己權威。
幸好王沒發現,信徒也沒發現。
人皇還在沉醉在自己創造的虛榮國度,但她已經失去了祭司的詠唱,伴奏也回到最初由神創造的基礎格律。
華晨宇他走到馬璐身後才敢展示自己的病態,然後緩緩扼殺已經墜落的王
徹底破壞原來由兩人一起建立的秩序
人民盲目的信仰像是白痴
人皇失去一切權利, 綣戀往日榮光,像是白痴
祭祀偽造神跡,也像是白痴一樣
整個世界都是虛妄諷刺的,現代社會這三種人仍然存在,這種歷史總是以另一種形態在我們身邊再次出現。
如果不是神來一筆,這個演繹甚至可能沒有那麼極致的完美。
王菲原本的《白痴》像是諷刺著聽眾是——,而華晨宇改編的版本則諷刺他們所演繹的故事所暗喻的人。相比之下,華晨宇更友善含蓄哈哈哈。當然,如果你不幸是他所指的那種人......
而重新建立的秩序是怎樣,是神權還是王權的勝利,到底整個演繹代表什麼,又在暗諷什麼,這就是要聽者自己思考了。
對待一件藝術,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詮釋, 見解, 那沒有絕對的正確。
每個人聽這首歌可能有不同的畫面,我只想說華晨宇他所展示出的格局非常大。
華晨宇從來也不會親自解說他的作品,而當聽眾開始思考揣測他的表達含意,那他就是成功了。
盲目的信仰直到今時今日一直都以各種形態形式存在著,成為上位者的手段
歷史一直在重演,最後希望大家多思考,不要做盲目的信徒,成為被諷刺的白痴。
送大家一句華晨宇《to be free》的歌詞
我們要遠離洗腦 遠離虛榮 遠離煽動 遠離盲從
————
題外話,我之前在打此文時一直梳理不好最尾一個段落的喻義
我一邊洗澡一邊想,突然靈機一觸,想通了,然後我就拉傷了。。。
emmmm
————
補充:
本來在微博上是不方便說的,所以我並沒有加在內文
某位知名男rapper被封殺的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將這段歷史套到現代的例子,人皇:偶像,祭司:媒體
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發展過程,想起歷史學家研究完歷史的總結就是歷史總是會重演的哈哈哈
媒體營銷或真或假的報道成就了他,也毀了他
而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又何嘗不是「白痴」呢?
華晨宇今次的錄製當然比事情發生的時候要早
但播出的時間又剛好是事情的一次爆發轉折點,讓我想起「先知」一說
今次太多的湊巧,讓我覺得上帝是一個更愛湊熱鬧的吃瓜群眾啊
衪不能發wb只能用這種形式吐槽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冥冥中自有註定,冥冥中自有註定啊!
視頻http://t.cn/RHrWBCo
音頻 華晨宇/馬璐《白痴 (Live)》http://url.cn/5rkE6g4 @QQ音樂這次我希望我在知乎能看到一些更專業更有乾貨的評價。
並不是對歌迷有什麼意見,也不是說不懂音樂樂理的人沒權利聽歌或者評價,但是這首歌它是不一樣的,這首歌我想學習一下專業人士給出的評價,無論好壞。請理解我。這是這節目里,我最愛的,就是這種觸及到神經的感覺,真的太迷人了,他一出聲我就想爆粗口
最後,這首歌該是絕版了吧。我是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本來也不想回答的,但有個回答太過故弄玄虛,一看就是不夠專業沒點音樂乾貨的。但凡肚子里有點貨的也不會這麼講了。脫離音樂本質講空話。
