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和地震之間有怎麼樣的聯繫?

8月8日凌晨發生了月食

而8月8日晚上四川發生7.0級地震

這些事情之間有什麼聯繫嗎?求天文帝解釋解釋

相關問題「月食」後的全國多地發生了地震三級以上地震,請問「月食」與地震之間有什麼關係?


有聯繫啊,它們都是自然現象啊。


地震發生時都會有人在呼吸,所以我建議全體人類都戒呼吸,以防地震再次發生危害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什麼要戒呼吸?

在元素周期表中,氧與硫處於同一族中,而且其化學性質要比硫活潑得多,腐蝕性僅次於氟和氯。這些元素都具有極為嗆鼻的氣味,而且有毒,為什麼氧氣卻是「無毒無味」呢?荒謬!事實並非如此!氧氣的毒理作用,早在尚未出生之時,就已經悄然侵蝕著你的身體,降臨世界後更是兇殘地吞噬著你的健康。
嬰兒是一個天然的、不會控制情緒的動物,心滿意足時就微笑或者睡覺,不高興就哭鬧。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新生兒剛出生時,會哇哇大哭?醫學的解釋是,這象徵著我們第一次呼吸,肺里充滿氧氣。可是,為什麼呼吸就要哭得那麼慘烈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不喜歡甚至害怕氧氣的味道!就好比我們切幾十個洋蔥,或者被人噴了一臉煙灰一樣的感覺,對純潔的我們而言,呼吸氧氣是如此痛苦的事情,不哭才怪!有些時候,某個嬰兒剛生下來沒有哭鬧,拒絕呼吸,這正是我們保護自己的正常反應。然而,父母和醫生遇到這種情況,往往錯誤採取了各種措施來強迫他們呼吸,當然,這是成年人早已對氧氣成癮的緣故。
然而,可悲的是,我們很快就在氧氣中平靜下來了,沒有再繼續抗爭。並不是因為氧氣變得無毒了,而是我們習慣了。千萬不要小看習慣的力量!通常,我們認為水是無味的。事實上,研究證明水的確是有味道的,而且某些生活在極度缺水地區的動物就可以感知這種味道。而人類感覺不到,只是因為我們的味蕾習慣了。同樣,學過生物學的人都知道,人的眼睛成像原理是怎麼回事,視網膜上的映像是倒立的。我們在嬰兒時期,看到的就是這種倒立的像,只是一段時間後我們習慣了,於是這些像就變成了正立的。這也是實驗證明過的。再強調一次,不要小看習慣的力量!中國人在有毒食品和霧霾中生活這麼多年,並不能證明它們是無害的!

古細菌是生物中區別於真核生物與真細菌的第三大類群,它們基本上嚴格厭氧,而且氧氣對它們來說有劇毒。但是,在無氧條件下,這些細胞的壽命遠遠長於有氧條件下的細菌,也長於大多數真核細胞,活過百千年不過是小菜一碟。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甚至有存活超過60萬年的古細菌的案例報告。有些人可能會說,一些呼吸的生物,比如龜,也可以活很長。但注意,龜類新陳代謝較慢,呼吸頻率低,受氧氣的毒害相對較少,因而益壽延年是很正常的事情。

嬰兒的肺是鮮嫩的粉紅色,隨著年歲增長,變成污濁的棕灰色,老年甚至會變為烏黑。不僅吸煙者,所有呼吸的人的結果都是如此,像一塊生鐵被氧氣所無情侵蝕,生鏽至死。氧氣會誘發我們的身體產生大量活潑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對一切細胞結構發動狂轟濫炸:它們攻擊DNA,破壞遺傳密碼;攻擊蛋白質,導致活性降低乃至失活。更可怕的是,當自由基攻擊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時,產物同樣是自由基,引發連鎖反應。因此,我們的身體每況愈下,記憶越來越差,脫髮和長痘只是冰山一角。不要等到垂垂老矣、奄奄一息才意識到氧氣的毒性,明白戒除呼吸的重要。

以上我們講解了氧氣的危害,那麼,為何人們還會趨之若鶩地呼吸呢?

