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戊戌變法成功,清王朝會一步步淪為君主立憲制嗎,如果清王朝淪為君主立憲制,中國近代史的混亂會發生嗎?


謝邀

不能,太晚了。

戊戌變法成功了也沒有時間了,而且甲午戰爭後,人民徹底對清王朝喪失了信心,之前鎮壓太平天國和甘陝回亂的武德盡喪。

日本和朝鮮都是在被開國後的十多年內就是開始了西化改革,至少有了新式陸軍。

而大清直到二鴉以後才開始試圖改革,新式陸軍更是要到甲午戰爭後才開始組建。

大清是異族統治者,害怕先進的武器傳播到軍隊中威脅其統治,而日本和朝鮮沒有這個顧慮,無論是江戶幕府還是朝鮮王國都組建了新軍,裝備了大炮和加特林機槍。(朝鮮開國太晚了,之前法國和美國兩次入侵都沒能打開朝鮮國門,如果朝鮮和日本在差不多的時間開國,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朝鮮王國肯定有能力在甲午戰爭中影響勝負的天平。)

只要有了新式陸軍,在這個列強無法大規模投送部隊到遠東的時代,至少列強不會放肆的羞辱國家,輕而易舉的攻入你的首都。

任何農民軍也無法抵禦近代軍隊,任何試圖阻止改革的勢力都會被有知識的新軍鎮壓,事實也正是武昌的新軍發動了毀滅清王朝的武昌起義。

唯有槍杆子才能出政權,如果大清能提前組建新軍,並且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得到戰爭紅利餵飽反對改革的勢力,這樣才能真正的開始君主立憲,唯有利益才會讓別人住嘴。

如果甲午戰爭清軍有了新式陸軍,並且擊敗了日本,那麼英國會扶持大清徹底西化來抵禦俄羅斯的東進,簽定英清同盟,那麼接下來進行一場清俄戰爭,擊敗俄國遠東軍,皇室的威望達到頂點,改稱中華帝國,滿族徹底漢化,組建內閣君憲制,這樣才有成功的希望。


清朝不可能,太遲了。

明朝倒是有可能。

要是現實里真的像《大明王朝1566》那樣大規模改稻為桑的事情出現,中國倒是有可能淪落到君主立憲制上去。

改稻為桑這玩意說白了不就是圈地運動,圈地圈到最後就能圈出大資本家,大資本家為了開拓市場就會去發動戰爭(或者支持海盜),實力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資本家就會尋求政治地位,最終南方發動統一戰爭解決北方,推行君主立憲制。

古代為什麼一直重農抑商?

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農業這玩意哪裡都能開發,西北種地比南方撐死也就差個兩三倍而已,並不是不能調控的,雖然導致南方人會多一點,但西北部分也不會無法接受。

說白了,人少地就多,人多地就少,大家一平均,全國也差不到哪裡去,只有那麼幾個省比較發達,但是還好控制。

商業這玩意可是要看地域的,有的地方就是搞不了商業,有的地方就是商業天堂,一旦開發商業,各省經濟差距就會達到上百倍甚至數百倍。

為什麼?因為早期工商業交通和能源都不發達啊,這就導致了早期絕大多數工商業都必須依靠河流或者海洋,地域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所以你看現在的GDP,西北五省加起來也就勉強夠到廣東省的三分之一,這還是陝西省有工業,而且現代交通非常發達。

一旦開放工商業,帝國馬上南北失衡,整個西北的人都會往海邊,河邊跑,誰去種地?誰去佔地盤?統治還能不能統治下去了?

