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我來現身說法吧,我有一手數據。

眼睜睜看著2個人20年的軌跡:

我爸,我媽。

家裡情況我另一篇文章里有,不多說了,我媽的資產是我爸的30-50倍估計吧,當然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雖然肯定不是富人,但是按照財富差距姑且可以稱為我媽是富人,我爸是窮人。

但是幾十年以前,她倆都是屌絲,沒有父母幫忙,而且我爸工資還比我媽高一點。

生動的栗子,生活中的一些觀察:

1.我媽每天看報紙,看新聞。會研究本市重要政策。我爸每天看相聲,看抗日神劇。

2.我媽的好朋友基本上不太應酬,以工作聯繫為主,吃飯為輔,飯局基本上也大多數談市場變化。我爸的好朋友純喝酒,每次都喝多,喝多了就吹牛或者訴苦。

3.我媽喜歡找我的叔叔阿姨幫忙,並且不以求人為恥,並以幫助別人為樂。我爸愛面子一般不願意求人幫忙,除非遇到大事。

4.我媽節約。我爸不浪費,但是絕對不節約。

5.我媽退休了又找了一份工作,理由:掙錢不重要,但是不能脫離圈子。我爸還沒退休但是想提前退,理由:前後工資沒太大差別為啥不讓自己清閑點?

6.我媽勤快,掙錢交際做家務兩不誤。我爸比較懶。

7.我媽有強迫症,今天的事今天要做,我爸和我都有拖延症。

8.我媽比較會妥協,她說社會上的任何時都是互相妥協的過程。我爸也不是很軸,但是屬於這個事不行嗎?哦,那算了。

9.我媽愛錢,我爸不愛。

10.我媽對很多事兒有慾望,房子,車子,我爸全都無所謂,有地方住就行。

11.我媽比較獨斷,就是做啥事都是通知你,我爸比較會商量。

12.我媽非常厭惡風險,我爸因為不愛錢,所以沒啥風險概念。

13.我媽會說謊,我爸一般不太說謊。

14.我媽和我爸都有迷一樣的自信。

15.別人對我媽的評價,聰明,勤奮,熱心大姐。對我爸的評價:有才,好人,可惜了。

16.我媽喜歡外面跑,我爸喜歡家裡蹲。

17.我媽對自己想乾的事兒特別有耐心和有毅力,有件事人家不願意她前後去了30次,長達3年,最後事成了。我爸屬於學啥都快,學了就不愛了。

18.我媽會開口借錢,我爸極度討厭欠債。

19.我媽算是她現在從事的行業專家,對政策了解的無比細緻,我爸從事的行業沒啥技術含量。

暫且就是以上這麼多了……想起來再補,我媽很多特點其實放在生活里不好,但是據我觀察,在掙錢方面是有用的,我爸也是個好人,但是掙錢就差點。

我呢,我是個窮人,毛病不多不少,努力賺錢中。


有本暢銷書叫《鄰家的百萬富翁》。這本書里把凈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人稱作富人,這樣的富人佔美國人口的3.5%左右,這些富人中95%的凈資產是100-1000萬美元之間,這些富人中的80%是富一代,並不是靠著父母而成為富人的。

作者採訪了很多這樣的富人,然後進行了一下總結。我沒有讀過這本書,因為我大致上不喜歡讀這些和成功學沾邊的書。但是身邊幾位生活很富足的朋友都推薦過這本書,所以我看過一些關於這本書的總結、讀後感等等。(比如《鄰家的百萬富翁:美國富翁的驚人秘密》)

近日看到有人整理了書中提到的富人和窮人的七個分別,拿來分享一下:

1.富人花的比賺的少

你可能以為這是廢話,但是這個很重要——富人生活節儉,花的比賺的少。他們不會把賺來的錢花光,他們過簡單的生活。

作者問了那些富人們三個問題:

你的父母生活節儉嗎?答案是肯定的。

你的生活節儉嗎?答案是肯定的。

你的配偶生活節儉嗎?答案是肯定的。

看出規律來了沒有?富人的一家都是節儉的,彷彿祖傳的一樣。

當然,只是節儉是不會讓你變有錢的。

2. 他們合理的運用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創造財富

富人愛學習。他們花很多時間閱讀、向別人學習,並且提升自己的技能。富人平均每月花8.4小時打理自己的資產和投資,普通人每月只花4.6小時。你呢?

富人把至少15%的收入用來投資。他們花錢的時候更注重消費給他們帶來的價值。他們知道他們的錢花在哪裡,並且會做記錄。比如買車,富人明白買了新車後,最開始的三年,車的價值會貶值。

作者又問了富人們三句話:

- 你會花很多之間為未來的經濟狀況做計劃。

- 你有足夠的時間來管理自己的投資

- 當你分配時間做事的時候,管理資產總是優於其它活動

你大概也猜到了,富人大多數覺得上面三句話很好的描述了自己,而普通人一般不這麼覺得。

3. 比起富有的表象,他們更注重經濟上的自由

好車通常被與社會地位聯繫起來。車越豪華,人們就覺得你的社會地位越高。富人通常對這種富有的表象不是很感冒。

大部分富人把錢投資在房地產和藍籌股上面。這些投資能讓錢生錢,讓他們更加富有。當他們賺到錢的時候,他們不是把錢拿去花在奢侈品上,而是再投資,積累更多的財富。

而且這些富人們熱愛他們的生活。他們愛自己的工作和生意。很多富人都不是為了錢而工作了,而普通人則是靠工作來支持自己的消費習慣,這些普通人可能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他們把這些錢用來維持自己富有的表象——他們買奢侈品,買豪車,戴名表,住高級公寓。你身邊有沒有這種「富有」的人?