下面我來講講呼吸的機理,了解呼吸為什麼會屢戒不止的原因。
物質成癮的兩大重要特徵,就是強迫性地尋覓,以及高複發率。氧氣之所以容易成癮,就在於它的強腐蝕性,使得它能夠高效率分解我們的身體組織,產生能量和興奮,原理就近似於SM傷害自己而製造神經衝動。我們在高氧環境中,會感受到一種清新和愉悅,這正是氧氣帶來的快感,但是,這短暫的愉悅是以長期而劇烈的器質性傷害為代價的。總是處於高氧狀態下的人,老化速度會顯著加快,各器官加速衰竭,造成永久且不可逆的損害。
種種研究表明,成癮性與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罪惡的呼吸中樞掌管著我們的呼吸活動,在出生前,它還處於休眠狀態。但一出生,潘多拉的盒子就被打開。實際上,我們的每一次呼吸,都在消耗自己身體的同時,給予該中樞以刺激和滿足。一旦我們試圖戒除呼吸,呼吸中樞就會立即釋放出大量電信號,要求我們恢復呼吸,導致我們產生難以克制的呼吸衝動。如果我們能堅持挺過這個階段,忍受這種強烈的階段反應,我們完全可以告別氧氣對身體的毒害,成為一個長命百歲、健康向上、大展宏圖的好青年。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一位戒呼吸吧友的福報:

以前我也以為戒呼吸吧是邪教,可是自從自己親身戒呼吸才發現真的有福報,經常看吃翔佛祖《憋為涼尿》,學習戒呼吸文章,因為沉迷呼吸一直沒有孩子。人很猥瑣各種癥狀,社恐,自卑,脫髮,腎虛,兩眼無神,害怕與人眼神交流,戒呼吸兩年多了,完全沒和老婆做過,老婆懷孕了,這是吃翔佛祖的幫助啊!

(部分轉自百度貼吧 戒呼吸吧)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有必要認真回答一下了。各位抖機靈的通通走開。

首先,為了各位的理解需要,還是再次科普一下月球軌道、月相、日月食以及引潮力。

月相示意圖

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平均距離38.44萬公里,偏心率0.055——仍然相當接近於圓,但近地點與遠地點還是相差約四萬公里。月球公轉軌道面與地球繞日公轉軌道面——也就是黃道——有一個5.15度的夾角。

如上圖所示,以日地連線與月球軌道交點(實際並不存在)為基準,以月球公轉方向為正方向,地月連線與日地連線的夾角為θ,則

  • 當θ=0°時,月相為朔,月球基本不可見;
  • 當θ=90°時,月相為上弦,如2;
  • 當θ=180°時,月相為望,如4;
  • 當θ=270°時,月相為下弦,如6;
  • 當θ=360°時,月相回到朔。

日月食示意圖

由剛才的論證可知,日食只可能發生在朔,月食只可能發生在望。這兩個時候,日、地、月三者幾乎位於同一直線上。

(月食只是我們看到的現象日地月三者位於同一直線才是其本質

因為地球不是一個質點而是一個近似球體,因而表面與中心受到同一天體的引力有一個差值,這個差值就是引潮力

經過計算可知,月球與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處於同一數量級,比值大致為2.18 : 1。除了吸引海水之外,引潮力還會使地殼發生可以測量的形變——平均漲落在幾十厘米。

朔望時,月球與太陽的引潮力在同一方向相互疊加,總的引潮力達到最大;上下弦時,兩者的引潮力互相垂直,總的引潮力達到最小。

好,接下來可以回到問題了——月食和地震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繫?

  1. 由剛才的科普可知,月食時,日、地、月幾乎位於同一直線上,引潮力疊加達到最大,地殼形變也因此達到最大
  2. 而地殼中存在大量斷裂帶,斷裂帶兩側的地塊在此時擠壓程度更重,導致應力集中加劇
  3. 這種情況下,應力集中若達到了地塊的承受極限,便會發生錯動與斷裂以釋放應力,此時也就發生了地震

若要總結一下,那就是:月食——更準確地說是月食時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係——是地震的誘因之一。

月食換成日食,同理。

理論很豐滿,但要是沒有觀測數據支持,依然很骨感。

數據在哪裡找呢?中國地震台網有的是——

地震記錄查詢

我下載了最近一年的地震記錄,經過匯總分析,製成了這麼幾張圖表——

總地震次數

3級以上地震次數

(3級以下的記錄似乎不完善,期待更完善數據)

5級以上地震次數

——似乎月相與地震確實存在某種蜜汁聯繫。做一個相關性檢驗吧?

