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人的觀念是到了年齡就該結婚,與之相反的歐美與日本、大多晚婚,其目的是要找到相思相愛的另一半?

為什麼中國人的父母不能把每個人當成是獨立的個體,至少是在感情上,不要催促。

就算是想要孤獨一生,也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不要太在意別人眼光,活得自我一點。


中國人寫地址從大到小,某國某省某市某區某街某號。

中國人寫日期,2016年1月1號。

中國人寫名字,姓在前名在後。

所以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反應的是深層次的文化分野,就像動物和植物的區別一樣大。

中國人的集體優先原則塑造了中國人自己。

這沒法說是好或者不好。

因為題主想的只是簡單一條,父母和周圍人別干涉婚姻,婚姻愛情都是自由,多好啊!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歐美這樣自由的代價。

父母不干涉子女婚姻,那麼同時他們也不會為了子女的利益而放棄很多東西。

中國式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婚姻,所以既有父母干涉子女,也有子女干涉父母。

獨生子女不讓父母生二胎。子女阻止喪偶或者離異父母再婚。

中國人每個人都覺得父母是要為子女做犧牲的。

范美忠都說為他女兒他可以犧牲。

這已經化入骨髓深處,無處不在,以至於我們把它當成空氣一樣自然。

但是歐美的價值觀完全不同。

兩種一衝突,導致有些人哪樣好要哪樣。

按中國式價值觀要求父母付出,按照歐美式價值觀要求他們給自己自由。

其實很簡單,願意自己追求愛情就追求好了,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父子反目,按照歐美價值觀,本來就應該成年之後界限分明,父子各為一家,他們不反目的關係看上去和我們反目之後也差不多。

歐美各國,也有很多家庭是比較親密的,兩代人之間各種交流,但是他們的底線劃的很清楚,多一分都是應該感恩,沒有什麼是天經地義。媳婦生孩子,婆婆看望一下會帶捧花送個巧克力禮盒,爸爸過生日兒子寄張賀卡。

他們默認為每個人應該獨立,能夠為自己負責。所以,他們考慮離婚之後,直接就說一句,親愛的,我想和你談談。。。

也沒有什麼懷孕和哺乳期不能離婚的說法,多的就是冷靜分手,拎包走人,當然有時候會有比較體貼的把女方的東西打包叫好計程車,回頭一分居,就立刻可以與他人同居或者約會,完全合法。

所以,我們想要自由的時候,真的想過自由是什麼嗎?自由是一把雙刃劍,要別人給自由的時候,自己就得獨立承受自由的代價。

回到問題,如果真是有勇氣冒著孤獨一生的風險,還用苦惱別人的眼光和父母的催促嗎?獨立生活,合理規劃人生,做一個成熟的人,抗的起事,說的上話,你就是家庭社會的脊樑。


獨立的人父母管不著。不獨立的人父母不管就會死。


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的基礎,是經濟。

中國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放眼世界都在絕對前列,找一個人一起可以兩份收入緩解經濟壓力,在物質和生活的基本需求沒有達到的情況下,人們就不會太在意精神上的需求。所以普遍來看,在中國單身的大齡「剩男剩女」都是收入偏高且有自己房子的人,因為物質壓力小,有能力追求精神上的陪伴;而收入不高的人群,除了眼巴巴想要傍大款或者眼高手低的,大部分都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配對了。現在年輕的95後也越來越多人聲稱自己不婚不育,享受愛情和性,私以為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物質條件的提高,讓他們更多的追求理想中的精神滿足。

而題主提到的到了年齡,無非是指面臨獨自成家,需要買房買車的年紀。這個時候兩個人一起還房貸、生孩子、養孩子,經濟壓力就小了很多。所以很多時候去相親,父母都是把對方的經濟實力放在第一位,性格其次,至於有沒有愛情,由於時代的特殊性,這一點在部分父母輩心中並不重要,因為他們那個年代物質更加缺乏,在一起一來是傳統,二來是過日子,所以「過著過著就有感情了」是父母輩們的認知。

