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第六集給老奶奶買禮物多多和貝兒的矛盾?
7月25日的這一期,孩子們被安排了賣楊梅還錢買禮物給老奶奶的任務,這個任務看得我很是糾結,最後還有深深的感動。從一起摘楊梅到賣楊梅再到買禮物的這一整個過程中,多多和貝兒在各種做事方式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如何客觀評價兩個孩子的行為呢?
另外,對於陸毅的「富養」教育方式,是否存在缺陷,例如會給孩子形成一種以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呢?==============================================================看了部分知友的回答,感覺大家的討論方向有失偏頗。我問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並不是某些知友說的那樣黑某個小朋友。討論這個問題只是以孩子的特定行為作為切入點去探討家長的教育方式,從而對我們現在或將來教育孩子起到幫助。我在題目中沒有對哪一個孩子有主觀上的評判,希望大家理智對待問題。
首先,我覺得在網上不負責任地攻擊誰都是不對的。
我也不是攻擊陸爸爸,他的性格真的特別好,但是教育方法有問題我們來討論一下,反思一下,建議一下也是應該的——人家自己也在反思的。
其實本期槽點大家說差不多了,多多受到攻擊基本就是體現了一下網民素質,最後居然還是黃爸爸出來道歉。多多其實對爸爸是愛與敬畏並行,因為家裡訓她最多的也是爸爸,媽媽經常看不下去。所以可想而知黃爸爸說」我已經嚴肅地說了她」之後的結果……唉可憐的多多……
同理,貝兒確實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引導。貝兒天性真的很可愛很善良,她有很多值得讚揚的地方,她也很聰明。但是這點小聰明在這期開始讓我覺得害怕,怕她繼續這麼下去,再大個幾歲就沒人買她「天真爛漫」的帳了。
故意聽不見大人說話。賣楊梅的時候有人來買她去逗鴨子,大人喊了好半天她是真的聽不見么?後來多多勸她賣,她說想留給奶奶,其實我覺得不是一開始就想的,是因為自己沒有賣出去而這麼說的,因為剛有人來說要買的時候她也是說了價錢的。
耍小聰明要姐姐跟她站隊。「穿上了你就是公主不穿你就是姐姐」。那一刻我有點震驚了真的。其實我覺得三歲的姐姐一時間應該沒反應過來,如果是另一個貝兒,我真不知道多多之後可怎麼辦。
搶grace姐姐的錢。說「那就不要給錢了」。我覺得這兩點都是賭氣成分,因為當時她就是想要那雙鞋但是多多一直講道理,她可能已經覺得煩了。如果是平常未必做得出,但是賭氣地時候這麼做也是不對的。
最後,送奶奶禮物,爸爸說把這個送給奶奶可以么?貝兒說不要。爸爸說回去再給你買一個,貝兒說好。
以上都是貝兒做得不好,或者不夠好的地方。5歲,什麼都還來得及。其實我覺得節目裡面陸爸爸的教育還不在點子上,因為貝兒的問題可不只是「不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務」那麼簡單。但是後來我想了想,覺得當時節目中陸爸爸已經很厲害地掃視到貝兒的鞋,猜到了一定的前因後果。之後當他知道了完整的來龍去脈,當他看到了鏡頭上貝兒那些不盡人意的表現的時候,希望真的可以意識到比「不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務」更嚴重的問題,好好地跟貝兒分析其中的道理。
至於多多,有人說到她「兇狠」搶過鞋子還有之前組織大家表演訓小朋友不好好完成綵排,我覺得太正常了。就是一個無奈的小班乾的樣子,只能儘力所為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
小時候做班級幹部的時候,班級裡面有人不聽話特別是自己管不了的時候別提有多生氣了。我上初中了還會管同學抄答案撕卷子自習課說話講題的時候還摔過書= =我也知道那時候班級好多同學不喜歡我,但是我覺得「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們好呀」上了高中才慢慢改掉這個性格,現在跟那個時候已經完全是不一樣的人了。不過回想起來,我倒是不後悔自己那個時候是那樣的人。——————————————
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貝兒說「我不喜歡你了」然後說「我們和好吧」,還有多多中間好難過好委屈。這讓我想起來我小時候,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特別流行這個,動不動就是「我不跟你好了」「我們和好吧」,還要加上手勢動作,經過一定的儀式,比如不跟你好了就是一個人用兩個食指對在一起,另一個人用一隻手豎著從中間切開——表示「斷!」 跟要好的小女生「斷」了之後自己很難受,最難過的時候還會哭。和好的時候還要有儀式把兩隻手指重新並在一起。你看,10年20年之後,那時候的小朋友們我都想不起來是誰了,但我還記得這個小儀式,覺得真好玩,那就是小女生呢。
所以這種事情,輪不著網友來操心看到非理性的討論,忍不住想說幾句。
0. 多多八歲,貝兒六歲,一個上二年級了,一個尚未上小學,兩個孩子在對世界的認知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學齡前兒童尚未對「規則」有清晰的認識,而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能明確地知道她要做什麼了。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一定要把這個事實擺出來。否則沒有辦法客觀討論這個問題。
1. 貝兒對世界的認識以及陸毅存在的教育問題- 什麼是賣楊梅?路人想買她的楊梅,她毫無反應,只對鴨子有興趣,一方面是她確實不在乎節目的規則和要求,不曉得為什麼一定要賣楊梅,另一方面是因為她確實不曉得什麼是買什麼是賣,陸毅也說了,他沒有告訴過貝兒什麼是買和賣。貝兒此時大概隱約知道買東西是要錢的,但錢怎麼來的,她根本毫無概念。
- 我為什麼要賣楊梅?要送禮物給老奶奶的話,和爸爸說,讓爸爸給她就行了(事實上陸毅後來真這麼做了,我覺得不妥,後面會說)。貝兒根本不care那位老奶奶,這個care可以理解為關心,也可以理解為在乎。她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送禮物給這個老奶奶,畢竟她只是個和自己沒什麼關係的人。這點其實也無可厚非,孩子多少有點同情心,但是養尊處優的孩子未必能懂得他人的困難更談不上如何去關心他人,父母大概也未嘗想要讓她在小小年紀就知曉世界上還有多少苦難吧。所以,貝兒完全沒有把給老奶奶買禮物當成一件多重要的事情。
