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殺隊》中上街的群眾,跟納粹的蓋世太保、《浪潮》組織的學生、《搏擊俱樂部》的暴民、文革的紅衛兵相比較,有哪些異同?

原問題:《V字仇殺隊》中V領導下的暴民,跟希特勒領導下的蓋世太保、《浪潮》中組織里的學生、《搏擊俱樂部》里的暴民、紅衛兵等有什麼區別?

原補充:以前看《浪潮》的影評,有人提到「集體無意識」這個詞,以上提到的這些不都是「集體無意識」嗎?怎樣區分「集體無意識」和「集體有意識」?「集體」能「有意識」嗎?

為什麼搏擊和V受到追捧,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目標與人們的期待相符,手段什麼都無所謂?

本人小白,歡迎修改問題和吐槽。

========================================================================

好吧,「集體無意識」這個詞的加入使大家的回答偏離了我預想的軌道,或許是我的提問方式有問題。希望大家不要糾結於這個詞,只要分析這些追隨者的心理(注意:是「追隨者」的心理)。這些人的特點都是很狂熱的去做一件事,狂熱的追隨一個人的思想和指令,憑什麼認為這群人就比那群人高貴、清醒呢?另外,「暴民」無貶義。

————————————————————————————————————————————

經過題主同意試著重寫補充:

都是集體活動,為什麼似乎喜歡V和搏擊俱樂部的人挺多。但是納粹和文革就很討厭?只是因為他們目標不同嗎?他們的手段和組織結構,有哪些不同,有哪些一樣?

在這些集體活動中,我最好奇的是那些人的心理是怎樣的?紅衛兵、蓋世太保、搏擊俱樂部成員、V電影中上街的人們——他們的心理有什麼共同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吃飽了撐,午睡前補充解答題主疑惑。泥馬,匿名,不能艾特……。

重點兩個:

①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物必自腐而後蟲生。

②同樣是和人OOXX,但是互動性質不同;也區分自願和強姦,爽與不爽。同樣是殺人,保家衛國和侵略屠殺是兩回事。

關於①。

如果不是V電影中的政府讓人們很蛋疼,早就有積怨——V做什麼都沒用。同理如果不是當初德國本就有仇恨猶太人傾向、有經濟危機;如果不是本來中國民眾就有些仇富仇封建而且崇拜毛某某;那兩件事情也不會成功。事實上,仇恨、暴力偏執本來不會那麼大,都是被煽動的。過程就是群體極化。浪潮的案例是一個理想化的狀態,它解釋的道理更深刻:『問題不僅僅在於潛在可以被擴大的仇恨,更在於人對集體力量和規律、歸屬有一種崇拜、嚮往。』

關於②。

本來他們的手段就不一樣,這之前我已經說過了。你到底是怎麼理解『手段』一詞的?他們都是『集體行為』,然後你就得出結論:手段都一樣?——你也太簡潔了吧。

@季侃已經說明了手段上、細節上的不同。這我本來答案里也提及了。拜託題主你能不能仔細想清楚了再反問?(如何思考的問題,我後面再細說)為了反抗一個用武力和恐嚇壓制了人民自由的政府而集結在一起,和為了壓制另一部分人(猶太人、反浪潮者、四舊右派等)而集結在一起——這性質能一樣嗎?

如果你非要混為一談說:『這都不過是貫徹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那我只能,呵呵了。你再多想想吧。如果你持有這種大而化之的思路,那還不如說:『蒼井空和鳳姐都是女人,操起來感覺一樣。』——你捫心自問,一樣嗎?

你說:『這些人的特點都是很狂熱的去做一件事,狂熱的追隨一個人的思想和指令』。

我再次請求你想清楚。請問:什麼叫做狂熱?

①帶著面具斗篷,大家一起上街。

②把人吊起來打,認為猶太人就該死,認為一切反對集體的就是錯誤的。

到底哪一種才是狂熱?

甘地說,非暴力不合作抵抗,節食靜坐。在眼中是不是狂熱?

拜託,天地良心,語文老師啊———並不是所有堅持信念做一件事情義無反顧的,就都是狂熱。請不要抓住一個共同點,就混為談;好不好?

細節上的事情@季侃 的回答已經說過了。我再給你說清楚些好吧,都是集體行為可是細節、手段還是差很多的!

知道當年紅衛兵怎麼歌頌偉大領袖嗎?知道他們怎麼編排歌舞的嗎,知道大字報嗎,知道連黨都直接讚美偉大領袖嗎?希特勒,差不多也是這個套路。浪潮電影中集體一起穿制服喊口號,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請問——在V電影里,V有權力、有能力、有時間、有空間,組織這種活動嗎?電影有哪一個部分暗示了V組織這種活動了嗎?——沒有。

V做的,就是『我表演,你們看好了。』表演完了,給大家發了衣服面具告訴大家『你也行,選擇在你手裡。』還有V電影裡面的那個同性戀主持人,惡搞了領導人。這都是在給大家信心:『他們沒有那麼可怕,他們並不正確,他們在嚇唬大家,他們其實很可笑。』這跟紅衛兵,希特勒,浪潮裡面暗示人們:『他們是敵人,必須消滅,必須仇恨他們,殺光他們。』——是不一樣的。一樣是否定對方;一個是戲謔和喚醒大家對自己自由的渴望;一個是煽動仇恨喚醒大家對集體力量的快感。

這一樣嗎?

