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技術行業的「大齡恐懼症」是臆想還是真實的?那些 35 歲以上的程序員後來都幹什麼去了?

據提問者,「大齡恐懼症」的癥狀包括但不限於:相關人士自認為是「被辭退、裁員的主要對象」。

slashdot上對矽谷的調查也說明,30以上的程序員得不到僱傭,還有人覺得國外一定比國內好?

http://tech.slashdot.org/story/13/07/07/0232259/silicon-valley-in-2013-resembles-logans-run-in-2274


對工作的恐懼是臆想,對生活的恐懼才是真實的。公司在經濟學上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如果你到 35 歲時跟 25 歲比毫無長進,但你還是如同 25 歲單身時一樣晚上沒事做就加班,你還願意拿 25 歲時的工資,沒理由要炒你呀。真正發生了改變的是你自己的生活,而你的工作只是沒有跟著變而已。

「同樣是工作了 10 年,有些人積累了 10 年的工作經驗,有些人則積累了 1 年的工作經驗然後重複了 10 年。」你可以把這兩類人分別叫做 Engineer 和 Coder,或者什麼都行,隨便。反正 Engineer 的工作發生了改變,而 Coder 的工作沒有發生改變。就如前面所說,如果 Code 的生活也不發生改變,那什麼問題也沒有。問題在於,大多數人從 25 歲到 35 歲,並不一定說生理上的工作能力衰退了,而是主觀地希望工作的付出越來越少同時收穫越來越多。

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大家都要結婚生孩子,家庭的金錢和時間支出都會增加,所以希望工作的時間支出減少同時金錢收入增加。然而如果你工作的實質從 25 歲到 35 歲根本沒有變過,請問公司為什麼要接受這種改變?結果就是你可以滾蛋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種:

1. 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找個超級愛你的有錢人結婚,收入是否增加不在乎,沒有時間照顧家庭對方也不介意,家裡各種事情能用錢打發的就用錢打發,不用操心就最好。

2. 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用更少的時間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理論上公司當然想要你這樣的人投入 更多的時間,但在經濟學上這是可以討價還價的,你可以要求投入更少的時間並且獲得合理的回報。

如果上述兩者同時發生,那你會特別幸福。如果同時不發生,你就悲劇了。工作和生活都認為你付出得不夠多,你就等著被兩者輪姦吧。


與其說IT技術行業的「大齡恐懼症」是真實存在的,不如說世界上的各行各業都存在「大齡恐懼症」,只是某些行業這類現象出現得更為頻繁、嚴重罷了,而IT技術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個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每一次科技的變革和技術的進步都可能給一批職業帶來危機:互聯網的出現衝擊了傳統行業,自媒體的出現衝擊了傳統紙媒,滴滴打車的出現衝擊了傳統計程車業,現在還處在發展研究階段的人工智慧,未來也很有可能淘汰掉一大批職業...

而技術作為目前發展最熱的互聯網行業中最為熱門的職位之一,其競爭之激烈與變化革新之快自然也會給深處其中的技術人帶來危機感。

很多程序員在工作5-10年以後,都會開始思考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後的自己,會是怎樣一種生活工作狀態,以及是否會被時代拋棄。

特別是全民創業的這幾年,大到BAT,小到創業公司,喜歡年輕員工成了許多企業招人時的隱形規定之一。比如華為就明確規定員工45歲以後必須退休。阿里這幾年也在追求團隊年輕化,35歲以上的程序員申請P8以下的職位成功率很低。在我們此前採訪過的一些企業中,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明確表示平時在招聘技術人才時,普通開發人員的年齡不得超過30歲,架構師年齡不得超過35歲。而許多高速發展的創業公司,更是年輕人的天下,從CEO到CTO,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情況比比皆是。

由於100offer的大部分用戶是工作2年以上的資深互聯網工程師,所以我們在平時能接觸到不少問題中描述的「大齡程序員」。就在前幾周,我們採訪了兩位最近通過我們平台看機會的年齡均在35歲以上、博士畢業於國內知名研究型院校、工作背景優秀的大齡程序員,兩人學歷背景相當,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工作狀態,也許從他們身上,可以反映出目前國內大齡程序員兩種比較常見的現狀。

今天就在這個問題里把他們的經歷和現狀分享出來,相信無論對哪個年齡階段的程序員來說,都會有一定幫助。

(註:為保護候選人隱私,下面提到的人名均為化名)

黃明國:38歲,從BAT到創業公司,想在40歲之前再拼一把

今年38歲的黃明國,2004年博士畢業於北京某研究型院校,目前在北京定居,有車有房,有妻有子。前10年的職業生涯一路順暢,在身邊大多數同學畢業後直接進入高校當老師的情況下,志不在此的黃明國選擇了加入了當時正處於萌芽階段的互聯網行業,此後一做就是10年。

