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用的毒箭上會塗什麼毒?為什麼沒有大規模使用?


先說結論,其實只要箭威力足夠能穿透肌肉正常刺入體內,古代文明作戰時箭一般都是很少上毒的.

首先介紹一下古代箭的要你命方式,金屬箭在進入人體之後就會製造一個創口,切割到重要血管立即就見馬克思,刺穿肺部肝臟心臟等重要臟器也可能會導致內出血很快死亡,如果運氣好一時半會沒死,不處理的話帶著大量細菌的金屬箭頭會導致人體出現嚴重的免疫反應,導致傷口情況會迅速惡化化膿感染細菌最後死去(當時是沒有無菌概念的).

如果要將箭頭拔出,即是電視中常出現的拔箭場面,則若箭頭在軀幹,拔箭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拔箭時會對傷口造成二次創傷,令創口變得更大並且更為複雜,並且短時間內會加重內外出血的情況,簡直就是生死懸於一線.所以過去軍隊內拔箭都由心理素質和經驗特別過硬的老兵或者是自己非常信任的弟兄來負責,因為這個時候只要你手一抖,就是一條性命,或者箭頭一拔出來血就飛出幾丈高.雖然如此危險,但將箭頭取出卻是唯一活命的辦法.

好了,現在你把箭頭取了出來,你以為事情就這麼完了嗎?啊?圖樣圖森破!之前講過拔箭會對傷口形成二次創傷,那種傷口屬於半開放式傷口,古人雖然還不懂無菌概念,但還是知道灼燒傷口消毒這一道工序的.但是親,不要以為古人所謂的「消毒」就真的跟現代人消毒一樣啊親.他們只是把傷口那塊灼一下清蒸一...啊呸,就是隨便拿塊燒紅的鐵塊什麼的灼一下,看見不往外冒血就完事了親.傷口的情況仍然很慘,灼燒可以止血並暫時消毒但是會另外新形成一個燒傷傷口(原諒古人吧,他們真的是儘力了).

這時候再包紮一下,就到了聽天由命的環節了,如果傷者比較強壯免疫力好,如果營養保證得當,如果傷者得到足夠休息,如果傷口內出血減弱,如果傷口在嚴重惡化之前得到當時最好的治療護理,那麼這個被箭射中的倒霉蛋就康復了.

如果你閑得把上面的都看完,你就知道一旦被箭射入軀幹之後致死率是多麼的高.注意只有軀幹和頭部中箭才會是最危險的.四肢由於都是肌肉組織中箭之後只要得到護理致死率是比較低的.這也是古代盔甲強調軀幹防護的原因之一.

軀幹和頭部是最容易中箭的部位(拋物線)而且這兩個地方箭只要射進去了就難以活命,所以上不上毒已經沒所謂了.

什麼?你執意要帶毒藥?親,別傻了,如果你帶的是起效比較慢的毒藥,實際作戰時毒藥進入人體之後可能還來不及威武人就已經被箭原本的威力殺死了.如果你要帶特別劇毒的毒藥,古時候可沒有什麼裝在瓶子里氰化鉀之類的好東西.要立即致命,一種是礦物毒藥,但是這種東西運輸和採集都很麻煩,用來作戰還要磨成粉,也就是說打仗的時候你要射箭的時候掏出一袋粉末,萬一一陣風把毒粉吹出來這時候猛吸一口你就先歸西了,然後你得把粉末加水沖兌然後把箭頭放進去. 這時候有人說了,作戰之前先兌好一大鍋不就好了?你沙比啊!毒性依然會隨著水分蒸發而飄散到整個部隊中,而且射個箭你還要來來回回地跑,累不累?

那麼咱不玩礦物毒藥了,用點別的,蛇毒不錯,來做個應用題,一支2000人的弓箭手部隊裝備20000髮帶蛇毒的箭,求要幹掉多少只毒蛇並且用多少人工,耗費多少個工時提取出來?

