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線房價的暴漲是不是一種劫貧濟富?

一二線房價翻倍漲,三四線房子滯漲下跌。

是不是意味著全國的財富都往一二線集中了,導致大城市的居民財富間接暴漲,中小城市的居民財富間接被洗劫?


是的,毫無疑問。

工作機會、醫療、教育、視野、生活方便、成功機會、暴富機會、享受、拼搏,都是一、二線城市不斷吸引人民的因素。

北上深房價飆升,絕大部分人喊買不起,但很多年輕人寧願擠地下室,寧願每天幾小時在路上,也要在大城市奮鬥。

因為這裡有希望。

正如美國夢。。。

對比三四線老家,人口大量流出,剩下的不是體制內關係戶就是等老死的,

不適合年輕人呆。

例如中國8億農民,進城打工後,很少再有回去種地的打算,

每年中國大量自然村因為沒人而消失。

省會城市將成為全省的吸血鬼

一線城市成為全國的吸血鬼

吸走了人才和資金,吸走了未來!

未來北上深估計都是5000萬級的特大城市。

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


一個三線城市小康之家本來有一百萬可供消費,但由於下一代要去一線發展,於是拿來做了首付,而且為了還月供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任性,因此三線城市的消費市場就萎縮了一點點。

一個三線城市的高級中產,本來有五百萬可供投資,但他發現一線城市房地產回報率高,於是買了一線城市的房子,三線城市的投資萎縮了一點點。

一個三線城市的小個體企業家,有一千萬家底可以擴大生產,但由於市場萎縮了,投資也萎縮了,擴大生產融資成本高昂且無利可圖,於是不得已轉投房地產領域,三線城市的就業、稅收也萎縮了一點點。

這些都是明擺著的,是直接。若干一點點加在一起就組成了目前中國城市發展的藍圖:一線城市通過向三四線城市吸血來形成「超一線」城市,在這些城市裡產業鏈彙集,機會極多,對人才的吸引力極強。而三線城市則逐步衰落,有些可以成為旅遊業城市,還有些則逐漸消失。

這不是劫貧濟富,而是一個發展趨勢。


是。

但是,不光是中小城市的居民被洗劫。

大城市的一樣被洗劫。

能減少被人剪羊毛損失的唯一辦法就是,

你自己投身到剪羊毛的運動當中去,並且成為那個剪別人羊毛的人。

而不是祈禱天下太平公平公正剪羊毛的運動停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拆解一下,就是說你說的三四線城市指什麼?是城市建設?還是政府?還是居民。

我覺得城市不是建築,不是行政單位,而是人。那麼目前發生的事情是,經濟發展規律在逼著全國人民往大城市奔。跑了的既然是人,那麼帶走的財產,以及帶著家庭的財富買房就都是自然人的選擇,談不上劫貧濟富。畢竟這是個人的選擇。當然,大城市的居民因此迎來了財富的上升,佔了便宜,這個也是事實。

另外還要說的是,國家在超發貨幣,那麼就是對所有人收稅,而且錢越多收的越多。只不過有錢人會用購買資產包括海外置業等手段來躲避掉一部分損失,沒錢的人則缺少這種手段。所以劫貧的國家,而並沒有濟富。

我寧願這樣說;

中國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財富轉移

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是一次血淋淋的財富大轉移

這個財富轉移正在悄悄發生,大部分人都沒有看到。這場財富轉移——

發生在外地開發商拿著這麼多年在三四線城市賺的錢在一二線城市高價拿地的時候;

發生在三四線城市市民在銀行存款,一二線城市的市民用貸款買房,而國家在超發貨幣讓所有的錢貶值的時候;

發生在在三四線城市富裕人家的子女畢業留在一二線城市買房的時候;

發生在鳳凰男女們集全家之力,把家裡的錢拿到一二線城市買房的時候;

發生在小城市原有的一點點企業和就業蕭條,企業集中到一二線城市的時候;

發生在高鐵連接主要城市,三大城市群里國家大筆投資大建地鐵、機場等基礎設施的時候。

以上這些情況,回想一下身邊,是不是每天都在發生?所有的一切都在讓財富轉移。要知道,現在的財富的大部分都是存量財富,有人的資產在瘋狂升值,就有人的資產在瘋狂貶值。

當一二線城市的房產現在在瘋狂升值的時候,也就是未來小城市的房產瘋狂貶值的開始。

當一二線城市因為充裕的貨幣房價飆漲的時候,就是三四線城市居民存在銀行里的錢瘋狂貶值的時候。

同樣是100萬,當你投入到一二線城市裡,5年翻了一倍的時候,同時也就是把錢存在銀行里,5年縮水了30%的時候。(因為全國的存量畢竟還比較大的)。

只不過我不會用劫貧濟富這樣的道德字眼,而是承認這是叢林法則。即使殘酷,也是經濟發展的叢林法則,經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逼你離開舒適,來到城市的遊戲場,創造更多的價值。中二病是沒有用的,沒有人有義務讓你「居者有其屋」。


