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遺產只有 3100 萬瑞典克朗,獎金怎麼還沒用完?
最初諾貝爾的遺產只有 3100 萬瑞典克朗,從 1901 年至今的 114 年裡,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那為什麼還能有錢發獎金呢?諾貝爾獎之所以能夠持續不斷發放,要歸功於投資理財。
來源:諾獎傳統揭秘:發了114年獎,獎金咋還沒用完?
這些投資理財,有什麼故事和經驗嗎?
專門去諾貝爾官網找了他們公布的資金錶,就是長這樣的:
有三頁,資金每年的增長和獎金歷年數額都表述的很清楚了。
諾貝爾當年的遺產超過3100萬瑞典克朗,去掉這這麼多年的通貨膨脹,再算上匯率,保守估計約等同於現在的14億人民幣。
這些錢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一開始,基金會規定這些錢只能拿來做「安全投資」,大概就是買買餘額寶這種。
額,大量的歷史數據告訴我們,「安全投資」的收益很低,是很難跑贏通脹的。此外基金會還要納很重的的稅,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基金會都壓力山大,被迫只能將獎金縮水。
直到1953年,基金會終於做出了皆大歡喜的決定:可以用於投資股票了。而且它也被豁免了交稅的義務。基金會終於從入不敷出的窘境里走了出來。
我把上面數據表裡做了一下整理,1975年之前的資產狀況是空白,下面這張是1975年至今的資產價值——注意是價值!不是賬面數字,是除開通脹等因素的影響:
可以看到,這些錢通過適當的投資,今天已經超過了42億瑞典克朗,相當於34億人民幣。當年的諾貝爾遺產價值已經翻了兩倍多。
假設獎金保持當前的金額(雖然不太可能)。即使完全沒有投資增長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靠現在的基金再發個80年沒有問題!
然後獎金的問題。第一屆的諾貝爾獎金是15萬瑞典克朗,好像很少的樣子嘛。但是你知道那可是1901年,這筆錢是當時大學教授20年的薪水!
之後的一百多年裡,雖然賬面上獎金數額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但如果按當時的物價來算的話,差距可就特別大了。特別是戰爭年代,晚一年拿獎,同樣的金額,價值可能縮水一半。
這是從第一屆到今年的歷屆諾貝爾獎金價值走勢(去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從圖表上看起來,2000年左右拿獎金的諾貝爾獲得者最划算了。
最後說明一下,雖然諾貝爾基金用於投資,但是還是公認比較保守的。每年評世界經濟獎的基金會,你覺得賺錢這事兒對他們很難嗎?他們保守的原因應該是諾貝爾的遺囑有表示這些基金最好只保持價值的不增不減即可,以免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多餘的地方而違背了初衷
個人的微信公眾號:【數據兔子】
用不一樣的角度觀察生活,寫一寫身邊中有趣的大數據信息。
諾貝爾基金每年從基金池裡拿一小塊出來,用作獎金。能將一隻基金運作百年以上,並且獎金池規模持續擴大,總結下來無非是:理財有方。但諾貝爾基金並非一直如此擅長理財。最初的時候,諾貝爾基金的「理財」方式十分的保守,跟我們今天買餘額寶差不多,就是進行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甚至諾貝爾基金的投資品種比餘額寶更加少(只要餘額寶願意,它可以加大其它債券的比重,以提高收益率)。這樣的保守理財方式持續了大約半個世紀,到1950年時,在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後,基金的總體規模已經較最初縮水將近60%——再家大業大,也抵不過坐吃山空。窮則思變,此後諾貝爾基金開始嘗試更多種類的投資方式,納入了股票和不動產這些風險較高的投資品種。這有點像我們今天的養老金入市,同樣是在養老金缺口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政府開始放開養老金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允許大量養老金入市投資股票。
諾貝爾基金運氣較好,遇上了戰後經濟恢復與股市、不動產持續上漲。因此基金業績也不錯,管理的資產變得越來越多。到了90年代時,基金又進一步投資海外市場,在本國經濟放緩的前提下,這使得它可以享受到海外增長帶來的好處。
根據2011年諾貝爾基金會的年報,其投資策略原則是50%左右的股票(上下浮動10%)、20%左右的固定收益資產(上下浮動10%)和30%左右的另類資產(上下浮動10%),另類資產則包括不動產和對沖基金。百年下來,諾貝爾基金有多大了呢?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有過報道:「截至2012年底,諾貝爾基金的投資總額為31億瑞典克朗,較1900年成立初的3100萬瑞典克朗,其資產管理規模已經增長了100倍。」即使是去除通貨膨脹的因素,調整後的基金規模也較最早增長了很多。不過任何理財有風險,進入21世紀後,由於金融危機等因素,諾貝爾基金也時不時出現年度虧損。所以它會通過削減運營成本和獎金派發,來降低這些負面影響。補充:有人問諾貝爾基金是否接受過外界支持或捐贈,答案是有過,但不多。相比於本身規模,外界的支持不多。
{文章來源:越女讀財}
微信公眾號:ynducai
http://weixin.qq.com/r/Y0gsNJrEksftrd5X9x1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歡迎與我溝通交流,作者是一枚資深「財女」,在財經媒體、金融機構工作多年,理財投資,必須關注!