首先,白痴這首歌我覺得已經很代表內地樂壇的音樂水平高峰了,三寶作曲,林夕作詞,王菲演唱三位大佬的加持使的這首歌很超前,很藝術。作曲中,二胡的加入簡直神來之筆,王菲的吟唱和二胡銜接的恰到好處。王菲呢,在這首歌里把她輕描淡寫的鄙視,漫不經心的輕蔑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昨天比明天要更好沒錯啦,是明天要更好是我唱錯啦。」這兩句歌詞,從她嘴裡輕飄飄的唱出來簡直殺傷力巨大,這是一首充滿反諷,黑色幽默的作品。然後十幾年後,華晨宇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改編了這首歌,他對於這首歌的改編也是堪稱奇妙,他完全沒有跟著前輩來的意思,他把這首歌打碎了重組,從這首歌里抽取了一個關鍵點,以歌詞里的「鴿子和烏鴉」為立意,創作了一首全新的充滿著宗教意味的白痴,編曲很有點古典意味,特別是開頭前奏的白噪音,真有意思,白噪音雖然對於我們來說是嘈雜的,但其實在西方不少國家都拿它來治療精神上的的一些疾病,對於一些病人來說這種聲音像雨滴在樹葉上的沙沙聲,像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是一種和諧的治療音。用在白痴這首歌里簡直讓我忍不住鼓掌了,其實華晨宇這樣改編白痴對我來說不算太意外,因為他很小就開始學習古典音樂,只不過我沒想到他會改編的這麼精彩。
往前推幾年,時間回顧2014年,那時的華晨宇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專輯《卡西莫多的禮物》,同名主打歌卡西莫多的禮物的作曲和他這次改編的白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卡西的作曲開頭是雷鳴閃電的聲音,然後是鐘響的聲音,自小學習古典音樂的華晨宇寫種歌簡直就是行雲流水,雖然卡西這首歌全程是在自述孤獨自我,但何嘗不是一首充滿宗教西方色彩的歌呢,卡西莫多就是一位典型的西方宗教式的人物,儘管華晨宇沒有太過深入的去表現卡西莫多的禮物這首歌背後的宗教意義,但放在今天的白痴,他完完全全的擴大了這首歌的宗教色彩。在西方,鴿子和烏鴉,一個象徵和平,一個象徵死亡不幸,但它們最大的相同之處就是都是神靈上帝的使者,烏鴉清理洪水過後死亡的腐肉,為鴿子的到來開路,但馬璐唱「烏鴉張開了嘴巴」,華晨宇就進入吟唱時,難道不是一種反諷嗎?白色的烏鴉,黑色的鴿子,誰規定這兩者就一定是善惡的絕對,保留原曲的黑色幽默很ok,畢竟烏鴉在吃掉腐肉的時候也算是防止了瘟疫的蔓延。華晨宇在這首歌里從頭到尾都沒有唱過一句「人的語言」,聖潔的吟唱一直漂浮在馬璐的上方,巴洛克風格的復調在西方一直就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西方的宗教權利一直大於皇權,所以華晨宇的吟唱就從來沒有降低過,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然後他和馬璐跨入了那個純白到有些刺眼的房間,唯有這兩人走了進去,伴舞的獃滯,麻木,無知阻礙了他們的前行,有點暗喻了被宗教神權束縛的人類,這是一場執行者和受刑者的對抗,華晨宇的說唱帶著強烈的對抗意味,唯一一個能聽懂的單詞就是「fight」,這像是一場盛大又孤獨的祭祀,麻木的人群被擋在外面,毀滅何嘗不是一場新生。