你如果不去大城市,只買三四線的,不虧反賺了。

贏虧都是在局裡的,你可以不入局。

想起來一次大節日,某上海商場大促銷,很多人人擠人,一個60多的老頭對記者採訪說,擠的太難受,氣都喘不上來,希望商場以後不要搞這個活動。

感覺一樣一樣的。

自己占不到便宜,希望別人也沒得賺。


那麼去年股市大跌就是劫富濟貧嘍?投資漲跌跟別人有毛關係。。。


這可不好講。

上海一套房,一年前值200萬,現在300萬被人買走了。

如果買的這個人是富人,這叫劫富;

如果買的這個人是中產,這叫劫中;

如果買的這個人是窮人……等等,窮人還能買300萬的房?開玩笑呢。

事實上,真正的窮人連參與遊戲資格都沒有,誰會來劫你。


你從長期來看你會發現是劫了。房價拉動了社會物價的上漲,而導致居民的存款價值縮水,這是劫所有人的;但是房子升值速度高於物價,那就是濟了有房者。

無房者、窮人一直都是弱勢的,缺乏資本、缺乏眼光、缺乏教育甚至營養不良。

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給了窮人一定的機會,但是在他們面前路肯定是比富人難走的,只有政府和企業為窮人多做事才能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我們不能說讓窮人跟富人去比眼光,這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比賽。而且窮人買房子也沒有輕鬆過。


一線城市買房,隨便什麼時候入場,你都不覺得便宜。房價漲了,你說是劫貧濟富,那如果明天房價崩了,口徑會變嗎?

90年代中上海開始有房敞開賣,買好就跌7年,各類救市措施一會兒退稅一會兒買房送上海戶口。但這7年,還是沒有多少人買,所以跌7年。「劫貧濟富」中的「貧」很多是拒絕當年30萬首付10萬買中環房產的。

2003年房價漲了,郎咸平和謝國忠來中國了,收費對民眾洗腦說房價不正常。13年來,到今天也不肯改口。「劫貧濟富」中的「貧」很多是被這兩位為代表的「公知」唱「貧」了,和買房的人沒有關係。信他倆的貧,罵他倆的富了。

2007年股市大漲,老百姓炒股很是歡快,坐地日賺好幾千。各大論壇里都是討論為什麼選房不如選股,記得當時最熱的一個論據是「股票漲的比房快,拋的比房靈活」,結論是買房不如炒股。「劫貧濟富」中的「貧」很多是當年股市風雲人物,而今天的富,很多都是那時候的股盲膽小鬼,尤其是其中的「股票我不懂,還是買兩套房安穩吧」那類人。

2008年經濟危機,4萬億投資入市,從此房產市場一發不可收拾。8年來,幾輪報復性跳漲,上海北京已經沒有1000萬以下的好房了。我們回頭看,一步步的為什麼之前沒有買呢?是對社會、對經濟不夠有信心?那就和「劫貧濟富」無關。

當時年齡還小也不是理由,看看年齡大的吧,他們北京上海這類一線城市生活了一輩子,很多都是最基本生活條件下住了一輩子。很多人已經不在了,永遠沒有享受過他們搞起來的城市的便利。而2016年的今天,如果你肯放下身段,去買一套他們住的小房,房價也就100多萬200萬。可你不肯啊,你要演革命小將卻不肯住勞動人民當年的房,你要3卧150平地鐵配套學區10分鐘到市區中心。真的沒有問題 - 2000萬就能在北京上海買到這樣的好房。


是一種劫中濟富,貧的人根本買不起


台灣利率更低,但是房地產已經連跌六個月,受中國影響企穩。

然後股市長紅。

民生的東西被瘋狂炒高,主要原因在於投資渠道不暢。

中國人把恐慌理解為投資。

沒有說不好,只是覺得不要以你背負二十年五百萬債務為榮。


馬太效應,自然如此,管理只可能壓制,但擋不住劫貧濟富時刻在進行


你以為美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用劫貧濟富來形容有點階級鬥爭的感覺了,只能說一二線的房產已經脫離了居住的屬性,已經轉變為財富重新分配的一個工具。中國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積累的財富,用一二線房產進行一個再分配,這其中有多年政策的原因,正如國家把所有優質資源集中到幾個大的城市,北上廣深;每個省份又把該省的各種優質資源集中到省會一樣。這種行政政策的結果就是,三四線和農村徹底的被拋棄到被遺忘的角落。

中大型城市藉助自身的優勢又不斷的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抽干三四線和農村的勞動力人口,這就是中國三十年來發展的根本動力。


