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老師如何改變學生「課本知識無用」的思想?


初中的知識怎麼能是無用的呢?(不是高中吧,如果是高中,就讓他們考上大學再思考這麼偉大的問題吧。)

如果你是物理老師,我記得剛學中學物理時,有一個同學調皮,我們老師用手在他頭上拍了一下,說:力的作用是互相的,所以我的手打你,你的頭打我,互相作用力是一樣的,所以,我不是體罰你。老師又問:你們家長打你們的時候都用工具,不用手,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後來講壓強的時候剛好下雨,他問:今天回家,下午來上課,知道怎麼讓自己不陷進泥裡面了吧?下午我會來檢查每一個人的腳的~~~

如果你是語文老師,找一個知乎問答下的超過100的評論,讓孩子們看看誰看懂了答案的哪一點兒,誰又是自說自話為評論而評論,誰和誰的爭論僅僅因為句子語法不準而引發了多少歧義又有多少無謂的口水。學不好語文,就算泡網也泡不出精彩啊。

如果你是化學老師,拿一瓶爽歪歪來講幾天,就算不準備考大學,總是要做父母的。沒有基本的化學素養,怎麼知道那些兒童飲料到底有多好又有多壞呢?

如果你是政治老師,那麼最近微信流傳的文章,請參考(我百度了一個鏈接,但沒搜到原作者)

「爸爸,為什麼要上學呢?」

「爸爸,為什麼要上學呢?」大兒子上學不久問我。

我:兒子,你知道吧?一顆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十年的樹可以做檁條。二十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具······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如果上6六年學,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上9年學,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知道了嗎?

大兒子:知道了。

我: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大兒子:丟人。

我: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大兒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讀書。

大兒子出國前還說,那次談話印象深刻。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physixfan老師等人說的很好,也很有建設性,我下面說說一個社會經驗,商業經驗,實踐經驗,工業經驗幾乎都是零的普通老師怎麼提高姿勢水平,怎麼擴充素材庫,怎麼把課上好(說到這些經驗都為零的人去擔任國家最重要的教育工作,本來就是教育的大問題)

我個人的建議是自然科學的老師們最好能研究研究《神秘島》和《萬物簡史》之類的書

這兩類書籍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告訴你知識是多麼多麼的有用,相類似的還有很多穿越類小說,也都告訴你,知識就是力量,尤其是物理和化學知識是多麼的有用

萬物簡史則是另外一個方向,告訴你人類為了認清自然,大自然和宇宙的真相與奧秘是多麼的美妙,人類探索自然這一過程又是多麼的偉大

除此以外,我尤其要推薦自然科學老師觀看類似國外的《流言終結者》和《造物小百科》之類的節目,前者是用理科知識解釋身邊各種常見現象,後者則是事無巨細的詳細介紹了整個人類的大工業體系和工業實踐,你仔細看看會發現裡面運用的理論知識,很多完全沒超過初高中物理化學範疇

除此以外,PBS和BBC的科教片也非常精彩,一定要多看

這些就是最實用,最有趣,也是最實際看得見摸得著,讓人想想都充滿求知慾,都心神激蕩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對老師還是學生來說,學會如何解題,永遠是最簡單的,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把知識講活,讓學生能夠利用自然科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甚至運用到實踐才是最難的——看看網上流傳的各種養生和科學謠言吧,其實任何一個高中畢業的人都可以看得出來是謠言,但這些東西一遍又一遍的流傳,這個現象本身就能說明問題

我知道教師不好當,講題很難,備戰高考很累,沒錯,但我還是固執的相信,一個只教學生解題的老師頂多算是合格,而一個能有意識的教導學生思考,分析和運用實踐的老師,才稱得上是偉大,哪怕你無法做到教會,但埋下求知慾的種子,便有了無限的可能

體制很兇猛,但我們每個人,都總可以選擇不淪為這體制的幫凶,在一定範圍內多做一些事情,等做的人多了,事情也多了,誰能說這體制就肯定不會改變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 lxg-milk,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取決於你作為老師的水平.

作為老師,如果你自己對所學的知識有全局的把握和足夠的認識,能清晰地闡述知識如何應用於實際,那麼讓學生改變對課本知識看法的辦法就是:

課堂上舉各式各樣的例子,課下鼓勵學生自主調查.

