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嗶哩嗶哩董事長陳睿說「95後00後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

陳睿認為,從B站可以看出95後和00後這一代的用戶是真正具備文化自信的一代,他們從小見多識廣,有了更多的知識才會自信;其次,他們的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從小接受了非常好的人文教育;並且擁有道德自律,在道德水準上優於更年長的觀眾。

B站董事長:95後00後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


但是他不敢說70後80後素質高於50後60後,否則大大們就不開心了


謝邀。

這話自然是生意口,好比「您買我這個真識貨」、「照顧我們生意的都是聰明人」。讚美用戶群使之產生優越感,許多產品都在用。其實許多消費者本身,都在這麼做。「讀AA書的人比讀BB書的人高級」,「用CC手機的人比DD手機的人酷」。

但是,去掉生意口的元素……我覺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一代人看不起一代人,是人類歷史的傳統了。上一代人覺得下一代輕脫,下一代人覺得上一代人迂腐。各自找幾個極端案例,彼此嘲弄,用小樣本來解決一代人,古已有之。當年斯泰因因為跟個加油站年輕工人不對付,就跟海明威說「你們這代人啊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後來在《流動的聖節》里說這個,很生氣,說「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問題。誰才是迷惘的一代啊?」

但從大趨勢而言,握有更豐裕物質資本、能夠更方便地獲取精神食糧的一代,是會比物質資本更貧瘠、獲取精神食糧更艱難的一代,擁有更寬裕的精神世界的——嗯這話有些繞。

我小學時候讀完金庸,是靠攢零花錢、朋友贈送、自己考試滿分家長給的贈品。我沾上互聯網是16歲的時候了,在此之前要查任何資料,得去圖書館。現在的少年們,抬手就是。而且他們已經習慣了互聯網式的搜索和交流。

文學愛好者們大概有印象:大概在2004年前後,大陸要買馬爾克斯的著作還很麻煩。我當時一本《超越愛情的永恆之死》還是在上海某書店跟另一個朋友搶到的。早年的村上春樹著作只有灕江社和上海譯文社出,找一本《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都得翻圖書館。現在,俯拾皆是,可以用多重載體閱讀。

藝術品愛好者們大概有印象:早年想看藝術作品,得買巨大的畫冊,而且大多色彩失真。現在,各色博物館APP都在手機里。任何世界名畫分門別類地資料堆給你,隨時可以抽一張拿來當桌面。

體育愛好者們大概有印象:21世紀到來前,看球只能靠電視,想查個數據得翻舊報紙和舊雜誌,新聞得盼著每天的體育新聞和門戶網的幾句短句子。

如果現在回頭翻21世紀初的互聯網討論,許多愛好者大概會詫異:許多人試圖爭論的,是現在許多已成常識的事情。考慮到21世紀初互聯網使用者還很稀缺,現在已成全民標配,大體可以說,現在的討論質量和數量,都高了一個等級。

我這樣的80後們捫心自問一下,在二十齣頭的年紀,可有如今95後的視野、反應速度和知識收集方式(不說儲備)了?注意,不是談論一兩個個例,而是普遍的、集體的、在同一個年齡段的比較?

我覺得95-00後是很棒的。

每一代人自有每一代人的堅持,總會有各種自豪的案例細節。比如,「這代人是普遍比我們那代人會做紅燒肉,但架不住我們那代人炒青椒炒得好啊!」要比較類似細節,那每一代人自然有長處。但從大局看,從整體的人文素養、思辨、視野和反應能力來看,95-00後是比80後這一代的同齡時期要好的。

在若干個方面,拔出若干個頂尖存在,人類每一代人自有其傑出者。但在最巨大的樣本、廣域來看,人類依然是一代比一代好的。這樣也挺好。如果非要揪著一些局部,仰仗年齡優勢來打壓一代人,這種行為本身的視野和人文素養怕也不太高明。

