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捕魚如何下網的?
看網在冰下走8個小時,網是怎麼在冰下走的呢?
應邀上圖!
「冬捕」時是每年最冷的季節。為了保證能在中午前後結束捕魚,漁民們必須在凌晨三、四點就從駐地出發前往作業現場。
到達捕魚地點後,首要的工作是確定入網地點、捕魚的區域和出網地點(這件工作一般在前一天就做了)。
冬季水面冰封后冰下的水溫通常保持在零上4度左右,在這樣的溫度下魚會扎堆兒呆在一個地方不動。而扎堆兒的魚群究竟呆在什麼地方則要完全憑漁民的經驗了。
如果捕魚地點、區域選不準的話,忙活半天捕不到魚的情況也是有的。
捕魚區域就是下圖撥桿洞圈定的區域。捕魚區域也是漁民根據經驗確定或方或圓,或大或小。
入網口和出網口相距數百米直至一兩千米不等。入網口和出網口多為兩三米見方的方洞(出網口也有三角形的)。
撥桿洞間隔*米或十來米,為直徑30厘米左右的圓洞。撥桿洞是將魚網從入網口牽引到出網口的重要一環。撥桿洞雖然不大可數量太多呀!視入網口和出網口的遠近,撥桿洞可多達數百個。
選擇好下網地點、出網地點和捕魚的區域「冬捕」作業就開始了。
說明: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的廣大地區都有「冬捕」。「冬捕」作業至今還沿用著古老的傳統方式和工具。但是因各地習慣不同「冬捕」作業使用的工具也會略有差異。
首先,用冰鑹子(釺子):在冰上穿鑿出入、出網口和撥桿洞口。
在冰上穿鑿洞眼可是個力氣活。冰層厚達七八十厘米,在冰上打洞絕對是重體力勞動(哈哈,當年我們知青就只配干這力氣活兒)。
接著撥桿(又叫走桿),下網。
冰上的入網口、撥桿洞打好後,將引繩木杆從入網口下到水下,通過撥桿洞用撥叉撥動引繩木杆前移,這就叫走桿。走桿離不開撥叉和引繩木杆兩樣重要的工具。
撥叉:木杆的頭部安個金屬撥叉。撥叉就是用來撥動引繩木杆前移的工具。
引繩木杆(又叫穿杆子、引桿):引繩木杆一般選用筆直規整的杉木杆(就是過去蓋房子搭腳手架用的那種木杆)。引繩木杆長十餘米。引繩木杆在撥叉的撥動下帶動引繩再帶著魚網從入網口到達出網口。到達出網口後要換上的粗大繩子用絞盤將魚網拽出冰面。
順著入網口朝兩邊各下一根引繩木杆。撥桿的尾部栓著一條結實的細繩子(引繩),細繩子連著魚網。漁民將撥桿插入撥桿洞下的引繩木杆上,稍稍旋轉再向前一撥引繩木杆就帶著引繩向前移動了。以此類推最後將魚網牽引向出網口。依照確定的捕魚區域兩邊需同步走桿。木杆的浮力使得引繩木杆緊貼在冰層下,隔著厚厚的冰層可以清晰地看到引繩木杆的移動。
走桿是「冬捕」的最重要環節得行家干。你想,如果把引繩木杆在冰下撥得找不著了,那不白忙活了嗎。走桿失敗意味著整個「冬捕」的失敗,是漁民最忌諱的。
隨著引繩木杆的向前移動將魚網(圍網)從入網口下水。在引繩的帶動下慢慢向出網口方向移動。
魚網的長度視捕魚區域的大小有數百米直至數千米長。魚網上邊有浮子下邊有重物墜著。魚網下水後上沿的浮子緊貼冰面,魚網底下墜在水底。
最後起網:
隨著引繩木杆的前移並下魚網後,魚網在引繩的帶動下慢慢向出網口方向移動。當魚網的前部到達出網口後即換上粗大的牽引繩,通過絞盤將魚網拽出出網口。
隨著絞盤的轉動魚魚會越來越多。最後當魚網全部被絞盤拽出出網口後捕魚過程基本結束。
趕巧了一網上來可捕到魚上萬斤甚至十數萬斤。這樣的情況下人力起網是拉不動的。所以多數要用到馬拉絞盤。(小範圍的冬捕也有靠人力直接起網的)。
冰上捕魚馬匹是少不了的。馬要在冰上行走走就要用特殊馬掌,如現在人們攀冰時用的冰爪一樣。
起網有可能是整個「冬捕」中最振奮人心的時刻,也有可能最令人垂頭喪氣的時刻。
如果遇上滿網(大豐收)則整個冬捕現場的氣氛那是相當的熱烈。
在嚴冬極低的氣溫下,魚出水後很快就會凍得棒棒硬。為了防止魚凍成大冰塊,魚出水後漁民要不停地用木杈翻動。待魚凍硬後裝麻袋或直接裝車運走。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55006.html
就是多打孔,用工具通過孔控制漁網。漁網當然不是在水下自動遊走的。
推薦閱讀:
※農科院不搞生產,那他們選育出來的種子是幹嘛用的?
※諾貝爾獎是如何成為相關領域裡聲望最高的獎項的?
※時間在物理學上是怎麼被定義的,有什麼歷史和故事么?
※在人類文明的最初時代,是否曾有一種全人類共同的語言?
※用鹽水浸泡能「拔根」時用的老根兒可以更韌更結實是否有科學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