那麼,你是想有錢,還是想看起來有錢?

4.他們的父母不提供成年後的經濟資助


部分(80%)的富人都是富一代,也就是說他們的第一個一百萬是靠自己賺來的。而那些看起來很富有的人則很多依靠著父母的資助。富二代們過著所有人都羨慕
的奢侈生活,他們的父母認為通過給他們的孩子更多,能讓他們在金錢上佔得先機。可惜這些父母錯了,他們的孩子很難在金錢上獨立,反而會在金錢上依賴父母,
並且把父母的財富當做自己的財富——成年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越多,自己積攢的就越少;成年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越少,自己積攢的就越多

你可以指望天上掉餡餅來賺一百萬,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賺一百萬,你更希望哪一種情況?富人更加希望第二種。靠自己努力致富,能讓他們更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並且經歷創造財富的過程,這樣他們就能去賺第二個一百萬、第三個一百萬。。。。

5.他們的小孩成年後也經濟獨立

人們總以為富人的小孩從小就被寵壞,其實不一定都是這樣的。我有個中學同學,家裡13歲的時候就給他買了間公寓,每天給他50刀的零花錢,給他買各種各樣的玩具。 可惜他最後因為打架、偷竊而被開除了。

這位同學的父母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他們不是富人,他們只是有富有的表象。真正的富人會培養他們的孩子成為經濟獨立的人,他們不會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他們會從小教育孩子節儉

6.他們善於發現市場機遇

富人總是在不停的尋找機會——做生意的機會,投資的機會等等。他們投資的時候會話時間與經歷來研究,從而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持續的增長自己的財富。

7 他們選擇合適的職業

富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職業的選擇可能是最重要的人生選擇——普通人從一個發薪日活到下一個發薪日,富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熱愛自己的工作。


最近頓悟了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分享給大家,身邊人身邊事兒。

------

2000年,張三和李四在西南某地的菜市場旁邊的一條餐飲門面街同時開了不同的兩家當地特色滷製品小吃店。

兩個店相隔兩個門面,除了地址不同,其餘的工藝、價格,工藝、服務態度等因素相差無幾,但是呢,張三門面的風水好,所以生意要好一些,賺錢自然多一些。

雖然沒有張三生意好,但是賺的錢已經可以讓李四過得不錯了,就這樣不溫不火,李四和張三就這樣相安無事開了8年,直到2008年。

------

2008年,當地農業局趁著農產品深加工展覽會組織外地電視台來報道當地的特色美食,助力旅遊增收和農業增收。張三和李四的店的產品在八年的沉澱之中,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和名氣。

再經過電視台的宣傳包裝,有外地的資本老闆找到張三,想跟張三合作:

老闆出錢投資建廠,將張三的產品進行標準化、模式化、程序化生產,按比例持股,張三任董事長。

可是張三呢,這個時候已經是日入五千利潤的當地的「小土豪」了,他沒有了進取心,不想去再次拼搏,所以拒絕了外地老闆的投資要求。

李四聽聞該消息之後,覺得這是個法子。

他把做生意多年的積蓄拿了出來,並認真考察了市場,聘請了西南大學食品學院的專家進行指導,在生產環節、防腐、包裝、營銷方面花了大功夫。

不僅花光了積蓄,李四還借力農業方面創業貸款的優惠政策,並向親戚好友籌措了一大筆資金,創辦了一個中型的食品加工廠。

知乎上的網友們應該有人吃過他家生產的滷製品,品牌我就暫時不說了,免得感覺是在打廣告。

2017年,張三所在的店早已經關閉,因為2012年,張三的店所在的地區已經拆遷,他搬了地址,但是生意大不如前,經歷了穩定的日入五千的輝煌之後,換店後的日入五百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慾望了,他乾脆關了店,賦閑在家,偶爾打打麻將。

李四的廠,在2011年迎來了大發展。在此之前,他的產品主要覆蓋的是西南局部地區,2011年之後,借力於互聯網,他的產品遠銷海內外,不僅是互聯網,方便攜帶的產品現已進入各大商超,散裝、零售,都有他的身影。

這兩個人,都是我老家的,這幾天,父親跟我打電話,偶爾聊到了,我才想起了那句話:

一個人窮,是有原因的。

一個人富,也是有原因的。

對於富人來說,野心、行動力、魄力、眼光、機遇,缺一不可。

而故事中的張三,在日入五千的包圍之中「知足常樂」,始終沒有財富擴張的意識和對未來該店鋪將被拆遷的風險評估,所以他錯過了人生中絕佳的機會。

張三的店,如果不開店,就不能賺錢,所以張三要常去,經常去;

李四的廠,經歷了前期的辛苦,但是闖出來了,他不用去廠里上班,也能通過別的工人上班來獲取經濟利潤。

我沒有學過經濟學,也不懂經濟,但是在我通過對我個人服務的大客戶分析來看,他們通常有個特點:

不用上班也能有錢賺。

也許是房東,也許是公司老闆,也許是證券分析師,也許是投資的.......

