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的人買菜有什麼區別?

一直聽說南北方的人買菜方面會有很大的區別,甚至是買菜的數量和方式都不一樣。(ノ?ω?)ノ


東北的冬天長達五六個月(哈爾濱),買菜都是用麻袋的,買一次存一冬,每種菜一麻袋或者兩麻袋。大概十月的時候就開始賣了。

菜的量很大,所以需要一家人專門出動一天,要不然就得一天買一點了,又累又麻煩。

冬天,各家的陽台是最好的儲藏間,做一下陽台保溫,再用窗戶控制一下溫度的話,陽台就可以當冷庫用。溫度是不是合適靠窗戶上的冰花來掌握。冰花薄薄一層時最合適,沒冰花就是溫度高了,冰花太厚,就是溫度低了。(冰花,在室外嚴重低溫時因為室內外溫差而在窗戶上凝結的水汽形成的冰層。形似各種花草,所以叫冰花。)

然後整個冬天就不用出門買菜了~~~

當然,現在有了超市,新鮮菜不像過去那麼難買了,但是價格上就要比集中買貴很多。大致有十倍的樣子。

集中買冬菜的缺點也是有的,過了三個月之後...吃不了的菜要麼幹了,要麼長芽,總之沒有一樣好吃。所以要盡量在前半個冬天吃光這些冬菜才行。不然面對著一大堆長芽的土豆和乾癟的白菜,你還得把它們扔出去...

我還在中原呆過四年,南方呆過五年,出去了才知道,南方不用買冬菜...南方的冬天買菜......貌似和夏天沒啥區別。也就是菜的品種上有些差別而已。感覺真是好幸福~

南方的你們是不會知道一天內運八十斤土豆,五十斤白菜,五十斤地瓜,三十斤大蔥上樓的感覺的,絕對的鍛煉身體。

而且,還要幫它們準備過冬的棉被......

啊啊啊!如果它們能自己上樓就好了......


我跟你們說這叫什麼,這就叫賣人設

有這個時間去菜市場走走,買菜你只要不是切開,或者有破損的,比如半個西紅柿,半個土豆這種砸場子的,老闆都會給你稱量,當然他們會推銷讓你多買點,但這無可厚非啊。

至於生鮮超市就更不要說了,你只要別是特別拆的,比如葡萄香蕉這種你非要拆成小的,都一定沒問題。

肉比較特別,雞胸肉買一塊沒問題,但是豬肘子肉這種,很難買一斤肘子,一般只分半個一個。

我坐標東北瀋陽。

我不知道一個個言之鑿鑿買菜必須多少斤多少斤一起買的東北人是真的經常買菜的東北人還是南方的戲精友人還是坐在家裡不常買菜的東北死宅或者精英?今年是2017年了,真有必要把南北方性格差異這種民國梗拿出來賣?

就算退一萬步講,你們那有些地方是買菜必須豪爽,一次囤一堆,但是這些地方有多少資格代表東北?原題目甚至是北方,比東北的概念還要大。

我不反對有些可愛的答主抖機靈吸粉,但是這個題目里很多回答已經通過以偏概全賣一個北方豪爽的人設,這樣會給不了解北方的人帶來困擾。

同時,我不相信南方的朋友就沒有這種困擾。


南方濕熱,北方乾冷。同樣的水果放桌子上,在北方變干皺縮了,在南方發霉淌水了(親歷)。南方買菜買多了等著壞吧,北方(尤其是冬季)買賣雙方都恨不得一次買夠賣光好回家不再出門吹冷風。南方人到了北方也一星期買一次菜了,北方人到了南方也最多一次買兩天菜。很簡單的自然因素加習慣因素。

補充一個買回菜後的區別,不知道有沒有普遍性:北方買回綠葉蔬菜,菠菜小青菜萵筍芹菜,一般只解開捆綁的皮筋繩然後用塑料袋裝了(也見過用報紙包的)放在陰涼處保存,對吧?不過見過在北方暫住的南方人,會把這類綠葉菜拆開(很特意把葉子分開)、散攤在地上、晾過再收。


初中的時候地理老師講到她去南方學習,在街上買烤鴨,賣烤鴨的人很熱情地用刀子點著烤鴨身體的各個部位招呼她:小姑娘,你是要這裡還是要這裡啊?

老師非常吃鯨,還能這麼賣?就很不好意思地說:我買一隻。

賣烤鴨的人很害怕:你一個小姑娘,居然要買一整隻烤鴨!!!


南方人。

小時候就很不能理解魯達在鎮關西那段為什麼算鬧事…

「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頭。」

「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見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不要見些肉在上面。」

然後鄭屠就怒了???

