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1.在國家博物館的館長致辭中,把國家博物館定位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中國國家博物館還是國家的文化客廳」,「這裡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足跡,展示著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的光輝成就,是中華兒女傳承歷史、開拓未來的精神家園。同時,這裡也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個人類文明的宏偉殿堂。」但這其實都是現象,既然冠以「國家」的前綴,國家博物館其實要完成的,是構建中華文化的物化話語表達,換句話說,就要用藏品通過展覽來說明中華文化的發展軌跡。

2.國家博物館由原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合併而來,原歷史博物館館藏的徵集可以參考:百年國博 - 詳細內容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藏品徵集與捐獻。但是隨著改開以來地方文化意識的覺醒,各省甚至各縣都把區域內出土的文物視為財產,以政治手段調動文物越來越難以至於幾乎不可能,國家博物館有能力獲得各地方代表性文物的時代是俞偉超館長任職的時代,所以自俞偉超館長之後,國家博物館已經失去整合各地方新發現、新出土文物的能力,隨著考古工作和研究工作的成果越來越多,國家博物館將越來越不能實現「構建中華文化的物化話語表達」的功能。

3.近現代革命部分,從發展來看,在政治話語確定基調的大背景之下,其表達基本已經趨於穩定。如果範式不變,國家博物館的現存是足以支撐起政治話語表達的。但是,國家博物館這方面的代表展覽「復興之路」長於革命鬥爭時代的表達,短於建國以來經濟建設成果的表達,在這個領域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則遠遠不夠。一代政治風向變化,目前忽視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部分得到重視,國家博物館則必須進行相應的藏品收集工作,不然以現有的藏品規模是撐不起來的。

4.近現代藝術部分,國博才剛剛起步,收藏去美術館太遠,甚至還不能形成中國近現代藝術的通覽式陳列。


古代中國展 Ancient China

早上11點到館,一直逛到下午16:30.展覽很多,因為看得比較仔細,只看了地下一層的古代中國專題展,從遠古到清代的整個中國歷史回顧了一下,很長知識。整理了下這次參展感興趣的部分文物,和大家共同分享。

1.新石器時代裸體雙性浮雕彩陶壺

家窯文化(約公元前3200年-前2000年)

1974年出土於青海省樂都縣柳灣出土

陶瓷表明所飾裸體雙性人像與當時的生殖崇拜觀念有關。

高33.4厘米、口徑9.2厘米。此彩陶壺呈小口鼓腹造型,腹部兩側有對稱的雙環形耳。上腹部飾黑彩圖案紋飾,特徵與同時期的馬家窯文化彩陶壺差別不大。與眾不同的是它的頸部略高,口沿外侈,在壺身彩繪之間還捏塑出一個裸體人像。人像站立,頭位於壺的頸部,五官俱備,身軀和四肢位於壺的腹部。雙手置腹前,乳頭用黑彩加以點繪,在人像下腹處誇張地塑造出生殖器形象。裸體浮雕彩陶壺融浮雕和繪畫藝術手法於一身,在數以萬計的彩陶器皿中脫穎而出,被譽為稀世藝術珍品。特殊的圖案裝飾表明它不是生活用具,而是禮器或專門製作的葬具。一般認為這是一個集男、女為一體的兩性人,是一種男女同體的崇拜物,與遠古時期的薩滿有關。

2.玉龍

紅山文化(約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賽沁塔拉出土

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文物,一九七一年出土於翁牛特旗賽沁塔拉。1989年調往北京參展後藏入國家博物館。高廿六厘米,重約一千克,周身呈墨綠色,以一整塊玉料圓雕而成,龍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平齊又微微上翹,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粗壯的龍尾內屈,迎向龍首,整個身體構成一個反C字,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3.婦好青銅鴞尊