教理科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現代工業上的技術,詳細介紹其流程.不要害怕學生聽不懂,這麼做是為了讓他們明白他們學的東西真的有用.

教文科的時候,完全可以聯繫現代社會的熱點,介紹先哲思想,引導學生作出自我判斷.先賢能對我們生活中的諸多問題提供指導,因此他們的思想是有價值的.

告訴學生,雖然在中國,中學"教育"的本質是科舉的延續,是一種選拔的機制,但中學的所有科目是值得每個人堅持一生不斷學習的;不要因為我國教育的功利色彩而放棄學習千年人類文明的結晶,不要因為為了考試重複刷題而失去對知識本身的感性.求知是人之為人的原因,不要本末倒置.


轉載一篇我實習時寫的文章,我以數學為例,我認為各科之間應該是相通的。(我在某空間寫的,就不貼原文地址了)

更新一下,主要內容沒變,去掉一些比較矯情的句子,稍微修飾一下,請原諒當年很中二的我,囧。

曾經教數學的時候,有些學生不好好學,我就問學生,大家想過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嗎?稍等後,繼續說你去買個菜會用方程算帳還是看見桌椅就去找兩角關係證明兩線平行與否?似乎學數學確實沒什麼用處。

在說到學數學的意義之前,我要再問問大家,我們為什麼要上學學現在中學開設的這些科目,是誰決定開設這些科目的?是教育部,能坐上教育部並且有權管理中學開設科目位置的人水平再差也會在教育方面比中國的絕大多數人強。經多屆多年的教育部領導摸索以及與世界各國借鑒學習出來的開設科目種類,必有其考慮周到之處,這可是中國教育界N個大牛N年的結論。

為什麼要學習?當然是學以致用,學習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為什麼學習數學呢,小學的數學知識已經基本滿足我們生活所用了。初中以後還學什麼呀,也許初中和生活常見的問題聯繫比較多,等到學高中數學之後你會發現那些知識在生活中幾乎是根本用不到的,大學的高等數學更別提了。

你以為你才十三四歲的都能想到的問題,教育部的那幫人是豬嗎,他們會不知道?不過他們還是開設了這門學科,並將之作為主科,為什麼?

我來舉個栗子,比如我上午講的那道題,對頂角相等大家知道;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大家也知道;兩直線平行,同旁對角互補大家也知道;鄰補角互補大家也知道。但是這道題為什麼不會做?這就叫做不會思考,現在我們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可是以後我們考試的時候題目都是很多知識點合在一道題中的,大家得學會思考。什麼是思考呢?剛才那個題可以作為一個例子,另外我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做題的時候看到1+1=?的問題,大家僅僅填上2,就過了。這就叫不會思考。會思考的人會怎麼做呢?他會根據1+1=?這個問題去想2-1=?和1+1+1=?,這是淺層次的思考,再會思考的會想1+1+1+1+1+1+1+1+1+1=?,並能從中自創出「乘法運算」:1×10=10,再會思考的能根據乘法悟出10÷1=10的問題,大家看看這個「除法」和第一個加法運算有直接聯繫嗎?沒有!這就叫會思考,有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就像福爾摩斯和柯南破案一樣,客觀事實都擺在那裡,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只有福爾摩斯和柯南能破案?這就叫做邏輯思維能力極強,能從蛛絲馬跡之間找出各個事件深層次的聯繫。這就叫會思考。

所以我認為,其實學習數學是在學習一種態度,數學一直在檢測並鍛煉我們的邏輯思維,比其他學科更加的要求我們應具備嚴謹的態度。這其實不是在教我們數學,而是教我們做人。現在我們大家表象上是在學習數學,但當大家學習時間久了以後就會發現,數學鍛煉我們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的態度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日常行為,也許十年之後我們不會證兩直線平行,不會解方程,但是這種人生態度早已深入到我們的骨髓中。學習數學越多越深,邏輯思維和嚴謹的數學態度越將內化到我們的思維和行為中。

希望我說的能給他們些許的幫助。

感謝閱讀。


孩子們的看法是非常正確的,比大多數成年人自以為的都要正確。

成年人之所以認為學習有用,是基於學歷、文憑對人生品質的推動作用,而不是基於知識本身。成年人在社會掙扎的過程中,親眼見到有人因學歷而飛黃騰達,親自被學歷所困,由此才知道了知識的重要。但這是一種感受,而感受是很難量化和轉移的。你所教的這些孩子長大後應當都會認識到知識的寶貴,但也是通過文憑產生的認識,而不是通過知識本身。