對於中國來說這玩意當時簡直是個死循環。

不開放商業不行,農業社會當時已經發展到了極限→開放商業就會導致帝國南北失衡→必須壓制商業發展→農業社會下積累財富手段太慢,大資本家難以形成氣候→形不成氣候推不動皇權→推不動皇權就沒辦法強勢對外擴張(得看運氣好不好,運氣好遇到個喜歡擴張的皇帝或許是有可能的,但是嘛……資本是絕對會擴張的)→不擴張內部發展潛力有限→進一步被皇權壓制→工業化失敗→被吊打。

明朝後期其實是很有可能的,隆慶開關以後,七十多年裡,明朝一度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萌芽的萌芽,甚至也產生了類似的思想(這方面可以翻翻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著作。

但明朝此時其實距離資本主義萌芽還有一定的距離。

最重要的就是,開關太遲了。

一直到1567(隆慶元年)年才開關。

以至於明朝到滅亡都沒有燃起真正的資本主義萌芽,甚至可以說萌芽剛剛開始起步,清朝就入關了,一片屠殺加上強力管制,徹底完蛋。

要知道英國也幾乎是同時間開始三角貿易的(據史書記載大概是1562年),各位可能表示時間不是差不多麼?

但不要忽略體量差距啊。

明朝在後期已經有上億人口了,英國多少人口么?

英國當時人口一共還不到500萬(一直到1650年英國人口才達到550萬),西班牙,葡萄牙人口也差不多,但即使如此,英國從1560年開始算,到「光榮革命」也是1688年的事情,此時距離英國開始大玩三角貿易已經快130年了。

中國如果真的要搞資本主義的話。

就得永樂元年(1403年)的市舶司設立開始就不廢止,最好鄭和還能發現新大陸,然後就開始商業進步(不需要支持,不壓制即可),到明朝後期(1628年)其實就差不多能進入資產階級時代了。

當然有個穿越者推動的話能更快些。

如果中國真的在1403年開始就沒壓制過商業,並且鄭和穿過了馬六甲的話,以中國的人口基數和文明水平(1億人口,當時在世界上應該是最高文明)。

到時候左手《論語》,右手火銃,打得你叫爸爸,十七世紀就統一世界,然後瘋狂繁衍,全球都是中國人。

現在應該已經沒有X國和X國了。

到時候就是天下六洲,早TM星辰大海了。

中州(亞洲),西州(歐洲),炎州(非洲),瀛洲(大洋洲),玄州(南極洲),新州(美洲)。

二戰後之所以我國能夠迅速崛起,是因為有更先進的思想指導,並且在積蓄實力以後也走上了「開關」的道路,加上工業化的積蓄財富能力遠遠超過農業化,才能在短短60年走完西方國家200年的道路。

在明朝那個時候,你TM還真的就得200年去熬,中國體量這麼大甚至要300年。

所以呢,還能說什麼呢。

大家一起譴責丘處機吧。

你TM路過牛家村有毛病?


不會。

原因再簡單不過了,戊戌變法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階級或者利益集團的支持。尼德蘭革命有新教徒、有富人、有貴族的支持;英國革命有資產階級、有貴族、有手工業者和市民的支持,但因為各個階層間利益有分歧,發生了流血;彼得大帝改革能成功是因為地主階級的支持;林肯改革由於工廠主和種植園主實力相近但分歧較大,發生內戰;日本明治維新,是因為天皇的支持者……嗯,本身就是長洲和薩摩派,就這樣還自己打來打去;中國革命是因為後面有農民、有工人,有眉來眼去的地方實力派,還有態度曖昧的蘇聯;茉莉花革命背後則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

以上舉的例子,有改革有革命,反映的道理就倆:一,得有人支持;二,分贓不勻會內訌,政治鬥爭還是小事,談不攏就和曹縣@曹豐澤說的一樣,只能通過流血來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正如當朝李相所說:「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更難。」不損害所有人利益還能使得其中一部分人受益的好事我也想有,但是如果都是帕累托改進,改革也沒有那麼困難了。

下面回歸正題,戊戌變法有可能成功,最終大清走向立憲嗎?

就一個問題,光緒帝除了少數知識分子,有穩定的、強大的利益集團支持嗎?譚嗣同他父親譚繼洵,湖北巡撫,尚認為其激進;傾向改革的老洋務派,代表地主和部分官僚利益,且不說其中一些人被拒之門外,就是在變法大熱時表示支持者,哪個不是想著分一杯羹,而不是讓一幫政治菜鳥分到最大的蛋糕。至於普通老百姓更是吃瓜群眾。

然後我們看戊戌變法的利益受損者是誰?旗人、士人,旗人不能享受國家津貼,科舉被廢除,侵害的就是他們背後的滿清貴族和文官集團,如果對中國古代史有所了解,如果一個改革損害了皇族和文官,那後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所以,政變肯定會發生,如果不發生的這種小概率的結果則是更糟糕的內戰,至於內戰發生後會怎樣就難以預測了。


什麼叫一步步淪為君主立憲?馬上就能是君主立憲!