希望華晨宇能再多寫寫古典音樂,哥特式的風格也可以多嘗試,他對於這種有著天然的天賦,如果可以的話唱歌劇也是很好的,真的太吸引人了。補充一些,之前恰好聽了這一期天籟現場版的錄音,和官方播出的修音版本不同的是,馬璐的聲音沒有那麼驚艷了,未修音版使的她多了不少瑕疵,但最令我驚艷的是華晨宇的吟唱相比之下大了很多!真的超級穩,和播出版沒有一點差別,唯一的就是修音把華晨宇的吟唱降低音量了不少,可能後期不太懂吧,以為華晨宇負責的就是單純的和聲為馬璐的主旋律作鋪墊的,可我原本就在想,華晨宇創作的二聲部應該是和馬璐的吟唱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並不存在太過明顯的主次對比,雖然是幫幫唱為了突出馬璐,可華晨宇單獨創作的二聲部單拿出來也是完全完整的一首曲子,類似於他之前唱過的無字歌,只不過沒有歌詞罷了。按照華晨宇的說法,他們是各唱各的完全不一樣的旋律,但最終走到了一起,所以並不存在誰控制誰,反而更多的是糾纏在一起,獨立又相依的感覺。不談巴洛克時期復調,只談談觀感。
《白痴》這首歌瘋狂叛逆,這種骨子裡的瘋魔痴狂,王菲有,華晨宇也有。
王菲的原版是站在靈魂頂端俯視眾生,只有天才他聽懂了我的話,這是王菲的高傲。
華晨宇的改編是站在世人背後牽引萬物,就是白痴你也會聽懂我的話,這是華晨宇的熱烈。
而所謂不和諧中的和諧,拋開樂理,只談感受——一個入世,一個出塵;一個血腥,一個神聖。明明相互獨立,卻又反反覆復糾纏。
傳說中的復調。馬璐是煙火塵世中的吶喊掙扎,她說世人無知唯我獨醒;華晨宇是來自遠古的天外之音,他在大地之上滌盪靈魂。
無字說唱。在她無力掙扎即將枯萎的時候,他在倉皇之中開始咒罵和吶喊。I wanna fight!Wanna fight!一陣驚濤駭浪般嘶吼幾近癲狂,許久不見的黑嗓祭出,恍惚間我竟不知道這是殺戮還是救贖。腥風血雨之後,他步履蹣跚著走到身後一把扼住她的喉嚨,結束這一場虛偽的夢境。
大概是中西方文化相通,他用了西方的元素,整個表演落幕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東方的畫面——小時候在神話故事中看到的:「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玉,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盤古死了,但億萬生靈永世長存。
在這場宗教式的呈現里,我看到他的血脈與蒼生萬物融為一體。
無比喜歡這個現場,但有一點不足,馬璐在這首歌裡層次性稍差了點。華晨宇的改編是由極簡至致繁,最後歸於寧靜。他的前段是聖潔而柔和的,馬璐卻從一開始就張牙舞爪了。可即便是邪惡的女巫,最初也會有窺探世界的卑微不是嗎?在場的觀眾不是傻子,華晨宇的改編固然足夠驚艷,但是馬璐確實沒有將這首歌呈現到百分之百,有些地方也沒有完全跳出王菲的影子。現場票數沒有超過對手10票以致最終輸掉,我覺得這就是原因。(補充:在b站看到了不修音版視頻,小姐姐的現場唱得不夠穩哦。)
也想起四年前華晨宇和小尚師姐的《小星星》,而這一次的他比四年前更加極致。
他唱小星星的時候有人說欣賞不了華晨宇的風格,今天這首白痴也有人說喜歡華晨宇的都是瘋子。
只能說,很多人沒有領會到華晨宇的精神。他的暗黑不是悲觀主義,在他鬼魅癲狂的音樂之中,撥開迷幻和孤獨,其實有一個陽光灑下鮮花盛開的角落,因為他從始至終貪戀的,只是自由。
就像這首白痴,他所傳遞的仍是自由。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即萬物,萬物即我。將古典融入通俗,上一個這麼做的人現在已經成為了華語樂壇的標杆
而這個作品更可喜的是它還包含了表演,而且從立意到整體的概念、再到表演者聲和身的表達都高度完整統一和幾近完美,這是一場獨一無二的小型歌劇。屬於流行樂的歌劇,想想都刺激
