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技術推廣的阻礙是什麼?
杜邦建築的方案可以解決真正的問題嗎,這會給日常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杜邦建築創新部 (DuPont Building Innovations) 已加入 Power Matters Alliance(無線充電聯盟,簡稱 PMA),將與 PMA 其他成員就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無線充電解決方案進行合作以將其有效地融入用杜邦?可麗耐? (Corian?) 實體面材做的檯面。
via 杜邦建築創新部加入 Power Matters Alliance(相關問題:無線充電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挨個回答。
無線充電技術推廣的阻礙是什麼:
1.普及無線充電的特性決定了它前途廣闊,如若在公共場所像WIFI一樣全面覆蓋的話,那麼出門解放線纜也就指日可待了。但是問題來了,現有的無線充電是利用電感耦合在兩個面板之間的非接觸式感應充電,目前的智能設備是通過無線充電板和設備(後殼)聯通充電的,而像諾基亞 Lumia 920官方的充電板,只能同時供應一台 Lumia 920充電(沒有使用過官方無線充電音響,也沒有使用過其他無線充電板,不做對比),X寶上有各種標準的充電板可以同時給多台設備充電,但是還是脫離不了對板子的需要,普及難度較高。2.標準搬運:現在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標準主要有三種:前面講的Power Matters Alliance(簡稱PMA)、目前應用最廣的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簡稱WPC,即Qi 標準),以及充電場景更廣的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簡稱A4WP)。三種充電標準各有優劣,Qi 標準適合智能設備的小巧高效,背後有上百家手機和其他廠商的支持;PMA 更偏向於充電設備,除了杜邦公司,星巴克、ATT 也是其會員;而A4WP 標準很好的解決了多設備同時充電的問題,背後則有Intel 的支持,同時三星等很多廠商也比較看好(雖然三星是WPC 會員)。3.效率無線充電的效率不高,充電耗時時間長,也就是說,就算普及在公共場所了,你喝一杯咖啡等一個航班的時間充不了多少電,雖然有可能解決你一時燃眉之急,但不能讓人徹底放棄線充又寄希望於無線充電的不上不下的感覺實在蛋痛,所以無線充電的效率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杜邦建築的方案可以解決真正的問題嗎?
假設公共場所和你工作生活的環境都能全部新添或重新裝修一遍,我想是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的,杜邦的方式勝在簡單粗暴,弱在操作難度大。但是這種暢想,是一個非常靠譜的主意,杜邦公司未來的前景也有了很大的可能與期待。這會給日常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假設全面普及,效率提升,標準統一三者都完善了(硬體廠商也跟進並提升電池工藝),需不需要付費,還有個人使用的成本就變成了主要的問題。雖然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三防設計一定會齊頭並進的普及開來,但是我對於這個大一統的時代並不保持特別期待,感覺很遙遠,遙遠的原因不是不相信各家公司不會通力合作,而是覺得等到天朝也全面普及了,我應該也老了吧。
歸根到底,推廣難度有三個:
1、用戶使用成本。需要買好幾個無線充電才能真正享受無線充電的便利(忘記充電+使用更加優雅)2、消費者過高的心理預期。大部分人對無線充電概念的理解頗為遙遠,充電過程類似WiFi。當得知手機仍然要放在一個無線充電器上,同時這個無線充電器仍需通過USB線連接電源時,普遍流露出一種失望的情緒。過高的心理預期對新技術的推廣有一定的副作用。同時,消費者對無線充電所帶來的輻射也有疑慮。以Qi標準為例,無線充電工作在對人體無害的低頻非電離頻率(110-205KHz),不需過多擔心。正確的市場宣傳必不可少。3、手機接收器的問題。市面上支持無線充電功能的機型實在太少。加接收器的話會擠佔用戶的USB介面。除非你能說服他同時購買幾個充電器回去,否則無線充電和有線充電的頻繁切換反而違背了無線充電的初衷。如果對無線充電2014年的發展感興趣的,可以點擊:2014年,說好的無線充電流行呢?從技術發展到推廣難度,基本都談到了最大的阻礙不就是要求先用幾十年證明電磁波無害的人么?還包括我父王母后,我魔都的家不準用wifi的,一切都拉線。
老問題啊!
