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校園新聞?大學新聞?
我這裡就校園新聞里的外宣和校內的通訊稿來寫一下
外宣
主要發表媒體為當地紙媒
具有代表性且寫得不錯的稿件有機會發表在省部級乃至中央級媒體
先來談談什麼是新聞
通常的解釋: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這裡面包含新聞的二個特性:一是時效性:「新近發生的」;二是真實性:「事實的報道」。新聞的五個W.
「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寫稿要「趁熱打鐵」,不能老在稿件用「近日」、「日前」、「前不久」等在時間表述上比較含混的詞,提倡當日稿件當日寫完並發稿。這樣有利於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稿件的可讀性
一是盡量要有典型的細節,比如我們要報道某個人學習很刻苦,他怎麼個刻苦法?有必要通過文字刻畫一個細節來詮釋他的刻苦精神,這樣有利於增強可讀性和真實性。
二是採訪要盡量採訪事件的核心人物,引用要盡量引用他們的話來表達某種觀點或者詮釋某種意義。真實性就不用多說了。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三是要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新聞發現力。很多會議、很多領導的講話,其實都蘊含著非常有價值的新聞,關鍵看你能否發現,如何培養和提升新聞發現力,潘堂林先生提出了「三敏」與「三力」的觀點。三敏,即敏銳、敏捷、敏慧,三力,即審視力、聯想力、提煉力。
新聞的幾個基本公式:
1、平常人+平常事≠新聞;
2、平常人+不平常事=新聞;
3、不常人+平常事=新聞;
4、不平常人+不常事=新聞
如何培養和提高新聞嗅覺和發現能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麥爾文.曼切爾在《新聞報道與寫作》一書中指出:「記者必須學會用孩童般的眼睛觀察世界,他把每件事情都看作是新鮮的、各具特點的;同時,他必須用聰明長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夠區分出有意義的和無意義的東西。」
諾貝爾獎獲得者、匈牙利生理學家森特.喬爾吉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說:「發現就在於看到所有人都看到的事情,但卻想到其他人沒有想到的東西。」這就是說,觀察不僅僅只是看,還要和思考緊密聯繫起來。
新聞采寫要有獨特的視角
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定位,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同時需要記者對稿件視角進行選擇,對稿件主題進行精心提煉。你投向哪裡,你的稿件就該面向哪裡。
簡單的說,視角的選擇,就是要站在全國看全省、站在全省看地市,站在高等教育的角度看高校,站在高校的角度看不同類型的高校的發展與改革舉措。
對於動態類的報道,尤其須要進行主題與視角的提煉和選擇。在獨家新聞已經十分難求的情況下,媒體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報道視角或者主題的競爭。
校園新聞的特點:
校園新聞,主要來源於學校、學生、老師身上的新聞。是教育新聞的一部分,除了一般新聞的特徵外,還具有專業性、周期性、特定性等特點。季節性,比如寒暑假新聞就少,招生報到季、畢業季是新聞高發季。
其實,關心校園新聞的的人挺多:想上大學的人關心,讀過大學的人都關心。高校是學校連接社會的橋樑。高校的學生基本是成人,高校實質上已經是一個小社會。
高校新聞要善於社會化、故事化。高校與社會的聯繫,高校師生中的奇人趣事。高校改革中成果為社會所關注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家長關心還有社會關心、還有未來的學生關心。
說到底就是要時刻留心
1、領導人活動、各種會議
2、文件、簡報、各種總結、資料、檔案
3、表揚信、投訴信、感謝信
4、微博、BBS留言版
5、朋友、同事、同學的議論。聽來的故事進行求證。
都可以成為素材的來源
下面我們來舉例子
1.招生新鮮事
舉個例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官網通知開辦女研究生《形體塑造和禮儀社交》培訓班,以「提高女研究生形象氣質和就業競爭力」,這也被學生通俗地稱為「淑女班」。
30人的招生計劃,有200多人報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昨日表示,針對研究生辦的「淑女班」,因報名過於火爆,原計劃的1個班要增加到2個。
2.從教育領域發現新聞,敢於質疑【這類新聞難度偏大學生記者寫得相對較少】
舉個例子
《教育部所評高校教學名師9成有行政職務》本報訊 (通訊員朱建華) 教師節前夕,教育部評出第五屆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昨日,經統計發現,100位獲獎者中,擔任黨委書記、校長、院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研究所所長等行政職務的,佔到九成,還有人身兼幾種職務。不帶任何「官職」的一線教師僅有10人左右。