最開始他在一家當時並不知名,現在已成為北京一線的互聯網公司做搜索相關的技術工作,兩年後由於沒有更大的技術施展空間,便離職去了某BAT在北京的分部,此後一做就是8年。從普通開發人員到小組Leader再到管理者,8年時間內黃明國晉陞了4級。雖然他當時做的還是搜索演算法那一套,但是由於公司產品在市場上有更強大的競爭對手,用戶規模也一直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階段難以突破,工作基本已經沒什麼挑戰。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來我們公司,覺得像BAT里的養老院。他們更想有一個平台,能夠讓他們接觸一個產品或項目從0到1的過程,而不是在前人的代碼基礎上做重複工作。」黃明國說,技術上的老舊,可能是許多大公司的通病,也是阻礙更多年輕人加入的原因。然而技術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即使是黃明國這種即將奔四的程序員,新技術的層出不窮依然會給他們帶來危機感和吸引力。所以今年6月,他選擇離開工作了8年BAT,來外面的世界看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想在40歲之前,再拼一把。」

然而面試的過程並不順利,學歷和工作背景都異常優秀的黃明國在100offer上只收到了5封面試邀請,接受了2家後,其中一家公司在一輪面試後就以他的技術太老舊為由拒絕了他,這給一直以來對自己的技術實力比較自信的他帶來了一定打擊。但最終他還是成功入職了另一家創業公司,做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相關的工作,帶領10人左右的團隊,向一個比自己年齡小的上級彙報。工作節奏從在BAT的每天七八點下班,變成了晚上10點以後下班,有時周末也會在家加班。

上周,黃明國從繁忙之中抽空見了我們,今年38歲的他看上去有些疲憊,交談過程中也能感覺出精神狀態的緊繃。「剛進來幾個月,每天工作都挺充實的。」他笑著說,「有一些在之前工作中沒接觸過的語言和技術,比如Scala和機器學習,現在也都在學習。」

「除這些以外呢?您還有其他工作要處理嗎?」我們問。

「有的。現在的工作主要是四部分:寫代碼、管理團隊、做數據挖掘相關的工作、做機器學習方面的研究。」

「聽上去做得有點雜,您有沒有向上級提過把主要精力放在某一塊工作上,比如管理?」

黃明國猶豫了片刻後說:「其實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很多都處於摸索階段,大家都沒用足夠豐富的經驗,難免會踩坑,這些坑延緩了項目的進度,也是導致我們加班的因素之一。但好在遇到問題大家願意一起討論、尋找解決方案,現階段雖然累,但是也成長很多。」

當「成長」這個詞從一位年近40歲,有著近10年工作經驗的程序員口中冒出來時,竟讓人一時間有些恍惚。雖然工作背景光鮮亮麗,但無疑黃明國是有危機感的,他深知技術是一個需要持續學習的工作,無論到了哪個年齡階段都需要不斷攝入新知識,否則就會被後起之秀追趕上。然而,雖有心追趕時代的步伐,在BAT待了太長時間的黃明國初次來到互聯網公司「年輕人的世界」里時,還是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焦慮。

當問及未來幾年的職業規劃時,黃明國說他現在既不需要再去大公司鍍金,畢竟他已經在BAT里待太久了,對大公司的那一套辦事風格已非常熟悉。也從未想過創業或者去創業公司當CTO,他覺得風險太大,隨著家裡孩子漸漸長大,看得出他想給家庭多一些陪伴。在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前,他反問我:「你覺得像我這種情況,以後的職業發展路該怎麼走比較合適?」

這個問題想必很多35歲以後的程序員也經常問自己。「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該何去何從?」

如果按照世界職業規劃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舒伯對人的生命階段的定位,25歲-44歲職業上的發展課題應該包含:

  • 穩定於一項工作

  • 確立自己將來的保障

  • 發現適當的晉陞路線

如果我們把25歲到44對再做一次細分的話,31歲到44歲就應該處於安定期,這個階段可晉陞的上升空間已非常有限,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並在這條路線上獲得保障,再去不斷補充新知識,增加自己在某一專業領域的權威性很重要。

其實大多數程序員的晉陞路徑並不複雜,無非以下幾種:

  • 技術型: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架構師(技術專家)-&>技術總監-&>CTO

  • 管理型:工程師-&>項目組長-&>項目經理-&>項目總監-&>技術總監-&>CTO

  • 交叉型: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項目經理-&>技術總監-&>CTO(此路線技術和管理交叉進行,每個階段做的事情不固定)