我們的教育實際上並不符合真正的教育觀,個人以為只不過是科舉的延續,科舉並不是一種教育制度,而是遴選制度。因此你給學生們灌輸你們在學習知識,而知識以後會用到的這種說法本身就是胡說八道,你也看到了,連小孩都騙不過去。

所以個人以為,如果你用最功利的立場最骯髒的語言去做灌輸反而更有效果:有了文憑,你就能飛黃騰達攀高附貴,沒有文憑,你就低人一等苟且偷生,考不上就馬上找根繩子上吊不要連累別人。用知識有用這種光鮮亮麗的概念來掩蓋科舉制度的做法,本身就犯了去東莞還立牌坊的錯誤。不要往這個方向努力,你的學生們會更看不起你的。

原諒我的直白,既然你選擇了在中國當老師,這就不是能讓你迴避的問題。正如軍人無法避免鮮血,城管無法擺脫暴力,教師也不能逃避醜陋。你的職業只是在流水線上為國家製造原料,千萬不要以為那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

如果你打算做一個真正的、優秀的教師,而不是私塾先生,那麼就不要疑惑於這個問題。你應當大膽的告訴他們:有些知識本來就是沒用的,甚至如同毒藥(如政治),課本上的知識只有一部分是有用的,大部分其實都是沒用的……不過那樣一來,你恐怕干不到明年就得被辭退,還得被一群憤怒的家長追殺。

平衡與妥協很難,將天性、人性、理性扼殺是你當仁不讓的專業職能,但在你掐掉花朵的時候,請至少留那脆弱的根系一條生路,讓未來的共和國少一具行屍走肉吧。


小時候我也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有用的"和"沒用的"兩種東西,後來我才知道有個詞叫【概率】。

+++++++++++++++++以下為補(lao)充(dao)++++++++++++++++++++++++++++++++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有用和【絕對】沒用的事物,只有【相對】用得上和【相對】用不上的事物。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預測到自己用的上什麼、用不上什麼,書本上教的都是用得上的概率最大的東西。

概率是一種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在一次實驗中,大概率事件可能沒有實現,但這並不影響概率本身的客觀存在。

+++++++++++++++++++++++++++++++++++++++++

這個【有用】還可以這樣理解,有人覺得能賺錢就叫有用,有人覺得能為社會做貢獻就叫有用。

首先,書本知識對於斂取財富的作用很小,因為你能斂取財富,取決於很多因素——創造財富的能力、家境、運氣blabla,而創造財富的能力,只是這眾多影響因素之一。所以能創造財富,未必能斂取財富。

其次,書本知識對於創造財富的作用很大。當然,邊際作用會遞減,這也是為什麼讀了那麼多年書的人,也會覺得讀書沒用。有些人是因為沒有,所以用"沒用"來安慰自己;有些人是因為夠用了,所以覺得"多了沒用"。

創造財富是能否斂取財富的影響因素之一,而書本知識又是能否創造財富的影響因素之一。所以從書本知識到斂取財富之間,至少有兩層蘊含關係,而且是帶著概率的蘊含關係,邏輯差目光潛的情況下,確實比較難發現。


首先,我覺得問題本身有問題。知識並不都是以有用無用去衡量,也不是以有用無用去決定是否學某些知識。同時也要向學生糾正這種庸俗的觀點。

我覺得現時教育,老師忽略培養學生好奇心,缺乏培養學生思辨,缺乏培養學生審美。以塞知識為主,考慮過學生的感受嗎?

如果以有用而說明要學課本知識,那麼你告訴我

「春來江水綠如藍」有用在哪裡?

學音樂有用在哪裡?

為什麼我要學歷史,為什麼我要知道新中國首艘萬噸輪什麼時候建成出航?

為什麼我要學函數?

為什麼?

告訴我?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寫得很美,這是古詩。我對我的孩子說:」你瞎讀什麼?一點不過大腦?你見過春來江水綠如藍了嗎?「

」沒有「,

」那麼你見過春水是怎麼樣的?「

」我所見的春水是,河水暴漲,黃黃的,飄著很多垃圾。」

「那怎麼人家寫的春水是綠如藍呢?」

「這個我得想想,跟詩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嗎?」

「不要猜測,找資料。」

音樂離心靈的距離,僅次與宗教,遠勝於文字,關鍵是,你用心挑過一些曲目,安排好環境,讓學生聆聽了嗎?這是因為有用嗎?