題外話:其他孩子也未必就care,可能是比貝兒更能理解遊戲的規則吧。
賣楊梅是為了換錢給老奶奶買禮物,這裡節目組的賣點是讓孩子用勞動換禮物,重點是勞動換,陸毅說他並沒有給貝兒講過買賣的概念,貝兒也不懂得什麼是付出,這裡陸毅沒有抓住好機會來教育貝兒,他應當告訴貝兒:其他小朋友都把自己勞動摘來的楊梅換了錢給奶奶買了禮物,他們的錢是他們的勞動換來的,禮物是他們用自己的錢買的,可是你呢?你沒有賣掉楊梅,所以你沒有換到錢,還和多多姐姐要錢去給自己買鞋子。你應該怎麼辦呢?這樣問完,貝兒如果聰明,應該意識到勞動換錢、錢換禮物,如果意識不到,爸爸可以告訴她:你今天沒有把勞動換成錢,所以沒有給奶奶買禮物,那麼你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幫奶奶做事情,當做是給她的禮物。這樣,貝兒就能理解自己錯在哪裡了,可是陸毅呢,拿出自己的東西送給了奶奶,印證了貝兒已有的錯誤觀念:反正我就算沒買禮物給奶奶,爸爸也會給她的。至於和多多姐姐要錢買鞋子,這裡應當要向多多姐姐道歉,陸毅也沒有告訴貝兒要道歉。貝兒其實對自己的東西、別人的東西沒概念,全看喜歡不喜歡,脫下了舊鞋子就扔給多多,說送給她了,甚至認為買東西不給錢也是可以的。如果陸毅善於處理,這裡可以告訴貝兒東西是有主人的,不能想要就要,上次的小狗事件其實已經有苗頭了,有些東西,不是你的,就算再喜歡,也不能拿,或者說,有些東西你喜歡,回來和爸爸說,爸爸給你買,不要拿別人的。陸毅沒有看到貝兒的任性。這和窮養富養沒關係,就是太寵了。綜上,care不care老奶奶是次要問題,重要的是陸毅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實質,也沒有很好地處理,可能以前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但是陸毅都忽視了背後真正的原因。6歲的孩子應當建立起基本的勞動、金錢和所有權概念了。 - 我想要穿漂亮的鞋子,無論如何就應該穿到漂亮的鞋子。集市上十塊錢一雙的涼鞋真的會讓一個穿慣了名牌、有很多漂亮衣服的小女孩喜歡到不行嗎?未必。這種喜歡就是孩子的一個新鮮勁兒,過去就過去了,陸毅的懲罰是再不穿那雙鞋了,這根本不算懲罰,因為第二天,貝兒可能就已經忘記那雙鞋的存在了。得到的東西太多,反而不懂得珍惜。擁有的東西太多,已經忘記什麼才是最應當擁有的。陸毅的富養沒有富到點子上,富養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應當擁有什麼,並懂得在擁有之後倍加珍惜。陸毅可以問貝兒:你真的需要那雙鞋嗎?家裡是不是已經有很多雙鞋了?這一雙買回來,你真的會經常穿嗎?這雙鞋是多多姐姐花自己的錢給你買的,你一定要珍惜它,它說明了多多姐姐是多麼喜歡你。但是,下一次不能再這麼任性,買任何東西之前都問問自己家裡是不是已經有了差不多的東西、不買可不可以。
適當地說不、適當地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 我是漂亮的小女生,我應該穿漂亮的鞋子。一般的女孩尚且愛美,何況明星的孩子呢?但是,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就是一切嗎?貝兒和姐姐說,說上這雙鞋你就是公主了,不穿你還是姐姐。這種觀念很危險,也許,下次陸毅再和貝兒講灰姑娘的故事時應該告訴貝兒,灰姑娘能成為王子的新娘並不是因為她有變出來的公主裙和水晶鞋了。
- 多多care老奶奶嗎?多多為什麼一開始堅持不讓貝兒給自己買鞋?如果說多麼關心、同情、理解,恐怕也沒有,讓八歲的小女孩去關心、同情、理解一個她見都不一定見過的獨居老人,要求未免太高。但是,多多是個懂事體貼的孩子,有人告訴她說應當要關心這樣一個老人時,她立刻能從心底贊同這一點,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為什麼一定要堅持不讓貝兒買鞋呢,更多是因為遊戲的規則是給老奶奶買鞋,多多在勸貝兒的時候多次提到我們今天是來給老奶奶買鞋的,不是給自己買東西的。在多多看來,規則可能比給老奶奶溫暖更重要。如果她真的是care老奶奶比規則多的話,應該會說:貝兒,你看你可能有很多雙鞋了,可是老奶奶呢,她一個人在家裡,也許會需要XX或者XX呢?我們把錢留著給她買XX或者XX吧?(當然,多多可能講了,但是節目組給剪了)
- 多多為什麼生氣?一是貝兒搶了她的錢,二是貝兒用別人的錢給自己買東西。這就體現出有所有權概念的孩子和沒有所有權概念的孩子的區別了。多多其實也並不太明白勞動到底應該怎麼換錢,也不明白事物的價值是什麼(比如她還天真地覺得向買鞋子的阿姨拜託拜託就能讓她把鞋子送給貝兒,包括後面用楊梅換鞋子,一開始阿姨也是不願意的),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東西和他人的東西界線在哪裡。這是符合她年齡階段的認知,被侵犯了所有權的孩子都會生氣,多多的表現很正常。
- 多多應該給貝兒買鞋子嗎?給貝兒買鞋子應該是多多在當時情況下能做的最好的選擇。
無疑是貝兒錯了,但是多多知道作為姐姐,她有責任照顧小夥伴,照顧小夥伴〉遵守規則〉給老奶奶買禮物。她不是貝兒的家長,即使知道不應該滿足貝兒無理的要求,也不能真的不滿足。這點體現了平時黃磊家對多多的教育,懂分寸。
- 多多在委屈什麼?整件事情多多最委屈的不是貝兒拿別人的錢給自己買鞋,而是明明貝兒做錯了事情,卻沒有人幫她說話,甚至自己還可能會被貝兒討厭。節目組沒有拍黃磊是如何和多多溝通這件事情的,很遺憾。也許,這個時候除了貝兒的沒心沒肺,多多最需要的是爸爸的支持。
3. 結論:兩個孩子都做出了基本符合自己年齡階段和平時所受教育的表現,都很真實。貝兒和多多的分歧本質還是年齡差異,如果八歲的貝兒還有這樣的行為,只有認為是過於任性,而六歲的多多恐怕也做不出今日的多多所做的事情。至於富養這個問題,陸毅的想法沒有錯,但是在具體如何富養的問題上還要再注意。
首先。。兩個小女孩都不是我喜歡的孩子的類型。所以可以比較客觀的說。(我是羊羊羊腦殘粉=_=)
就這多多這件事而言,說實話把現在的我放在多多的位置,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解決那個問題。比如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說服貝兒呢=_=想不到。所以真的沒啥好說多多的了。
就貝兒的行為而言。我很清晰的記得我小時候進幼兒園開始,我奶奶跟我最強調的一個道理就是,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不能拿。貝兒完全get不到這個道理,只能怪陸毅沒教好。
最後關於「偷」這件事。我只能說,如果我8歲,我也覺得這個女孩是偷。因為我大人教我了,我的是我的,別人的是別人的,我不能拿別人的,否則叫偷東西。反過來別人拿我的當然是偷!
