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覺詠春的步伐轉換騰挪不是很方便,是功夫不到家,還是實戰技巧沒學?

師傅只教了二字鉗羊馬,箭馬這兩種步伐,變換方式只教了轉馬。和學散打的對練,感覺步伐轉換不方便。詠春的步伐是只有這兩種么,找了好多書籍,比如梁挺出的《小念頭》都沒有步伐的講解。 ps:本人是在大學學的,師傅教的比較簡單、淺顯。


覺得詠春的馬不方便,是因為你還沒完全了解詠春的體系。

詠春的二字鉗陽馬和轉馬,箭馬,都是服務於黐手的。黐手這個概念,我不知道你師傅有沒跟你說過,我就簡單解釋一下:所謂「黐手」,就是兩個人搏擊的時候,對敵雙方的手是黏在一起,不分離的。這是詠春跟其他武術 不同的地方。

黐手狀態下,兩個人的手在搏擊時幾乎都是接觸著的。這要求有三點:第一、橋手一定要守中,對自己中線的防守要非常嚴密,因為黐手狀態下雙方距離太短了,一旦不守中,很容易被人擊中;第二、黐手狀態下,出拳是沒有發力距離的,所以要求沖拳的力量要大,手的知覺變化要好(這個是高級階段的訓練課題的);第三,自己的重心一定要穩。

剛才簡單解釋了下黐手,詠春拳的所有動作和理論,基本都服務於這個「黐手」,這是詠春攻防體系中的核心內容,可以說你的黐手練得好,即使你不會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你的詠春拳都不會差。

傳統的詠春拳,跟人搏擊的時候,都是黐橋黐打。就是說詠春拳跟人搏擊的時候,手是跟對方黏在一起的,這樣方便控制對方。其他武術沒有黐橋黐打這樣的概念和訓練,一旦遇到 詠春拳,會極不適應。詠春拳就以這點作為突破取勝了。

這個有點扯遠了,回到你提的問題。剛才說了,詠春拳,重心一定要穩。所以才會產生二字鉗陽馬和轉馬這樣的功法技術訓練。因為重心都在後腳,在黐橋黐打的狀態下,才能發力,才不會被對方控制,才能發揮出其他的攤手,膀手等技術。這個你師傅可能會在以後跟你再解釋的了。

再解釋一下,為什麼對付散打,會覺得步伐轉換不方便。這個是肯定的!因為轉馬,步小,重心又在後腳,所以它的移動不靈活,一旦轉換快了,就會覺得自己的重心不穩,出拳沒有力量,尤其在追擊對手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但如果你的守中防守,和黐橋黐打的技術過關,用轉馬一步一步緊逼對手,慢慢壓縮空間,你能很容易控制住散打的出拳線路,進而戰勝對手的。

如果是你在初學階段而跟散打的進行搏擊,建議,做好防守反擊,不要貿然進攻。用子午捶(即日子沖拳)守好自己的中線,在對方出擺捶和刺捶時,找准機會進行反擊,再留意著對方的鞭腿。這樣對付散打,即使不贏,也不怎麼會輸了。


謝長臨邀,

題主

1、你田字格訓練做過嗎,走Z字形練步法的訓練了嗎?這些其實也是基礎之一,做到這個至少保證你各個方向邁腳都不會彆扭。

2、走步過程中有單步向前,也有變換步向前,變換步更快一些,打的時候變換節奏用,但是你要做到第一點,不然你就只能直直走了,

3、走馬其實是為了發力,但是你會發現散打或者拳擊有很靈活的跳步,你也可以學,因為撤出距離外後,無所謂發力不發力的,但是貼近之後,再切換成馬步。

貼個圖

拳擊的站姿……可能這圖不咋地,

發力的時候,拳手並非處於跳步狀態,後腳蹬起發力,前腳踩實,詠春一樣,打的時候必須踩實,其他時候,還是要靈活走動。

4、重心,馬步不是死的,對付有摔法的人馬步是拉大的,重心壓低,實戰的時候重心放兩腳間平均分布,上圖拳擊手後手拳的重心是放在前腳的,在面對摔法的時候有被帶重心的危險,但是優點是能發出更重的拳。

5、做好這些後基本是可以靈活走步了。

6、還有一點,詠春作為傳統武術,走步時候有轉身和內鉗,這有護襠的意思,而散打拳擊的走步是不強調這個的。至於要不要護襠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高手就算不護襠也沒事,你連他主要軀幹都打不到,更不要說蛋了。而護襠的要義會加大這個步法的訓練難度。

