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來唯一一次落後於印度在民國時期,這個說法對嗎?


工業革命以前的gdp有討論的價值么?比誰家地里糧食長的多?


Hans Rosling: Asia"s rise -- how and when

視頻封面漢斯.羅斯林:亞洲的崛起--如何及何時 | Video on TED.com視頻

從5『25開始。


民國時期印度還不存在


高票回答中說的印度古代對中國的文化影響,其中的印度一詞怎麼看怎麼都是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的西域文化混合體,甚至可能還有希臘。

他列舉的印度種種文化,實際上是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以及吐火羅文化和尼婆羅文化及希臘文化的混合。

不過中國文化的確沒多少反饋給印度,畢竟中國文化主流是政治文化,真不適合列國林立部落蜂集的三哥。不過有一點,性力派的一些理論,應該是吸收了道家房中術的,當然這一點也是互相反饋,只不過提這個真覺得有些丟人哈哈。


很有趣的一個事實:1948年,處於戰亂時期的中國,人均壽命都要比印度高:超牛教授用3D五分鐘演繹世界200年歷史 視頻

麥迪遜數據顯示1950年中國人均壽命為41歲,印度是32歲。。。

就連在1948年戰亂時期,中國的卡路里攝入都要超過印度。。。1936年中國糧食產量為1.6億噸,印度是5500千萬噸。。。

這根本無法比較。。。


國際上研究歷史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最出名的學者可能是Angus Maddison,這個頁面里有不同時間不同地區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的數據

List of regions by past GDP (PPP) per capita

按這個數據,15-19世紀中國的人均收入比印度高。但這也只是一家之言,不同的學者計算的結果差別可能很大,畢竟古代的數據很匱乏。

不管怎麼說,清朝以前中國的發達程度跟印度不可能有太大的差別。農耕時代的邏輯就是每當農業生產有剩餘了人口就會增長,抵消掉農業的增長。所以大部分地區都活在生存線上。國家的實力差距主要在人口多少,而不在於發展程度的差異。

不過,到19世紀末印度在經過多年英國殖民的經營以後,發展程度已經大大超過了多年戰亂的清朝。1900年的印度已經有39000km的鐵路(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ndian Railways),是世界第五大,而中國1900年才大概只有2000多公里的鐵路。到1949年也只有2.2萬公里的鐵路。

印度對中國的發展優勢在二戰以後又被擴大。按http://gapminder.org/ 的數據,1950年印度的人均收入是580美元,而中國是394美元。到1979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才超過印度,從此越拉越大。


這個說法不科學,只是一種傾向性、籠統性的結論。首先,衡量的標準模糊,看這篇文章所說落後於印度,應該主要指經濟、教育、生活水平上;其次,衡量的內容缺乏權威的數據支撐,比如古代數據的來源、真實性等等,均沒有。


《求是》雜誌,R U kiding me?


印度的文明是世界上五大主要文明之一(中國、印度、伊斯蘭、基督教和東正教)。雖然我不想抹黑另一大文明,但是實在是看不慣得分最高的回答。

我認為,從經濟上講,或許民國中國落後於同時期的印度,甚至在建國以後,中國也不是一直領先印度的。不過從文明層面來說,我絕不認為印度文明在任何時期比中華文明先進過。

你可以說中國從印度引進了宗教、音韻、天文、算數、醫藥、雕刻等等方面的知識,但你不能說中國的天文學來自於印度。中國古人學習了印度人的知識,正說明了中華文明有海納百川的氣魄。要知道,學習與你的認知體系完全不同的另一個體系的知識不是那麼容易的。有學習能力說明你本身的水平是非常高的,甚至比你學習的那個體系還要高(就像微積分、相對論、量子力學剛出現是全世界沒有幾個人懂,直到若干大師用通俗的語言把那些知識表述出來,凡人才懂了一樣)。

印度的歷史過於缺乏記載。大部分印度古代知識來自於中國和尚的記載、現代的考古發現以及人們的歪歪(印度人的歪歪能力,你懂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確實比殷商文明早不少,可惜毀滅了,跟後來的印度文明也實在沒有什麼關係。釋迦牟尼跟孔子差不多屬於同一個時代,當時印度跟中國一樣是列國爭霸,百家爭鳴。阿育王形式上統一印度甚至比秦始皇在實質上統一中國還早了幾年(可惜之後印度很少在形式上統一,在英國人來以前也從來沒有再實質上統一過)。怎麼說印度文明都不比中國文明早。印度的文治武功也難以跟中國的相提並論。

如果說古代印度科技領先中國,我不相信明清時代的中國會在技術進步上走到那種固步自封的地步。(說句題外話,西方的科技是靠大航海和殖民來刺激的。中國人也航海了,可惜沒有找到適合殖民的地方。畢竟美洲離中國太遠了,北太平洋又比北大西洋兇險得多。最終造成了中國人口嚴重過剩、社會風氣積重難返。人們更喜歡使用廉價的人力而不是促進科技的進步。總之,別把中國近代的落後歸結到游牧民族入侵,中華文明被毀上去。)印度文學:除了那些史詩和近世的泰戈爾我實在想不到什麼了,可能是介紹到中國的不多吧,不過也沒聽說有什麼印度文學作品在西方特別流行的。印度音樂:風格太單調,過於歡快,哪怕是那些他們覺得憂傷的樂曲。印度雕刻:只讓我認識到了印度人驚人的身體柔韌程度。不過我只在美國的博物館裡看過印度的藝術作品。也許印度人的好東西都被他英國爹搶去了呢。有熟悉大英博物館的同學能不能來講講印度古代藝術?