希望這個作品可以得到更高的關注度,希望它能爆紅,希望它能提升大眾對音樂的品味和要求,希望它能引起一場變革
最最希望的是未來,當我們提到能讓我們感到驕傲的流行音樂家時,我們能提到不止一個名字感受是。
我早就知道他會用神改編驚艷我,本來打算平靜的看完再組織語言誇他,結果還不是看完了除了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什麼也說不出來……他特么到底怎麼想的用二聲部,特么怎麼想的用巴洛克複調,特么怎麼就唱了無字rap……特么還有什麼才華是我們不知道的……特么到底還有駕馭不了的么……華晨宇他……果然就是華晨宇……看的出來他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把他平時那些引人入勝的氣質和颱風,連著邊邊角角都想掖起來,然而真的無法忽視,儘管他低成那樣。跟他以往通過點燃自己來點燃我們的感覺不一樣,這場他收了他所有的鋒芒,適當的時候露了一點出來,卻楞是讓人靠著這一點點,感受到了他的強大,雖然他那天一襲白衣,我卻感覺我被一對巨大的黑色羽翼籠罩了……認識他是我巨大的幸運和不幸。幸運在他真的讓我看到了太多太多可能性,關於人格關於人生觀關於處事態度他讓我太驚喜,不幸的方面特別簡單,我了解了他以後,讓我怎麼找男朋友……還怎麼喜歡別人……類似那句話,如果你見過雄鷹,怎麼會愛上麻雀。所以華晨宇你打算怎麼對你的老婆們負責 (雖然你台上魔王降臨不可一世,但我知道台下這句話絕對能成功調戲到你 ,耶~)聽了幾天的歌,看了很多的樂評,腦子裡一片空白。
今天晚自習課間,半夢半醒的時候聽到周圍的喧鬧,腦子突然炸開。...正文分割線...
教堂,是我一個人的。
我並非虔誠的教徒,我只是一個自以為是的白痴。日日夜夜,不眠不休,我中了夢魘似的重複著一句話:「我們不傻,我們偉大。」彷彿站在高點,審判著愚蠢的人們。但是我只敢畏首畏尾,不敢面對陽光。可是我很怕。黑夜來臨的時候,總會有一個不速之客闖入教堂,我一個人的教堂。
我怕他與黑夜格格不入的白衣,怕他與我截然不同的音調;我怕他悄無聲息繞在我身後,怕他一聲不吭掐住我的喉嚨。我怕他突然出聲:「別再說那些屁話。」但他從未多停留一刻,話音剛落便攜著月色消失。
我從未見過他的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成了教堂的常客。
一句話,他說了成千上萬次。彷彿站在了更高點,去審判我。屁話?我重複著一句話,你又何嘗不是?
或許你我皆偉大,或許你我都是白痴。自以為掌握著真理,更加麻木的去教化,更加愚蠢的去說教。
或許只是我這個白痴對上帝越級的審判吧。哦,那再大膽點又何妨?你好,偉大的白痴。首先謝邀然後這個問題我也從昨天一直關注到現在,那既然有邀請,我就隨便說說我呢不懂樂理,各種樂評,大神們都說了,我也就不發表評論了接著我也有些想知道的事情,關於這個作品的,也算是另一個思路 ps.沒看到問的,也沒看到分析華晨宇說過這首歌是非常適合一個人唱的歌,還說女生唱王菲的歌屬於自殺,因為馬鹿堅持,所以華晨宇還是改編了這首歌,把一個適合獨唱的歌改編成兩人合唱,同時又要兼顧適合雙方演唱,且不能流於翻唱以及要脫離原版的影響,這算不算是命題作文呢?要知道做適合自己的音樂,大多數歌手都有自己的團隊,能夠駕熟就輕的完成,但是,TY公司我就只能呵呵了,所以這首歌就可能是華晨宇和鄭楠兩個人完成的重點是,在諸多條件和限制下,華晨宇仍然用了一個副調的方式加大了難度,作了一個二聲部的曲,要求在不和諧里達到和諧!我想這已經不是單做一首曲那麼簡單了!認真想來這種能力是讓我恐懼的同時我看到都說這種方式高級!一個詞高級,就解釋完了,高級到什麼程度?以什麼做參考的呢?還是說比大街上的芭樂高級?我沒有一個具體概念,我還是什麼都不知道。我就想知道這種改編的能力屬於什麼範疇?還想知道當代華語樂壇做到的有哪些?又有哪些作品?只是單純的想知道,提供一個參考值,我不知道為什麼沒人好奇這些,也許是沒有說,也許是遺忘或者直接無視了?望大神答疑解惑最後表白我華晨宇,謝謝你帶來的這首作品,在我寂寞的28年里,唯一一首讓我聽了呼吸困難的歌……
