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底層出身的帝王建國後都要殺戮功臣?

漢高祖劉邦 明太祖朱元璋等

為什麼會這樣

那些跟著打天下的不看歷史么

明知道結果 還義無反顧的跟著


周五下午閑的無聊練打字

首先看看這個命題:「底層」出身的帝王建國後「都」要殺戮「功臣」。

關鍵詞:底層,都

再看看歷史,底層出身的帝王有誰?傳統觀點是劉老四,朱八八,不能再多了。劉老四把異姓諸侯王殺的差不多了,朱八八殺了兩次簡直是血流成河。

所以乍看上去命題是沒錯的。

為什麼要殺功臣?

  1.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 功臣會篡位
  3. 給後代鋪路

為什麼還義無反顧的跟著?

  1. 不跟去哪?
  2. 自己造反不是找砍么?
  3. 他們都是傻X

以上是題主想要的答案。

=================================================

以下是腦洞。

我們換一個問題:XX大學2/3的學生都嫁給了老師,有什麼感想?

卧槽,這個學校的老師都是禽獸啊。

事實上,XX大學只有三個女學生,其中兩個嫁給了老師,還有那麼奪人眼球么?

小樣本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再追究為什麼更是毫無意義。

我們把題主的問題拆解一下:

  1. 是不是只有底層出身的帝王殺戮功臣

  2. 是不是只有開國君王殺戮功臣

  3. 他們殺戮功臣的原因是什麼

  4. 為什麼功臣明知結果還義無反顧

本人讀書少,腦洞大,將就著分析,大家將就著看。

首先看老贏家。老嬴家統一之前小六百年的諸侯,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底層。根據《秦始皇本紀》,能摘抄出來的功臣名單如下:大梁人尉繚,將軍王翦、桓齮、楊端和、羌瘣、辛勝、王賁、李信、蒙恬、丞相王綰、列侯武城侯王離(個人認為此王離非彼王離,老爹的戰功一數一大片,兒子的看不見摸不著,後來平叛的時候還在名不見經傳的章邯手下幹活,資歷很淺,這個時候不可能爬到老爹頭上)、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右丞相去疾、將軍馮劫。其中可以確定二世下手的有李斯,馮去疾,馮劫。那麼問題來了,其他人去哪了?

天下大亂的時候,出來力挽狂瀾的是給皇帝管小金庫的章邯,名單裡面的大臣、將軍,別說打仗,連名字都沒有出現過。

秦始皇在位的12年里,王翦楊端和這樣的老將可能已經死了,可「年少壯勇"的李信也死了?名單裡面的人死的一個都不剩,甚至直到秦朝滅亡的時候,他們的家族中只有王離一個人留下了掌權帶兵的痕迹,這樣也太蹊蹺了。

一種可能是寫到這裡的時候,司馬遷下面突然沒了,於是讓這些人也沒了。

另一種可能是,這些人都讓阿政仔做了——我有腦洞我驕傲,我有腦洞我自豪。

阿政仔有動機:

二十六年……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王綰:我們分封諸侯吧。

大家:好啊好啊

李斯:這個不太好吧

嬴政:李斯么么噠,晚上到我房裡睡

於是大家繼續幸福的生活著,看上去很美好,很和諧。

文字看不到血色,現實卻可能是血淋淋的,皇權和貴族的利益尖銳對立,就差撕破臉了。

在貴族的眼裡,分封是天經地義的,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是這麼乾的。所以現在統一了,就該分封。你家兒子親,封公爵,我們外人封個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什麼的,老嬴家吃肉,我們喝湯,大家多和諧。

在秦始皇眼裡,分封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可過個幾十年,這天下姓馮還是姓王?你們現在說是想喝湯,過個幾百年,鍋都能搬你家去,這事堅決不行。

這是分封制和中央集權制之間的矛盾。

貴族基本都想分封,只有李斯等少數人堅持中央集權,李斯還是個山東人。這個時候的秦始皇不應該自稱朕,應該自稱寡人。

寡人有的不只是內憂,還有外患。六國的殘餘勢力一直沒有掃清,蟄伏在黑暗裡,伺機而動。不能立諸侯,身邊的人又不能完全信任,嬴政同志只能辛苦一點,四處流竄,靠自己的威望維繫著這個帝國。

秦始皇有兩次遇刺:

二十九年,始皇東遊。至陽武博狼沙中,為盜所驚。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三十一年,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

二十九年那次是張良乾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未必知道是誰幹的,但可能知道是六國殘餘勢力乾的。

三十一年那次就有意思了,秦始皇帶了四個人在咸陽附近溜達,碰上一幫玩命的,差點沒命了。這一次是不是有預謀的刺殺?司馬遷沒說,我們也不知道,但結果是「關中大索二十日」,不是「天下大索二十日」。目標確定,就在關中,就在秦地。

敵人是誰?