此答案轉自玄處微信公眾號 新潮沉思錄

【玄處專欄】房價怎麼越調控越買不起

2016-10-15 玄不救非氪不改命 新潮沉思錄

房價是最近非常熱門的話題。從「十一」之前的瘋漲,到「九·三零」以後各地的密集調控,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而關於具體的限購政策和調控的原因,牛哥前幾天在文章中已經講了,這裡就不講了。這裡主要說一說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原因以及限購政策對諸位的影響。

首先要知道,一線城市的房產意味著什麼呢?很多人用建安成本,也就是用鋼筋水泥去衡量房價,或者用月工資收入去衡量房價,這都是有問題的。一線城市的房產,實際上意味著在一線城市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而且不是一代人的,而是幾代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所以,回過頭來看,一線城市的房價瘋漲,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這個生存權和發展權,相對於其他城市而言,越來越珍貴了。

而一線城市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變得越來越值錢,自然是各種資源向中心集聚的結果。當前,國家對北京市定位,叫做「四個中心」,也就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對上海市的定位,也叫作「四個中心」,也就是「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而這些「中心」的背後,都意味著國家在政策和財政上的巨大支持。

最後體現出來的結果,一方面是在生存上,提供了更好的醫療和教育資源。北京的資源富餘到什麼地步呢?前段時間,人大附中這樣的超級中學,招聘老師,招上來一群清華北大的博士,就讓人大開眼界,其實很多人還不知道,北京有些名牌小學,就連校醫,都得是三甲醫院醫師或者是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生。另一方面,是在發展上,提供了更多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高端就業和發展的機會。政治和學術上的資源與機會就不用說了,互聯網百強企業分布是這樣的(圖片來源於網路,出處見水印)。

當然,這些都屬於眾所周知,老生常談。這些資源的集中,決定了前一輪的房價上漲,並奠定了一線城市房價遠遠高於其他城市的主基調。而問題在於,在「新常態」下,為什麼漲的異乎尋常呢?茅盾先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發表的著名小說《子夜》里,講過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時的情形是,中國在打內戰,結果內地被打爛了,土豪鄉紳只能變賣土地,跑到上海買房居住,多出來的錢,只能去買戰爭國債,蔣介石賣掉了國債,就能把內戰繼續打下去,打爛了更多的地方,上海就湧進來更多的土豪鄉紳,買房買國債。

上世紀三十年代和當下當然沒有可比性,但背後透露出的邏輯,是一致的,那就是,光景不好的時候,一線城市的價值,就越顯著。上世紀三十年代,打內戰以前,上海和內地的差別,在於秩序好和不好,打了內戰,就變成秩序有和沒有。同樣的,本世紀一十年代,「新常態」以前,中心城市和外圍,發展機會在於多和少的差別,進入「新常態」以後,發展機會在於有和沒有的差別。

過去,比如說北京某學校一個寢室天南海北的同學畢業了,山西同學可以回老家挖煤,河北同學可以回老家鍊鋼,青海同學可以去賣蘭州拉麵,紹興同學可以去賣杭州小籠包,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而進入了「新常態」,有限的發展機會,基本就只局限於中心城市了。特別是東北、華北等經濟極其困難的省份,人口外流,特別是高端人才外流的趨勢就更加明顯了。比如說,根據大連理工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可以看出,選擇北京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從2013年的10.06%上升到2015年的16.04%,上升了6個百分點,而留在東北三省就業的比例,則下降了超過4個百分點。這與日常接觸到的情況是比較一致的,也就是說,經濟越是困難,那些困難地區有實力的精英家庭,就越是要勒緊褲腰帶,把孩子送去中心城市。正所謂,東北經濟不發達,必須要去北上廣;華北資源很匱乏,必須要去北上廣,結果,眾人買房房價高。

以上說的是需求的問題。而在需求日益增高的同時,房地產領域實施了「供給側改革」,首要的,就是收緊用地指標。這是由於系列講話所要求的,出於治理「大城市病」考慮,要求中心城市控制人口規模。首當其衝的,是北京市,被要求「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和「控制人口規模」,落實到人口指標上,是規定了2300萬的人口控制上限,而北京市在2014年底時,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2150萬人。

要控制人口規模,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收縮住宅用地的供給。因為住宅用地是城市人口的載體。國土、發改和規劃部門,每年會向社會公布一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發布在國土資源局,也就是現在的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我們看一下歷年變化情況(下圖)。2012年以來,住宅用地計劃總量從2011年的2550公頃迅速下調,直到2015年-2016年收縮為1200公頃,兩年安排的住宅用地計劃,不足2011年1年的規模。