作為一個寫東西的,如果有人告訴我,「你寫了一大堆東西給人看,然後後來的人越來越笨了」,我才真會撅過去呢。

利益相關:我是80後。


陳董這個說法有些片面,而且有嚴重的拍核心用戶馬屁的嫌疑(笑),但也確實反映了一些現實問題。

我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經理時,手下全是一幫90後,雖然還沒有到陳董說的95那麼後,但真的讓我感受到了他們與我們這幫90前的「老傢伙」的不同。其中最深刻的一點感受是,他們普遍對安定的生活沒有那麼嚮往。

在我們小組有一個被稱為孤犬的單身男孩,一個典型的90後宅男。喜歡動漫,愛打LOL,平時上班總是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要是在國企或者體制內,這種造型就是一種典型的落後分子的形象,那是要被拖到總結大會上樹立反面典型進行批鬥的。但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每次交代給他的事情,他都能夠又快又好地完成。而最讓我震驚的還是在一次產品推廣會上,那次會議主要是為了配合一個客戶單位去推廣他們的酸奶產品,我們部門也承接了一些銷售任務,當時我算是一籌莫展。這時,孤犬在業務會議上焉巴巴地丟出來幾個QQ群,他告訴我:「老大,這些都是我的LOL遊戲群,我是群主,要不要我幫你布置一下銷售任務?這些產品針對大學生應該很好賣吧?我在他們中間說話還是有些分量的。」在我看來有些艱巨的銷售任務居然就這麼輕描淡寫地被化解了,我只能說,這太有個性了!

在我們80後看來,體現自己的個性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從小我媽就告訴我:「做人要低調!」甚至我至今都記得我在小學時自己畫了一本小漫畫在同學中間傳閱,被老師發現後當著全班的面在講台上嘲諷我的場景:「小狗,你不錯呀,會畫畫,你今後就靠這個找工作吃飯?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一個觀點:你必須依靠一個組織才能存活,在這個組織里,你必須與別人步調一致,你的個性對你是危險的!

但對於孤犬這樣的90後來說,個性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因為他有個性,遊戲玩得好,所以就有資格組織起好幾個500人規模的遊戲群,而這些學生玩家又會有自己的圈子,這些圈子就會以孤犬為中心不斷成長為一個我們完全不熟悉的小群體。當這些個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變成特長,會讓這些年輕人成為自己特有領域的專家,他們就可以依靠這種天然的權威性獲得信息的鑒定權,成為自己這個小眾圈的意見領袖。這一點非常了不起。我們傳統社會通過各種科舉、考試拚命想要降低的人才篩選成本就被年輕人這麼輕描淡寫地解決了。孤犬告訴他的同伴,他的酸奶好吃又安全,他這個圈子裡的人就會相信他。而孤犬也依賴圈子裡的人去識別那些他不熟悉的領域,降低協作門檻。

果然在一個明媚的下午,孤犬給我說,世界這麼大,他想去看看……瀟洒得不帶走一片工資條……

(此處鄭重警告:要運營好幾個500人群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孤犬那麼任性,千萬不要只看表面覺得這很容易,個性是需要能力來支撐的。我和孤犬一起組隊玩過,他那個玩法完全就是為了贏而玩,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一個能夠在小學生橫行的遊戲里單排上王者的男人,那也是耐得住寂寞的,在LOL這個領域他是通過了考試的。任何領域想要玩個性,你都得先把考試過了。)

從我以前的視角來看,我的主要人際關係都是聚集在我身邊的親友、同事,和這些我熟悉的人在一起我會有一種在大家庭一樣的感覺,一旦離開這個家庭,我的內心是會有深深的恐懼的——因為我對與陌生人協作是有恐慌的。而這些90後的年輕人都有一種「傲氣」,甚至可以在覺得工作累了後就瞬間辭個職,背上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當然,年輕人沒有成家立業,沒有那麼多負擔,肯定可以任性一點,而沒有對未來的恐懼卻是與我們「老傢伙」最大的不同。想想看在10多年前我們80後從大學畢業時,能夠進國企,進體制那是多麼讓人羨慕的一件事情?我共事的這幫年輕人卻對於這種表面上的安定沒有太多興趣,因為他們隨時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工作,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有能夠被某個圈子承認的「一技之長」,能夠很快獲得一個新的協作機會。而90前的人,大多只是精於考試,很難說有多少人能夠有一個顯著的特長。