如排名第一的回答,原來大家都很失望,但是經過兩年多的教育,尤其蘋果等全部採用放置型無線充電後,消費者只好妥協了。
那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推廣無線充電器產品的問題了,其實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內置到手機包裝盒內。比如蘋果和moto的手錶,標配了無線充電器,大家用到了,也就習慣了,還會買更多的無線充電器。
但是傳統手機無線充電器體積太大,要塞進手機現有包裝盒,包裝盒說只好說「臣妾做不到啊」!因此,當前核心問題是降低無線充電器的體積,當然還有成本、功率、溫度這三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應該是技術方案沒有統一性吧!目前的個中技術都有其明顯的優缺點。
第一種Qi標準的無線充電,也就是磁感應技術無線充電,該技術無線充電技術原理及我們在高中物理中學過的法拉第電池感應定律,通過導體切割磁場會產生電動勢,非常容易理解,同樣也容易被複制,某寶上各種雜牌,做的最好的大概就是三星了,但是磁感應技術無線充電難對準充電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在實際操作中與有線差別不大,對準和對準插充電線,這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第二種遠距離無線充電的最大優勢就是在空間靈活度上,目前像是國外的 Energous 公司、國內在創業邦主辦的2016年創新中國秋季峰會上也出現了類似的項目。這樣的技術可能是大家真正想要看到的技術,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出現這樣的技術都非常的吸引人眼球,這大概就是夢寐以求的無線充電。
這種技術是利用高頻電磁波來進行無線充電,優勢就是能夠進行遠距離無線充電,而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輻射。當然像路由器那般微小的輻射,從小吃地溝油的強大的人民群眾當然不怕,但是如果是2000個這樣的路由器呢?據了解,一個路由器正常待機是輻射瞬間最大值為0.2瓦/平方米,2000個就是400瓦/平方米,國家規定家電輻射不能超過0.4瓦/平方米,超標準量1000倍的輻射值,想要投產不難,但是有多少人敢用呢?
該技術問題之二在於轉換效率非常低下。所謂轉換效率,就是電源的輸入功率與輸出功率的比值:即電源轉換效率=電源為主機提供的即時輸出功率/輸入電源的即時功率×100%。在2016年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介紹了《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目前我國在家用電器、照明電器、紡織品、服裝、傢具、玩具、鞋類產品、鐘錶、紙質品、洗滌用品等主要行業,國際標準的轉化率基本都超過了80%,而該技術目前的轉換效率在30%左右,差距頗大,任重而道遠。
在兩者的中間狀況,就是目前最受看好的磁共振技術無線充電,三大無線充電標準組織其中由三星與Qualcomm創立的無線充電聯盟採用的就是磁共振技術的無線充電。目前專註於該技術的公司有國外的高通、脫胎於MIT實驗室的公司witricity,國內的微鵝科技,而目前還在其旗艦機S系列機型和Note系列機型上三星也在致力於磁共振技術無線充電的開發。
微鵝科技的磁共振無線充電去年就已經在寧波、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各大商圈、中高端消費場所、市民服務等區域覆蓋了其手機無線充電設備,也是因為它在充電距離上有了明顯的增加,發射板可已隱藏在桌下,充電面積也有大幅提高,高通在這方面也有成效,但是據了解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想要量產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根本上來說是命名的問題,部分產品在日本被稱為放置充電,這個才是現在市場上無線充電產品的正確表達。當然wireless這個詞也很微妙,給客戶產生了不少錯覺。 其次是技術標準發展緩慢,從QI1.2好不容易出來但到今年年中也沒有成熟應用,磁共振類產品不出,推廣很難。其實成本並不高,市場量上來ic的價格也不會守得住3刀這種價格。
我覺得還是推廣是市場教育階段還沒過。 應該在未來幾年會得到比較好的發展。尤其是伴隨著技術的進步
推薦閱讀:
※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她/他?
※怎樣讓自己從「覺得生活也就那樣,什麼也不想做,誰也不想見」的可怕情緒中走出來?
※快30歲還不想談戀愛,不想結婚的人是怎麼想的?
※如何挑西瓜?
※萬萬沒想到有哪些經典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