  • 轉行型:初級工程師-&>轉行產品、設計、銷售、運營等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成長路徑沒有這麼一帆風順。大多數程序員在工作3-5年,知識和技術吸收積累到一定階段後,會開始考慮繼續做技術還是轉行,這取決於一個人在技術上的天賦有多高。

如果選擇繼續從事技術,就要考慮是在技術上專精,還是走上管理崗位。雖然很多程序員技術水平達到一定階段後都會被公司推上管理崗,但是更加痴迷專註於技術的人,在做了一段時間管理後還是會選擇回歸純技術領域,成為一名技術專家或者架構師,比如前端界的大神Winter。

黃明國之所以會迷茫,是因為他現在正處於從資深工程師邁向管理崗位這一重要階段。很多大齡程序員也正是在這一階段迷失了方向:自己究竟喜歡技術還是擅長管理?只要這個問題沒想清楚,就會像黃明國這樣,長期陷入一種一人多職的狀態,在高速進展的繁忙工作中理不清頭緒,看不清未來。

關於此類現象,100offer諮詢了一些企業HR的觀點,其中有一條建議比較中肯:

大齡程序員在選擇工作時,首選要認清自己,再去選擇環境和公司。比如先確定自己是屬於比較有激情、活力、願意終身學習新技術的那一類人;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脫離一線技術,想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的那一類人。

如果是第一種,可以選擇一家快速成長的創業公司,將自己的技術價值最大化地發揮出來;如果是第二種,就選擇那些組織架構相對臃腫的大公司,這些公司盤子夠大且沒有太多坑需要踩,因此對年齡稍大且有豐富經驗、能安於現狀、踏實做事的人存在一定需求。

其實不光是程序員,「大齡恐懼症」幾乎是互聯網行業里每個崗位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世界的變化太快,誰也不知道下一場取代互聯網的變革何時會來。排除這種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一個人最大的恐懼,還是由對自我認知的缺失引起的。

黃明國的學歷和工作背景已經優秀於大多數人,並且年近40歲的他仍對自我有更高要求,遠離舒適區,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現在他缺的是對理想工作和生活方向的明確,相信一旦想清楚這點,他很快就能調整狀態重新出發。

俞軍:40歲,從外企到互聯網創業公司,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和黃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已進入不惑之年的俞軍。一樣的博士生高學歷,一樣的在2000年初就出來工作,雖然最後殊途同歸,但兩人走的卻是兩條不同的路。

工作10餘年來,俞軍選擇工作時的因素始終沒變:看重自己在一份工作中做的事情,而不是公司和行業本身。

所以在博士畢業後為了將多年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且能和市場結合,而不是做一些偏底層的技術工作,他的前兩份工作在兩家分別做3G通信網路和硬體系統軟體開發的外企。

和黃明國在BAT工作了8年一樣,俞軍在第二家外企同樣工作了8年之久。8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行業壯大,也足以讓一個人成長。在外企的8年,俞軍經歷了從普通工程師到團隊leader再到部門leader三個階段,並且從這家公司開始從事架構設計與管理相關的工作,為後期跨進互聯網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去年,俞軍離開工作多年的外企正式向互聯網行業進軍,他通過朋友推薦的形式加入了一家媒體轉型互聯網的企業,以CTO的身份同時負責兩條業務線,其中國外的一款打車軟體便是公司的全新產品,他進去以後可以從0到1地去設計架構,做一款直接面向市場和用戶的產品,並在用戶增長的過程中接觸和實現高可用和高並發,這也是這家公司吸引他加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傳統外企到互聯網公司,俞軍不否定會面臨種種不適。「由於公司之前沒有技術負責人,很多項目都是一塊塊磚壘起來的,壘到一定高度後離遠了一看才發現整體比較亂,這時候,需求一旦有變化後就完全不適用了。所以我進去以後的第一件事是帶著產品、運營等部門加班加點地解決第一個需求。但是老的代碼誰都不敢動,所以後期我在持續不斷地做重構。」除了這些工作外,作為公司的技術負責人,俞軍還要承擔部分和其他部門的溝通以及人員招聘與管理的工作,職責上更加全面。

「但我想跳槽的原因就是離開舒適區,瞎折騰唄。」俞軍自嘲地笑著說,在他看來,傳統IT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並沒有那麼大的區別,無論使用哪種技術棧,大家在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都是相通的。況且現在的網路這麼發達,想學習什麼新技術都可以在網上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所以我們從他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他每一次的職業選擇都在接受更大的挑戰和未知,但每一次他都能很好地解決。