我原來答案已經有暗示過了,這些集體之間還是有共同處的。

題主看來是沒想,我順便說了吧,省得題主操心:『V給人們發制服,就是在暗示大家集體的力量。告訴大家他們的意願並不是孤立的。他們面對國家機器的壓迫,並不是一個孤零零的反抗者。而是很可能有同盟的——穿上這身衣服,告訴別人你們在追求自由、反抗壓迫上意願一致!』

從這點上,能夠反抗一種集體力量,依舊是另一種集體力量。但是不能說這兩股力量就完全一樣。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都是扎堆在一起;但兩個集體的訴求不同,組織起來的方式、過程不同,執行手段、風格也不同。

請你仔仔細細再想想。紅衛兵、蓋世太保的做法,真的和V的做法一樣!?搏擊俱樂部的做法其實也是不一樣的。我還是那句話——拜託題主不要抓住一個共同點,就忽視了更多差異,硬要說是一樣的。

集體就是集體,當然有共同之處。但不能因為他們都是集體,就說他們做的事情是一樣的。日本皇軍和德軍都穿制服,國民黨抗日軍隊和盟軍也有制服;這種『增進內部團結』的做法一樣。可是具體這些人『做』什麼,那是另一種層面,另一種『做法』的問題。

兩種做法,不要混為一談。你吃飯是用嘴,別人吃飯也是用嘴——可是吃什麼,不一樣啊!!

如果你依舊要死磕:說他們手段就是一樣的!——那你重新看第②點:同樣是和人OOXX,但是互動性質不同;也區分自願和強姦,爽與不爽。同樣是殺人,保家衛國和侵略屠殺是兩回事。

目的的性質,手段的性質;很多手段本身並沒有對錯色彩,都是取決於目的的。有明顯對錯色彩的手段,肯定是因為那個手段必定會造成某些好處、壞處。集體行為不屬於有明顯對錯色彩的手段。為什麼?因為集體行為可以不造成傷亡,可以幫人更好的生活。這跟殺一人救一人,這種『殺人』的抉擇是不同的!集體行為從來就不是必定壓制個人的;是可以好聚好散的。

附帶提個醒。目的的性質,對錯;也並不取決於它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期望。而是需要更複雜的評價。你說:『為什麼搏擊和V受到追捧,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目標與人們的期待相符,手段什麼都無所謂?』

V受到追捧和搏擊受到追捧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你不能因為僅僅看他們都『目標與人們期望相符』,就混為一談。

V之所以能的到支持,固然是因為他在反對壓迫上跟大眾一致。但這只是說明V和大眾能成功的原因。而不是說明他們『正確』的原因。目的『正確』與否的判斷是另一個問題。目的『正確』與否,是一個道德問題、公正問題、價值問題。考慮的不僅僅是多少人同意,還有目的自身的內在邏輯是否自相矛盾、是否會自取滅亡。——這是另一個大問題,我只能說一個我最喜歡的詞『絕對律令』,康德的非功利道德判斷思路。請題主自行查閱。

總結:

集體本身從來就不是一個錯誤。——不然我們社會存在不就成了錯誤!?

人要藉助集體實現自己的目標,互相團結實現共同目標也不是錯誤。——慈善結構有錯嗎?甘地組織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難道不是高尚可敬的嗎?

問題在於兩點:

①集體犯的錯誤會遠遠大於個體之和。浪潮、紅衛兵、蓋世太保的案例的教訓不是集體有罪的——而是集體是危險的,是需要警惕的,因為力量太強大。

②集體的誘惑。去個性化、群體極化、群體思維更容易讓非理性因素有可乘之機。從這點上說,集體對錯誤的免疫力低下,需要多多小心。作為個人,應該在集體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而不是盲從集體。

都說『慎獨』,『慎眾』同樣重要!

