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圓桌派》。發現對這方面還比較感興趣,所以想聽聽大家有什麼想法?

想說的是師徒這個傳統為什麼日本要比我國乃至世界上其他國家要「傳承」(應該可以用這個詞吧)的好吶?難道是我大中華造假的太多,比如我是某某某的傳人之類的,你們懂得(不會舉例了 )

還有就是大家對「道德負擔」這個怎麼看。


我覺得最近的一集《飯局》很有意思,陳曉卿太有味道了,老男人的飯局,全是故事啊


經常會吃著外賣,看著竇文濤一臉豐富的表情說著話,幾個嘉賓也都是他的老友,大家一起聊著天,氛圍輕鬆,不會故作高深亦沒有說教味道,話語也家常,這是夏秋之間的下飯菜。

《圓桌派》是優酷和理想國合作的一檔視頻節目,走的是文化類節目那一類風格,類似還有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馬世芳的《聽說》陳丹青的《局部》,我看的少,沒啥發言權,但是道長的節目還是很值得一推的。(如果你想讀書,又不知道怎麼選書單,或者你深夜失眠不得其法推薦這檔節目,不管你是哪個目的都會滿足你)

道長會在夜晚時分走上街頭,手捧一本經典文學著作,邊走邊講,從喧鬧的地鐵走到僻靜處,說著港台腔的普通話,配合沉靜的bgm,很容易入眠。如果你聽了還是睡不著,就起床把介紹的書讀一讀,還能進行一下自我提升。

扯了那麼多廢話,說回正篇。為什麼說《圓桌派》是我新的下飯視頻,可能還是節目組的選題做得好,翻開節目列表一看就倍感親切。

租房問題,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矛盾,女生關注一生的減肥,人人都在談的安全感和所謂的舒適區,這些話題一出就覺得親切。離生活近呀,實實在在的主題,你就說誰的日子能避得開這些話題。

於是我就愉快地在每一頓飯的陪伴下,把各個主題都攻略了一遍。

既然要做下飯視頻就不能太枯燥,最怕有人一本正經在飯桌上講道理了,消化不良這種不就成了自找的了嗎。但是《圓桌派》不會,沒有任何一個嘉賓是好為人師那種類型的,生活不易誰都沒資格站著說話不腰疼,指指點點別人「何不食肉糜」。

很簡單就是一群老友有默契,有觀點,不為了說服誰,沒有辯論。談天說地,也有見解,也還算真誠。幾個人圍著一張桌子,彼此的距離適中,喝喝茶吃吃果子,抱著快下班的心態錄製的節目絕對不會虛偽到哪裡去,我這麼想著。

竇文濤是主持人,更像是小沙龍的主人,長袖善舞搞活氣氛又不著痕迹,整個場子被他弄得活泛,雅俗共賞來回切換毫無壓力。

當然嘉賓也都是大咖了,馬未都,周軼君,許子東,蔣方舟,梁文道,陳丹青,劉索拉,還有看過節目就喜歡上了的河森堡。

當然最喜歡的還是陳曉卿,一個熱愛美食的「非洲人」,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國》,是一個談到吃就滿眼放光咽口水的黑胖子。說到火鍋的歷史,聊到潮汕的傳統美食,說起那些和美食聯結的故事也是很動情的。

各行各業的都有來節目,畫家,作家,博物館講解員,紀錄片製作人,大學老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自己的人生故事。最妙的是楊小牧,一個在日本歌舞伎開湖南菜館的中國人,說了好多超出認知範圍的故事,有意思。

絮叨了這些,也沒說出這個節目好到哪裡,而且一個記憶力很差的人,甚至連一些談話的細節都無法複述,以期讓這篇安利文情節飽滿都做不到了。我能做的就這些,大家會不會喜歡會不會去看也都一切靠緣分吧。

就像這個節目一樣,說了那麼多租房,工作,減肥,安全感,舒適區的話題,卻從來不會一個終極解答,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求索者,活著活著還是越來越迷茫。又或者連著迷茫都不那麼在意了,不是麻木,而是更接納某種不算完美的自己和境遇。

就連節目里的人們都有各有問題,竇文濤常年與家族的肥胖基因作鬥爭,失眠的深夜就起床讀書。蔣方舟相過無數次失敗的親,在東京一年吃一頓兩個小時的飯,頂著年少成名的光環寫著自己的文字。道長還是像遊魂一樣走在北京的街頭,手持一本書聊著文學,人性和種種大多數不會關心的命題。

就像現在的我不再那麼需要導師,不需要任何人給我指一條明路,而只是只想每頓飯都安心吃下,聽著一群人聊聊天,為我當下的生活打開一個小切口,望向這世界的更多可能性,就足夠了。熱熱鬧鬧的,一天又過去了。

野馬青年 ∣ 探索自己 探索世界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竇唯《高級動物》中的「地獄天堂皆在人間」?
如何看待「和頤酒店女生遇襲」話題在微博上不了熱門?
馬戲有違道德嗎?
為什麼人肉不能吃?

TAG:倫理道德 | 道德批判 | 文化傳承 | 師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