對自己的特長沒有感知就會造成自我認同的缺失,這讓我們這些「老傢伙」們的獨立性非常差,我們礙於失去依靠的恐懼,總是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去探查那些隨時可能出現的威脅;總想找到一種辦法可以讓我們解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麻煩,從此永享太平。信息時代的年輕人不同,他們天生就知道該如何構建更為可靠的人際協作關係,他們在不斷變換的協作中認識了更多的自我,發掘了更多的個性,更加能夠分清自我與他人的邊界,能夠更好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從而也對不斷變化的世界有更好的適應性。

所謂素質,不就是適應這個世界的一種能力嗎?人文素養則是尊重和接納他人的一種品質。年輕人的世界總是在變化的,他們在不斷學習,接納能力自然也強。而大部分的老人(心態老化的人)世界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他們只會反對那些他們不了解的東西。

YK Tsui 在評論里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設性的論點:

這些「老傢伙」的存在也是企業內部、外部環境與博弈的結果,換言之在這個環境下這是不是最佳生存法則?那麼這些9x後會持續構建獨特價值然後革了「老傢伙」的命,還是逐漸被同化為新的「老傢伙」?背後哪些故事在變化,哪些又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就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革命」是整體不可逆的趨勢,比如阿里巴巴就提出「聚之能戰,戰後能散」的鬆散式內部協作體系,這種隨時變化的協作環境很可能會成為未來一大主流,它對人素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即使是在公司內部也隨時必須準備與陌生的同事合作。但也會有不少人被舊體系同化,因為在還沒有崩潰的舊體制中,磨滅人性將自己嵌入到體系中確實是最佳的生存法則。舊體系的退役將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因為要把過於集中的權力在分散開來是一件相當考驗技巧和耐心的事情,甚至在某些領域這種舊體制反而能更好適應,比如涉及到國家經濟命脈的能源、金融領域,現在依然還是國有體制掌控比較好。

是的,在舊有的穩定體系中人性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在那種固定的、上下級井然有序的系統中,擁有人性的人往往只會成為不聽話的異類,會遭到所有人的排擠。我以前在國企機關上班時就經常能聽到很多「滅絕人性」的八卦。比如某某支公司老總剛去外地學習回來,要求全公司所有人等著他第一時間開會學習——老總到達的時間是凌晨3點。事實上這和早上9點開會有多大的區別嗎?我們也經常在公司簡報里看到某某支公司全體上下「5+2、白+黑」,日夜不停地為衝擊業績目標而努力,公司領導在經驗交流上洋洋得意地宣稱自己有一支「敢打敢拼不怕死」的隊伍,而真實情況很有可能是公司里正有員工因為這種慘無人道的加班而出現了婚姻危機。甚至很多時候領導故意要挑周末來開業務督導會,就是害怕員工周末過得「太舒服」,今後不好管。整個體系從上至下,彷彿只有一把手一個活人,其他員工全部只是沒有意識,只會遵照命令的機器。人性在這種環境下只會增加一個人的痛苦而已。但被壓抑的人性又的確需要釋放,所以我也經常能夠看到吃著公司的福利午餐還不停罵伙食團做的飯難吃的,也有看到在公司對面買小吃時為了幾毛錢將攤販罵的狗血淋頭的。往往我們將視線調到這些人的家庭里,也會同樣發現他們沒有被當「人」來看,很可能只是爹媽挽回自己遺憾的代償品,或者是一個ATM自動提款機。自己沒有被當成人來看,自然也就不會認為其他同類也是人,一旦當這種戾氣被釋放到其他人身上,那將是一種毫無人性的破壞力。當這些人成為領導後,他們很可能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折磨自己的手下,毫無心理壓力。

