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設計產品的時候,可以將手機與重力引擎結合起來?

這背後由哪些知識組成,諸位是否也曾設計跨領域的產品功能?


蘋果一向都樂於將最新技術整合到自己的產品中。如果你使用MacBook Pro,看看Thunderbolt埠,Multi-Touch觸控板,以及很早就支持的802.11n,FireWire 800埠,固態硬碟,等等。蘋果是一家善於將最新技術轉化成競爭力的企業,這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經常被人提起的設計。用戶體驗是一種更深刻也更複雜的思維方式,蘋果過去率先採用了圖形界面、滑鼠,在當時都是非常超前的,這種超前要求對技術、市場、人性的深度洞察。


與其說他提供了優秀的產品,不如說是為人類提供了一個更完美的夥伴。。

當技術成熟的時候,人們逐漸為手機加入了攝像頭、觸摸屏,模擬了人類的視覺、觸覺。蘋果給手機加入了重力和加速度感應,不也是模仿人類的感覺么?

當這個東西需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人類提供服務的話,它必須理解人類能感覺到的東西,即從「客戶」的角度去想問題。這樣看來,電子產品不斷加入各種感測器就不奇怪了,只是技術限制的問題。

我相信如果那一天味覺感測器成熟了,蘋果也會毫不猶豫的讓你的手機幫你判斷菜好不好吃。


問題「重力引擎」所指的可是 iPhone 感知重力的功能?

將手機與重力感知功能融合,是由「加速度計」這一電子機械而實現的。在 iPhone 中,使用的 LIS302DL 是一款三軸加速度計。簡單的知識性介紹,可以參考 Wikipedia 的詞條、及其延展的相關閱讀[1]。

至於為何 Apple 在產品設計中會想到運用該電子機械,主要可分析為兩點:

(1) 技術本身的成熟

加速度計很早就被搭載在電子設備中,最典型的應用就是筆記本電腦的磁碟硬碟,略有檔次者均具備加速度保護——強烈震動時暫停讀寫、移開磁頭,以保護硬碟及數據。另外,iPhone 之前不少移動設備及數碼相機,也開始實驗性地應用加速度計——主要也是在重力感知上。

(2) 看到了該技術在移動設備的應用開發中,具備潛能

包括設備自身物理運動狀態的感知及其衍生開去的娛樂性應用。

另外,得力於 MEMS 學科[2] 的發展,電子機械結合微電子製造工藝,可以極小的體積、較低的能耗、很高的性能而被低成本地批量生產出來,這也大大加速了上述技術在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普及。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Accelerometer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MS


和很多新技術應用一樣,Apple 並不是最早應用的,比如 iPhone 之前像 NEC N702is 就應用了重力感應,多點觸摸更「古老」,但給人們的感覺是,這些新技術新應用好像天生為 Apple 準備的。 N702is 的重力感應應用是用水平面顯示電池,搖晃靜音,傾倒式信息傳遞等,那麼與 iPhone 的應用比較起來,前者就像是一些街頭小技,因為 Apple 懂得設計不是關於一個東西看上去怎樣,它有能力站在一個高度來應用這些技術。


對比過往產品:簡化用戶操控行為,這一設計理念一直貫穿於Apple。

  • 多數電腦都是命令行操作系統時,蘋果率先大規模的普及圖形界面,大多數操控用滑鼠即可完成。
  • 多數手機都是鍵盤操控時,蘋果普及更符合直覺的多點觸控iPhone,無需中間件即可完成人機交互。

人機交互的未來趨勢,讓用戶操控回歸自然。越來越多的感測器接受環境信息,越來越逼真的展示技術,旨在營造一個現實界面。這方面,遊戲機的發展趨勢似乎更有代表性,可類比Wii和Kinect。

回歸到iPhone與三軸加速計,這個感測器在iPhone的典型場景:

  • 屏幕旋轉,橫屏鍵盤獲得更好輸入,橫屏用來欣賞視頻...
  • 搖晃換歌,這是加速度計的一個附加創意,類似的還有搖晃清空輸入...
  • 遊戲操控,賽車/飛機類遊戲,它至少節約了4個按鈕...取得更沉浸式的體驗

關於未來人機交互方面,蘋果不如微軟有既定的理念推廣,微軟稱之為NUI(Natural User Interface)。貼一個曾廣為傳播的視頻 http://sinaurl.cn/hinae 供參考。WiKi上的NUI詞條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ural_user_interface


火藥可以做鞭炮,也可以做大炮。如何將一個技術導向一個革命性的方向,這決定了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技術在成熟,蘋果應用了,也可說蘋果讓技術更成熟了。設計本身沒有領域界限的把。蘋果什麼一種態度去做產品,怎麼一種文化去完成它所有產品,無從得知;整合,創新是結果。


這一技術並不是蘋果首創的,但是其它手機生產公司沒有意識到手機需要科技創新,沒有意識到新技術可以和手機結合。

蘋果反其道而行之,顛覆傳統,將新技術創新在老產品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後改變了整個手機業


推薦閱讀:

隨身帶 iPad 別人問你不嫌棄重,怎麼回復?
有沒覺得IOS 11變醜了?
蘋果的打賞與蘋果手機用戶有什麼關係?
哪位學霸解釋一下:為什麼蘋果筆記本電源線的設計是反常識的。高壓端粗,低壓段反而細?
蘋果下架了迅雷APP,大家用什麼替代迅雷?

TAG:蘋果產品 | iPhone | 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產品設計 | 手機 | 產品體驗 | 創意 | 創意產品 | 用戶體驗設計 | 創新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