正如題主所說:「諾貝爾獎之所以能夠持續不斷發放,要歸功於投資理財。」
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
題主所問:「這些投資理財,有什麼故事和經驗嗎?」正好值得我們深挖來說道說道。
一、關於「永續年金」
說到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理財,就不得不提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永續年金。
從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設立之初,諾貝爾基金會就開始面臨一個重要課題:
已知:諾貝爾基金成立時有3100萬瑞典克朗,而諾貝爾建議的獎金金額要相當於大學教授的20年薪水(相當於15萬克朗),且諾貝爾老爺子在遺願里表示,只有基金會的直接收益,即利息和分紅才能用作諾貝爾獎金,即不動本金。
求解:怎樣才能做到每年都發放相應的獎金並一直延續下去?
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百年來始終貫徹著諾老爺子「不動本金」的遺囑,並成功開拓出了一條「永續年金」的道路。
什麼是「永續年金」?
永續年金是指無限期的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額的年金。期限趨於無限,沒有終止時間,也沒有終止值,只有現值。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存本取息」,就是「永續年金」的例子。
諾貝爾基金會是如何建立這支「永續年金」的?
1、豐富的遺產,讓基金會建立「永續年金」有了前提條件。
1901年,諾貝爾設立了5個獎項(1968年才設立諾貝爾經濟獎,且一直由瑞典國家銀行發布獎金),按當時的工資水平,各項獎金的金額為15萬瑞典克朗,發放的獎金總數佔比僅為遺產的2.4%。而這樣的佔比雖然在百年中有不少的波動,但在近年來仍然保持了同一水準。以2014年為例,諾獎獎金為800萬克朗,而當年諾獎的總資產增值到了38.69億克朗,獎金佔比僅為1.2%。
2、投資理財的收益回報率,足以支持獎金的佔比。
為了讓收益足夠支撐獎金髮放,基金會設定了投資收益目標——去除通脹因素之後達到3.5%。這個目標要高於每年諾獎用於發放獎金占基金總額的比率。而最近幾年,諾貝爾基金的收益回報率遠不止於此。2014年,諾貝爾基金甚至以16.5%的回報率超額完成任務。而今年獎金增加100萬克朗,基金會也正面解釋是由於財務狀況得到了改善。
3、始終堅定不移地保持「不動用本金」。
為了保證本金,諾貝爾基金每年還會將投資凈收益的10%還會歸入本金再投資。不僅如此,諾貝爾基金會還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當年的諾貝爾獎金。比如為什麼去年獎金比今年少?除了通貨膨脹,降低獎金來減少本金損失,也是重要原因。此外,諾貝爾基金會還設有應急的準備資金,即使在連續兩年沒有獲得投資收益這種極端情況下,依然能照常發放獎金而不必動用本金。
所以,在原始基金雄厚的基礎上,不動用投資本金,通過每年的收益留存來保存本金的實際價值,這種永續的資產管理模式對諾貝爾獎的百年成功運作功不可沒。
二、故事:諾獎也曾遭受理財危機?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之路也並不是一路順遂。
1901—1953年,由於《章程》規定,諾貝爾基金只能投資於「安全證券」,即國債和貸款等有固定收益、有擔保或抵押的產品。這種過於保守的理財方式限制了收益的增長,致使諾貝爾獎金髮放越來越艱難。資產總額在30年代僅剩創立時的2/3。
好在1953年,瑞典政府允許基金會獨立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基金會的經濟狀況才開始有所改善。而進入70-80年代後,諾貝爾基金會也隨著市場的變化,投資變得相當多元化。除了股市、固收類、不動產,還開始涉獵一些期貨、期權、私募股權等另類資產,投資範圍也囊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瑞士,使得獎金總資產不斷攀升,到2014年,獎金總資產已經達到38.7億克朗。實際價值相較於成立之初翻了226%。
三、經驗: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模型
經過不斷的嘗試,而今的諾貝爾基金,資產配置比例也基本比較穩定。大致的投資模型為:
①股票投資50%。主要以財富增值為目標,進攻性強,博取高收益。
②另類投資30%。仍以財富增值為目標,進可攻,退可守,讓整個組合收益更為穩固。
③固定收益類投資20%。主要進行風險防範,以財富保值為目標。
基於這個模型,基金會每年都會委託和直接投資,並根據投資產品的特徵,尋找合適的替代產品。而每一部分在佔比上,也會根據大環境做出10%的上下浮動。
合理的資產配置、全球化分散投資、拓展另類投資,可以說讓諾貝爾基金會在漫長的歷程中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不僅在投資結構上,諾貝爾基金在具體的對象工具選擇上,還選擇了一種很省力,收益也不錯的工具。
從諾貝爾基金每年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每一個部分具體選擇的工具都是指數基金。以2014年的諾貝爾基金投資工具為例:
之所以選擇指數基金,是因為基金會認為,在相對透明的市場,投資指數基金比投資股票更容易獲得可觀的收益。其實,這種投資方式,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具有相當的借鑒意義。
在無專業投資人士指導的情況下,指數基金簡便易行,不用一支一支地去分析股票並對未來市場進行預測,購買跟隨大勢的基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諾獎發放一百多年並不是一個神話,而是因為諾貝爾基金會對獎金有著科學的管理。不管是樹立收益目標、保存本金的實際價值,還是緊跟大環境,充分考慮風險配置不同資產,購買較好收益的指數基金,都值得我們普通人學習。
想要進一步了解指數基金和基金購買?來看騰訊理財通官方機構號更多精彩回答:
什麼是指數基金?
