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為什麼要剝離半導體業務部門?

在美核電業務巨虧:東芝決定剝離半導體業務部門以免資不抵債】由於在美核電業務巨虧,日本東芝公司1月27日正式決定剝離半導體業務部門,成立新的子公司並出售其部分股份,以避免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

不應該是資不抵債緊緊這個原因?

新半導體公司日本國內為啥沒公司出資,反而是西數,鴻海這些國際公司?

東芝還有救嗎?白色家電賣給美的(本來就不賺錢),醫療部門賣給佳能,這個明顯看起來還是有前途。


再次更新,具體東芝公司是如何損失的。 2015年12月,東芝通過其美國核能子公司西屋電氣以2.2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西比埃公司(Chicago Bridge Iron)的核工程業務。東芝的這次收購可說是被美國人坑了,因為在收購交易完成後,西比埃公司就以該交易中的營運資本計算方法(計算兩個延遲的美國和項目的流動資金和負債)控告西屋電氣;因為這部分成本已經巨額膨脹。

注意,西屋公司(東芝子公司)買下這個公司的核電業務花了2.29億美元,然後這個業務負債達到多少呢,西屋需要全額償還該債務。東芝已經列入報表的是10億美元,據消息說最終可能達到42億美元。也就是說西屋(東芝子公司)花2.29億美元買來自己欠別人42億美元的債務…………你說這幫美國人可怕不可怕!

換一種簡單說法:你花2萬從B老闆手裡買下了門口的包子鋪,然後B老闆說最近生意不好做,肉價麵粉價人工房租巴拉巴拉的都在漲,包子鋪其實虧損很大,已經虧了42萬,這筆錢我都給你墊上了,現在你得還我42萬。你說:我把包子鋪還你行不行。B帶著大批訟棍指著合同說不行,42萬你要是不馬上還我還要收兩分的利息…………

而且這事荒謬的是東芝公司當年收購西屋時,為了打消美國對東芝可能獲得西屋的獨有技術的擔心,承諾讓西屋獨立經營,基本不管理西屋公司。所以這次帶來東芝巨額虧損的收購案(其實是兩個,還有一家CW公司)是西屋公司高層的獨走操作的,東芝事先不知情,甚至沒有決定權,卻要讓東芝背鍋。

這次風波後東芝亡羊補牢,收回了西屋公司的最終審批權,也就是說以後西屋公司大的操作,東芝的老大終於有了否決權!這有多可笑,如果把整個事件中的國名和企業名換成中國和「中X公司」,整個事件恐怕要成為中國國企腐敗無能的經典段子,被傳播幾十年。

2017年2月20日更新

——————————————————————————————————————————————————————————————————————————————

解釋一下這次東芝的巨額虧損是咋回事。

首先是2005年東芝自己花了41.6億美元(其他日企出了10多億,總共5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西屋公司,當時全球新一輪核電建設熱潮即將興起,西屋的AP1000在三代堆中最受追捧,基本已經確定能拿下中國的大單,前景十分光明(而且當時還沒有什麼頁岩氣之類的非傳統能源)。買下這個業務東芝是出了血本的。前擁有者英國核燃料公司買下西屋花了12億,賣出時初期估價是20億多,實際賣了54億。

為什麼這麼貴都要買,原因是其中有巨額利益。西屋公司是世界壓水堆技術的No.1(GE

是沸水堆技術的領頭),但是美國從三哩島之後就停止興建新的核電站,西屋(GE)公司從此就沒有拿到過核電站的整體訂單(其他主要核電國家都在早期引進了西屋和GE的技術,80年代都已實現自產,如日本德國,法國。GE拿到了韓國的訂單,但是是和韓國本土企業合作,大量的工作份額不屬於GE),只能靠現有核電的維護升級維持能力。所以呢,美國這兩家技術最強的核電企業雖然保留了完整的研發能力,但是生產和建設能力已經大幅衰退。而日本不同,他的核電站建設一直維持,而且隨著機型的演進,其生產建設能力不斷增強,還打入了歐洲由阿海琺和西門子把持的核電建設市場(作為最重要的供應商)。而後起的核電供應商如韓國的斗山,中國的企業距離日企還有不小的差距。這樣具有最強技術力的美企和具有最強生產力的日企聯合起來,稱霸世界核電市場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GE是美國的國寶,實力超群,日本人只能聯合;西屋實力較弱,就可以鯨吞了。雖然收購後拿不到西屋的獨家技術(海狼的S6W就是西屋的產品),但是卻可以把持住西屋為首的核電供應鏈,實現「美國設計,日本製造」。因而,花54億美元是值得的。