如果是現在的我,有同齡人這樣拿我東西而不經我同意,我肯定覺得無法再友,不便撕破臉罷了。只是作為成年人,不能指責一個小女孩不懂事的行為為偷。僅此而已。
所以,我想說,看這些孩子的時候首先想想自己比他多吃這麼多年鹽,我能不能做到?
其次是回想我當年能不能做到?會不會犯這個錯?如果真的覺得孩子錯了,出問題的一定是教育。最後要分清什麼是成年人不該做的事而孩子這樣可以原諒,什麼是作為一個孩子必須懂得的事。我覺得我說的這些應該是一個很淺顯的邏輯,所以看了半天很費解一些人到底在噴啥。無關某個娃的粉,基於做人的底線來說說黑子。2014年7月27日 20:58刪除
最近天涯上扒得最狠的就是無止境的黑黃多多,腦殘粉的已經能夠顛倒黑白了,真他么兇殘。對於這件事兒我真心無語,一八歲小女孩兒被圍攻被罵婊子賤貨你們真夠了。
我小時候的鄰居里有一位特別凶的悍婦,她在我們周邊幾條街幾個小區都是有名的罵街小能手, 噴人大管家。但是她在鄰居中還能夠生存的秘訣是,不管罵得多激烈罵得多酣暢只要路過小孩子她馬上就會停下閉嘴。
一個悍婦都自覺哪怕毫無指向的髒話穢語不能夠讓小孩子聽到,但是黑子真心無所不用其極明確針對了一個孩子百無禁忌地噴,看來你們不只是不如一介罵街之悍婦。
這讓我想起什麼呢?對,馬航失聯那會兒我和一群噴子對罵,他們毫無緣由的受了挑唆蹦出來職責政府不作為,我當時雖然引經據典講事實擺道理但是心裡最想講的確實是「草泥媽」三個字兒。對了,當然還有南方系和公知們,人血饅頭吃的可香?
如今喪心病狂的人們已經到了連本國孩子都不放過,嗚呼哀哉。
當然對於說我是誰誰誰請來洗地的您自便,罵我的不回,就當你是罵您自個兒了,您見諒。
佛眼見佛,魔眼見魔。所見即是心相,那麼到底多骯髒的人才忍心極盡刻薄惡毒去謾罵攻擊一個八歲女孩兒?
這些人說白了就是社會最最底層的人,loser就是他們的標籤,對著電腦看看a片擼一管,一邊拿出兩塊錢一包的本地土煙美美地吸兩口一邊扣著腳丫子回想剛才對一個小女孩兒口誅筆伐帶來的成就感。
網路暴力的可怕就在於斯,因為不需負責因為不知敬畏更因為人云亦云,本來好好的一個姑娘或許就在他們丫的罵聲中毀掉了。
自己身處底層不思進取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周遭都是陰冷黑暗,於是便拒絕,更拒絕相信這世界還有溫暖和溫暖的人。當發現可能真的還存在著溫暖善良的人們時,他們就會極盡所能抹黑對方目的是使其最終能降低到和自己同樣水平成為一個卑劣的人。
有些人心裡有狗屎,腦袋裡面也是狗屎,眼睛上面也擦滿了狗屎。
於是,他們懷著狗屎般的情懷,用狗屎般的邏輯看到了狗屎一般的世界。
甚至當他們知道狗屎原來是他們自己身上帶來的時候不去反思反而因為別人和世界不是遍布狗屎而惱羞成怒,感到憤懣妒忌。
他們之後的做法不是好好洗個澡做個乾乾淨淨的人,而是力所能及的把狗屎潑滿所有他經過的地方和遇到的人上面。
so much。
2014.7.27
本來寫了好多,但是全刪了,總覺得怎麼寫都說不出我的意思。那就簡短叨兩句。
爸爸去哪兒里每個小孩子都很可愛,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多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孩子三觀太正了啊。每一集多多身上都有許多閃光點讓我更愛不釋手,賣楊梅這一集,多多辛苦賣楊梅得來的錢,在數的時候被貝兒拿了一張走,這時候多多也沒有鬧,只是委屈的對攝像說 她偷了人家的錢 人家都做到這樣,你們是還要怎樣?之後也是我最感動的地方,買鞋子的時候貼心的為奶奶買鞋墊這都不說了,貝兒固執的要買自己的鞋子的時候,多多一直在勸她,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只能「硬」把鞋子還給阿姨,雖然心裡記掛著給奶奶的禮物,但是她也不想貝兒不高興,跟攤主好說歹說用楊梅半買半賣的換了鞋子給貝兒!這麼乖的娃!!!誰還忍心說啊!!
總之!!那些連孩子都能下狠嘴去罵的人不知道是出於何種心態,就算她是孩子里最大的,但是她也只有八歲啊!!!
我弟弟,我跟他差了十幾歲,他今年也是八歲,這一對比簡直一個熊孩子一個天使啊。沒有帶過孩子的能別坐著說話不腰疼嗎?你試試帶著幾個小孩子還處處為人家考慮啊,可人家多多真的盡自己的努力去照顧弟弟妹妹了啊!!!看到黃磊微博底下那麼多噴子在那bb多多怎樣怎樣,我真的是氣的晚上睡不著!!!憑什麼啊,人做錯了什麼啊!