重要嗎?我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二十天死了多少人,死的都是誰。

三十四年……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事隔八年,分封的一派又跳出來了,為首的是齊人淳于越,是個博士,不是丞相。按道理來說這次直接讓丫滾蛋就行了,還廢什麼話。可是秦始皇還是說大家討論一下吧。

大家有什麼感覺?秦始皇千古一帝,能直接讓丫滾蛋還用磨嘰?

真相只有一個,中央集權制依舊不佔上風,或者說不佔有絕對優勢。

又是李斯跳出來了——咦,李斯已經是丞相了。鑒於秦始皇死的時候李斯還是左丞相,此時右丞相很可能是馮去疾。馮去疾也是山東人,並且深受秦始皇信任。也就是說經過八年的鬥爭,秦始皇換了兩個支持自己的丞相,依舊不佔絕對優勢。

此次交鋒血腥度更甚,秦始皇獲得成就——焚書。

三十五年……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於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葯。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葯,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侯生盧生說了兩件事:

  1. 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獄吏是幹嘛的?對付老百姓的?對付老百姓的獄吏能「親幸」?那獄吏對付的又是誰?
  2. 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七十個博士是什麼觀點?不外乎分封嘛,用你才見鬼了。

然後他們跑了,秦始皇很生氣,一方面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一方面覺得「或為訞言以亂黔首」。妖言是什麼?分封好,分封妙,分封呱呱叫。

秦始皇獲得成就——坑儒。

這時候暖男扶蘇閃亮登場,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那個時候儒家還沒有被董仲舒玩壞,「皆誦法孔子」,可是要師承三代玩分封的。

自己兒子是不能殺的,你去到祖國需要你的地方吧。

兩年後,嬴政同志去見馬克思了。胡亥上台以後,基本上是亂殺一氣,嬴政同志留下的親信殺了不說,還把宗室殺了個乾淨。

殺人的名單裡面,統一六國時的人物這時候不見了,他們的家族也都不見了。

小結:

  1. 秦始皇,非底層
  2. 可能殺了功臣
  3. 原因:分封與集權之間的矛盾
  4. 他們真不知道結果

寫答案這麼累啊,老劉家的事情下次玩。

——————————————————2015.1.26——————————————————

老劉家的事情書上說的比較詳細,建國時期封的諸侯王,除了長沙王以外,都殺乾淨了。殺人的理由只有一個:謀反。

不謀反會殺么?

估計不會——比如長沙王吳芮——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殺不殺,這些諸侯國估計都活不過漢武帝時期。

項羽名義上一統天下之後,立刻分封了諸侯,畢竟幾百年的慣性已經深深的刻在了這位貴族子弟的思維中。而且分封有現實依據——老贏家沒分封,兩代人就亡國了。

分封就行了?明顯不行,項羽五年就完了。

分封還是集權?作為統治者,劉邦同志肯定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實行中央集權,劉邦的客觀條件比秦始皇好太多了:

  1. 秦滅六國和漢統一兩次戰爭已經把舊貴族基本掃清了。

  2. 秦十五年的統治撼動了分封制的思想基礎,中央集權制在人們的思維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立刻實行中央集權行不行?也不行,秦朝就是前車之鑒。

你吃肉,連湯都不讓兄弟們喝,兄弟們怎麼能服你?不但不服,還要抄起刀子干你丫的,換個老大大家一起快活。

我們看看劉邦分封的諸侯王:

皇帝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番君之將梅鋗有功,從入武關,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敖皆如故。

一共七個,都是有槍杆子的。再看看楚漢爭霸的過程,就會發現這些人和劉邦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上下級,而是同盟者,漢其實是諸侯聯盟的盟主。