他們不用出賣廉價的勞動力去換錢。

而窮人呢,必須出賣勞動力,才能換取那微薄的收入。

如果不出賣,就沒錢賺。

很多富人構建了不用出賣勞動力也能持續盈利的系統,而窮人沒有。

這樣一來,我們要想變富有,是不是可以思考從這兩方面著手:

1:提高自身勞動力的價值

2:構建不用出賣勞動力就能穩定盈利的系統

關於1,很多人通過考證,拿高學歷,培養高能力得以實現,也就是你提供的服務具有的使用價值決定了你可以換取的經濟價值。

大一做夜場,一天的收入大概是150元,那時候我是個訂台的營銷人員;現在呢,翻了很多倍,核心原因是提供了當年做服務員無法提供的其他價值吧。

關於2,我沒有構建過,所以我不知道,有待高人指點。

------

有個夜場的老闆,是我的領路人,他有四家會所和兩家派對酒吧。

他是一個90年代末的退伍軍人,偶然進入安保行業,陰差陽錯為夜場做起了安保。

他為人仗義,有籠絡人心的能力,其他很多保安願意聽他話。在當了三年多保安隊長之後,就集合一些老隊員脫離以前的勞務公司出來單幹,一步一步增長,他也積累了資金,積累了人脈,在擁有了錢和一定資源以後,他也跟人合夥,進入了夜場行業投資。

現在的他,打打麻將,陪孩子成長,偶爾去一下公司,偶爾跟上面人接觸,不用像十幾年前那樣裹著大衣在夜場門口為他人站崗保平安了,每個月坐等分紅。

因為他有了一批替他賺錢的人。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剝削。

就我來看的話,剝削他人的人,普遍要富一些;

被剝削的人,普遍要窮一些。

但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剝削別人,有的人只能被別人剝削呢?

人和人的差異之大,難以現象。

如果李四當年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沒有寧願失去一切也要開廠的魄力,如果這個夜場保安大隊長沒有籠絡人心的能力,沒有出去單幹的膽識,沒有整合資源的能力。

他們又怎能成為剝削他人之人呢?

世界啊,本質上是公平的。

祝大家賺到心目中想要的數目的錢。

祝好.


窮人總在想我該怎麼做? 富人總在做。

這是我進日報的第一個回答,雖然收進的是吐槽日報。。

看到評論好多人都在祝福我的腰 謝謝大家對我的支持。這確實是我抖機靈的回答

我每一條評論都看了,我能明白大家的意見,可是每個人生活的環境是不一樣的,跳出自身所處的位置來講,也許我見到的窮人和富人與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樣。

我所在的就是華北某地,我們這沒有高速,沒有鐵路,沒有國道。因為我身處 窮 這個狀態下 ,可能我說的窮人不做富人做之類太偏激 。但我所親眼目睹的就是這樣 。我覺得窮人富人並不是機遇能控制的,窮人就是有窮人的思維,富人亦是如此。有錢沒錢並不是分辨一個人是窮人還是富人的標準。

評論我的人或許有白領,學生,或者各種各樣職業的人,但根本沒有窮人也不理解窮人這個概念。 你們沒見過真正貧且窮的人家,一家五口有一天突然改善伙食,是因為夫妻賣血買了一頓大餐參上農藥,只為吃最後一頓。還有一位丈夫為了下次飯館,狠心將自己二個月大的兒子送給別人,只是換來一頓酒菜,妻子知道後立馬就瘋了。人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的都不知道反抗。

也有窮人一夜之間變為拆二代的,但是有誰真知道用拆遷得來的錢去做買賣,幾乎都稱為了賭桌上的常客,兩三年又回到當初。

我們這有個村子,因為當年人們窮的吃不上飯,都出門闖蕩,因為趕上好的形勢與政策,幾乎出門的都發了大財,當年家庭條件最好的村支書家的公子,現在20多年過去了,依舊是村支書家的公子,我有一次見過一面。 因為土豪都喜歡衣錦還鄉那套把戲,所以每到過年,就是一次沒有車模的車展。寶馬賓士與卡宴,只有這幾種車,我看到支書公子的時候,此公正雙手揣在襖袖裡砸吧嘴,嘖嘖,小三子的車才是740,人家大虎子都開760了。我看到這一幕挺心酸,您老人家現在都捨不得吃饅頭了 ,還有空管這些沒用的。 這種例子每天都能在我身邊上演,都特別鮮活。

說到底 窮人的思維裡面不包括動身去做 而富人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碰壁 不斷前進中越做越大