———————————————————————————————————————————

我剛剛說了題主你的思考不夠努力,不夠用功。甚至對我們給出的答案中的細節,我都懷疑你有沒有仔細讀了、思考了。是的,我們的觀點和看法不一定正確。但是你要使得自己的反問有份量、有力度,就要盡全力理解對方的觀點和論述細節,盡全力先從正面去理解它,而不是急著否定它。只有我們把對方觀點做了最大化的理解,我們才有可能知道對方核心何在。你的反駁才能一針見血。

由於這是一氣呵成寫得答案,我自認也沒做到全力理解你的觀點,不過你也沒有全力論述你的觀點。

題主你提這個問題,句式本身就有一種歧義——可以被解讀成反問句。問題補充中也有點傾向於認為:他們是一樣的。謝天謝地,你這個傾向不重。至少你還在提問。否則這又是一個讓人厭惡的『反問句問題』了。

其實即便你本來就心有定見也沒問題。大不了把自己的觀點寫成一份答案,跟大家討論倒也挺好的。可是你一方面有一個傾向了,又好像是在『提問』;我們回答者給出自己觀點後,你的反駁不給力、論述自己觀點也不給力——真是讓我感覺十分的不過癮。

————————————————————————————————————————————

關於評論中@李雨謙 知友的回復。

無論是紅衛兵、蓋世太保、浪潮還是V反抗政府的群眾,基本上都有共同點,簡單說兩點:

①『制服』推而廣之,就是必須有一個直觀直接的符號,代表大家追求是一樣的。

②在群體中,大家暫且忘記本來彼此的差異,而只去注意另一個對立的群體跟自己的差異。

瓦解也有一定共同點。但是相對來說共同點比較少。這裡也只說一點。

當一個群體失去了對立的群體,這個群體本身就會開始分裂瓦解。簡單說:有點像是搶劫後分贓不均,劫匪就不團結了。不過實際上比這個更複雜。

我個人有一個不太靠譜比較淺顯的區分『靠譜群體』和『不靠譜群體』的方式。性質、目的、行事風格就不說了。

我從另一個角度說:

作為合作、個體理性選擇集結的好的群體,很容易好聚好散。大家合作把事情幫成了,然後就散了。『解散』不是一個罪名。

而一個非理性,不靠譜的狂熱的群體,他會不停的渴望製造敵人。就像是癌細胞一樣拚命的要讓自己繼續活下去,不捨得做一點點的改變。你要散,它還不讓你散!甚至解散本身,對這個群體來說就是一個『罪名』。總之,為了團結而團結的群體,肯定是有病的。

——————————————————原答案——————————————————————

集體無意識的原意:http://baike.baidu.com/view/85633.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86%E4%BD%93%E6%BD%9C%E6%84%8F%E8%AF%86

所以,不要把那篇影評看太重,那作者連詞語的本意都沒搞清楚。並不是說使用這個詞語就完全錯誤,而是它會產生一些歧義,混淆一些概念,無法精細的描述問題。人在群體中表現出來的共有性質,每個人心理共有『原型』集合而成的『集體無意識』;這兩者有關係,但不要混淆為妙。

我個人看法是:人在群體中心理與行為會有傾向、規律,這種傾向、規律大家都有,可以看做一種『原型』。一個『原型』並不等於整個『集體無意識』。人在群體中對群體的反抗、反思,也可以說是『原型』也是『集體無意識』的一部分。

社會心理學裡面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去個體化、群體極化、群體思維、匿名性。但又有不同,因為這些名詞可以用來形容沒有『領袖』的群體。關於有領袖的、有組織紀律的國家機器,我更喜歡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書。這裡不展開說,畢竟是個複雜的專業問題。

正題

V做的事情比起希特勒、浪潮里的老師、不朽屍王毛潤之——要高貴、剋制、謙遜無數倍。

最簡單的區分——V拿自己的命去拼,他並沒有在一個組織中對人們進行管理、施壓、沒有無處不在的傳媒轟炸。

他是靠自己的力量告訴眾人——這個現實是錯誤的、荒謬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受壓迫的,而你們都是『沉默的共謀者』。他所做的一切『恐怖』行動從來不傷害一般平民,他的目的是揭穿國家機器不可戰勝、堅不可摧的錯覺,喚醒人們心中的希望。最後讓群眾自己選擇是否走向軍隊抗爭。

題主自己想仔細了:毛胖子、希特勒、浪潮老師、V當中的國家領袖,都是怎麼通過一個個宣傳口號、媒體、政策、武力去推行自己的控制的,是怎麼使得自己能操縱群體形成壓制零散的個人?

你看完了V這部電影,居然還來問這個問題。請再去把電影看一遍。

V這部電影從來就不是一個形成文革、浪潮、種族屠殺的前傳——而是前面三者的荒誕如何在V手下終結的傳奇。

比起V,V電影里的英國國家機器和領導人,才更接近你所說的那些人。

搏擊俱樂部的情況比較特殊,雖然都是人和群體的互動關係。但比起國家層面的問題,用邪教研究的視角去看待它會更合適。當然兩者都有關係,這裡不多說,你自己找本社會心理學讀讀吧。而且,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搏擊俱樂部的主角把人一個個拉近集體利益,基本上住一起、一起行動、一起在地下室『搏擊』。這是有『集體生活』的過程,《浪潮》里也有;但是V一直都是發幾個廣播、做幾件案子給觀眾看,有說服過程,但是沒有『集體生活』的『調教過程』。

如果你要問,這種群體結構的形成和瓦解之間,有沒有什麼共同性;這個問題倒是個好問題。

相當於在問,出生和死亡,都共同體現了生命的哪些奧秘。我推薦你,去思考這兩個問題。


憑什麼高貴、清醒?