數字:20位名師官居「校座」
據了解,第五屆高校名師經教育部、高校、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評選和公示,最終確定百名。
全國百位高校名師中,「純」一線教師僅佔10%左右;90%左右獲獎者都有不同「行政職務」。其中,行政職務為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副書記、副校長、校長助理等 「校座」就多達20位。
2009年09月11日《長江日報 》
3、發生在學生中的新鮮事
舉個例子
湖北三名女大學生撿廢品救助重病室友這是一間普通的大學宿舍,一邊是兩張並排的高低床,一邊是4張一字排開的課桌。靠近門口的上鋪放著一些雜物,床板上落滿灰塵,其主人羅茜生重病住院一年了。沒有洋娃娃、沒有香水瓶,3個二手電筒扇是唯一的電器,宿舍的一角倒是堆著各種舊塑料瓶。住在這個宿舍的杜華月、董仕琴和王飛對食堂1元素菜的食譜了如指掌,對周圍廢品回收站的地點和價格熟稔在心。一年來,這3名來自農村家庭的女孩通過撿飲料瓶、兼職打工,儘力為姐妹羅茜籌錢治病。而她們每天的生活費僅有3.5元。她們儘力節省每一分錢。為了節省一毛錢,住在北區六棟宿舍的她們,都會一路小跑15分鐘到南區食堂,搶飯點——因為南區的素菜要比北區便宜1毛錢。一個學期只有1500元生活費的杜華月,身上的衣服是她嫂子給她的,王飛身上的衣服是別人贈送的,想買「新衣服」了,就去跳蚤市場買兩件舊的。「花5元可以買兩件呢」,杜華月笑著說。
一位女大學生的6個人生角色
身高一米五,面黃肌瘦,皮膚黝黑,笑容可掬。這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專業大三女生徐金花給人的第一印象。
這個來自恩施巴東農村的小姑娘,9年前遭遇家庭變故:父親去世,母親出走。還在上初一的她,勇敢地承擔了照顧三個弟弟妹妹的重任。9年里,她既當姐姐,又當爹媽,一面還要上學。她自己考上了重點大學,還供著兩個弟弟妹妹堅持學業。
徐金花勇於擔當的故事,感動了中南大。近計,她被評為該校「感動校園人物」。
角色一:小保姆【背景:父親去世,她無奈退學,到旅社老闆家當保姆】
角色二:插班生【背景:果斷「離崗」,勇敢自薦,考場發揮出色】
角色三:家長【背景:媽媽出走,她指揮全家,讀書種地兩不誤,還養豬改善生活】
角色四:臨時工【背景:考上大學,精打細算,盤活家庭「小算盤」】
角色五:女兒【背景:母親回歸,她感情複雜,但經常給母親卡里打錢】
角色六:大學生[背景:學業優秀,能力出眾,成功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
4、發生在老師身上的新聞
舉個例子
《武科大校長7年來給本科生上課 學生稱「孔哥」》
從1984年開始走上講台,到2000年成為副校長,2006年被任命為校長,無論職務如何變化,武漢科技大學校長孔建益堅持給本科生上課29年不變。昨天,他給機械工程專業兩個班的79名學生上完本學期《機械原理》最後一課。「給本科生上課是我多年以來養成的習慣,沒有什麼特別。」
孔建益說,給本科生上課不但能讓自己產生滿足感,還能通過與學生們的交流,了解學校的真實情況。
他表示,自己雖然是校長,但同時也是教授,給學生上課天經地義。
孔建益這學期的《機械原理》,總共40個學時,無論是備課、上課還是批改作業都是他本人親力親為。他的這門課早在2007年就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5.發生在後勤部門的新鮮事
舉個例子
江漢大學後勤集團保潔員楊成香上崗8年來,每年都要撿到近800部師生丟在教室里的手機、U盤,近30個錢包,並如數上交。8年里,她既做保潔員,又「自告奮勇」地擔任起「保安」、「水電工」、「知心媽媽」等角色。所有的大學生,在她眼裡都是自己的孩子。她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的女兒。她美麗的女兒已經離開人世8年了。
近日,江漢大學評選「感動江大新聞人物」,楊成香被後勤集團送評。消息傳來,該校教育學院和外語學院所有的老師、學生自發上網,為這個默默無聞的保潔員投票。
楊成香今年53歲,漢陽人,小學文化程度。2002年,江漢大學整體搬遷到漢陽,招聘首批保潔員。當時,在家務農的她報了名。經過幾輪考核,楊成香和另外幾十名報名者接到聘用通知。得知自己可以到大學工作了,楊成香非常高興。當天晚上,全家人一起設宴慶祝。
餐桌上,19歲的女兒告訴媽媽:「媽媽,你到大學做保潔,平時肯定能在教室、辦公室撿到不少他們忘記拿的東西。您一定不要貪小便宜,撿到的東西要交公。這樣,別人才會尊重您。希望您在江漢大學做出名堂來。」
《普通保潔員贏得大學師生敬愛》2010-05-12《武漢晚報》
6.畢業生中的新聞
舉個例子
喜歡的課,認真學習成績優異不喜歡的課,一律不上統統掛科名校肄業生邊開店邊蹭課
高考以620分的成績考上名牌大學,卻因為有些課「沒有用」而選擇輟學。
肄業半年多了,當同班同學都在令人羨慕的崗位里努力工作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08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穆鵬也在自己開的火鍋店裡堅持著夢想。