我接觸的富人有的機遇好,有的能力高,有的家庭條件出眾,有的是紅頂商人。沒有一個是隨隨便便成功的。

總是有些無所事事的人,仇富心理嚴重,一般我遇到這種人都是呵呵

社會上有很多或明或暗的潛規則,有些人痛恨它,有些人利用它 。

到社會發展到現階段,窮富已經隔著一道高牆,由窮到富就只能咬碎了牙把牆挖個口子,或者爬上牆頭, 但是每一個翻過去的人都會在稍事休息後加寬牆的高度或者厚度。倘若社會沒有了潛規則,窮人一輩子是窮人,富人一輩子是富人。

不好意思,寫到最後離題太遠。


富人不一直刷知乎


排名第一的答案說了富人,我來說說窮人。

這部分人的數量: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最近的數據,家庭資產小於10萬元的家庭佔比為31.7%(下圖);按13億人計算,這部分人口為:13*0.317=4.121億人。

這部分人基本沒有任何保障

這部分人的職業

在農村的:基本以種田為生,農閑外出打工,也就是我們看到的農民工;

在城市的:清潔工,保潔工,服務員,洗菜工等。

這部分人的收入

農民:種一畝地收入1000元,家裡有3畝地,每年種地收入3000元;養豬養雞,每年收入3000元;農閑外出打工4個月,每月收入3000元(有可能年底欠薪拿不到工資)。每年收入:1.8萬元。

清潔工人:每月收入1500元,每年收入:約2萬元。

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家裡如果有人重病,立即陷入赤貧、負債狀態。同樣讓家庭陷入困境的還有孩子讀大學:對農民家庭說,兒女讀大學,學費6000元,生活費6000元,佔去收入的三分之二;對清潔工家庭說,兒女讀大學,學費6000元,生活費6000元,一個孩子讀大學支出占家庭收入的60%。

貧富差距,這不是隨便說說。房價、醫療、教育三座大山,這不是隨便說說。窮人日常生活面臨的困境,很奇怪,這沒有看到誰說。

大家眼裡只有0.9%的富人,沒有31.7%的窮人。


一,富人掙錢看信息,普通人掙錢靠工資。


本人只是個普通掙工資的人,但是身邊不乏有錢人,很少看到富一代,有很多富二代,有很多自己迅速整到錢的,更多的是工薪層,還有一個在教室崗位能身家上億的我的政治老師。


個人感受下來,無論是富二代,還是工薪層,相對更爆炸式掙錢的富二代和更高薪的工薪層,特別是我那個身家上億的政治老師,還有一個身家千萬的證券投資老師,他們都掌握比普通人多很多倍的信息。我是個普通人,讓我納悶的不是他們怎麼掙得錢,而是怎麼來的那麼龐大而關鍵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都來自是公共渠道。當然,他們幾乎都很聰明也很容易相處,不憤青,但很客觀。


舉個小例子,我在上海呆了五年,看到好多在股市賺了,再到房市賺了的本地人。但我回瀋陽,同樣生活在較高收入工薪層圈子,就看到很少在股市賺的,賠的倒不少。上海,瀋陽,哪裡不同?


二,富人的精力集中在經營財富,普通人精力集中在經營人生,或者經營幸福。


能掙大錢本身是個小概率事件,非常看天賦,也非常看經歷,人脈,和運氣,和長期進行的相關努力和研究。在中國更是剛剛發現三十年,富起來的因素中偶然因素更是很大,畢竟三十年前就有長遠商業眼光的人極少。


所以覺得可以能擠進財富圈的普通人更少,普通人從小被灌輸普通人的智慧,更多的是以怎樣擁有一個好工作,好條件來找一個好條件的姑娘為出發點思考。這些人在經濟變革的浪潮中,拍腦門投資,抱佛腳做事,自己把財富拱手讓給那些一直以來對財富有所準備的人。


總體來說,因為富裕起來確實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我們普通人就大都把精力集中在,怎樣在職場過得順一點兒,怎樣生活幸福點兒等,在物質條件不會大變的情況下,更幸福的智慧上。


樓上有部分答案其實是誤導性的。


第一,窮人一年才掙個三五萬,投什麼資理什麼財啊。這麼點錢能理成百萬富翁,那百萬富翁早就理成李嘉誠了,李嘉誠早就把美國都買完了。投資理財致富以後的事情。


第二,窮人怎麼會天天琢磨管理,是不是有病。哪有人給你管啊?你要是天天想治國,是不是還能當國家主席啊?治國是當了國家主席以後考慮的事情,管理是你有人管了以後再考慮的事情。


第三,什麼經濟獨立都是扯。富人給不給小孩錢,完全看自己的教育理念。你看看萬達老闆給了他兒子多少錢。蓋茨的家庭沒有給他很多錢(之前我說錯了),不過把MS-DOS賣給IBM的訂單是蓋茨媽媽幫忙拿下的,眾所周知,這是微軟發家致富的關鍵性一票,價值不可估量。這算是獨立嗎?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主要是兩方面:


1、富人運氣都挺好的


這不是開玩笑。我看到的成功緻富的人,大多數都在一些關鍵節點上做出了極為關鍵的決定。有的人在每年掙幾百萬的時候(這在中國還算不上富人階層),就把公司全部資產抵押貸款,買了一套最昂貴的設備。所以後來他能掙好幾個億。但同樣的場景下,也有人抵押全副身家去做事賠掉底褲的。