雖然用這兩個詞不太準確,但卻是有點這個意思。

我沒看過搏擊

1.是否自由。雖然現實中、影片中的眾人都是由某人「唆使」「教育」然後組成團體的,但是V中的眾人是真正的自己願意去的,也有自由不去的權利。其他的如紅衛兵什麼的,直接做事的動機都是組織的要求,某個領導人的直接命令,自己願意當然最好,若是抗命那就好看了,沒有不幹的自由。

2.手段很重要。V中的眾人(最後廣場上的),只是戴個面具而已,散散步而已,至少沒打砸搶吧,十分不暴力,採用很溫和和平方式的群體。沒有使用暴力,沒有剝奪別人(敵人)的基本權利。而其他的群體就厲害了,各種打、各種搶、各種抓人、各種審判,各種不聽話就完蛋。手段不同,孰優孰劣很明了。

3.有無權利的庇護。V中,V難道能讓每個人都擁有被掃射還能扭斷別人脖子的超能力嗎?很明顯,V里的人是真正的勇敢的人,真正敢於反抗的人。其他的群體,總有強權、組織能夠罩著,有權利的保護。在沒有權利的庇護下,眾人所做的爭取權利,在有權利的庇護下,眾人所做的是剝奪別人的權利。沒有權利庇護,眾人為自己做的事負責,包括被掃射抓捕等等,有權利庇護,做完壞事拍拍屁股就走了,不用負責。一群敢於為自己行為負責人的和一群狐假虎威的人,LZ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吧。


三個都是集體事件,直接說區別吧!

共同點:

  三個電影都具有很強的政治性,都表現出現了人民的力量。以及政府的恐慌。三個電影都表現出現星星之火可以遼源的態度。而裡面都是一個從一個人物開始快速病毒式的傳播最後形成群體事件。

不同點:

1,《V》- 無領導,無群體,有目標

  V中的群體是一個無關聯群體。所有的參與的群體事件的人都是匿名加入的,他們彼此無公開身份。而群體事件的出現是因為他們被相同的壓迫,同時他們需要去進行群體的集中並進行反抗。

2,《搏》- 有領導,有群體,有目標

  搏的小說版並沒有看過,所以並不太熟悉到底他們的團體形成的細節。電影中更多的是去描述了男主角的人格分裂。但是搏中的群體成員以群體是具有明確的組織,以及領導的。他們的行動是具有強烈的可領導性的。

3,《浪潮》- 無領導,有群體,無目標

  群體中老師並沒有過多的進行群體的明確活動指示。僅在電影開頭的時候進行了群體的建立,並在發展的過程中進行了簡單的誘導。他明確了組織的概念,建立了一個團體意志,並在團體建立初期加入了大量的對抗要素。而中期發展中,群體的手勢,群體的口號,群體的行為標準均是有群體自我建立而成。

  三個電影中,我剛剛提到了領導。領導的作用就是建立規則,制定規則,修改規則,當然最主要的是指定目標或是說進行行動指派。相信大家已經可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這就是獨裁者了。

  V並不是獨裁者,他只是一個運動的發起者。而這個群體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組織群體。確切的說只是一場群眾運動。就好像無法時間突然辦公室里傳來的一句「有人點飯么」,V並不是這個群體的領導,只是一個發起人。它將一個心中的想法說出來然後引發共鳴了而已。V在某種以上說和提到的其他兩個電影沒有明確的關聯性。只是一群被壓迫著餓著肚子的人找飯吃的故事。

  那麼搏中呢?擁有明確的組織性,團體性,以及行動指南。同時擁有一個獨裁者制定行動計劃,有一點點像邪教組織的情況了。通過某個團體行為去進行「吸引」會員,然後通過團體行為去進行團隊意志洗腦。之後進行指揮。而整個搏中並沒有去過多的進行團體進攻性的引導,主要進行的都是團體行為的統一。

  浪潮中相對搏中的團體,進行了過強的進攻性對抗,從最開始的於無政府主義對抗。到中間於自由主義的對抗。都表現出現很強的侵略意圖,排除異己。而中間老師並沒有進行過多的行動指派。在幾乎「平等」的團體組織內,成員通過「掠奪」或是「壓迫」的方式,進行團體行為。

  那麼他們三個哪個最貼近紅衛兵呢?

  浪潮是最貼近的。紅衛兵的形成很多地方都說是少年派和老壯派的鬥爭,是人民的一次群體洗腦的瘋狂。但是它的本質其實就一次群體的《浪潮》行為。通過部分方式的引導之後,形成的一個中國式《浪潮》。統一的著裝口號行為標準下,集體性的主要表現在的了對抗上面。只是紅衛兵的對抗是虛無的對抗。集體的發展從最開始防止資本主義,到後來破除封建主義,到之後的大批鬥。都是群體對抗的結果。是浪潮的放大版本,群體不希望自己在浪潮中消亡。將渺小的力量注入到群體中,利用群體的作用去對抗,獲得群體上的勝利。到達自我滿足。

  V會復現么?可維持么?