當然古人也不會萌萌的沒事就抹箭頭保持整潔,首先是懶...咳.其實一些增加箭頭致命性的小辦法古人是有大量採用的.比如英國長弓手擺好陣之後就喜歡把箭插地上,方便取箭之餘也能使得箭頭更加「臟」更致命.蒙古人平時箭頭就和馬糞牛糞放在一起帶著出去居家旅行殺人越貨,吃飯時馬糞牛糞生火,吃飽喝足揀出灰燼里的箭頭,經過加熱的箭頭上面的鐵鏽會被去除(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並且帶上糞便的灰燼令箭頭在射入人體後更致命.

所以古人軍中弓箭部隊不用毒藥是經過權衡之後得出的結論,如果你覺得以上的解釋你還不夠滿意的話,我覺得親您就別糾結了,去看看挖掘技術哪家強吧~~~!

-----------------------牛大便和馬大便的分割線

好吧有的朋友不太理解蒙古人將箭頭和便便加熱的部分. 牛便便和馬便便燃燒之後並不會真的像燒香燒煙草那樣子完全燒成風一吹就清爽飛揚的那種灰,會有一部分殘留物(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也就是浴火重生後的......便便...這些箭頭一般不會馬上就接到箭支上使用,等到空閑的時候才會接到箭支上 . 加工過的箭頭會集中放在用牛百葉...啊不對...牛胃做成的袋子里.而細菌則在沾著浴火重生富含營養並且美X可X的便便殘渣灰燼的箭頭上繁榮昌盛生兒育女.......

而被丟到便便里的箭頭一般是被使用過的,比如沾了血(血液會讓鐵很快生鏽),或者有一段時間沒用過生鏽了的箭頭.古時候箭絕對不是一次性用品,古人是非常珍惜箭支的,特別是蒙古人有著一整套循環使用和保養箭的辦法.

媽蛋...講了一大輪便便...有點噁心卻又想吃牛百葉...我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路過看到說一句。

回答「破傷風」的兄弟是有一定道理的。

毒液的萃取、毒藥的提煉相對複雜,相比之下,軍隊這種有規模有組織的作戰集團,其實有更好的、更簡單易用的選擇:糞便。

行軍之時,士兵的、牲畜的糞便都是很有用的東西,而且絕對是價格便宜量又足。

其中一種用途就是:浸泡過糞便的箭頭、再加上鐵鏽,非常容易造成感染。

眾所周知,弓箭主要造成貫通傷害,也就是說:基本多少都是會扎進身體的。

如果傷者保持大運動量的持續奮戰、加之傷口清理不及時,傷口的感染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請知悉哈。


一般都是動植物裡面提取的,苗族與雲南等山區少數民族由於就地取材比較方便,有規模使用。

之所以,古代沒有大規模使用主要因為:

1、在冷兵器時代,毒是重要的戰略物資(除了偏遠山區可以就地取材外)。提取難,保存不易,非常貴重。不適合大規模生產和裝備。一般用於關鍵人物的暗殺或者遠程狙殺。例如關羽就被毒箭所傷。

2、不需要!鐵箭頭上一般有輕微的鐵鏽,進入人體後很容易引起發炎,傷口感染壞死甚至破傷風等併發症,輕則殘疾,重則死亡。那時候又沒有破傷風針給你打。


打仗是看當時輸贏,一般毒不會致使士兵當時就死。即使過幾天毒發身亡,但已經是勝敗後的事了。


從箭壺裡拿出箭

箭頭朝下插地上

在地上撒一泡尿

齊活~剩下的交給感染


1、毒物製作複雜,難以大量使用;