如何挑選合適的基金產品做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一種適合學生和懶人的理財方式」是一種輿論導向還是真不錯的理財方式?
我是來歪樓的。其實也是正解。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
恩...我一直覺得專門把經濟學拉進來就是為了方便搞錢的,可以讓N多一流經濟學家幫忙出主意。不過,雖然獲獎者看起來對金錢都有些視如糞土,但是還是又不少獲獎者把錢用到「人間煙火」上。1993年的醫學獎得主夏普就花錢買了棟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2001年的物理獎得主克特勒也買了房子。2014年,中國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拿著約7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在北京北五環外買了一套房
嚴重的錯誤我不得不說,是瑞典克朗,不是瑞士法郎,簡稱瑞郎。瑞郎1比8.5呀現在。那是要逆天嗎?
投資理財和一些捐贈
這不就是永續年金嗎,諾貝爾買了一支股票,每年給獲獎者分紅。
這個故事叫做複利的魔法
越來越多人喪失了獨立尋找資料的興趣,都來知乎提一些沒有任何營養的問題,知乎是真的藥丸
【轉】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額是視諾貝爾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的,從最初的每項3萬美元,到20世紀60年代的7.5萬美元,80年代的22萬美元,近幾年來更是已超過百萬美元。 當然,這個數字並不是只增不減的。前幾年諾貝爾各獎項的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但中國作家莫言2012年獲獎時,受經濟情況影響,當年的獎金已縮水為800萬瑞典克朗克郎(約750萬元人民幣)。 此後諾貝爾獎的獎金一直保持在800萬瑞典克郎。2015年,與兩名日本科學家共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可以拿到獎金的一半即400萬瑞典克瑞典克朗。 最初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典克朗,伴隨著一年又一年的單項獎金翻滾,是什麼讓諾貝爾獎獎金可以在未來若干年持續不斷的頒發?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諾貝爾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是由成立於1900年的諾貝爾基金會負責的。原本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對象限定於國債與貸款等風險較低的資產,1953年基金會獲准投資股票市場。2000年開始,投資所得也開始用於獎金。 而現今的諾貝爾獎基金在資本市場上是這樣運作的:據諾貝爾基金會2014財年年報顯示,截至2014財年末,諾貝爾基金會投入資本市值總計達到38.69億瑞典克郎。在剔除基金會的管理性質費用後,投資組合資本總計達到36.84億瑞典克朗。 在投資組合中,55%的資金配置股票,12%的資金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其餘的33%的資金配置另類資產。從2013年開始,私募股權已被列入股權類資產。2013年末,PE投資佔比大概為3%,2014年全年,基金會投資組合的投資回報率達到16.5%。 此外,在資產管理上,諾貝爾獎基金會遵循習慣性原則。董事會為此專門建立了資產管理框架,包括決定資產管理總體原則。基於風險與收益評估,董事會設定了基金會投資股票、固定收益資產和另類投資房(房地產、房地產基金、基礎設施基金和對沖基金)的適當比例。 一個評獎機制的良性發展往往得益於其科學的管理,諾貝爾基金會正是基於這樣科學的管理才能讓諾貝爾獎年復一年地延續下去。
1901年前的3100萬瑞郎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咧??基金會管理者倒騰了這麼多年,也賺了不少了!
每年把餘額分配給幾個經濟學家,一年以後誰賺的誰就拿經濟學獎。
以前有學過一篇介紹諾貝爾的課文,裡面好像說是用他遺產的利息作為獎金……
這是銀行利息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楊百萬當年2w做投資現在身價上千萬。諾貝爾基金一樣是靠投資錢生錢。
被後有百年資本主義家族瓦倫堡家族在支持。
諾貝爾文學獎,今年發給了俄羅斯女公知。
早幾年的和平獎發給了中國敏感詞,再早幾年的和平獎無國界醫生,被近幾年的和平獎獲得者奧巴馬乾掉了。今年的醫學獎特意發給了中國的三無科學家。我尋思著,諾貝爾發獎對象,他每年都列出一排名字,然後選那個對資本金融寡頭,西方意識形態最有利的獲獎者。對東方國家無形傷害最大的人來作為獲獎者。能百度直接得到答案的,題主為何還要多此一舉???
買了比特幣。。。
推薦閱讀:
※e租寶和陸金所靠譜嗎?
※智能投顧會取代人工理財師嗎?
※如何根據MACD分辨漲跌信號?
※有沒有將銀行卡、信用卡消費記錄同步到記賬軟體的工具?
※20多歲的女生如何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