回過頭去看,他們一個成為富人、一個成為窮人,差別確實是運氣而已。

2、富人對成功的渴望都極其強烈


富人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很多都提到小時候多窮,什麼也沒有,不努力就挨餓blabla。這些事實大部分是真的。窮,才會愛錢,愛錢才會掙錢。


有強烈的驅動力,為了掙錢什麼都肯干、拚命干、干好,成為富人的機會就會高一些。


如果都著小康生活、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當然生活也會很幸福,但是發財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富人和窮人在其他方面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這就是區別


窮人想問題用的是窮人思維,富人想問題用的是富人思維。

各自有不同特點。

判斷一個人是用窮人思維想問題還是用富人思維想問題,別聽他怎麼說,也別聽他說自己喜歡什麼—其實窮人和富人喜歡的東西差不多,都是金錢、美女、別墅、舒服的日子、和諧的環境—而是要聽他說他恨什麼和他怕什麼。比如說一個人的手機丟了,窮人思維的人會恨這個社會,會恨小偷,會恨政府—你們警察都是吃白飯的嗎?應該替我們把小偷管得好好的,我的手機才不會丟。

富人思維的人也恨,但他只恨自己—剛買的手機就丟了,我怎麼就那麼沒本事,我應該努力掙錢再買一部手機。然後,他就會想辦法掙錢了。這就是區別。

窮人思維的人怕什麼?怕失去既有的。

富人思維的人怕什麼?怕自己被既有的東西綁架。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就是人生的分水嶺。

說我的一個挺另類的朋友吧。他在房多多的賣家買家交流群里把自己的群昵稱設置為:賣了房租房住。賣家們說他:「你瘋啦!上海的房價不會跌的」;買家們說他:「真是沒租過房子的人」。確實,他也說不相信上海的房價會跌。周圍人都會說,你把房子賣了租房住,那你不就沒根了嗎?你就沒有安全感了。他給的回應是:「對,我最怕的東西就是這個。如果我有房,國家出台一個什麼政策,什麼不動產登記,我就會分析,這會不會影響房產的價值?我得趕緊拿出計算器算算我這個房產值多少錢,那個政策出台之後它會不會跌價。我天天都在惦記我生命中財產的存量,我怎麼能夠容忍我的生命這麼墮落下去呢?所以必須賣掉。拿著賣房的錢,也不用做什麼理財,就放入餘額寶的收益,拿來租房也是綽綽有餘,每年還能多出很多錢去旅遊去吃飯,胡吃海塞。它在經濟上是很划算的一筆交易。」

沒勸住。最後,515萬直接賣給了群里的一買家。

很多年輕人畢業後,父母幫著交了首付,然後自己跟女朋友含辛茹苦地天天還房貸,當房奴。其實這不是房價太貴、市場在迫害你的問題,而是你淪入了一種窮人思維無法自拔。

20多歲的年輕人現在買房最大的悲劇是,不敢辭職,不敢創業,不敢冒任何風險,讓黃金的青春年華陷入了一種根本就不值錢的存量思維當中。註定是窮人!所以20多歲人的人生選擇往前看還是往後看,是人生的分水嶺,也是強者邏輯和弱者邏輯的分水嶺。


學長大概記得曾經有一個實驗,讓若干個有錢人身無分文體驗窮人生活,他們開始變成環衛工人、建築工人等等,每天進行重複性的機械工作。這些有錢人原本有非常完善的創業理念,有很明確的人生規劃,但是在日復一日的枯燥而高強度的工作之後,他們也漸漸被同化了。最終實驗結束之後,被實驗者認為,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思考,而是他們連思考的機會都沒有,繁重而瑣碎的工作把他們壓垮,而一旦他們放棄這種工作,飢餓則會摧毀他們的信念。

由此可見,窮人最缺乏的,不是擺脫貧窮的信念,而是擁有時間去做一些能夠讓自己從繁重的、瑣碎工作中解脫出來的額外的事情,通過這些積累起自己的第一桶金。積累起第一桶金是最難的,而且這其中少不了運氣的幫扶,信念的支持。


#看到一樣商品打折和營銷時間的時候#

窮人:哇,買買買,買買買,毛巾好便宜,買它48條

富人:有賺錢的機會!股票要漲(孚日股份是網易嚴選和最生活毛巾的供應商)

#炒股的選擇#

窮人:什麼火買什麼

富人:什麼便宜買什麼

# 工作的目的 #

窮人:工作就是為了賺錢,情懷都是假的

年輕時一味追求高工資會給自己帶來什麼?這樣真的有利嗎? - 知乎

富人:(這裡我也不想說什麼了%……%……¥……¥)

走過路過,喜歡就點個贊喲~么么噠~


問:富人為什麼有錢?自己為什麼沒錢?