而對於B站這種以小眾文化起家的視頻網站來說,其前期的主要用戶群是喜歡宅文化的年輕人,經過會員篩選機制的過濾後,留下來的人都是有共同目標的,他們必須一起協作共同建設這個寶貴的世外桃源,最基礎的陌生人協作就開始展開。與陌生人協作最大的要求就是尊重,你必須把對方當做一個人來尊敬、愛護,這樣一來你自己的人性也會得到保護。在互聯網時代有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就是——文化的傳播不再只是從上而下了。任何一個小眾文化都有可能演化成社會的主流文化,就像現在的B站已經成功融資,開始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從一個小眾視頻網站變成了視頻界的大佬,裡面的彈幕文化也成為了各大視頻網站爭相效仿的對象。今後像這種來自小眾圈的逆襲會越來越多,這也意味著這些圈層的核心不再是舊體制里那種絕對的權威、至高的神明,而是一群受過更好的自由文化熏陶的年輕人,他們不會無視人性,這對於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力。


社會發展,整體素質自然提高,這話沒毛病。但是結論正確,不代表過程沒問題。

我之前答案說過,當今世界是個空前撕裂的世界,這種撕裂是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的,而且會愈演愈烈。一個北上二次元深宅腐和一個農村拆二代喊麥手的價值觀能一樣?說穿了除了年齡,他們之間的共通點基本為零,誰也代表不了誰。所以互聯網世界既有嗶哩嗶哩,也必然有快手MC的一席之地,他們都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同時都對對方一無所知,即便有所交集,也必然是無視與不可理喻。

這點上知乎也不例外,看看知乎對B站是什麼態度,對喊麥是什麼態度?多少知乎用戶覺得喊麥的沒素質的?這些喊麥手的主體有沒有95後00後?無非是群體不同而已。每個人的視角必然是從自己的群體出發,屁股決定腦袋,更不用說陳董這還是生意口。試想,如果陳董不是B站的董事長而是快手的董事長,他還會出來說這番話,還會來談什麼「人文素養」嗎?

B站代表不了所有95後00後,喊麥也代表不了所有95後00後。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一個空前撕裂的社會。當下任何試圖從單個群體而代指整體的推論都必定過程不正確。不要說接觸網路之後,兩個00後可能在出生之時,其價值觀就註定天差地別,可能永遠都無法調和。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問題。吐槽5060後在知乎太多太多了,這題也不少(知乎主體畢竟也不是他們哈哈哈),但5060後身處前全球化前互聯網時代,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價值觀差異卻是遠小於當代。現在同一代際之間的價值觀差異越來越大,當下美國社會前所未有的分裂,可能正是我們的明天。

說到底,XX後這種形容方式,用在50後60後沒問題,70後80後還勉強,但「95後00後」則必然是偽命題。任何試圖簡單概括95年以後整體代際的觀點,都或多或少免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中國60後的素質整體強於50後,70後整體強於60後,80後整體強於70後,90後整體強於80後,00後整體強於90後,這是顯而易見的,也是非常合理的

十年前我家親戚開過一個晚托班,託管10歲左右的小學生,我去幫忙過幾天輔導功課。那時候我就發現這些95後小孩的綜合素質要比10歲時的我強的多。

我是80初。10歲的時候在二線省會城市讀的著名省重點小學,父母都是國企的高級工程師。無論是家庭環境還是獲得的教育資源在同齡人里都是非常好的了。然後我發現那些95後的小孩子的學校課程設置比我在同齡時難度要大的多,也更豐富和合理。眼界和愛好要比我那時候寬闊和豐富的多。性格也要比我那時候要好,比我小時候更擅長和別人交往,更有主見,做事更有目的性。

和很多孩子的父母有了交流後,我發現自己接觸到的95後的父母大多對如何教育子女有著清晰的規劃,能夠和子女做平等有效的溝通,更能為子女教育支付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這些95後,你要說他們現在就比我這一代人工作更專業,更擅長為人處世,在社會上更有競爭力,那純屬瞎扯。畢竟我有這麼多年的經驗和積累。

但你要說他們到了我這一代人的歲數還不如我們,那我是不信的。受教育環境和塑造性格的環境比我當年好太多了。

當然新的年齡階層的「聽話」程度是遞減的,可悲的是還有不少人把「聽話」當素質


(評論區有隊形:)

我們這些90後、95前就很尷尬了...