戊戌變法的成功前提是什麼?

是所有人都是智障啊…

滿朝高官樂呵呵地看著康聖人放言殺幾個一品大員,

各部肥的流油的實權高官面對被派來架空自己的維新派,會樂呵呵地交出所有權利包括自己見不得光的黑賬目,

吃了幾輩子空餉喝了幾輩子兵血的各大軍頭說裁撤就自己散了,

全國成千上萬讀了半輩子四書五經指望科舉翻身的老秀才樂呵呵扔了四書五經拿起西學課本從頭學起,

榮祿這樣的老人精自己洗乾淨了脖子等著維新派來砍,

能把顧命八大臣玩死的慈禧見到維新派聖人們嚇得不敢出門。

要是維新派超能力這麼強大了,別說中國搞君主立憲了,給世界搞君主立憲又有什麼問題?


不會成功。

近代史上僅有的兩個現代化成功的國家,日本和土耳其,都成功地對既得利益階層進行了鎮壓。日本鎮壓武士階層好幾年前被好萊塢拍成電影了《最後的武士》。土耳其更狠,1924年凱末爾土改,鎮壓了超過13萬大地主(基本上同時也是綠教大神棍),超過37萬家屬被送去無限期勞改,3年內弄死了7成。要知道,那時候土耳其人口大概只有1400萬,基本上就是把原統治階級連同家屬物理消滅了。

現在假設我大清知道正確的玩法,那麼問題就變成:朝廷敢對既得利益階層下手么?能成功么?

日本成功鎮壓武士階層成功其實不是個必然事件,如果沒有歐美列強給皇帝撐腰,皇帝早被武士們剁成肉醬了。凱末爾土改得到蘇聯的強力支持,不過他後來跟蘇聯翻臉了。蔣公背叛革命以後,斯大林同志破口大罵「蔣某人是中國的凱末爾」(跟林總在廬山會議上罵彭總是馮玉祥一個意思),其實蔣公水平比凱末爾差遠了。

我大清變法不可能成功的原因,就是蔣公最後成功地轉進台灣的原因。


不可能成功,

首先得明白一點,大清朝的立國之本是什麼?

以滿制漢!

滿人是佔總人口很小比例,卻佔據了統治階層最重要軍事,政治位置。

滿人對漢人,佔據著統對統治地位,清帝統治階級也非常明白,漢人是絕對不能翻身的。

但是這一態勢,到太平天國戰爭以後,被徹底打碎,無論是滿八旗軍隊還是滿人嫡系將領,在戰爭中表現爛不可言,滿清舊軍隊舊官僚體系在這場戰爭中,符合中國歷代王朝末世的所有特徵,於是乎,清王朝統治階層被迫提撥了曾,左,胡,李這系列漢人高官,而且捏著鼻子把軍權經濟權交給他們,正是他們,再造了大清的軍事系統,所以有了同治中興。

這之後,以滿制漢,變成滿漢相爭。

但是,必須說明的是,太平天國之後,漢人官僚集團已經掌握了實權,這是之前大清200年歷史都沒有過的現像,曾,左,胡,李派系的官員,枝繁葉茂,已經在地方上形成割據之勢。

戊戌變法中漢人官僚集團的態度很明確,大清朝這個戲檯子,只要不妨礙我生官發財,我們不僅不會反對,而且會擇主支持,等到發展到八國聯軍入侵,有了「東南互保」,清廷對漢人地方大員已經失去控制力。

這之後以載灃,鐵良為首這些滿人親貴集團,開始想奪權,包括排擠袁世凱,這立即打醒了漢人官僚,武昌起義,那點實力根本不是北洋軍的對手,讓清帝下台的是袁世凱,分裂中國各省獨立的是各地的地方漢人地方大員,他們搖身一變,就踢翻了大清朝這個戲檯子,什麼君主立憲制,清帝沒有統制力時,一切都是浮雲