後來東芝的行動一切順利,在最大市場中國,東芝收買了漢奸內鬼(康某)取得了大單,眼看未來20年8000萬kW裝機容量(按每100萬千瓦30億美元的最低估值,就是24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可以落入日企懷抱,由此為基礎,進一步稱霸世界核電不在話下。

2012年東芝(含西屋)的核電業務是5200億日元,以該市場的毛利率,賺回54億美元不會花很長時間,更不要提他們在中國市場才開建4個機組,後面還有40-60個機組在等著呢。

但是,注意但是,福島核事故爆發了…………

從2011年3月11日開始,東芝的核電部門沒有接到哪怕一份新的訂單。

怎麼辦呢,難道這樣等死嗎?東芝決定成為偶像…………不,是開始資本運作。

拿不到訂單,東芝可以先把核電建設企業(可以理解為核電的電力公司)買下來,自己和自己的子公司簽署訂單出售設備,然後在資本市場上出售核電建設公司回籠資金。

簡單的例子是在英國,東芝本來打算收購英國的NuGen公司。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左右之前,在英國中部運轉合計輸出功率達360萬千瓦的核電站。掌握該公司的經營權,有助於西屋獲得核反應堆訂單。圍繞獲得NuGen的經營權。大型電力運營商法國蘇伊士環能集團(GDF-Suez)和西班牙的Iberdrola公司各持有NuGen公司50%的股份。西屋正就從Iberdrola獲得40%左右、從GDF-Suez獲得10%左右,合計獲得約50%的股份進行談判。

預計收購額在100多億-200億日元左右。不過東芝方面最終的投資額有可能增加。NuGen原計劃新建核電站的土地使用合同即將到期,有觀點認為,英國政府在續約時可能要求東芝增加租金。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預計包括收購股票在內的投資總額將達400億日元左右。

你看收購這家公司只花三億多美元,該公司計劃興建36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這些機組的造價大概在120億美元以上,東芝能切實吃到的訂單至少有50-60億。你看用不到4億美元的資本運作撬動50-60億的訂單,這日本鬼子有多鬼!

可惜的是英美鬼畜搞資本運作不知道比日本人高明到哪裡去了。

這次爆出來就是有人在美國石偉公司埋下了幾十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可以理解為債務),忽悠東芝(西屋)買下來,不管西屋花了多少錢買下石偉,這幾十億的損失都要由東芝來賠。

東芝的老少爺們忙乎了一年,賺了20-30億美元(不排除有出售企業等一次性收入),這在日企里算是超好的成績,結果被這群英美鬼畜加日本社畜害的變成凈虧3900億日元。

以上為2017/02/17下午升級。

——————————————————————————————————————

日式綜合性財團從事很多業務,在興盛期是各個賺錢的業務來資助新開發的還沒賺錢的業務,在如今這個衰落期就是各個業務輪流爆發巨虧,拖累整個集團不得翻身。前幾年東芝的其他業務不斷爆發巨虧,已經極大拖累半導體特別是NAND的投資了(導致其NAND業務在業界的地位下降),今年北美核電業務的巨虧導致整個集團的生存都成了問題,不得不出賣整個集團最有價值的業務來緩解。