而題主說的「父母把孩子當個體,即便孤獨一生也是孩子的選擇,要尊重」,這只是個傳說,即便在民主自由的北美,父母也不會放任孩子這樣的。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只會是當孩子過得好的時候,永遠不會在孩子過得不好的時候。父母之愛是大愛,可憐天下父母心。


中國傳統還是養兒防老。

作為養老這個用途,如果給予子女過多的自由,就失去了這個功能了,因為延續不下去(子女不要孩子,靠子女養老就斷根了)。

除非,除非,除非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個人儲蓄養老/社會養老體系 成為主流。

這也是為什麼發達國家的生育率不高,因為生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存在了,個人儲蓄和社會養老足以保障個人退休之後的需要。

(當然發達國家還是有宗教比如反墮胎來提升一些生育率)

不會太久了。再過一代人可能,西化更深、經濟發達、政府可靠,養老不靠兒女,性需求不靠婚姻,到時候結婚率也會下降、生育率下降,個人自由度會更大的。


婚姻,是一種選擇。

中國的人對於結婚的年齡普遍還是焦慮的。一般二十多歲的年紀,父母和社會的期待就是找到工作,找到一個人結合為家庭,最好在三十歲前生一個孩子。這是普遍的觀念。如果到了年齡,沒有結婚,全世界的人都會「關心」一下你。

歐美那邊,就我身邊的歐美人來說,他們的婚姻觀念不是很強。我的德國老闆,女性,將近四十才結的婚。前同事的現老闆,三十歲出頭的女性,還在談戀愛的階段。現在的美國老闆,和我爸年齡差不多大,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另外,他們的觀念對於未婚生育不會排斥和鄙視。我的德國老闆跟我們聊天時我說很喜歡小朋友,她就說你可以生一個,在德國沒結婚也可以生寶寶,中國人似乎必須要結婚才能生寶寶。我說我還沒有男朋友呢,沒法生,也養不起 = =我的老闆們都是六零後,孩子大的上小學,小的才上幼兒園。

對於婚姻的慎重態度也是一方面。我身邊的父母們,並不太關心你和你的另一半是不是相愛,他們的想法是有了合適的就趕緊定下來,省得年齡大了不好找。婚姻大事怎麼能這麼草草處理?去年年底我去給一個朋友做伴娘,今年年初再聯繫時她告訴我離婚了。說實話很震驚。她結婚之前我反覆問過她很多遍,你喜歡你男朋友嗎?她甚至對「男朋友」這個稱呼都很抗拒。我就問她那為什麼要結婚, 她的回答很簡單:家裡邊催得厲害。結果呢,離婚之後,家裡又開始張羅著介紹下一個。圖什麼呢?

我自己的觀念是沒有合適的人,絕對不會結婚的。只要好好工作掙錢,自己也能過得很好。不需要把自己的幸福都賭在婚姻上。那個美國老闆的老公也是我們公司的,兩個人上班不再一個樓層,男方經常會找老闆聊天。我也期待有那樣一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待在一起都不膩。

我應該會在三十歲以後才考慮結婚,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就先冷凍卵子。我還是很喜歡小孩子的。


文革思想的滲透。只有你跟大家都是一樣的,你才有可能是安全的。


因為在中國很難成為自己。


謝邀。

從兩方面說。第一個方面是對單身的歧視。這個問題在很多國家都有,歐洲沒深入了解過不清楚,美國有,但是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面(稅率,保險費用等等),且大城市會比小城市好很多。而在中國,這種歧視通過很多層面體現出來,比如職場,家庭,相親和約會市場等等等等。因為歧視更嚴重,單身的壓力也就更大。何況很多人結婚不一定純粹是為了愛情,所以單著去等待真愛的動力也就更小。但是呢,這種所謂的歧視也不是完完全全沒來由。有些人找不到另一半確實是因為自身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種屬於被動單身。只是對於很多不去了解就亂給不熟悉的人下結論的人來說,被動單身和主動單身沒有區別,都是單身,甚至都是次於非單身的。這種人的意見自然不用去理會,畢竟為了脫單而脫單是本末倒置的。

