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被燒毀建築遺留下來的柱子為啥還能那麼白?


簡單地說,英法聯軍燒了園子,中國人自個兒毀了廢墟。你現在見到的,已經是毀過好幾輪之後剩下的渣渣了。

轉貼一篇圓明園官網的說法:圓明園歡迎您!

圓明園成為「廢墟」是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清代「康乾盛世」經過一個多世紀營造而成的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統稱圓明園),總佔地面積 350餘公頃,建造有成百處山水環抱、意趣各異的園林風景群,殿閣亭榭等各式園林建築達20萬平方米,被國人譽為中華第一園,西洋人則稱之為「萬園之園」。它從1860年(咸豐十年)被英法聯軍縱火焚毀,到最終淪為一片廢墟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漫長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歷史階段,套用趙光華先生的說法,就叫做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一是, 1860年10月,入侵北京的英法聯軍對圓明園大肆劫掠之後,又連續兩天在園內到處縱火,使之化為一片焦土,這無疑是它罹難於外敵的關鍵性浩劫,時稱「庚申劫難」,也就是「火劫」。當時雖然園內絕大部分建築物被毀,情狀慘烈,但山水花木景觀依舊,並且倖存有廓然大公、蓬島瑤台、海岳開襟等三個園林風景群以及散見於園內多處的亭台樓閣。

二是,圓明園在此次罹難後,清帝仍未放棄經營,並於同治末年在慈禧太后主使下,進行了大規模的「擇要重修」,擬修建築達 3000餘間,但終因財力枯竭被迫停工。不過當時經過修繕和重建而基本成型的園林建築,不少於120座近千間1萬多平方米。後來直至光緒朝中後期,慈禧太后仍未完全放棄重溫圓明園舊夢,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她發動了「戊戌政變」之後才無暇顧及圓明園。就在此後兩年即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而去,侵略軍燒殺擄掠,京畿秩序大亂,土匪地痞即蜂擁而起,八旗兵丁也趁火打劫,化兵為匪,紛紛湧向圓明園,推倒殘存建築,拆運木料磚瓦,砍伐古樹名木,偌大的圓明三園除了孤零零的綺春園宮門、福園門門樓及正覺寺等個別建築物之外,統統被拆搶一空,致使這座歷史名園的昔日景觀遭到徹底毀滅。是為「庚子再難」,主要是「木劫」,這實際上是一次外敵入侵戰亂中的內匪劫難。

三是, 1911年辛亥革命後,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圓明園仍屬皇室私產,園內並住有太監看管,同時由步軍統領衙門及中營官兵負責保護。也就從這時起,圓明園遺址又經歷了長達數十年之久的一次「石劫」。最初是北洋政府的軍閥、官僚及洋人巧取豪奪,比如:京畿衛戍總司令王懷慶依仗權勢,拆毀圓明園圍牆,大運磚瓦石料,歷時三載,在福園門外修建成私人花園——達園。他不僅公開拉運,而且由中營副將親自督辦。步軍統領聶憲藩,本是負責保護遺址的,他卻讓中營副將派員從長春園拉走太湖石352車。京師憲兵司令車慶雲、公府秘書長王蘭亭等,都先後從園內運走大批石料修建私人宅園。因賄選總統而臭名昭著的曹錕,在擔任巡閱使期間,為了修他在保定的巡閱使署花園,從文源閣拉走太湖石數十車到西直門裝上火車,並由中營游擊(官名)負責押運保護。時任北京市地方長官(時稱「京兆尹」)的劉夢庚,則在王懷慶的庇護下,從長春園、綺春園強行拉走太湖石623車、雲片石104車。駐守西苑的陸軍十三師、十六師和邊防軍炮兵營,也多次派員強行拆運圓明園大牆城磚和園內山石,管理人員勸阻反遭辱罵毆打。美國教會學校燕京大學修建校舍(即今北京大學校址),擅自起運安佑宮的巨型華表,經北郊警察分署署長現場勸阻也無濟於事。就在這場巧取豪奪的石劫之中,市內的一些公共場所包括頤和園、中山公園、文津街圖書館以及香山慈幼院等,也都紛紛從圓明園運走大批石刻文物、太湖石和雲片石等。就這樣前後二十餘年間,圓明園遺址除西洋樓舊址外凡具有文物價值的碑碣、石坊、石雕、石刻以及稍微像樣的山石等幾乎被搶運殆盡。1928年,北洋政府垮台,北平特別市政府接管圓明園後,遺址又遭到了更加有組織的損毀,此時的「石劫」對象就轉成了所有磚石。為了修築高梁橋經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北平市政府先後下令拆毀了圓明三園的4800米南牆和長春園東側的全部虎皮石牆,砸成碎石以補石碴之不足。同時還組建了「清理圓明園園產事務所」,政府當局同意將園內的所謂「廢舊磚石」變價批賣,大宮門外的影壁被招商投標賣掉;西洋樓石門左右的石柱連頂,被按山價賣給商人修建綏遠省陣亡將士碑。當局甚至明文規定:圓明園內所有虎皮石可一律出售;西洋樓故址之大理石、青條石,凡雕花粗鏤者亦可出售。再加上園內住戶為了建房、壘圈長期刨石挖磚;日偽時期,附近貧民因饑寒所迫,時往圓明園竊取磚石,偽市公署又出面設置磚石收集處,實為助長刨挖妖風。經過如此長期折騰,圓明園內的多數古建基址早已被掘地三尺,難覓整磚片瓦。這一「石劫」過程,實際上一直延續至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間,直到2000年底園內住戶全部遷出後才算最終得到根絕。