女聲剛出來的時候,感覺驚艷到了我,後面華晨宇的聲音一出來,就讓我一直在尋找華晨宇的聲音,很認真的想聽華晨宇的聲音,女生聲音比較大,華晨宇做輔助聲音小,總體的合作還算不錯吧,要是馬璐可以在收一點就好了,感覺會更完美。
也不是專業的,就說下自己的直觀感受吧。馬的聲音一出來,就覺得,嗯有東西。華的聲音出來的時候,wc這不是歌劇嗎?心跳瞬間狂飆。內心一直wc wc。雖然是輔助吧,但是兩人合唱時,還是忍不住選擇去聽華的聲音,太美了好嗎?兩人的服裝一黑一白,跟復調也很呼應,矛盾卻融合。一襲白衣的華彷彿就是教堂十字架背後的天使
後面rap的時候,好吧,我已經瘋了。華走到前面,癲狂的姿態,看起隨意的吐字(這時候如果還有具體的歌詞的話就很怪了)似乎一個天使在經受黑暗的侵襲。顫顫巍巍(???)走到馬的後面,我以為就結束了,然後手抓住了馬的喉嚨。好吧,你就是路西法,你已經是黑暗的主宰了。亂說一通,但這就是我的感受了,愛死這場表演了(ˊ?ˋ*)?花花改編白痴用到的古典元素,其實易燃易爆炸的改編中也用到了類似素材,當時加入了羽管鍵琴的伴奏,同樣是巴洛克風格。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多規整而明亮(教堂音樂),花花把它應用到黑暗系音樂中竟是毫無違和感。巴洛克是古典音樂的開端,希望花花也能用自己的歌為華語樂壇開啟新時代
天籟二以來最讓我驚艷的一場表演。hcy48新增成員。
以下轉自微博博主「清音雲中來」的微博
#華晨宇# 解構與重建 剛剛聽完了華晨宇和馬璐的《白痴》,我要向首頁小夥伴強烈安利這首歌!! 這是我今年聽到的最驚艷的一首流行音樂作品,也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棒的改編之作! 對首頁小夥伴來說,華晨宇這部作品中的巴洛克複調應該是非常熟悉的,當初入門的時候繞不開的巴赫啊......首頁誰聽完了十二平均律的48支曲子我把膝蓋給他!我個人就是不喜歡十二平均律不喜歡哥德堡不喜歡勃蘭登堡...我連馬太受難曲都不喜歡,總之我就是不喜歡巴赫!原因嘛,可能是因為他嚴謹厚重到我覺得沉悶?明知道這是一座鑲滿鑽石的寶庫,我就是不願履足,何況同時期和之後還有那麼多大師,我寧願到處轉轉看看遍地明珠,比如聽聽韋瓦第的四季什麼的...... 呃不知道安利華晨宇為什麼會跑題到巴赫那去了.....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吧。總之我覺得首頁小夥伴在理解華晨宇這首《白痴》的音樂動機這方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太熟悉親切的表現手法了! 其實我一直覺得,古典樂強烈跳躍的節奏,強大厚重的力度,真的很「搖滾」!巴洛克風格跳出了文藝復興風格的框架,具有更鮮明的個性和更強烈的戲劇衝突,同時其聲樂作品又仍然有濃烈的宗教色彩,歌劇就起源於這一時期。所以看到華晨宇一襲宗教感強烈的長袍吟唱時我真的一點也不驚訝,反而有種「本該如此」的感覺。我驚訝的是他居然選擇用rap來說出音樂主題! 