說到這,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不分封自己老大的位置肯定坐不穩,必須分封。

分封也有隱患,諸侯王掌握了自己封國內的軍政大權,在諸侯國內,中央算個what。實際上最窘迫的時候(貌似漢景帝時期),中央政令出不了函谷關。這個問題不解決,遲早天下大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漢用了四代人一百多年的時間,步驟如下:

  1. 劉邦時期:對異姓諸侯各個擊破,確立非劉姓不得為王的規定,保證了不管怎麼亂,當皇帝的還是姓劉。

  2. 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收回了諸侯王的軍政財權,斷絕了諸侯國與中央抗衡的物質基礎

  3. 漢武帝時期:通過推恩令將諸侯國碎片化,並通過各種理由取消諸侯國,使得分封制名存實亡

歷史是要進步的,進步的過程是曲折的。秦始皇沒有錯,只不過方法太激進了。

小結:

1.劉邦,小地主,底層

2.殺了

3.原因:確立中央集權制,維護皇權穩定

4.造反了,沒打過


因為帝王很清楚:

1、自己的成功,功臣也可以複製,沒有路徑疑惑;

2、自己的底細,功臣全清楚,沒有由發自內心的敬仰帶來的靈魂的震懾,自覺的臣服。

至於功臣,一是智力問題,二也是沒有路徑選擇:跟著開國者混,總比在土谷祠里意淫「革命」強吧?


何為殺戮?何為殺戮心?

何為慈悲?何為慈悲心?

何為功臣?功臣是永遠的嗎?

帝王殺功臣,就是【殺戮】嗎?

帝王不殺功臣可以嗎?

帝王不殺功臣,是罪過還是功績?

答案永遠是沒有的。有,也是剎那有。

==================================================

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不離佛法。菩薩修般若菠蘿蜜多,修一切法,具備一切智慧,與一切法若相應若不相應、若常若無常、若染若凈、若世間法若出世間法、若有為法若無為法,皆無所得,無住、無相、無願,無有情眾生相、菩薩相、如來相。

大乘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 ,非染非凈,無生、無滅、無住、無異,,非善非非善、非有記非無記,,非果非有果法、非異熟非有異熟法,,非有貪法非離貪法、非有瞋法非離瞋法、非有痴法非離痴法,,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相應非不相應,,非有凈觀地乃至如來地可得,,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蘊界處非離蘊界處,

你要理解了,這段佛經,就理解如何回答【軍人或警察的「殺戮」行為會造成惡業嗎?】的問題。

佛法核心緣起法、一切法空、輪迴法。阿彌陀佛!

===========================================

大般若經

第二分無所有品第二十一之一

  「複次,善現,汝說『大乘與虛空等』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所以者何?
  「善現,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一切方分皆不可得;大乘亦爾,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一切方分皆不可得,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長短、高下、方圓、邪正一切形色皆不可得;大乘亦爾,長短、高下、方圓、邪正一切形色皆不可得,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青黃赤白紅紫碧綠縹等顯色皆不可得;大乘亦爾,青黃赤白紅紫碧綠縹等顯色皆不可得,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大乘亦爾,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增非減、非進非退;大乘亦爾,非增非減、非進非退,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染非凈;大乘亦爾,非染非凈,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無生、無滅、無住、無異;大乘亦爾,無生、無滅、無住、無異,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善非非善、非有記非無記;大乘亦爾,非善非非善、非有記非無記,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無見、無聞、無覺、無知;大乘亦爾,無見、無聞、無覺、無知,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所知、非所達、非遍知、非永斷、非作證、非修習;大乘亦爾,非所知、非所達、非遍知、非永斷、非作證、非修習,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果非有果法、非異熟非有異熟法;大乘亦爾,非果非有果法、非異熟非有異熟法,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有貪法非離貪法、非有瞋法非離瞋法、非有痴法非離痴法;大乘亦爾,非有貪法非離貪法、非有瞋法非離瞋法、非有痴法非離痴法,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有初發心可得乃至非有第十發心可得;大乘亦爾,非有初發心可得乃至非有第十發心可得,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有凈觀地、種性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可得;大乘亦爾,非有凈觀地乃至如來地可得,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墮欲界、非墮色界、非墮無色界;大乘亦爾,非墮欲界、非墮色界、非墮無色界,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有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如來可得;大乘亦爾,非有預流向乃至如來可得,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有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可得;大乘亦爾,非有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可得,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相應非不相應;大乘亦爾,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相應非不相應,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凈非不凈;大乘亦爾,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凈非不凈,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大乘亦爾,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大乘亦爾,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暗非明;大乘亦爾,非暗非明,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可得非不可得;大乘亦爾,非可得非不可得,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蘊界處非離蘊界處;大乘亦爾,非蘊界處非離蘊界處,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又如虛空,非可說非不可說;大乘亦爾,非可說非不可說,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善現,由如是等種種因緣,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帝王在位上都是會殺人的。