不知道現在的歷史書如何的,我以前的歷史書時有謳歌新中國首艘萬噸輪的,可是,老師可曾告訴我首次出航即沉沒?為什麼?可曾討論?

昨天在朋友小賣部喝可樂,幾個初中生逃課吃零食,一個中學生大聲嚷:「媽的,我就頂數學老師,難道我賣豬肉還用函數算算嗎?學數學有屁用。」(這是真事,不是我為回答這個問題瞎編的)。作為老師,與其牽強附會去說明函數如何有用,還不如引導學生思辨自己的觀點——「我賣豬肉還用函數算算嗎?學數學有屁用。」這個學生另人噁心的不是認為數學無用,而是說話的邏輯糟糕透頂,以及觀點庸俗頭頂,作為老師,比告訴學生函數有用更緊迫的是,說話的邏輯以及思辨。別讓學生這樣在外獻醜了,學校、老師丟臉了,趕緊把臉找回來吧。

自己說的總是不夠大師說的好,參考 王小波 《對待知識的態度》。

作為老師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學識知識的樂趣,老師介紹知識要儘可能有趣。知識本身有趣。始終建議撇開有用無用的角度。知識不是以是否有用去衡量的。

做老師 的,做家長的,熱愛知識,體會知識的樂趣是首先要做到的。


不邀自答一發

最近在某個教育機構辦的寒托班教一到四年級的小朋友,也算是做過一回老師了,首先想闡述幾個概念

1.對於有用的定義是什麼

無可否認的是,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中,如果某些知識能幫助學生通過體制內的考試從而進入更高等級的學校中,從而在未來有可能獲得中高等的收入,那麼這些知識毫無疑問被認為是有用的。所謂的無用的知識,也許就是不能直觀的轉化為對於應試的幫助,或者明白一點,對於考試試題沒有直接的解題上幫助,那就是無用的。

2.學生為什麼會覺得課本上的知識無用

因為這些知識不能直接的轉化為他們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經驗的認知。客觀的來說,一個人的小學知識基本足以應對生活中雞毛蒜皮的事情了,但是也正是由於後續的知識在現實生活的實用性日漸減少,導致了學生中有部分比較明顯的反智主義的傾向(我自己曾經也有)。而現在社會的日漸功利化,也助長了這種情緒的發展,在我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不止一次的聽到我的父母,或者別人,安慰高考失利的孩子,沒什麼,以後到社會上還是憑自己的本事賺錢,這就透入一個比較明顯的信號,我們的教育價值觀念,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社會功利主義在服務,當然,我不否認其中的積極因素,但是作為一個社會中的普通人員,對於教育的這種認知,會不可避免的影響自己的孩子,就會發生這樣一種情況:我這麼努力,解開了無數這麼難的題目,但是不僅沒有賺到錢,高考還在遙遠的前方,迷途未知,產生這種心態是非常自然的結果

3.老師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想建議題主的是,不要刻意的去糾正,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有自身明顯的問題。我的同事,一個教育學的在讀女碩士,那天自己被一題小學奧數難住了,然後不恥下問來問我了(233好開心),我最終做是做出來,但是說實話,我很難想像這種題目的意義是什麼?在一個小女生的思維能力達不到的時候要求要求她去做這種未來她能輕易理解的題目,況且我認為她並非研究數學的人才,這種題目我認為本身便是無意義的。老師,尤其是高中以下的老師,我覺得最大的價值在於怎麼把教學本身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易於他們接受的事情,教授哪些她們願意學的,把她們不願意學的盡量去枯燥化,這才是我心中的教育的意義。我自己教一個一年級的女生認字,直接教她,她覺得枯燥,我也覺得累,但是,反過來,如果拿她感興趣的童話故事,無論是詞語還是單個的字,亦或是構句法,她都能有一個淺顯的了解,我覺得這就是快樂教育的魅力。

可能答得有些偏了,但是我發自肺腑的覺得中國教育雖有諸多不可取之處,但是總的來說,天朝教育有自己杠杠的的地方,只有慢慢來,我相信終有一天諸如題主這樣的教師不要擔心這個的問題了。

祝題主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


改變別人的思想?這個工作量堪比移山好嗎?

