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海計算,他和雲計算有什麼區別?

自從前任中科院副院長提出這個概念後,我就沒搞清楚,請各位專家進行解答,以後是不是還會有山計算,河計算,湖計算?


這不是什麼新概念了,幾年前就有人提出。

http://www.zte.com.cn/cndata/magazine/zte_communications/2011/1/articles/201102/t20110210_219270.htm

雲計算是在一堆同構的伺服器上進行計算,結果傳到終端。海計算是在分散的異構的終端設備上計算,結果互相傳。每個設備就像個水滴。

當然,量多那叫海。量少,那就是胡計算,啊,不是,怎麼把實話說出來了,是湖計算。要更少的話,那就是坑計算,特別坑。


可能還有溪計算


海計算:

是2009年8月18日,技術創新大會上所提出的全新技術概念,實質是把智能推向前端。智能化的前端具有存儲、計算和通信能力,能在局部場景空間內前端之間協同感知和判斷決策,對感知事件及時做出響應,具有高度的動態自治性。

海計算為用戶提供基於互聯網的一站式服務,是一種最簡單可依賴的互聯網需求交互模式。用戶只要在海計算輸入服務需求,系統就能明確識別這種需求,並將該需求分配給最優的應用或內容資源提供商處理,最終返回給用戶相匹配的結果。

與雲計算的後端處理相比,海計算指的是智能設備的前端處理。

海計算的每個「海水滴」就是全球的每個物體,它們具有智能,能夠協助感知互動。億萬種物體組成物聯網系統,就如同海水滴形成大海一樣。

雲計算:

傳統的應用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支持更多的用戶,需要更強的計算能力,需要更加穩定安全等等,而為了支撐這些不斷增長的需求,企業不得不去購買各類硬體設備(伺服器,存儲,帶寬等等)和軟體(資料庫,中間件等等),另外還需要組建一個完整的運維團隊來支持這些設備或軟體的正常運作,這些維護工作就包括安裝、配置、測試、運行、升級以及保證系統的安全等。便會發現支持這些應用的開銷變得非常巨大,而且它們的費用會隨著你應用的數量或規模的增加而不斷提高。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是在那些擁有很出色IT部門的大企業中,那些用戶仍在不斷抱怨他們所使用的系統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對於那些中小規模的企業,甚至個人創業者來說,創造軟體產品的運維成本就更加難以承受了。

所以,雲計算,應運而生——更大、更快、更強

將應用部署到雲端後,可以不必再關注那些令人頭疼的硬體和軟體問題,它們會由雲服務提供商的專業團隊去解決。使用的是共享的硬體,這意味著像使用一個工具一樣去利用雲服務(就像插上插座,你就能使用電一樣簡單)。

只需要按照你的需要來支付相應的費用,而關於軟體的更新,資源的按需擴展都能自動完成。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基於雲的企業服務,生活因「雲計算」正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革和改變!

分享以下關於「雲計算」幾種通俗觀點

水龍頭觀點論

當需要的時候,扭開水龍頭,水就來了,我只需要操心交水費就是了!

當你需要用一個軟體時,你不用跑去電腦城,打開應用商店,它就下載下來了,你只需要交錢就是了;

當你想看報紙的時候,你不用跑去報刊亭,只要打開頭條新聞,新聞唾手可得;

當你想看書的時候,你不用跑去書城,只需要打開閱讀軟體,找到這樣的一本書,在手機上閱讀;

當你想聽音樂的時候,你不用再跑去音像店苦苦找尋CD光碟,打開音樂軟體,就能聆聽音樂;

雲計算,像在每個不同地區開設不同的自來水公司,沒有地域限制,優秀的雲軟體服務商,向世界每個角落提供軟體服務——就像天空上的雲一樣,不論你身處何方,只要你抬頭,就能看見!

葷段子觀點論

網上很流行的一種比喻:男人找個女友或老婆是自建私有雲,單身約炮或者到娛樂場所消費是公有雲服務,按需使用並可彈性擴容,已婚男人找二奶小蜜則屬於混合雲。

這種解釋方式對男人比較適用,通常稍微一解釋就心領神會!

共享單車-滴滴出行論

出行需要用車,雲計算或者雲服務好比乘坐計程車或專車快車共享單車,隨時需要隨時用,按用量(路程)付費即可。

自己買車開車是混合雲,車是自己的,出去付費停車或加油相當於部分使用公有雲,而亞馬遜或微軟雲在國內跟黑車差不多被政策限制

一日三餐吃貨論:

餓了要吃飯,在家裡自己做飯屬於自建私有雲,需要建造廚房購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等,吃完飯還需要自己刷鍋洗碗等運維工作,費時費力;

外面餐館提供的就相當於公有雲服務,按需胡吃海塞吃完結賬抹嘴走人,餐館後廚如何安排做菜順序並加快出菜速度就是負載均衡和虛擬化概念;

請廚師到家裡上門做飯則屬於典型的混合雲,在資產安全的情況下有限使用公有雲。


跟隨叛逆者大佬點進來的,卻發現答主們很暴力...