一方面是「新常態」下大批外地精英人群帶資進入一線城市避險,另一方面是一線城市控制人口規模收縮住宅用地供給。需求與供給的一升一降,不可能不帶來房價的飛速上漲,而所謂「穩健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去庫存」的國策,只不過是在供求關係的基礎上,再添了一把火。而人民政府則被要求去同時完成兩個矛盾的任務,即在控制人口規模的同時,控制房價上漲。

以上是限購政策出台的背景。那麼,限購政策的結果對「望樓興嘆」的自以為高端的那部分外來務工人員而言,是好事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一線城市的房價並不是在供求關係均衡的位置上停住的,而是通過政策手段,強行減少一部分需求來實現控制。具體而言,是將這部分需求,緩慢釋放,從而使房價緩慢上漲。緩釋決定了,讓一部分人先買起來。而先買起來的這部分人,可以享受到的,是低價購房的機會。

我們只需要回憶一下2011年2月的北京房地產調控,當時的「限購令」,要求非京籍人員在京購房的,需要連續繳納5年社保。這意味著,一個2011年7月畢業的大學生,考慮到拿不到戶口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一般來說,是要熬到2016年才有購房資格。換言之,2011年限購以來,以遠遠低於2016年市場價購入房產的,主要是有北京戶口的這部分人,而進京落戶的指標,幾乎完全向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投放,這些人,在2011年以來購房的,全部大大增值了。而新的「限購令」下,由於提高了首付款比例,意味著,有資格購房的,是拿得出首付款的這部分人,至於這部分人現在購買的房產,是不是遠遠低於2020年市場價,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總之,在這個城市裡,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天天上網吐槽房價過高,並以此來惡毒攻擊人民政府的,恰恰是一沒有戶口二沒有錢的這部分人。有那麼多人,通過製造輿論,逼迫人民政府把自己給賣了,簡直不可思議。

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有個2007年考入北京某高校的外地小伙,我們假設他叫小明,和很多在校大學生一樣,最喜歡在網路上編寫或轉發各種花式吐槽房價的段子。結果,2011年,人民政府按他的意思,出台了限購令去控制房價。本來,他看好了一處100平的房子,結果自然是買不了了,這套房,就被一個北京本地的室友,比如說叫小剛,花了300萬買走了。

到了2016年,好不容易熬出了購房資格,這套房漲到了600萬,正好小剛想轉手,於是小明一邊東拼西湊,湊出了120萬的首付款準備去買房,另一邊也沒閑著,天天上網以吐槽房價的形式惡毒攻擊人民政府。結果,人民政府只好按照他的意思,再次出台了限貸令去控制房價,首付款比例被調高到35%,也就是說,首付款要拿出210萬。小明怎麼都湊不出多餘的90萬,於是,這套房被另一個室友,比如說叫小軍,花了210萬首付給買走了。

小明心想,一定要好好奮鬥,爭取早日把這90萬給掙出來。同時上網呼籲:人民政府應該採取更堅決的手段,去遏制房價。請問:等到小明湊夠了210萬,他能買得起這套房子嗎?

以上就是《××大學本科舍友階級分化實錄》。


「應屆生不能指望畢業5年就開始買房。」 問題是,畢業5年不買房,你覺得後面就買得起了?


北京的房價就是擠出效應,2020年內擠出160萬城六區人口,積分落戶門檻提高 ,排擠的是沒有戶口的,北京有了房產的,35-40這個年齡段的人。


不認同樓主的評論。

城市分化明顯,板塊輪動效應開啟:一線房價先漲;核心二線與大都市周邊跟進;普通二線與少量強三線擴散;弱二線與強三線擴大戰果;多數三四線覆蓋。

近兩三個月,二線城市的去化周期,居然已經貼近一線城市,說明少數二線樣本城市樓市火爆,房價漲幅並不輸一線城市。波動效應已進入第三步:普通二線城市及三線強城市具備房價上漲動力。


窮人買不起,中產被剝削,赤裸裸的劫中濟富,生活成本暴增,生活質量下降。


在目前的通脹率下,存錢在銀行的話,存的錢是不斷貶值。

對應地,從銀行貸款是更合適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從銀行貸款,那麼就是在變相占存錢人的便宜。

買房其實就是開通了個人從銀行貸款的渠道,利用這個渠道的人都利用了這種機制便利。

如果簡單粗暴點,買房子的人比沒買的人富。

那麼買房的行為就相當於劫貧濟富。

即使不暴漲,房市內也存在這種消長的關係。


推薦閱讀:

北京9月30新政《關於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將對房價產生什麼影響?
巴西經濟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中國會出現巴西的情況嗎?
政府多年說的「拉動內需」效果不佳,關鍵問題出在了哪裡?
為什麼蘭州發展不起來?

TAG:投資 | 房子 | 經濟 | 房價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