2、效果乏善可陳。

只有一些特殊地區能夠從自然界提取到能夠供武器淬毒用的天然劇毒,而且產量也不大。普通的毒物又很難達到有效的殺傷效果。


太貴,不划算。在現代化學工業出現之前,各種能快速發揮作用並且可以致命的毒藥,比如蛇毒、見血封喉、砒霜,都是稀有且昂貴的。


死去的動物屍體,動物屍體的肝臟里那簡直就是一個大培養皿。

古代印第安人喜歡狐狸,估計這種動物體內肝臟特別容易滋生細菌。

各種魚類的肝臟那就更好了,比如河豚什麼的。

在戰爭中用毒,這個至少在內戰中不多見,看這麼多史料還真沒說用毒箭什麼的,演義倒是很多。我估計冷兵器時代,毒箭最多也就是第一輪齊射能起作用,再就是狙殺的時候管用,實戰作用也不大吧。畢竟這種毒不好運輸不好保存。而且會不會有道義上的負罪感?

蒙古人就不同了,他們喜歡各種各樣的神奇有效不講道義的打法。比如把得了鼠疫死亡的人的屍體用拋石機扔到城內。把動物屍體扔到地下水系中。中亞各個城池被攻陷,很多都是瘟疫爆發導致,尤其是鼠疫。

匈奴人和突厥人喜歡把動物屍體扔到河裡,污染一大片水源。


一直有大規模使用的,大糞,也叫金汁


箭筒毒素。

來源於南美印第安人,他們把從防己科植物和番本科植物中提取汁液塗到筒箭上用來捕獵,可以「麻醉」獵物。

後來人們經過研究和提純,將此物質命名為筒箭毒鹼,是一種N2膽鹼受體阻斷劑,也是臨床應用最早的典型非去極化型肌松葯。(所以說也算大規模應用過了吧 (??д?)b


不小心自己把自己劃著怎麼辦


鉛,鑄造的時候摻進去,很常見


性價比不高

弓箭是高度管制軍械,戰時城市管理可以不禁止刀劍,但是弓弩是一定要禁止的。

弓箭的製作是很花錢的,更不用說在箭上塗毒,一般戰爭的原則是有效殺傷敵人戰鬥力,而不是有效殺傷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作戰的原則是能重傷比殺傷要強,因為重傷的敵軍士兵需要多派出人力去照顧,而且傷兵對士氣也是極大的影響,可以削減敵軍戰鬥力,這就足夠了,沒必要非要殺人,當然了,要斬首軍功的時候除外。

所以,普通的箭矢就可以達到的目的,塗毒反而太浪費了。


植物類:

不過,這些東西現在還經常有人用來治病,看來作用比氰化毒還是差很遠的


塗毒的成本太高了,做個弓箭都不容易,哪有錢做毒物,而且古人也沒有恆溫恆濕儲物櫃,毒物很快就失效了,這個沒法保存。

把箭頭插在腳前的污水裡面,甚至是糞便中,只要射中了,古代沒有消毒意識,必死無疑。


廣西海南這邊有很多毒箭木,俗名叫一箭封喉。清朝廣西土著用這種毒弓箭與清軍對抗,清軍被打怕了。我看到過廣西巡撫砍伐毒箭木給皇帝的上書。海口至今還有很多毒箭木。


就像現代戰爭中的反步兵地雷一樣,大多都是致殘而不致命。一個傷員需要救治和照顧,而死人不需要。


@蘑菇大白兔 君說的使用大便的辦法確實有點厲害呢!

出自無限之住人。


大規模使用烏頭,極其方便,性價比極高。比如關羽上臂中的那支箭。史書隱惡揚善,不會每次都強調箭頭有毒。被蒙古禍害過的波斯、花剌子模歷史學家記載,蒙古聯軍大規模使用烏頭毒箭,硫磺煙彈。


喬峰 中多少箭都不會死 喝兩口酒就好了 然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笑 真豪氣


推薦閱讀:

先有雞,先有蛋?
近視眼在晚上時看遠處的燈光可以看見眼裡的水泡(氣泡?)類似顯微鏡效果,求問原理?
喝一瓶白貓洗滌劑會死嗎?
應該如何引導公眾正確看待轉基因?
轉基因技術有沒有應用在在食品之外的領域?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生物學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