如果95後00後還不如80後70後,才是我們這些80後70後的恥辱。那說明這個世界在我們手裡在倒退。


這要是一代更比一代差,你大B站首當其衝,難辭其咎吧?


這說法我是贊成的,畢竟他們條件更好了。

我六七歲時看外公的七俠五義,小八義,岳飛傳,金瓶梅。。。還是要偷偷從柜子拿,外公對這些寶貝喜愛的不得了,才不肯借給我怕我不愛惜。

咳,事實證明外公想的也沒錯。

我的孩子,我就怕他不去看我自己這過四位數的書籍。怎麼糟蹋都行,只要肯看。

不過相對而言,90.00面對誘惑也更多,電腦遊戲,手機遊戲,色情網站,網路小白文,低俗主播內容。

類似嗶哩嗶哩的鬼畜都算相對較好了。

我很怕到他們這代兩極分化更嚴重,優秀的非常優秀,差勁的只能天天躺在沙發,點外賣,刷知乎。

沒錯,就像我現在這樣。


像咱們的觀眾,說良心話,天底下第一。北京城,會聽相聲的都在這兒呢。————郭德綱《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


這是自然的事情吧?甭管你在網上看到多少關於90和00荒唐的新聞。終究那是少數人。

教育的普及,社會的進步。孩子的素質自然也是一代代提升的。

不過是現在90和00沒掌握話語權,老被說。以前80不也一樣。接下來,差不多要說10後了。


說實話,各方面平均素質最差應該是50後,廣場舞大媽,超市瘋搶大爺大媽,出來遛狗不拴狗的,還有各種老人變壞的社會案例大多是他們,年輕時候上街鬧革命,不學無術,老來倚老賣老

70後,80後畢竟也是經歷過高考的洗禮,好好學習的一代


被年輕一代超越是很高興的事


之前為了投『天天打波利』的廣告,把B站里點擊量比較高UP主幾乎全過了一遍。

  這個過程讓我非常震驚,因為看到很多UP主的視頻剪輯能力,鏡頭的使用,配音,玩梗,已經非常嫻熟了。

  他們現在差的估計就是道具,拍攝機器,場景,特效團隊等等硬體的東西,換句話說,如果他們有更好的拍攝預算,弄出些很有意思的電視電影來,我個人覺得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發現這些UP主,沒有我們這一代人對商業化的顧慮,他們從一開始就可以接受廣告植入,而且有一些很擅長把廣告融入自己的視頻中,讓觀眾知道這是廣告也能接受。

  要知道,這種天賦我們80後這一批人是很少見的,有很多是扭扭捏捏了很久才接受的,主要是以前的玩家很排斥廣告,十年前,我們在RN論壇里發個廣告都能被罵幾個月,有心理陰影。直到現在,有人找我在知乎打廣告,我還是顧慮很多,不敢接。

  還有,B站上的節目形式非常廣泛,都是奔著有趣做的,美式脫口秀,宅舞,翻唱,鬼畜,電影模仿,全是你在主流媒體上很少看到的東西,有著真實的粉絲群,和極高的用戶忠誠度,真正百花齊放的地方。

  所以,9月份我就發了一個微博,我說中國電影電視的未來,可能會從B站誕生一些,立此存照!


1、說個段子:

蔣委員長和小蔣公子退居台灣之後,麥克阿瑟為了讓台灣出兵朝鮮登門拜訪。

這位山姆大叔想給蔣氏父子一個下馬威,好讓他們乖乖聽話。

麥克上來就說:蔣公是黃埔校長,共軍很多將領都是您的學生。老師被學生打敗,肯定不是滋味吧?

蔣公微笑:學生比老師厲害,這正是黃埔的光榮。假如一代不如一代,那我們當初還辦什麼軍校。

小蔣跟著說:我知道,將軍閣下也是西點軍校的校長,我敢問一句,二戰中哪位名將是將軍的高徒啊?

