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日軍不進攻中國,而是用全部兵力打美國,會贏嗎?

日軍的百分之八十的兵力陷在中國戰場了,如果不進攻中國而是打美國,再用上日軍最牛的海軍和最精銳的關東軍,結局會改變嗎?

下圖是我在度娘上看來的,僅僅因為武器差距傷亡就那麼大?!可信度高嗎?

麻煩諸位解答下,謝謝了。(?˙▽˙?)


聯合艦隊司令官,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年輕的時候在哈佛大學留過學,後來還擔任過駐美武官。在美期間,看到了底特律的汽車工廠和德克薩斯的油田,給山本的衝擊很大,那個時候山本五十六就非常清醒的認識到日美在工業上的巨大差距,認定日本不具備跟美國開戰的能力。他還看到美國的砂糖居然不要配給、美國的女人都能受到大學教育而且能夠工作,這在日本社會中是不可想像的。

而在大本營內部一直存在對蘇開戰的陸軍「北上」戰略和對美開戰的海軍「南下」戰略之爭,但哪怕是把所有兵力全部投向對美開戰,日軍了不起一路開掛也頂多在美國西海岸成功登陸並暫時建立登陸基地,打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國進入戰略縱深之後都無比吃力,打美國這樣一個工業強國,根本就是無法支撐持續作戰和佔領的。


題主你大錯特錯,要擊敗美畜,只要我忠勇的陸軍將士就夠了,但是,海軍馬鹿才是我大日本帝國失敗的罪魁禍首!必須將海軍馬鹿徹底肉體消滅!

從二戰開始,日本陸軍所向披靡,從東北一路打到東南亞,淞滬消滅了蔣匪精銳,新加坡一戰而俘十萬英軍,緬甸的亞歷山大和杜聿明一敗塗地,菲律賓的麥克阿瑟望風而逃。然而讓我們再看看海軍馬鹿的表現,偷襲夏威夷故意放過了美軍航母,中途島南雲處置混亂居然還不切腹,瓜島先是悍然擊沉我陸軍今村均大將,後又徹底拋棄島上五萬陸軍,就連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都是被海軍馬鹿丟失的密碼本害死的,有這種坑逼隊友,我大日本陸軍只能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因此,只要把海軍馬鹿這些吃裡扒外,腦後反骨,不忠不義的二五仔統統天誅,我忠勇陸軍即便是從白令海峽冬泳,也要打到北美消滅美畜!


完全可以!大日本帝國陸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捨生忘死,以七生報國的意氣與忠誠,於東京灣下水游泳至米國太平洋西岸,登陸後持精良而鐫刻有大日本帝國皇室菊花聖徽,配備鋒利如青釭寒光似滿月之白兵突擊聖器刺刀之三八式步槍,立馬向米國鬼畜發起令人驚心裂膽之板載衝鋒,六點五毫米口徑三八步槍子彈無堅不摧,米畜格蘭特謝爾曼戰車不堪一擊,任何映入皇軍士兵眼帘之敵人即被蓋上死亡封印。皇國陸軍在米利堅大陸百戰百勝,米國大統領羅斯福屈膝求和,割地賠款,太平洋成為大和民族之內湖!


不會,你知道美國的戰爭潛力嗎?

請看美軍怎麼把瓜島怎麼變成「鬼島」

1942年7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瞭望台」作戰計劃,要美國海軍奪取索羅門群島,並把攻佔瓜島列為首戰。8月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1.7萬人在轟炸機的掩護下,對瓜島、圖拉吉島實施火力突擊,隨後蜂擁而上。

駐瓜島2940名日軍未作抵抗,美軍順利登上瓜島、圖拉吉島。日本海軍部得知瓜島失守後,氣急敗壞地命令聯合艦隊重新奪回瓜島。

8月7日晚,日本海軍乘夜色,偷襲薩沃海峽的一個美軍軍港,美軍損失嚴重,日軍損失甚微。此戰後,日軍幾乎每夜必派軍艦,到薩沃海峽炮擊一陣後,天亮返航,美軍戲稱之為「東京快車」。

與此同時,日軍也不斷派出戰機,襲擊瓜島上的美軍。8月22日,日軍派主力戰艦到索羅門群島以北海面,準備在8月底前攻下瓜島,並以「龍鑲」號航母為誘餌,吸引美軍的艦載機,美軍決定先發制人,出動30架轟炸機和8架魚雷機將「龍鑲」號擊沉。

日軍派出偷襲美軍航母艦隊的轟炸機,途中遭遇美軍戰機的頑強抵抗,多數被擊落大海,但也有20架飛抵美國艦隊上空,投下數枚炸彈重創美軍「企業」號航母。

此戰後,日軍利用美軍修復航母之際,用驅逐艦搭載大量登陸兵偷渡上瓜島,並在周圍加緊進攻部署。11月12日,日本海軍集結2艘航母、4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42艘驅逐艦,組成新的「東京快車」,企圖一舉全殲瓜島上的美軍。

美軍則命令尚未修好的「企業」號航母提前出塢,與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組成特混艦隊,支援瓜島作戰。12日夜,日美艦隊狹路相遇,展開海上混戰,雙方損失相當。

從13日至15日,日美艦隊若即若離,打打停停。美軍戰艦由於有雷達引導,找得准目標,打得准。而日軍艦船卻處於被動挨打地位。經過3天3夜激戰,日軍「東京快車」被摧毀,從此,日軍再也不敢派軍艦來瓜島襲擊。

近5萬日軍官兵被扔在瓜島上,美軍把瓜島上的日軍團團圍住,使瓜島成了一個「死亡之島」,由於食品短缺、疾病成災,近3萬日軍成了荒山野嶺的孤魂野鬼。

日軍損失:航空母艦1艘,8500噸;戰列艦2艘,62000噸;重巡洋艦3艘,26400噸;輕巡洋艦1艘,5700噸;驅逐艦11艘,20930噸;潛艇6艘,11300噸;軍艦合計24艘,134930噸。運輸船 16艘,噸位 85000。飛機835架。

美軍損失:航母2艘,34500噸;重巡洋艦6艘,56925 噸;輕巡洋艦2 艘,12000噸;驅逐艦14艘,22815噸;軍艦合計24艘,126240噸。運輸船3艘,12000噸。飛機250架。

在海戰中,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

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892架。

在瓜島的地面作戰中,美軍參戰兵力最多時達到6萬人,陣亡1592人,負傷4200餘人。

日軍投入瓜島的陸軍約3.6萬,陣亡約1.48萬人,因傷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餘人,合計死亡近2.38萬人,還有1000餘人被俘。

在6個月的空戰中,美軍飛機損失118架,加上在地面和被高炮摧毀,共損失飛機約250架。

日機被擊落427架,加上被高炮擊落,日軍共損失飛機892架,飛行員2362人。

為爭奪瓜島制空權而進行的空戰中,美軍僅駐瓜島的「仙人掌航空隊」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先後就有六個戰鬥機中隊參戰,湧現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尤其第121戰鬥機中隊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間共擊落日機26架,成為二戰中美軍戰鬥機飛行員第一個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頭號王牌瑞肯巴克的戰績,榮獲國會勳章。

他的戰績在所有海軍陸戰隊航空兵戰鬥機飛行員中排名第二。

1942年7月~1943年1月巴布亞半島戰役日軍損失約1.2萬人,盟軍傷亡8300多人。

1943年11月~1944年3月布干維爾島戰役日軍戰死8500人,病、餓致死9800人,盟軍傷亡7500餘人。

1944年2月馬紹爾群島戰役,日軍傷亡、被俘約1.1萬人;美軍以傷亡約2200人。

1944年6月至8月進行的馬里亞納群島戰役,其中提尼安島戰役日軍守島部隊大部被殲,僅美軍掩埋的日軍屍體就有5000具,日軍還有252人被俘,,美軍傷亡2205人其中,陣亡389人,傷1816人。塞班島戰役美軍陣亡3400餘人,傷1.31萬人。日軍守備部隊中4.1萬人陣亡,。關島一戰,日軍陣亡18560人,被俘1250人;美軍陣亡1435人,傷5648人

馬里亞納群島戰役

進入1943年下半年,美軍經過一年半的艱苦奮戰,終於扭轉了戰爭初期的被動不利局面,從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浩瀚的太平洋,縱橫萬里,對日本的進攻路線主要有三條,一是北太平洋,二是中太平洋,三是西南太平洋,哪裡作為主攻方向是美軍發動戰略進攻最重要的問題,北太平洋天氣嚴寒,海面上風大浪急,不利於實施大部隊作戰,而且對日本維持其戰爭的生命線——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起不了多大作用,無法迅速解決戰爭,因此美軍自1943年5月收復阿留申群島後,就未在這個方向採取進一步攻勢。

中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作為主攻方向的爭論,在美軍上層產生了尖銳的分歧,以麥克阿瑟陸軍上將為代表的一方,主張在佔領或封鎖拉包爾之後沿新幾內亞——菲律賓軸線的西南太平洋發動進攻,他們認為這條進攻路線可以充分利用美軍在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業已建立的一系列海空基地,始終能夠得到岸基航空兵有力支援,對於進攻目標有著較大的選擇餘地,能夠繞過日軍重兵守備的地區,攻擊日軍防禦薄弱之處。

而以尼米茲海軍上將為代表的一方,認為這條進攻路線上的主要島嶼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部署的兵力也相應較多,所以遭到的抵抗一定較激烈,付出的傷亡也會大一些。而且這條進攻路線的側翼和後方都暴露在中太平洋地區日軍面前,進攻態勢並不理想,只能採取步步為營的戰略逐步推進,其攻擊速度可想而知。相反,從中太平洋發動攻勢,可將日軍在太平洋上的部署攔腰截斷,切斷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這對於日本而言是致命的,而且中太平洋上所要奪取的,大多是相距遙遠的一些面積較小的珊瑚礁和島嶼,即便日軍在這些島嶼上的防禦比較堅固,也會由於面積小而力量單薄,彼此距離遠而難以得到增援與補充,容易為美軍各個擊破,加之這條路線與美軍後方基地路程較近,能節省部隊與運輸船隻,從而迅速結束戰爭。

表面上看是進攻路線之爭,實際上卻反映出美國陸海軍之間的深刻矛盾,因為如果從西南太平洋發起攻擊

主要依靠陸軍實施地面進攻,海軍只不過擔任保護海上運輸、以海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戰,並掩護陸軍近海側翼的次要任

務。而從中太平洋展開進攻,關鍵是掌握制空權與制海權,海軍的航母編隊將是絕對的主力,由於所需佔領的島嶼面積較小,地面戰鬥只需要小規模陸軍部隊,海軍才是主角。

因此這場爭論,雙方都分別得到了陸海軍頭面人物——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上將和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的鼎力支持。

由於這個問題事關重大,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了極其慎重和細緻的研究,最後決定採取以中太平洋為主,西南太平洋為輔的雙管齊下戰略,這樣既可避免單線進攻易遭日軍集中全力的抗擊和暴露側後的危險,又能迷惑日軍,使其難以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向,分散日軍兵力和注意力,為戰略進攻的順利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之所以選擇中太平洋為主攻方向,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隨著美國軍事工業全面轉入戰時生產,大批航空母艦和登陸艦艇的建成服役,使中太平洋的海軍部隊擁有了一支以航母為核心具有極高機動力和極強突擊力的艦隊,能夠確實保證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

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決定,美軍先後組織了新喬治亞島戰役、吉爾伯特群島戰役、馬紹爾群島戰役,隨後的進攻矛頭直指馬里亞納群島。

馬里亞納群島,是個南北走向,綿延長達425海里的火山群島,由大小近百個島嶼組成,較大的火山島有十六個,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島塞班島、第三大島提尼安島、羅塔島和最大島嶼關島,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1年發現該群島,以當地土著人使用的船隻命名為「三角帆之島」,1565年起成為西班牙的屬地,為紀念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的馬里亞納王后,才稱為馬里亞納群島。

1898年美西戰爭中,美國佔領了關島,此時的西班牙國力已經衰弱,便決定以4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馬里亞納群島的其餘島嶼、加羅林群島和馬紹爾群島,美國認為這些島嶼值不了400萬美元,沒有買,結果被德國買去。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以「委任統治地」的名義將這些島嶼盡數據為己有。並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天,即1941年12月10日佔領關島。

馬里亞納群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位於琉球、台灣和菲律賓以東,硫黃列島以南,加羅林群島以北,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亞洲與美洲的海上交通要衝,是美軍進攻日本本土和遠東的必經之路。如果馬里亞納群島被美軍佔領,日本本土與東南亞的海上生命線就將被切斷,台灣和菲律賓也將處在美軍直接打擊範圍下,

更嚴重的是從馬里亞納起飛的美軍B—29轟炸機可以將日本

本土納入其轟炸半徑,正因為馬里亞納群島如此至關重要,就被日軍譽為「太平洋的防波堤」,而美軍所實施的馬里亞納登陸戰役也就被稱作「破堤之戰」!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1944年1月開始的馬紹爾群島戰役中,不但沒能出海迎戰,反而退至帛琉群島,直接導致了馬紹爾群島於4月失守,這引起了日本內閣和陸軍對海軍的強烈不信任,甚至有些人提出放棄馬里亞納群島。但日本大本營非常清楚馬里亞納的重要性,決定沿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新幾內亞群島西部建立必須絕對予以確保的防線——「絕對國防圈」,馬里亞納則是該防線的核心。

因此,日軍自1944年2月起,開始著手加強該地區的防禦,由於以前馬里亞納群島是海軍負責防禦,島上的陸軍部隊很有限,大本營計劃將中國戰場上的第三和第十三師團調往中太平洋,以加強該地區的地面部隊,但這兩個師團在中國戰場上一時無法脫身,大本營只好於2月10日將駐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第二十九師團調到馬里亞納,陸軍部還將新組建的八個支隊也調到該地區。