  V中的行為在生活中無時不刻在被複現。只要擁有共鳴就會有V。而V也會是每一個人。他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當一個隊伍在拚命前進同時大家都勞累不堪時的一句我們休息一下吧。到中國股市的奇怪波動。它只是在巨大陌生關係中一個人心所向的想法而已。V其實就是民主。

  民主是一個難以長期維持的狀態,雖然從概率上說參與人越少那麼有人發出聲音的幾率越少,但是同時由於群體的易煽動性。必然結果就是即使在一群人都不累的狀態下,一旦有人發出想要休息的口號。那麼隨著病毒式的傳播,由小範圍最後到大範圍。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所有的意見都會變成群體的意見,最後導致群體的執行力下降,最後自行瓦解。

搏會復現么?可維持么?

  搏中的現象在現實中更多的出現在公司群體乃至傳銷群體中。建立團體規則,反覆進行團體行為,之後反覆注入團體行為,最後進行指揮團體。典型的獨裁式。

  獨裁式是相對民主最斥的兩個形式。獨裁式會因為獨裁的領導方式導致極限的去完成目標同時群體是沉默的。獨裁式的過度使用必然結果是群體疲勞。我們需要再跑3公里。在如此的目標下,體能弱者將會被淘汰。而最後留下的將是部分人員。同時在面對下一個3公里,乃至於下下3公里之後。人員的減少也會導致群體的瓦解。當然在控制好行為目標的量級之後,獨裁式是會相對於民主發展的更快速收益更大。但是隨著群體的沉默累計,必然結果是出現V。

  浪潮會復現么?可維持么?

  黑社會,校園暴力,黑幫組織。團體規則,群體行,以及強攻擊性。通過強團體意志,以及假想敵,進行團體意志的灌輸即可快速的形成。通過反覆的發揮群體進攻行為,進行心理滿足。更大的程度上說,其實也就是納粹了。

  不同於獨裁,納粹並沒有實際的領導人。或是說只擁有一個名義上的領導人,既精神領袖。他並不能實際的去控制整個團體的行為。他只能誘導團體行為,並不能做到指揮團體行為。更甚至於在違背團體後會同樣受到攻擊。納粹是跑步時冒出的那句超越前面的那個人,因為我們永遠是第一。 

  不同於民主,同樣是無領導。民主更多的體現在實現目標,在民主中在一群人內部的狂歡,一群理想主義者的目標實踐過程。而納粹的存在本身就是無目標的。他們通過假想目標存活。好吧停中二的。但是當你融入到其中時,你會發現自己的渺小以及無往不勝的群體,在打敗一個又一個假想敵。在路過馬路上隔壁的王小二看了你一眼,他也成為了你的假想敵,而你告訴你的社員之後大家也覺得他並不是在看你而是在看你的社團。於是王小二也就成為了你社團的假想敵。你們回去征服他。


沒什麼區別。

群眾都是一樣的群眾,只是帶頭的有所不容而已。


1,蓋世太保是秘密警察他們不上街喊口號遊行,也不揣著毛主席語錄到處串聯。他們是強力機構不是群眾運動。無論如何不能跟紅衛兵划到一類去。2,v仇,浪潮,搏擊三部電影中出現的「部下」姑且這麼說吧。各不相同。v仇是反抗暴政,浪潮是失控的社會試驗品,搏擊則是現代生活中的迷茫者。3,你說的這幾個例子唯一的相同點是人數都大於一。4,蓋世太保是啥心理?那就是要防止v仇這樣的暴動發生!v仇跟紅衛兵有啥不同?喂,紅衛兵是學生組成的好嗎?有的人,比如出身不好的沒有資格加入呢。我會告訴你紅衛兵的真相是發動群眾斗垮政敵嗎?而且紅衛兵是合法化的,v仇,浪潮,搏擊顯然不是。尤其搏擊里的烏合之眾因為混得不得志就到處破壞,明顯圖樣圖森破。浪潮是部相對嚴肅的電影,它探討的是思想控制危險的本質。在集體主義以及目標至上的名義下人可以將惡行合理化,與紅衛兵結合起來看相映成趣。只不過紅衛兵運動的惡已經不止某個群體的範疇了。5,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消除個體意識而服從集體目標?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您舉的例子沒有相似的動機,沒有相似的認知,組織結構和行動模式也相差很大。不好比較。尤其不能把蓋世太保算進來。要是指狂熱的納粹支持者還能表示理解。占坑有空再寫。