自由是男人的脊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反覆提到這句話。經營火鍋店,他很有一手。
昨天中午12點左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門外的小巷裡,人流如織。穆鵬的火鍋店就處在巷子中間的一個小岔道上,門面不大,但引人注目的是店外的玻璃牆上,貼著一些頗有藝術感覺的宣傳語:「我是財大的畢業生,我保證店裡絕對不用地溝油……」
《名校肄業生邊開店邊蹭課》 2013年04月08日 來源:武漢晚報
如果是學生記者寫得最多的應該還是校內的通訊稿
校內通訊相對外宣簡單一點
但是寫好尤其是剛開始的寫的時候要讓領導滿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選擇會議類活動類競賽類這三類常見稿件來具體分析一下
這些稿件多發表於校園官網和校報
會議類新聞通稿在高校各類通稿中結構最嚴謹,語言邏輯要求最高的一類。這種新聞稿要求作者要將會議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結構:
一、寫好導語,點明與會人員、主持人
二、提煉領導講話、嘉賓發言的主要內容
三、理清會議的程序
四、介紹會議舉辦的背景或者舉辦該會議的意義
注意事項
1、標題要恰當,符合會議的規格
2、導語中要體現會議的名稱、舉辦的地點等要素的全稱
3、寫清出席的領導姓名、職稱,注意領導的排序問題
4、領導講話內容的提煉
5、介紹會議的程序要有主次
6、描繪會場氣氛
7、簡要概括舉辦會議的意義
1、標題要恰當,符合會議的規格
校園內的會議很多,類型也很雜。不同的會議,寫的通訊稿不同,首先就體現在標題上,會議的標題要盡量符合會議的規格。
2、導語中要體現會議的名稱、舉辦的地點等要素的全稱
導語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體現會議情況的話語,導語寫得好,通訊稿要表達的內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寫導語的時候不能過於省略,而必須正式一點,要把會議全稱、舉辦地點等要素寫清楚。
例:「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舉行2011級新生入學教育」,這是會議的全稱,漏掉一個字都不行,不能簡稱為「統數院」。會場橫幅上的會議名稱是如此,新聞中就應該這樣體現,這是客觀性的一個體現。而舉辦的地點則要寫清楚明白,比如「我校東校區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這要寫明、寫全,不能為圖省事而去掉任何一個字,這是作為在正式的文體中必須交代清楚的。
3、寫清出席的領導姓名、職稱,注意領導的排序問題
(1).會議一般都有領導參加,而且領導是會議的重點內容,因此在新聞稿中對出席的領導進行簡要的介紹是必不可少的。介紹出席的領導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寫清楚領導的職位,而且職位要在姓名之前。
例:「我校副校長xxxx」是常規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長」。
2).如果有多個領導出席的話,新聞中還存在介紹領導的先後問題,奉行的原則就是「來賓位於最前,綜合級別、資歷來排序」,像高校的會議,往往會邀請一些校外的領導出席,只要這些領導是各機關的主要負責人,那麼,校外領導就必須放在最前面,體現基本的禮儀。
例:「省殘聯理事長陳震、副理事長李繼新,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部長林軒春,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方大川,(校外)我校副校長游小波,學工部(處)、校團委、校辦、文學院有關負責人(校內)出席了本次交流會。」
(3)有領導的,除非很大的領導,一般用「參加」,不用出席。領導的職稱、名字、順序要在寫之前搞清楚。如果沒有領導,就可以寫一下參加的大部分是那些人就可以了。
4、領導講話內容的提煉
在會議類新聞稿中,領導的講話內容最重要的。但我們又不能將領導講話的所有內容抄進新聞稿中,所以,我們要對這些講話內容進行提煉。提煉領導的講話內容要注意措辭,用詞簡練,要體現出層次感,一些理論方面的提法要準確,要提高理論的高度。領導講話都是很有邏輯性的,將各層次的內容用一兩句話提煉出來,再按順序組合,就能把領導的講話的精髓囊括了。
5、介紹會議的程序要有主次
領導講話結束後,要介紹整個會議的流程,會議上進行的活動可能有很多,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會議主題聯繫緊密的重點介紹,而一些瑣碎的程序則少介紹或不介紹,如會議的討論環節、收看重要的視頻資料、表彰環節等都是比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發、收取材料等環節則可略去。
6、描繪會場氣氛
會場的氣氛能夠讓讀者了解與會人員對召開此次會議的態度,了解會議的反響,奠定會議的基調,是宣傳會議的一個重要部分。一般情況下,會場氣氛往往是熱烈的,主要從與會人員的反應中獲得信息,如「xxx的講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激烈討論」 「全場掌聲不斷」等。