麥克灰溜溜走了……

老蔣轉過頭對小蔣說:這種人,哪裡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對手!

(順帶說一句:老蔣一直叮囑小蔣,出兵可以,但理由只是反共,絕對不是對中國宣戰。中國只有一個,兩岸都是中國,一說宣戰,就中了美國人的計了。)

2、B站老闆當然要這麼說。你問問中華書局的老總,他肯定告訴你40、50後最有文化;你再問問馬雲,他肯定說天天網購的人最有素質。

3、這種問題,沒有人有發言權,何必在意誰說了什麼。


這句話換個表述方式就不會有爭議了:

近些年來,國人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醒醒,馬上就期末考了!


點了感謝的,順便和贊一起點了唄~~~

有餘力的,幫我弄死評論里的噴子。

——————————————————

不了解95後00後,舉個例子吧。我90後。

我去學車,駕校教練素質極低,謾罵學員極其嚴重。解決方法很簡單:賄賂。

我爸說你給教練幾包煙,我說人家不收,其實我就是不想給,結果我被罵了60多個小時。

後來,我和同學(都是90後)談及此事,所有人的反應都是:就不賄賂,很煩這種事!

雅思考場專門有一個教室用於存包。我每次考完雅思,考生到存包教室取自己的包,所有人都是自覺排隊,非常有秩序,特別安靜,不需要任何人維持秩序。現在的雅思考生主要是90後和95後。

兩年前看過一篇文章,小米的黃牛發家自述,老婁通過小米手機實現了財務自由。文章里有一句話:小米的人很年輕,身上帶的傳統廠商的臭毛病不多,相對很乾凈,敢吃回扣的人不多。

前兩天看過一篇文章,80後首富王麒誠說:90後沒有受過苦,90後的條件都很好,他們很單純,很美好,所以他們心裡就是希望怎麼樣能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這以上是例證。

單純分析這句話,「95後00後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這句話真沒毛病。如果說95後00後的人文素養和80後70後差不多,那才叫完了,中國這幾十年原地踏步,這怎麼可能?


補充一下,雖然B站95後用戶活躍度佔到90%,但這個數字的主體是內容的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B站內容生產的主力仍然是那10%的85—95年齡層。我關注的音樂區鬼畜區(是不是說重複了233)的up主都不是中學生,而宅舞區很常見的組合是,95後的舞見,95前的社團前輩或學長負責製作。