我覺得V不能跟有組織的比。用精神驅趕獨狼響應,V更像是IS。而有組織的強制力在自發的獨狼面前顯得意外的脆弱。


1.納粹的蓋世太保與其它四個可以分開。這個是有主義的。

2.《浪潮》組織的學生,《搏擊俱樂部》的暴民,文革的紅衛兵,《V字仇殺隊》中上街的群眾,作為一個整體看都是暴民。只是出於不同的目的或者受到的推力不一樣。

3.V和搏擊俱樂部的過程和結尾主要著力表現美好的部分,所以喜歡的人更多。

納粹和文革大家都切實看到,知道了很多惡的部分,所以討厭的人更多點。


同意題主,我覺得沒區別

覺得它有區別的人可以和武俠迷歸為一類

v字仇殺隊描述的事情可以稱之為「社會科學幻想」

烏合之眾永遠是烏合之眾

現在說起來動不動就歐美日的人民素質高巴拉巴拉

歸根結底,土改、文革、納粹、日本侵略軍,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一切社會活動歸根結底都是經濟活動

土改、文革、納粹、二戰的日本,真正核心的共同點在於,一開始是「利誘」為主,但真的直面慘淡人生群眾難免有退卻的心情,過程和結果難以避免的還是會加以「威逼」。

利誘對什麼樣的人會起作用?

你能利誘巴菲特?你能利誘李嘉誠?你能利誘奧巴馬?

烏合之眾的平均狀態,就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

所以經濟狀況好的話,整體而言要發生大規模暴亂比較難,人都不會跟自己過不去。

經濟狀況不行的話,要不發生暴亂也比較難,人也都不會跟自己的肚皮過不去。

毛和群眾是互相選擇互相成就的,毛如果不暴虐不那麼非理性,他也成為不了最高領袖。

話說回來,為什麼大家看v字仇殺隊會有種爽感而不是惡感?

因為它描述的是一件現實中並不可能發生的事,和武俠小說里「墜崖不死,得秘笈,食神物,成神功,一統江湖,嬌妻美眷」一樣都是YY。

原理參見暴力土改:農民納了投名狀從此失去退路(1)_
_光明網

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受限於知識和智慧的不足,加上天然的惰性,比起對真善美的追求,巨大的個人利益的誘惑和反之則人身傷害性命攸關的恐懼絕對更有驅動力。

現實中,群眾出於恐懼交出v的可能性比v字中那種混亂場景出現的可能性大太多了。

請熱愛v字仇殺隊,把那種爽感和「集體無意識的合理性」混為一談的群眾仔細想想。


沒有區別啊!!!

嗯,除了《搏擊俱樂部》中那些光頭黨實際上是主角幻想的分身以外,也就是實際中不存在。其他的都一樣。

話說,老毛口號喊的比V響亮,而且沒有蒙面,堂堂正正,光明正大,還寫了一個《湖南農民運動調查報告》這麼有范兒的東西。

V除了念詩,就是在哪兒煎個雞蛋給小白吃,小白就感動淚流以身相許了。除此之外,V就是靠暴力,每次看到V在哪兒殺那些小警察小巡捕小什麼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很糟糕。

(忘了說了,小白還被V給擺了一道,被SM完了說我是耍你的,活生生的「斯德哥爾摩」啊!)

=============

我改三遍了,跪求小編告訴我哪兒不符合規範。對主席我是說好話的,對V說了不好聽的,但是難道V現在已經入侵我們國家的網監了?

或者小編你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一個答案能不能發?


1. 兩點吐槽

1.1 題主的問題太奇怪了。僅僅因為【聚眾】這一共同點,就認為V中的群眾與紅衛兵、蓋世太保無區別。這明顯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個觀點的槽點實在是多得不忍卒讀..

1.2 題主將【暴民】的概念完全偷梁換柱。兩個小時的電影中,我沒看見任何一次人民的「暴行」,遊行群眾與軍隊也完全沒有發生任何衝突。如果這樣題主居然都還看不出V中的人民「《搏擊俱樂部》里的暴民、紅衛兵等有什麼區別」 ,那我真是無語凝咽了。 想問一下題主真的看完了這部電影么?

2. 回答

2.1 共同點:都是群體行為。

2.2 最基本的不同點是:V中的人民是被迫聚集起來保衛自己的權利,而紅衛兵、蓋世太保是主動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利。


為防止問題被人修改後,我的回答匹配不上,先把問題記下來,初始問題是:

《V字仇殺隊》中V領導下的暴民,跟希特勒領導下的蓋世太保、《浪潮》中組織里的學生、《搏擊俱樂部》里的暴民、紅衛兵等有什麼區別?