不可能成功,題主忽視了民族衝突的嚴重性。

滿清統治階層提防漢人遠超歐日鬼畜,被迫推動君主立憲的目的還是維持滿清貴族的統治,不肯放棄權柄,又不肯去死,是讓大家很為難的。

說起來,蒙元覆亡時有大批的蒙古文武臣僚投效義軍,也沒有出現多少針對蒙古人的報復性屠殺。

辛亥革命時,有幾個滿族文臣武將投效革命軍?各地的滿城/旗城怎麼荒廢的?滿人為什麼會有大量放棄族別的情況出現?

要知道蒙元統治中原不過百年,滿清卻統治了兩百多年,仇怨之深,可見一斑。

從滿清這邊來說也差不多,最後槍都頂到腦門了,還愚蠢的搞出個皇族內閣來,則對漢人的戒備也是可想而知。

如果是個強勢又清醒的君主,依靠漢族軍閥和士人的力量,把整個滿清貴族階層權益和絕大部分的皇權擺上祭台做交換(相當於日本的《人間宣言》加《昭和憲法》),是有可能確保自己皇位和少量宗室的安穩傳承的。

但是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出,憑光緒是做不到的。真要做出這種決定,首先爆發革命的不是武昌,而是紫禁城,他載湉能做到「遂拔劍升輦,帥僮僕數百,鼓噪而出」么?

認命吧,滿清皇室血統持續衰弱,孤兒寡母層出不窮,想來,也是氣數吧。

所以,雖然我本人是反對暴力革命的(匿名用戶:中國的未來會什麼樣?),但是清末的局面,對滿清來說,並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了。


現代國家的兩大支柱,工業革命和啟蒙運動,而啟蒙運動中除了科學,民主,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是民族主義,至於什麼民族平等之類的觀念,那是更往後的左翼運動提出來的,十九世紀還沒這種玩意。

問題在於,對於滿族統制的大清國而言,民族主義不是國家的救星,反而是洪水猛獸,滿清的統治者根本辦法通過民族主義鼓舞國民,反倒是辛亥革命的時候民族主義被當作大旗舉起來——驅逐韃虜。所以說,大清國想變成一個正常的君主立憲現代國家,先天殘疾,這事真沒法玩,只有被革命一條路可選。要是老朱家的天下,變成君主立憲的合法性和難度真的比清朝好的太多


不需要戊戌變法,大清的預備立憲,再給大清一點預備時間,從今天的眼光看,大清議會和地方自治,自由辦報,是離現代文明最近的一次!戊戌六「君子」,譚嗣同鼓動袁世凱背叛恩師榮祿,鼓動光緒殺母,這是不是要逆天,變法黨把天理常倫放在哪裡?康有為梁啟超吹噓皇帝如何倚重自己,檔案現在已經解密,師徒二人吹牛吹大發,皇帝根本沒把他們當回事,出事了,師徒二人急急逃回日本,比兔子還跑得快,連譚嗣同都不如!梁啟超用底子蔡鍔搞陰謀論給袁世凱上勸進的眼藥水,袁世凱遭到背叛,氣絕而亡!梁啟超思想一直在變,影響不少後來的小年輕如前門貓。五四運動的導火索就是他在巴黎和會發電報回來煽動的。四大文明古國也是他的發明。除了養育子女成就很高外,其他方面的影響力,不好說!不好說!


首先, 任何政治改革首在用人. 光緒的師傅翁同龢是個典型的儒家份子,並無權謀之手段.

導致光緒用人不當, 不知取捨.

1 光緒的政治手段不夠決斷. 康梁只不過是兩個書生, 並無半點治國之手段. 今天我這樣看, 恐怕

當時掌權的有資歷的元老也是這樣看的. 康梁的行為究竟是改革還是奪權, 今天我們也看不清. 這是用人不當

2 慈禧真的反對改革嗎. 還有慈禧真的對光緒沒有半點感情嗎.

慈禧並不反對改革, 只是反對無法掌控的改革. 例如蘇聯的赫魯曉夫的改革.

