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國內真有團隊能做了?

在雷鋒網看到【手機新核武,隔空充電】,國內真的有團隊已經能夠做出磁共振技術了?據我了解,這個技術的難度比起電磁感應要大很多,國內吹牛的多,做事的少,真的非常懷疑!


這個問題真該邀請我來回答啊。。。哦,不對。你問的時候我還沒有在知乎公開身份呢。。。我是微鵝科技的創始人。

答案如下:沒有吹牛逼。我們確實在做了。技術難度當然比磁感應式要大非常多。要不做起來就沒啥意思了。當然因為難度大,也導致我預期的產品上市時間推遲了一些。不過問題基本都解決了,應該過兩個月大家就可以在京東上看到了。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啊。多買幾個,也讓我掙點飯錢。

關注我們的項目進度的話可以查看微鵝科技的官網哦。有問題也可以私信給我


做出來還是很簡單的,我們學校大三的課程設計都能做的出來 ,我個人畢業設計也是做的磁耦合諧振式手機充電器。


磁共振無線充電這個詞語,被大量的誤用到「松耦合磁感應」無線充電這個技術上了。

理想中的磁共振,先不說距離、間隔物體,僅無需同軸,甚至任意方向,都應該可以100%效率傳遞能量(忽略阻抗的影響下)。

對了,磁共振是不會干擾非接收器的——但是「松耦合磁感應」會,因此拿了一堆投資的國內外「研發」企業,在沒法子做到理論突破的情況下,只好想盡一切辦法玩「擊鼓傳花」的遊戲續命。


這個沒什麼難度,我好幾年前就弄來玩了,不過一直都沒做產品,做產品也不好過一些安全標準


哇,這問題回答蠻長時間了,上面還看見不少同行,哈哈哈謝邀。

關於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這一塊大家可以看一下另一個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84895/answer/220130194#

老實說,這個技術實驗起來並不難做到,在實驗室的條件里,可能大三的電力學系學生都有涉及吧,原理不外乎關於兩個線圈之間的耦合作用,具體的可以戳上方連接,提問中大家都有很完整的回答。

我們公司也是從事無線充電方面,可以說,比起大家自己在實驗室研究,我們擁有更為專業的團隊以及完全由國際標準認證的技術,獲得多方認證。

而目前呢,我們做的是共享無線充電產品這一塊——電贊,在德陽和成都已經有所鋪建,正在不斷地更新和持續鋪建當中,相信不久大家都能夠陸續關注到。

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來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電贊,期待解答您所有疑問。


BYD與Intel合作的5W產品已量產。


很期待這樣的產品問世


我會告訴你我們老師做了快十年了嗎


一句話,實驗室情況下還不錯,但是想完全商業化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磁共振原理的無線充電技術實現很容易,簡單的就用信號發生器驅動,自己纏兩個線圈,妥妥的。但可以用是一回事,好用是另一回事,我們可以實現隔空充電,但問題是效率低功率小,你願意忍受比有線充電慢幾倍的充電時間嗎?我們發展隔空充電是為了解放各種線的束縛,但是如果以犧牲效率時間來實現這一些,就沒有那個必要的。

題主看來對中國科研體制意見很大,當然體制弊端很多,但是個人所見到的能幹能出結果的人員很多。就磁共振無線傳輸技術來說,從五六年前就有哈工大、東南等大學做了相關研究,並設計了相關樣機,比如哈工大朱春波教授與海爾合作的無尾電視。這些年,很多高校也從事了相關開發,建議你去知網搜索相關論文。而我所了解到的如第一段所說,實驗室大家都能搞出來,而商用還有一段路要走。我在國內創業公司-微鵝科技的官網上看到他們要推出基於磁共振的手機無線充電套裝,這應該是國內第一款相關可商用產品,我也很期待其實用性到底能有多少。


文章里沒有看到具體的技術細節,但是裡面說的磁共振應該就是諧振式的無線充電。就諧振式而言,只是在原來感應線圈上並聯或串聯一個電容,具體實現難度並不大,國內很多大學都在做。題注可以找一下Ted關於無線充電的視頻看看或者關注一下Wtricity 的網站


認識一個老師在做一個無線輸電的變壓器,沒有相連鐵芯的


這個我們在大三的時候就做過,傳輸距離最遠28厘米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iPhone 8 的無線充電技術?
當前,無線充電產業鏈主要有哪些參與者?
有人研究MIT的無線充電嗎?怎樣實現較遠距離無線充電
有誰使用過無線充電技術,體驗如何?
如何評價airvolt這款無線充電產品?

TAG:無線充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