2月25日,日軍大本營將中太平洋地區所有陸軍部隊整編為第三十一軍,由小畑英良中將任軍長,規定該軍服從於聯合艦隊司令的調遣。從3月起,日軍進一步動員大批船隻向該地區調集部隊,至5月下旬,三十一軍已擁有五個師團又八個旅團,分別防守馬里亞納、特魯克、小笠原和帛琉等島嶼。其中部署在馬里亞納群島的是兩個師團又兩個旅團,約六萬餘人。防禦工事計劃要到11月方能完成,此時才完成工程量的一半,火炮掩體幾乎沒有,地雷和鐵絲網也沒鋪設,總體防禦根本談不上堅固。

日本海軍則於3月4日將原在馬里亞納群島的第四艦隊和新組建的第十四航空艦隊合併為中太平洋艦隊,由中途島海戰的敗將南雲忠一海軍中將任司令,第四艦隊主要是由魚雷艇、獵潛艇、掃雷艇和巡邏艇等輕型艦艇組成,第十四航空艦隊編製上雖有八個岸基航空隊,478架飛機,但陸續被調往其他地區,剩下的飛機寥寥無幾,因此這支艦隊實力非常薄弱,只能充當牽制美軍登陸部隊的偏師,為主力艦隊集結贏得時間。

日本海軍計劃用於馬里亞納群島決戰的主力艦隊是1944年2月由第二、第三艦隊合併組成的第一機動艦隊,幾乎包括了聯合艦隊所有主要水面艦艇,共有航母9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31艘,艦載機439架,由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任司令。

日軍大本營深知這支艦隊與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實力上存在較大差距,決定以第一航空艦隊改編的第五岸基航空隊,與之配合作戰,以求充分發揮艦載航空兵與岸基航空兵的協同威力。

需要說明的是這支第一航空艦隊並不是那支戰爭初期偷襲珍珠港,縱橫太平洋的航母艦隊第一航空艦隊,而是1943年7月剛剛成立的岸基航空兵部隊,由角田覺治海軍中將指揮,成立伊始就受到日軍大本營的特別重視,從其他部隊抽調一些有戰鬥經驗的老飛行員作為骨幹,並儘可能為其配備最新式的裝備,一直作為大本營的直屬部隊在國內訓練,原計劃訓練一年,1944年2月馬紹爾群島失守後,不得不調到中太平洋地區,其中技術熟練的調到馬里亞納,技術尚不熟練的則調到菲律賓一邊訓練一邊備戰,原第五岸基航空隊共有飛機1092架,後又將其他一些具有戰鬥經驗的航空兵部隊調入,使其飛機增至1600架,但因戰鬥不斷,至1944年5月,僅餘530架。

日軍的決戰計劃原是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海軍大將主持制定的,企圖在第一航空艦隊和第一機動艦隊實力有所恢復後,尋找戰機與美軍決戰,爭取扭轉戰局,代號為「阿號作戰」。古賀於3月31日在前往菲律賓途中座機遭遇暴風,機毀人亡。

豐田副武海軍大將接任聯合艦隊司令的次日,即5月3日,就接到了大本營發起「阿號作戰」的指令,隨即向所屬各部下達了作戰指令。但日軍大本營錯誤地判斷加羅林群島是美軍即將開始的進攻地點,因此馬里亞納群島的防禦準備被嚴重忽視了

根據「阿號作戰」計劃,第五岸基航空隊和第一機動艦隊的艦載航空兵將對來犯之敵實施兩面夾擊,以抵消美軍航母編隊艦載機在數量上的優勢。第五岸基航空隊分為三部分,分別部署在帛琉、馬里亞納和雅浦三地,每一處的航空隊都擁有戰鬥機、轟炸機、攻擊機和偵察機,一旦判明美軍的攻擊方向,該地的航空隊立即轉移,以避其鋒芒,然後再集中全力組織攻擊。

起初計劃中規定如美軍進攻馬里亞納,將不動用小澤的第一機動艦隊,而只出動岸基航空兵迎敵,後來由於分配給小澤的油船數量有所增加,才改為小澤的艦隊也加入馬里亞納的作戰。小澤的機動艦隊最初大部停泊在林加錨地,小部停泊在瀨戶內海,都在抓緊進行戰前訓練,根據聯合艦隊下達的「阿號作戰」指令,於5月11日和12日分別起航,5月14日和15日先後到達菲律賓南部的塔威塔威,之所以選擇塔威塔威作為集結地,是因為該地距離計劃中的決戰海域較近,便於及時出擊;而且靠近婆羅洲的油田,婆羅洲出產的石油質量很高,不經過冶煉就可直接供軍艦使用,這樣就不必依靠屢遭美軍潛艇破襲的交通線來補充燃料。

不料到達塔威塔威後,原準備剛完成基本飛行科目的艦載航空兵再進行海上合練,卻因為美軍潛艇在該海域活動非常頻繁,幾乎無法出海訓練,而塔威塔威島上又沒有合適的飛行訓練基地,第一機動艦隊那些飛行技術本來就不高的飛行員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中斷訓練,戰鬥力就可想而知,而他們的對手美軍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在500小時以上,大都具有戰鬥經驗,還配有換班機組人員,以供輪番出戰,雙方相差可謂懸殊。

早在1943年11月,英美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就向美軍太平洋艦隊和中太平洋戰區下達進攻馬里亞納的指令,為B—29轟炸機取得出發基地,並為進攻日本本土掃清障礙。

根據這一指令,中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於1944年1月13日制定出最初的進攻方案,計劃分三階段,先攻佔塞班和提尼安,再奪取關島,最後肅清其餘島嶼上的日軍。

3月1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馬里亞納作戰命令。

3月21日,尼米茲將參戰的將領召到珍珠港,討論有關作戰方案。

3月28日,尼米茲下達兵力編成和任務區分的命令,登陸部隊及其護航輸送船隊稱為聯合遠征軍,由雷蒙德。特納海軍中將任司令,下轄三部分:第五十二特混編隊,也稱為北部登陸編隊,由特納兼任司令,運送由霍蘭。史密斯中將任軍長的海軍陸戰隊第五軍,以海軍陸戰隊第二師和第四師為基本登陸兵力,從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出發,負責奪取塞班和提尼安。

第五十三特混編隊,也稱為南部登陸編隊,里查德。康諾利海軍少將為司令,運送羅伊。蓋格少將任軍長的海軍陸戰隊第三軍,以海軍陸戰隊第三師和陸戰暫編第一旅為基本登陸兵力,從瓜達爾卡納爾島出發,負責攻佔關島。

第五十一特混編隊第一大隊,也稱留船預備隊,布蘭迪海軍少將為司令,運送R·史密斯陸軍少將為師長的陸軍第二十七加強師,在登陸場附近海域待命,隨時準備加入戰鬥。

上述地面部隊共計12.7萬人,擔負運送和護航任務的艦船535艘。此外,陸軍第七十七師為戰役總預備隊,在夏威夷待命,準備於7月投入戰鬥。

為這支登陸編隊提供海空掩護的有兩支部隊,一支是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五十八特混編隊,下轄四個特混大隊,共有航母15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8艘、輕巡洋艦13艘、驅逐艦67艘、艦載機約900架。另一支是胡佛海軍中將指揮的岸基航空兵620架各型飛機

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擔任海上總指揮,尼米茲則坐鎮珍珠港實施全局指揮,並組織潛艇和後勤部隊協同行動。

此役美軍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護航航母14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25艘、驅逐艦180艘、潛艇35艘在內的600餘艦艇,飛機2000架,地面部隊四個師又一個旅,15萬人。戰役密語代號「征糧者」,登陸日定於6月15日。

由於馬里亞納群島的幾大島面積都比較大,日軍防禦兵力都有數萬之眾,美軍必須投入優勢兵力,實施寬正面登陸,以求迅速推進,這就對後勤運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馬里亞納距離美軍在中太平洋上最西面的基地埃尼威托克有1000海里,距離珍珠港3500海里,距離美國本土5000海里,後勤補給線非常漫長,運輸船一年中只能往返兩次,也就無法進行往返運輸;而與此同時,歐洲的盟軍也在組織諾曼底登陸,短期內不可能向太平洋戰區調集更多船隻,因此,參戰部隊必須全部集結在馬里亞納海域,但缺乏足夠的登陸艇和兩棲履帶車,無法同時組織部隊在幾個島上實施登陸,只得先奪取塞班,再攻提尼安和關島,這樣在美軍攻打塞班時,提尼安和關島的日軍極可能乘機加強防禦,所以,迅速攻佔塞班是此戰的關鍵。

如此規模的登陸戰役,美軍從制定作戰計划到完成戰役準備只有短短三個月,不能不說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美軍對於馬里亞納群島的情況除關島外,知之甚少,而對日軍的設防情況,更是一無所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飛機從未到過該群島,直到1944年2月攻佔埃尼威托克時,才出動航母編隊襲擊馬里亞納諸島,攻擊機群中美軍特意派出了數架裝備最先進照相偵察器材的飛機,對馬里亞納群島進行了系統的照相偵察,這才掌握了日軍在這些島嶼的防禦部署和機場情況,還將適合登陸的海灘完整地拍攝下來,為登陸作戰提供了翔實而可靠的依據。

美軍在制定作戰計劃的同時,各參戰部隊抓緊時間進行針對性的戰術訓練和備戰備航,岸基航空兵則不斷襲擊馬里亞納群島和加羅林群島。

3月底,美軍航母編隊從馬朱羅環礁出發,攻擊了從特魯克後撤至帛琉群島的日軍聯合艦隊,迫使聯合艦隊再次後撤到新加坡的林加錨地。同時,美軍潛艇部隊積極出擊,嚴重破壞了日軍的海上運輸線,使得日軍在馬里亞納的守備部隊逐漸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為即將發起的登陸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4年6月初,美軍參戰各部在馬朱羅環礁集結完畢,並做好了一切作戰準備。

6月3日起,美軍的飛機和艦艇對馬里亞納群島和鄰近島嶼開始進行預先炮火準備。

6月6日,米切爾率領第五十八特混編隊從馬朱羅環礁出發,向馬里亞納駛去,斯普魯恩斯乘座「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隨編隊出海。由特納指揮的登陸編隊則在航母編隊的後面跟進。在艦艇編隊進行海上航渡時,由胡佛中將指揮的岸基航空兵和西南太平洋戰區所屬的航空兵,對加羅林群島日軍機場進行頻繁空襲,給那裡的日軍航空力量以沉重打擊,使其無力支援馬里亞納群島日軍,保障了登陸部隊航渡的安全。

6月11日,美軍第五十八特混編隊到達關島以東200海里處,出動艦載機開始空襲馬里亞納群島,擊落、擊毀日機147架,幾乎將這些島嶼上的日軍航空兵力全部消滅。同時,米切爾派威利斯·李海軍中將率領7艘戰列艦和11艘驅逐艦,對塞班島和提尼安島進行了直接艦炮火力準備,共發射1。

1萬發炮彈,但這些軍艦沒有接受過對岸精確射擊訓練,而且炮擊距離達4000米,發射速度又太快,致使炮彈爆炸的硝煙遮掩住了目標,炮擊效果很不理想。

6月13日拂曉,美軍7艘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和26艘驅逐艦組成火力支援群,由奧登多夫海軍少將指揮對塞班島和提尼安島進行了慢速精確射擊,這才摧毀了日軍許多防禦工事。

美軍潛艇部隊對日軍聯合艦隊主力所在地塔威塔威進行了嚴密的封鎖和監視,3艘在塔威塔威錨地的入口,3艘在呂宋島以北,3艘在棉蘭老島以南,1艘在聖貝納迪諾海峽東口,1艘在蘇里高海峽東口,此外還有一些潛艇在菲律賓海和菲律賓與馬里亞納群島之間海域巡邏。10日、13日上述潛艇先後發現從塔威塔威出發的日軍艦隊,並及時向斯普魯恩斯報告,斯普魯恩斯根據潛艇的報告,計算出日軍艦隊在17日前不會進入馬里亞納海域,便命令第五十八特混編隊按預定計劃於14日分頭行動。

6月14日,美軍第五十八特

混編隊兵分兩路,克拉克海軍少將指揮第一、四特混大隊,共7艘航母、8艘巡洋艦和28艘驅逐艦,北上空襲硫黃島日軍,以阻止日軍從北面支援馬里亞納。米切爾親自指揮第二、三特混大隊,共8艘

航母、8艘巡洋艦和25艘驅逐艦,進至馬里亞納群島以西,以便隨時截擊來犯的日軍艦隊,保護登陸編隊的安全。

同一天,在火力支援群的掩護下,美軍水下爆破隊對登陸地點進行水下偵察和探測,並將影響登陸的暗礁炸毀,標示出通行航道。

6月15日凌晨,美軍北部登陸編隊的30餘艘運輸艦、40餘艘坦克登陸艦和27艘警戒艦隻到達塞班島西側加臘潘附近海域,陸戰二師和陸戰四師開始換乘。五時許,艦炮火力支援群和護航航母支援群對登陸地點的日軍防禦工事進行最後的火力準備。

八時三十分,第一批登陸部隊共八個營分乘600餘輛兩棲履帶車和兩棲坦克向正面寬度約六公里的登陸灘頭衝擊,八時四十四分,第一波美軍上岸,九時許,第一批部隊陸續上岸。

與此同時,日軍聯合艦隊的主力第一機動艦隊正在步步逼近,早在6月9日,日軍偵察機就發現停泊在馬朱羅錨地的大批美艦忽然失蹤,由此推測美軍即將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豐田副武便於次日命令各部作好戰鬥準備,但直到此時,日軍還認為美軍的主攻方向是在新幾內亞群島西北部和加羅林群島西部,將帛琉群島海域作為決戰地域。