當老師,把有趣的知識傳遞給願意學的學生,就善莫大焉了。想太多對身體不好。


這是對的,不用反駁。老師教的是自律和思維方式,前者為德,後者為育。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

我們文科專業都這麼解釋……


我以前超頭疼地理,反正就是不想學,但是要考,所以還是硬著頭皮學,考得反正上不了90...

後來我就和我爸說這件事,我爸說,哦,學地理挺好的呀,可以知道地球的許多知識啊,你可以當學地理是為了旅遊啊。然後,也這樣覺得了,現在地理還不錯...

再講一件事,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老是讓包書皮,必須用紙包,不能買塑料的,我小不會包書皮,媽媽包的不好看,老師必須要包的好看,爸爸回家晚,於是每次我都是班裡沒包書皮的那個,每次都會罰站,都會被罵半節課,還不讓哭,就因為沒包書皮,然後我從小就對數學產生了陰影,感覺學不會。

所以,興趣最重要,只要是興趣夠了,他們就不會不想學習了,就不會說書本沒用了


不用改變,這句話是對的。


想改變這個思想就拿實際行動教點有用的吧,現在的很多老師上課,要麼就是照宣講義整得跟宣讀聖旨到一樣,要麼搞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活動還說是活躍氣氛其實就是自娛自樂,然後布置一堆作業就完事了,這種課要說無用已經是比較委婉的說法了。你看看同樣的知識點,為什麼放到知乎上就沒人說無用?為什麼放到新浪愛問就沒人說無用?為什麼一到了課堂上就無用了?要說真的無用,學生又為什麼要請家教?這不是學生的問題,別拿中學生說事


告訴他:連課本知識都搞不懂的,卻可以搞懂 其他東西的人,這個世界上用手指都數的過來,顯然你不是。


中國搞教育,搞素質教育,搞了這麼些年,結果呢?結果學生們竟然問出了這樣的問題,這不僅教育是失敗的,學生也是無知的。

平時知乎老提問說讀書到底為了什麼,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就不明白了,書本沒給你答案嗎?還是你壓根就沒讀過多少書呢?還是教育的目的性太強,除了應試你想不到別的了?

任何一個人,只要多多少少涉獵過課外文學作品,就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以前我也問自己,書本無用論怎麼破呀?後來見識多了,就覺得釋然。

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徒勞無功的,也都不是為了有用才去做的,只不過,不是為了有用並不代表它就沒用。我只能說這麼多,因為它到底有什麼用我不在乎,但我知道我很滿足,我很開心,我每天讀著木心文學回憶錄,什麼也幫不到我,可我自覺幸福。因為有用於我,並不是做一件事情的最重要因素,有時連一個因素都構不成。

這個問題充分反應了一個學生在接受當下教育時,如果自身知識體系孱弱,信息接受有限,那麼他的思考都是狹隘的,詰問都是可笑的,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嘗試自己去找答案,趁著年輕,知乎裡面寫出來的答案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課本知識不是為了有用,但不代表它無用。如果作為老師,那就帶著學生去質疑課本知識,但請讓他們獨立完成作業。

課本無用,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


我覺得初中生剛好處於叛逆期,所以即使他們自己有「讀書有用」這種思想,也容易受自己的叛逆情緒影響故而表現出「讀書無用」。


那些知識本可以成為學生們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但卻成為填充生活的包袱。

也就是說,告訴他們,這些東西不是只讓他們完成課業提高分數的。


知識本就無用

有機化學PHD一枚,先說個題外話。有位老前輩說過搞科研的目的無非兩種:要麼上貨架要麼上書架。深以為然,並不是每一個科研人都需要抱著有用,有利可圖去產生研究成果,生產知識,如果拿是否有實際用途來衡量,很多科研成果從它誕生開始就註定了無用

同樣的,作為老師傳授知識的時候一樣,你只需要想辦法讓你的學生對你講授的知識感興趣,充滿求知慾就夠了。而沒有必要去告訴他知識是否真的有用


可以以後當老師啊,傻孩子們!


推薦閱讀:

樂器入門,找名師的意義?
蒙特梭利教具過時了嗎?
遇到這樣的大學老師怎麼辦?
大學輔修和第二專業的區別?
如何教家裡的小孩在長輩面前優雅地念詩?

TAG:學習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