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好歌曲第七期劉歡對他組內選手歌曲的編曲處理?


劉歡把一幅水墨畫給填滿了色(shair)


反覆聽了幾遍原版和改編的《畫》,覺得如果第一遍聽,原版好,蒼茫感更強。但聽幾遍後,就不想聽原版了,聽了開頭就知道後面一直是這一路下去了,不會有期待。而新版節奏加快後不顯拖沓,而在「畫一群鳥兒陪著我」那句弦樂一起,我都像能看見那群鳥了。孤獨中有了些簡單的快樂。

總結,個人更喜歡改後的,大家見仁見智。


先佔坑有空詳細答,括弧內為簡單概括的主要改編點。

I.完美的改編,既豐富了音色,又提升了表達效果的:

《喝酒BLUES》 (銅管加入,吉他round霸道炫技)

《鳥人》 (西塔琴等樂器強化了原有的調式色彩)

《格格不入》 (大編製管弦樂「弱化」了原曲過於奇特的節奏型和旋律的突兀感,於個性和市場做了妥協)

《午夜快車》 (歌詞改編畫龍點睛,大編製的硬搖滾編曲製造酣暢淋漓的聽覺衝擊)

II.嘗試加入新元素,承載新內容,但是步子過大方法過於激進引起爭議的:

《卷珠簾》 (歌詞改動極大,主要是加強文言色彩豐富意境,和聲被壓縮到極簡,追求內涵意義上而不僅僅是調式的「中國風」)

《畫》 (速度加快、織體豐富到極致,四重奏的色彩感沖淡了原曲的孤獨感,加強了畫面感,效果見仁見智)

III.改編內容貼合原曲並更能發展原曲的基礎動機,但因為演唱者素質讓表達效果打折扣的:

《蒲公英在飛》 (復調間奏和金屬吉他的完美搭配)

IV.修改了呈現風格但保留了原曲內核,使其更適合現場節目演出的:

《她媽媽不喜歡我》 (雷鬼→放克,加入鼓音色)

其中I部分毫無爭議,大師之作

II III IV部分之所引起爭議,其根源還是「信息豐富重要還是信息傳遞效率更重要」 「製造衝擊感重要還是提供安全感重要」——等等這些文藝創作領域的永恆矛盾。


也許沒改之前,原創音樂並不完美,但是因為情之所至,所以感人至深。改了之後,也許從音樂的角度藝術的角度來說完美了,但感情就突顯不出來了。不可否認。劉歡老師是大師,但也不可否認聽歌的多數都是普通人,我們不懂什麼和弦重奏,我們也就聽聽看原創音樂里最本質的樸實和真。


個人覺得出於歌曲本身,蒲公英和鳥人改的最好,至於塗妹妹沒hold住我覺得著這沒什麼可挑剔的。畢竟他們是創作者並非是歌手,或者後期選專業歌手演唱會很好。畫還是喜歡原來的,質樸。卷珠簾沒太大感覺,整體覺得有點落入俗套了。


很喜歡鳥人和格格不入,而鳥人和蒲公英其實可以做個對比,同是第一次表演時從作曲上我很喜歡覺得很抓耳的旋律,鳥人改編得更加符合演唱者的氣質,而蒲公英的改變真是高大上,特別帶感,就是小姑娘的演繹真的跟不上...非常喜歡這種什麼頌詠(抱歉沒記住那個專業名詞)的風格調調;格格不入是我第一次聽原作真的有點接受不了,改變後的版本讓我覺得非常舒服,一點也沒有因為對7拍歌曲不適應的「格格不入」感了,同時表示對「評委」們的投票非常不能理解;畫的話就像上面說的,把本來簡單清楚的給搞複雜了;喝酒Blues和其他歌感覺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和午夜列車一樣在樂器的編配上更加豐沛了,很牛逼的范兒。


午夜列車編 得不錯。但,別的真的是見仁見智了。反正我不喜歡他編的畫。也不太喜歡把卷珠簾的詞改成那樣。


評價談不上,我是來說自己感受的。我不懂那麼多專業的知識,什麼管弦啊,樂理啊。

先說趙雷,畫,本來一個憂鬱的孩子在孤獨的畫畫,唱歌,你加個四重奏,我怎麼感覺就像農家樂了呢?

再說塗儀嘉的蒲公英,劉歡加了那麼多東西之後,是高端了,是大氣了,可是我怎麼感覺檔次反而下來了呢,人家一16歲小姑娘,你把那麼恢宏的東西往歌裡面一放,她完全hold不住被淹沒了啊,劉歡老濕你不能為改變而改變為創作而創作啊。

這兩首感觸最深,總結下來就是,這些音樂創作者上去拿的都是自己在特定年齡特殊時期特殊情感下的作品,老濕們改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啊,你不能讓新的東西蓋過原創的靈魂,有時候做減法比做加法要好的。

ps,看其它導師的表現吧,總之我感覺劉歡組改的挺失敗的。


鳥人編得很不錯 卷珠簾的詞改得不好 「梨花淚」那句調子也改得很奇怪 其他無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典音樂沒有編曲?
像汪峰那樣唱歌累不累?感覺總是聲嘶力竭的。還是有特殊的唱法?聲帶不會受損?
如何評價竇唯各個時期的歌曲?
《布拉格廣場》的旋律是否改編自《沃爾塔瓦河》?如果是,是如何改編的?
與MP3等新技術相比,黑膠唱片有哪些致命弱點(只考慮家中使用)?

TAG:音樂 | 流行音樂 | 編曲 | 中國好歌曲電視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