6月11日,美軍航母編隊開始襲擊馬里亞納群島,日軍仍認為這是美軍牽制性的行動。直到6月13日,美軍登陸編隊出現在塞班島海域,並開始炮擊塞班島,這才清楚美軍的意圖,豐田於當天下午十七時三十分下令暫停在新幾內亞群島比阿島的「渾號作戰」,準備實施「阿號作戰」,並命令第一機動艦隊和第五岸基航空部隊調去參加「渾號作戰」的部隊火速歸還建制。

此時,第五岸基航空部隊已在「渾號作戰」中遭到不小的消耗,而且飛行員中很多人得了「登革熱」病,無法執行作戰任務,日軍只得從橫須賀海軍航空兵中抽調120架飛機組成八幡航空隊,由松永貞市中將任司令,火速南下參戰。

小澤率機動艦隊除參加「渾號作戰」以外的軍艦13日從塔威塔威出發,前往吉馬拉斯島完成戰前訓練,就在航行途中接到豐田實施「阿號作戰」的指令,一面率領艦隊兼程北上,一面命令宇桓纏中將指揮參加「渾號作戰」的艦隻火速返回。

14日黃昏小澤所部到達吉馬拉斯島,立即連夜進行補給,15日一早,就離開吉馬拉斯島穿過聖貝納迪諾海峽,進入太平洋。16日十五時與宇桓率領的艦隻在薩馬島以東海域會合,一齊東進。

17日十五時三十分,機動艦隊所有軍艦進行了海上加油,並完成了最後的戰鬥準備。小澤命令補給船隻西撤,自己率領9艘航母(共搭載艦載機439架)、5艘戰列艦、14艘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繼續向東。不久就接到豐田發來的電報:「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全體將士務須全力奮戰!」小澤隨即將這一電報通報全體官兵,並在旗艦「大鳳」號航母主桅上升起了「Z」字旗。

「Z」字旗是三十多年前對馬海戰中,日本海軍的軍神東鄉平八郎在其旗艦「三笠」號戰列艦上升起的戰旗,從此後就成為日本海軍勝利的象徵,小澤如此做無非是想借這面旗幟重振士氣。

小澤將機動艦隊分為三部隊:第三航空戰隊(本文以下簡稱丙隊)為前衛,由粟田健男中將指揮,共有3艘輕型航母、4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艦載機90架;第一航空戰隊(本文以下簡稱甲隊)由小澤親自指揮,共有3艘大型航母、4艘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艦載機214架;第二航空戰隊(本文以下簡稱乙隊)由城島高次少將率領,共1艘大型航母、2艘輕型航母、1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艦載機135架。甲乙兩隊在丙隊後方約100海里處跟進。各部均以航母為核心排成環形隊形。

小澤計劃利用日機作戰半徑大於美機的優勢,與美軍艦隊保持一定距離,先以馬里亞納群島的岸基航空兵攻擊美軍,再以航母艦載機從超遠距離起飛,攻擊完美軍後在馬里亞納群島機場降落,這樣就能使日軍艦隊始終處在美軍攻擊範圍之外。表面上這是個不錯的計劃,但馬里亞納群島上的絕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已經被美軍消滅,而島上的日軍為了保全面子,沒有如實將情況通報給小澤,致使這一計劃從一開始就建立在自欺欺人的基礎上。

再說美軍「小銀魚」號潛艇13日發現從塔威塔威出發的小澤艦隊。15日傍晚,「飛魚」號潛艇發現剛駛出聖貝納迪諾海峽的小澤艦隊。15日深夜,「海馬」號潛艇則發現了在蘇里高海峽東南航行的宇桓艦隊。斯普魯恩斯接到上述潛艇的報告,知道日軍至少有兩支艦隊正向塞班島駛來,考慮到日軍常採取分兵合擊迂迴包抄的戰術,為確保登陸編隊的安全,斯普魯恩斯決定推遲對關島的進攻,計劃在關島登陸的部隊暫向東規避。16日斯普魯恩斯與特納商量了戰局,確定以應付日軍艦隊的進攻為當務之急,並臨時從登陸編隊中抽調重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21艘,加強航母編隊的警戒力量。同時命令北上攻擊硫黃島的兩個特混大隊迅速返回,集中全力對付日軍艦隊。

14日北上的第一、第四特混大隊15日、16日連續兩天對硫黃島及父島、母島進行了空襲,共擊毀日機約130架,並嚴重破壞了這些島嶼的機場,美軍只損失飛機4架,徹底消除了日軍硫黃列島地區的岸基航空兵協同小澤艦隊夾擊美軍的企圖。16日下午十七時,第一、第四大隊收回了出擊的飛機開始南返,並於18日中午在提尼安島以西150海里與第二、第三大隊會合,當五十八特混編隊的四個大隊會合後,斯普魯恩斯判斷日軍可能以航母艦載機先在美軍飛機攻擊距離之外發動空襲,然後到塞班島和關島機場降落加油掛彈,再飛回航母,中途還能再次對美軍艦隊進行打擊,這就是所謂的「穿梭轟炸」,最後再以戰列艦和巡洋艦實施炮火攻擊。

因此他決定組建一支由戰列艦和巡洋艦組成的編隊,部署在航母編隊以西海域,構成第一道屏障。如果日機前來攻擊,首先就會遭到該編隊的防空炮火攔截,這樣就可以轉移對航母編隊的攻擊,減輕航母編隊的壓力;如果日軍戰列艦殺來,也必須先和該編隊交鋒,可以有效掩護航母編隊,保存空中打擊力量。並於17日十四時下達了作戰計劃,根據這一計劃米切爾抽調快速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4艘和驅逐艦14艘,組成新的特混大隊,由威利斯。李海軍中將指揮,部署在最西側海域。此時,五十八特混編隊就變成了五個大隊,共有15艘航母、7艘戰列艦、24艘巡洋艦和74艘驅逐艦,航母艦載機共891架,加上戰列艦、巡洋艦所搭載的水上飛機共計965架。

18日下午,美軍五個大隊均呈環形防空隊形,每個大隊之間相距十二至十五海里,所有航母都與風向成90度,以便隨時轉向逆風起飛飛機或順風接受飛機降落,至此美軍已完成了臨戰準備。但直到黃昏,派出的多架偵察機也沒發現日軍艦隊,斯普魯恩斯為防備日軍從側翼迂迴攻擊登陸灘頭,特地指示米切爾不要遠離馬里亞納群島,白天西進,入夜後則東返。

天黑後第五十八特混編隊最遠到達距塞班島西南270海里處,仍未發現日軍艦隊,便掉頭東返。深夜,珍珠港的美軍無線電測向站根據偵聽到的日軍無線電信號,報告日軍艦隊在特混編隊西南355海里。

米切爾覺得應改變預定計劃,乘著天亮前的幾小時西進,以便將日軍艦隊納入艦載機的攻擊範圍,次日拂曉發起攻擊,馬上將這一意圖向斯普魯恩斯請示。斯普魯恩斯接到米切爾的請示,立即在旗艦的作戰室召集參謀軍官研究,儘管他也很想抓住這一戰機,消滅日軍的航母部隊,但謹小慎微的他認為還是應該以保護登陸編隊和登陸灘頭為首要任務,

而且日軍艦隊的具體確切位置,無線電測向與潛艇報告的還有出入,鑒於現在還無法確定,因此答覆米切爾,在切實掌握日軍艦隊位置之前,暫不西進。這使得米切爾和特混大隊的司令極為不滿,他們認為將第五十八特混編隊這樣一支具有極強突擊力的艦隊僅作為登陸編隊的守護者,實在是大材小用了。戰後,斯普魯恩斯也因為這樣一個保守謹慎的決策而遭致很多人的指責。但米切爾還是遵照他的命令,19日拂曉將編隊部署在塞班島西南90海里。

米切爾擔心日軍艦隊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岸基航空兵實施兩面夾擊,雖然塞班島機場已被美軍登陸部隊攻佔,但關島和羅塔島的機場還有日軍飛機,因此,米切爾先發制人於19日清晨出動飛機攻擊這兩島嶼上的日軍機場,將正準備起飛的35架日機大部消滅,並破壞了機場設施,消除了腹背受敵的隱患。同時率領艦隊向西南航行,隨時準備攻擊來犯的日軍艦隊,然而直到此時還未查清日軍艦隊的具體位置。

小澤的艦隊到底在哪?小澤吸取中途島海戰的經驗教訓,從18日起就派出多架偵察機嚴密搜索,並於下午發現了美軍艦隊,只是因天色將黑,己方的飛行員多未接受過夜航訓練,才沒出動飛機,而是命令丙隊向東,自己則率甲乙兩支編隊向南,在美軍飛機作戰半徑之外過夜,等待次日天亮後再出擊。19日日出前,小澤就先後派出了戰列艦和巡洋艦所攜帶的44架水上飛機進行偵察,六時四十五分後,就數次接到發現美軍艦隊的報告,美軍艦隊在己方前衛300海里外,本隊400海里外,他知道日機沒有美機的裝甲防護和自封油箱,作戰半徑比美軍大100海里,達300海里,現在正是進行超遠距離穿梭攻擊的大好機會,便下令攻擊。

七時二十五分,日軍第一攻擊波丙隊64架飛機在中本道次郎大尉指揮下出擊,其中戰鬥機14架、魚雷機7架、戰鬥轟炸機43架。戰鬥轟炸機是日軍因在1943年10月聖克魯斯海戰中,轟炸機幾乎損失殆盡,而戰鬥機則大部平安返回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即將戰鬥機掛載60公斤炸彈,後經過改裝,使戰鬥機可以掛載250公斤炸彈,實施對艦攻擊,1943年底開始進行此項訓練,至現在已經成為機動艦隊的主要攻擊手段。

九時,美軍通過雷達在150海里外發現日機,米切爾命令甲板上待命的所有飛機起飛,戰鬥機前去攔截日機,轟炸機和魚雷機則因為日軍艦隊在攻擊距離之外只得向東規避到安全空域,美軍共有250架F6F「惡婦」戰鬥機起飛迎

戰,上升到7600米高度由航母上的空中控制官引導接敵,在距航母70海里上空對日機進行居高臨下的攻擊,一舉擊落25架,美機僅損失1架。

其餘日機突破美機攔截攻擊了美軍的戰列艦編隊,只有「南達科他」號戰列艦被命中一枚炸彈,死27人,傷23人。在美艦密集的高射炮火射擊下,又有16架日機被擊落,日機共損失41架,僅23架得以返回母艦。

八時零五分,日軍第二攻擊波甲隊128架飛機由深川靜夫大尉為空中指揮,其中戰鬥機48架、魚雷機27架、轟炸機53架。剛起飛,一架轟炸機就發現海面上有六條射向「大鳳」號航母的魚雷航跡,便按下機頭將其中一條魚雷撞毀。

就在日軍第二攻擊波機群起飛時,美軍「大青花魚」號潛艇突破了日艦的警戒圈,向「大鳳」號航母齊射六條魚雷,有一條被剛起飛的轟炸機撞毀,由於「大鳳」號正在組織艦載機起飛,無法進行規避,一條魚雷命中右舷前部升降機附近艦體,「大鳳」號是日軍吸取了中途島海戰經驗建造的新型航母,飛行甲板有100毫米裝甲防護,機庫採用封閉式,以加強生存能力,還有先進的區域火災控制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完全可以承受500公斤級炸彈轟擊,因此完工時被譽為「不沉的航母」,憑著厚實的裝甲防護,一條魚雷造成的損失對航母並不會有致命的危險,很快經過有效的損管措施,「大鳳」號仍能保持戰鬥航行,似乎並不在意這條魚雷。但航母所使用的婆羅洲原油揮發性很高,而魚雷爆炸撕裂了輸油管道,原油蒸汽慢慢從管道的裂口裡揮發出來,在通風性極差的封閉機庫里逐漸積聚,在中雷的六小時後,機庫內積聚的原油蒸汽發生了大爆炸,火勢迅速蔓延,甚至將裝甲飛行甲板都燒得嚴重變形扭曲,繼而全艦停電,大火又引爆了彈藥艙,使得航母內部的大爆炸接二連三,小澤見情況不妙,先令「若月」號驅逐艦靠幫接下艦員,再改以「羽黑」號重巡洋艦為旗艦,「大鳳」號於十六時二十八分沉沒,有1650名艦員隨艦葬身大海。

日軍的災難並未結束,從菲律賓海域跟蹤小澤艦隊的「刺鰭」號潛艇緊接著也突破了日艦的警戒,向「翔鶴」號航母發動了攻擊,由於負責保護「翔鶴」號的驅逐艦聲納裝備比較落後,在眾多軍艦活動的海域根本無法發現美軍潛艇的逼近,使「刺鰭」號從容在「翔鶴」號右舷前方1100米處佔據了有利發射陣位,齊射了六條魚雷,三條魚雷直接命中,海水從炸開的破口洶湧而入,航母內部也燃起大火,並不時發生爆炸,艦體很快產生傾斜,十四時十分沉沒,有1271名艦員喪生。

而「刺鰭」號隨即遭到日軍驅逐艦長達三小時的追蹤,總共承受了105枚深水炸彈的攻擊,「刺鰭」號憑藉著靈活的機動,只受了輕傷,擺脫日艦攻擊後返回塞班島。

八時四十分,日軍第二攻擊波機群經過前衛丙隊時,被誤為美機遭到射擊,損失2架。

十時許,遭到了美機攔截,空戰進入高潮,作戰經驗豐富的美軍飛行員大開殺戒,「埃塞克斯」號航母的戰鬥機大隊長麥坎貝爾中校身先士卒,率隊向日機猛衝猛打,一舉擊落4架:「列剋星頓」號航母的弗雷西爾中尉沖入日機機群,在60米的近距連連開火,僅耗彈360發就擊落6架日機。

美軍戰鬥機如同牧童放羊一般,只要日機企圖分散開,就以猛烈火力將其趕回隊形,再集中火力射擊隊形密集的日機,在美機打擊下,日機不斷中彈墜海,甚至出現同時有十五架飛機起火墜毀的壯觀場面,

一位美軍飛行員在無線電里興奮地大叫:「這真像古代的獵火雞啊!」於是,這場激烈的海空大戰就以「馬里亞納獵火雞」而名垂青史!