不就讓你削個瘦肉,挑個肥肉嘛!至於發那麼大火嘛!脾氣真大!

賣了三十斤應該很開心啊!

我媽買五塊錢的肉都要切成絲啊!

冬瓜還可以一整個一買的?

吃到明年嗎?? ?

還有…排骨買一兩個根沒毛病啊…

剁一下就是好多小塊了…

煮湯又不是為了吃排骨是為了喝湯啊…


我代表北方。

老家屠夫如果說豬論片賣,不是一片一片豬肉零賣的意思,而是半隻半隻豬賣的意思。

在老家我爸帶我去買蘆柑,給老闆說拿一個,老闆給了我爸一個蘆柑,我爸剝開吃了,說不錯,拿兩件。

然後我和我爸一人扛一箱(一件)回家了)。

我並不了解南方的風格,只是見過一次。

本科時有個同學(南方人)借我自行車去買西瓜。

我本指望她帶兩個瓜回來,最好再分給我半個什麼的,所以一直蹲宿舍等她回來,哪都沒去。

結果她空手而歸!我問她瓜呢,她說買了一片,路上吃了!

買了一片。。。路上吃了。。。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南方的風格,但我的確是震驚了,並且捶桌打滾狂笑說mmp還有這種操作,直到她拿小拳拳砸我,說我真討厭。


謝謝邀請,這個我還真可以回答,本身北方妞,曾經住廣州,現在偶爾住台灣偶爾住蘇州,都可以算南方了吧~

我們北方買排骨,一次半扇豬,實在吃不下,和老闆商量少買點,堅決不賣!所以我好幾年沒吃過燉排骨了!

到廣州後,排骨可以只買一根,感動啊!終於可以隨心所欲的吃了!

而且廣州是菜市場有很多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蟒蛇和鱷魚,鵪鶉和鴿子,呃……據說是煲湯的!

(在北方很少買菜,也許是我少見多怪?)

在老家買青菜,一次買一堆很正常,一堆兩塊錢。

到蘇州,一次買一小把,一把也是兩塊錢。

爸爸最喜歡在蘇州買魚,湖裡的魚和老家養魚坑的魚有雲泥之別,味道靈的!而且可以分段買,魚頭,魚身,魚尾。

對於只愛吃魚肋的我,爸爸做飯輕鬆許多,這是北方沒有的便利。

我爸第一次去台灣,覺得那裡四面環海,海產肯定便宜的不要錢似得,很興奮的去買魚,隨意的選了七八條,老闆都有點傻眼,知道大陸人有錢,果真壕!一算賬,三千多台幣(六七百人民幣),這回是爸爸傻眼了!(都是北方普通常見的魚,不是名貴品種)

後來又去買蘋果,北方人習慣吃蘋果,沒想到台灣的蘋果這麼大又香,買六個,六百台幣(120多人民幣),又懵了!

回來媽媽總結,難怪台灣人一次只買一條魚,不是他們不愛吃,是買不起!難怪他們很少吃蘋果,原來也是買不起!

媽媽,你這麼誠實好嗎?

後來我爸媽在台灣住久了,我又發現一條,台灣人什麼都可以燉成湯,北方人是什麼都可以包成餃子。

爸爸買了一些莧菜,想包餃子,結果我婆婆煮成蔬菜湯,我說蘇州應該就是清炒吧!

後來,我婆婆買了些茴香,想炒個特色菜,被媽媽包成茴香水餃,婆家所有人既驚艷又不可思議,好吃的要吞掉舌頭,我老公的哥哥嫂嫂質問我(不是責怪,他們只是太傷心了),四月,這麼好吃的水餃,你怎麼不早點包給我們吃!

我也想包,但是不會呀!

後來,爸爸媽媽給他們包了各色水餃,青椒的,番茄的,茄子的,於是我爸媽成了婆家最受歡迎的親戚。

我每次回台灣,哥哥嫂嫂都問,叔叔阿姨怎麼不一起來?!!!

有時,他們會去我老家,為了吃餃子和便宜的像不要錢的海鮮 ,還有大桃子和蘋果

對了,台灣的桃子更貴,比我拳頭小三分之一(手偏小),十顆八百台幣!老公大哥在山上買過一顆現摘有機洋白菜,二百五台幣,我一直覺得老農是根據他的智商在賣菜!(其實智商極高)

對比一圈,深深覺得自己家鄉最好!