算了,數據量太大,先不做了。估計相關係數大約在0.4到0.6之間,已經可以證明相關了。

因此,上文的理論應當是成立的。

實際上,我剛才做的工作,早就有人做過了,而且樣本量更大、方法更科學。

此人是國家天文台李勇博士。他在2003年的一篇論文裡研究了1900至1980年間6級以上地震釋放能量的分佈規律,發現在農曆初七及十四前後各有一個明顯的峰值,而在初一及廿三前後各有一個不太明顯的次峰。

各位已經知道了日月食可能發生的時間,因此,到這裡可以肯定,月食(日食)、月相與地震的關係如下——

朔望容易發生地震→日(月)食只可能發生在朔(望)→日月食時更容易發生地震

當然,這僅僅是地震的一個方面。

至於地震雲?呵呵,還是少看手機多抬頭看天吧。

你會發現,「地震雲」每天都有,因為每天都有無數難以察覺的地震

參考資料

《天文學新概論》(第四版)蘇宜/編著

《諾頓星圖手冊》(第二十版)【英】伊恩·里德帕斯/著,李元 等/譯

中國地震台網--首頁

國家天文雜誌:地震與月相有關嗎_科學探索_科技時代_新浪網

附:2016年8月11日至2017年8月10日月球動態(來源:北京天文館天文日曆)

2016年

8月

  • 11日——上弦
  • 18日——望,半影月食
  • 22日——過近地點
  • 25日——下弦

9月

  • 1日——朔,日環食
  • 7日——過遠地點
  • 9日——上弦
  • 17日——望,半影月食
  • 19日——過近地點
  • 23日——下弦

10月

  • 1日——朔
  • 4日——過遠地點
  • 9日——上弦
  • 16日——望
  • 17日——過近地點
  • 23日——下弦
  • 31日——朔

11月

  • 1日——過遠地點
  • 8日——上弦
  • 14日——望,過近地點
  • 21日——下弦
  • 28日——過遠地點
  • 29日——朔

12月

  • 7日——上弦
  • 13日——過近地點
  • 14日——望
  • 21日——下弦
  • 25日——過遠地點
  • 29日——朔

2017年

1月

  • 6日——上弦
  • 10日——過近地點
  • 12日——望
  • 20日——下弦
  • 22日——過遠地點
  • 28日——朔

2月

  • 4日——上弦
  • 6日——過近地點
  • 11日——望
  • 19日——下弦,過遠地點
  • 26日——朔,日環食

3月

  • 3日——過近地點
  • 5日——上弦
  • 12日——望
  • 19日——過遠地點
  • 20日——下弦
  • 28日——朔
  • 30日——過近地點