7、簡要概括舉辦會議的意義
新聞通訊稿的最後一段往往要簡短評論會議的意義,意義同樣要注意層次感。一般分成三個部分來寫會議的意義,首先是對培養青年學生的意義,其次是對職能部門自身建設的意義或者是對某項制度建設的意義,最後則是對學校整體建設的意義。有時候,最後一段也可以不寫意義,而是例舉與會人員對該會議的反映,從他們的口中更能真切地體現會議的意義。
例:《青年志願者先進事迹首場報告會在我校舉行》中的最後一段寫道:「與會大學生表示,將在這些志願者先進事迹的鼓舞下,積極投身到志願服務的工作中,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進。」與會人員的反響比起空談意義又是來得顯得有說服力。
活動類的新聞稿在校園中是最常見的一類新聞稿。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往往是通過一系列的校園活動來體現的。所以,活動類的新聞稿就必須將校園的文化氣息體現出來,這對作者的寫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結構:
一、導語、主承辦單位、參與人員
二、寫活動的過程,活動現場以及現場觀眾、青年學生的反應
三、開展本次活動的意義
注意事項
活動須體現主題
參與人員的介紹要有層次感
寫作要緊扣活動主題
活動程序要分清主次
描寫活動現場,突出活動特色
活動意義要圍繞校園文化建設這一方向
1、活動必須體現主題,參與人員的介紹要有層次感
每個活動都有自己的主題,主題很重要,它濃縮了整個活動的內同,在開篇介紹下活動主題,有助於讀者首先把握住活動的主要內容,活動的形式。
活動的參與人員往往包括學校的主要領導,嘉賓、新聞媒體朋友,青年學生,這麼多不同身份的人員同時參加了活動,如果僅僅寫一句「校領導xxx、《武漢晚報》、我校青年學生代表1000餘人參加了活動」則顯得太隨便,給人的感覺是人員很雜,反而看不到活動的覆蓋面之廣。所以一般的寫法如「校黨委副書記xxx、副校長xxx出席了活動,《武漢晚報》、武漢電視台等媒體朋友參加了活動,我校各學院師生代表共1000餘人參與了活動。
」
2、寫作要緊扣活動主題
活動的主題是什麼?整個活動的內容必然要體現出這個活動的主題,但是在有些新聞稿中的主題內容卻與主題脫離。
例:上次一篇《校第九屆「英文秀」個人風采大賽隆重舉行》的新聞,{9月27日晚,由校團委、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舉辦的第九屆「英文秀」個人風采大賽決賽在龍湖東校區藝術報告廳舉行。(時間,地點,事件)校團委副書記李超,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黨委書記李志強、副院長張明義和刑孝兵觀看了決賽並為獲獎選手頒獎。(嘉賓,領導)
決賽共分個人才藝展示、猜詞、即興演講、情景小劇四個環節,經過激烈角逐和精彩展示,高超、徐樂、王熙昊等同學表現突出,分別獲得一、二等獎。(事件內容)此次比賽突出專業特色,體現藝術性、娛樂性,是面向全校開展的「一院一品」活動之一。(意義)全校400多名同學踴躍報名參加,經過預賽、複賽,最終有11名同學進入決賽。(反響)
3、活動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會議類的新聞稿一樣,在寫活動程序的時候要分清這些程序的主次,活動都有主體部分,主體部分才是報道的重點,就如一場晚會,節目的表演才是寫作的重點,而像現場的互動環節則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話帶過即可。再如,大型的音樂會,往往都分上下半場,有中場休息,如果我們把中場休息的情況也描寫進去,肯定會讓讀者厭煩,在新聞稿中就破壞了對整場音樂會的描寫基調。
4、描寫活動現場,一般採用總分式的段落寫法,重點突出活動的特色
只提活動程序的話,並不能算是新聞稿,因為活動的程序從策劃中就可以體現出來,我們的重點是要描寫實際活動的現場情況。比如大型歌唱晚會的新聞稿中,不僅僅將各個部分的表演曲目寫出來,更重要的是要寫出這些曲目表達了怎樣的主題,現場的藝術家是如何表演的,現場的觀眾反應如何。
而且,在描寫活動的現場時,我們要注意突出活動的特色,要將活動的整個基調體現出來,比如一場歌頌青春、歌頌祖國的晚會,就要用「青春活動」、「熱情洋溢」、「激情滿懷」來描寫表演者的表現,還要突出台下觀眾反應的熱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場青年學生的熱烈掌聲」之類的描寫。
5、活動意義要圍繞校園文化建設這一方向
舉辦活動一般就為了活躍校園的文化,所以,在談及活動意義的時候,要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線,有層次地概括活動的意義。一般也分成三個層次。首先是對提高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其次是對活動主題本身的意義,如「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詩歌朗誦賽」的意義就有一條是「使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取得的輝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後是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如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等。