日機約有20餘架拚死突破了美機的攔截,飛臨美軍艦隊上空時,又遭到了美艦的高炮火力射擊,由於美軍高射炮使用了新式的近炸引信,命中率很高,日機又有十餘架被擊落,最後只有6架飛機向美艦發動了攻擊,「邦克山」號航母被兩枚近失彈擊傷,死3人,傷73人,升降機和機庫供油管道被炸壞,並引起了大火,但被迅速撲滅:「黃蜂」號航母被一枚炸彈擊中,死1人,傷12人;還有一架日機被擊中後擦著李海軍中將的旗艦「印第安納」號戰列艦的右舷墜入海中,使戰列艦負了輕傷。日軍這一攻擊波,共損失飛機97架,其中轟炸機40架,魚雷機24架和戰鬥機33架,另有2架轟炸機在返航途中因傷勢過重而墜海,返回母艦的僅29架。

九時,日軍第三攻擊波乙隊49架飛機,其中戰鬥轟炸機25架、戰鬥機17架、魚雷機7架,由石見丈三少佐擔任空中指揮。起飛後,有16架戰鬥轟炸機和4架戰鬥機與大隊失散,便自成一隊向目標海域飛去,一直飛出350海里也未找到美艦,於十四時返回母艦。石見率領的其餘飛機在途中接到母艦通報美軍艦隊新位置,但飛抵新位置後沒有發現,就再轉向舊目標位置,結果與美軍約40架戰鬥機遭遇,雙方隨即展開空戰,日軍有5架戰鬥轟炸機、1架魚雷機和1架戰鬥機被擊落,並失去了攻擊美軍艦隊的戰機,只得返回母艦。

上述三個攻擊波返回母艦的飛行員,向小澤報告擊傷美軍5艘航母和1艘巡洋艦,比真實情況誇大了許多,使小澤認為戰果輝煌,決定出動所有飛機乘勝追擊,給美軍更大的打擊。十時十五分,乙隊出動了50架飛機,其中轟炸機27架、戰鬥機20架、魚雷機3架,在目標海域沒有發現美艦,便按計劃飛往關島降落,在關島將要著陸時遭到了美機的攻擊,日軍14架戰鬥機、9架轟炸機和3架魚雷機被擊落,降落在關島的日機,機場跑道因美軍轟炸而被嚴重破壞,所以在著陸時受到很大損失,幾乎沒有一架不受傷,因而無法再次起飛參戰。

十時二十分,甲隊出動18架飛機,其中轟炸機10架,魚雷機和戰鬥機各4架,途中遭到美機有力攔截,被擊落轟炸機8架、魚雷機1架,另有1架魚雷機因傷勢過重於返航途中墜海。十時三十分,乙隊再度派出9架轟炸機和6架戰鬥機,到達目標海域沒有發現美軍,便在附近進行搜索,結果終於找到了美軍的第二航母大隊,立即實施攻擊,美軍「邦克山」號航母被一枚炸彈擊中,所幸損傷輕微,日機則在美艦猛烈高炮火力下,損失了5架轟炸機和4架戰鬥機。日軍距離美軍最近的丙隊,忙於回收返航的飛機,沒有出動飛機。

日軍在這四次攻擊中,總共損失192架,而在關島降落的飛機也大多被擊毀,航母上的艦載機只剩102架,其中戰鬥機44架、戰鬥轟炸機17架、轟炸機11架和魚雷機30架。

小澤原打算如果戰果較大,則於次日前進至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繼續實施攻擊;如戰果較小,則暫時向西退避,調整兵力後再行決戰,但直到傍晚,仍不清楚戰果究竟如何,又不清楚出擊的飛機中有多少在關島著陸,只得率領艦隊向北航行,後又轉向西北航行。並進行海上加油,準備次日再戰。

由於「羽黑」號巡洋艦的通信系統較弱,小澤於20日十二時再改以「瑞鶴」號航母為旗艦。

19日的戰鬥中,美軍飛機沒有對日軍艦隊實施攻擊,倒是「大青花魚」號和「刺鰭」號潛艇先立下頭功,擊沉了日軍兩艘三萬噸級的大型航母。日軍組織了四次對美軍艦隊的攻擊,出動飛機286架次,損失192架,卻只擊傷美軍2艘航母和2艘戰列艦。美軍僅損失戰鬥機23架。

美軍挫敗了日軍的四次攻擊,回收了出動的飛機之後,天色已晚。斯普魯恩斯知道美軍已經勝券在握,日軍迂迴攻擊塞班島登陸灘頭的可能已不復存在,指示米切爾夜間可組織偵察機搜索,艦隊則連夜進至能夠攻擊日軍艦隊的

位置,一旦確實掌握日軍艦隊位置,明晨即可發起攻擊。

米切爾根據這一指示,除留下第四大隊在塞班島海域負責壓制關島和羅塔島日軍航空基地,親率其餘三個大隊徹夜西進,準備明日攻擊,他考慮到飛行員已經激戰整整一天,相當疲勞,夜間沒有派出飛機搜索。

20日天亮後,米切爾指揮艦隊一面西進一面出動飛機進行搜索,但直到中午,仍未發現日軍艦隊。米切爾知道美軍艦隊航速為24節,日軍艦隊航速僅18節,直到現在沒有發現日軍,肯定是追擊的航向不對,便改為向西北追擊,下午十六時許,才有一架飛機報告在西北約220海里發現日軍艦隊,距離遠不說,而且出擊飛機返航時天色肯定全黑了,美軍大部分飛行員還沒有進行過夜間著艦訓練,但如果現在不出擊,等待次日天亮再出動,就將失去戰機,米切爾思考一番後,決心立即出擊!

十六時二十分,美軍航母轉向逆風組織艦載機起飛,地勤人員行動極其迅速,在十分鐘里就有216架飛機升空,其中戰鬥機85架、轟炸機77架、魚雷機54架。由於航程較遠,所有戰鬥機和轟炸機都攜帶了機腹副油箱。

航母在艦載機起飛後,恢復西北航向全速前進,以盡量縮短艦載機返航的距離。

美軍第一攻擊波起飛不久,偵察機又更正了日軍艦隊的新位置,比原來報告的又遠了60海里,米切爾一度曾考慮將第一攻擊波召回,與其參謀人員商量後,決定不召回第一攻擊波,但取消了正準備出擊的第二攻擊波。

十七時三十分,美機先發現了日軍的補給船隊,部分美機立即進行了攻擊,擊沉了日軍「玄洋丸」和「清洋丸」兩艘油船,擊傷了「速吸」號油船。其餘美機繼續向西,很快發現了日軍艦隊,便展開攻擊。

小澤早在十六時就知道美軍航母編隊正在後面進行追擊,而且自己位置也已暴露,肯定會遭到美軍飛機的攻擊,便停止海上加油,全速向西北撤退,並以部分水面艦隻組織了一支斷後編隊,向東航行,擔負掩護。隨後將艦隊殘存的75架戰鬥機盡數派出,進行空中掩護,同時三個編隊相互靠攏,縮小間距,以便發揚護航軍艦的防空火力。

美機臨空後,先與空中的日軍戰鬥機發生空戰,儘管日機數量上、性能上以及飛行員素質上都比美軍差,被擊落40餘架,仍相當頑強拚死苦戰,協同水面艦隻的防空火力擊落美機20架,美機突破日機空中攔截後,對日軍艦隊進行了猛烈攻擊,擊沉了「飛鷹」號航母,擊傷了「瑞鶴」號、「隼鷹」和「千代田」號航母、「榛名」號戰列艦和「摩耶」號巡洋艦。

美機完成攻擊後,開始在越來越暗的夜色中返航。一些在戰鬥中受傷的飛機首先因燃油耗盡墜海,沒有受傷的飛機也陸續有些因為燃油耗盡而在海上迫降。返航的飛機到達艦隊上空時,航母已經轉向頂風做好了接受飛機著艦的準備,但根據美國海軍的戰時規定,實行嚴格的燈火管制,返航的飛機在艦隊上空盤旋,除了少數技術高超的飛行員外,大多數飛行員根本無法分辨出哪些軍艦是航母,也就無法降落。這些飛機有的燃油已經用完,有的即將用完,飛行員打開識別燈,在艦隊上空盤旋,並不斷用無線電急切呼叫航母指示位置,但航母沒有任何反應,一些飛行員只好放棄了著艦的打算,在海面進行迫降。

此時編隊司令米切爾在旗艦作戰艙里來回踱步,焦急地思考,如果打開航行燈,整個艦隊就有可能遭到日軍潛艇的攻擊;如果不打開燈,這批飛機和飛行員將會白白損失,他獨自沉思了片刻,最終果斷地下令:「開燈!」,因為他深知,失去了這批飛機和飛行員,特混編隊也就失去了戰鬥力。

剎那間,所有的航母都打開了紅色的桅頂燈,甚至連航行燈、錨燈都打開了,為了更清楚地顯示航母位置,還用大功率的探照燈垂直向上照射,飛行甲板上燈火通明,亮如白晝,有些軍艦還發射了信號彈,整個艦隊熱鬧異常,有人說就像是好萊塢的綵排、中國的春節和美國的獨立日趕到了一起。航母還不斷用無線電和廣播通知飛行員,可以在任何一艘航母上降落。儘管如此,返航的飛行員因燃油即將耗盡,有些竟然不顧信號和指揮,爭先恐後降落,秩序混亂,發生了多起事故,一位飛行員不顧「列剋星頓」號航母的等待信號,強行降落,結果一連撞上甲板上剛降落的六架飛機,造成兩死六傷;還有兩架飛機都急於降落,保持不住著艦間距,在「邦克山」號航母上空相撞,兩死四傷。

不過,也有奇蹟,一架戰鬥機和一架轟炸機幾乎同時在「企業」號航母上降落,戰鬥機尾鉤鉤住了第二根攔阻索,轟炸機則鉤住了第五根攔阻索,雙雙安然無恙。而驅逐艦和水上飛機一見有飛機在海面迫降,就立即趕去援救落水飛行員。至二十二時,艦載機的著艦作業才告結束,總共有80餘架飛機因迫降或相撞而損失,是戰鬥損失的四倍,由於驅逐艦和水上飛機的全力營救,落水飛行員除49人外,大都獲救。

米切爾隨即率領編隊西進,20日整個夜間和21日上午,都沿著飛機返航的航線航行,以搜尋落水的飛行員。斯普魯恩斯原想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並計劃在21日白天再次出動飛機或使用戰列艦為主的水面戰艦,徹底消滅小澤的殘部。但21日上午,美軍的偵察機發現日軍艦隊在360海里外正以20節航速向西北撤退,而美軍為了救援落水飛行員,航速僅16節,雙方的距離正越來越大,眼看無法追上,斯普魯恩斯只好下令停止追擊,向塞班島靠攏,以配合登陸編隊完成登陸任務。

小澤於20日晚八時四十六分接到豐田的撤退命令,便率領機動艦隊本隊向中城灣撤退,而掩護本隊撤退的斷後編隊,因敵情不明夜戰無望,小澤命其停止東進,也向西北撤退。此時,日軍艦隊的艦載機僅剩35架,戰列艦和巡洋艦上的艦載水上飛機也僅剩12架,幾乎喪失了戰鬥力。

21日小澤命令斷後編隊駛往吉馬拉斯島,本隊則駛向中城灣,撤退途中,由丙隊的11架飛機實施空中警戒,其餘兩個戰隊的飛機則做好隨時起飛準備,一旦發現美軍飛機前來,全部起飛做最後的決死戰鬥。

22日小澤率本隊駛入中城灣,斷後編隊則因航行途中海況惡劣也轉至中城灣,休整一天後,返回瀨戶內海,受傷的軍艦開往船廠修理,其他軍艦返回柱島錨地。機動艦隊的補給船隻23日進入吉馬拉斯島,裝上婆羅洲的原油後駛往瀨戶內海。

這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航母間海戰,至此結束。日軍將此次海戰稱為「馬里亞納海戰」,美軍則稱為「菲律賓海海戰」,海戰中,美軍僅2艘航母、2艘戰列艦和1艘巡洋艦受輕傷,無一艘軍艦沉沒,艦載機損失117架。日軍被擊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擊傷航母3艘、戰列艦、巡洋艦和油船各1艘,艦載機損失404架,佔全部艦載機的92%;岸基飛機損失247架,幾乎全軍覆沒;此外日軍出動的36艘潛艇也被擊沉20艘。

這場海戰,日軍投入了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艦隻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舉扭轉戰局,不料又以慘敗而告終,特別是艦載航空兵損失高達92%,這對於日軍而言是致命的,沒有半年十月的時間,根本無法恢復成一支現代化的艦隊,尤其是飛行員的損失更是難以彌補,在短時期里,日軍的航母部隊就不能稱其為有戰鬥力的部隊,從而使中太平洋上的制空權、制海權徹底落入美軍之手,美軍繼而取得了戰略進攻更有利的條件。