以下為原答案

————————————————

我是85後,可我比95後的女友更懂二次元呀。

我十幾歲的時候,沒有B站,但有雨後春筍般生長的興趣論壇和個人博客,

那時候還沒有『二次元』這個詞,視頻流媒體才剛剛出現,

我們做不了鬼畜混減,當不了遊戲主播,看個漫畫網頁載入都經常卡頓,

但我們當時在論壇在博客上玩的那些東西,如果放到今天,毋庸置疑就是二次元的一部分。

論壇里總有很多會做漂亮頭簽的PS高手,都是當年還是中學生的85後呀。

各種動漫的同人文,耽美同人,廣播劇,音樂劇,填詞翻唱,作者也都是身為中學生的85後。

出於技術和配置的原因,當年大家剪不了視頻,可PS、AI、Audition都玩得很溜啊,基本的flash也會啊,不過flash真是太麻煩了Orz

我高中時同時做幾個論壇的版主,每天版面里都新發2000多貼。

同時還是十幾個QQ群的群主和管理員,當時一個人最多只能建四個100人的普通群,

我好容易掛到太陽,為了獲得建一個200人大群的『特權』,

後來上了大學還買了好幾年QQ會員,為了能多建群,

最多時手底下有50多個群吧,好幾個大的社團。

當時,還受MUD遊戲啟發把痴迷的小說改編成語言文字遊戲,然後帶著群里和罈子里的小夥伴們一起玩,前後持續了兩三年,

近幾年了解到二次元中的『語C』,語言cos,我一看,這不就跟我們當年玩過的東西一模一樣嗎。

但其實MUD遊戲,90年代國內就有上古大神玩得很成規模了,更別提在美國,那都是比爾蓋茨那一代人年輕時玩的了。

前面有答主說,『這些圈子就會以孤犬為中心不斷成長為一個我們完全不熟悉的小群體』,

我想說,不是『我們』完全不熟悉,是你完全不熟悉。這種圈子-小群體模式,多少年前就存在並且很活躍了。

別的不講,單講我可能還算熟悉的古風圈,本土化的二次元的一部分,十年前就有了呀,許嵩還在163888叫vae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在搞了,而且這些人完全不是各自獨立地搞,而是相互之間都差不多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那時還是沒什麼人知道漢服是什麼東西的年代。

所謂ACGN,不管是動漫、遊戲還是小說,十幾年前這些圈子都已經存在了,並且其實都生長至今,

如果要追溯血統,許多圈子都能沿著某一些KOL追溯上去,只是這些KOL早已經不玩了,甚至現在活躍在圈子裡的大神都不知道有過這些人,

一些舊人離開,一些新人進入,一些平台死掉,圈子從一個平台跳進另一個平台,繼續生長,新人變成老人,老人變成大神,大神AFK回歸三次元,循環往複。

曾經只是社會隱生的一面,而到了今天,到了B站這樣一個統一的大平台上,這些圈子終於匯聚到了一起,得到了商業力量的加持,走到了大眾輿論的前台,

於是很多人驚呼,啊95後00後居然能夠%@$#%^%$^……

其實這個過程早已開始,只是你一直沒看見。

當一種新興文化獲得資本的支持,獲得社會話語的支持,被普羅大眾注意到時,它其實已經發展了很久很久,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早已不那麼『新興』了。

本質上而言,95後、00後乃至未來05後的父母、老師仍然是前互聯網的一代,

他們的青春仍然處在那個創傷中國、浩劫中國、貧窮中國、傳統中國的尾聲,

被他們養育長大的95後和00後與85後和90後的區別只是量的區別,不是質的區別,

而且這個量的區別其實不大,說到底,大家是同一代人,

所謂『XX後』,很多答主都已經說過,是商人需要巧立名目,不斷推陳出新,找題材之舉。

然而,10後出生的一代人,也就是純85後的後代,一定會很不一樣,真的不一樣,他們會改變很多很多東西。

10後一代的文化自覺,將會不止於大眾文化層面,他們會去觸碰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傳統乃至政治傳統中更多的我們這一代人不敢碰、碰過然後失敗了或者根本碰不到的地方。

他們的父母是真正開明的我們這一代人,

我們不會沒收他們的ipad,不會每天教育他們要艱苦樸素拒絕享受,不會送他們去電擊治療所謂的『網癮』,不會一味地反對他們早戀,不會在家裡的書架上只擺滿馬列著作和偉人傳記,不會旅遊只走團出國只購物,不會一心只逼著他們學習,不會不在乎他們是否真的開心,不會完全不懂得如何進行真正的親子交流,

而且他們的青春里,還會有癌症即將被攻克、可控核聚變實現、分子生物學層面上的人工智慧和超越阿波羅計劃的航天等等若干我們能想到和想不到的Buff加持,

二十一世紀四十年代,將會是那一代人開始大聲說話的時代,那個時代是真正令人期待的新中國的開始,距離1840年,剛好兩百年。

致我掙扎在生活的壓力與壓抑中的80後同輩們,

努力別因過勞死去,我們都還能看得到那個時代。


作為85後,這是我很願意相信也喜聞樂見的一件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華為員工劉赫?
如何評價遊戲原畫師森氣樓?
如何評價文章《我想說劉慈欣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人》?
怎麼看待朴靈評註阮一峰老師的最新文章這件事?
尼克斯球員克利安東尼 · 厄利遭槍擊事件有哪些影響?

TAG:教育 | ACG | 嗶哩嗶哩 | 如何看待評價X | 陳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