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曾長期實行分餐制,為何演變成現在的合餐制?


排名第一的答案提到的高足傢具是原因之一,但並不準確。

高足座椅從少數民族傳入,人們開始合桌而食,但並不代表這個時期已經進入合餐制了,(可以認為是一個過渡時期)。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唐代敦煌四七三窟壁畫,是這樣的↓↓↓

看到沒,這幅圖是一副聚餐圖,長方形食桌上兩側就是高足條凳上,但仔細觀察,每個人面前都是屬於自己的一碟餐食,這實際上是非常像西餐的「分餐制」。

那麼,中國古代的「分餐制」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源頭上恐怕要追溯到史前氏族文化了。由於生產力低下,所以人們共同勞作共同抵禦風險,食物匱乏沒辦法啊只能嚴格按份分配,所以這時候的「分餐制」是一種很無奈的選擇。

商周時期,中國人開始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飲食的意義不再是一種「祭祀」,而逐漸演變成一種「宴飲」的風俗,這種「共享」精神從文化上奠定了「共食」的基礎,但實際上離共食還遠得很。

到先秦時期,儒家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傳統文化,「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樂,從吃飯開始。為了體現長幼尊卑秩序,於是有了這些規定:

「天子九鼎八簋, 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以明養老也」

……

什麼意思呢?「鼎」是烹煮的器物,「簋」是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周天子跟其他諸侯大夫用的餐具數量是不一樣的。豆可不是豆豆啊,豆也是一種盛食器,平民之間會聚飲酒也要以老為尊。

可以說,長幼尊卑主客有別的思想影響了後來整個封建時代,例如南唐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和其他四名朝廷官員在一起聽著小曲兒宴飲。兩個食桌,一大一小,韓熙載與其中三個坐一桌,另一個坐小桌,由此推斷這幾人的身份地位是有區別的。)

所以啊,古代的分餐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物質條件匱乏,二是長幼尊卑秩序。

那合餐制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尚秉合的考證是,「中國人坐椅子圍著桌邊進餐的情形出現時間不早於北宋。」還記得高中歷史是怎麼講的么?宋朝的商業經濟高度繁榮,湧現了許多商業化市鎮。合餐制出現於北宋最關鍵的原因是飲食文化的商業化。食材多元了、烹飪樣式的也增多了,極大地豐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樓、勾欄瓦舍等公共飲食空間的出現,是中國民眾飲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

我一直覺得,宋朝這個朝代是市井味兒的,因為從北宋起,飲食開始接地氣了。美食從豪門貴族走向街頭百姓,從琳琅滿目的饗宴到貼近民眾的茶樓酒肆,飲食逐漸成為具有人間煙火味道的市民活動。

從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來看,以「戶」為家庭單位的開伙方式也決定了共食的進餐方式,即使是一家兄弟另起爐灶,也不過是從大「戶」分為小「戶」,仍然是共食進餐。

不管是何種飲食情景,只要客人登門,好客的中國人必然以豐盛的菜肴款待,自宋以來形成的婚喪嫁娶「辦桌文化」「酒席文化」使得飲食成為一種社交手段,再沒有什麼比一起合桌吃飯聊天更利於促進感情和活躍氛圍的場合了。同飲同食是一種情感連帶的象徵,吃飯從果腹演變成了一種人情交際。進入明清後,這種人情連帶的合餐制延續下來並完全成熟了。

其實,中國的合餐制在後來經歷西餐衝擊,包括健康理念的影響,還出現了很多小插曲,比如民國時期「轉動餐台」發明,「公筷」的呼籲(太長就不贅述了)。但總的來說,現代的中國飲食文化發展至今形成一種以「合餐制」為主流,兼容「分食制」的包容文化。千百年來這個民族對食物和共食者的熱愛與尊重全都寫在了合餐制里,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點——合餐制帶有一種「平等」「分享」的傳統人情特色。

