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是 Evernote 的第一大國際市場?它和其他國家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01-14
「菊與刀」中曾經說過:日本人對於紀錄歷史有種執著的愛好,不放過記下生活中的各種細節。Evernote正是滿足了他們的訴求。在日本,關於Evernote如何使用的書就有37本,介紹的非常全面。同時Evernote與日本運營商Docomo的合作也幫助人們迅速了解了Evernote那個產品,甚至成為了大家購買Docomo手機的主要考慮因素。
身邊日本人幾乎人手一本或多本手帳(我們俗稱記事本,兼有筆記功能,但記事本這說話更為貼切),
日本人從上學開始學校就會定期發手帳給學生,讓他們記事,做日程表。同時手帳里也有各種方便的資料-學校地圖,關鍵詞索引,哪邊能使用印表機,何時放假,遇到什麼煩惱怎麼做聯繫誰等。學校的手帳之外,書店裡品種也繁多到讓人膽寒。
剛來日本不久後我就跟國內的老爸斷言,單憑這個隨手記和整理情報資料的習慣,中國人短期在這種自我管理方面完全超越不了日本(當然這種針對人使用的斷言會夾雜其它因素,如要人給自己對於「來日本」或「來日本學習」這件事的「肯定」等)。前面如陳小槑姐姐說的,日本人喜歡各種「整理術」「學習法」。也正因此因為這種習慣也有一定原因,這個國家關於"提高學習/工作效率"這方面的知識普及早下力氣,且符合日本人細膩的口味。如我現在手頭的美國1990年初版,國內於2008/6出版的《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譯,知名效率管理書),日本於1996/12出版。
同時,日本本國自己的關於提升效率,怎麼更做好整理,做好筆記的書也層出不窮。在終於受到iphone衝擊,日本開始大力提倡使用智能手機的這兩年開始(直到前幾年還是非智能機稱霸),手帳電子化也開始風靡。evernote在2010年3月3日日本語化的今天,當然也包括運營得當。這個時候,evernote不失為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日本人喜歡各種各樣的「整理術」、「學習法」。
日本在實體文具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每個日本人幾乎都會有手帳和手帳專用筆。這與西方人習慣用紙質規劃日程一樣,是一個長久的習慣。中國除了學生一族,已經很難見到經常用筆和紙去記錄或書寫的人群了。
大家都在說個人整理,其實感覺不是很貼切,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收集情報的原始動力。這是一種很難理解的不同於我們的技能與思考方式,日本人對於情報的興趣與執著收集整理的歷史大家多少應該都能聽到些軼事,包括清末民初一些「仁人志士」徒步丈量大中華的角角落落出了多多少少本地圖——多少年後還是比我們的質量高,包括從我們公開發行的報紙中就能分析出當年第一個大型油田大慶的具體位置(當然他們還有一個傾向就是機密化,多半這些浮出水面的軼事只是冰山一角)。
這是一種很難說明原動力的對待世界的態度,他們就是喜歡記錄一切——傳說中日企商務談判時會把所有的會場環境都作為reference記錄,包括牆上的鐘等等等。信息過載好像從來對於他們不是一個問題,反而信息不足的焦慮常常是第一關注。Evernote絕對是一個符合日本民族天性的產品,但肯定不符合我們,包括美國人.......從大數來講我認識的所有日本人都隨身帶一個記事本,認認真真隨時做記錄,其用法就像現在的人們要確定幾天後某個時間有沒有空掏出iPhone看日程是一樣的。日本人喜歡Excle,也是符合記錄碼字的方式。最生動的一個例子是當年日本朋友和我們下館子遇到好吃的菜就會動筷子前掏出卡片機拍照,問他們為什麼,說下次只需要掏出相機給別人看就可以了。當年還沒有iPhone也沒有Evernote,這就解釋了Evernote是多適合日本朋友們的需求。
日本的一些著名的人物也喜歡推薦自己喜歡的手帳軟體, 或者是自己設計手帳在市場上賣...
日本人有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好習慣,就是習慣於記帳,他們會把每一筆消費都記錄下來,我想這也是他們習慣的一個延伸吧。我自己也非常喜歡evernote這個小筆記本,但我主要不是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而是平日瀏覽網頁時把自己喜歡的東東收藏起來。
我服了前面瞎扯的各位 因為日經是老闆 在日本大力推廣OVER
推薦閱讀:
※日本字體設計對中國字體設計有較深影響,其值得借鑒的地方有哪些?
※如何看待那些對熊本地震幸災樂禍的人?
※如何評價網球王子作者許斐剛以歌手身份簽約集英社並開演唱會?
※汽車文化發達與否,是不是最終取決於國土面積和人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