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6年清北金秋營的選拔方案?

先上圖

(圖片來源於某微信公眾號)

清華的標準目前本人還不太了解。

歡迎了解具體情況的知友來修改。

歡迎各位發表對選拔標準的看法。


2016.10.18更新-----在本文最後,實名反對無腦黑清華的匿名回答

  • 關於部分強省省對學生落榜

舉一個例子:學生A,今年高三,位於數競絕對強省(近些年年均1位國家隊),高二時進入省隊,今年再次進入省隊,已獲pku一本約。清華營:未通過

再對比去年的清華營:北京申請的幾乎全部通過(雖然說當時北京一等獎名單未出,但從今年北大清華秋令營前簽約情況來看:如清北等高校是能提前半個月甚至更早拿到一等獎審核名單的),其中不乏大量二、三等獎獲獎者,導致其中數人獲得約,在之後因其它家長抗議違反報名制度而被取消,因此直接影響到了幾位高三學生的高考成績

學科營審核更嚴,這並不好說是好事還是壞事,畢竟更嚴的審核能使更加優秀的學生獲得更高的獲約的機會。(就拿去年清華營2道題進面試來講,第四題難度純屬送分,第二題實在不會做討論個幾十種情況的老師也未必看得出來你是偽證,沒準就混進面試了,於是少了一個優秀學生拿約)

  • 關於競賽成績的絕對優勢被弱化

我覺得這一點其實和上一點是一回事

還是拿學生A的例子來分析:清北舉辦營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前獲得優秀人才。競賽成績好(強省省隊,還是二次入隊,足以證明這一點)而未入選,這點說明:審核人員認為學生A不夠優秀

在與學生A的談話中,我得知學生A的成績:在高一階段穩居年級前10,高二由於省隊集訓停課備戰冬令營,上學期的考試以生物等科幾乎掛科的成績跌出年級150(未仔細了解年級人數,約在250人左右),審核遂卒

  • 關於低年級學生通過數量變多

從個人觀點來看,審核人員並未仔細留意低高年級,低年級通過人數變多有如下原因:

  1. 高一新生無學校大考成績,只能以競賽成績作為唯一參照。於是對於這部分人的審核標準,只能與去年大致相同,即:競賽成績夠高就給予通過
  2. 在高一期間,競賽生年級排名並不會因為搞競賽而被過多影響。眾所周知,高一考試的拉分項主要是數學和物理(不同的學校可能不大一樣,但本人目前了解到的重點中學皆為如此),這兩科對於數學競賽生而言毫無難度(特別是物理學力學,幾乎就是背幾個公式然後用數學算[例證:本人在力學部分只學了一半的情況下,花一個晚上時間看完了力學部分所有概念,並且獲得了高一力學競賽一等獎]),於是就算在學校學習上投入較少的時間,競賽生依然能夠獲得好看的年級排名。於是高二學生痛過審核亦較為容易
  3. 在高二期間,尖子競賽生普遍參與省隊集訓旁聽,並在少數競賽強校有停賽備考的權利,再加上生物學科以及化學有機部分有大量需要背的東西,除非提前接觸過生物和有機,否則在翹掉大量課(或者無充足時間做練習及複習)的情況下很難得到滿意的年級排名。於是高三學生通過審核的難度就比去年要難上不少。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不難解釋:低年級學生通過數量(相對)變多

  • 總的而言
  1. 清北在秋令營之前簽約動作變大:今年在聯賽之後,秋令營之前,清北一共在北京地區發出近20份頂級簽約,而去年據我了解即使有約也是小範圍的(我認識的去年省隊成員無一人在此階段簽約)
  2. 金秋營審核條件向學校成績略微傾斜,原因不難解釋(參考回答:學過競賽的和沒學過競賽的在大學學習中有多大的差距? - 任卓涵的回答)
  3. 真正的競賽頂尖的人(也就是大學真的想要的人)並未受過多影響,加以秋令營前簽的全部都是頂級約,部分可能甚至因此受益
  4. 大學更謹慎地選擇提前招生的目標,對於小部分卡線被刷下的人而言的確十分可惜,但是對於大學而言,能夠獲得更優秀、適合大學學習,而不是只會競賽的學生,對於真正優秀的學生而言,能夠獲得更加優質的簽約
  5. 畢竟制度沒有完美的,在這種審核標準下,誤傷一些僅僅是聯賽小失手,學校成績僅僅是因為沒有去學而低的高手,也純屬無奈

-反對黑清華的無腦回答

1.關於校排名300+,400+

簡直呵呵噠。外省我不了解,暫且不說,只說我比較了解的北京,一等獎在本校競賽生中不能算作一流的學校,只有rdfz一所(其實在rdf中,一等獎也可姑且算為一流),而年級排名400多,是體育生 交費生的年級排名。哪怕你憑藉數學競賽的理科功底,數理化三科考到班均分,其他科考及格都不會是這個年級排名。

能把數學競賽學到北京省一的學生,絕不會是一個不學習,和繳費生、關係生一個年級排名的人。或者說:能夠去學競賽的人,課內成績都不差,考這個排名的人,甚至連獲得老師同意去學競賽的資格都沒有。