日本的綜合性電機企業(松下,東芝,索尼,日立,三菱電機,夏普這六家加上三洋)從07年以後都陷入了經營危機,傳統業務虧損不斷,新業務也都押錯了方向(例如各家都投入巨資發展新能源,但是遭到中韓美的重擊),其中最弱小的三洋被松下合併,較弱的夏普被鴻海收購。現在相對強大的東芝也走到了這一步,看起來3-5年內這六家日系電機企業還會有大洗牌,能剩下3家就不錯了(而且日系電機企業彼此的互補性不強,合併的收益很小)。我猜測會有兩家會改姓「中」…………

PS:我觀察目前日本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投資能力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了。美韓台的半導體龍頭能夠靠自身維持每年90億美元的研發設備投資,美國的企業和投資基金可以利用融資進行數百億美元級別的企業收購合併,中國的企業能夠進行近百億美元級的大項目投資,也能進行上百億美元級別的收購。而日本企業近幾年已經見不到這種水平的投資了,他們目前的單筆投資上限可能只有3000-5000億日元(當然了,忘了軟銀吧,它是一家「美國企業」)。

例子是東芝目前的困局是負債大概8000億日元,被認為債務累累,才80億美元的債務而已,這樣就受不了,京東方要笑死了。

我都覺得日本人真的是霉運當頭:日本人在核電方面的布局是非常宏大且巧妙的。東芝-西屋,日立-GE,三菱-阿海琺這三家聯合體,囊括了西方在核電領域的核心力量,理論上應該可以保證後來者無論如何都都無法突破日本人的布局。但是沒想到東電這個「八個雅鹿」,搞出了福島這麼一出,讓整個安排破局,中國企業突出重圍(如果沒有福島,大概16年中國投產的核電機組會是世界的50%,有了福島,16年中國投產7個機組,全世界投產8個),不但損失未來幾十年近萬億美元的潛在訂單,搞不好5年內就會把參與的三家日本王牌綜合電機企業拖死1-2家。

福島核事故對中國核電製造業的幫助:對內,原本的3代堆建設被拖慢了3-5年,轉而上了更多二代+,而我國的二代+國產化率明顯高於引進初期的三代,這樣會給中國企業提供額外數百億到千億人民幣的訂單,這些低谷期的投資會極大增強中國相關企業的實力。給中國核電研發提供了3年以上的追趕時間,原來規劃的自主三代開建時應該會有近20台引進3代已經開建(部分投產),但是由於福島,引進三代的建設被大大拖延,國內廠家由於在世界範圍內獨一無二能開工的優勢獲得了更好的研發條件,研發得以加速。目前自主的華龍一號已經開建,而引進三代還沒有一台投產,引進三代極有可能僅限於已經開建的8台(四台AP1000,4台EPR,目前看應該不存在第二批EPR,AP1000第二批可能只有陸豐的兩台)。

對外:大大敗壞了東芝-西屋,日立-GE,三菱-阿海琺這三家聯合體的聲譽,拖慢了世界範圍的核電發展,到2016年可能直接損失的訂單已經有近千億美元。到世界範圍內核電建設重啟,這三家聯合體又要面對已經崛起的中國廠家的猛烈競爭,就算能搶到訂單,利潤率也會大大降低,嚴重破壞這些公司的後續競爭力。由於2011到2015年世界核電建設處於幾乎只有中國一家能開工的窘境,中國企業獲得了引進技術時極好的籌碼,中國企業趁機獲得了大量技術,而且為未來打垮西方產業鏈創造了很好的基礎(可以這麼理解,原來某個產品被西方企業把持,堅決不提供技術,不合資,只賣產品,完全是西方企業說了算;但是在行業低谷期,只有中國還在買該產品,那就由不得他們了。技術你要賣,合資你要合,老子高興了還要買下你。行業恢復景氣後,該產品的生產中國就已經插足進去,甚至改為中國企業控制)

簡單總結一下福島核事故對中國核電的正面影響:大家都聽說過在周期性行業反周期投資的概念。就是在行業低谷期投資可以起到平常數倍的效果。福島核事故人為的在核電領域製造了一個長達5年以上的低谷期,而且這個低谷低得很厲害,在世界範圍內(中國以外)基本是完全停止了3年多(然後緩慢復甦)。而中國在這個低谷期除了花了一年多時間切實總結福島的教訓,然後就進行了大規模的反周期投資,這個投資大概有多少呢,相對停滯的國際市場,中國在整個低谷期(估計要延續到2020年前)投資了30多個反應堆,總投資近萬億人民幣。中國核電企業憑藉這近萬億的投資就有可能抹平和西方的差距。