當然,並不是所有會議,所有活動都必須在新聞稿中評論意義的。有些活動的意義過於平常、普通也就沒有必要體現,免得給讀者審美疲勞。
競賽類新聞稿
競賽類新聞稿跟活動類新聞稿有類似的地方,但是,因為是競賽方面的活動,它又有與一般活動不一樣的地方,在新聞稿中,也要有所不同,所以特地分出一個大類出來。
結構:
一、導語,介紹主承辦單位、評委、參賽選手二、寫比賽的過程
三、參賽者的獲獎情況以及舉辦比賽的意義
注意事項
介紹評委要有所選擇
比賽中,同學們的參與情況有必要體現
比賽現場描寫側重於簡練地概括選手的表現
公布比賽結果
1、介紹評委要有所選擇
競賽類新聞稿的第一段與活動類新聞稿的第一段的寫法相似,只不過競賽類的新聞稿中,有時有必要提下嘉賓評委,像教授之類的權威人士,我們就有必要介紹下,可以體現競賽的層次與水平,重量級的教授來擔任評委便可將一場平常的比賽變得很體面。而像學生評委之類的,則可以不介紹,邀請學生擔任評委,本身就不是競賽活動應該宣傳的重點。
2、比賽中,同學們的參與情況有必要體現
一場比賽,同學們的參與情況如何體現了本次比賽舉辦的質量,所以,如果收到良好效果的比賽,往往要體現下同學的參與積極性,而這一點一般都是從參與人數、參與的作品數中體現出來的。比如,《我校第二屆書信文化節落下帷幕》這篇新聞稿中,本來沒有體現收到參賽作品的數量。後來,我的修改意見是,將收到的參賽作品數體現出來,因為據我了解,本次比賽收到了數量不菲的作品,我們做宣傳也就是為了宣傳這個活動的影響。當然,體現這些數據的時候,要盡量使用精確的數字,以體現真實性。當然,如果參賽初賽選手或者作品不多的話不不用了。
3、比賽現場描寫側重於簡練地概括選手的表現
競賽類活動的主角是參賽選手,所以現場的描寫當然得從他們入手,可以說,他們的表現情況也就是競賽現場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參賽者至少有十個,這麼多的選手是不可能一一描述的,而如果選擇其中幾個來進行描述的話,又顯得不夠全面,所以對參賽者比賽情況的描述需要概括。
如:某次演講賽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現場氣氛熱烈。來自各單位的14名青年學生參加了演講賽。他們充分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暢談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的深刻體會;提出了如何將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的做法;表達了要堅持科學發展,突出服務海西,強化內涵建設,為建設綜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的決心。比賽中,參賽選手個個精神抖擻、神采飛揚、聲情並茂,充分展示了選手良好的精神風貌。他們富有真情實感的演講,在觀眾中引起強烈的共鳴,贏得了現場陣陣熱烈的掌聲。
4、公布比賽結果
競賽類新聞稿與一般的活動類新聞稿的不同很明顯地體現在,競賽類新聞稿最後要體現比賽的結果,這是這一類新聞稿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競賽類活動不可能沒有最終的獲獎結果,如果我們的稿件中缺少了獲獎結果,那就信息不全了,怎麼算是新聞稿呢?在寫獲獎情況的時候,要注意將獲獎人的具體姓名、所在單位或學院、所獲獎項寫清楚。同時,視篇幅情況,公布獲獎情況一般公布到三等獎的名單,如果篇幅不夠的話,則僅僅公布一等獎即可,如果篇幅有待擴充的話,也可將優秀獎刊登上去。
初寫新聞的需避免的常見問題
口語化
【他們有的…有的...有的】
【於是/就…. 】
【首先…接著…然後】
語病
【錯別字】
【長句缺主語】
【前後搭配缺失或錯誤】
祝福性
【祝願】
【我相信】
※常與主觀性錯誤同時出現
小貼士
千萬不要寫錯人名和職務 每個學期寫在本子的第一頁記得更新!去官網上查一查
提前15到20分鐘到場 在前期做好活動背景的了解 在現場看看有沒有值得提到的細節進行補充
快點交稿 不要拖拖拖拉拉還寫得慘不忍睹就呵呵了改稿子的可能要熬夜了多為別人想想啊
沒有靈感也要寫 要多寫 多讀書 讀好書 對一類稿件寫得不夠多的時候 去找同類的稿件
沒有一個人是隨隨便便就能寫好一篇好文章 線頭也是在日積月累中越藏越好的
越來越感覺學習大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輸入上 多模仿 多看 多了解寫作者的思路
輸出上 多反思 多寫 多做好採訪準備工作
有老師指導的話 把修改意見反反覆復看 多分析 多琢磨
文章來源於本人在湖北校媒和在學校記者團的學習資料以及經驗總結
非新聞專業 對於該領域知之甚少 如有不妥之處 敬請指出
.....................................................10.7補充.....................................................................