一說到多多被黑我就很激動,為她不值。(我不是多多粉)最後,像曹格格說的一樣,小孩子來到世界,其實是讓我們學習的。不管是哪一個孩子,他們身上都有著我們這些自以為的成年人所需要學習的地方。
謝謝。
單純著一件事情看,貝兒不懂事,多多處理的很好,姐姐很懂事。但是真正讓人失望的是陸毅。你們可以去找找貝兒的照片,有一張穿著老虎衣服站在她家裡拍的,門口明顯擺著那雙貝兒喜歡的不得了的水晶鞋。說明陸毅把它帶回家了,好給貝兒繼續穿了!這跟他在節目里說的完全是兩回事。
更新補充: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來說。這裡面的孩子大都屬於「自我中心」的發展階段(2-7歲),就是更習慣於從自我的角度看問題。但是從心理理論來說,4-5歲的孩子已經發展了信念-理解,簡單說就是能夠理解他人能夠有初步的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的能力。同時,10歲以下的兒童的道德感,基本是服從權威(爸爸們或者工作人員的)。反觀節目中的小朋友,大家都應該是任務-權威導向的。除了多多應該已經不再「自我中心」,Grace還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其他的小朋友應該可以理解他人,雖然有自我的衝突,但是已經開始發展出有利於他人的行為道德和感受。============================================================終於看到了正片,所以敢過來評論了。不得不說,斷章取義是要不得的,芒果台那些為了博收視的編導該打,正是他們的「幕後黑手」把網友們引導的衝動了,去傷害了2個孩子,尤其是多多。(放出正片之後,怕是貝兒又要遭殃,真的是人紅是非多。)首先,說說這次任務中多多和貝兒的行為吧。
多多,作為隊長,要組織3個女孩一起摘楊梅,賣楊梅,買禮物。中間還夾雜了諸如告訴妹妹們什麼樣的楊梅能摘,給Grace找矮的樹木,哭的時候各種安慰,賣東西的時候懂得論斤賣(反觀男孩子那邊稀里糊塗一筐10元的出售真心是沒有買賣的概念啊,而且她說的16元一斤應該是北京的價格,她大概是沒意識到當地是楊梅之鄉價格應該會降低),當然還有在完成任務和滿足小隊友的條件下儘力平衡(她本來是想自己給老奶奶買鞋墊的,最後把鞋墊當做貝兒給奶奶的禮物送到了貝兒手上,怕貝兒不能成功完成任務)。以上這些,都是她做的很出色的地方。
當然她也有不足,她把太多的精力放到Grace身上,以為貝兒可以自主的完成任務,結果在賣東西的時候沒有關注到有一筐沒有賣,導致後面買禮物捉襟見肘,而且她在協調貝兒和任務的時候,態度確實不夠完美,當然不能忘了她被攻擊的源頭說貝兒「偷」拿了錢。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個任務對她,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是不是有點難了呢。我想是肯定的,因為在整個過程中她有出現過,完全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情景。1. Grace找爸爸和媽媽的時候,她用的方式是亂親一氣,這個方法顯然不夠好,但是所幸解決了問題。2. 賣楊梅之後數錢(多多顯然也是對錢沒經驗的,一把放到地上沒有防備,然後一張一張的放回口袋,導致一會兒拿出來還是凌亂的一大把),由於她自己沒有太好的整理方式,導致貝兒就隨手拿走了其中的1元。她當時直接愣住了,不敢相信會被人拿走錢,又不好意思去找貝兒說,然後委屈的和自己較為熟悉的攝像抱怨。在攝像的指導下才去找貝兒要回來錢。3. 後面和貝兒與鞋子發生爭執的時候,當理性解釋行不通的時候,她想到了用錢(7元)和楊梅一起當做10元,但是當攤主第一次不同意的時候,她是有點崩潰的,採取了對於她來說自己不習慣的方式,說拜託(第一次她去買東西的時候,可是想到了借錢而不是口頭賣萌,對於她這個年齡應該會覺得錢是更等價交換的)。4. 最後,當回去的路上,貝兒突然說因為之前不買鞋子的事情不喜歡她的時候,她當時內心應該是委屈的要哭了吧,於是自己默默落在後面和攝像說委屈。結合一下多多犯的錯誤和她能力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基本上錯誤都是由於她不知道如何處理,因此有的幸好處理好了,有的果不其然沒有處理好而已。對於網友攻擊最多的那個「偷」字,結合一下後面那次就可以發現,她不會處理的時候就會和自己的攝像抱怨,這種抱怨和吐槽與網友們給她定性的「故意在鏡頭面前人格攻擊」還是有區別的吧。當然說貝兒偷拿用詞不當,黃磊也說自己後來教育多多了,但是別說多多這麼小的孩子在驚嚇和生氣以及害怕不能完成任務的擔憂下,言語會過當,如果是我別人當著我的面不經允許拿我的東西我也不開心啊!(我一定心裡默默說,那個人做的真不對。)至於多多沒有照看到貝兒的楊梅沒有賣出去,我記得在剛買完的時候多多問貝兒你怎麼不賣,貝兒說我要給老奶奶拿回去。這種情況,多多也不好逼著對方賣吧。畢竟任務沒說楊梅不可以做禮物啊。貝兒,這期節目的槽點略多了。之前 @Ng Olive在討論區問過我,貝兒算不算熊孩子,我說不算,但是陸毅這個熊爸教育下去怕是要壞事。果然,陸毅之前的教育的問題開始暴露了。
還是先說優點,在Grace哭的時候,她也幫助安慰,而且這個孩子挺會說話,用瞭望梅止渴的方式(每次都提到你馬上就看到爸爸了,而多多傻傻的強調任務相比之下聽起來讓人煩躁)讓Grace很快不哭了。那麼她做的不好的地方呢。從賣楊梅開始。1. 有個阿姨那麼辛苦的叫住她要買,她除了一開始把筐拉過去,就再也沒搭理人家吧。這個禮貌問題,其實不止此處,之前她對嘉賓姚明(說站起來那個,最後一次她才說了請吧,所以姚明之前都沒站),對村民(裝雞蛋那次要筐,她第一次就直接喊筐,什麼稱謂都沒有,所以人家都不知道她對誰說話呢,也就沒搭理她,結果她自己跑人家樓上伸手就拿,要不是節目組之前做了工作,怕是村民都要類似多多的說她「偷拿」吧)。再說她的行為是因為太想和鴨子玩所以都沒聽見阿姨的說話么,所以忘記了任務么,當然不是。就像楊威說羊羊羊一樣,孩子什麼都聽得見,他就是有自己的主意,不想搭理大人罷了。要不然,人家一開始叫她,以及買完了她的反應不是也挺快么。她就是沒有太多禮貌的概念,不覺得你和我說話我一定要搭理你罷了。