別的答案沒太說清楚wh這部分

我看了一些報道、自己說一說看法

東芝收購的wh想要擴大業務、與cbi的子公司sw合作建設幾個核電站、sw主要是做核電站施工業務。

然後311地震導致連鎖反應、美國政府部門加強了核電站的建設要求、導致建設成本驟增、而根據規定政府部門不承擔這些額外成本。

sw表示承擔不起、wh和cbi扯完皮、決定直接「買」下(0元)sw、也意味著承擔連帶債務。(結果發現還不少、有可能背後是被cbi坑了一下)本來覺得可以繼續施工完成電站再回本、但現在工程遙遙無期、處於燒錢的狀態。

這筆帳從根源上要算到以前的西田社長那裡、包括財報虛假問題、高額收購wh並且低估風險又沒有考慮好後續管理的問題。這些人反正早就拿了錢走人了。

想想這幾天東京都前市長石原(右翼)、和現在的小池市長關於築地市場搬家的扯皮、從分析的報告來看本質上石原根本上就是一個拍屁股領導、等到問責時就開始倚老賣老裝糊塗。

3.14的決算會又延期了、等著看戲。


剝離某項業務一是因為預期會賺得少甚至虧錢,二是拆東牆補西牆。而這拆補工作,就像炒股一樣,有人會賣了盈利的買進虧損的,自認是攤低成本;也有人壯士斷腕砍掉虧損的,加大盈利標的的投入。至於哪種才正確?只有時間知道答案。

所以,具體到東芝的案例,也只有時間知道答案。但是,從現有資料小小分析一下還是可以的。

1.半導體是一項需要巨大投入且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的事業。幾十年來多少血的教訓啊:TD標準之爭、等離子與LED電視等,都是一步錯步步錯,而且,走在技術發展前端的公司而言,當你發現市場的選擇之後,你已經無法重來了~東芝半導體最賺錢的、核心業務是基於NAND晶元,但NAND晶元產業的未來在哪?東芝有什麼投入可以最大限度保證領先嗎?很遺憾地說,從我接觸到的信息而言,東芝的NAND業務在吃老本,未來的市場表現要看競爭對手。

2.核電,既經濟又清潔的未來能源,雖然現在因為安全問題被大眾所忌諱、抵制,但這是經濟大國必然的選擇,未來市場規模依然不可限量。而東芝也確實已嘗到部分甜頭(具體對東芝核電部分的分析請看@ lolicon 的高票答案)。只是,東芝卻不慎踩雷、憑空冒出幾十億美金的債務急著要錢。然而,在東芝高層看來,踩雷是個案,不影響核電大事業的未來。如果你是東芝,你難道不會用現在值錢的半導體來換未來值錢的核電嗎?!(PS. 想找找東芝的財報,可惜不知怎麼到牆外去,誰能私下唄,拜謝)

走過路過的贊一個,立貼5年後來證


同樣是面板

韓國台灣賺大錢,日本虧成狗

同樣是nand flash

韓國賺大錢,日本虧成狗(我說的是爾必達)

提問的肯定是個精日。

日企紅火時,家電就是核心科技,諷刺中國連家電都做不好,日企退出家電時,家電就一定是邊緣業務,就一定不賺錢,只要是日本不做的,統統沒技術含量,這是病,得治。首先你得回答:

為什麼虧損的家電業務,到了中國手裡就能賺錢呢

回到問題本身,東芝剝離半導體業務不是因為半導體差,反而是因為其他業務太垃圾,東芝為了保住半導體這條現金奶牛,將其剝離出來。經過30多年的社員終身制養閑人,日企的組織效率已經完全跟不上新時代的需求了,除了半導體,東芝的其他業務都是巨虧,具體虧成啥樣,財報自己去搜,當年吹的越神的公司虧的越慘,什麼松下夏普東芝索尼,千億級別的虧損是常事。