日軍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一、對美軍的戰略進攻方向沒有作出正確判斷。

日軍大本營一直都以為美軍的戰略主攻方向是新幾內亞——棉蘭老島,因此將機動艦隊置於塔威塔威,就是因為該地距離預計戰場較近,當5月27日麥克阿瑟指揮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的部隊在比阿島登陸後,日軍更是認為美軍太平洋艦隊將到達新幾內亞以北海域,立即迅速向該方向調集兵力,並準備在帛琉海域與敵決戰,同時將潛艇部隊配置於加羅林群島以南,以儘早發現美軍艦隊,甚至美軍6月11日開始對馬里亞納群島實施炮火準備,日軍仍然認為是美軍牽制性行動,不以為然。直到6月15日美軍的大批登陸艦艇到達塞班島海域,並開始換乘,這才意識到美軍的主攻方向是在馬里亞納,為時已晚。

二、日軍決戰沒有作好應有的準備。

現代海空戰的決定性力量是航母及其艦載機,由於日軍1943年底至1944年初將大批艦載機調往拉包爾一線,以抗擊美軍的攻勢,結果遭受了嚴重的損失。聯合艦隊雖然在事實面前進行了改組,將戰列艦為核心改為以航母為核心的第一機動艦隊,並為航母配置了基本滿額的艦載機,但日軍戰爭初期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幾乎都已在戰爭中消耗殆盡,現在的飛行員缺乏必要的訓練,只完成了基本的陸上科目訓練,前出至塔威塔威原打算邊進行海上合練邊備戰,卻由於美軍潛艇在附近海域活動頻繁而無法出海訓練,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中斷了訓練,小澤率領艦隊前往吉馬拉斯島就是為艦載機飛行員提供一個適宜訓練的場所,結果在航行途中就接到了出征的命令,其戰鬥力可想而知,決戰的前途也可想而知。

三、日軍的「超距攻擊」戰術超出了飛行員的技術水平。

日軍飛機不像美機有裝甲防護,重量比美機輕,因此作戰半徑比美機大160公里,小澤出於揚長避短的考慮,決定在美軍作戰半徑之外發動攻擊,然後在馬里亞納群島機場上降落加油掛彈,再從陸地機場起飛攻擊美軍,形成「穿梭攻擊」之勢,從紙面上看好象很不錯,既可有效打擊美軍,又能避免美軍的攻擊。

但日軍忽視了其飛行員的戰術技術水平有限這一重要因素,實施「超距攻擊」必須在極限航程起飛,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要盡量節約燃料,要考慮氣象條件的影響,要隨時警惕周圍敵情……連技術熟練的飛行員都不容易,何況日軍飛行員大都是訓練不久的「菜鳥」,如此漫長的航程還沒投入戰鬥就已經精疲力竭了,哪裡還有足夠的精力應付美機的攔截?因此途中遇到美機攔截,自然損失大半,即使突破了美機的攔截,對美艦攻擊效果也很不理想。

由此可見,日軍這一戰術,根本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反倒事與願違。

四、日軍岸基航空兵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美軍航母編隊共擁有艦載機近900架,日軍航母艦載機僅439架,數量上處於明顯劣勢,而且性能和飛行員素質都大大不如美軍,日軍企圖藉助部署在馬里亞納群島的500餘架岸基飛機,來彌補這一差距,與艦載航空兵協同對美軍實施兩面夾擊。聯合艦隊甚至要求在航母艦載機出擊前,岸基航空兵先對美軍組織攻擊,消滅美軍三分之一的航空力量。但由於日軍對美軍戰略進攻方向判斷失誤,將馬里亞納群島的岸基航空兵大部調往新幾內亞,待判明美軍攻擊方向後再往回調,已經來不及了。而美軍也早預料到了日軍的這一企圖,在戰役發起之初,就先對馬里亞納群島岸基航空兵進行了猛烈攻擊,一舉肅清日軍在該地區的航空力量,並對機場跑道和設施造成了嚴重破壞,此後又多次對岸基航空兵進行了壓制性的襲擊,使日軍新調來的航空兵也遭受了很大損失,協同艦載航空兵作戰的企圖完全落空,而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防空設施非常薄弱,甚至連飛機洞庫都沒有建成,在遭受了美機轟炸後,機場完全失去了作用,連日軍艦載機降落時也遭到很大損失,根本無法再次起飛,「穿梭攻擊」的計劃也因此落空。

因此戰役結束後,小澤曾請求引咎辭職,未獲海軍軍令部長和聯合艦隊司令批准,平心而論,小澤的指揮並無失當,戰役的結局,已經不是他和聯合艦隊司令所能左右的。

美軍雖然取得了海戰的勝利,但對斯普魯恩斯的指揮,頗有些爭議,米切爾和一些航母大隊的司令,對他拒絕了6月18日西進接敵的請求,意見很大,覺得日軍主力艦隊近一年來首次出現應戰,以美軍優勢兵力竟然未能將其消滅,讓其逃脫。誠然,塞班島登陸的美軍得到了有效的掩護,但以第五十八特混編隊這樣一支具有極強攻擊威力的航母編隊,僅僅充當守護者的角色,實在是極大的浪費。但作為戰役總指揮的斯普魯恩斯在當時只知道日軍有兩支艦隊正在向塞班島逼近,具體位置並不清楚,因此他命令米切爾先東撤,首先消除岸基航空兵的威脅,待天亮後再回頭攻擊日軍艦隊,從謹慎持重這一點而言,無可厚非。當然如果18日晚按照米切爾的請求西進接敵,戰果會較大,但斯普魯恩斯根據當時並不完備準確的敵情資料,作出先東撤的決定,雖然保守一些,卻不能過於苛求。

戰後,斯普魯恩斯對戰役的指揮作了反思,對於因掩護登陸灘頭行動而過於拘謹,感到有些遺憾,這是他本人對自己要求較高,並不能看作是他的失誤。

另外,有些人認為艦隊的主要任務是消滅敵方艦隊,像第五十八特混編隊這樣的航母編隊更是不應為登陸灘頭所束縛,應尋找敵軍航母艦隊決戰,提出這一看法的人,事實上本身還沒有擺脫陳舊傳統的「海上總決戰」思想,斯普魯恩斯則是將確保登陸戰役的勝利作為戰役首要任務,而不是消滅敵方艦隊,這體現了他徹底否定「海上總決戰」的戰術思想,取得了在大規模兩棲登陸戰役中使用海軍主力艦隊的成功經驗,由此得到了海軍總司令金上將和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的充分肯定,那些因此指責斯普魯恩斯的人應該說是並不確切,孫子兵法云:「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也就是說謹慎持重是戰術思想的原則,先立於不敗之地,再求勝利之道,在決定戰爭進程的決戰戰役中,是絕對必要的。

美軍作戰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偵察不夠得力,無論無線電測向,還是飛機偵察,都未能及時發現日軍艦隊,一直到19日下午才發現日軍艦隊,而且位置還有些出入,導致了出擊的飛機航程過遠,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美軍此戰中,最成功的當數潛艇部隊,從13日起就多次發現了日軍艦隊的活動,並及時報告,使美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部署調整和必要的臨戰準備,而且在日軍利用艦載機航程遠的優勢發動攻擊時,一舉擊沉了日軍兩艘三萬噸級的大型航母,要知道當時日軍三萬噸級的大型航母總共才不過三艘,特別是擊沉了小澤的旗艦「大鳳」號航母,使日軍的指揮一度出現了混亂,為美軍的反擊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通過這次海戰,美軍雖未全殲日軍艦隊,但擊沉了日軍的三艘航母,徹底消除了日軍艦隊的威脅,完全奪取了戰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孤立了馬里亞納守軍,確保了馬里亞納登陸戰役的順利實施。日軍在戰役中損失的大型航母和艦載機及其飛行員,短時期里無法補充,進而加劇了日軍在中太平洋的劣勢,對美軍以後的戰略進攻更為有利。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二大島,長約21公里,寬4公里至8公里不等,面積約184平方公里,地勢中央高四周低,島上多山峰、丘陵、溝壑、岩洞,制高點是島中央海拔450米的塔波喬峰,島西海岸有一條覆蓋整個海灘的珊瑚礁,加拉潘角將其一分為二,北面形成天然良港——塔那潘港,該港也是塞班島以及馬里亞納群島的經濟、文化中心,南面為平坦的馬基奇思海灘,是理想的登陸灘頭。

日軍在塞班島上建有三個機場,南面的阿斯利洛機場始建於三十年代,經過擴建,現可起降任何機型的飛機,是島上的主要機場。附近的恰蘭卡諾阿機場是簡易機場,只能起降小型飛機。北面的馬皮機場,跑道較短,作為戰鬥機緊急著陸的備降機場。

塞班島不僅是日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中心島嶼,還是中太平洋地區的防禦核心,其陸軍第三十一軍軍部和海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設在該島,自1944年春起,日軍就開始向塞班島增派部隊,加強防禦力量,但美軍封鎖嚴密,途中遭到了很大損失,截至美軍登陸前夕,日軍在塞班島上兵力是陸軍步兵第四十三師團、步兵獨立混成第四十七旅團、工兵獨立第七聯隊、坦克第九聯隊、山炮獨立第三聯隊和高炮第二十五聯隊等部,共2.8萬人,火炮211門,坦克39輛,海軍有第五水警區的第五十五警備隊和橫須賀第一海軍陸戰隊等部,共1.5萬人,火炮49門,坦克10輛,合計總兵力4.3萬,火炮260門,坦克49輛。海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南雲基本不過問地面作戰指揮,登陸作戰打響時陸軍第三十一軍軍長小畑去關島視察不在島上,所以防務實際上由第四十三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負責。

美軍進攻塞班島的部隊是由霍蘭。史密斯中將任軍長的海軍陸戰隊第五軍,所轄基本部隊為陸戰二師和陸戰四師,共7。1萬人。擔負運輸和直接支援的艦船有7艘戰列艦、7艘護航航母、11艘巡洋艦、41艘驅逐艦、30餘艘掃雷和反潛艦艇、110餘艘登陸艦艇、30餘艘運輸艦,共240餘艘艦船。陸戰第五軍和這些艦艇合編為北部登陸編隊,由特納中將指揮。

5月29日和30日,北部登陸編隊分兩批從夏威夷先後出發,6月7日和8日到達埃尼威托克補充燃料和淡水,然後繼續向塞班島航行。

6月15日凌晨,北部登陸編隊到達塞班島海域,開始換乘。八個營編成的第一登陸波分乘600輛履帶登陸車和兩棲坦克開始突擊上陸,登陸灘頭是在西南部的查蘭卡諾正面寬度約64公裏海灘,雖然受到潮汐影響,比預定登陸時間晚了十多分鐘,美軍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秩序,擔負艦炮火力支援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在距岸邊僅1000米處拋錨,對日軍陣地進行猛烈炮擊;護航航母起飛的70餘架飛機對日軍防禦工事實施航空火力壓制;編在登陸艇隊中的炮艇以40毫米火炮實施伴隨火力支援;兩棲坦克則在履帶登陸車隊的兩翼和中間,掃清日軍障礙,掩護履帶登陸車上岸。在這些火力掩護下八時四十四分第一批部隊抵岸,但日軍炮火非常兇猛,履帶登陸車難以開上指定地點,只得在水線附近卸下所載人員,儘管如此在二十分鐘里,就有8000人上陸。

由於美軍登陸前的炮火準備不夠充分,很多日軍的火力點沒被消滅,現在正猛烈轟擊灘頭上的美軍,雖然美軍順利登上了岸,但灘頭上擁擠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資,又處在日軍炮火威脅下,美軍的進展非常遲緩,更嚴重的是在陸戰二師和陸戰四師之間出現了寬達900米的空隙,這是因為陸戰二師在突擊上陸時遇到了強烈的潮汐,航向出現了偏差所致。按照計劃,美軍在登陸當天,應該佔領灘頭後方約兩公里的丘陵地帶,但在日軍激烈抵抗下,推進最遠的陸戰四師二十三團到達了菲納蘇蘇山,卻被山上日軍猛烈炮火壓制,只得又後退了百餘米,至天黑時,美軍雖然上陸部隊已有兩萬餘,傷亡2000餘,奪取的登陸場卻只有計劃的一半,難以形成有效的防禦態勢。

當晚,日軍趁美軍登陸場狹小,立足未穩之機,發動了夜襲,企圖將美軍一舉趕下海。日軍以36輛坦克掩護1000多步兵發起衝鋒,美軍早有防備,照明彈一發接一發,將夜空照得如同白晝,日軍的反擊剛開始就被發現,美軍隨即召喚艦炮火力支援,在猛烈密集的艦炮射擊下,日軍白白損失700餘人,一無所得。

6月16日,斯普魯恩斯與特納、史密斯商議後,決定第五十八特混編隊先迎擊日軍艦隊,以保證登陸作戰的順利實施,預備隊第二十七師部隊立即投入作戰,推遲6月18日進攻關島的計劃,進攻關島的南部特混編隊部分軍艦加入第五十八特混編隊迎擊日軍艦隊,部分軍艦則加入支援塞班島的北部特混編隊;登陸部隊和登陸艦艇、運輸艦船則退往埃尼威托克礁湖,作為留船預備隊待命。因此,這天美軍忙於將兩個陸戰師的部隊和所屬炮兵部隊運上岸,步兵第二十七師也在中午過後開始上岸,所以登陸場沒有擴展,實力卻大大提高。從16日深夜到17日凌晨,日軍又以44輛坦克和500人發動夜襲,結果遭到了沉重打擊,坦克被全部消滅,步兵也損失大半。

6月17日,美軍粉碎了日軍的反擊後,以護航航母艦載機、艦炮、坦克和地面火炮支援地面部隊發動攻擊,進展很快,登陸場幾乎擴大了一倍,恰蘭卡諾阿機場也被攻佔,黃昏前,美軍的炮兵彈著觀測機等輕型飛機已經開始在該機場降落。