另外,非常贊同魚非魚的觀點。農業時代,繁榮富庶的水平比的往往不是技術而是數量。拿耕地面積來說事吧,印、巴、孟三國的耕地面積總和是1.83億公頃,而中國只有1.54億公頃(我參考的是維基的數據Land use statistics by country)。考慮到吉林黑龍江0.17億公頃的土地在古代的農業條件下很難開發,中國古人能耕種的土地也就1.37億公頃,是印度的75%左右。印度的幅員只有中國的1/3,可見印度的耕地比中國集中。另外,印度的農業條件也比較好,至少好於中國北方。

在這種農業資源集中的條件下,按理說比較容易產生像江浙這樣經濟富庶文化繁榮的地區。很可惜,古代印度確實富庶,但文化上貌似只有宗教一枝獨秀。根源呢?印度社會深度的隔閡和碎片化。印度不能實現中國式的大一統,也不能像西歐一樣分裂卻高度互動、交流。中國歷史上只有漢族政權和少民政權,印度可是有無數征服王朝。被匈奴打跑的月氏人在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貴霜帝國。巴布爾領導落魄的突厥部落征服印度簡歷了莫卧兒王朝。甚至連一位傣族王子都在印度東北部建立了統治數百年的阿豪姆王國(最終亡於英國殖民者)。把中華民族放在印度次大陸,我猜他們會以興都庫什山區為前線同中亞的游牧民激烈對抗,而不是躲在一個個莊園里坐等被削。

民國固然沒有給中國帶來經濟上的繁榮,甚至在西方國家的傾銷下,製造業方面比晚晴還要退步。但即使在民國,中國人的思變和學習精神也比印度人強的多。記得,中國現政權的江山是武力奪取的(這個過程正發生在民國時代)。印度現政權的江山是坐牢做來的。對比其他跟先進的文明,美英、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哪個文明發達的國家的江山是靠坐牢的來的?民國時代中國嘗試過許多救國的道路。民主科學、大眾教育的思想至少成為了廣大知識分子的共識。所以,中國社會能很快回歸大一統,專註於經濟的發展。印度社會依然是碎片化的,無數的智慧和資源湮滅在內耗上了。

另外,也為印度不平一下吧。曾經研究過北印度的氣候。至少恆河平原那一片,一年有八個月日平均最高氣溫突破三十攝氏度,甚至有兩個月在四十攝氏度以上。估計啥民族放到那種環境下都會意志消沉,只想大樹之下好乘涼的。無怪乎印度工匠幹活粗糙吧?另外,英國人在印度建工廠,修鐵路是為了掠奪資源;印度人並沒有見識到真正的工業文明。在東亞,儘管中國輸掉了甲午一戰,但依然能從日本源源不斷地學習工業文明的先進知識。工業化也是一種文明的產品,相似的文明之間才方便學習。二戰以後,亞洲四小龍的崛起讓日本不在是東方孤獨的發達地區,這讓中國人看到了,東方文明、東方人可以「發達」起來(信心很重要哦!)。印度在這一點上就差多了。整個南亞的落後程度跟非洲有的一比。印度人看了一圈,覺得我們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還強一點呢。而且南亞人只有移民到西方的第一代、第二代比較強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由南亞人建設起來的發達地區。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經歷了差不多近百年不如印度或者與印度水平相當的時期(差不多是20世紀的頭90年吧),能夠快速超過印度,並朝著「中等發達」的方向前進。



英國整合南亞次大陸之前只有地理意義上的印度,不建議把民族主義視角代入到古代史中。

當談到歷史上的印度時,你得明白自己在說的是達羅毗荼人佔領的印度,希臘人佔領的印度,塞人佔領的印度,還是西察合台人佔領的印度。不建議混為一談。


第一名的答案真是忘乎所以

印度那群阿三不好好乾活,守著那麼好的一片地結果歷史上三番五次被打的落花流水。印度真的無論是可耕地多,地緣優勢也好(山脈擋住了大部分進入印度的通道)。

但是印度,在古代,每次的蠻族入侵都被打敗,被奴役,僅僅有一次取得過階段性勝利

為什麼印度沒有中央集權的傳統?