東北工業化早,人口又不密集,勞動力除了農業基本上都在輕重工業里,不可能留給三產很多勞動力。相應地,能夠提供的人均三產服務時長就很有限,沒人伺候你一天吃三頓飯買三次菜。就是一周的直接買完,節約售貨勞動。

美國就是這樣的,每周開車進城買一次貨,都是大包裝,堆在家裡。其實說白了就是物資相對於勞動力的不稀缺導致的。日本就正相反,遍地都是便利店,說白了就是勞動力相對於物資的不稀缺。

在這樣的歷史下,即使勞動力後續變得稀缺了,但人們的購物習慣已經養成,人們也還是會推廣自動售貨機等東西來為人們提供少量購物的服務。同理,東北人的購物習慣也養成了,勞動力富餘出來寧可做直播喊麥也不樂意做這種細碎的售貨服務。


」前幾天看到的一個很全面的回答。

如果深有同感,不妨點個贊如何,嘻嘻嘻。


北方人一次買一噸

南方人一次買一頓


關鍵是氣候啊,南方買幾十斤白菜?一顆白菜切開,還是冬天哦,放兩天就壞了,不切?放一周必發霉!你吃嗎?


2002年的時候,超市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剛剛出現在我們那個小縣城,有一回我陪同學去喜盈門超市買菜,她拿了幾個西葫蘆、一斤肉和一棵......芹菜.....拿的時候我就說,一棵芹菜人家怎麼賣啊?我同學淡定地去稱重,稱重員熟練地把標籤貼在那棵芹菜上。我同學揚起那棵芹菜神氣地向我炫耀。我當時也不知道咋了,覺得特別好笑,就忍不住笑起來,從菜架笑到稱重台又笑到收銀台,看著收銀小哥拿著那根芹菜一本正經地掃碼的樣子,我覺得他一定是故意跟我同學合起伙來演給我看的。

哈哈哈哈!天啊!一根芹菜!哈哈哈哈哈哈哈!那只是一根芹菜啊!居然有人買菜只買一根芹菜!哈哈哈哈哈哈!我滴天吶!一根芹菜!!!哈哈哈哈哈哈哈,居然還有人肯賣!哈哈哈哈哈哈!那一刻我笑得幾乎直不起腰來。

收銀小哥停下手中的活靜靜地看著我,我想剎住笑,可是由於慣性真的剎不住,我憋到內傷還是收不回臉上的笑意,收銀小哥一臉沒好氣地問:我有那麼好笑嗎?我本來想說,哥我不是笑你,我是笑芹菜.....可是一扭頭看到躺在收銀台上那棵孤零零的芹菜,我又忍不住笑了.....

最後是我同學硬推著我我才沒有笑倒下。

如今超市普及了,我又在南方生活了這麼些年,看到知乎上這個問題,我又想起多年前那棵芹菜帶給我的衝擊力。哎,我那時真蠢,沒見過世面,居然會那麼輕易地就被一棵芹菜刷新了笑點......


這個真的要回答。北方的漢子來廣東工作,第一次和同事買菜,他在攤販那裡,拿三四棵小蔥(注意是小蔥),兩三個辣椒,一個胡蘿蔔,一小塊姜還有一頭蒜,看得我一愣一愣的,這難道不被老闆罵?這丫的明顯是來搞事情的好不好?我都做好被老闆懟的準備了,然後呢,老闆在我的目瞪口呆中,飛快的把這些菜稱重,這個八毛那個一塊三,零零碎碎的加起來,算個總賬,付錢,走人。全程乾脆利落,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當時感覺真的漲見識了,人世間竟然還有這種操作?在北方集市上,買胡蘿蔔你買一個,你確定你不是在調戲賣菜老闆?賣蒜買一兩頭,老闆會一巴掌把你扇到牆上,你特么的是來搞事情的吧?還有買蔥買幾棵的,黃瓜一兩根的,呵呵,不多說,直接打死,沒人同情。

哼,小家子氣,一個個的。

我們北方集市,常見的操作是這樣的:老闆,你剩下這十五斤蘿蔔我都要了,便宜點唄;這菜六毛一斤是吧,我買十幾斤,按五毛中不中?這些操作,你們南方人也沒見過吧?

平時還好,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大蔥芹菜,一整捆一整捆的賣,都是二三十斤的大捆,不零賣的,當然也有零的,貴一點而已。還有整袋的土豆,還有蘋果等等,估計這種操作你們也沒見過。

真的是文化差異,不服不行。

對了,忘了說肉了。買一根排骨?買五塊錢肉?在北方同樣直接打殘不解釋,在南方,老闆還帶有剁塊兒切絲兒的業務……(ー_ー)!!