四是,圓明園遺址蒙受的另外一大劫難就是「土劫」,這是大批農民在園內種地並居住、生活帶來的必然結果。圓明三園遺址,在光緒末年出租給附近農民耕種的即有水旱地 30頃零36畝,到1933年時年租金為2683元。三園遺址牆圈內,從1918年(民國七年)前後開始遷入住戶,最初都是管園太監的親屬,後來則越遷越多,最終竟形成大小村落和居民點31處。遺址內在解放前基本上沒有保留下什麼樹木,1956年北京市園林部門開始綠化園內的荒山空場,1960年前後國家還徵用了園內1000餘畝旱地,並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遂有十餘萬株樹木蔚然成林。但圓明園遺址的農林矛盾卻始終難以解決,1976年11月圓明園管理處成立後,也一直在忙於應付農業生產對遺址和林地的蠶食。據我們1978年統計,海淀鄉西苑大隊的一、二、五、六、七、八和水磨等7個生產隊及果樹專業隊的全部或者部分耕地,是在圓明三園遺址內,共計1860餘畝地(主要是水田),這還只是說的納糧地畝,實際耕地要超過2000畝。園內共有常住人口2000多,村落佔地300餘畝。另在遺址範圍內還有市屬、區屬和鄉、大隊所屬的企事業單位14個,佔地430餘畝。如此龐雜的侵佔,整個遺址的慘象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農民要在園內種旱地,就在不斷地平毀園林遺址;要種水田,就會時常挖山填湖;養豬、養牛,也需要拉土墊圈,因而成天挖山不止。圓明三園原有大大小小的土山不下250條,據我1980年實地踏勘,幾乎每條土山都有程度不同的破壞,被完全夷為平地的為80條,基本挖平的為20條,再加上普遍存在的山腳平毀現象,被挖平的土山面積不會少于山丘總面積的50%,被挖掘的土方超過100萬立方米。由於原有植被遭到破壞,長期的水土流失也使倖存山體普遍變矮、縮小與走形。而且當時農民仍在為墊圈到處挖山,我們實在無計可施,就索性在福海西南岸指定了一片土山任其處置。這就是那時的現實。

據以上所述不難知道,圓明園從毀於英法聯軍劫火到遺址淪為「廢墟」,除了最主要的「庚申火劫」是西方入侵者所為之外,其餘的「庚子木劫」以及後來的「石劫」、「土劫」,基本上都是我們國人自己乾的。如果說前者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的奇恥大辱,那麼後者更多的則是辛酸與無奈。前幾年有個別專家曾指責整修遺址是在「消滅帝國主義罪證」,這實在有點言過其實。據說文物部門的個別領導同志,對整修遺址公園仍存有疑慮,覺得恢復圓明園的山形水系,似乎是在摧殘這處遺址。我認為這也是難以自圓其說的。至今還有一些專家、學者極力主張原樣保留圓明園廢墟,據說「廢墟也是美」。人們很難想像,圓明園內的住戶和單位在 2001年遷出之前,這處遺址千瘡百孔、滿目狼籍的慘象會是美的。筆者認為反對整修遺址、主張原樣保留廢墟的觀點,是很難站得住腳的。如若那樣,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何必用近二十年時間並花費幾億元,用來徵用園內全部耕地和外遷785戶住戶、13個駐園單位(唯有一O一中學暫緩搬遷)呢?而沒有這些舉措,原樣保留遺址的願望是絕不可能實現的,其結果只能是圓明園遺址最終被完全毀掉。


柱子的名字叫玄武柱當時就是因為這倆個柱子外國人才攻不起來,當時皇帝覺得倆柱子丑就換了倆外國的裝飾品


推薦閱讀:

東漢晚期到三國時有什麼有意思的文物? 特別是武器,盔甲,生活場景復原方面相關的文物,謝謝!?
《鑒寶》之類的節目里對文物估出來的價格,真的能賣到那麼高么?
鑒定文物為何不使用碳元素檢測?
專業的參觀,國博需要幾天?哪些區域與展品最值得一看?
像台北故宮的東坡肉這類「肉石」的美感在哪裡,為什麼會這麼珍貴?

TAG:中國歷史 | 文物 | 古建築 | 圓明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