畢竟,一個人吃冒菜就算再衛生美味,我們也還是很喜歡一群人一起涮的火鍋嘛。


我覺得客觀的原因還是傢具形制的改變,導致生活習慣的改變。可以參考 趙廣超《一章木椅》,編排很精美的一本書,價格也不菲。

書里提到:

相應的坐具就是

這樣分餐顯然比較方便,符合人體工學


首先,要明確的是在任何時代分餐制和合餐制都是並存的。

分餐制是需要禮儀和經濟作為基礎的,所以早期的分餐制盛行於貴族階層中,而底層庶民是沒有分餐條件的,他們多為合餐制,只是我們關注歷史的重點是貴族,所以我們只看到分餐制。五代北宋以後,由於士族消亡,寒族崛起,中國由貴族社會轉型為平民社會,流行於寒族的合餐制必然取代昔日的貴族分餐制,一併消亡的還有各種貴族禮儀和貴族精神,當然分餐並沒有完全消失,因為皇帝家是皇權社會的唯一貴族,所以皇家還是實行的分餐制,直到朱明以後,皇家也變為合餐制了。

其實這個變化是唐宋變革中一個小側面而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更多變化。前面的高票答案說是因為傢具變化,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歐洲人一直是用高腳傢具,但並不影響他們分餐。


轉載 準確地講,分餐制一直到民國都沒有從中國社會中徹底消失,而合餐制也並非晚近時期的新事物。 早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經在貴族階層中廣泛存在。但和西方的餐桌文化相比,「中式分餐制」和「西式分餐制」誕生的緣由卻截然不同。 西式分餐制直至文藝復興末期才開始於歐洲大行其道,它的流行一方面是出於飲食衛生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強調個體的獨立性。 而中式分餐制是周禮產物,周禮對王、侯、士大夫的行走坐卧、衣著飲食都有明確規定,要求嚴格加以區分。例如,《禮記·禮器》中即有載:「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意味著中國古人實行分餐制的目的,是為了強調地位尊卑。

不過,相較於「擊鐘列鼎而食」的貴族,底層庶民就不太可能有機會分餐而食了。由於個體食量存在差異,分餐制又需要更多餐具,因此在物質貧乏的古代社會,「分餐」顯然是一種奢侈的用餐方式。即使是世界上的其他文明,上下階層普遍實行分餐制也都是近代以來才開始出現的。 唐宋以前,雖然因缺乏平民生活的歷史記錄,我們已很難詳細了解底層社會的生活狀態。但在蛛絲馬跡中,仍可發現「合餐」存在的證據。譬如, 漢代焦贛的《易林·睽之姤》中有載:「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樂相好,各得所欲。」 真問真答:中國人為什麼從分餐變成了合餐|大象公會 漢代的茶飲飲茶圖 但合餐有失體面,是可能被人挖苦的行為,又嘗與人共飯素盤草舍中,見一嫗將兩小兒過,並著青衣,嘲之曰:『青羊引雙羔。』婦人曰:『兩豬共一槽。』道真無語以對。」 目前關於中式分餐制沒落的原因,主要分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引入「胡床」、「胡凳」等高腳傢具所致,另一種認為是鮮卑、蒙古等蠻族文化影響的結果。 然而,這兩種解釋都存在明顯的漏洞。首先,西方社會使用高腳傢具的歷史比中國更加悠久,但西式分餐制反而流行於合餐制之後。其次,前文已述,唐宋以前本來就存在合餐制,和後來的差別僅在於流行程度。

事實上,貴族門閥的興衰,與「餐制分合」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唐宋之交,正是中國由門閥士大夫社會,轉向科舉士大夫社會的關鍵時刻。 《宋徽宗十八學士圖》局部 與痴迷於繁文縟節的門閥不同,藉由科舉制登堂入室的新官僚往往出身於家族習俗庸簡的庶族地主。他們心中當然也有等級觀念,但在生活方式上卻遠不及士族地主精緻挑剔。門閥的衰微,勢必伴隨著上流社會固有飲食文化的沒落,以及底層飲食文化的「上移」。 另外,分餐製作為一種便於突出長幼尊卑的用餐方式,在中國也從未完全消失。且不論唐宋之後皇帝的用餐禮儀仍使用分餐制,即使是民間,「吃小灶」的現象也還有零星存在。總而論之,排除衛生方面的考量,合餐制更有利於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現代分餐制的流行,實乃是物質的極大豐富,讓我們具備了追求健康生活和個人空間的資本。


