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身邊的人都喜歡用互損互黑互罵的方式來交流?
上大學兩年,感覺自己和周圍的人,尤其是室友在交流上出現一些問題。剛開始認識的時候,大家都不熟,所以感覺很自然,開玩笑什麼的也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後來時間長了,發現自己很難接受她們表達感情的方式,比如總是喜歡說「你可以滾了」「你他媽的是不是腦子有屎」,或者互相稱呼對方「傻逼」等等。曾經問過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說話,得到的回答是「因為關係好所以才會罵」。雖然知道是這樣的,但是對我來說,這些字眼聽起來還是很刺耳,實在不能把這個和關係鐵聯繫起來。
我是有很多朋友的人,但是這種方式交朋友卻是從來沒有過。高中時很多好朋友大家都是會互相關心,說話也沒有這麼犀利,就算是指出對方的缺點也是會用很「文明」的語言。有人會說,關係很好就不會在意語言上的細節,比如父母和我們說話就是很隨便。但是,我和父母交流時所謂的隨便不是說髒話,我爸媽也不會因為和我無所顧忌就每天讓我滾滾滾。所以真的很想知道,這種互損的交流模式就是是出於怎樣的一種心理,是一種普遍現象還是個例?為什麼人們能把隨便說「髒話」看成是「關係鐵」的表現呢?
我們總是希望親近的人能夠把對待我們的方式與他們對待普通人的方式區別開。
因為這樣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對於他們來說是特殊的。
而現在社會的常態是,在對待普通人或者是陌生人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一種「裝出來的禮貌」,也就是「端著」,為了維持我們的社會形象。比如,我和一個不熟的人一起做個任務。如果她犯錯,耽誤進度。即使我很煩躁,我可能只會跟她說「沒事,下次注意點,不要再錯了哦」,然後跟她一起補救。但如果是我很親近的人,我可能張嘴就是一句「你是智障么」!當然,前者因為不熟,一不好意思對人家發脾氣,二不想被對方認為是個嚴苛又暴躁的人。而後者因為過於熟悉,所以對方能夠接受你的表達。這又是一個人際中熟悉度和對對話中詞語接受閾限的因素。而除了這種為了維持社會形象而裝出來的禮貌,我們也會被不同角色的不同反應影響。以上面的例子。如果我對那個不熟的人大發脾氣,後果可能是他添油加醋把我的暴躁說給很多人,可能會影響我的名譽或者工作中的人際關係。而如果是我跟親近的人,估計事兒解決之後大家都忘記了,就算他說給別人,別人看在你們關係那麼好,只會當做是你們兩人間的趣事去聽。當然了,我認為,問題的產生,除了以上幾個因素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沒有做好之外,還有兩人對對方性格、習慣的尊重以及兩人各自對自己與對方關係的看法是否一致。
當然了,雞湯也需要仔細琢磨,喝太快容易嗆著。
謝邀。從小到大,我朋友不多。小時候,我的性格就是不允許別人說我任何不好。大人總結,這娃兒臉皮薄,內向。其實,你允許不允許別人說你好不好,別人還是會說啊!只不過,我選擇不聽,用自己的方式,比如生氣。我和小夥伴關係最好的時候,大概是我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因為我看的書比較多一點。
渣男的真面目,他們到底有多渣 - 假裝很流氓的文章 - 知乎專欄
遠離那些又蠢又作的渣女,你的人生至少成功了一半 - 假裝很流氓的文章 - 知乎專欄約炮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 假裝很流氓的回答.我喜歡寫東西,
可能寫的不好,
但謝謝你願意看下去。
瀉藥~
成長的環境不一樣。
他們在這種環境下成長,這種字眼時常在他們生命中出現,比較正常。但是你卻不一樣,平時也不說這種話,自然就算再熟聽起來也不自然。何況你的生長環境和他們本來就不一樣,所以很自然的其實你和他們也比較難成為很要好的朋友。互損互黑互罵,都不用投入感情,都不用暴露自身缺乏述情能力的事實。
