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現在藝術評論(藝術論文、作品、藝術批評、藝術講座)的文字風格(措辭、用語、句法等)?

現在的美術學院的講座主題、論文描述、或是作品簡介,總感覺有一種不說「人話」的感覺,充斥著各種諸如「時代語境」「無意識」「遊離」...等顯得」高深」的詞藻和句法。究竟是藝術評論本就是這個「專業」的調調,還是一種故作玄虛的聲勢?

比如:某美院作品展的解介紹短文


二更-2016/06/25:

繼續昨天的話題,我們講一下中國藝術批評的用語問題。

藝術批評主要是給專業人士看的。滿篇術語的寫法並不是為了樹立門檻,只是為了方便同行交流。題主貼出的這四遍作品介紹其實也一樣,他們都希望用最簡練的語言進行最翔實的表達,這麼做無可厚非。

藝術批評的寫作有問題,但這個問題不在於我們用術語讓大眾看不懂,而在於我們寫作的初衷。藝術批評首先要從獨立視角去寫作,不能收到市場和體制的牽制。所以我們總是說現在的藝術批評更多的像是收費作文和坐台批評,因為這些批評都不夠獨立。

另一點是藝術批評家的資質問題。很多藝術史學者認為自己下筆就是批評,這是錯的。藝術史和藝術批評是兩門不同的學科,不能混為一談。一般我們認為藝術批評首先必須著眼於藝術實踐,而不是急於理論化某個藝術實踐。職業藝術家也不能做藝術批評,因為藝術家是利益相關者。不懂藝術品創作技法的人也很難做藝術批評,因為這些人的文章總會玄學化,語焉不詳,假大空。

要說最基本的守則,藝術批評必須做到三點:1. 能把一件作品描述清楚,2. 能根據主觀認識把一件作品闡釋清楚,3. 能在闡釋的基礎上作出相對中肯的評價。理論化的問題我們一般放在很後面再涉及,更有可能無法涉及,這是因為理論化是藝術批評和藝術史論的中間灰色地帶。

那說回正題,藝術批評的用語到底有沒有問題。因為藝術批評主要是給專業人士看的,所以使用術語是沒有錯的。中文世界的藝術批評借用了很多西方藝術批評的術語,這使得藝術批評讀起來翻譯腔十足,讓人感覺很陌生。這個問題是術語的問題。我們當然倡議創造並使用更具中文語感的術語系統,但這工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也需要更多的藝術工作者作出具體的貢獻。

藝術批評,特別是當代藝術批評的另一個問題在於使用的術語往往是跨學科的。我們可以在當代藝術批評中看見很多生物學、信息學、傳播學術語,這些是因為當代藝術的創作方法和創作環境導致的。但這是一個好現象。當代藝術相較於當代音樂、當代舞蹈、當代戲劇而言,其藝術表現形式更多元、觀念表達更突出。這不是當代藝術家故弄玄虛,而是當代藝術本就是一種綜合藝術、一種整體藝術。同時也希望藝術愛好者能多多了解當代藝術最新的發展近況,更新知識面,從而能更接近的理解當代藝術,同時也就理解當代藝術批評。

----2016/05/24----

睡前簡單解讀一下這四則介紹。總體來說,這些介紹寫的還算清楚明白,並不難懂,稍有翻譯腔和學術腔。

因為沒有看過作品,所以經根據作品解釋來推測作品的樣子,可能有誤差,期待題主更新作品照片。

第一則:

白話版:

藝術家搞了點有關自然生命生活、生長的紀錄片之類別人拍的錄像。然後通過類似於拼貼畫的手法和混剪、者濾鏡渲染等多種多樣的數碼技術,重新組合起來,安排在一個很大的空間里。這個空間大到人能在裡面穿梭,然後放一點有關這些錄像的物品,再刺激視覺觀看的同時刺激觀眾的聽覺和嗅覺。

名詞解讀:

再創造:一般說這個詞,意思就是這件作品裡用的材料不是藝術家自己製作的。我個人覺得再創造這個詞用的不好。我們也用挪用、借用等詞來形容這個行為。但隨著時代發展,藝術家創作環境的變化,挪用已有的藝術、工藝、文化製品變得越來越普遍。藝術家現在不再是面對第一自然了,藝術家面對的主要是第二自然以及第三自然,所以在這裡與其還用再創造,不如直接說成對於某某材料的剪輯混編。一來更容易理解,二來沒必要遮遮掩掩給自己的挪用找一個合法性。

評論:

這篇寫的學生氣很濃,中規中矩。開頭一句說了作品製作方法;第二句說了作品創作目的;第三句說了布展方式和真正的效果;第三句後半句說了作品希望達到的效果。一般說試圖打開,就意味著打不開,藝術家自己都沒感覺被打開。估計展覽效果有點亂。

第二則:

白話版:

藝術家今天搞得這件作品可能會讓你們覺得有悖倫理道德,但這在當代藝術領域很正常,你們做好心理準備,把它當藝術品看,別詐唬。這件作品不是一件固定的作品,是一件自己會動會變形的作品,而且是用活的生命體做的。其實,用活物做作品不是為了把它們弄成一個新的生命體,像奇美拉那樣。而是讓這些活物適應藝術家自己做的一些器皿、架子、機械部件,並通過在這些東西里生活、繁衍來創造一個作品。這個作品好像是這些活物自己造的一樣。

名詞解釋:

濕媒介:這個詞很新,在當代藝術領域,對比干媒介,指的是用活生生的生命體創作作品的一種形式。

評論:

這篇寫得語焉不詳。首先,到底拿什麼做的作品,看不出來。我感覺應該是一種微生物、地衣植物或者昆蟲。其次,說的很空洞又絕對:第一句說現代社會語境中的藝術的本質可以通過這件作品表達出來,但這藝術的本質是什麼,真得沒人知道。藝術的本體論沒有任何定論。另外,通過生物技術做作品,不應該「不是簡單地(他的錯別字)」,而應該是「不僅是簡單地效仿生命」,這是因為30年前用這種媒介做藝術的歐美藝術家最開始能效仿生命就已經吊炸天了,今天可能被這個藝術家看起來太傻,但不能否認前人的貢獻。共生關係是他要表達的重點,在一定規則下,生命體做出最適應自己生存的選擇,然後改變作品的外觀。但這裡「自我裝置」的提法不妥,這個裝置的外觀改變是藝術家可控的,不是莫名其妙就變成什麼樣的,說到底還是一個設計好的裝置作品。

第三則:

白話版:

城市是啥東西?城市就是我們人類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搞出來的一個大傢伙,我們想怎麼改怎麼改,城市因為我們人類而改變。就好像你久坐不立會腰椎增生,城市搞來搞去越高越大越高越亂也是一個道理,只不過特別複雜牽涉了各種各樣的人和物。藝術家通過收集這些增生出來的東西弄了一個作品。這個作品的弄法是模擬人體結構的。

評論:

這篇寫得最好,簡明易懂。首句講了藝術家的初衷,告訴觀眾為什麼這麼做。第二句講了藝術家怎麼做。一般按照學生的寫法會加第三句,寫一下觀眾應該把這件作品看成什麼樣的,但這裡沒寫,可能是因為字數限制。這四篇介紹里,我最想看的是這件作品。因為我能通過這個解釋很明白地聯想到一些畫面,而我不知道藝術家會怎麼把它做出來,這個就很有意思。上面那片假大空的介紹讓我感覺到滿滿的形式主義,抓不住真正想要表達的點。這篇反之,他很真誠地介紹了作品,讓我也能代入藝術家的視角去思考作品,並思考藝術家面對的生活場景。

第四則:

白話版:

徐志摩的詩讀過沒?沒!那太好了,我雖然語文不好,但是既然你們沒讀過,我就給你們附屬一邊。聽懂了沒?沒聽懂就看我的畫,這叫看圖說話。

評論:

如果是藝術家自己寫的這篇評論,那這作品一定沒什麼看頭;如果是策展人寫的這篇介紹,那這作品一定沒啥可寫。這是一片典型的沒話找話說的介紹,假大空的很。寫得和高考作文一樣。看著就沒興趣。

明天再和你們說我對藝術批評的一些看法。睡了。


謝邀,@庄澤曦的解說非常棒了。

事實上我看這幾則簡介覺得寫得還挺清晰的,我來大概說說為什麼非要用這一些專業名詞吧:

1,為了在有限的篇幅表達更多的內容。比如問題中提到的一個詞「時代語境」,這個詞本身就包涵了非常豐富的內容。這個詞簡單來講就是每一件作品都必須放到作品產生的時代,歷史,地域背景中去理解。但是有很多的學者老師都就這個題做過很多歸納和演繹,所以這個詞的意義又遠不止這一句話那麼蒼白。所以這個時候直接用「時代語境」這個詞就很好,或者用另外一個詞「原境」也很恰當。

其實這些詞都非常妙,有非常豐富的意義,並且不難理解,不過日常比較少用,就顯得比較晦澀罷了。

2、很多詞就是為了藝術中一些專門語境創造的,就是因為之前的詞都不足以貼切地描述才又創造一個新詞,這些詞都不用的話,還真不知道怎麼說話了。

3、因為我們平時就是這麼用的啊。當一個詞你的導師講它,書上看到它,講座聽到它,到你腦海浮現這個詞的時候就是這個詞本身,不需要去想怎麼解釋的時候,這個詞就和日常用語一樣。你非要去解釋它反而很奇怪了。(當然我那些學哲學的同學經常這麼干……)

4、新看了個詞就是很想用一下( ′▽` )

(這條只代表個人想法,那些很厲害的大大一定不屑於這麼想的( ′▽` ))就像是小時候學英語一樣,學一個新詞就怎麼都想用一下~記得我本科剛看了《藝術的去人性化》的時候簡直覺得自己掌握了現當代藝術的真理,見個什麼作品都要提一下去人性化……想想也是撒。不過這種興奮難以掩飾啊。


剛剛為家父寫了一篇藝術介紹,之前也看了許多藝術評論,深覺這東西絕不是堆砌詞藻,故弄玄虛,非在藝術,文學上有紮實功底的人很難寫出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g4NDcxNQ==mid=2247488301idx=2sn=9d4168a46b9404ab874bb19e309eeaebscene=2srcid=0525hMemKx1sp9HbsWhPpcLI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真能吹逼。

就是碩士生、剛畢業的學生喜歡這麼寫。有點學問的教授寫的東西都是又俗又土的。他們的文章或許也很難懂,但絕不是在句式和辭彙上找不痛快。看看題主的例子,特么有的句子根本沒有主語,寫得那麼啰嗦卻連一兩個連接詞都懶得用,這是什麼精神?


這字體…噗…


專業就是這些。

真正的好的批評家,很多書本是易懂通俗甚至簡樸的。但是細讀下去深意層層,會有隨著自己見解而有不一樣體悟的感覺。一直覺得魯迅是中國最好的批評家。不管是不是美術方面,好的批評都是一樣優秀的。

或者清晰簡潔又敏銳的。好吧我覺得這個也很難得。圖三做到了。

其他圖片的贅述,一塌糊塗,表面華麗實則空洞。都是三流貼金用的。

慎入慎選。

有時間再列書單,先碼著。

陳傳席先生是國內一流的藝術批評家。這本書主要是講的中國藝術。

下面這本書講的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少數民族影響到漢族文化,等可以當作正統八卦史來看。非常詳細有趣味。

還有入門可以看陳丹青先生。

木心先生。

都是非常好的藝術批評家。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最近一兩年,「生活美學」這個概念火了?
我們認為「美」的非線性建築是基於怎樣的一種美學邏輯?
你認為有哪些動態比靜態美的明星?
傳統的中國美學是什麼樣的?

TAG:美學 | 美術 | 藝術理論 | 藝術評論 | 藝術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