------------------------------------

我也學一下題主匿名,並自稱小白。

電影是一種藝術,表現的是編劇、導演的意識形態,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東西。雖然也有記錄片這樣的寫實類型,但仍然不可避免的加入了藝術處理和個人的觀察視角。比如,當我們希望了解一位導演的風格時,一定會欣賞一下他在不同時期的電影作品,以此來探尋他的成長軌跡,因為好的電影一定會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另外,關於紀錄片與故事片,前蘇聯電影導演和電影藝術理論家、蒙太奇風格大師謝爾蓋-愛森斯坦曾經說過:

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使用什麼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來的故事片還是一部紀錄片,不重要。一部好電影要表現真理,而不是事實。

聽了有點毛骨悚然吧?但,這是事實。很多人都自稱真理呢,也有自稱公知的,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想要傳達給你什麼信息,而非它是什麼。

如果電影想表述的信息太明白了,以致於任何知識水平的人都能一眼看明白,那神秘感就消失了,除非靠特技和3D體驗來支撐,否則電影的上座率和好評率一定會比較差。反映在話題討論上,某種意義上來講,有爭議的話題才是好話題。

在研究歷史的時候,是需要多方取證的,公開的歷史文獻、記錄片、親歷者口述、遺迹、遺物,等等等等,為什麼呢?歷史講的是人類社會已經發生過的歷程,再戲說、再演義,已經發生的是註定無法改變的。

它能改變的是人們對於未來的看法。由於未來太縹緲,充滿了想像空間,也拿不出一個十足的證據說明一件事一定會發生,所以人們習慣會把問題擴大化、抽象化,然後再把印象中最深刻的東西來做參考,描述一幅想像中的未來景象出來。

OK,我說我未來的曾曾曾曾孫子能成為超人你不信,那我說未來人們都能美國隊長一樣接受基因改造而改變體質,你總信了吧?

還不信?那我說未來一定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到時哀鴻遍野,血流成河,你信不信?。

說到這,讓我突然想起來,三百多年前諾查丹瑪斯寫預言詩《百詩集》時,當時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景像。我相信一定是生活給了他很多感想,現實中的不順讓他只能從精神世界中尋找慰籍和自我價值。

之所以先說電影和歷史,是因為問題舉的例子,正好是兩個截然相反的組合,想像未來的電影,印象深刻的歷史。

正如愛森斯坦所言,我們看到了自己眼中的真理,當事人看到了他們眼中的真理。這也是問題中的最大區別所在。

關於集體意識。這個可以跟水做個比較。古人常把民眾比作水,因為水無常態、水無常勢。一杯水倒入海洋里起不了浪花,但在沙漠里卻能救人性命。

雖然水無常態、無常勢,但卻是可以被推動的,不管推手是誰。

用自然科學的解釋,颱風風暴是由於高低氣壓和冷暖氣流的影響衍生而來,而影響氣壓高低和氣流冷暖的原因又在於全球氣候變化,再追尋下去,導致全球氣候發生變化的原因在於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和綠色植被的減少,這時候發現,人類在排放溫室氣體和破壞植被。最後,風暴影響的還是人類自身,不管最初的人意願是好是壞。用唯心一點的話說,這就是天理循環。人其實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同時又是施害者。

不能說集體沒意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力量匯合在一起之後,集體也有意識,但只有最強音才能被體現出來,其它的意識都被淹沒了。不說捲入其中的人慢慢的被情感左右,失去了理智,就算理智仍然存在,以他的眼光也看不清全局,以他的力量也影響不了全局,

至於說喜歡看這類影視劇的人,多是為了消遣、打發無聊時光,然後不知不覺之中被慢慢地影響了心智。你指望他們去探尋歷史真相,理智思考問題?有這時間,估計會選擇看張毛片、打局遊戲、刷刷微博,再刺激一下空寂的心靈,目標在何方?期待是什麼?


《v字仇殺隊》本來就是一部膚淺的電影。它的很多台詞我很喜歡,兩大主角的演技也沒得說,但這不能掩蓋它的精神內核是膚淺的。當然膚淺是相對的,膚淺也不意味著庸俗,這片子的精神層次比變形金剛那種機器人色情片高到不知哪裡去了。如果讓我做一個排名,它大概與諾蘭的《蝙蝠俠》在一個層級(假如哥譚市那兩條船炸了,我覺得它就不如蝙蝠俠了),低於《守望者》。

這部電影對於極權主義的描寫是非常膚淺的:政府竟然不能做到對電視台的絕對控制,諷刺元首的電視小品竟然能在未經審核的情況下隨意播出。要知道這在本朝都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就是說電影里的這個萬惡的極權主義政府的姿勢水平還不如本朝政府。

這部電影對於女主的思想轉變過程的描寫也是非常膚淺的:被「政府」抓進監獄,看了張同性戀寫的小紙條就得到精神升華了。V號稱反對威權主義的洗腦,但他對女主做的正是洗腦。V只是一個裹挾意識形態的復仇者罷了。

正因為如此,正因為劇本必須做出讓觀眾能接受的結局,這部電影的結局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烏合之眾般的人民群眾竟然莫名其妙地團結起來;軍隊指揮官竟然莫名其妙地在最後一刻下令放棄鎮壓;V本人竟然莫名其妙地開啟慢動作無敵模式出演抗日神劇一般的武俠片。可以說電影的最後部分已經超越了現實,成為一種形而上的符號化表現:自由的思想戰勝了專制的子彈。至於人們怎麼可能這麼團結地反抗?對不起,不知道,反正觀眾看得爽了。