謝妖。真是特別熟的關係,偶爾說一兩句還覺得正常。不太熟的情況下,為了裝熟這麼說,我覺得就是智障。
瀉藥。
有本書叫《為什麼總是傷害最親的人》講的是關於平時脾氣之類的傷害(大致如此,記不大清,小學看的…),人總是會在陌生人面前把自己表現的很好,但是卻在親近的人面前肆無忌憚,但是你轉念可以想,之所以敢肆無忌憚,是因為知道我們的關係可以承受這個肆無忌憚,但是如果一個人肆無忌憚的程度超過了你們關係可以承受的度,那麼就是低智商的撒潑。
題主你不要覺得奇怪,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也是大概在大一大二的時候,那時候我抱著一種「大家都平等」的觀念和同學相處。比如說,男生之間勾肩搭背很常見,但是有的人沒事喜歡去拍拍別人卻又不允許別人去拍他;大家互相吐槽互相黑有的人會突然之間就生氣但是平時他罵得最凶。。。等等,這曾讓我很疑惑。
後來我諮詢過心理醫生,當時並沒有想太明白,後來逐漸明白了,我的答案就是:
上大學以後,你需要經歷從無到有確定新的人際交往界限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大量的刺探和互相妥協,而你現在感受到的就是被別人刺探的不爽和妥協時的委屈。
人是有自己固有的舒適圈的,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如果別人貿然進入了你的舒適圈了,你就會感到緊張、不適。
以前在家裡、在中學(我默認題主是寄宿制中學)的時候,要麼就是接觸少,要麼就是由於長輩的存在,你在和同齡人交往時大家都會有所保留,所以你不會真真切切感受到你和別人交往時的明確界限,也就是你無法體會到自己的圈子在哪裡,更無法體會到別人的圈子在哪裡。沒錯,你自以為關係很好,實則是你們關係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好。很簡單,你高中轉個學試試2333
而進入大學以後,朝夕相處外加沒有了長輩的存在,室友和同學之間為了建立親密的友誼關係,需要互相確認彼此的適應圈子在哪裡,於是就會有刺探的過程。這是你脫離父母保護產生獨立社會人格的很重要一步。比如我和室友互黑,我罵了句「草泥馬」,我室友立馬臉黑,「你TM艹誰?」,那我就知道這是他的禁區,以後我就用「干你妹」來代替,因為他對這個不敏感,再後來就是「你妹」這種更加淡化的語言。
關鍵在於你要給出反饋,而不是悶聲不響。別人刺探你,你給出正面的反饋——接受、不接受,別人根據情況妥協,你根據他的做法也進行妥協(這步很重要,妥協是互相的,但是如果是完全不能退讓的也需要及時澄清,總之反饋很重要),那麼你的界限在哪裡別人就知道了;你按照你的生活方式,不經意間踩了別人的雷區了,別人跳起來,你妥協,別人也退一步,於是你知道了他的禁區在哪裡。經過大量這樣的互動,雙方就可以達到相處十分親密能互相開很過分玩笑但不會不爽。不過記住,不是說你要去改變別人的行為(什麼你們能不能不要互相罵),而是說你怎麼樣我不管,但我這裡你得按我這裡的來(你可以罵別人,但是到我這裡你得用我能接受的說法)。
那麼,如果你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你的室友一臉嫌棄從此不來和你進行這種良性互動了呢?很簡單,那只是你們不適合當朋友而已。記住了題主,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能成朋友的,對於不適合當朋友的,保持距離即可。同時別忘了尋找可以當朋友的人,本科的社交經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為室友不合適就放棄,一個人孓然四年,這樣對你進入社會百害無一利。你可以考慮跟輔導員說更換宿舍,也可以考慮和同班的、同課的人多交流,一定能找到可以做朋友的人的。簡單地說,有些人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沒有接觸過正常的表達親密關係的方式。他們的父母之間以互相攻擊來交流,對子女也是如此。時間長了,他們覺得只有互相攻擊才代表親近,而禮貌和寬容反而是疏遠的標誌。