窮人:

1.他爸爸媽媽是富人,所以他有錢。我爸媽是窮人,所以我沒錢。

2.他爸爸媽媽是政府官員,給他鋪好了路,找了好多關係,所以他有錢。我爸媽就是個老老實實的農民,所以我沒錢。

3.因為富人心黑,剝削窮人,所以富人有錢。我心地比較善良,所以我不適合當有錢人。

4.因為富人干犯法的事,偷稅漏稅,所以富人有錢。我良心好,不會幹犯法的事,所以沒錢。

5.因為富人運氣好,遇到了貴人,有人幫他,他就發達了。我運氣不好,所以我發不了。

6.因為富人小氣,是守財奴,你看他什麼都捨不得花,所以他有錢,那麼有錢了,連個最新款的蘋果7都捨不得買,現在還用著蘋果4S。我很捨得給我的孩子花錢,給父母花錢,給自己花錢,所以我沒錢。我工資雖然才幾千,但我們家人手一個蘋果七,分期付款買的。

7.創業成功的機會只有1%,馬雲不是說了,中國有99%的企業在三年之內都倒閉了。所以我才不去創業,萬一破產了,到時候一家人都沒錢吃飯。我又沒有一個有錢的老爸,所以我富不了。

8.年輕的時候,我是經驗不足,又沒特長,所以不敢創業。中年的時候,一沒本錢,二沒人脈,三沒過人的資歷,所以我不能創業,創業那不是把錢往水裡扔嗎?所以我不可能有錢的。

9.我去,今天的彩票又沒中,今天花了我一千多塊呢...前前後後總共都花了幾萬塊買彩票了,就中了一個200的......肯定有黑幕,否則我怎麼總中不了?中了500萬我不就改變命運了......啥,鄰村的王狗子中了十幾萬,這狗東西怎麼這麼好的運氣......後天看來要加碼了,這樣機率大點...

10.中國有13億人,每人給我1元,我就有13億,我就成了億萬富翁。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11.百度一下:怎麼0成本創業?什麼生意無本萬利?1000元怎麼創業?天上什麼時候掉餡餅?什麼時候中國窮人會造反革富人的命?富人是怎麼剝削窮人的?

12.啥?信用卡?那麼高的利息,利滾利,銀行真TM黑,堅決不開卡,氣死銀行。

13.我開了卡,已經刷爆了,快還不上了。買了啥?買了一部蘋果電腦,一部蘋果手機,還分期買了一台車。你看我朋友都有這些了,我沒有太沒面子了。

14.搞個培訓要幾千塊一天,怎麼不去搶呀?那麼牛逼,自己創業賺錢多好,還來搞什麼培訓。

15.百度問:我月薪5000塊,可以上寶馬不? 答曰:可以,因為可以分期。 第二天,寶馬就開回家了,以後天天喝稀飯,美其名曰:減肥。

......

富人:

1.我爸爸雖然很厲害,我沒有繼承他的財產,但我都學到很多做生意的技巧。

2.我爸爸雖然是當官的,但他不敢給我批任何東西。現在官場那麼複雜,萬一得罪人了,別人一舉報,我爸是有口也說不清,現在不是有一個叫「利益輸送」的罪名嗎?所以我必須靠自己才行。當然,我的父母是公務員,還是有些好處的,至少給別人的信任度高些。但我每天如履薄冰啊,萬一哪天政治風向不好了,搞不我的企業也得被嚴查,所以我得合法才行,一定要把財務帳目做好,嚴格納稅。

3.自己想賺大錢,就得學會互惠互利。不僅僅讓生意夥伴能賺到錢,也要讓自己的員工能賺到錢,這樣才能長久下去。要不然,員工不賣力幹活,就算再便宜又有什麼用呢?只有生意規模做大了,哪怕自己分一點點,也非常不錯了。

4.偷稅漏稅,萬一哪天東窗事發了怎麼辦?要罰得傾家蕩產,企業倒閉呀。百度一下:如何合法避稅?明天找個懂法律的朋友問問。

5.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機會來了一定要把握住,把握住了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有些人,主動去發現機會,所以成功了;有些人,機會就算掉到面前,他也會懷疑這是不是機會,是不是騙局,也不去了解真相,更不會行動,所以一輩子碌碌無為。

6.我是對自己小氣,對朋友和員工大方,他們有急難我義不容辭,但如果他們去腐敗,我不會縱容的,更不會參與。我蘋果4S都夠用了,又沒壞,為啥要再去買蘋果7呢?浪費那錢幹什麼?7000塊錢,我可以請2個員工干1個月了。再說我手上也沒啥閑錢,都投到設備、材料和工人工資上去了,你看著我光鮮,其實我窮著呢。

7.創業3年內確實是有大多數企業倒閉。但那又如何呢?只要人還在,還沒放棄,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哪個成功人士沒有創業失敗幾次的,沒創業失敗幾次都不好意思出去跟別人講呢。可怕的是,創業失敗了還不清楚自己失敗在哪,不懂得分析自己的問題所在。更可怕的是,怕失敗,從不邁出創業的那一步。

8.如果想準備好所有的資源再去創業,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去創業,因為我永遠都不可能都準備好。比如資金、經驗、商業模式、人脈、業務、團隊......先構思好就去行動,邊行動邊完善,一步步做起來,只有行動了才會有收穫,至少也會知道此路不通嘛。什麼都等,永遠等不好的。