2.買鞋子。女孩子看見好看的東西,想買,這個不是錯誤,她可以任務之後找爸爸買,她可以當時找攝像借錢買,甚至她用不正當的賣萌求助來換取都還好。但是,在多多強調了任務之後,還非要買,並且騙取Grace的錢買(這個裡面她有2次和Grace的對話,一次比一次讓我感到震驚,第一次是在Grace要退了鞋子的時候,為了拉攏她說「你買了你就是公主要不然你就是姐姐」,第二次她搶了錢然後說「你把錢給我你就馬上看見爸爸了」)(補充一下,匿名用戶告訴我貝兒說的是「疊好了錢爸爸就來了」,然後拿了Grace的錢。結果第二次Grace堅持自己認真的疊錢)我想說,貝兒,你真的聰明的可以,而且比多多會說話會哄人多了,這樣聰明的你不可能不懂得任務是什麼意思,你就是自己不想做,只想滿足自己罷了。至於之後多多第一次還她的鞋子,她跑到路邊哭,說什麼不給錢也要鞋子。以及之後多多和Grace求老闆才拿來鞋子,她卻理所應當的樣子。還有後面拿了鞋子回家卻又說不喜歡多多,然後自己換上新鞋把舊鞋「送給」多多再說我們和好的行為,只能說她的情商是隨著此物對我是否有利的相關性起伏的。3.當陸毅看見她犯錯之後,問她,她的反應是讓爸爸問多多,這是因為知道多多不可以隨便告狀,因此不會戳穿自己么?然後陸毅讓她再找個禮物給奶奶,她不肯,直到陸毅說回去再給你買一個她才同意送。所以,她對於自己的東西真的是那麼大方么,恐怕只是像舊鞋那種有新的替換物或者知道還會再買一個的東西才大方吧。對了,最後補充一點,她是這個節目裡面第二大的孩子(補充一下,匿名用戶告訴我貝兒是第四大的孩子,我這裡面是因為聽了村長日記,以為她是第二大的。村長說這次最大的兩個孩子都是女孩,這個地方我有說錯,請大家諒解),除了多多就是她了,因此其他孩子能做到的她也應當能做到。此外,5歲的孩子已經發展出來超我了,就是做事開始明白不能只滿足自己內心的想法,要顧及社會倫理規範。而且女孩子還比男孩子發育的早一點,這樣的貝兒如果是家長教導的得當,應該做的和其他孩子一樣好吧。陸毅的富養理論。
富養,確實包含物質豐富,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但不是要什麼就給什麼。富足,和浪費似乎有區別吧。而且,本來我看見陸毅說懲罰貝兒以後再也不許穿那個鞋子的時候還覺得值得讚揚,可是後面聽他說再給貝兒買個電扇,以及後面用不懂得買賣來給貝兒開脫就只能搖頭了。再者說,就算不是為了完成什麼任務,沒有任務的條件,也不能再教育孩子為了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怎麼都可以(比如不能拿別人的東西換啊,陸毅自己後來也意識到貝兒可能拿了別人的錢)。看來,精神世界的富足果然更重要。最後補充一個我個人關於不告自取的看法吧。
不管物主在不在,不管物主是不是看中這個東西,不告自取都是不對的。告知一下對方,徵得同意,會累死么?而且對方還會更開心,更大方吧,更覺得自己的東西和自己這個人有價值吧。(是的我就是在吐槽那些拿了我儲物櫃裡面東西的人……我不鎖門是覺得大家都是君子,不代表任大家自取,取也就罷了,用完別人的東西能洗乾淨了放回原處么?用完臟著亂扔一氣,小心我……我也許就去買鎖了!)===================================================================
新添加的內容,腦補了一下:如果貝兒和費曼,費曼會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大喊「啊啊,你怎麼停(聽)不洞(懂),賣掉,啊啊啊啊,賣掉啊」,然後「憤怒」的自己亂打。如果是和Joe,Joe會一直無奈的在旁邊念叨:「貝兒,是要賣掉啊,賣掉啊。」(參見上次拿蛋那個關於12個和20個的問題,貝兒真是個錯了還很執拗的孩子)如果是羊羊羊,大概兩個人會完全分開了吧,羊羊羊默默在很後面一個人沉默的嘟著嘴走(低氣壓狀態),貝兒在很前面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如果是單獨和Grace,兩個人就是只把Grace的楊梅買了,然後稀里糊塗的買了貝兒的鞋子,最後Grace迷糊的被貝兒牽著,也不說話。(參見去找姚明的時候,Grace和貝兒在一起遠比和Joe或者多多或者羊羊羊要沉默的多。)==================================================看到 @許顏的回答之後想到的一點關於」偷「的概念我覺得貝兒的行為不是偷(行動瞞著別人,字典解釋),她是強行佔有。但是貝兒的行為和許顏提到的自己小時候以及她小侄女的行為是完全不一樣的。許顏小時候的行為,對於她本人來說那是賒賬,當然最後由於種種原因,變成了沒有付款的賒賬。但是在她做這個行為的最初她不是要瞞著店主,也不是故意不付款的。小侄女拿錢,首先我一直認為家長如果當著孩子的面把錢放到什麼地方,就是說明這個錢如果緊急時刻,是公共財產。當然小孩子要錢的時候應該和家長說明,但是她當時想的應該是這個錢是我家的我可以拿,而不是我家長不知道我拿了這種」偷「的意思吧。反觀貝兒,她是知道買東西要付賬的,所以她會先找多多借錢,結果發現錢不夠,然後拿了Grace的錢付賬。之後在多多準備退鞋的時候,她說那就不給錢了,但是還要鞋子。依然證明她知道這個鞋子本來是應該付錢的,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選擇不付錢的佔有。而且對於多多放在地上的錢,她的反應也是,你放在那裡,我拿了而已,我就是佔有了,並不想瞞著你做什麼。所以相比許顏和她的侄女,貝兒的行為出發點就比她們」錯誤「。至於5歲的孩子懂不懂錢的概念呢。我記得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6歲)去買冰棍,我知道買東西要花錢,但是不認識鈔票,所以2元和2角傻傻分不清,而且不曉得一根奶油巧克力冰棍1元錢以內就可以買,自認為10元買冰棍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嚇得我父母很長一段時間不敢讓我單獨花錢)。但是在此之前,我就很清楚,買東西要花錢,別的阿姨叔叔如果請我吃,我如果答應了就要回家告訴父母讓他們也回請阿姨和叔叔的孩子。所以只要家長願意教導,幼兒園的孩子也能明白,喜歡的東西如何取之有道。這有什麼好評價的??