┐(′-`)┌真的是呵呵了……


-

我不知道諸位說的南方北方指的是哪個南,哪個北?大體上西北吃面,東北吃米,你們說的是哪個北?

我在蘭州住了一年,寧夏住了一年,那地方一冬天下不了兩場雪,我老家黑龍江冬天一下雪能把房子壓塌,請問你們問的是哪個北?

我老家牡丹江在黑龍江最南邊,到黑龍江最北邊漠河一千五百公里,和牡丹江到北京一樣遠,我女朋友華北人把包菜叫疙瘩白,我們叫大頭菜,請問你們他媽的說的是哪個北?

蘭州開春不久滿街花,我成天去五泉山得瑟,牡丹江清明節還在下大雪,五一才開花,請問你們說的是哪個北?

我一個北方人,在蘭州一年卻聽不懂任何一句蘭州話,到了吳忠也就聽得懂一丁點寧夏話,反倒是去了廣州沒幾天廣東話就差不多聽明白了,說好的北方話都差不多呢?請問你們他媽的說的是哪個南哪個北?

我在廣州住了五年,夏天山竹十元十個,現在福州住了將近一年,山竹二十五元一斤,就算兩省挨著,蔬果價格都有差距呢,籠統一個南方北方就能比?

十月份嶺南風和日麗的時候,黑龍江已經下雪了,牡丹江每年五六個月的雪期,廣州幾十年才見一次雪,你們覺得這能比?

你們說北方買白菜一次買五十斤,我當你們是指冬天屯菜過冬,誰他媽的夏天也買五十斤?腦子有坑?

來來來,不分季節就粗暴比較的人覺得自己是蠢是壞?

無論南方北方,我去哪個菜店、市場,超市也沒見誰非得讓我買半隻牛羊十幾斤土豆的,怎麼偏偏你們就遇得到呢?

無論南方北方,我覺得都差不多,7月份去蘇州玩了一周,早上買兩個饅頭也沒見有什麼差別,怎麼南方北方到你們嘴裡就跟兩個世界似的呢?

我在廣州的時候每天早上去華輝點一份肉蛋腸,在蘭州時候去馬有布點一碗牛大,在老家的時候樓下早市點一碗雞汁豆腐腦,兩個油炸糕,我吃的都挺舒坦,也沒覺得哪個高哪個低,怎麼在網上就看見一群人甜甜鹹鹹爭來爭去呢?(不要和我提馬子祿,我個人不喜歡,我更喜歡馬有布)

誇大地域差異本質上是無知的表現,除了讓人覺得你蠢,還會讓人覺得你壞,因為有的人在誇大地域差異的時候就喜歡摻點地域歧視的私貨。

這種人真的很煩!

中國很大,每個省份,甚至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優缺與民俗,齊齊哈爾的烤肉就是比牡丹江的好吃,這點不得不服。

當談論地域差異的時候,能不能先分清哪是哪?

那些說北方冬天沒有南方冷的能不能加上一句「室內」?我老家冬天零下三十度,把你扔室外手機都凍關機了,你和我說不冷,開玩笑呢?

最後附一張2014年4月份清明節的牡丹江南湖公園的景色,我的拍照技術大體上屬於行車記錄儀級別,請隨便笑。

如是。

好人兒蘭月順安~。

誇大地域差異、粗暴比較、摻雜地域歧視非蠢即壞的人不順安。

哼!

-


其實並不是買菜買的多了就有了優越感,只是小時候買冬菜,買年貨的那種感覺,讓我覺得很幸福,很懷念。開始下點雪的時候,滿滿一三輪車的白菜運回院子,放進地窖,我年紀小不允許下去,直到老屋子拆遷我也沒下去過,挺遺憾的。每個人的奶奶家裡都有無數個酸菜缸,有的比5歲的我還高,後來長得比缸高了就偷偷拿勺子喝酸菜水。過年的時候炸很多很多麻花和饊子,在小盆里堆成小山一樣。現在在北方大家也很少買冬菜了,過年也不會囤菜囤到正月十五了。

有時候覺得,物質匱乏的年代,食物才顯得珍貴,慾望更容易滿足,現在完全沒有那種看著一三輪車白菜發自內心的滿足感了,那種感覺可能很多人都沒有過,也無法理解,但是對於我來說挺有趣的。