這個是靈活走步的正面例子詠春拳法記錄片

改天找個反面教材給你,剛剛沒找到


謝 @木杉兄邀請。

題主的問題,說到底,是練得不夠多和打的不夠多兩方面的問題吧。

題主說你和散打的實戰不靈活,但是我完全不覺得,別說和散打的沒有這種感覺,就算和kickboxing,空手,MMA的打也沒有不靈活。

詠春步法太多了,鉗羊馬,轉馬,進馬,退馬,標馬,以及各種叫不出來的馬,8種至少的吧。小念頭裡面自然不會有步法,本來就是練鉗羊馬,以及基本的五個手法的。轉馬練好了,也就是說基礎打好了,然後才會練尋橋,至於尋橋練到什麼程度才能練後面的我就不知道了。至少我轉馬練了三年。

馬也多重要?多重要都不為過。跟詠春同門過手時候,我一般都直接靠馬直接破的。沒有馬,手法做不出來,中線都守不好。十馬九壞,這麼多年,我見過詠春馬好的,不超過8個。

我練得最多的前幾年,差不多有兩年吧,轉馬差不多平均下來每周要練3個小時,轉馬發拳,轉馬攤手,轉馬拍手,等等,練了差不多一年的時候,感覺轉馬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實戰的時候不用想就會用上馬步了。樓上有答主說轉馬快了重心不穩,但是我沒有這種感覺,拳力不夠自然要借轉馬的力氣。轉多了自然就會有心得。倒是進馬的時候我的重心容易丟,因為進馬練得不多。腰馬合一,估計連葉問本人也不敢說他做到練極致。樓主不說多高標準,每天半個小時不停轉馬,只要教的人沒教錯,兩個月就會有感覺練。至於進馬什麼的,練得很差,不敢多說。

說再多也沒有用,題主只有自己練了才能理解。練多了才能把馬給練好,打多了才能知道馬的重要性,也才能靈活運用,然後更刻苦的把馬練好。


樓上幾位應該都是傳統流派,我從溫系角度講一下

小念頭是打基礎,鉗陽馬的作用也是端正架構,實際交手的時候不可能出現兩隻腳平行面對對手的情況,這樣一推就倒。

鉗陽馬轉45度,就是實戰用的馬步,我們叫前後馬,顧名思義兩腳一前一後(但和傳統不同不在一條直線上,更像三戰,熟悉空手道或者白鶴的應該知道)

從前後馬可以變化出各種基本步伐: 原地的轉馬,偏身馬。走米字格的單邊馬,正身馬(進退),橫馬( 左右 ),之字馬( 斜線 )。走圓形的十字馬。這些基本步伐自由組合,運動起來就千變萬化了。

說到底還是練。外在的練基本步伐,練步伐和手法配合,練步伐組合,練距離感,內在的練重心轉換,練運動中的架構穩定等等等等。

如果題主只練到小念頭,還是建議先找個師傅打好基礎,不用太在意實戰反應,畢竟後面的路還很長。


技擊思路沒轉換而已……

答主自小練習跆拳道,一開始接觸也相當不適應

標馬限制了自己從前所學的各種踢法

隨著練習時間長,還有和其他人交手得多了就開始反思自己的技術體系

個人而言,和人交手時,踢法適合長距離,一但近身了,自然就轉換到標馬

當然,轉換的時機也由自己掌握,反正我在現代搏擊的步伐和詠春標馬的轉換上是花了點心思和練習的

技術體系沒有高下,自己思索挖掘能發揮自己長處的體系便好。話說,這蠻有截拳道精神的意思


二字鉗羊馬只是的基礎,並非一成不變。鉗羊馬注重練得的全身的整體性,當整體性有了!駕馭其他各種步伐就能上下配合,得心應手!力點也會集中。當然,這其中少不了嚴格刻苦的訓練


不知道你學的哪一派系,我學的黃系,並沒有你說的不方便,進馬退馬輾轉騰挪都很方便,當時學的時候師兄就很注意鍛煉這方面,不過說來慚愧,師兄畢業之後我已經一年沒有練過了


轉馬還沒有練到家,僅此而已。有的練了。


學過圈馬後,事情就好了


推薦閱讀:

射來的箭可以挑開嗎?
請簡單談談羅馬武術?
為什麼軍警格鬥訓練都是以格鬥套路為主而不以 mma 等現代格鬥體系為主?
《一代宗師》里葉問和一線天比刀為什麼是葉問贏了?

TAG:武術 | 詠春 | 詠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