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博物館裡青銅器古董的銅銹有紅色、紫色等各種鮮艷的色澤?

不應該是青、綠、黑等暗色系的顏色么?


青銅器本身雖然叫青銅,可實際上是一種以銅錫鉛為主要成分的合金,埋藏在地下,會和空氣、土壤和水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銹」。由於環境不同,銹的成分五花八門,也就形成不同的顏色。

金石學時代的研究者們就發現了青銅器的這一特質,總結了如下一些規律:

1.貼骨銹,銹層與器物本體渾然一體,幾乎沒有分離感,多呈綠色或者棗皮紅。

2.釉銹,即器物本體外表面被一層釉層所包裹,即所謂的「包漿」,北方多呈綠色、棗皮紅或者黃紅,南方多呈藍色和紅色。

3.浮銹,即器物表面已經部分酥粉,甚至有「長毛」感,多呈綠色,夾雜有藍色或者紅色。

4.發銹,鏽蝕已經影響了器物原來的構型,形成凸起或者凹陷的銹塊,要麼和原色差不多,剝落的話多呈磚紅或者黑紫色。

5.糟坑銹,器物被鏽蝕得很厲害,形成了由里及表的泡沫銹,多呈綠色。

6.黑漆古,出土時間很長的傳世青銅器,在傳世過程中不斷被把玩擦拭,就會成型一層光亮的不透明外殼,多呈黑色或者深墨綠色。

7.水銀沁,器物表面有一層銀白色的光澤層,外觀如掛了一層水銀,所以叫「水銀沁」。

不同地區的空氣、土壤和水環境不同,所以還有人總結出了銹色的地域特徵:

北京及以北地區青銅器銹色以青色銹為主,山東地區青銅器銹色以深藍為主,山西地區青銅器銹色以暗黃為主,陝西地區青銅器銹色以綠黃色為主,河南地區青銅器銹色以紅褐色為主,安徽地區青銅器銹色以水坑的綠色為主,湖北湖南江西地區青銅器銹色亦以水坑的深綠色為主。

時間進入現代,文物保護工作者採取了科學分析法,發現了銹色斑斕的原因——不同的銹色,其化學成分是不同的:

1.紅色:氧化亞銅

2.黑色:氧化銅或硫化亞銅

3.靛藍色:硫化銅

4.藍色:鹼式碳酸銅或硫酸銅

5.暗綠色:鹼式碳酸銅

6.綠至黑綠色:鹼式氯化銅;

7.淡綠色:鹼式氯化銅;

8.白色:氯化亞銅、碳酸鉛或鹼式碳酸銅

不同的銹類,往往帶有多種成分,譬如浮銹和糟坑銹,多是鹼式氯化銅和氯化亞銅;棗皮紅貼骨銹多是氧化亞銅,但是其上往往還附著著鹼式氯化銅浮銹。有些青銅器腐蝕得嚴重了,形成了多銹層,不同銹層的顏色,甚至都是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周口店是世界遺產中國其他人類遺址就不是呢?
如何評價微博用戶千重山發表的摳下來一個瓦一塊石頭的言論以及眾網友的反應?
當下文物拍賣為何被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大主要拍賣商壟斷?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在何處?
為什麼聖旨不值錢?

TAG:博物館 | 古董 | 青銅器 | 文物 | 化學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