(無法掌控在金融學看來應該是風險, 讓一個國家承擔風險, 恐怕是嚴重的犯罪)

康梁的改革太過激進,以及還有奪權行為, 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也是慈禧反對的主因.

光緒終究是慈禧養大的, 光緒是慈禧的半個兒子加外甥, 光緒的皇后是慈禧的外甥女.

慈禧所做的,只是不想失去對皇帝的有限掌控. 慈禧的開始, 恐怕只是想干涉下, 讓光緒不要那麼極端, )

然而康梁... 慈禧最不希望看到的, 就是康梁的那個所謂的軍事政變.

康梁的這個提議, 比所謂的改革的危害行更大. 這個提議害死 所謂的六君子, 還有光緒, 坑了袁世凱.

這個提議導致中國最終的希望-光緒皇帝死亡. 康梁就是個白痴.

3 任何改革必須是漸進的. 是必須.. 不是激進..

一個無法游泳的人看見別人在海中游泳, 就直接跳入海中. 淹死了.

是這個人白痴, 還是大海殘酷.

所以改革必須是漸進的. 中庸之道.

4 即使在戊戌變法的最後, 在慈禧逼迫光緒的時候, 光緒有很多選擇的.

(比如說榮祿, 它雖然忠於慈禧, 當時他的女兒是光緒親弟弟的福晉 . )

年輕人脾氣大, 再受康梁蠱惑, 默認那個軍事政變. 弄得魚死網破.

光緒的最好的選擇是殺了康梁, 打消養母的芥蒂..

慈禧是個高手, 當遇見了康梁那個白痴. 高手也變成白痴. 竟然沒有預想的結局.

結局竟是魚死網破. 母子徹底失和. 所以慈禧發了瘋的恨, 所以那些所謂的六君子死的很慘.

其實那個局中, 開端是大臣爭權, 最後竟是母子兩承擔後果..

即使囚禁光緒後, 慈禧也無法找繼承光緒的合適人選.. 年齡大的, 對慈禧有半分感情嗎?

年幼的, 慈禧也沒有精力等他長大了. 康梁把慈禧的根都刨了, 所以慈禧最終也悲劇了

(我在強調一點, 慈禧終究是個人, 有感情需求的, 她即使追求權利, 追求權利為了什麼,

不還是為了她的家族)

5 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兩個人是慈禧和光緒.. 其他人不足慮

普通官僚影響力真的沒有那麼大, 而光緒和慈禧的抉擇的影響力里是你無法想像的.)

你對比下中國改革開放的措施和手段, 就明白了為何一個失敗,另一個成功. .

光緒缺的是隱忍和抉擇... 還是太年輕, 恐怕慈禧也是這樣認為的. 國家的終極權力能直接交給他嗎? 我需要干涉下吧, 結果碰見兩個白痴.


大概看完了前人的回答,領教了各位答主的高論,大都是不可能淪為君主立憲制,個別的直接就是不可能變法成功。

先說個人觀點:如果當時的戊戌變法真的順利成功,大清朝還真的有可能逐步進步到君主立憲制,當然,可能不會長久。

首先說為什麼變法成功可以進步到君主立憲制模式。

戊戌變法是「由光緒皇帝領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清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來源於百度)」說明當時的光緒皇帝是很清楚變法的後續發展方向的。其實也很簡單,近鄰小日本也不過是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原本落後於中國的「撮爾小國」、彈丸之地,一躍而成為能夠擊敗強大的清帝國的亞洲強國(當然其中有很多人為修飾的成分),這對於想要扭轉清帝國逐漸衰敗、沉淪腳步的光緒皇帝(還有不少的清政府官員)來說,是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的,所以,如果變法成功,從光緒皇帝和他的支持者的角度,是具備走向君主立憲制模式的意願的。這是統計階級的內部動力。