我們很好奇他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交流之後發現這或許和他的心態有關。雖然比黃明國年長2歲,俞軍卻看上去並不像40歲的人,從外表到言行,都可以感受出他面對困難時的淡然和對自己技術水平的自信,而不是大齡碼農身上固有的那種焦慮感。

在他看來,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會面臨的問題,比如他以前經常和組裡的年輕人聊天,發現話題最後總逃不開買房買車、成家立業,在這些方面,年輕人還存在很大的焦慮。但是對於年齡較大的程序員來說,「成家立業」中的「成家」基本已經完成,接下來就可以把重心放在「立業」上了。

「當然年齡帶給程序員的壓力在所難免,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我覺得這也不是多大的事兒。因為年輕人也有老去的一天,這是正常的新陳代謝。如果現在某一年齡段的人遇到了困境,那麼比他年輕十歲的人很快也會遇到同樣的困境,從這一角度來看,沒有誰比誰更有優勢。」俞軍說。

和大多數大齡程序員不同的是,目前已經成家、育有一子一女的俞軍,並不是一個完全追求work-life balance的人,他喜歡根據自己的生活節奏來安排工作時間,雖然在現在這家創業公司,他每天晚上7點左右下班,但回家休息整頓一番後,卻會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俞軍說他是一個比較實際的人,對於很多大齡碼農口中所說的「寫不動了」心存不解。如果是因為家庭和生活上的事情分解了工作時長,倒還可以理解。但如果純是精神上的「寫不動了」那就是一種自我放棄。

在俞軍看來,寫代碼是一項考驗智商和情商的工作,而不是勞力工作。真正能把代碼寫得非常好的那些人,一定是雙商都很高的。從這裡可以看出俞軍作為一名大齡程序員的傲氣,交談中他聊起以前在外企工作時遇到的一個50多歲的外國碼農,寫的代碼無論怎麼測都測不出bug,語氣里滿是敬佩。

今年10月,由於上一家公司所做的項目因資金鏈斷裂而停掉的緣故,俞軍通過100offer入職了現在這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從事架構師的職位。現在這家公司無論在技術棧還是公司平台方面都合他心意,目前的崗位也能讓他將前10年積累的技術經驗得以最大施展。

從黃明國和俞軍身上,我們能看到大齡碼農存在的兩種狀態:焦慮和自信。很多時候,大齡程序員之所以會焦慮,主要還是兩方面原因:一種是家庭生活難兩全帶來的抉擇,另一種是對自身技術水平的不自信。而後者才是大多數大齡碼農焦慮的源頭。

而那些對自己技術不自信的人可能多年都在從事著普通開發的崗位,既得不到職位的晉陞也提不起學習新技術的興緻。如某互聯網金融公司的HR所說,這一現象在面試的過程中就能體現出來。比如他們曾面試過的很多大齡碼農,使用的框架和技術比較老舊,雖然他們對新技術也有所了解,卻因為精力有限的原因沒有落地執行,這種類型的程序員自然與高速發展的企業並不匹配。

這個時代很殘酷也相對公平,殘酷的地方在於世界的變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於:不論你是年輕還是年老,都要靠實力說話。那些被時代拋棄的永遠都是跑得比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謂的工作十年卻只有一年工作經驗。

年輕程序員的優勢在於年輕和激情,大齡程序員的優勢在於閱歷和經驗。所以,年輕程序員不要有跨越年齡階段的焦慮,大齡程序員也不要覺得年輕人搶了自己的飯碗。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要解決和面臨的問題,認清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再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棲身之地打怪升級,才是當務之急。


我來說兩句吧,像Fenng和cat chen都是代表程序員裡面的精英,在程序員行業裡面也是非常出色的佼佼者,他們有這樣的觀念並不奇怪,國外的程序員估計才大多持這個態度。做程序員嘛,有持續學習的激情,有對程序的熱愛,這樣結合激情、興趣的工作怎麼會閑工作得久呢?事實上也是,那些真正優秀的程序員是怎麼都可以在這個行業里混下去的。

但是我和樓主關心的並不是這個,我關心的是cat chen的所說的coder,也就是普通的程序員,寫程序只是一個謀生的職業而已。比如我吧,大學學的是和寫程序毫不相關的專業,出社會後發現自己沒有謀生本事,當時只是一個信念覺得人從事的職業一定是以興趣為起點,所以就選了寫程序這條路,從零開始,經歷找不到工作,從零做起,到現在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做一個遊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我想我算是能持續保持學習了,基本上我醒著的時間除了上班12小時,自己還保持學習,這樣持續了四年,到今天,和我在一起四年的女朋友和我分手了,我的身體也出現了各種問題,面對三十而立,心裡彷徨,迷茫和無助。