2.關於所謂透題,選拔歧視的問題

我只能說:完全無必要,我已經提到過了,清華在金秋營之前簽了一批約,要真想走後門簽這些人,在這批里簽了不就好了,何必走金秋營給你們留下笑柄。

3.關於所謂面試只簽一大半,「浪費」機會的問題

面試本身就是教授對於學生的再挑選,是對筆試所導致的疏漏進行補救,要是進了面試的全都「不耽誤前程」,那要面試何用?就好比閣下在工作面試時會同時收到多家公司的面試邀請卻只能去一家一樣,若是因為自身不足未被錄用,還能怨公司「不要我何必讓我來面試?」

4.關於所謂「高聯滿分高手未通過,一等獎末名筆試高分」

學競賽的都知道:運氣成分很大,一次考試說明不了什麼。特別是高聯這種難度的考試,特別是今年的,更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並且:高聯難度和CMO金秋營難度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一位學生如果只訓練高聯難度的題的話,今年的高聯考滿分而CMO金秋營半道題不會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舉一個例子,在去年北京隊培訓中(足夠多次考試,考試總分直接反應實際水平),總分前15中,有4名為旁聽生,其中1位為一等獎末名,2名只獲得了二等獎。而正式隊員中排名最低的為32名(大約只有40人不到參加了幾乎所有考試,也就是說幾乎墊底)。而諷刺的是,這位排32且參加了絕大部分考試的同學在CMO中斬獲金牌,而排11名的同學卻只獲得銅牌(並無做出來題,只得到了6分過程分),按閣下的理論,那是不是說明CMO也存在漏題呢?

5.「無專業限制」這更說明閣下只是無腦黑清華的門外漢,清華簽的所有約都是指定系的,即:數學營理論上只能報數學系,物理營同理。

那麼既然連以上如此簡單的幾點事實都不了解,閣下文中那麼多的匿名例子都是哪裡來的呢?不過是編出來的或是拿個例替代整體黑清華的罷了吧。


再說說清華2016數學金秋營的選拔詭異之處吧

1、首先要求省一可以報名,但到了11號通知時,有些強省數學省一的後幾名,全校綜合排名300以外的人竟然通過,省一二十名的竟然是待定。最終這些待定的省一通過學校的關係還是進了營。詭異之處在於到底是什麼通過標準。

2、入營人數400人左右,筆試通過得到面試機會的有90人左右,其中有近十人沒有面試直接去北大金秋營進行筆試,其他80人很多是放棄了北大的機會抱著對清華的鐘愛留下來面試。結果面試之後簽約者不到40人,其餘40多人白白地錯失了北大的機會,部分外地省隊的前幾名感覺筆試面試都不錯,結果卻是無緣清華,錯失北大,含淚打道回府。詭異之處在於名校的誠信何在?清華既然只簽30幾個何苦欺騙那40多個優秀數學人才。

3、最詭異之處在於本年度的6道筆試題目,很多高聯接近滿分的選手竟然筆試未通過。然而北京某校高聯省一接近60名,學校綜合成績排名400左右的選手竟然早早地拿到清華金秋營通過指標。在筆試中竟然獲得全國前兩名的好成績。其數學水平在該校競賽生中不能算一流,竟然拿到了清華降一本的簽約,據傳該生本人向其女友透露之前已經拿到部分2016清華金秋營筆試題目

清華數學金秋營是多少數學競賽學子孜孜以求的目標。最高學府,無條件簽約,無專業限制!如果這樣的數學人才選拔手段缺乏公平、公正,更缺乏紀律監管手段,那清華將失信於全國學子。


我只想問,參加競賽甚至獲獎的學生就是真正的好學生嗎?在我看來,除集訓隊以及部分未被選入集訓隊的競賽生可以算是優質生源外,其餘的很大一部分則是普通的再也不能更普通的一般高考生。假如沒有所謂的奧賽,和2000年以前一樣招生,我相信這些進入top2的學生裡面會有50%根本不夠格。很難相信一個三年只學一科的學生,只要不是蠢到家,會在單科上比非競賽生差。當然這只是猜測:既無法通過他們自身去驗證,也無法通過和其他學生的未來發展比較去做判斷(持有某種觀點的總能找到非常合適而且客觀到讓人無法反駁的理由)。目前的自招或博雅、領軍等之類的計劃,從事實上看完全是向競賽生傾斜,而大學裡又鼓吹什麼通識教育,怎麼琢磨都感覺是拉完自己就吃。

競賽生里很大一部分賭性十足,獲得優惠就賭贏了,以後的人生接著再賭。他們是學有餘力或者興趣愛好嗎?非也,無非就是目前的招生傾向對他們太有利了,而且靠綜合學習根本沒什麼優勢。別提什麼高考一本線的限制,除了證明目前的高考出題腦殘外,沒有任何參考價值。考題沒有難度,集中刷幾個月的題就過關了。不合理的需要改,但也不是改完的就一定正確。

另外,參加某個學科的競賽生將來就以此為未來發展方向嗎?既然大多數並非如此,單純的把好機會給他們又有什麼意義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如果清北生只是做了個普通中產就是失敗」的觀點?
如何理解廣東人不願意去省外讀大學的心理?
自主招生有那麼重要嗎?
如何看待2016清華自招北京錄取分數最高?
華中農業大學自主招生主要考什麼?

TAG:高考 | 中等教育? | 升學 | 數學競賽 | 物理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