日本企業的組織形式,決定了其慣性太大,在中美德一輪輪產業革新的大環境下,想不死真的很難。

PS:我至今不明白為什麼面板和內存這麼賺錢的大環境下日企會虧成狗,可以這麼說,韓國能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日企一手造成的。日企最後的一個堡壘是汽車,我在這裡立一個小小的flag,日系車最後肯定會在新能源時代出局。


家電曾經是日本企業的一大支柱,但2008巨震之後,日立三菱就率先拋棄了家電進行了企業轉型。而東芝的家電部門雖然也是一直虧,但卻選擇財務造假。家電市場已經飽和利潤很低,這行業在日本已經不和適合了,根本不能和中國製造抗衡。日企出售家電勢在必行。

東芝出售了醫療部門和半導體製造部門,但這些都在日美政府的干預下,是不可能賣給中資企業的,甚至連台企也是不被考慮的。

東芝這企業有很多客戶是國家機關,國家是不會讓她倒的。東芝也製作和武器相關的東西。


東芝徹底完了,目前能做的只有賣掉一些業務,充實一下現金流,把財務黑洞填平,默默變成二流公司。

flash這一塊絕對是賺錢的,學習曲線很長,需要大筆資金技術人力,除非存儲技術有大的迭代,不然新的企業進入市場基本沒有可能,當然最有可能的買家就是圈內人,比如(SK Samsung 美光),事實也的確是這樣,SK聯合一些資本收購了東芝半導體,之後幾家多頭寡佔類似英特爾高通的概念,基金投資銀行也願意和它們合作,看起來就是穩賺不陪的生意,最虧的當然是東芝,不管flash部門賣了多好的價錢,畢竟是把公司未來可能的主要營收來源賣掉了,我打賭東芝會變成一個二流企業,消失在我們的視野里。


因為東芝最後的遮羞布是半導體,不想這塊最後的蛋糕還被連累,即使東芝已經在3D NAND flash和次世代存儲器上落後於三星和IMFT兩大陣營


趁著還能賣的上價錢趕緊賣吧


因為按照東證一部的規定,東芝如果這個財年的結算還是虧損的話,就要降到東證二部。東芝高層不想被降(夏普是被降到東證二部了),所以只能賣半導體,好讓這個財年的報表不虧損。現在賣了後,最大股東也還是日本本國的機構,而且預計三年後東芝半導體單獨上市。 不過現在日本最強的汽車行業在重新洗牌中是否還能保持現在的優勢 的確非常影響日本的經濟。日企現在在加速改革,也不會就等死的。


東芝半導體可以說是現在東芝最賺錢的金雞母。東芝當然不想賣,而且日本和美國的很多雷達、導彈的晶元也是東芝生產的。但是為了挽救核電這個大坑,只能斷臂求生。

東芝的內存晶元,還是很有競爭力的。2015年市佔20%左右,是三星之後最大的nand製造商。全球的內存晶元,已經被三星、東芝、閃迪、美光、海力士、英特爾這6家公司壟斷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內存動不動就暴漲,壟斷的生意太好賺,完全是一個賣方市場。


東芝的半導體競爭力已經不足,預計今後可能出現虧損,早點賣了套現,因為實在缺錢!


還有sharp不也被鴻海買下了。日本人技術可以,但保守了,視野太窄。


很可能賣給鴻海。。。 台企真的厲害,從組裝工,干到買下夏普,可能還會再買東芝。 。。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歐洲基本沒有以納粹為主角的流行的遊戲,而相反東亞卻有流行的以二戰日本為主角的遊戲呢?
為什麼同是日本推理小說作者,島田莊司在中國的知名度明顯不如東野圭吾?
據說在5·12汶川地震發生時,日本救援隊進入中國是為了獲取中國核設施情報?
古代日本女性穿內褲嗎?
蔣介石為何畏懼日本?

TAG:日本 | 日本經濟 | 東芝TOSHIBA | 半導體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