工作壓力是一直存在的,遊戲行業一直都是體力勞動,最近兩年我就是拼了命努力保持技術的激情也漸漸發現自己不得不面對生活上很多別的事情,比如我開始需要一個家了,需要一個愛人,IT男很多面對這樣的困境,像我們做遊戲的,甚至連去參加相親活動都需要請假,抽空,更別說別的社交活動了。還有,自己工資待遇感覺相對雖然算是可以,但是在廣州這樣的地方也覺得是安不下家來的,心理上一直都是這種漂泊感。

而真的環視身邊,經歷過的公司裡面三十多歲的真的只能算是少數,更多的是比我小很多的剛出社會的小年輕。28歲的我在遊戲行業從業5年已經算是老資格了。雖然對自己的技術很沒信心,但是現在居然也是技術負責人,帶領著這幫小年輕們加班加班加班趕進度(當年自己年輕的時候怎麼就沒這種情況???)

當一次加班到第二天早上九點半我虛脫地回到租處,我開始想最多我能幹到三十歲,不然真的就得死在工作台上了。我開始健身,周末開始長跑,開始吃素,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但是這些都抵不過內心的一個字:累。

然後告訴自己,寧願少掙點,也得找個更合適的。


雖然都是匠人,從某些角度看,做一輩子瓷器、畫一輩子畫、編一輩子程貌似沒什麼不同。

然而,電腦畢竟是一種特殊的工具,程序員的工具也一直在變,昨天delphi、今天java、明天objective-C,有人願意不斷去接受挑戰,適應變化。有人不願意。

30歲以後多面臨娶妻生子,家中的各種變化。這些對人的生活的影響挺大的,我覺得程序員可能是IT行業最容易受打擊、最容易失落的職業。UI設計師要懶點,可能一個photoshop8,他也能吃一輩子。產品經理懶點,可能幾個成熟的產品套路,也能讓他半死不活的活著。

程序員么……雖然說演算法觸類旁通,可行業的變化可能決定有沒有一下個飯碗。前幾天有一個朋友讓我找.net程序員,想了半天,才想到2個人,其中一個還轉iOS開發好久了……

不能簡單的說程序員懶或不願意接受新事物,試想他如果是一個從事法律、金融職業的人,他可能越老越值錢……而程序員呢?我2000年是一個精通html、perl的開發者,現在是一個產品經理……我選擇了一個經驗貶值更慢的職業……

不能怪程序員,如同不能怪高福利的歐洲國家的藍領,為什麼生產效率那麼低,卻能生活得安逸。有的時候生活在哪個國家,或從事哪個職業,並不是一開始就能選擇的……

我覺得程序員還是更值得大家關心,這職業太容易大起大落……


我們公司超過35歲的IT人員不多,因為大多是幾年前校園招聘來的。少部分到達35歲的IT人員,基本都是做項目經理或其他管理類職位,當然也有少部分在做架構等技術職位。

不過我們美國總部那裡大部分IT都是40歲以上的人,這也和當地的年齡結構有關。這些人裡面有干著和我們畢業生差不多的底層工作,也有做架構、做管理等各種工種的。由於我們不是IT企業,對技術要求沒那麼高,所以沒覺得40多歲的人會力不從心。另外我們有個做SAP文檔模板的已經過70了,而且就他一人會做……

PS 我記得這個問題很眼熟啊,不過幾年前看到的時候還是在問過了30歲怎麼辦呢……估計過幾年會出現「過了40歲的程序員後來都幹嘛去了」的問題


我見過很多超過 35 歲依然做的很好的程序員,他們的統一特點無外乎是依然能持續學習,對新生事物感興趣,心態年輕,樂觀開朗,乾淨利索。

也見過很多超過 35 歲做什麼都做得不怎麼好的「前」程序員,無法持續學習,懶惰,邋遢。這種人在路邊賣茶葉蛋都會被淘汰。


35歲程序員飄過,就是頭髮少太多。打發時間靠這個


IT行業是一個創業門檻最低的行業(當然也倒閉得快),唯一要求的就是人人人。不像傳統製造業,還要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還要上下游關係。

所以,這個世界上最熱衷創業的都是程序員,創業公司最多的也是IT 業。

我認識的中年程序員,要麼在大公司晉陞(但是內心還是想創業,比如李開復),要麼是自己創業去了,或者去了一些創業公司擔任管理層。

一個沒有任何創業想法的程序員,是要被淘汰的。


還在寫程序的飄過~

很大程度上寫程序只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勞動,雖然技術每年都在發展變化,可這些變化都是基於現有技術的擴展而已,並不會有突然出現一種無法學習的新知識以致無法適應崗位之類的情況發生。