4月

  • 4日——上弦
  • 11日——望
  • 15日——過遠地點
  • 19日——下弦
  • 26日——朔
  • 28日——過近地點

5月

  • 3日——上弦
  • 11日——望
  • 13日——過遠地點
  • 19日——下弦
  • 26日——朔,過近地點

6月

  • 1日——上弦
  • 9日——望,過遠地點
  • 17日——下弦
  • 23日——過近地點
  • 24日——朔

7月

  • 1日——上弦
  • 6日——過遠地點
  • 9日——望
  • 17日——下弦
  • 22日——過近地點
  • 23日——朔
  • 30日——上弦

8月

  • 3日——過遠地點
  • 8日——望,月偏食

為了打這些字,我已經花了五個半小時了……求各位不要只看那些幾分鐘抖機靈寫成的不能稱之為答案的「答案」罷……

————————二零一七年八月十一日兩點二十六分答案————————

複習了一天(誤)的微積分回來,發現自己的答案突然成了焦點,略感意外。

看到有批評的評論了,這在意料之中。

當打出「算了,數據量太大,先不做了。估計相關係數大約在0.4到0.6之間,已經可以證明相關了」這一段時,其實我是心虛的——

——不,其實決定做數據分析時,我就已經有些心虛了。

從原答案的附表中可以看到,這一年內只有兩次半影月食一次月偏食兩次日環食——還不算十來天后的日全食——樣本量實在太小,仍然很難說明問題,只能借朔望來打掩護。概率論沒學好,數據處理又糟,我已經預料到,結果不是車禍現場,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最後還是這麼趕鴨子上架了,我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態……大約我真的是想說啥罷……其實開始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是抱著一種「這兩種事物確實存在關聯」的先入之見的,這種先入之見的依據詳見理論論述部分。

直到現在,我仍然感覺,「朔望容易發生地震→日(月)食只可能發生在朔(望)→日月食時更容易發生地震」這條邏輯鏈,仍然太牽強,只能先算作緩兵之計……不過,這條邏輯鏈裡的前兩項,仍然是較為確鑿的。以「朔望容易發生地震」為準,我期待更多的數據,做一個「地震能量 - 朔望是否發生食」的關係分析,哪怕最後會推翻這條邏輯鏈,但起碼給出了更接近真實的答案。

近期事況略多,還有一個前往帝都的出行計劃,鑽故紙堆只怕要延遲好久了……不過,碧沙崗嵩山南路一百五十號,還是等著我罷。

另外,感謝 @雲舞空城 中肯的評論。

————————二零一七年八月十一日二十二點五十三分更新————————


說明天文科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地球剛好在月球留下個影子而已

關地球什麼事啊

我家車天天在地球留下個影子

也沒見我車震啊


理論上說有影響,月球潮汐力對地殼是有影響的。但這個影響不是發不發生地震這種層面的,影響沒這麼明顯,也沒這麼直接。所以時間上的接近應該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月食沒影響。

月球的潮汐力才有。


如果有影響的話就是月食都在滿月時發生,這個時候月球引力的潮汐效應最大。


那個,你先總結一下前幾次月食和地震的數據,再看看,關係到底大不大吧。光是這一次的數據說明不了什麼哦


感覺沒什麼關係吧.....

月食是周期性的現象,地震是大陸板塊運動造成的,兩者根本不沾邊

兩者發生的時間只是碰巧了


雷鋒和雷峰塔的關係


一個是天體運動一個是地殼運動,高中都得學


月食沒有影響,但是個人覺得月球的潮汐引力有。

至今還記得汶川那天下午兩點半就能看見月亮。。。

另,求大神解答潮汐引力是否與地震有關。


月亮的引力影響著地球上的漲潮和退潮,因為月亮施壓在地球直徑上的引潮力並不是一致的。

研究數據證明「過多的引潮力」和「巨大的地震」有直接關係。在海洋隨著月亮的引力前後移動時,陸地也一樣。地球外殼的細微收縮,可能就是大地震發生所需要的最後那一點點推動。

多個大地震發生在新月和滿月前後,這個時候的潮汐應力達到最高點,地球和月亮並排成一線。但是這並不能證明新月或滿月造成了大地震,因為這樣的關係並不存在於潮汐和小地震之間。

我覺得題主問的有點「窄」,因為就目前來說,月食和地震這方面沒什麼資料。何不問問「月亮的周期與地震的關係」?

可以肯定的是,來自月亮的引潮力有可以讓小地震變成一個大地震的力量。


人家提出一個疑問,你們又是兼職又是呼吸的,你們這種回答還有人贊?正兒八經回答不好嗎?


又不是大部分地震都有月食,也不是大部分月食都有地震,你說有什麼關係?


推薦閱讀:

岩質行星/類地行星可能可能擁有行星環么?
哪裡可以看極光?
在 2017 年底展望,未來幾年的航天界的發展會出現怎樣的新方向和新趨勢?
2017 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學事件有哪些?
關於主序星問題?

TAG:自然 | 地震 | 天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