前幾天看到一段話 充在這裡
黨政新聞寫對策 學術新聞寫觀點 活動新聞寫特色 人物新聞寫細節 改革新聞寫創新
6個贊 26個收藏..... 走過路過點個贊好咩 么么噠
(?????)
順手貼上之前看的《時評寫作十講》的摘錄
時評寫作十講一個不讀書不思考的人,他當然也能寫評論,但他的評論永遠只能停留於非常淺層的道德批判層次,或者義憤填膺地批評某種東西不道德,或者簡單地為某個政策叫好,而不能超越簡單的好壞、明顯的是非作出更有價值的闡述和判斷。我們應該在對時事的觀察中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積累新的知識,而不是在絞盡腦汁搜腸刮肚中透支自己的所學所積累,把自己寫空。心中對一個事情有想法的時候,就把它寫出來,看到一條新聞有表達衝動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好寫出來。不要偷懶只是想想,讓想法稍縱即逝,不要怕寫,寫多了寫順了,養成了表達的習慣,掌握了寫作的技巧,文章就會越寫越順、越寫越好的。多寫作,既能訓練你的思維,又能提升你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個坐而論道的事情,不是只在課堂上討論,不是只在腦子裡想,必須寫出來。你腦子裡想的東西,當你用文字表達出來時,雖然都是語言,但會很不一樣。腦子思考,只是胡思亂想,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用文字表達出來時,它遵循著另外一種邏輯,就是印刷文字的線性邏輯。寫出來的時候,你就必須考慮它要講邏輯,考慮到它能站得住腳,考慮別人對你表達的理解,考慮到語言的通順、文字的修飾和文章的美感。所以,很多時候想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如果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就很難了。公允而不中庸,執著而不自負,包容而不無原則,成熟而不圓滑,符合常理但不流於淺薄,智慧而非耍小聰明,幽默而不滑稽,深刻而不苛刻,感性而非情緒化,激情而非濫情,謹慎而不保守,冷靜而不冷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情理、法理、邏輯上恰到好處的調和,這就是評論的分寸。首先,通過日常的關注,培養你的時代感,也就是對你身處的這個時代有基本的認知。你生存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還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徵是什麼,這個時代最需要怎樣的改革,最大的問題表現在哪些方面。通過持續地關注時事新聞,就能培養出自己的時代感,將自己融入這個時代中,在宏觀上把握這個社會的基本脈絡。知道你身處怎樣的一個時代,你的選題,你的語言,你的觀點,還有你的立場和判斷,都會貼著這個時代,反映這個時代,融入這個時代,帶著這個時代的味道和溫度,而不會脫離這個時代。1935年8月,當時正在天津《大公報》工作的蕭乾接受了總編輯張季鸞讓他寫一篇關於開學時勉勵師生的社評任務。結果稿子沒通過,不能用。蕭乾從張季鸞辦公室拿退稿時問:「張先生,學著寫社評應該看些什麼書?」張季鸞沉吟了一會兒說:「《佛經》。」張季鸞之所以向蕭乾推薦《佛經》主要原因可能就是讓其學習文字的簡練和濃縮。——邵華澤《同研究生談新聞評論》許多人都在作弊,我要不要也作弊?工作,許多人都在託人找各種關係,我還要不要憑自己的才能去競爭?晉陞,許多人都在向領導行賄,我要不要也去送點禮?做生意,許多人都在靠不正當手段和向權力行賄,我要不要遵守法律誠實經營?這種困惑和選擇的迷茫已經融入了許多日常生活細節中:別人都在闖紅燈,我要不要傻傻地等綠燈亮時才邁開腳步?別人都在亂扔垃圾,我要不要傻傻地提著垃圾袋走很遠的路?坐公交車時別人都在插隊和推擠,我要不要老老實實地排隊?中國與中國人,正處在百餘年未絕的歷史大轉型努力之中。這種大轉型,自晚清開埠而始,基本的命題便是要成為一個現代國家與現代民族;其間的種種努力,所要解答的不過是國家獨立的民族主義訴求、經濟發展的民生主義訴求與政治文明的民主主義訴求,綜觀這些命題,便不難發現,時下的中國正處在這一歷史大轉型的最後關鍵階段,身處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無可避免地要成為這一歷史的推動者,也無可逃遁地要成為這一歷史的被觸動者。