就我身邊的朋友同事來看,不想做下去的原因,或者是性格外向活躍,不喜歡案頭工作,或者是對可預期的收入不滿,當然也有很多人由技術崗位升職到管理崗位。我從來沒有見過原本稱職的程序員會因為年齡的關係突然失去工作能力而被迫放棄這份工作的。

相對於其它行業,諸如聾啞、截癱等疾病,都不會影響程序員的工作能力,你甚至可以選擇在家上班。

35歲的程序員比較少見,只是因為十年前程序員這個行業,本來就沒多少人。

做IT行業,需要每年比別人多看兩到三本書或手冊,如此而已。


@Fenng

我覺得你說的不錯,但是不具有普遍性。因為程序員分為coder和engineer,前者俗稱碼農,一般沒有顯赫的學歷,一直在不太靠譜的公司做的著簡單的重複勞動,自然抵不過年輕且廉價的下一代coder。後者基本是越老越值錢吧。問題是大部分是前者,樓主問的也是這一部分人,而你回答的是後者...

對於樓主說的,我猜這部分人,一般都不是本地人,也沒有什麼強勢的人脈關係,這類人大抵就是在一線城市揮灑青春,賺點小錢,然後,回家轉行,做點小生意啥的吧。

對於@狼大人

我覺得並不是心裡退休年齡早,估計大部分也希望 自己干到60歲吧,但是現實給不了這個環境。

在國內,一般都是屬於coder吧,基本都是利用已經成熟的api,只有少數大的大公司會同時養著engineer和coder的。

歸根到底這些就是一個社會競爭罷了,看自己能否從code爭到engineer。社會競爭並 不是過級考試,達到80分就合格,過線的都能過關,而是名額就這麼多,沒有最高,只能更高,比如10個人去搶2個名額,永遠會有8個人無著落,只是根據每人的條件和努力程度決定是你還是他罷了。所以站在整體的角度,會有大多數人面對殘酷的現實,樓主的問題就是這剩下的8人將如何。這跟理想和努力啥的沒關係,更與那些虛無縹緲的言論無關,。


還是有不少人是這種「大齡程序員命運論」的受害者的。

其實不是擔心年紀大了找不著工作,而是擔心再也找不到能拿這麼高薪水的工作了。

這不光是心態的問題,還有很多實際的問題隱藏在後面,比如,你有沒有明晰的職業規劃和切實地執行、你有什麼技能、你有什麼資源、你是不是百萬負翁的房奴,等等。如果你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找到了,你應該就不惶恐了。

要說大齡程序員都在幹嘛,跟其它行業的大齡工作者是一樣的,如果不是仍然在做本行,就是已經轉行或轉型了。

我們國家以前主要是因為發展時間短、基礎薄、層次低,再加上勞動力多,所以初級工作和人口紅利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發展。以後就不行了,更高層次、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需要有技能、有經驗的人來完成。

雖然認識的許多程序員都還不到35歲,但也快了,大都仍然堅守在崗位上,除了編碼,也擔負起了更多的責任,做的挺好的,目前看不到任何因素會讓公司拋棄他們而選擇新生代的程序員。當然,也有一部分仍在IT業,但早已不再寫代碼,而是轉到了管理、營銷、運營、實施等崗位上的。還有徹底轉型轉行的。

記得當中最有意思的是一個架構師,辭職回家接手生意去了,誰知沒做多久又做回他的IT架構師工作了。


聽我們技術總監說,他大概在35歲開始寫程序,C++,當然之前有其他非語言方面技術的積累。今年差不多50歲了,十多年的時間,在視頻領域也是個專家級的人物了。我映像最深的一句話是他告訴我「C++沒有十年的經驗千萬別說自己精通,至今我還覺得C++是最難的語言」


如果你已經30+,甚至35+,還是真正的碼農(80%+的工作時間在coding),請珍惜你目前的工作狀態。

因為:

1、你所在的公司一定還不錯——能養的起35+碼農的公司,不會太差,小破公司往往不太重視代碼質量,是捨不得花數倍於20+碼農的價錢去招35+碼農的。

2、你的生存空間還很大——35+碼農,通常貫通一個或多個技術領域,工作機會信手拈來。而那些已經轉型做管理的前碼農,技術上落後於純碼農,而發展空間往往又受行業限制,一但被裁,往往會比較慘。

3、你的生活會比大多數同齡人更多自由,更少煩惱——35+碼農完全可以不問世事,甚至可以做到不用知道公司老闆姓什麼,照樣拿著全公司Top 10%的薪水,這在其它職位上是不可想像的。