就算只是個人之見,我堅持認為,華晨宇對王菲這首《白痴》的改編,是徹底的解構,也是徹底的重建。他用巴洛克複調解構了原來的編曲,構建了自己的框架,確立了自己的規則,然後又用RAP在此基礎之上二次解構了規則,完全打造出了專屬於自己的音樂空間,整個過程真是非常的......後現代...... 我還堅持認為,這是我迄今為止見到的華晨宇最棒的改編,可能有些音樂人還會雞蛋裡挑骨頭說說配合什麼的,可是我還是認為這首最棒,因為這首改編是我見過的他最自由、最不羈、最有掌控力、最展現他搖滾那一面的歌! 如果說他和蘇詩丁的演繹是雙劍合璧雙峰對峙,他和馬璐的演繹就是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像個造物者,拉著馬璐一起建造了一個遊戲場,讓她在其中盡情玩耍,可以像個小女孩一樣冷淡地天真,也可以像個叛逆GIRL一樣吶喊綻放,所以我真的很可惜他們沒能進決賽,讓觀者和聽眾失去更多欣賞他們作品的機會,這兩人的風格太契合了。 可能因為我一直對華晨宇的作品抱持了一份善意的緣故,所以一直有花花的歌迷來安利他的歌,靜靜的,默默的,像燕翅掠過水麵,像雨滴落在山脊,近乎無聲無息卻持久不絕,所以我幾乎聽過他絕大部分的歌。他的歌迷都很謙虛禮貌,偶爾有口碑炸裂的作品出來,也只會說:「這首歌最近反響很好,有的樂評人說它是藝術品,您有空的時候不妨聽聽看。」呃,對於一個能接受和喜歡《癌》的路人來說,你們真是過於小心翼翼了一點。 向首頁的小夥伴們安利一下華晨宇的歌:聽完《滑板鞋2016》,我覺得華晨宇將一首草根作品變成了一部可以傳唱的「完整」音樂作品,就像古代的採風人將一首民間的歌謠變成了詩經中的《風》。聽完《齊天大聖》,我覺得華晨宇把雲宮迅音變成了戰鬥的號角,唱出了叛逆者的傲骨和憂傷。聽完《易燃易爆炸》,我覺得華晨宇慵懶又冷淡地雕刻出了一幅名為《眾生相》的黑白版畫。聽完《南屏晚鐘》,我覺得我坐在夏日松風中聽完了整場蕩氣迴腸的音樂劇。聽完《爸我回來了》,我覺得我看了一出撕心裂肺的短話劇。聽完《一人我飲酒醉》,啊說到這首,為什麼有人說它和喊麥沒什麼差別呢?明明差別很大啊……我很愛他開頭斜倚手輕揮時的那三句吟唱,「一人我獨飲酒醉,醉把佳人成雙對,兩眼尋誰相隨」,硬生生把喊麥的草莽英雄唱成了竹林名士,就算後面再怎麼金戈鐵馬也抹不去這三句的林籟泉韻哪。 禮尚往來,也向首頁的華晨宇的歌迷們安利一下巴赫的作品,如果你們也一樣不太能聽得完這些大部頭的話,嗯,維瓦第的四季也是很棒的。如果不想聽器樂只想聽聲樂,那麼安利一下最早的復調音樂:格里高利聖詠。雖然今天的聖詠已經跟本來面目不一樣,但無損於它的音樂性和動人。格里高利聖詠的視頻在網上很好找到也真的是很動聽。當然了,我個人覺得我們中國人的耳朵最容易理解的還是賀綠汀先生1934年的《牧童短笛》,典型的三段曲式,將西方的復調寫法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畫出了一幅田園山水畫,可能是最早最成熟的「中國風」作品了吧。 最後,祝大家享受音樂,享受每一種形式的音樂,享受生活,享受美。講真認真的看完了兩場表演,不明白為什麼會輸。
推薦閱讀:
※爵士鼓的大神們,總感覺腦子裡沒新東西打了怎麼辦 (′?_?`)?
※周杰倫的專輯《八度空間》的編曲都是誰?
※為什麼現在好音樂和好歌手少了?
※如何評價《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第一期的節目中各位選手及導師的表現?
※S.H.E最火的時候有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