因此,在這個轉型中,這個國家的方向、所獲得的進展、所遭遇的困頓、所影響的命運,是我們評論所要緊密關注、積極表達的話題。康拉德·芬克在《衝擊力》中也談到了選題。他說,在尋找社論所論議題時,沒什麼比閱讀、聊天、走路、思考更重要。同你遇到的每一個人交談。在超市結賬口排隊時,是不是有一段閑暇時光?同你旁邊的人聊聊吧。同收銀員聊聊吧。聽聽他們如何談論食品價格、工作、交通及稅收等話題。他們所說的也就是你的許多讀者所想的……不要有了一個半拉子想法就急急忙忙去敲鍵盤。要仔細考慮,認真研究。選題是寫作的起點,選什麼樣的題,往往決定著你評論的認知高度。選什麼樣的題,也決定著你是一個平庸的作者還是一個有洞察力的作者。上流的作者,能主動地把握和選擇題材,能通過自己獨到的觀察力發現題材,帶著問題意識去選題,發現話題、製造話題並引領討論。一位教徒在祈禱時犯了煙癮,就問神父: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神父瞪了他一眼說:不可以!另一位教徒在祈禱時也犯了煙癮,他問神父:抽煙時可以祈禱嗎?神父讚賞地說:可以!——《角度》中國人過去拍電影,就是一種非黑即白的思維,一個好人,他就是高大全,沒有任何缺點,比如雷鋒,甚至連談戀愛的事情都不讓說,覺得這會影響他的形象。說一個人壞,那就是萬惡不赦的,沒有任何優點,一定要把他踩在腳下踏上一萬遍讓他永世不得翻身。其實世界根本不是這樣的,人也不是這樣的,世界就蘊藏在矛盾中,時時處處都處於矛盾衝突之中。評論,也應該包容這種衝突,真實地反映事物內在的矛盾。反躬,就是反求諸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嘗試站到當事人的利益立場來看是非,而非執著於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場看問題。很多時候,隨著視角的轉換,設身處地去看問題,會看到更加客觀、更符合人情常理的是非。朱達志先生於是評論:只要有點自尊的人,若不是走投無路,誰也不會去「頻演」什麼「跳樓秀」。我們什麼時候聽說或見過機關事業單位的人為了討工資而去跳樓,哪怕就只是去那高高的塔吊上,頂著獵獵寒風,忍受著「文明人」的奚落,冒著可能因「破壞公共秩序」被拘留的危險,試「秀」一下?我以為大致有四個境界:一、把眾所周知的道理講清楚;二、講出別人想不到的道理;三、權威;四、有情懷。評論文章的高低,關鍵在於你掌握的信息量,因為世界上的「道理」是很少的,不過那麼些條而已。再一個,「道理」是需要信息量來支撐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例子」。但是,若僅僅停留在舉例子的層次,也就是一般的議論而已,無法達到權威。所謂權威,首先是你得比別人知道得多,而且你還得把你知道的合理地組合起來每個學科、專業和行業都有各自的思維,以至於他們一旦把自己的思考以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時,我們就能從他們的思維表達窺探到他們的行業密碼。所謂思維,學理上的理解是,高級生物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繫的規律性做出概括與間接的能動的反映。所謂能動的反映,很多時候就變成了一種潛意識、下意識的習慣性反應,因為長期從事某個行業,受該行業的熏陶,固化為一種規律性的模式,以至於形成了帶著這個行業濃厚特徵的思考習慣:一看到某個事物,就會條件反射般以這個行業習慣看待事物的方式進行分析和評點。最能夠感染人和讓人動容的,往往不是那些激情澎湃的話語,而是那種冷靜和理性之下的隱忍,是平靜下的陣陣漣漪,是那種真正能觸及人心的淡然。柏克也推崇這種隱忍、謹慎和節制,他說:中和節制是一種只有上智之人才擁有的美德。普遍的輕率與浮躁中,你將會發現存在著一種冷靜沉著、泰然自若的人格,這種人格將會為一個中心把所有事物都吸引過來。每一條細微的新聞背後,都隱藏一條冗長的邏輯鏈。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絕不能只走到這條邏輯鏈的半山腰就號啕大哭。」評論界前輩丁法章先生在《新聞評論教程》中提到了五種素質:政治家的眼光,理論家的頭腦,社會活動家的本領,雜家的智能,作家的技藝學科的知識往往是相通的,讀得越雜越容易有高效率的知識沉澱。日子就變成了一個熱點接著一個熱點,除了留給讀者滿頭的霧水,和一兩聲百無聊賴的嘆息,其實啥也未曾剩下。只是浪費了那些印新聞的好紙,白白地被這類面目可憎的文字糟蹋了一回。語言枯燥,觀點亦是人云亦云,只不過張嘴說了點能放在檯面上的瞎話。