民俗戰勝貴族文化吧


聊天方便


周禮的衰落


來來來,舉國 歡迎幽門螺旋桿菌君!!!


分餐制是產生於區別,等級制度。是因為用餐者之間的等級不同,不能同席吃飯。皇帝和皇后,后妃吃飯都是分開坐的,你去參加大型宴會也是分開做的,因為等級。合餐制,是因為除了有錢人以外,普通老百姓很窮,分餐太浪費,餐具也浪費食品更浪費,所以大家一起吃幾盤菜。所以這個吃飯的習慣就沿襲下來了。


為了少洗幾個碗


難道不是因為炒菜?

我總覺得這題我在別的地方看到過,答案說是"炒菜".我是挺贊同的.

找到了補充在下面

中外的餐桌文化有什麼異同?


等級制逐漸陵替與貴族精神逐漸沒落的必然結果!


胡化,游牧民族一起吃


個人感覺是某個或者某群腐儒提倡的結果。強迫社交 跟勸酒一樣


分餐會導致個體的獨立,合餐便於在吃飯時默化等級制。


大腸桿菌不是問題,太弱了,艾滋病雖強,但不通過唾液傳染。關鍵是:交換口水,與任何人都有可能


1 清朝皇帝跟大臣也不是一個桌子吃飯的,貴族的吃法雖然一直在變化,總的來說是不以圓桌大家圍著吃飯為主的

2 老百姓如果用得起桌子碗筷,那麼大家一起吃最經濟,即使一部分老百姓越來越富


1.不患寡而患不均

2.熱和

答案都不靠譜啊,我來引用外援吧。


都已經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相關的傳染病知識和基本的衛生知識在中國也普及了。

在中國網路上有一部分人各種瞧不起各種指責印度人吃飯直接用手,說是人家這是進化不完全。

呵呵,人家印度人好孬是分餐餐,反到是在中國的酒席上一桌子彼此不熟悉甚至根本不認識的人在一起吃飯,這難道不可怕嗎?

中國和印度的兩種就餐方式,倒底哪種是衛生的文明的,任何一個心存理智的人都知道。

另外,某些中國人造謠說印度人抹屁股直接用左手,,呵呵,那印度人是不是可以說中國男人都留著豬尾巴,女人都是畸形腳。

還有農業

另一個相關回答

越野蠻的文明,其就越原始。

原始的部落民主制度,對女人身份物化和社會地位上的附屬性,,一起吃飯當然也是群居動物的一大特徵。

唐宋時代的中國人吃飯是分餐的。

至於後來會變成一個碗里吃菜則是偉大的民族大融合的結果。

類似的文明倒退的例子還有很多, 例如宋朝時期的中國婦女有法律承認的私產和繼承權(奩產),還可以自主決定離合與改嫁。


我認為合餐制是富裕的體現,古代很多人吃不飽,搞合餐肯定會有爭搶的。當然自己家的人可以互相禮讓,但不熟的人在一起呢?唐宋是中國古代最富裕的時期,物資比較豐富,合餐起源於唐宋是可以理解的,後來雖也經歷饑荒,但合餐作為新的傳統卻保留下來了。

不過本人是支持分餐的,合餐浪費太大,每次聚餐都是留一堆剩菜。


推薦閱讀:

怎樣做一個紳士?
電子郵件自動回復禮貌嗎?
為何在清朝中,下人喜歡將皇族的人喊「主子」?

TAG:歷史 | 飲食 | 文化 | 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