從廣大中低層百姓來說,戊戌變法的成功自然能夠「極大地」解放生產力,開闊視野,提升「每個人」的(主要是士子、商人、官員階層)財富、社會地位和與外界打交道的能力,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外來知識和文化的不斷衝擊,會很快的衝擊和充實那些有志於「一番事業」的人,他們在朝廷相對開放的政治環境下,將會聚集在皇帝和他的朝臣們的周圍,為其壯聲勢,搖旗吶喊,而這自然將會助長皇帝改革(改良)的信心,成為推動力。這將是社會中堅層的動力。

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以英法為首的(美國還沒有進入視線)西方列強當時的重心還不是中國這樣的亞洲,而是圍繞著非洲、澳洲、印度等地方進行著博弈,並且,西方列強們並沒有打算成為中國這樣強大(好吧,大而不強)的帝國的宗主國(也就是說沒有誰想一口吞併中國),當然後來的日本是有這個想法的。那麼清帝國將會有十幾年、二十餘年的快速發展期(每次改革、改良的開始階段都是社會力量噴薄爆發的階段,國家經濟和社會力量的發展速度將會遠遠超過平穩期),那麼,等到一戰開始的時候,中國應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力,起碼能夠遠超後來的國際地位。國際社會沒有太大阻力。

等到一戰結束,蘇聯的崛起將會成為清帝國的最大威脅,如果光緒能夠活到一戰之後,再如果他和他的幕僚們能夠具備比較遠見的眼光,應該就能夠在蘇聯成為威脅之前,成功改製為君主立憲。

上面是個簡單的論述,希望能夠不被拍磚。

那麼,為什麼即使成立了君主立憲,也有可能不會長久呢???

蘇聯的崛起對於中國的衝擊是非常大的,這絕不僅是革命先驅們的嚮往,隨著清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各種媒體、報刊等的傳播將會迅速擴張,自然也會把蘇聯的消息傳播到中國大地。

君主立憲的設立歸根到底還是屬於社會中上層的,對於那些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當時估計應該能佔到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吧)來說,蘇聯的社會模式才是他們最終的嚮往,同時,馬克思、列寧的主張自然會被部分中國知識分子們所接受,並被他們廣泛傳播,而這將是清帝國的最大威脅(如同蔣某人所經歷的一樣),到那個時候,清帝國大概有兩條道路可選,一個是繼續擴大自己的社會基礎,把權力的台階更廣泛的向底層擴展,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希望,能夠相信政府,這自然會動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乳酪,又是一次改革(不過要進入深水區了);還有一種就是盡量加強控制,限制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但是是否能夠成功,就不好說了。


東南互保都比戊戌變法靠譜


很大可能性是可以的

說不能成功的一定不是學歷史的。

睡前看到這個題目,明早來給樓主解釋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終於回來啦,先表示樓上一部分的扯淡回答,題主問題的假設是戊戌變法或者類似的改革如果成功,中國會不會XXX。你告訴我戊戌變法不會成功豈不是答非所問。

現在一點一點來回答樓主的問題:

1.君主立憲制在中國是否可能,中國是否需要一個皇帝:至少在1930年之前,中國的主題還是如何建立統一而專制的中央政府。因此君主立憲制很有市場,當時人說:現在中國不是要民主還是要專制的問題。所以君主制度一直在中國人的視野之內。袁世凱張勳都是一代人傑,兩次復辟自然是看準了時機大有可能成功。只是兩次復辟失敗使得皇帝寶位名聲大臭;可是說回來,為什麼復辟都失敗了呢?袁世凱是因為欺負孤兒寡母而被人當做竊國大盜,張勳是因為大權獨攬,沒有分封支持復辟的地方大員。

2.為什麼君主立憲制度下愛新覺羅氏最適合做皇帝?坦白說如果中國實現君主立憲,只有愛新覺羅能做皇帝,原因如下:a.大清享國三百年,對士民有養育之恩。b.要想維護大中國一統,只有愛新覺羅氏是東北、內外蒙古、新疆、西藏、密宗的共主。早年革命黨人計劃著中國領土就只要山海關以南,革命成功之後孫中山提倡五族共和,事實上都已經讓中國分崩離析。要不是蘇聯幫忙,土共未必能保證內蒙、新疆的回歸,更不論武裝收復西藏了。c.沒有任何一個漢族人有資格做皇帝。漢人大抵兩類,一類是李鴻章、袁世凱的士紳出身,有名望、有實力做皇帝,但是這批人的問題是出身,也就是a 里所說受過清廷養育之恩,得國不正。一類是革命黨人,這群人在國民黨改組之前大抵就是一群流民流氓階級,沒根基沒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從持身之本是所謂新政治,所以可以獨裁,但不能稱帝。代表就是蔣公、毛公和金大。