所以回到問題:我認為談論這些人民群眾跟紅衛兵的區別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如果要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明確這些人民群眾是如何被組織起來的,而這部片子根本就無視了這個問題。

《v字仇殺隊》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但若論對極權主義的描寫,它連《1984》的皮毛都夠不上。你可以用它來欣賞演技,你可以用它來學英語,但是請別用它來揣測威權國家這個巨大的利維坦的心情。


我覺得他們就是一樣的,至於為什麼喜歡V和浪潮的人很多,納粹紅衛兵就很可惡的感覺,大概是因為V,搏擊的人在直觀看起來是反政府,而紅衛兵納粹則是在擁護一個政府組織,在這麼個個性年代,人們主流意識里總是喜歡整點不服的東西?


不然怎麼激起中二之魂呢?


首先,V並沒有組織並領導某個暴力團體,他的暗殺政要,和煽動群眾,屬於兩個平行的任務。我認為暗殺政要根本不影響煽動群眾和策劃大爆炸,暗殺政要的線索只是為了更好地解釋現存的政權是怎樣用一種骯髒的手段控制了所有人。

其次,電影里並沒有暴民團體的出現,只有國家暴力機器,在片尾每個人離開家來到V約定的廣場,並沒有進行任何的暴力破壞。片中有小女孩在街頭塗鴉紅色「V」被國家機器無情射殺,周圍的群眾憤起譴責和反擊,國家機器暴力行為在先,群眾反擊在後。而就算是在V煽動之後有人持槍搶劫並聲稱就是要讓倫敦產生混亂,也僅僅是分散的個人,並無有組織的暴力犯罪。


V字的群眾是被一種忽悠轉變成另一種忽悠,沒啥腦子,可參照動物農場的綿羊;浪潮的學生類似蓋世太保,屬組織內部既得利益者,哥是XXX的XX,爾等屌絲還不跪舔的感覺;搏擊俱樂部和紅衛兵純屬唯恐天下不亂的精力旺盛之徒,屬於遊走在主流之外還融不進去的loser,類似偽軍二狗子,比主子兇殘積極的多,沒被老大哥接納時是搏擊俱樂部,被老大哥接納就是紅衛兵


行萬里路,以一種什麼方式最好


拿電影跟現實比也是活在夢裡,題主也是很多回答也是。

題主這種連國家維穩機制蓋世太保和群眾運動紅衛兵都分不清的還是不談了。至於很多回答說v字里的群眾運動不暴力,所以是好的,這種顯然是扯淡。

群眾就是群氓,就是自帶非理性和暴力傾向的,發動起來就是為了破壞一些東西,不能通過選票就只能通過軟硬暴力。和平時期人們放棄暴力換去法律的保護,當這個法律成為他們要破壞的對象的時候怎麼可能不奪回暴力。

示威遊行這種有組織的以表達意見爭取支持為目的活動都必須是組織的非常得力才可以避免暴力單純表達意見,分散式引發的群眾運動如紅衛兵想不暴力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上級組織的控制,沒有法律的壓制。捷克這樣的小國在運動優勢很大的情況下還能發生一下,大一些的國家,運動形勢沒那麼順風順水的不可能不暴力,早開乾的波蘭當年可是整個國家都進戰爭狀態了。

那麼群眾運動暴力就不好嗎?取決於兩點,一是你除了暴力有什麼。你的綱領里暴力是手段而不能成為目的。不需要暴力或者目的達成的時候,你有沒有合理的和你綱領自恰的手段終結暴力。二是你破壞了之後能建立什麼。民權運動建立了黑人的上升通道,所以是好的,雖然暴力團體本身並沒有享受到它。紅衛兵建立了個人崇拜,人一死直接什麼都不剩。

暴力不是好事,但是沒有暴力的群眾運動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戰鬥力弱雞。這就是為什麼曼德拉自己作為種族鬥爭象徵還得親自吹一波Malcolm x這種人的原因。


個人認為行為上沒什麼區別,而觀察者所在的角度不同造成了給人映象不同。納粹,紅衛兵在前期的活動中,在其立場上是全身心投入的,狂熱的正義。而v和搏擊俱樂部作為文學作品,觀察者是位於組織內部的,在感同身受的影響下,對實際造成的混亂與破壞進行了選擇性忽視。而浪潮,則是將這種集體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的行為在社會活動中的影響剖析給觀眾。


往左忽悠往右忽悠都是忽悠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家會喜歡反英雄(Anti-hero)?
【影視分鏡】分鏡師是一個怎樣的職業?需要學習什麼專業?
文藝片到底是類型片的一種,還是和商業片相對的大概念?
加勒比海盜第四部中,為什麼結局不是傑克和伊麗莎白在一起?結局一點都不完美?
如何評價竇靖童在第53屆金馬獎上的演出?

TAG:電影 | V字仇殺隊電影 | 搏擊俱樂部電影 | 蓋世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