再補一個北方人吃燒烤和南方人吃燒烤的區別。

在內蒙4個成年人去吃,先上100個羊肉串,10個板筋10個肉筋一人一串雞翅一人一串腰子……

在廣東4個成年人去吃,一人一串XX,一人一串XX, 一人一串XX……(不一定是一串,但是肯定沒點過100串啊)

~~~~~~~~~~~~~~~~~~~~~~~~~~~~~

我記得小時候在內蒙古,我家的米和面都是50斤起買的,雞蛋是10斤,蘋果和橘子是20斤起買。羊是半隻或者一隻,豬是半扇。雪糕也是一箱一箱買回家屯冰箱的。我家只有3個人,吃不了可以慢慢吃。我一直以為買蘋果只買一個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韓劇里,直到我來了廣東……我發現排骨可以買一根!蔬菜可以論個賣!竟然還有5毛錢的蔥,這在北方都是送的!北方賣蔥是一捆一捆的啊!我現在好懷念家裡燉羊蠍子,燉滿滿一大鐵鍋。不說了我要買票回去吃羊蠍子了!


北方人買菜也不全是幾斤幾斤的買吧……這應該大部分存在於菜市場

我在超市買過1根胡蘿蔔2個青椒回家做宮保雞丁

老闆也沒追著打我呀╮( ??ω?? )╭


在北方的時候,菜都是這麼標價的:五塊錢三斤,兩塊錢一堆兒。你說這五塊錢三斤的給我來一塊錢的你都覺得自己特傻逼不好意思開口,偶爾開口了人肯定不賣你。

來了上海才發現,只要稱能稱出來,就能賣給你。一顆大蒜也可以賣,一根茄子也可以賣。

去年夏天回老家說中午燉魚吧,買點香菜。也不長住,倆人也就一棵就夠了吧,拿了一棵,大嬸兒說一把五毛,我老婆說吃不了,於是大嬸說算了拿走吧不要錢。


答主從小在北方長大,十幾歲到廈門讀書,買菜這回事兒確實是有差的。在北方確實一買就是一塑料袋啊,因為周圍人都這樣啊,很少見人會一個或幾根的買。在廈門因為土地比較緊張,水果蔬菜都是外面運過來,桃子啊什麼都是幾個幾個買,再也沒法一買買一袋子,確實是貴啊【委屈】但趕上有一年荔枝什麼的超級便宜,五塊錢三斤!北方十塊多一斤呢!那時候我吃荔枝是用盆子吃的!!!


北方人也沒有說一買買好幾斤的說法,買胡蘿蔔也只是【幺(稱量)一下這幾根】,蔥也就是買幾根,倒是蒜真沒有按粒買的,冬天買白菜的確是買二十多顆,但那完全是因為冬天沒菜了。

我覺得那種說法就是在黑北方人都是農村人,因為只有農村人趕集的時候才會按斤買買買,因為錯過一次等好久呀……


「反駁+回答」

看了眾多回答,發現很多說的非常片面。

感覺他們回答的不是南北方的差異,而是家鄉與外地的差異。

北方和南方都是個很大的概念,用某一個地方來代表整個地區,明顯是很不負責任的。

就比如本人的家庭(位於西北某城市),習慣食用新鮮菜,所以買菜總之只買一頓的量,比如在菜店拿個蒜頭,掐把韭菜,撿三四片蘑菇,稱幾個土豆…等,附近的菜店老闆都不會多說什麼,做生意都是按量稱,誰管這個?

面對不同的買菜方法,份量,老闆什麼態度,我認為這是個人習慣問題。

至於有人用北方天氣冷,南方天氣暖來說事,怕是你還生活在過去吧?現在家家都有冰箱,不至於用這麼個原因來解釋。

原因解釋:溫度只是決定南方不能一次買太多

,但不能決定北方就得買多,一次買很多大概有兩個原因

1.因為你們家在如郊外農村等這種不方便的地方,每次去街上買東西不得已買多點備著

2.因為你懶,懶得必須一次多買點屯在家裡,直到衣糧斷盡才肯出門再次採購。

如果你認為你不是上面兩條原因所致,那隻能說明你的這個買菜習慣是父母長輩傳的,而你的父母長輩多少都會滿足我說的兩條之一。

補充題主問得南北方式差異。

答主的家鄉(新疆)買菜(東西)都是公斤(kg), 克(g)來稱量

而老家(秦嶺南側)則是用斤,量來稱量


推薦閱讀:

麵包車是否是一個「中國特色」的產物?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在衣服上的字元用英文會比用拼音更時尚?
「巴洛克建築風格」和「洛可可建築風格」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播音腔」與「朗誦腔」為何在大陸主持界如此盛行?其中來龍去脈是怎樣?
為什麼歐美人這麼喜歡吃乳酪, 而中國人愛吃的人要少得多?

TAG:文化差異 | 南北差異 | 買菜 | 地域性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