總之,碼農是一份足夠讓你一輩子衣食無憂的職業,如果不是非常有野心,而且對自己除了做碼農以外的能力有足夠的自信,不要輕易離開這一位置,否則,失去的可能會比得到的更多。


據我的觀察,大多數低門檻的行業都會這樣,似乎是吃年輕飯的,比如模特業、IT業、廣告業……

  • 一些氛圍比較好的行業會比較重視圈內人的環境與晉陞路線,願意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帶動整個行業;
  • 但也有像網頁遊戲行業這樣的絕大多數老闆都只想撈一筆錢做別的的坑爹行業,不管不顧員工的晉陞等等,卻還老苦惱做出來的東西不給力。

而似乎聽說的最萬金油的做法就是:轉管理。坑爹的轉管理,我還知道我一個讀管理專業的朋友剛開始到哪都碰壁日子特別慘淡呢。

但整體來說,我還是覺得互聯網行業是一個很好的行業,是一個優秀的人能出頭的地方,是一個不會阻礙人向上發展的地方。因為我們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不去做吃青春飯的那群人、選擇成為一名工匠、工頭、甚至是CEO。

/** ------------------------------------------------------------------------------------------ **/

沒錯,35歲之後肯定會變難,而且國外的環境確比國內好了的多。

但換個角度來想,我相信真能有10年以上不斷沉澱不斷思考的程序員,也是稀有動物,能得到他應得的待遇。


一個字,「玩」

這種年齡的哥們,大都已有自己的時間和自己的目標,也沒有很大的經濟壓力。

例如淘寶內部有個俱樂部,大多都是30多歲的很資深的程序員(P8、P9以上的),他們有自己玩的事情,例如為兒子改造摩托車、智能家居系統、改造街機、改造行車設備等。

他們有共同的特點:

1. 精力特別旺盛

2. 時間充裕,善於學習和折騰各種新事物

不見得他們做的事情有多麼牛逼,但寫的代碼一定是在改變自己的生活。


所謂的「大齡恐懼症」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一部分人當初就是為了生計,為了這個行業工資水平不錯而進入這個行業的。幹了幾年發現自己對這份工作沒什麼興趣,學習勁頭也不足了,在知識更新很快的狀況本身的知識陳舊了,性價比不斷降低,因此產生了「大齡恐懼症」。這是個人的原因,和行業關係並不大;

其次,還有一些人對於職業分為三六九等,總覺著做管理是高人一等,年紀大了還沒有混個一官半職會讓人看不起,因此而產生了壓力。這個什麼行業都存在。

最後,大齡恐懼症是行業情況使然。目前軟體開發這個行業競爭激烈(起碼企業軟體市場如此),行業風氣也不正,為了爭奪一個客戶幾百萬的單子能硬生生拼成幾十萬,談合同的時候瞎拍胸脯,無邊無際的吹,交付就是一堆豆腐渣,然後通過關係搞定客戶。老闆接到這種單子往往就是弄一幫子應屆生甚至實習生去糊弄客戶,資深的程序員平均下來成本肯定高不少,在很多老闆眼裡就顯得性價比不高了。這種情況也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很多軟體公司其實本質上就是個銷售公司或者說是人力資源公司,有項目就狂招人,沒項目就砍人,技術根本不重視,在這種公司大齡程序員很難生存。

其實,普通的程序員(天才另論)30-50是很巔峰的時光,這種狀況是在是可惜。


不知道題主的問題怎麼出現在了建築的標題下,看到了就略微的結合自己的認知回答一下。

不是IT屆的,但是差不多。建築設計院,感覺畫圖和寫代碼也差不多。

本身不到30,但是身邊人的一些經歷還是可以說一下。在建築設計院,5年是一個坎。建築設計院的流動性非常大,一個院幹個5年,就算資歷很老了。也大概是畢業5年,工資能達到一個製圖能達到的頂端,也接觸到了一半工作中大概能接觸到了所有的問題,然後你就面領著下一步怎麼走的問題。

建築設計院的年齡分層,大概是這樣的,大多數是畢業0~5年的製圖,3年以上的,就算是資深的製圖了,5年~10年,拿到註冊證的工程師,基本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負責項目,手裡會有一些剛畢業的小崽,你負責給他們分配任務,檢查他們的工作進度和製圖質量,負責和甲方溝通。大概到了35歲以上,很多人都評上高工,在設計院還沒有跳出去自己開公司,沒有出去單幹,沒有轉行的,基本都干到專業負責人的檔次,都不需要再自己畫圖了。只要掌握大的方向,負責協調就OK了。按照一萬小時理論,你已經是一個很專業的磚家了。