9.買彩票?搏那個概率?中了一次也不可能再中第二次吧。再說了,如果我沒賺那麼多錢的能力,突然來這麼多錢,可能會害了我。憑自己的能力賺500萬和天上突然掉500萬下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不會去買彩票。有那時間,我不如多研究一下股票。

10.憑啥13億人每人給我一元?給我一元也得搞清楚我為13億人做了什麼貢獻嘛。不是沒有這樣的事,你看馬雲,開了淘寶、天貓,不就相當於中國大部分人都在給他送錢嗎?而且是心甘情願的送。因為馬雲給大家帶來了方便。賣家在馬雲的平台上創業賺錢,買家在馬雲的平台上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馬雲從中賺到了錢。這是三贏。只有互惠互利才能長久下去。所以我經營企業也是遵循這樣的原則。

11.信用卡是資金周轉的最好的工具了。因為額度是循環使用,而且有一個多月的免息期。我經常拿來支付貨款,然後將貨賣出去了,下個月還上,額度還一直不停的給我漲,多好的工具?幹嘛不用?我還嫌額度太低了呢

12.百度我也用呀。我經常在上面查有什麼商機。市場供應的情況,還有招聘人員,這為我們提供了更經濟、更方便的信息來源。

13.沒錢就得節衣宿食,省出資金去投資,錢就會越來越多呀。要不然坐吃山空,誰也救不了。

14.懂的人自然懂我的培訓的價值,而且我是面向有錢的人、看得到他的價值、肯付費的富人。富人不是傻人,他有他的評價標準。所以說,窮人永遠不懂富人在想什麼,以為富人都是傻X.

15.這個月純利潤只有十幾萬,下個月還要支付材料費、房租、工資;而且還要開一條產品線。那輛開了十幾年的破車,還能維持幾年,開不動了再說吧。

懂的人自然懂我的意思,不懂的人肯定會說這是雞湯,說了等於沒說?還有的會說我說得太絕對。如果你只看到這點,那你白白浪費了幾分鐘寶貴的時間,啥都沒得到。對,我不否認我說得很絕對,我又不是哲學家、科學家、數學家,我也寫不了邏輯那麼嚴密的東西,我也就想到什麼寫什麼,有價值沒價值自己去分析吧

我只是想表達一個意思:窮人喜歡找借口,看不得別人好;富人喜歡找方法,會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如果你是後者,恭喜你,你有做富人的潛力。如果你第一反應是找借口,挑別人刺,那麼恭喜你。。。。。。還是繼續搬磚吧...

這是一篇雞湯文......


這麼說吧,但凡人類,都是有很多慾望的。

相比於富人,窮人更不容易得到滿足。

所以,慾火就更加旺盛,心理更容易失衡,情緒更難以控制,行為更容易失控。

所以,更容易做出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

所以,「嫌貧愛富」這種心理現象是很普遍和有著客觀和深刻原因的。

而人們不願意與窮人建立良好穩定的社會關係的最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是,當你費盡心思討好一個窮人的時候,他常會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做出回報,而想方設法詆毀你的付出。

舉個例子,一個貧窮的男人有幸追求到一個美麗賢淑的女人,女人勤儉持家相夫教子,這在正常人家是應該受到褒獎的。然而,這個男人沒有錢或者不願花錢給女人買花買衣服買禮物,於是他就想盡辦法吹毛求疵指責女人事情做的不好,甚至辱罵和毒打這個女人。

其實目的就是為了讓女人打消自己想獲得獎勵的想法,來掩蓋男人的無能,保留住男人的一點尊嚴。

再比如說,男人的孩子在學校用功讀書,考得了很好的成績,數學英文滿分,語文丟了兩分。這在正常家庭,父母會給足物質和精神獎勵,全家一起去逛遊樂園吃肯德基,回家的路上給孩子買一套昂貴的電動玩具套裝。

然而,這個父親不願花錢,又不肯承認這種有失尊嚴的事實。他就會努力在孩子語文試卷上丟掉的兩分上做足文章,輕則怒罵,重則毒打,打得孩子唯唯諾諾,永遠不敢想也不敢提物質獎勵的奢望。

男人才會長舒一口氣,把心放進肚子里。

窮人想要一切,卻不願付錢,他們惹不起外面的強人,於是就會把屠刀揮向自己的女人孩子和一切對自已表示友好沒有威脅的人。

前陣子看過的一個故事,說一個鄉下男人,帶著兩個初中畢業的兒子去投靠開工廠的親姐姐,到人家那裡後,就揚言說將來的工廠是他兩個兒子的,因為他姐姐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

窮人會一廂情願去用一套對自己有利的神邏輯來做道德綁架,以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


搬運。

1.自我認知

  窮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不相信會有什麼改變。

  富人:骨子裡就深信自己生下來不是要做窮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強烈的賺錢意識,這已是他血液里的東西,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

2.休閑

  窮人:在家看電視,為肥皂劇的劇情感動得痛哭流涕,還要仿照電視里的時尚打扮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場,即使打高爾夫球也不忘帶著項目合同。