當這些人進入社會,對待不熟悉的人可能還好,但是當有了親密的朋友時,便不自覺地把互相攻擊作為表達喜歡對方的方式。而對方如果能夠攻擊回來而不生自己的氣,就會讓他們產生安全感。
相反,如果遇到寬容遷就地對待他們,讓他們如沐春風的人,無論再有多少共同語言,也無法讓他們產生安全感。他們不相信這種和平溫暖互相尊重互相體諒的關係是可以相信的。
說起來這些人是很可憐的,不懂得如何表達愛和接受愛。有一個詞叫「志趣相投」
有一個詞叫「志同道合」
也有一個詞叫「臭味相投」
中國人,性格大多都是含蓄,委婉的。
你太客套,客氣,說明你把他當外人。大抵如此。但是沒有絕對,互損也不一定是關係好,也可能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這個人平時就喜歡嘲諷挖苦別人,而另一個人沒撕破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吧~我以前對這種事很不理解,朋友不就是應該友好互助么,等答案。
我現在才上初中,班上有70多個同學,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即使我還沒有出社會,但是未來社會的縮影我已經看到了,確實,人與人的交流方式確實與以前不同了,不會那麼老老實實,恭恭敬敬,正兒八經的跟人說話,喜歡賣弄賣弄嘴皮子,賣賣關子,使自己更加幽默風趣一些,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更容易交到朋友,自己能比較快樂,不會太孤獨。
我屬於嚴重慢熱型的女孩子,見到陌生人真心不大會表達自己的意願,也就是說不會說話,溝通都是問題,別說什麼賣關子擺弄嘴皮子了,但我跟熟悉的人,會以最大的熱情來對待他們,然後他們都會說,我嘴真損,怎麼說話這麼多套路啊,明明跟陌生人不大會溝通交流,怎麼一下子跟換了一個人似的,其實我想跟他們說,我是因為重視他們,想留住他們,讓他們感到快樂,讓我們的談話更加愉快而這樣做的,對於那些關係不是很好,又不太熟的人,我好像根本沒想這麼大費周章,因為賣嘴皮子,用嘴損人,其實很累的,你除了要讓自己說話非常幽默風趣之外,你還得把那個程度把握好,你不能傷到人家,你得讓別人聽起來舒服,總之你的說話方式一定要讓別人去接受,別人聽了你說的話後會笑,或許自己根本沒那麼開心,還得強顏歡笑,但為了自己重視的人也是值得的,我是這樣認為的,之所以現在的人們都喜歡互色互黑互罵來溝通交流,是因為他們希望雙方的談話更加輕鬆愉悅,拉近雙方的距離,很多時候是因為重視對方,而這樣做的,我覺得這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是一種無奈。
比起以前那種嚴肅刻板的說話方式,再想想現在這麼浪的說話方式,我覺得中和一點好啊!一部分原因還是找樂子吧
看情商、看初衷、看結果。
分人分場合。我宿舍兄弟們幾個人私下裡就這樣交流。人多了就含蓄點。宿舍有的生活背景不一樣的,也不會和人家這樣交流。這種交流,除了源於我們的共同市井氣息,日常生活無聊也是一個原因
互損不一定代表關係好,某人說損是愛的表現也不能表明說的是對的。從我的一些聊天經驗來看,曾有人明確說過他聊天喜歡富有挑戰性,喜歡那種hold住的感覺,明確指出我從沒挑戰過大,和我聊天太無壓力。 所以總結下,其中一種理由可能是:適度的高端黑可以增加某些肉聊天的樂趣
兩個人聊天的猥瑣程度可以看出兩個人的關係有多好
推薦閱讀:
※年輕人怎麼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中不迷失自我和堅守理想?
※為什麼出國後感覺大腦更好用了??
※非心理學專業在校學生如何學好心理學。?
※「面無表情」在跨文化的情境中傳遞出的信息可能會遭到誤解嗎?為什麼?
※成癮機制是什麼,如何避免成癮?比如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