商王武丁時期

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

此器口內壁鑄有銘文「婦好」。

關注點:1.婦好是武丁的妻子

2.形狀似貓頭鷹——鴞

3.尊即酒器

4.「作冊般」青銅黿yuán

商代末年

此器背鑄銘文,記述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射黿,商王射1箭,作冊般佐射3箭,全部命中,商王將射獲的黿賜給作冊般。

5.青銅面具

商(約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


去過一次國博,古代歷史部分陳列的多是各地文物的精品,經常遇到教科書中的老面孔,很親切。然而跟國博巨大的體量比起來,文物的數量還是有點單薄。參觀體驗上不如上博的精緻和河南博物院的厚重。國博的優勢是可以和世界各大博物館合作,組織一些高水平的臨展,但是覺得常設展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剛進負一層,整個人汗毛都立起來了。因為這裡實在是太大了,包含的歷史太久遠,整個人興奮到不行。有很多國寶級的文物,真的是美到移不開眼。下方長圖,圖片順序是按照我的參觀順序排的,真的是來北京必來的地方。


專門去看瓷器展與佛像展,展品少,而且排列完全沒有邏輯(或者我看不出邏輯)。可喜的是好多孩子跟著父母去參觀。


預約了這周六,哈哈哈,在官網上看過好多遍文物了


去年提前一周預約,通過培訓間期去過國博,早晨十點到下午四點,中國古代歷史一個館沒有逛完,只能帶著遺憾去趕飛機。作為一個寧夏人,看到自己家長博物館的藏品在國博出現,就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看到一件件國寶,還有國寶背後的故事,只能感慨,真的是一間巨大的寶庫。至少在我心裡,沒有可以和國博藏品抗衡的博物館,從數量和價值,各個方面都沒有。彙集了全國各個博物館最好的藏品,貫穿了中國古代文化,凝聚了華夏世界各地的文明。僅從一個普通遊客的角度去回答的。

ps國博人真太多了


前兩天又去了一次,總體感覺:可惜了這麼好的硬體展館,可惜了「國家博物館」這麼大的招牌。

兩個收費的臨展,沒有進去,因為確實沒什麼興趣:一個是英國國家博物館的文物,但是都是原始人類的相關文物;一個是義大利什麼創意設計展。

中國歷史的展覽在地下1層,是基礎展覽,跟多年以前去的沒有任何變化。這個展覽展示了從遠古人類到大清朝的歷史。裡面的文物說實話,個人覺得真不如很多省的博物館有看頭。可圈可點的文物沒幾個。而且沒什麼互動性,如果沒人講解或者不帶個講解器的話,自己看看不出什麼。

有個航天展,展示航天員登天的,轉了一圈也沒什麼意思,展品單調,信息量弱。

有個一帶一路美術展,是當代某畫家的畫展。

有個講中國近現代史的油畫展,很多經典油畫作品都在裡面,我兒子對那個有名的南京大屠殺的油畫特別感興趣,問了很多有關侵略、屠殺、生命的問題,他才4歲,我不知道該怎麼給他講那段歷史······因為我也解釋不了為什麼侵略會有屠殺,解釋不了為什麼有的人會對別人生命如此的輕視。

總結一下,文物的水準不高,互動性不強,信息傳遞很薄弱,政治氛圍過於濃郁。

相比之下,陝西省博物館、陝西的法門寺地宮、浙江省博物館、成都的幾家遺址博物館、當然還有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和國父紀念堂都更值得逛一逛。


今年寒假去了國博,文物確實挺多,應該是大而全,但精品確實不太多,除了教科書里的老面孔,有很大一部分是複製品(真品都在其他的博物館裡)。主要體現的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與傳承


推薦閱讀:

八位機遊戲中出現過哪些真實人物?活到今天的還有多少?比卡斯特羅/格瓦拉出名的還有嗎?
星際帝國有何意義?
中國古代為什麼在很多時期採取過「抑商」的做法?
汪精衛當時是為了保民么?
清朝末年,為什麼科舉制與新式學堂存在矛盾?

TAG:歷史 | 國家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