齋藤見兩次夜襲均告失利,知道已無法將美軍趕下海,只好改變戰術,命令島上部隊依託有利地形進行堅強防禦,並調提尼安島部隊前來支援,可美軍完全控制了塞班島與提尼安島之間的海域,援軍在航行途中就被美軍驅逐艦所消滅,根本無法到達塞班島。

6月18日,美軍繼續發展進攻,陸戰四師攻至南部的馬基奇思海灘,第二十七師的一六五團輕而易舉奪下了最大的機場——阿斯利洛機場,兩天後陸戰隊的戰鬥機就開始進駐該機場。因為日軍已在收縮防線,齋藤已經放棄機場將守軍撤到了納富坦角,準備持久防禦。深夜,日軍從塞班島西海岸中部的塔那巴戈港出動13艘駁船,運載一支部隊,企圖實施反登陸,但在半路上就被美軍驅逐艦發現,隨即被消滅。齋藤終於意識到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反擊已不可能有什麼作用,轉而重新調整部署,依託島上最高峰塔波喬峰組織防線。

6月19日,美軍第二十七師向東海岸步步進逼,將日軍壓縮到納富坦角附近狹小地區。陸戰四師也推進到楚楚蘭村,佔領了齋藤以前的指揮所。而美國海軍在馬里亞納海戰中的輝煌勝利,徹底消除了日本海軍對塞班島的海上增援,塞班島日軍已經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而且第五十八特混編隊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全力支援陸上作戰。

6月20日,陸戰第五軍軍長史密斯正式接過陸上作戰的指揮權,特納全力負責組織物資的卸載,以保障登陸部隊的後勤供應。

日軍大本營千方百計組織對塞班島的增援,6月16日就命令特魯克的部隊抽調一個大隊,關島部隊抽調兩個大隊增援塞班島,但特魯克沒有運輸船隻,無法進行運輸;而關島的援軍只有步兵兩個小隊和炮兵一個小隊,6月21日到達羅塔島後,就由於美軍的嚴密封鎖根本無法前往塞班島,日軍的增援企圖終告破滅。

6月22日,史密斯將塞班島上的美軍部署調整完畢,陸戰二師在左,陸戰四師在右,步兵第二十七師以一個營肅清納富坦角日軍殘部,主力居中,三個師齊頭並進,肩並肩向前推進。早晨六時,美軍第五十二和第五十八特混編隊的所有軍艦、艦載機和十八個地面炮兵營的火力一起向日軍陣地實施火力準備,彈如雨下,地動山搖,在前所未有的炮火支援下,兩個陸戰師首先發起了攻擊,至傍晚,陸戰二師推進到了塔波喬峰西側山坡下,陸戰四師到達了馬基奇思灣北岸,形成了對塔波喬峰的夾擊之勢。

6月23日,第二十七師也加入了戰鬥,三個師從西、南、東三面攻擊塔波喬峰,但二十七師師長拉爾夫。史密斯少將擔心部隊在夜間行軍迷失方向,所以22日夜間沒有及時出發,結果23日拂曉發動總攻時,二十七師第一梯隊的三個突擊營都無法按預定時間發起攻擊,最早的一個營晚了五十五分鐘,最晚的一個營足足晚了兩小時又十五分,直接影響了對塔波喬峰的總攻。

而且這一天,二十七師進展緩慢,一六五團只前進了百餘米,一零六團幾乎沒有進展,在納富坦角的一個營也沒能肅清日軍殘部,全師拖了全局的後腿。而兩個陸戰師已經突破日軍防線,直入日軍縱深,整個戰線形成了U字形,兩翼突出中間滯後,由於二十七師的遲緩,致使兩翼的陸戰師側翼暴露,也不能繼續向前,只得停頓下來。

造成這一原因是海軍陸戰隊是美軍專門為實施登陸作戰而組建的部隊,不僅接受過兩棲戰的專項訓練,而且其軍官都明白登陸作戰是背水之戰,必是險惡異常,而且陸地上每延誤一天,就會造成海面上掩護登陸的艦隊多一份損失,取勝的關鍵就在於行動迅速果斷,基於這一戰術思想,其部隊在日常訓練中就非常注重戰鬥作風的培養,戰鬥意志的鍛煉,所以海軍陸戰隊戰鬥作風之頑強、戰鬥意志之堅韌,一直在美軍所有地面部隊中首屈一指,太平洋戰爭中,初期的威克島防禦戰,中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後期的硫黃島進攻戰,在激烈無比的戰鬥中創造輝煌的,無一不是海軍陸戰隊!

反觀陸軍,平時訓練中過分強調避免傷亡,過於依賴炮火支援,遇到日軍阻擊,不像陸戰隊要麼勇猛衝擊,要麼繞道迂迴,而是停下來等待炮火支援,有時甚至日軍一個機槍火力點就可以阻止一個營的部隊前進,這就是軍種之間的差異,儘管二十七師配屬海軍參加過幾次登陸戰,仍未改變陸軍那種根深蒂固的保守戰術,所以在這次戰役中暴露最為明顯。

正因為如此,脾氣暴躁有著「瘋子」之稱的史密斯軍長與斯普魯恩斯和特納商議後,撤換了二十七師師長,由塞班島駐軍司令桑德福特。賈曼陸軍少將在新師長到來之前代理指揮,這引起了陸軍的強烈不滿,引發了陸海軍之間的爭執。但隨後,二十七師攻擊也變得雷厲風行,戰況開始好轉。

6月26日,經過數天的激戰,美軍終於攻下了最高山峰——塔波喬峰。接著向地形比較狹窄的北部地區繼續猛攻。

6月30日,齋藤在美軍越來越大的壓力下,率余部退至塔納帕格村一線的「最後抵抗線」,負隅頑抗,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7月3日,陸戰二師佔領加特潘角和木特喬,這兩地經過異常慘烈的戰鬥,已經成為一片廢墟。

7月4日,二十七師攻佔了福勞里斯角水上飛機基地,將殘餘日軍壓縮至東北角的狹小地域,至此日軍的最後防線終於被突破,守軍大部被殲。

7月6日,齋藤和南雲向東京大本營發出了最後的訣別電,然後將島上殘餘的5000官兵集中起來,部署了最後的決死攻擊。當晚齋藤剖腹自殺,南雲則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史密斯預見到日軍肯定會在最後失敗前進行自殺攻擊,特意到二十七師師部,叮囑部屬要加強戒備,嚴密防範日軍的自殺衝鋒。但二十七師不以為然,麻痹大意,缺乏必要的迎戰準備,甚至在兩個營的結合部之間存在近300米寬的大空隙。

7月7日四時四十五分,5000多日軍突然發起了進攻,軍官揮舞著武士道軍刀,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士兵們有槍的帶槍,沒槍的拿著刺刀和棍棒,甚至頭裹繃帶、手拄拐棍的傷員也一瘸一拐地衝上來,全然不顧美軍的射擊,日軍從二十七師兩個營的空隙間突入美軍戰線,美軍一零五團一個營在日軍的瘋狂衝鋒下潰散,該團另兩個營則遭到了己方炮火的誤擊,損失慘重,戰鬥持續了數小時,美軍將後方勤雜人員也編入戰鬥部隊,投入戰鬥,終將日軍這次喪失理智的自殺衝鋒粉碎,美軍傷亡很大,僅陣亡就達400人,而日軍在美軍陣地前遺留的屍體就有4300具,美軍只得挖掘一個大坑,再用推土機將這些屍體推入坑中集體掩埋。日軍有組織的抵抗至此結束。

7月9日,美軍推進到了塞班島最北端的馬皮角,基本佔領全島。但令美軍無法想像的是,在馬皮角的懸崖邊,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大規模自殺,不僅日軍士兵拉響手榴彈,不少平民也跳海自盡,甚至很多母親抱著孩子跳下懸崖,美軍一再通過翻譯、日軍俘虜和平民表示:等待他們的不會有屠殺,只有食物和安全。但自殺依然沒有停止,共有數千人喪生。

在塞班島登陸戰役中,美軍陣亡3400餘人,傷1.31萬人。日軍守備部隊中4.1萬人陣亡,其中陸軍2.61萬人,海軍1.5萬人,被俘2000餘人。此外還有2.2萬平民,幾乎佔全島居民的三分之二喪生。

美軍在戰鬥中傷亡較大,主要原因是進攻前的火力準備不夠充分,日軍在抗登陸地域上構築在反斜面的炮兵陣地、永備火力點、堅固支撐點和偽裝的壕等防禦工事多半沒有被摧毀,日軍憑藉著這些工事,採取殲敵於水際灘頭的作戰方針,使美軍在登陸前的最初幾天中,蒙受了巨大的傷亡。

關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長45公里,寬6公里到12公里不等,整個島嶼兩頭寬中間窄,就像是顆花生。是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島嶼,海岸上遍是珊瑚暗礁,內陸則是高原型的台地,高低起伏不定,大部分地區都是陡峭的山地,島上最高的山峰是海拔3300米的騰爵山。

1898年起被美國佔領,只被作為美國本土至菲律賓航線的中途補給站,幾乎不設防。1941年被日軍佔領時,島上只有數十名保護總督府的海軍陸戰隊員。

日軍在關島建有三個機場,其中第三個機場尚未竣工。最初日軍對關島的防禦並不重視,直到馬紹爾群島失守,日軍才開始加強關島的防禦,日軍對關島的增援比塞班島成功多了,大批援軍和物資運上了關島。

關島的守軍是陸軍步兵第二十九師團、第四十八獨立混成旅團、第十獨立混成聯隊、第五十二高炮大隊以及海軍第五十四警備隊,共兩萬餘人,火炮二十餘門,坦克四十餘輛,由第二十九師團長高品彪中將統一指揮。第二十九師團原是關東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

儘管關島在戰前四十餘年時間裡是美國領土,但美軍直到開始制定進攻關島時才發現,相關資料非常粗略,而且對日軍佔領後的情況更是一無所知,所以不斷以飛機進行航空攝影偵察。

美軍原計劃6月18日在關島實施登陸,但通過塞班島登陸作戰,覺得登陸部隊的兵力還要加強,而增援部隊到達戰場還需要一段時間,加上海軍艦隊也要全力對付日軍機動艦隊,所以斯普魯恩斯於7月8日決定登陸作戰推遲到7月21日,登陸部隊除原來的海軍陸戰隊第三師和暫編第一旅外,還增加了陸軍第七十七師。

七十七師原為總預備隊,在珍珠港待命,接到參戰命令後,於7月上旬離開珍珠港,中旬到達埃尼威托克礁湖。關島登陸仍由康諾利少將指揮的南部編隊承擔,該編隊共有戰列艦6艘、護航航母5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53艘、護衛艦2艘、登陸艦75艘、運輸船21艘,加上掃雷、後勤等艦隻,總計265艘。地面作戰部隊有陸戰三師、陸戰暫編一旅、步兵第七十七師,共約5.5萬人。

美軍對關島的炮火準備早在6月11日就已開始,島上日機盡數被消滅,日軍機場也遭到嚴重破壞而無法使用。6月21日至7月7日,美軍又對關島進行了幾次艦炮轟擊和飛機轟炸,鑒於塞班島登陸前只實施了兩天炮火準備,效果很不理想,使登陸部隊遭到了巨大傷亡,因此美軍對關島大力加強了炮火準備,從7月8日起,進行了持續十三天的猛烈炮擊,發射406毫米炮彈和356毫米炮彈6258發、203毫米炮彈3862發、152毫米炮彈2430發、127毫米炮彈16214發,雖然日軍利用美軍推遲登陸的時間在美軍可能登陸的灘頭設置大量的障礙和水雷,並在島上搶修了一些永備火力點和防禦工事,但美軍這次長時間的炮擊嚴重破壞了日軍的防禦工事,幾乎摧毀了日軍暴露的全部火力點,效果比較顯著。

7月16日起,美國海軍第三、第四和第六水下爆破隊連續三個晚上在將要登陸的灘頭進行水下爆破,炸掉暗礁和障礙物,為登陸掃清了障礙。

7月19日和20日,美軍所有擔任艦炮火力支援的軍艦對登陸地點阿加特和阿散兩地進行了極為猛烈的炮擊。

7月20日,斯普魯恩斯乘座旗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親自到達關島督戰。

7月21日,晴空萬里,風平浪靜,正是交兵的好天氣,凌晨開始,美軍就以6艘戰列艦、3艘護航航母、8艘巡洋艦和32艘驅逐艦進行直接火力支援,而且還採用了一種新的戰術,軍艦和飛機同時對同一目標進行協同攻擊,規定艦炮彈道不得高於365米,飛機投彈高度不得低於457米,這樣艦炮與飛機就能發揮更大威力。

八時三十分,在猛烈炮火支援下,美軍開始突擊上陸,陸戰三師在奧羅特半島北部的阿散海灘登陸,陸戰一旅和七十七師在奧羅特半島南部的阿加特海灘登陸。阿散灘頭,陸戰三師三個團同時展開,在1800米寬的灘頭並肩突擊,由於海岸中珊瑚暗礁很多,只有履帶登陸車能夠上陸,所以全靠履帶登陸車往返接運部隊,最初登陸非常順利,日軍抵抗微不足道,中午前後,全師部隊以及車輛、火炮就全部上陸,隨即發現登陸灘頭地形極其不利,前是高地,後是大海,兩翼是險峻的懸崖,日軍在三面山頂和反斜面部署的火炮居高臨下覆蓋整個登陸灘頭