第二個方面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歐美大部分父母只管孩子管到18歲,之後經濟上的支持以幫助,或者借貸為主,所以經濟和感情上都是獨立的。但是中國不太一樣,一般父母覺得我生你養你所以你是我的,且很多人的經濟跟父母並不獨立。就算獨立,像是車,房,醫藥費等比較大的開銷,一般都是贈予,比較少聽說要還的。除經濟之外,因為中國人/亞洲人講究孝和尊敬長輩,而不是平等的個體,所以長輩說的話,給的指示,要聽,只不過經濟不獨立的更沒有話語權而已。

話又說回來了,想要被當成大人一樣對待,自己做事兒就要有個大人樣兒,第一步就是學會如何有效(和長輩)溝通,什麼是你想要的,什麼是你認為的幸福。想辦法在尊重個人意願和尊重長輩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當然,溝通需要時間,但是好的開端是非常重要的。

暫時就想起這麼多。


我同意你的觀點

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

作為一個成年人,自己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自己也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即使我的選擇是錯誤的

也要有試錯的機會跟權利

所以我結不結婚都跟父母無關

我反正不連累他們,我就是要自由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五四過去一百年了

孫中山跟革命烈士為何要革命

為何毛周以及無數的先烈要去反封建反帝

就是為了自由

為了有一天中國人可以堂堂正正的站起來

沒有迂腐的三綱五常

沒有封建倫理的壓迫

所以我們現在寫入憲法的自由是無數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

我們當然有權利來用


難道我是一個特例嗎?我很討厭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想法,我一直認為這是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為了保存生產力而產生的想法


隨大流是最穩妥的生活方式。

中國人貪穩,看看父輩對國企對公務員的熱衷就知道了。


經濟的原因。同樣收入的人,想法很接近呢


因為國家福利。中國。。。你們自己體會。歐美國家單身國家也會給你養老。


還是看階級吧。

美國upper middle class的家長們會早早開始攢孩子上大學的費用,買車買房也都會給幫助,不會守著錢財讓子女艱苦奮鬥。他們年邁需要照顧時候住子女家和養老院都很常見,不會用「我生你養你所以你要孝敬我」的邏輯綁架子女。他們相比很多中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只多不少,同時也沒有養兒防老的投資態度,比中國父母大氣一些。對子女的婚育和性取向較少干預,所以子女結婚有早的也有晚的。

lower middle class或者孩子多的家庭則量力而行。他們不會為了孩子上大學而東湊西借,孩子結婚不會給花錢,養老也自己負責。認識一同學,他父母是家庭年收入6萬刀的working class,他上大學全靠自己貸款,今年結婚父母的支持只是一套幾百刀的西裝。他也沒有被催婚催娃。這種情況倒更像國內流傳的「美國孩子成年後會被父母趕出家門從此互不干涉」的印象。他們結婚一般比很多中國人早。


我個人覺得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愛情


中國人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家」,家國家國,有家才有國。

歐美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個人,家庭觀念相對單薄。

而家的核心構成要素,就是婚姻,沒有婚姻,無以為家。

所以中國人的觀念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壓力,恐懼。


沒有安全感


因為你不聽你爹娘的早相親早結婚他們就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順便還揍揍你,而且在所有人看來還是你不孝。


因為中國人和父母住的更近。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越長大越拒絕戀愛。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單身主義者。?
如何理解張愛玲紅玫瑰和白玫瑰的比喻?如果是你該怎麼做才永遠都是硃砂痣和明月光?
男女因為婚房鬧矛盾,我現在該怎麼辦?
為什麼現在普遍認為離了婚的男人值錢,而離了婚的女人不值錢?
也許是我活該

TAG:婚姻 | 婚姻價值觀 | 婚姻與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