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坦克的履帶可以幫助適應各種地形嗎?

比如坡度很大的地形山地或者泥濘的之類的


蟹妖。

履帶的目的就是為了盡量適應複雜路面,並保護車體。

「坡度很大的地形山地」——可以,而且是必須的。

坡道阻力係數的研究這些年趨近成熟了。新的履帶研究也都要求在牽引係數建模時把這些都計算在內。

這是某研究所的坦克試車跑道,最陡的攀爬坡全長也超過50m,角度大於35度。

換個角度俯拍:

泥濘地面即行駛阻力,牽引係數和附著係數頻繁變化,履帶粘泥以及附重輪滑轉是較常見的問題。

這除了對機構件本身有要求,對駕駛員的技術也有要求。


主要講講不同的底盤形式的優缺點。如有錯誤,懇請提出,謝謝!

坦克跟輪式車輛底盤最大的區別在於履帶,履帶能增大接地面積,大大減小車輛對地面的壓強,使車輛在附著力小和柔軟路面上的餡車幾率大大減小。至於上陡坡之類的,只要不發生空轉,扭矩足夠強勁,履帶是沒有啥優勢的。

但是路面的適應性通常跟機動性是一對矛盾,從兩橋輪式,到多橋輪式,到半履帶式,到履帶式,到螺旋推進式,對複雜路況的適應性是越來越好的,同樣靈活性和機動性是越來越壞的,這屬於設計時的一對矛盾,不能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只能做到折中,一般裝甲運兵車都採用輪式,因為對機動性要求較高,而對於坦克這種基本不再路上開的車來說,在面對沙地,泥潭,沼澤之類的地形時,輪式車輛很容易發生陷車,導致尷尬的境地,而履帶式車輛由於履帶地面接觸面積大,壓強小,相對不容易發生陷車,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證不會陷車,一些坦克屁股後面會掛一根自救木,就是在沼澤泥潭陷車時自救用的。

但是履帶式車輛在公路行駛時,對路面和自身履帶的損害都非常嚴重,而且傳動效率不高,油耗極大,且高速時轉向非常不靈活還容易出故障,導致機動性在公路上肯定是比不過輪式車輛的,所以你看一般坦克都用火車運,運兵車就可以直接在路上開過去。

但是最兇殘的還是螺旋推進式車輛,這種由美國人發明,由毛熊發揚光大的行進方式,如圖所示

開起來的時候就像是兩顆有一半擰進地里的螺絲,接地面積是最大的,路面適應性能堪稱地球最強沒有之一。

它可以再巧克力醬里開

可以在奶油冰激凌里開

甚至直接在水上開

就上面這三種極端路面,擱輪式或履帶式的,早就沉了吧。。

可以說,螺桿推進車基本上只要他放在地上,就能走。

但是缺點顯而易見,他走過的路是這樣的

,所以他不能再公路上開,只能用卡車運輸,

而且,由於提供推進力的只有螺紋,所以所有與地面接觸的地方都有很大的摩擦,整個就是在地上搓著走,導致機械效率極低,速度慢,轉向非常不靈活,對公路路面損傷極其嚴重,純純的油老虎,而且一般車輛不會遇到這麼多奇葩的路況,所以現在很少見到。(但是正適合毛熊戰鬥民族的風格和毛熊國兇殘的地形)

有點跑題了

綜上所述,在車輛底盤的形式中,接地面積越小,阻力越小,機械效率越高,機動性和靈活性也越好還更省油,對路面損害也越小,但是相對的,對地形的適應性也就越差,越容易打滑或陷車,這是一種矛盾,只能根據設計要求折中選取一種。

當然對於履帶式車輛來說,考慮到機動性和路面適應性還有經濟性,三者都能考慮到,所以現在最常見的也都是履帶式的車輛。


這個是跟坦克履帶的面積,坦克自重有關係的,同等重量的四號和T-34,T-34履帶寬,不會陷泥坑,四號就會,但是,虎式履帶最寬,照陷不誤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日本1877年的西南戰爭中,肉搏步兵的地位依舊如此之高?
如何評價俄白「西方-2017」戰略演習?
如今現役的RPG火箭筒能貫穿現役坦克(例如M1A2,99式等)正,側面裝甲么?
如何評價川普花費重金轟炸機場僅僅使機場停止運行幾個小時?
為什麼國產坦克會有這種設計?

TAG:軍事 | 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