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客觀評價韓復榘?


韓復榘是原西北軍馮玉祥將軍部下,在西北軍時馮玉祥對他還是非常器重的。但是據說馮玉祥治軍很嚴,韓甚為反感。蔣馮戰爭時凱申公派人收買韓,於是韓就投靠了凱申公。後來先被任命為河南省主席,後被任命為山東省主席,主政山東7年,是國民政府期間任職時間最長的省主席。當時韓復榘集山東軍隊,財政,司法,行政一手掌握,就是一個土皇帝,也做過一些興辦教學實業方面的事情。
徐州會戰前,李宗仁第五戰區手下部隊大部分都是雜牌軍,比如曾經是西北軍張自忠,韓復榘,龐炳勛,東北軍于學忠,自己桂系31軍,川軍孫震部等。這裡插一句,徐州會戰前半階段各雜牌軍表現都是非常不錯的,不管是龐炳勛守臨沂,還是桂系劉士毅,東北軍于學忠在小蚌埠守南線。後來蘭封會戰太恥辱了。
「唯在抗日戰爭以前,因內戰頻繁,各級幹部的戰陣經驗極為豐富,若在上者能推心置腹,一視同仁,並曉以國家民族的大義和軍人應盡的天職,必能激發良知,服從命令,效命疆場。不過我們的最高統帥蔣先生的一貫作風,卻是假全國一致團結、共赴國難的美名,企圖將這些非他嫡系的雜牌軍悉數消滅。所以這些被視為雜牌軍的將領,一面激於民族爭生存的義憤,都想和日軍一拼;一面卻顧慮部隊作戰損失之後,不僅得不到中央器械兵員的補充,恐還要被申斥作戰不力,甚或撤職查辦,並將其部隊番號撤銷,成為光桿一根,即無以謀生,因此都懷著沉重惶惑的心情。我在日常言談之中得知他們的隱衷甚詳,也引以為憂。 」
不得不說李宗仁對於這些雜牌軍了解還是很深的,非常善於團結這些雜牌軍。對於各部首領,李宗仁都親自見面談話。
「我初到徐州時,即顧慮到韓氏抗戰意志不堅定,乃親赴濟南一行。在韓氏的總司令部中住宿一宵,和他作竟夕之談。」
李宗仁在回憶錄里記載韓復榘在37年曾與日本人有接觸,恐有風險。再加上津浦線北部對整個徐州會戰非常重要,所以李宗仁曾趕往濟南與韓復渠親自會面。
「韓氏雖識字不多,言談也很粗俗。但是卻生得眉清目秀,皮膚白皙。驟看之下,嫣然是一位白皮書生。」
這是李宗仁再後來回憶錄里對於韓復榘的第一印象。拒李宗仁回憶錄里記載,李宗仁曾向韓通宵解釋抗戰一定會贏,但是需要時間,不能速勝。後來李宗仁離開濟南時,韓復榘已經認定抗戰會勝,但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叛徒絕對要不得,否則將遺臭萬年。
雖然經過李宗仁對於韓復榘的解釋,韓復榘堅定抗日的決心,但是要知道,韓並非凱申公嫡系。民國年間,非凱申公嫡系對凱申公猜疑心都是很重的。所以韓雖然認定要抗戰,但是也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不能隨隨便便把自己軍隊消耗了。百年前的舊軍閥,對於自己的軍隊勢力非常看重,因為在那個時代,有軍隊就有一切權利。
韓復榘曾經說過:「我們有了軍隊,到哪裡都可以自立。」
還有之前29軍在河北戰事不利時,準備撤入山東,當時韓復榘居然提出「保境安民」,反對29軍進入山東。
舊軍閥的擁兵自重觀念可見一斑。
37年12月,當時韓復榘防守黃河鐵橋,本來當時凱申公派出嫡系一個炮兵旅幫他防守。結果戰局不利這個炮兵旅悄悄就撤了,並沒通知韓復榘。韓復榘一見此情況破口大罵,認為凱申公抗日也不堅定,想借日本人的手來消滅他。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4日,韓復榘退守泰安,27日,日軍攻佔濟南。31日,韓復榘又逃到了濟寧,是日,凱申公曾電令韓復榘死守泰安,韓這貨居然回了一個「濟南已失,何守泰安」。
38年1月,鄭州會議後,劉峙叫住韓復榘,韓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
韓復榘不戰而退對徐州會戰影響很大,導致李宗仁徐州會戰計劃第一階段完全破產。
總的來說,韓復榘應該是屬於抗戰不太堅定的舊軍閥,但是因為李宗仁與其深談一夜,他也沒有隨便就背叛民族的勇氣。但是舊式軍閥的思想最終還是害了他。

我覺得用李宗仁回憶錄里的一段話來做結尾,評價他是十分準確的。
「他的愚而好用的簡單頭腦終於誤了他。」


我覺得,在淞滬血戰的背景下,身為守土官長,不戰而退,該死;身為國府要員,不聽指揮,保存實力,該死;身為男人,留父老姊妹於虎口,該死。


民國呂布


推薦閱讀:

長槍是否弱於其他更短的冷兵器?
冷兵器時代,一場戰爭結束後使用過的兵器是否回收?
為什麼帝國時期羅馬人打球/賽車的時候黃隊代表資產階級和貴族 綠隊代表平民?
中國的代名詞有哪些(例如華夏、神州)?
古人沒有洗潔精,吃飯完拿什麼洗碗呢?能洗乾淨嗎?

TAG:歷史 | 歷史知識 | 歷史人物 | 如何客觀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