只是底層出身的帝王話語權和輿論控制力不夠,導致了事情唄放大。而貴族出身的帝王則掌握了主流的發聲途徑,所以事情唄弱化了。


柴榮倒是沒殺功臣,結果呢?歷史上被權臣欺凌的孤兒寡母數不勝數。更何況,朱元璋殺得功臣大都是犯了國法,又不是用莫須有的罪名冤殺的。


1.先說關於草根成功的帝王:

出身低微,往往對於人的心態產生影響,這樣的君主對於改變現狀與掌控一切的慾望會更加強大,也就更容易對於下屬產生懷疑。因為他們的成功往往是在各種陰謀、爭鬥中獲得的,他們對於這類問題更加敏感。

2.至於功臣們,自然有識趣的與不識趣的,前者如蕭何,後者如韓信;前者多文臣,後者多統帥。君主們防的,主要是那些功高難封,權大難制的的傢伙,那些自恃功臣,不知謹守為臣本分的,為子孫後代計,當然不如除去。功臣們並非愚笨,多數也熟知歷史,但權力與金錢對於人的誘惑又豈是區區歷史所能阻擋的。

3.所謂末代君王,對於勵精圖治不等於擅於治國,想法與能力是存在距離的,不然以崇禎的勤勉如何便忘了國。另外,這裡存在一個邏輯關係:是先有君王無法解決朝廷面臨的困境、問題,才後有王朝覆滅,不能說是因為末代,所以君王不知勵精圖治。


樓主強調了底層兩個字,三層原因:

1.自身的出身背景,成長環境很大程度上已經了決定人的性格。出身社會底層起來造反,本來就是懷著對社會的強烈不滿,從個人心胸上講就容不得人。

2.功臣大部分是有能力的人,不論是武力上還是智謀上,不管老大水平怎麼樣,老大很清楚這些人的能力和實力。「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而。」所以帝王會感覺到嚴重的威脅,對自身人格魅力有信心的人往往不會大開殺戒,而那些內心複雜的人就會十分多疑,即便為子孫著想,也得把這些功臣滅了,徹底剷除有可能對皇權造成威脅的人,這樣才能「千秋萬載,一統江山」。

3.大部分讀書人不善於挑頭,因為造反當老大還是需要勇氣的,大部分功臣是讀書人或者原來跟著老大混的一幫人,這幫人需要有一個能夠一呼百應的頭,需要有人有人在前面頂著,而且迫於當時形勢你總得找一個老大才行,除非你真的找到一個深山老林里躲著。建國之後,是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大部分人造反起義是為了什麼?你要他們現在既得利益,可能么?如張子房之類太少,即便你自己是張子房,劉邦就不忌憚你么?


很簡單,沒錢。打仗的時候為了大家拚命,什麼空頭支票都可以開,打完仗,百廢待興,沒錢兌現。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自己的孩子短期內怎麼鎮得住開國功臣


越難得到,越珍惜,只不過是一種變態的珍惜罷了


我說一句在得國正方面,除了秦始皇還有那兩個比得上這兩位合法啊。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家劉邦,朱元璋底層出生,此為一;反抗暴政,不是那種陰謀政變的楊家、李家、趙家能比的,此為二,親自帶兵打仗且能打勝戰,是你劉秀、劉備之流能比的?朱元璋還要多一個:驅除韃虜,復我華夏,這一個前面後面哪個能比。還有啊,劉邦殺了幾個人啊。唯有朱元璋傻得多,但是人家本錢夠厚不怕你能翻天。


推薦閱讀:

中國電子政府發展現狀?
怎樣做好古琴的發展與傳承(續2015.02 ) ? 怎樣看待中國的古琴,從他的優缺點方面?
如何看待在中國走紅的外國網紅?
中國的少數民族如何看待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如何看待漢民族?
中國免除外國債務的原因是什麼?有何政治、外交抑或是「大國風範」方面的考慮?

TAG:歷史 | 心理學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