這是知乎上一個南亞學者關於印度的精華回答,分析的很詳細,大家可以看一下

說句實話,我中華自稱天朝上國,就是因為除非我王朝沉淪內戰四起,不然蠻族那些人都是渣渣,只能看著我們的長城發獃。我們中原古代創造了何其燦爛的文化,哪怕發源於印度的佛教也被我們引入納為已用。印度那裡,文化連傳承都做不到,不值一談

哪怕近現代,印度也發展條件也比中國強很多,對中國禁運的什麼什麼的,印度要什麼有什麼,哪怕核潛艇都租的到。。然後中印戰爭。。再次證明了。。戰鬥力只有5的渣渣,再努力也只是一枚努力的渣渣

最後一句話,近現代,亞洲僅有的沒有被殖民的國家就是中日泰,泰國以外交夾縫生存,日本明治維新以其強,中華以其大一統奮發圖強!而印度的統一,還是英國人幫忙打下來的呢

以上


準確說,印度在莫沃爾帝國時期一直強於中國,印度南方的邁索爾王國,海德拉巴王國因為鑽石香料和貿易也是非常富裕的。你可以看到當地的金廟。

印度的孟加拉就是恆河的三角洲平原,水熱條件好於中國江南,而面積是江南的幾倍。

你就可以知道當時印度的富裕程度了。

==============================================

民國可是歷朝歷代唯一不打越南的朝代,這就是最大的黑


1、近代之前的印度根本沒有修史的概念,缺乏明確的歷史記載。而且印度有知識階層多是教職人員,記錄的事情往往是跟宗教有關,對比當時的中印兩國國民發展水平無從談起。

2、英國殖民時期和印度獨立後所說印度並不一致,後來印度被分成了印巴……


反對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

關於中國歷史唯一落後印度的時間是民國(清末)的觀點還可以在秦暉老師的民國歷史的不同面相系列中找到,所依據數據同樣是Madison的世界經濟千年史。

剛剛查了Madison的數據,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有意識地選擇了幾個不全面的數據造成錯覺。

手機回答相關資料不是很方便,待補。


第一個,印度的邊界不好劃分。

南部印度到底算不算,孟加拉到底算不算,緬甸到底算不算,巴基斯坦到底算不算,阿富汗的一部分到底算不算呢?這幾個地方體量都很大。

不丹、尼泊爾、錫金就算了,太小了。

而中國其實算東部18省,基本就是完全的大頭了,即使是目前來看,也就加上了東三省而已,中國的概念一直沒有超過這些地區。

第二個,比較值該算哪些?

人口,產糧,政治,軍事,文化。

除了人口和產糧勉強能夠計算,後面的都不好量化,直接開戰的記錄基本沒有。


大錯特錯:1965年以及更早的時候印度人均GDP超過中國是常見的現象(世界銀行的數據)

中國明顯比印度發達那也是70年代以來的事情;而且70年代中國雖然一度人均GDP超越印度,80年代還被印度反超過,真正超過印度且印度再沒有機會反超那都是1990年以後的事情了。

1990年到2014年中國的發展水平是開掛的,這段時間比印度強沒有人能質疑,可是說唯一比印度差的是民國就扯淡了……

http://pic1.zhimg.com/17f4d256f076e5b439d6ead9d911f0c8_b.png


和古代中國類似,古印度也是分分合合。但古印度是分的多合的少,十幾個國家分立是常態。古中國是合的多分的少,中央王朝是常態。所以說印度有聯邦傳統,中國有中央集權的歷史(邊疆另說)。。。印度更是一個文明概念,就像西方文明。古代南印度和古代北印度,從來沒有真正統一,直到近代,外來的英國才將其合二為一。這也是為啥南印度寧願說英語,不願說印地語的原因所在。。。中國其實是個特例,文明和國家,同指一個。。。軍事的強弱只可逞強一時,中原的發達文明不也經常被草原的蠻荒部落打得滿地找牙?,現在呢?他們的後代要不消失,要不被同化,要不在失敗國家邊緣徘徊。。。經濟的繁榮,福祉民眾,文化的輝煌,照耀千秋。這才是歷史的主篇。

下面附一張無聊組織出品的無聊圖。

-----------------------------------------------------------------------------------------------------------------------------------------順便吐個槽,所謂的「禪讓」的美麗傳說,經得起多少嚴肅科學的考證!。。。這裡是指古代那幾位。

「舜禹受禪,我今方知」。。。統治集團領袖說漏嘴,該死!


兩晉南北朝和明亡時的中國可能也落後於印度

不過印度歷史上大多數強盛的時候往往是外來民族建立的政權


我得提醒你,民國時期根本沒有印度國,是英國的殖民地,何來民國落後印度這一說啊


推薦閱讀:

宰予晝寢,孔子為什麼對晝寢持這種態度?從哪些地方能體現出這句話的思想根據?
如何評價youtube上美國之音中文網的解密時刻節目?
馬克思主義與愛國主義相矛盾么?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城市特徵?
歷史上有哪些文韜、武略、品德、相貌(身材)四全的名人,其生平成就如何?

TAG:歷史 | 中華民國 | 印度 | 中國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