3.怎麼解決滿漢問題?這是之前很多人回答認為不能的重要原因。但必須承認,如果戊戌變法、甚至清末新政的政策方針真的可以落實,那麼這個問題不會成為問題。分四點開看:a.普通民眾的滿漢之見:事實上對於普通漢族人,所謂滿漢,只是一個革命黨人用報紙建構出來的概念。當時人回憶,辛亥革命爆發後,他才第一次聽說:皇帝居然不是我們中國人!b.下層滿族,這一部分是所謂旗餉的大頭。但事實上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里都有措施消解旗餉,引導滿人就業的政策,條款和清帝遜位民國初年簽訂的優待條款差不多。只是要麼沒有實施,要麼沒來得及實施。而且去看清末《京話日報》,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下層滿族自我覺知的過程。c.上層滿族,這一部分是改革的最大阻力。事實上君主立憲下他們的最好歸宿是資政院(或者可能出現的上議院)。清亡之前資政院會議已經辦過兩屆,裡面的宗室議員和外藩王公議員表現都還不錯。可惜最後英明一世的老佛爺還是出於私心選了個幼君和耳根子軟的攝政王,弄得一般子廢物宗室出來搶班奪權。d.所謂在地方大員和中央衙門裡的滿漢之別,這是一個偽命題,滿漢之別的祖宗家法從雍正就開始廢弛,到了清末基本名存實亡。更何況,就算有,兩班子也都是保皇黨。

4.君主立憲制下的中堅階層?我認為應該是由商人(行商、晉商)轉型的金融資產階級和士紳大族轉型的民族資產階級(張謇)以及官僚資本主義(盛宣懷)組成經濟基礎並進入下議院;王公宗室和傳統士紳掌握上議院;漢族實力派掌握內閣(袁世凱)

綜上,君主立憲制完全可能實現。清廷只要走對一步,大清未必會亡(事實上如果沒有袁世凱,當時清朝的新軍已經打下了漢口,第二天就要收復武昌。辛亥革命就一定不會成功,大清至少可以續命五到十年。結果袁世凱勸皇太后遜位,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認為袁世凱欺負孤兒寡母的原因)


個人觀點不會,

因為變法發動的社會背景是二半,發起者即便是受到思想啟蒙的有識之士也是根植於封建文化的,所以即使是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的君主立憲制最終也只不過是為了維護那點皇天的本跟罷了。「資本主義」只不過是維護封建的工具,這樣的君主立憲,立憲為虛,君主為實,恐怕連近代都不會有,更何談混亂呢?

年紀輕輕,才疏學淺,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指正。


關鍵不在君主立憲,關鍵是滿清

如果同治年間,曾國藩、李鴻章,一鼓作氣北伐了,中國就好了


搞成了的話,也行。但歷史不會混亂。中國可能比現在落後弱小一點。但社會要比現在好不少。


不會,戊戌六公子死後,有一個自上而下的改革叫清末新政,可是仍然無法動搖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基本。戊戌變法是一群維新派的理想城,卻沒有正視他們腳下那盤踞在中華大地上千年的封建根。


道理我都懂,可是為什麼是淪為?


不會,多數百姓並不懂,上層階級又不是真心支持。


戊戌變法不可能成功

因為更保守的洋務運動也失敗了

總結:中國(關內)不是大清的土地,可以賣國,不可以讓國


推薦閱讀:

求科普,羅馬共和為何被帝製取代,未來帝制會不會復辟?
哪些共和制國家事實上是世襲制?
澳宋的貴族共和制度是不是很快就成為一種落後的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推翻清朝在當時是錯誤的嗎?

TAG:中國近代史 | 共和制 | 近代史 | 戊戌變法 | 君主立憲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