「她們只是個孩子啊!」
小孩子鬧一鬧居然都有人出題。
貝兒小點不太懂事,多多大點更懂事點。
事情不就是這麼簡單嗎?節目里兩個孩子不是和好了嗎?人家小孩都和好了,一群大人在網上吵架,真逗。習慣性重複的力量。多多,家裡被爸爸虐心,出去被小朋友虐心。貝兒,在家裡被無條件滿足,出去無條件滿足自己。多爸過分強調教育,淡化了寵愛。貝兒爸過分寵愛,淡化了教育。孩子是大人的老師。看父親們能學到什麼?父親能學到更多,孩子也就更加幸福~
沒有必要根據一個半小時的剪輯節目去評價一個人,無論是多多還是貝兒。多多之前為何被黑?因為一段預告片流出,先放多多說貝兒偷錢(雖然後面證實不是她說的),然後放貝兒哭,自然引導網民往反感多多的方向上走。然後看正片,剪了多多兇惡的眼神,剪了多多搶貝兒鞋子的狠,自然往黑貝兒的方向引導。所以,在這一個半小時[被剪輯的人兒]中無法知道事件完整過程,無須評價兩個小孩。從一件事情就能看出所謂的教育所謂的家教了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個人認為本來不算是什麼矛盾,可是卻赤裸裸地活生生地被芒果台剪成「偷VS沒偷」的矛盾,被無良網友炒成「多多自以為是滾出爸爸去哪兒VS貝兒自私自利活該被罵」的矛盾。 有必要嗎。 用人身攻擊的方式評價孩子本身就是愚蠢的,明眼人不需要解釋愚蠢,更不需要為愚蠢買單。用單純的眼光看這一切,你就會發現這對兒小姐妹的打打鬧鬧、重歸於好真的特別溫暖,或許也會不禁想起自己純真而又蠢萌的童年呢!
我想指出排名第一的答案中我不贊同的地方。
都是我自己的看法,所以也說不上多客觀。1.多妹確實是說的「偷」,字幕寫的是「偷拿」。她這麼說肯定是不對的,但是也不至於算得上是大錯。如果非要說她沒說,就顯得說「偷」是大錯一樣。2.「就比如多多拒絕給貝兒錢買那雙鞋子,貝兒講了一句「那就不給錢了」拿了鞋子就走開。」
這段是答主原話。 事實:多多說可以給貝兒錢,但是貝兒不可以用錢買鞋。貝兒說:「那就不給錢了。」我認為在這個語境裡面,貝兒的「不給錢」的意思是「不要多多的錢了,要那雙鞋」。不是答主語境中「那就不給攤主錢了。」3.「當姐姐退了鞋子拿回錢後,貝兒在旁邊繼續遊說姐姐「你穿了這鞋子就是公主,不穿就是姐姐」,有些驚訝貝兒講這句話,因為顯然是想拉攏姐姐跟自己同一陣營,如果姐姐執意要買,二對一,多多估計也不好堅持反對。」
我也有些驚訝答主的這番話。我自己的理解是貝兒很喜歡那雙鞋,在她的世界裡面「穿了就是公主,不穿就是貝兒」。所以看到也喜歡那雙鞋的姐姐把鞋退掉了,覺得挺可惜。我並沒有往拉陣營這角度想。她如果要拉陣營,不如說「你穿了就是姐姐,不穿就是妹妹。」不過我現在想想也能理解拉陣營一說。那個情景裡面,肯定會有人這麼想。正如多多親姐姐的時候,有網友說多多耍小聰明,搞小團體。不同的人就是會有不同的理解吧。
至於我為什麼要說出我的理解呢?因為我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下面的評論很多都是說答主客觀、三觀正。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那位答主連擺出的一些事實都是不準確的。
我的觀點是什麼呢?貝兒做錯了,多多做的很好。雖然她說「偷」不對,但是確實是貝兒犯錯在先。同時,我認為孩子的可愛就在於即使鬧了矛盾也能轉臉和好,不再計較。知道了錯誤,也去改正錯誤,就是好孩子。我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孩子的可愛之處,盡量把孩子往好處想。不要揪住孩子的錯誤不放(參考多多被黑),也不要因為孩子的錯誤否定她之前的好(參考貝兒被黑)。
————————————————
剛才又看了一個高票答案,@悅風的。我是真的覺得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歪曲事實,挺不好的。也不明白為什麼這種答案被贊同這麼多次。(裝雞蛋那次要筐,她第一次就直接喊筐,什麼稱謂都沒有,所以人家都不知道她對誰說話呢,也就沒搭理她,結果她自己跑人家樓上伸手就拿,要不是節目組之前做了工作,怕是村民都要類似多多的說她「偷拿」吧)
事實:貝兒找村民要籃子,村民聽懂了,且給她找了籃子。中途貝兒去看鴨子,多多找另外一個村民要,那位說給多多拿,走向對面。貝兒回來時,村民找到了籃子,結果費曼貝兒都覺得是給自己的,就搶了起來。多多解釋說是我們先來的(不怪她,因為她來的時候貝兒不在)於是貝兒說:你們拿走它吧。自己上去找了一個。 這裡明明都沒什麼大問題,但是被這位答主歪曲成這樣了……貝兒抵達,要籃子。多多抵達,要籃子。指向對面:「在那裡,我幫你拿。」另一位從家裡拿出了籃子。爭搶以後,貝兒說:那好吧,你們就拿走它吧。」然後自己上去拿。以上是我看到的事實,跟悅風的出入很大。
(第二次她搶了錢然後說「你把錢給我你就馬上看見爸爸了)
印象中不記得有這句話。重新看了一下,疑似這句話的是貝兒對姐姐說:這個有點亂我幫你疊起來爸爸就來了(對了,最後補充一點,她是這個節目裡面第二大的孩子,除了多多就是她了)貝兒是第四大的。我覺得該打不光節目組,還有一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一群網路暴民,對著一群小孩子樹那麼高的道德標杆,小孩子犯錯很正常,憑良心說,誰小時候沒有撒過謊,打過架,罵過人,家長看到了自然會教育,說到底是別人家孩子,一點小事就被黑子無限放大到為人家以後成長「擔憂」,這種人不管是在網路還是現實都負能量爆表。自從這節目播了以後我才知道原來有的人對小孩子都可以惡毒成這樣……
其實看過全集後三觀正常的觀眾大多數會對湖南衛視抱怨一句「騙子」。。。更有甚者會稱其為「無良媒體」...
但其實回來想想自己何嘗不是一個傻X? 為什麼媒體說什麼我就信?為什麼不等到我自己親眼看到或調查後再評論?
在此,真的要感謝好多故意「製造事件」奪人眼球的媒體,你們幫助了民眾不斷的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
海燕,長點兒心吧!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太具有誤導性了!
