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是如何習得發音方式的?


我們對輔音的感知是類別感知。即使是嬰兒,對輔音的感知也是呈類別化、跳躍性的。在b和d發音部位中間的音,要麼會被感知成b,要麼會被感知成d,不會出現摸稜兩可的情況。

但和嬰兒不同的是,成年人對輔音的類別劃分要粗糙很多,這是由母語的音系特徵決定的。對辨別意義不起作用的輔音之間的差異,我們不做過細的區分。這對母語感知是有好處的,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理解單詞的意義。試想在一門s,sh不分的語言中,一個人還要感知到s,sh的差異,這就會對語言的理解產生時間上的障礙,做無用功。就好比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的面部特徵做過細的區分,很可能一位同事昨天沒刮鬍子的時候我們能認得出,今天颳了鬍子就認不出了。

但這個對於母語來說的好處對於外語學習來說卻往往是一個缺憾。

由於感知神經中樞和運動中樞是緊密相關的,我們對一類輔音在認知需要通過自身的舌位和發音動作來確認,所以很多人在接受了母語音系的洗禮之後,即使努力學會了辨別外語中某些發音的區別,自己也很難準確地發出來。


瀉藥。

其實寶寶們也不一定發的準確,但是他們有一個強項,我就模仿就模仿,說錯或者發的不標準都無所謂,反正沒人笑沒人關注,漸漸習得之。所以還是要給他們創造語言環境。


我覺得是觀察和重複,我小侄兒正在學說話,不到20關月現在。我發現我教他說話的時候,他總是會盯著我嘴巴看、我後來覺得很有意思,教他一些英語單詞,我故意把嘴張得很開,比如apple,Eye,我發現他也會把嘴型張很大。而且我試圖看下他會不會發西語大舌音,我rrrr幾次後,發現他也會了。所以嬰幼時期真的是一個人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我覺得這個階段他會學會所有的音。所以我覺得如果成年人學外語也是要去模仿,看嘴型,而且嬰兒我觀察他們的靈敏度聽力非常好,大概是因為腦子一片空白,只能通過象形聽這些去分辨事物吧。而成年人很多思維固化,大約忽視了這些真正區別的存在吧。


因為他們見得多了(ε: )


推薦閱讀:

古漢語是死語言嗎?
在知乎使用什麼樣的格式、手法、規則寫文章,才能獲得高贊?
怎麼有效提高法語口語(包括語音和語速)?
為什麼中國人普遍發不出大舌音小舌音?
大陸普通話有沒有可能恢復入聲、尖團、濁音?

TAG:發音 | 語言 | 學習能力 | 語言學習 | 嬰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