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否存在小眾音樂走向大眾,越來越多的人走進live house、喜歡現場音樂的現象?如何看待?
瀉藥。
暫時來看是好事,但泡沫的成分太大,大眾一旦發現娛樂新方向的時候,資本運作方一旦發現無利可圖的時候,可能就要崩盤啦。
總的來說還是好音樂太少,太多垃圾被吹上風口。
Please give me sth. GOOD
謝邀,中國樂壇的確,浮躁的很。很多音樂都是商品產物,前個七八年各種學韓流棒子組合,再說前幾年好聲音,把民謠帶起來了於是乎一個個的都抱著吉他咿咿呀呀,人們都覺得自己有那麼一份子情懷,那麼些個文藝,於是乎眾多民謠歌手湧現出來,好多默默無聞的歌手火了,好多咬文嚼字賣弄情懷的人也火了,但是其實民謠唱的便是真情實感沒有過多的旋律個人感覺,民謠在中國已經趨於流行化。許多人覺著民謠是講故事,更容易使大家產生共鳴,或許時代逼迫每個人都多愁善感於是乎有了 堯十三的北方女王 宋冬野的董小姐 趙雷的成都 陳粒的祝星 ,咿咿呀呀的低唱似乎更適合當下的浮躁,但是吧我覺得,民謠界本身就是浮躁的。不是說誰火誰就世俗化,個人感覺更多的民謠創作人始終沒有跳出創作的小圈子,或許前面有太多的成功案例民謠發展我覺得一直在複製前人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我覺得民謠已經變成了一種無病呻吟也難怪當民謠火遍全國的一剎那,許許多多的人大喊民謠已死,許多人的創作目的變得不再單純也就沒了民謠純粹的影子。
再來說說最近比較火的嘻哈音樂,相比於民謠嘻哈音樂也是在地下潛伏已久的音樂形式,多見於黑人文化就這麼說吧嘻哈音樂一誕生之起就脫離不開它的文化內核hip-hop 在英文中又議為「搖擺的屁股」它是由一種虛無的,荒誕主義,享樂主義的文化而漸漸孕育而成,它最主要的特點便是原創,即興。我的理解上hip-hop 傳達更多的是一種「I don"t give a fuck 」的無奈以及一種生活態度。顯然最近一檔子綜藝節目把嘻哈帶火了無非又是便得商業化,成品化。許許多多年輕人突然莫名其妙喜歡上了hip-hop 更多的是因為它「潮」 「酷」顯示出來自己的個性自詡著潮人跟風而來,這其實就像是輝煌的一個泡沫,總有破裂的一天。但是也並不能全盤否認這些商業節目畢竟他把好的音樂也挖掘了出來。 再一個說,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現場這怎麼說呢,得看什麼現場,是,越來越多的人都組織去了音樂節,而很多人去音樂節的目的,不單單是喜歡音樂,更多的還是,將音樂節變成一種時尚,那些自詡潮人的人也將音樂節變成了一場走秀。怎麼說呢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感受到音樂現場的魅力於是分分走向自己發掘的live house。最後再矯情一下雖然中國音樂市場這種跟風,浮躁,商業化的問題從來都存在著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人才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音樂,喜歡音樂的人從來不缺少,不跟風做好你就足夠了。再來說一說其實我是聽搖滾和金屬的 國內的搖滾和金屬都有短暫發展輝煌的時期 九十年代內個時候,世界範圍內的搖滾和金屬都在蓬勃發展,中國也是,當時湧現了一批不錯的搖滾樂隊什麼黑豹,唐朝。再看今天,很難有能引起群眾反應的搖滾樂隊的出現。金屬就另當別論了,基本上在哪個國家受眾都比較少。就如何說國內沒有什麼好的搖滾樂隊出現很大一部分確實是國內的整體氛圍影響,十三億人口不缺音樂人也不缺製作人,好的製作人都去做流行了因為流行有錢賺。金屬或者搖滾是一種很要求技術性的音樂,相對於民謠 嘻哈尤其是金屬樂對於音樂本身的要求很高需要有多種樂器的配合,這也就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做一個金屬或者搖滾音樂人的確不易。其實很多樂隊剛剛開始的時候都還不錯,但是很難有人熬過那些個所謂的「七年之癢」基本上都散了,怎麼說呢,就是窮,沒錢賺。真的期待搖滾和金屬能有崛起的一天。好多民謠垃圾在污染livehouse 抱著個吉他啊啊啊啊理想(當然逼哥趙雷等好多真有實力的人還是很厲害的)
瀉藥。
期待題主給出您問題的數據支持。
首先問題要存在呀。謝謝!小眾音樂變成大眾音樂目前來看我覺得更多還是跟風和追偶像那一套。但是我覺得肯定是好事。不管是不是真的喜歡,至少很多人都會聽這些音樂了,哪怕幾十個里有一兩個真心喜歡,願意深入探究並獲得享受,也是很好的。越來越多人去看現場音樂就更是好事了,雖然很多原來一直堅守的人會十分正常地感到不適應,但是誰都是這麼過來的,畢竟感受音樂的魅力也不分先後。總之我覺得這是好事。