以下來點正經的。

所謂海計算、霧計算等與雲計算區別開來的計算架構,都講的是一回事:performing data processing at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near the source of the data[1]。

目前學術界最為承認的表述方式是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自去年起IEEE與ACM合辦了邊緣計算研討會議SEC(IEEE/ACM Symposium on Edge Computing)[2]。

Edge Computing是一種介於傳統嵌入式計算與雲端數據中心計算中間的一種混合計算架構,它的催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配備各式感測器的邊緣設備急劇增長,其所產生的海量的感知數據不同於互聯網數據,具有高頻、周期性不間斷的特徵,集中於雲端數據中心處理的模式對網路傳輸帶寬與流量要求難以滿足,並難以保證實時性。
  • 海量的感知數據全方位地刻畫用戶生活與工作的真實寫照,完全上傳於雲端進行處理與分析不可避免地會引發隱私窺探與泄露問題。

個人認為,如何合理地將計算任務劃分給edge devices和cloud servers兩大部件是其首要解決的問題。WSU Weisong Shi老師研究組近期發表了一篇survey [3],其背景介紹與應用案例部分頗為翔實,感興趣的童鞋可以一看。

[1] Edge computing - Wikipedia

[2] The First IEEE/ACM Symposium on Edge Computing

[3] Edge Computing-An Emerging Computing Model for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Era


還記得當年的透明計算嗎?


都會有的,以後還有天計算,地計算,風計算,雨計算


digital ocean:我早就是洋計算了


其實就是Grid Computing,比Cloud Computing出來還早得多。。。只不過不知道啥時候搞了個「海計算」的名字。。。


海計算比雲計算和霧計算水分更大。


海計算又稱作分散式計算,是相對於在遠端伺服器進行計算的雲計算,又稱作集中式計算的。

在計算機科學中,分散式計算(英語:Distributed computing),又譯為分散式運算。這個研究領域,主要研究分散式系統(Distributed system)如何進行計算。分散式系統是一組電腦(computer),通過網路相互鏈接傳遞消息與通信後並協調它們的行為而形成的系統。[1]組件之間彼此進行交互以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把需要進行大量計算的工程數據分區成小塊,由多台計算機分別計算,再上傳運算結果後,將結果統一合併得出數據結論的科學。分散式系統的例子來自有所不同的面向服務的架構,大型多人在線遊戲,對等網路應用。

海計算依賴於複雜且數量眾多的個人終端。

換句話說如果每個個人終端都能有效利用,那麼所有終端都是一個小型伺服器,如果加以利用,其實可以重新定義互聯網的。

當下在矽谷一個叫Richard Hendriks提出了類似想法,而且在技術本身已經有所突破,他通過自己編寫的壓縮演算法已經大幅度降低改善了終端間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效率。就在前不久,他還通過個人關係得到了hooli創始人關於分散式計算的關鍵專利並得到了A輪不少於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海計算是一種最簡單的互聯網需求交互模式。即用戶只需要輸入需求關鍵詞, 系統就能自動識別,並將需求分配給最優供應對象處理,然後將最終結果反饋給用戶。

雲計算是智能設備的後端處理,海計算是前端處理。


你提到的本質上就是fog computing,或者更更廣義上的edge computing。


索尼ps3的Folding@home應該算是這個吧。

Folding@home並不依靠強大的超級電腦進行計算,反而主要的貢獻者是成千上萬的個人電腦。每部參與的電腦都安裝了一個在後台運行的客戶端程序,在系統不忙碌的時候調用中央處理器運行模擬工作。現時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個人電腦,在一般的情況下都很少用盡本身的計算能力。Folding@home就是使用這些本來都浪費了的運算力量。

Folding@Home的客戶端會定時連接設於斯坦福大學的伺服器去獲取「工作單元」(work units),即一種存有實驗數據的數據包,根據實驗數據進行計算。每個工作單元計算完成後,再傳回伺服器。

主要問題是:誰付你電錢啊?


江計算,河計算,溪計算,潭計算,坑計算,好了,同學們今天回去把這些概念搞清楚,20年後的周一交作業,不交你拿不到畢業證哦!

分散式計算,這個概念上世紀就有了,好牛逼的院士專家!


風雨雷電四位神仙速速現身,

我要計算哈子!


還有掐指一算


以後會發展地水火風計算的。不過傳統的話應該是乾天計算,坤地計算,坎水計算,離火計算之類的。


海雲天科技 可能要火


小透明來寫幾句雲計算,海計算,分散式計算的區別。

因為我是化學專業的,並不是計系的,所以理解不夠到位的地方也還請指正。

什麼是雲計算呢?就是相當於有個非常強大的中心,他把你們各自應該計算的部分,都拿過來了,他完成,所有的都交給雲操心,你只管安心的按照規格和雲通訊。

什麼是分散式計算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那些科幻電影里的想像,或者說是用vray的分散式渲染渲圖。每個人都有執行任務的能力,大腦接到任務,然後分割為若干個部分,交給各自完成,每人完成各自的部分,交給大腦匯總。

【注意:你們說的seti@home還有boinc都是這一類的分布計算!不是海計算!】

那麼海計算又是什麼呢?

知道神經元吧?都畫過那種像網一樣密密麻麻的結構圖吧?海計算的根本在於,這海洋裡面的一個個水分子,都是會相互碰撞的,他們之間有信息交流。除了他本身的計算與伺服器都通信,他本身就具有溝通和自我修正的能力。當然,會不會集體犯錯就不一定了。

………………………………

以上均為我的拙見,如有錯誤,歡迎與我一同探討。我在boinc里加入了Team China。也希望中國能夠在志願分散式計算(有別於商用分散式計算)里更多的為科研項目貢獻自己的力量。


海雲計算是計算所先搞得吧,不是蛤子


推薦閱讀:

相似圖像查找的基礎演算法邏輯是如何的?
程序員老了怎麼辦,可有出路?
國內有哪些雲計算的培訓和認證考試比較靠譜的?(別太貴)
國內有什麼好的代理IP(http)提供商?
是不是只有戰爭才能遏制碼農的高薪?

TAG:雲計算 | 互聯網 | 物聯網 | 信息技術IT | 中國科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