美軍兩萬餘人擁擠在狹小的登陸灘頭,日軍每一發炮彈都會給美軍造成巨大傷亡,陸戰三團所要攻擊的地形最為險惡,因而傷亡最大,進展最小;陸戰二十一團和陸戰九團處境相對要好些,在艦炮火力的有效支援下,都佔領了當面的山頭,並擊退了日軍的反擊。

南部阿加特灘頭日軍抵抗比北部更兇猛,美軍履帶登陸車剛到達珊瑚礁,就遭到了日軍炮火的猛烈轟擊,轉瞬間就有24輛履帶登陸車被擊毀,佔總數的八分之一,由於履帶登陸車損失慘重,很多士兵只得涉水上岸,被壓制在日軍火力點前,無法前進,而補給品也沒有按計劃運上岸,登陸遇到很大困難。陸戰暫一旅奮力殺出一條血路,於中午十一時許到達了第一預定目標,暫一旅旅長也隨之上岸,開設指揮所,率領部隊奮勇衝殺。

伴隨登陸部隊上陸的坦克由於地形複雜、遍地障礙和地雷以及錯誤的引導,一直沒能投入戰鬥,只有一輛坦克在爭奪加安據點的激戰中,發揮了作用,繞到日軍陣地後方,用炮火摧毀了堅固的據點,為步兵前進打開了通路。全天,戰鬥非常激烈。

入夜後,日軍按慣例發起了反擊,美軍早有防備,不斷發射照明彈,一發現日軍攻擊,立即召喚艦炮火力射擊,日軍攻勢雖然兇猛,卻敵不過美軍的炮火,白白拋下數百具屍體,毫無收穫。

7月22日,北部阿散灘頭的美軍在艦炮火力支援下開始向前推進,陸戰九團攻佔了皮提造船廠,其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了阿普拉港;陸戰二十一團攻佔了當面的高地,將日軍逐下山頭;陸戰三團最為艱苦,傷亡慘重而進展緩慢,經過多次增援,才奪下了鳥瞰登陸灘頭的高地,並推進至阿格拉至騰爵公路,使美軍的坦克能夠沿著這條公路前進。

南部灘頭也是一番苦戰,陸戰四團經過血戰,才肅清了阿利凡山上的日軍;步兵七十七師之三零五團雖然進展緩慢,但到了天黑時分,終於與陸戰一旅會合,形成了統一鞏固的登陸場。

7月23日,南部美軍繼續發展進攻,終於攻佔了所有能鳥瞰灘頭的高地。

7月24日,北部美軍也經過三天的激戰,肅清了所有能鳥瞰灘頭的高地上的日軍。

南部美軍開始攻擊蘇邁之敵,日軍拚死頑抗,阻止了美軍攻勢。

7月25日晚,日軍向美軍發起了猛烈的反撲,這是經過了多天精心準備的,就以美軍防線的缺口作為目標,先是集中炮火轟擊,再是小股部隊滲透突擊,美軍全力應戰,擊退了日軍多次衝鋒,但日軍根本不顧死傷,攻擊波一浪接一浪,終於從北部美軍陸戰三團與九團之間的空隙衝破了美軍防線,有部分日軍甚至一直衝到了灘頭,美軍後方迅速組織勤雜人員前去堵截,有一股日軍竟然衝到了美軍陸戰三師的野戰醫院,傷病員紛紛拿起武器投入戰鬥,無法行動的傷員甚至趴在床上開槍,美軍火速調來兩個工兵連,才將這股日軍消滅。其他地區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26日中午,終將日軍的這次反擊粉碎,日軍遺留下的屍體多達4000具。

7月26日,日軍第四十八獨立混成旅團長重松少將戰死。

7月27日,南部美軍七十七師攻佔了關島的制高點騰爵山,陸戰二十二團在猛烈炮火下攻擊能俯瞰機場的一個高地,日軍在美軍炮火下無法支撐,不等美軍發起衝擊就放棄了高地。同一天,北部美軍佔領方提台地。

7月28日,美軍終於奪取了蘇邁,南北兩面的部隊在騰爵山會師。

當天日軍關島最高指揮官二十九師團長高品彪中將在戰鬥中被擊斃,前來關島視察因戰鬥打響而滯留的第三十一軍軍長小畑接替指揮。小畑深知美軍兵力火力都佔有較大優勢,為進行持久抵抗,他只留下兩個大隊在關島最狹窄的腰部進行掩護,親率主力撤到聖羅薩山,準備作最後戰鬥。

7月29日,陸戰一旅奪取了奧羅特半島,這樣美軍就已控制了關島的一半。

美軍指揮關島作戰的最高指揮海軍陸戰隊第三軍軍長蓋格少將決定調整部署,陸戰三師在左、步兵七十七師在右並肩向北發展攻擊,陸戰一旅負責掩護後方,肅清已經佔領地區的日軍殘部。

經短暫戰地休整,美軍於7月31日發起了攻擊,在艦炮火力大力支援下,進展順利,十一時許,陸戰三團佔領了關島首府阿格拉。

8月1日,蓋格命令美軍加快推進速度,力爭搶在日軍建立最後防線之前佔領聖羅薩山。

8月2日,美軍攻佔了提延機場。

8月3日,七十七師攻克巴里加達村,村裡的水井解決了美軍缺乏淡水的困難。

8月4日,美軍奪取了一個日軍堅固防禦陣地,殲敵346人。

8月6日,美軍推進到了聖羅薩山下,被日軍炮火所阻,美軍立即召喚艦炮支援,很快壓制了日軍炮火。

8月7日,陸戰一旅完成了肅清後方的任務,在陸戰三師左翼加入進攻。

8月8日,七十七師攻下了聖羅薩山,陸戰一旅則推進到了里提迪安角。

8月9日,七十七師的先頭部隊到達了帕提角。

8月10日,小畑向東京大本營發出了最後的訣別電。美軍攻到了關島的最北端,蓋格宣布關島日軍有組織的抵抗已經被肅清。

但戰鬥並未結束,8月12日,美軍才攻下了日軍最後的一處陣地,小畑和指揮部的人員不是被殺就是自殺,至此,日軍抵抗才基本被平息。

島上還有約9000日軍隱藏在叢林和岩洞中,不時出來騷擾,掃蕩日軍殘部的戰鬥一直到戰爭結束,1945年9月還有最後一批日軍約百餘人出來投降,9000日軍中的大部因為補給斷絕,在叢林和岩洞中凍餓而死。

關島一戰,美軍陣亡1435人,傷5648人。日軍陣亡18560人,被俘1250人。美軍傷亡比塞班島幾乎少了一半,主要因為美軍將登陸時間推遲了一個多月,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增加了進攻兵力,加強了艦炮和航空火力準備。這是美軍充分吸取了塞班島的經驗教訓,同時證明在登陸作戰中,炮火準備的重要性,由此看來美軍推遲登陸是極為明智的。

提尼安島位於塞班島西南約五公里,美軍覺得提尼安島雖然面積較小,但距離塞班島太近,對塞班島威脅較大,而且該島建有設施完備的大型機場,只要稍加改建,就可成為B—29轟炸日本本土的出發基地,所以決定北部登陸編隊在攻取塞班島之後儘早奪取該島。

提尼安島上日軍兵力海軍第五十六警備隊、第八十二、第八十三防空隊,以及第一航空艦隊的空勤、地勤和司令部機關人員,共約4100人,配置有140毫米岸炮10門、75毫米高平兩用炮9門。陸軍為步兵第二十九師團之第五十聯隊、步兵第一三五聯隊第一大隊和一個坦克中隊,共4000餘人,配屬75毫米山炮12門、37毫米反坦克炮6門、坦克12輛。第

五十聯隊原是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島上防禦的中堅力量。島上軍銜最高的是第一航空艦隊司令角田覺治海軍中將,但他所屬的部隊是岸基航空兵,而且已在戰鬥中幾乎損失殆盡,所以實際指揮地面戰鬥的是五十聯隊聯隊長緒方敬志大佐。

美軍在6月11日進攻塞班島開始後,始終分派部分飛機、軍艦對提尼安島進行火力壓制,並吸取塞班島登陸的經驗教訓,大力加強了炮火準備日起,美軍就將第二十四野戰炮兵軍的近200門155毫米火炮部署在塞班島西南海岸,對提尼安島北部地區進行炮擊,在十五天中,發射的炮彈多達24536發,平均每分鐘就落彈一發,與此同時,美軍偵察機和水下爆破隊對提尼安島進行了周密系統的偵察,發現提尼安島地形不像塞班島那麼複雜,比較平坦,但其海灘多是由珊瑚礁組成的懸崖峭壁,適合登陸的灘頭只有西南部的桑哈隆灣和東部的阿西加灣,然而,日軍在這兩處灘頭布設有大量水雷,海灘上密布鐵絲網,防禦工事比較堅固。

除了上述兩處灘頭外,美軍還發現在西北部有兩處適合登陸的地點,缺點就是灘頭寬度太窄,美軍代號「白一灘」的灘頭寬度僅30餘米,代號「白二灘」的灘頭也不過50米寬,日軍在此的防禦非常薄弱,近乎是不設防的,特納與史密斯商議後,認為這裡可以得到塞班島地面炮兵的有力支援,而且出乎日軍的意料,能夠出其不意,最終決定在這兩個灘頭實施登陸,以達成進攻的突然性。但如何在這樣狹窄的灘頭將兩個師的人員、車輛、物資運上岸,還從來沒有過,好在美軍已經通過幾年來的戰爭逐步學會了戰爭,能夠在複雜情況下應付自如。

7月22日,美軍首次出動P—47戰鬥攻擊機使用凝固汽油彈攻擊提尼安島。

7月23日,美軍將提尼安島劃分為五個區域,投入了艦載機、岸基航空兵、艦炮和地面炮火進行了全面火力準備,使日軍火炮陣地和防禦工事遭到了嚴重破壞,美軍在炮火準備中故意對桑哈隆灣和阿西加灣進行了猛烈轟擊,而對預定登陸的西北部地區轟擊很輕微,以迷惑日軍。緒方將其主力調到上述兩個灘頭,但他還是留了一手,命令各地部隊必須將三分之二的兵力作為機動兵力,隨時準備調往其他地區,以應付突發情況。當天夜間,美軍登陸部隊在塞班島上船點登船待命出發。

7月24日,美軍陸戰二師兩個團在桑哈隆灣和阿西加灣實施了佯動登陸,當日軍開始還擊後,就重新登上運輸艦,前往真正的登陸地點。

陸戰四師則由37艘坦克登陸艦運載,在西北海灘實施登陸。美軍乘坐履帶登陸車分為十五個波次,以很小間隔向灘頭衝擊。七時五十分,第一波搶灘登陸,履帶登陸車卸下登陸兵立即調頭,運載後續部隊,儘管每一波只相距四分鐘,但美軍沒有一點混亂,秩序井然,日軍抵抗極其輕微。

八時二十分,已有三個營上岸。十時三十分,推土機上岸,迅速拓寬了灘頭,改善了灘頭狹窄的不利局面。十一時三十分,第一批M—4坦克上岸。

十三時十五分,75毫米榴彈炮運上岸,隨即在預定位置就位,開始以炮火支援登陸部隊的推進。黃昏時分,塞班島運來的兩個浮橋碼頭開始架設,於次日早晨開始發揮作用,滿載人員和物資的車輛可以從浮橋碼頭直接開上岸,大大提高了卸載的速度和效率。十七時四十五分,陸戰四師全部上岸。

十八時五十分,75毫米半履帶式自行火炮也開始上岸。二十時,佯動登陸的陸戰二師先頭營也已登上灘頭。日終時,美軍已有15614人上岸,並形成了鞏固的登陸場。

7月25日凌晨,緒方投入了兩個步兵大隊和12輛坦克,發動了反擊。總共向美軍發起了三次衝鋒,在美軍猛烈炮火下,陣亡達到1200人,但日軍的進攻一直持續到天亮才告平息。

這次反擊傷亡的都是提尼安島上最具戰鬥力的第五十聯隊的精銳部隊,慘重傷亡使日軍的防禦力量遭到了極大削弱,此後日軍就再也沒有實施有組織的反擊。

7月25日,美軍採取白天進攻,夜間防禦的戰法,當天猛攻馬加山和拉索山,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而美國海軍第五十八特混編隊出動了三個特混大隊從25日至28日對加羅林群島日軍機場和軍港進行了空襲,以使上述地區的日軍無法增援提尼安島。

7月26日,美軍陸戰二師全部上岸,投入戰鬥。陸戰四師則佔領了北機場,並於7月29日起修復使用。一年後,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的B—29轟炸機就是從這個機場起飛的。

下午,美軍的105毫米榴彈炮也被運上島,開始猛烈轟擊島上日軍,日軍在美軍猛烈炮火轟擊下,通信聯繫全部中斷,失去了統一的指揮,只能各自為戰,憑藉著防禦工事負隅頑抗。

7月27日,美軍兩個師並肩突擊,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由北向南逐步推進,日軍由於失去了統一指揮,而且島上多是開闊的甘蔗田,沒有險峻地形可供日軍利用,因此節節敗退。

7月28日,美軍攻佔了格關角。

7月30日,美軍佔領了提尼安城。美軍已經控制了提尼安島五分之四的地區,日軍被壓縮到島的南部,仍在拚死頑抗。

8月1日,美軍先後佔領了東南角的馬波角和最南端的拉婁角,當晚史密斯將軍宣布全部佔領了提尼安島,但在此後的數天時間裡,還有小股日軍殘部進行自殺性的衝鋒,已經無力回天。緒方等日軍指揮官下落不明,估計多半已經按照日軍的傳統剖腹自殺。