他們似乎學了點屠龍術,拿的卻是一把水果刀,逮了幾隻蜥蜴就以為是真龍了,臉上是露出了不屑的表情,文字中的媚骨卻處處可見。他們自以為是思想者或請命者,其實神經比很多網民都要脆弱得多,喉嚨也早已喪失了吶喊的功能。他們有點像紅顏薄命的林黛玉,腹中明明只有點花謝花飛的幽怨情懷,擺出的卻是心繫社稷蒼生的道學家的譜兒。明明是能夠載舟的大江大水,時評家只學會了用它來煮粥。他們把魯迅常常掛在嘴邊,卻連一點諷刺、誇張、反諷、幽默的勁兒也沒學會,倒成了魯迅筆下那隻「比主人更厲害的狗」,或「脖子掛著一個小鈴鐸,作為知識階級的徽章」的山羊,裝出一副愛憎分明的樣子,其實只是一群圓滑世故、見怪不怪、假情假意的文字老油條。理性遭到拋棄,冷靜被污名為冷血,保守成為貶義詞,審慎被無情嘲諷,節制更成為一種引以為羞的品質。管他事實真相是什麼、合不合法律、有沒有確鑿證據,立場高於一切,情感至高無上,姿態最為重要,「造反就有理」和「反抗即正義」的正義幻覺,驅使著烏合之眾把「事實」和「原則」踩在腳下,自命掌握著真理,傲慢與狂妄地討伐著一切觸犯了其情緒的事物。不狂熱,不盲信,不主觀,不專斷,不唯我獨尊,追求真理而容忍異見,捍衛正義而尊重事實,抵制那些貌似正義實則荒謬之觀念的誘惑,這就是節制。想起了自由主義者柏克,那個智慧的人對審慎和節制五體投地,他說:這種美德顯然不同於膽小怯懦與優柔寡斷,中和節制是一種只有上智之人才擁有的美德。當大多數人一致決定反對你時,做到中和節制就需要深沉的勇氣與充分的反思。缺乏思想的公眾意志往往表現為一種狂暴急切的要求,這種要求轉眼即逝而不會長久……在普遍的輕率與浮躁中,你將會發現存在著一種冷靜沉著、泰然自若的人格,這種人格將會成為一個中心把所有事物都吸引過來。——這是多麼智慧的聲音啊,在這個衝動和情緒主導輿論、急躁和極端大行其道的時代,我願意堅守審慎與節制,雖然我知道,這種「不合時宜」的堅守,常會使我成為網眾公敵遭到無情的炮轟,這又有什麼呢?我堅信那頭頂燦爛的星空和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攝影記者卡帕有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換成寫時評,或可說:「如果你覺得不可思議,是因為你了解得不夠多。」 案例教學是好,可一個作者如何寫好一篇作品,你很多時候無法根據作品這個結果去逆向還原出他是怎樣寫好這篇評論的,僅能根據自己的想像去分析別人的寫作經驗,這種逆推出、想像出的經驗是死的教條,而不是可以複製和內化的活知識、活經驗。曾經和小夥伴們一起做過一個校媒,3個月關注人數3000+
我以前總結過,如果自己想做好一個校園媒體的要素:
1 定位。你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和其他校園媒體(如團委、黨宣的媒體)的區別在哪裡
2 受眾。定位決定受眾,小而精的定位註定是小範圍的受眾(也沒什麼不好……)。
3 合作夥伴。其實這個是最重要的一條,校園媒體嘛,本身就是靠興趣聚合在一起的,如果你沒有找到靠譜的小夥伴,這個媒體是辦不長的。
4 專業水平。辦了校媒兩個多月差點夭折,原因就是新聞操作不熟練惹上了大麻煩,所以,專業素養非常重要,但也是可以在實踐中慢慢地鍛煉的。
5 打不死的小強精神。今天突然想起,幾乎每一個小夥伴都有堵採訪嘉賓的經歷,剛開始做地時候手裡資源並不多,都是一條條跑出來的,採訪校外的選題,堵在他們辦公室的門口,採訪校內比較負面的選題,厚著臉皮蹭上去讓老師接受採訪。有次採訪時把學校黨委書記從自行車上拉下來的……囧
6 分享精神。我們團隊每周選題會都會進行分享,剛開始時是分享幾個創始人(發起人)的專業知識,後面各種各樣的都有,時間管理、photoshop、微信排版等……
7 我再想想……要素全。大學新聞一般要求不高。真想寫好,就學,不是一個回答能解決問題的。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努力和百分之九十九的不玩手機
校園新聞要求不高,主要用於培養自己的新聞素養,按照已掌握的新聞知識進行寫作,並多看優秀的新聞,提高自己的語感。
參加學校的校報、校刊組織,多看新聞,學習學校官網的寫作格式,挑感興趣電視節目,尤其是調查,訪談類節目,多看。關注新聞媒體報道。
推薦閱讀:
※有沒有看到什麼搞笑的新聞採訪?
※如何看待這2個相似又殘忍的新聞事件?
※你如何看待高速公路長期收費?
※如何看待蒼井空宣布結婚?
※如何看待一些網友轉發國際歌評價山東聊城刺死辱母者事件,是否過於偏激?
TAG: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