不願意看視頻內容的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下面是最大程度還原視頻內容:7月25日的這一期,孩子們的任務是:在陸毅家有一個老奶奶潘玉蘭,已經70多歲了,她的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很久很久不回來看他們,今天爸爸們的任務是到油坊去榨油,接下來我們要來說一下小朋友的任務,在我們錦州,楊梅特別出名,小朋友們要到山上去摘楊梅,摘到了楊梅要拿到集市上去賣,換到的錢,要給老人家買禮物,想買什麼自己決定。…balabala…女生組的組長是多多。————以上是前提————賣楊梅之前一定要說一下,這些楊梅都是怎麼摘的。我們看到男生組很多的楊梅都是村民幫忙倒的,所以男生組的都滿了。這時候我們來看女生組,Grace又哭了,多多在說服Grace,鏡頭掃過多多的楊梅籃子,一半都沒有到(29′50″),Grace的籃子也是1/3不到,成功說服Grace之後鏡頭轉到男生組,Feynman想去羊羊羊那,結果籃子絆倒了,於是撿楊梅,這時羊羊羊受啟發把一些楊梅扔在了地上(31′01″)。鏡頭轉到女生組,女生組也準備去集市了,這時候Grace的楊梅1/2不到,多多的楊梅1/2不到(30′43″),可能更少,貝兒的楊梅是1/2以上(30′48″),之後羊羊羊還在扔楊梅,多多看見楊梅撿起了些。————以上是摘楊梅————下面是傳說中的長鏡頭————o(*////▽////*)q簡直是用生命來看節目——男生組略過不說。在35′28″的時候,女生組開始了。這裡有個穿牛仔夾克的大姐姐蹲在多多面前,手裡搓著塑料袋。這裡小朋友的排序(從左到右)是貝兒、包子、多多。貝兒說楊梅一塊錢。多多說16塊錢一斤。這裡多多成交。然後有個阿姨拍了拍貝兒的肩膀,她的籃子是哪個,這時候貝兒拎了一個籃子出來,這個籃子是在包子腳下的(35′59″),然後阿姨問你的賣多少錢一斤,突然鏡頭換了,站著的貝兒蹲下來了,在弄茅草,說了句一百,這時候鏡頭上面多多接過另一個阿姨-花裙子阿姨買楊梅的錢,貝兒開始拿著稻草在玩,然後貝兒突然站起來轉身去逗鴨子(背對著阿姨),多多正在把錢放回口袋,阿姨就拉著包子說我給你買好不好,貝兒是看著這位阿姨的,包子和阿姨成交完了之後,貝兒還蹲著看鴨子,但是包子那裡突然被一個阿姨(紅色針織衫外套)和一個小娃娃包圍著,貝兒又去弄鴨子,那個小娃娃手裡拿著錢轉身給貝兒,但是被阿姨攬過來了(37′7″),在鏡頭出現「當大家都忙著積攢禮物基金」的時候,鏡頭裡面沒有貝兒,但是包子並不是從之前交流的那個阿姨接過錢,給錢給包子的是一個格子襯衫的阿姨,此後,多多又賣出去了楊梅——從一個花裙子的阿姨(和3分鐘前那個花裙子阿姨是同一個)手中接過楊梅,把楊梅放在秤上稱一下,接著鏡頭中貝兒一直逗鴨子,而多多繼續成交,此時多多在數自己的錢,16.5,然後貝兒從鏡頭飄過去,此時編導:姐姐你有幾塊啊,貝兒你賺了錢嗎?貝兒摸了下包子的下巴:我不知道編導:你賣不賣這個楊梅的?貝兒:我想帶回去給老太太。此時後面已經消失的紅針織衫阿姨又出現了(37′54″)編導:你還想不想賣那個楊梅,你自己決定。貝兒:賣編導:那你趕快賣……你是想把這個帶回去給奶奶吃還是要賣貝兒:我是把這個送給奶奶(這裡貝兒終於蹲下了)編導:姐姐有10快,多多有15.5貝兒拿起多多的一塊錢,多多拿走,然後貝兒說「給我放一個」,多多開始疑問,然後多多不開心了,說:「她偷了人家錢」,多多鬱悶,貝兒和包子說:我幫你疊起來好不好,這個有點亂我幫你疊起來爸爸就來了。多多埋頭繼續鬱悶,多多發出嗚嗚的聲音,準備要哭了,但是沒哭。多多:放在地上的錢她還拿,說我要一個然後就走了,她自己都不賣出去就拿別人的錢。編導:你和她說說。多多:貝兒,你自己都不賣出去,你就隨便拿別人的錢對嗎?我放在地上,然後那個數一下你就把她拿走了。然後貝兒掏出一塊錢,給了多多,還搖了搖頭。此時多多把籃子給了貝兒,貝兒提著三個人好像準備走了。(39′20″)多多:貝兒,咱們去,你應該把這個賣出去。(這裡黃衫編導從左邊走向了右邊)然後貝兒走向一個婆婆,婆婆說不買,然後賣楊梅環境就結束了。————進入買禮物環境————男生組略過。三個女生站在鞋攤前。多多:你覺得這個那個太太能穿嗎?貝兒:我覺得這個我也可以穿。包子:我覺得這個我也可以穿。多多一個人去買了鞋子。近7秒停頓,多多和Joe買了一樣的鞋子。男生組繼續過,女生組貝兒拿著一雙鞋說:我想買這個。多多:你們只可以給那個奶奶買,今天只能給奶奶買禮物。老闆把鞋子裝好,給了貝兒和包子。包子把10塊錢給了老闆。多多:哦行這個也10塊,給她10塊吧。貝兒:我剛剛給你了一塊,我沒了。多多:不是,那一塊是我的,然後你從我那拿的。此時男生組和女生組遇到。Joe:為什麼貝兒你的還沒上去賣?多多:那行,那我再送給你個一塊。貝兒拿到錢,看了錢2秒,重新對多多搖頭說:不,10塊。多多看了下鞋攤:我還想給奶奶買個鞋墊,因為我覺得那個有點太扎了底下。今天不是給自己買鞋子,是給那個奶奶買鞋子,所以應該要退掉。包子拿出自己的鞋,給老闆退掉,此時包子後面沒有貝兒,鏡頭轉過去多多旁邊也沒有貝兒。多多給包子鼓掌:姐姐你怎麼這麼棒!多多親了下包子。貝兒從後面出現,走到包子旁邊。貝兒:穿上這個你就是公主,不穿你就是姐姐。包子繼續卷錢,貝兒突然伸手去拿包子的10塊錢。貝兒:我給奶奶,我要買的。攤主:你買啊?貝兒:恩。多多:貝兒你不可以這樣的,而且你不可以給自己買鞋的,今天是給奶奶買鞋子。你拿姐姐的錢,不可以的。(貝兒默不作聲)多多:阿姨,給我那個錢可以嗎,我讓她把這個鞋子退回來。(此處是多多把Grace的錢要回來,然後準備去說服貝兒把鞋子退回去)多多:貝兒我答應你,我給你錢,但是你不可以買你自己的鞋子。貝兒:那就不給錢了!貝兒走向鴨子們,多多走過來,把貝兒手裡的鞋子拿走,貝兒此處看著多多把鞋子拿走,手裡在玩著茅草。多多把鞋子給還攤主,回到貝兒這裡:姐姐給你七塊錢(不要問我為什麼錢又變了……)。貝兒不聽,直接轉身,貝兒去找了多多編導(當時貝兒編導不在現場)。編導:那個鞋子你沒有付錢,你不可以拿人家的東西,你知道嗎?貝兒準備哭了,有點哽咽。多多:而且這個今天,你是不能拿這個鞋子的。編導:我們拿剩下的錢去給奶奶買一樣東西好不好?多多蹲下來:貝兒多多看貝兒哭的傷心:我不給她買鞋墊子了,我把整個10塊都給你。(不要問我錢為什麼又變了!!!)貝兒搖頭。多多:我去勸勸那個奶奶,讓她把鞋子給你。此處貝兒接過10塊錢。然後多多去和奶奶拜託,求奶奶把鞋子送給貝兒,問可以用楊梅換鞋子嗎?於是多多用貝兒的楊梅換到了鞋子。多多:我們去買鞋墊,不要生氣哦,開心哦,你留著這個,想留就留哈啊回去途中,多多還把一雙鞋墊給了貝兒,並說是送給奶奶的。————買禮物結束然後我們來討論吧!————下面是問題- 視頻從35′開始到37′,為何兩個前後順序的稱和交錢卻倒置順序?(即花裙子阿姨在多多那裡買楊梅)
- 多多的賣楊梅的錢到底是多少?多多自己數的16.5,編導所說的15.5,買了給奶奶的鞋子之後的7塊,和全部的10塊,到底哪一個是真實的?