但是其實這個時候,35歲以上,也就是工作比下面的人輕鬆了很多,不用加班,不用畫圖,不會太累,收入來說,其實差距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所有設計院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就到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境地,大概也能拿到不錯的薪水(在比較不錯的設計院,5年以上的工程師大概能拿到20W-30W的年薪),這個時候很多資深的老人基本不出去單幹的話,其實很難安定下來,很多人頻繁的跳動,和中國很多私企的項目經理人一樣,年紀到了40來歲,公司完全可以找一個比你資歷略差但是需要的薪水只要你一半甚至更少的。另一方面,到了這個年紀,本身的心理也產生變化,跟需要社會地位,但是每個公司就只有那麼多「總」的位置。

所以很多時候,40歲左右的工程師,在設計行業很多都會跳出去,自己找幫人拉檯子單幹,不管場子大小,好歹混成合伙人了。要不然就是去甲方當爺,40歲以上還在設計院裡面不當總的,是在是很少,也不說沒有。

總的來說,我覺得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要求跟高品質的生活,雖然有其他方式,但是錢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

二:35歲以上的人,在各個行業中,已經廝混了10+年,按照1W小時理論,再瞎混也混成偽專家了吧?這時候就需要,起碼是自身需要一種社會地位的提升,不然這麼多年不是白混了。

三:一個公司老總就那麼幾個,一個行業,金字塔頂的人就那麼些,那麼其他人幹嗎了?當不上頭得都轉行了,還在廝混,實在有點沒上進心。

四:IT行業不熟悉,不點評,要是在建築設計界,35歲以上還在天天加班畫圖,干著製圖員的活,我只能說,早點轉行吧,你這行混不出頭的。

五:只寫私企,國企設計院只能參考,也只談男的,女人很多只是想要一個穩定的生活,畢竟還要照顧家庭。


個人總結身邊的程序員:

本人身在二三線城市,公司不高,消費不低,程序員一直都是尷尬的活著,對外面看是白領寫字樓辦公室,但實則是屌絲代言人。

身邊大多數沒有一直走下去的程序員都沒有能夠堅持到5年的,基本上3~5年是一個坎,工資到達碼農level的瓶頸以後,自己由於年齡和生活的壓力需要考慮結婚生子組建家庭等一系列的生計問題,碼農這種相對於透支勞力又隨意的工作漸漸的不再適合普通老百姓。

大多數程序員隨著那份剛剛畢業的熱血褪去以後會慢慢的冷靜下來,考慮讓自己的付出在工資這個可考量數值上有所體現,他們要麼選擇進修,努力帶領項目做到主管、項目經理;要麼就是考慮轉行做一些不至於通宵熬夜的普通工作,比如公務員。

基本上成長成經理或者主管的那些程序員還是會堅持參與項目,因為這個不僅是對項目不放心,更因為是這樣有助於自己培養慣性的編程思維免於脫節。

最後程序員最好的出路就是當自己在項目管理方面擁有一定的經驗,心智十分成熟,由於幾次跳槽帶領項目已經有了非常堅實和廣闊的人脈基礎,並且有一群小屁孩兒願意跟著你後屁股乾的時候,自己聯合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出來創業做產品,成一敗九,最後牛逼的成為製作人。資產足夠養活老婆孩子,此生足矣。

話說,貌似身邊的程序員都沒有特別大的野心。個人觀點。


coder和engineer,很多時候是行業、單位崗位決定的。。。。甚至是成王(engineer)敗寇(coder)的,與成功學差不多了。

所以才證明了 很多答案的刻薄和淺薄

補充今天的微博:

【34歲就被嫌太老?矽谷職場偏愛「小鮮肉」】早在2007年,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就在斯坦福大學表示,年輕人更聰明。這句話從側面透露了一件事——矽谷職場是年齡歧視的重災區。根據Visier Inc的研究報告,相對於其他行業,在科技行業,52-70歲的求職者被僱傭的概率低60%。詳見華爾街見聞網站和APP

另外,這類問題,能不能歸併一下呢?


很簡單,如果你是老闆同樣的錢或者甚至貴幾千,你願意找十年經驗的還是二十年的?互聯網行業沒有大齡程序員是因為這行業年齡不過十年,你去通信工控等傳統行業看看,40多歲的有很多


推薦閱讀:

如何能做好運營?
在鏈家網工作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這張桌面圖可以推測出使用者的哪些特徵?
HTML5 對 SEO 有哪些影響?
Web前端面試題面試技巧有哪些?

TAG:互聯網 | 程序員 | 信息技術IT | 職業規劃 | 年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