不存在 除了北上廣等大城市livehouse發展算良好等 一些省會城市偶爾來個有名的民謠歌手新晉的說唱明星或者老牌的搖滾樂隊會有比較多的觀眾 其餘時間大多是靠各種拼盤 DJ 零零碎碎的小樂隊小歌手來吸引現場觀眾 另外那些五六線城市livehouse一年難得幾場演出基本上是當作清吧營業來維持生計觀眾並沒有喜歡小眾音樂 而是小眾音樂莫名火了變大眾了才去追捧 在中國 普及現場音樂仍然是很難的一個過程
知乎不是提倡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嘛?你描述的現象…我沒有感受到我感受到的所謂小眾音樂走進大眾現象只在最近存在於朋友圈等線上渠道,現場並沒有發現,所謂真正的喜愛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不只是幾十元的門票,也有你為此支出的時間等,而隨便找找圖找找段子網路上隨便發一下,只要很閑就可以做到了
音樂不就應該去現場感受么
謝邀。作為一個沿海三線城市的孩子,本地只有一家非常非常小的酒吧在做live,200人就爆滿只能聽聲兒那種。設備也特別湊合。偶爾來樂隊會選擇性的去看,基本上就是,大眾的是真大眾,花粥之類的,每次都爆滿,小眾的是真小眾,我看過的人最少的加上我和我一老哥們,一共4個人。。
受身邊玩hifi和cd收藏的朋友影響,加上本地文化很差,又不喜歡去音樂節交朋友。個人更喜歡自己在家裡聽盤。
反觀一些大城市的朋友,給我的感覺都是live市場相當火爆。最早是很喜歡落日飛車這個樂隊,本以為在大陸不會有太多人聽,託了廣州的朋友去現場幫我買盤,據說那天人超級多。我敢說如果到我們這裡,不會超過10個人的。
如果你在一個小城市,還渴望每周末的livehouse,那是真的很可憐。這個問題從盤價上講,小眾樂隊現在漲價的趨勢變大了,不管是國內的一些小眾還是國外的很多indie都是這樣。可以說明小眾的聽者或粉絲是有提升。一些音樂形式也逐漸在被接受,很多小眾樂隊在沒火之前就會被提前搶購cd的情況有很多。
從網易雲上來講,很多早先收藏的小眾獨立,現在也很多都999+了。
我覺得是好事的,對於喜歡聽各種音樂的人,聽到新的東西,得到自己的理解的同時看看評論也是極好的。弊端就是會被一些人把原本的小眾變得很low,這都正常,主要看你聽得是歌,還是逼格,如老想著裝逼格,歌也就成逼歌了。這不一定, 還是要看城市人口基數大小, 在大多數城市除了一線音樂人,票房還是很慘淡
這樣的情況存在,但是,效果很有限。畢竟是一個長年飄著大麻煙霧的活動。
所以我說334是偉大。李志的巡演,是用來告訴小城市:這才叫做專業的認真的燈光音響舞台效果場地組織調音運營。
我覺得這些不算民謠 嘻哈不算小眾 ,在歐美主流音樂很受歡迎。只是國內大多聽眾沒有那麼高的音樂涵養聽人少,現在突然火了之前沒聽過的人見識到新世界了,有部分人是真熱愛,有部分人是為了宣揚自己的個性與眾不同,其實都是小白。
最後還有我大搖滾還沒火,是時候來一波中國有搖滾了,又有新的一撥
冒出來抗搖滾大旗的小白了謝邀,如果沒有數據支持,很難說有這種現象的出現。
live從一開始就是主流的音樂表現形式 何來小眾一說 你不了解不代表小眾啊
畢竟少數。Livehouse可以說是一大群地下音樂人重要的演出場所,但是從Livehouse爬到說大眾的並不多,這裡我可以列舉幾個算是比較大眾的例子,比如陳粒、李志等。
但是你要說現場音樂如今多紅火,那是有點勉強了,即使情況是越來越好,說難聽點小眾的風格有變大眾嗎?李志或者陳粒他們有火到啥程度嗎?假如你說民謠已經屬於小眾,那我不知道搞金屬的做何感想。
作為一個台前幕後都有丁點參與的小人物,我當然希望現場音樂會越來越好,但是擺在面前的現實是消費習慣與審美還有專業程度上的種種麻煩,要交給時間去解決,資本再努力,頂多算個催化劑。原因很簡單啊,人和人是有差異,不可能都喜歡一樣的音樂,聽八個樣板戲是因為沒得選,當音樂市場發展成熟了,聽眾選擇多了更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即使更小眾。潮流男孩聽Djent,喪逼聽抑鬱黑,變態(可能只是內心)聽碾核,這些聽眾比例可能很小,但乘以14億的基數就可觀了。
至於為什麼這幾年才發展,應該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問題,經濟水平發展了,音樂市場逐漸成熟才有的結果。
不一定,去過兩次livehouse,想去看看自己喜歡的兩個民謠歌手,真的感覺不好,現場音效,歌手都不行,而且雜亂,和演唱會完全是兩回事,去過之後原來喜歡的歌手都無感了!
推薦閱讀:
※如何客觀評價大張偉與花兒樂隊?
※搖滾圈裡最裝逼的一句歌詞是什麼?
TAG:搖滾樂 | 現場音樂LiveMusic | 中國民謠 | 小眾音樂 | Liveho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