- 包子明明第一次(鏡頭中)賣楊梅的時候已經說好了把籃子一起賣出去10塊錢,為何之後楊梅所得是13.3塊?
- 貝兒逗鴨子的時間到底多久?
- 楊梅是一起採摘的,還是每個人自己採摘的?
- 賣出去的楊梅真的都是本人的嗎?
下面是我自己的想法:
目前贊同第一名說當陸毅問起貝兒賣楊梅的事情,多多並沒有說什麼,黃磊之前教她不要告狀,多多是聽進去了。在這裡,和編導所說的那些話,我不能完全肯定是告狀,也有可能是小埋怨。貝兒說的是給我放一個吧,把「給我放一個」和「給我一張」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不認真看視頻就算了,也沒必要這樣吧~!所謂「明搶」,如果你用之後貝兒硬拿包子的錢來買鞋子那段說是明搶我還信點,在和多多的糾紛中,貝兒並沒有壓制多多搶這一塊錢,之後多多問貝兒拿回錢,貝兒想了下又還給多多了。嚇,說明搶還說的那麼像模像樣的,好像那一塊錢真的是明搶一樣。多多開始是帶了點情緒,對著鏡頭說了好一會話,然後和貝兒說,結果沒想到貝兒那麼輕易的把錢還給她了。我就不說那一段話多長了:)偷拿還是偷,在此不討論,不給多多招黑。之後貝兒在買鞋子的過程中,硬拿了姐姐的錢,買鞋子,這一段確實是不對,自己手裡沒有錢,硬拿別的小孩的錢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呵,這裡貝兒錯了我一點都不想幫貝兒辯解,在金錢觀念,和注意力上,陸毅確實教育做得不夠。==================================================================人本性就是自私的,在不斷的社會改造中,開始克制,矯正,學會規則。所以我對陸毅的「富養」沒有太大的意見。至於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我並不認為人一定要形成凡是以他人為先的價值觀,因為以他人為先也不一定是善,而且在幅度內控制住這種自我,就是自尊自信。多多被教育的很好,喜歡告狀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無法解決,肯定是要尋求大人的幫助的,在成長中,黃磊也在調整多多的這種習慣,希望她能自己解決問題,這才是核心。而且多多比其他兩個小孩都要年長,注意力要更加集中,也知道自己是要做什麼,要完成什麼任務,目標很明確。我個人真的很喜歡並且贊成陸毅的「富養」,因為來自內心的力量,真的太可貴了,而規則,可以慢慢學。1.多多作為大姐姐處理得非常好,既完成了任務堅持原則,又安撫了妹妹替她完成心愿。連成年人心裡委屈都要找人吐槽,何況多多對著攝像叔叔呢?看完這一期,連原本不喜歡她的我都開始喜歡這個美貌懂事的小姑娘了。2.貝兒在我心中還是小天使,只不過她習慣了作為寵兒所有一切隨她心意如她所願,而父母在金錢、目標、集體等方面的教育還不夠。她最後告訴多多姐姐說我不喜歡你了,也只是內心想法的誠實表達,最後自己認識到做的不對不也回去和好了嗎?3.湖南電視真是為了收視率不顧一切,我再也不會為它貢獻收視率了。
我太喜歡貝兒了,你要我怎麼評價?
樓上對小朋友的評論已經足夠多了。不禁在想像一個場景,以後如果其中哪個小孩10年20年後,做了什麼引起轟動的事情,或者吸毒啊,或者創業賺了一大筆錢,會不會有網友翻出舊賬說:「看,這個就是當年,爸爸去哪兒的節目裡面,還怎麼怎麼樣的小孩。」因為這個節目,早早的就把明星的小孩放到了公眾的放大鏡甚至顯微鏡下進行觀察,評論,剖析。 對於普通的小孩來說,不管富養窮養,總也會有幾個聰明懂事,幾個性格自我,難道不是很正常的現象嗎?這種節目,對於小孩的成長,這樣真的好嗎?也許,不用等到以後,節目播出以後,小孩到街上逛街,到學校上課,就會有人指指點點。這樣對小孩的成長真的好嗎??對於節目本身來說,計劃是摘楊梅,賣楊梅,買禮物三個項目,當然,節目組肯定也預測到了小朋友們肯定不會循規蹈矩地按照計劃來走,正是各個熊孩子的表現各異,以及在完成任務途中的各種戲劇性衝突,甚至我們對他們的行為的關注和討論,這個正是節目組所希望看到的,對於一個電視節目來說,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是一個好事,但是這樣對於小孩的成長真的好嗎? 聯想到有另外一個也是以小孩為主角的節目:變形計,講的是富有家庭和窮人家庭的小孩,互相交換生活環境一段時間(好像是一個月?)的故事。觀眾看的津津有味,兩方小孩和兩方家庭的各種戲劇性衝突也同樣吸引眼球和各種討論,可還是這個問題,有沒有人考慮過,經過一個月之後,節目也許獲得了收視率,對於兩個小孩的心理、未來的成長,這段經歷真的好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