此役,美軍陣亡389人,傷1816人。日軍守島部隊大部被殲,僅美軍掩埋的日軍屍體就有5000具,日軍還有252人被俘,其餘守軍有的隱藏在叢林或岩洞中,有的乘小艇逃往其他島嶼,直到戰爭結束後,還有61人從叢林中走出來投降。美軍在此次登陸戰中,付出極小的傷亡,僅用九天時間就攻下了提尼安島,堪稱島嶼登陸戰的經典,被史密斯將軍譽為:「太平洋戰爭中最成功的兩棲登陸戰。」這主要是美軍充分吸取了塞班島的經驗,炮火準備和支援比較得力,計劃周密,指揮得當,選擇登陸地點出其不意。

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中的海戰是日美雙方在太平洋上的海上決戰,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大戰,在海戰中,日軍水面軍艦雖然僥倖逃脫了被全殲的命運,但損失了三艘航母,其中兩艘還是三萬噸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擊是日軍投入作戰的岸基航空兵幾乎全部損失,艦載航空兵損失超過92%,這些飛機和飛行員的損失,日軍在短時期里是無法補充的,經此一戰,日軍可以說其海軍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隨之徹底落入美軍之手,從此後,日軍艦隊失去了遠洋作戰的空中支援,使日軍在以後的戰爭中更為被動和困難,而美軍取得了戰略主動和戰區制海權、制空權,能夠從容選擇下一個進攻的目標,獲得了更大的主動。

在馬里亞納群島的登陸作戰中,美軍先後攻佔了塞班島、關島和提尼安島,並基本全殲了三個島的守備部隊約七萬餘人,導致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戰略防禦態勢嚴重惡化,大本營規定的「絕對國防圈」由於核心地區的喪失而面臨崩潰,日本本土將遭到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的美軍B—29轟炸機的直接空襲,並使美軍獲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繼續進軍的前進基地。

就在馬里亞納戰役進行的同時,軸心國在其他戰場上也遭到了沉重打擊:6月6日,同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成功,開闢了歐洲的第二戰場;6、7月間,蘇聯紅軍發起了白俄羅斯戰役和西烏克蘭戰役,即史稱第五次打擊和第六次打擊,殲滅德軍約六十萬,解放了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部分、西烏克蘭全部和波蘭東南部;太平洋戰場上,6月16日,美軍B—29轟炸機從中國成都起飛轟炸日本九州,戰火直接燒到了日本本土。在這樣戰局下,馬里亞納群島的失陷,極大震撼了日本,加劇了其統治階層的內部矛盾,對發動戰爭的東條內閣不信任和反感情緒高漲,在國內的巨大壓力下,東條內閣於戰役進行中的7月18日被迫辭職,駐朝鮮佔領軍總督,有著「高麗之虎」綽號的陸軍大將小磯國昭接任首相,組織新內閣。東條英機雖然辭去了首相職務,仍作為天皇「重臣」參與重大國事的決策。

戰後,日本最後一任戰時內閣首相近衛文麿在接受美軍審訊時,承認當馬里亞納群島戰役失敗後,他就確信日本已經在戰爭中失敗了!許多人也從馬里亞納戰役的勝敗中,清楚地認識到日本的最後失敗已經無可避免。這就是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的重大意義!

參考書目:

《中外海戰大全》海潮出版社

《太平洋戰爭海戰史》海潮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兵種作戰系列:登陸戰》知識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兵種作戰系列:海戰》知識出版社

《王牌戰艦的覆滅》海洋出版社

《太平洋戰爭》(美國約翰·科斯特洛著)東方出版社

《尼米茲》(美國E·B·波特著)解放軍出版社


這都快21世紀20年代了,怎麼還有人覺得打仗就是互相燒人力?

太平洋戰場,日本怎麼輸的?是因為缺人么?

不是啊!!!!!

一方面,日軍的主力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中幾乎沒剩下什麼,另一方面,早期的幾大戰役迅速的消耗了日本本來就不多的高質量飛行員。這兩點,才是日本在對美作戰的失敗原因。

因為太平洋戰爭是海戰,所以一旦主力艦隊被打光,就陷入絕對被動,而因為二戰太平洋戰場所爆發的大規模海戰的主力,是航空母艦而非傳統意義上舊時代的戰列艦,所以飛行員打光了,在戰鬥力上日本就陷入了被動。

也就是說,日本太平洋戰場被打成那個德行,就算把九段坂上所有的陸軍馬鹿都拉回來再板載一遍才允許投胎,也打不贏米畜。因為,根本就不是人數的問題。

————————————————————————————————————

又看了下題主的問題描述,關東軍拉到太平洋戰場。。。搞笑呢吧。。。

你說從阿拉斯加登陸曲線搞死米畜都說得通啊。。。

還是上文所說,日本戰敗根本不是人力的問題,而是工業基礎的問題。日軍到最後的最後,有任何一支成編製,有戰鬥力,符合同一時代標準的裝甲部隊么?

日本聯合艦隊是拼上所有國力,壓榨人民群眾搞出來的,而餃子級那個巨大的數量,美國人民也沒有日本人民窘迫。

說到底,二戰是一場打國力的戰爭,國力包含人力但不只是人力,希望題主能意識到這一點。


你就是把尼米茲換成我,日本一樣得輸。。。


二戰本身就是一場證明了「德意日等中等強國已經不適合甩開膀子搞擴張了」的戰爭。。。

所以你可以看到不論是日本還是德國義大利,在打起來以後就各種缺東少西的。不是缺石油(日本還缺煉油技術)就是缺相關科技(軸心的電子技術都不咋樣,也都沒大馬力航發,也都不會造大飛機)

還有,軸心國在開戰前就是因為各種原因,其經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所以不得不靠搶劫他國度日的。如果他們一上來就去懟最強的對手(英美蘇),那麼很可能他們連歷史上的成績都打不出來。可以說在開打的時候軸心國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美國是一個在二戰期間造了297000架飛機,101艘航母,士兵沒有口香糖了都要抱怨這兵還有什麼好當的的國家。


一礦打五礦,前期偷得再好看,後面也是被攆著玩到死


憋個扎古可以吊打變形金剛


首先,美國太平洋艦隊被送掉之後,大統領揮揮手就能再造一支太平洋艦隊出來,人員培訓啥的也都能跟上,蝗國的聯合艦隊沉了一艘老舊戰列艦都能讓海軍馬鹿痛心疾首,工業實力不在一條線上你告訴我他倆怎麼肛。咱們現在多造了幾艘艦彌補前些年欠下的舊賬,都被說成下餃子,二戰美國一個星期一艘自由輪,幾個禮拜一艘護航航母,造軍艦就跟生產香腸似的,那才真叫下餃子。

二戰美國被稱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不是吹的,一方面要滿足本國軍事需求,還要給全世界輸送援助物資,從英倫三島到駝峰航線,都是美國工業實力的體現,單從工業角度而言,日本不是對手,前期順風打的穩可以佔便宜,對方肉多扛血頂住了之後,你就等著收屍吧。

另外日本陸軍真的可以不用吹了,也就正好趕上中國最弱的這幾十年,把中國軍隊吊著打,放到二戰其他戰場,根本就不夠看,哪怕是去進攻美國,也占不了便宜,美帝陸軍航空兵分分鐘教你做人。


羅斯福:吾素知天皇喜歡武事,暴兵1000萬巡遊東京供上皇預覽。如上皇仍不滿足,再暴兵2000萬。

———

這個是梗

後鳥羽天皇要倒幕。北條家的人寡婦,北條政子,人稱尼將軍(古代貴族死後寡婦出家,稱為尼。源賴朝未亡人北條政子一代梟雄,居然殺光自己夫君的血脈,以外戚執掌幕府,將幕府傀儡化,因此人稱尼將軍)尼將軍剃髮覆面蓋頭,跟亡靈法師似的,想想那種老尼滅絕師太一樣的陰鷙霸氣

她得知上皇圖謀,準備趁源賴朝新死,討伐幕府。

於是她親自出面,鼓動部下發兵十萬進攻京都。先下手為強。

說上皇謀反。

並且帶信給天皇說:我素知上皇喜歡武事,特發兵十萬到京都供上皇御覽。

如上皇仍不滿足,再發兵二十萬!

後鳥羽天皇膽都嚇破了。立刻關門不出,拋棄了倒幕派,裝自己是好人的模樣。天皇從此威權掃地。

招核天皇也是看到這麼個結果。結果慫了。拋棄了主戰派。


可以的,43年,日本估計就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了吧。

如果不是,那就44年


打美國本土肯定不行,小鬼子缺乏遠洋登陸能力,連最狂妄的參謀都不敢制定登陸夏威夷的計劃(在知乎意淫肯定有的),如果從中國抽出全部兵力,應該能拿下澳大利亞。

美國緩過神來,借道紐西蘭,玩一把太平洋的諾曼底登陸。特別是等到「埃塞克斯」餃子全部上桌,聯合艦隊全軍覆滅,「沿著密克羅尼西亞前進」(《燃燒的島群》宋宜昌著),最後照樣佔領東京。

但是……

如果日本不侵佔中國,它的糧食、礦藏和勞工從哪裡來?澳大利亞可填補不了。

你以為小鬼子在中國就是殺人放火嗎?「三光政策」最終目標的「搶光」,搶到的資源不斷地運回本土,才能讓它支撐下去。

日美交戰的根源是想獨吞中國,導火線是日本入侵越南,這些都動了傳統西方列強的禁臠,美國禁運原油、廢鋼鐵,逼得小鬼子挺而走險。

1945年3月,美國發動「飢餓戰役」,幾乎切斷了日本的海上運輸,維持戰爭所需的石油、煤炭、糧食等戰略物資供應近乎中斷;軍工企業由於原料斷絕,紛紛停產或關閉;250萬噸大米堆積在朝鮮港口,而日本國內的糧食供應卻極其困難,因為要優先保證軍隊需要,廣大平民糧食配給降至最低限度,食不果腹,終日在飢餓線上苦苦掙扎。


人家日本人的算盤就是一步一步吃成胖子,

先吞滿洲,搞點資源,再吃中國,養足人力,隨後打下東南亞,弄來石油鐵礦橡膠,最後就可以建立一個堪比美利堅的帝國了,

這是一個從10級升到80級,最後boss戰的過程,

你現在讓10級的日本從新手村剛出來就干美國?

除非你天降給日本倆原子彈,直接核平美國華盛頓逼美國投降,否則,

你覺得中國是個戰略縱深極大的「泥潭」,

美國不更是啊?

好歹中國還比較近吧,

美國隔著太平洋,

你打下美國西部,還得翻山越嶺跨過沙漠,華盛頓遠在天邊………豈不是更難打?

更別提美國那時候已經是工業國了,

連個家門口半封建殖民地都吃不了,

還想吃一個孤懸在太平洋遠方的堡壘?

估計就是給了日本原子彈,日本飛機都飛不到華盛頓啊!

《高堡奇人》裡面也是靠著德國黑科技才打敗了老美,日本算是跟著德國喝油沾光了……(而且從德國那邊打還比較近,能夠快速推平紐約華盛頓)


看題主問問題的方式,我決定用一些比喻來回答。

你看日本的熱血動畫,主角們關鍵時刻都要通過爆發取勝,依靠頑強的意志爆發出超常的力量,戰勝對手。歷史上日本的崛起,還真是依靠這種方式取得了兩場至關重要勝利:中日甲午和日俄戰爭。每當看到動畫採用的這個套路,就不能不想起日本人迷信的心學力量。

但是啊,龍珠里孫悟空在與比克一較短長時,無論如何也抵不過弗利沙一根小指頭;火影里中忍考試的鳴人用上九尾的力量,也只能被大蛇丸秒殺。

太平洋戰場上,你大日本皇軍只能半載衝鋒,而老美在航母下餃子,沉一搜造兩艘。刺刀再鋒利,也戳不穿坦克車。主觀能動性再強,也得服從客觀實際。

那麼為什麼把小日本摁在地上摩擦的老美在朝鮮戰場沒討到便宜?只能建議有時間看看毛主席的論持久戰,看看用精神力量加大刀長矛是不是取勝的依據。從井岡山到朝鮮戰場,過度強調作戰人員戰鬥意志,要求士兵短促突擊送人頭的可從來不是他毛某人,上甘嶺也不是單純用拳頭和牙齒堅持下來的。

最後,小日本有沒有取勝的可能性?答案是沒有。至於為啥在中國戰場討了那麼大便宜,見了老美蘇聯還是原形畢露,這你就得問他蔣某人和他的粉絲們,俺就不負責回答了


不會贏。

進攻路線太長了。況且 資源,科技,人口,又都不佔優勢。


日軍百分之八十陷在中國?

不不不,百分之八十都送去太平洋停屍房了。

後方這百分之二十起到的作用基本是分基地的農民的作用。

只不過這個分基地礦有點多,光采其中一部分就已經超過主基地了,另外一部分晶體還得遠采,得放一隊兵防騷擾,還部分晶體就算強行能遠采也划不來,所以搞到最後都沒能滿采。

問問題之前,先查查資料,去看看日軍各個兵團死哪了,太平洋的確足夠大,但也不至於一百多萬屍體連個浪花都打不起。

以後別不經大腦思考問這種問題了。


日本打一個工業化為0的中國都沒打下來,結果想著去打一個工業化完備的美帝。

只能說醒醒,沒有美帝賣資源日本都不見得能推到南京。


羅斯福大統領大手一揮:「這五十艘航母你省著點用......」


推薦閱讀:

張作霖是斯大林下令謀殺的嗎?
民國/北洋軍閥時期哪個省/地區的老百姓最慘?
如何評價電影《現代啟示錄》?
綜合來看,導致人類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怎麼看美國以巴沙爾用化學武器為理由,開始攻打敘利亞政府軍?

TAG: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二戰後國際形勢 | 太平洋戰爭 | 二戰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