3.交際圈子

  窮人:喜歡走窮親戚,窮人的圈子大多是窮人,也排斥與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就是窮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談論著打折商品,交流著節約技巧,雖然有利於訓練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漸漸囿於這樣的瑣事,而將雄心壯志消磨掉了。

  富人:最喜歡交那種對自己有幫助,能提升自己各種能力的朋友。不純粹放任自己僅以個人喜好交朋友。

4.學習

  窮人:學手藝。

  富人:學管理。

5.時間

  窮人:一個享受充裕時間的人不可能掙大錢,要想悠閑輕鬆就會失去更多掙錢的機會。窮人的時間不值錢的,有時甚至多余,不知道怎麼打發,怎麼混起來才不煩。如果你可以因為買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錢而氣惱不已,卻不為虛度一天而心痛,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富人:一個人無論以何種方式掙錢,也無論錢掙得是多是少,都必須經過時間的積澱。富人的玩也是一種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閑,閑在身體,修身養性,以利再戰,腦袋一刻也沒有閑著;窮人的閑,閑在思想,他手腳都在忙,忙著去麻將桌上多摸幾把。

6.歸屬感

  窮人:是顆螺絲釘。窮人因為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從屬並依賴於一個團體。於是他們以這個團體的標準為自己的標準,讓自己的一切合乎規範,為團體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遷徙。對於窮人來說,在一個著名的企業里穩定地工作幾十年,由實習生一直干到高級主管,那簡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理想了。

  富人:那些團體的領導者通常都是富人,他們總是一方面向窮人灌輸:團結就是力量,如果你不從屬於自己這個團體,你就什麼都不是,一文不名。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招兵買馬,培養新人,以便隨時可以把你替換。

7.投資及對待財富

  窮人:經典觀點就是少用就等於多賺。比如開一家麵館,收益率是100%,投入2萬,一年就凈賺2萬,對窮人來說很不錯了。窮人即使有錢,也捨不得拿出來,即使終於下定決心投資,也不願冒風險,最終還是走不出那一步。窮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雞生蛋,蛋生雞,一本萬利……但是建築在一隻母雞身上的希望,畢竟是那樣脆弱。

  富人:富人的出發點是萬本萬利。同樣的開麵館,富人們會想,一家麵館承載的資本只有2萬,如果有1億資金,豈不是要開5000家麵館?要一個一個管理好,大老闆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頭髮呀?還不如投資賓館,一個賓館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資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來也有2000萬利潤啊!

8.激情

  能不能幹成大事,首先要看有沒有激情

  窮人:沒有激情。他總是按部就班,很難出大錯,也絕不會做最好。沒有激情就無法興奮,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窮人不能說沒有激情,但他的激情總是消耗在太具體的事情上;上司表揚了,他會激動;商店打折了,他會激動;電視里破鏡重圓了,他的眼淚一串一串往下流,窮人有的只是一種情緒。

  富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這樣的激情,窮人終將不是窮人!激情是一種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徵,有了激情,才有了靈感的火花,才有了鮮明的個性,才有了人際關係中的強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決問題的魅力和方法。

9.自信

  窮人:窮人的自信要通過武裝到牙齒,要通過一身高級名牌的穿戴和豪華的配飾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自信,窮人的自信往往不是發自內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誠在談到他的經營秘訣時說:「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光景好時,決不過分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過度悲觀」。其實就是一種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確的決定。

10.習慣

  窮人:有個故事,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很難。窮人於是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的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窮人又把羊賣了,買成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最後窮人把雞也殺了,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了。這就是窮人的習慣。

  富人:據一個投資專家說,富人成功秘訣就是:沒錢時,不管多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壓力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賬單。這是個好習慣。性格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成功。

11.上網路

  窮人:上網聊天。窮人聊天,一是窮人時間多,二是窮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閑著。富人講究榮辱不驚,溫柔敦厚,那叫涵養,有涵養才能樹大根深。窮人就顧不了那麼多,成天受著別人的白眼,渾身沾滿了雞毛蒜皮,多少窩囊氣啊,說說都不行?聊天有理!

  富人:上網找投資機會。富人上網,更多的是利用網路的低成本高效率,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和項目,把便利運用到自己的生意中來。

12.消費花錢

  窮人:買名牌是為了體驗滿足感,最喜歡試驗剛出來的流行時尚產品,相信貴的必然是好的。

  富人:買名牌是為了節省挑選細節的時間,與消費品的售價相比,他們更在乎產品的質量,比如會買15元的純棉T恤,也不會買昂貴的萊卡製品。


窮人老是被經濟情況影響自己的判斷。


果你認為美國富人並不了解普通人都是什麼樣子,那就錯了。事實上,可投資資產至少300萬美元的人中,有77%來自中產階級或更低階層,最新調查發現,有19%出身貧窮。作為年度報告一部分,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美國信託調查了684位高凈值人士來更多地了解他們是如何變得如此富有的。

「歷史上及流行文化中對富人的看法一直是被粗略粉飾的,並不能真實反映絕大多數社會上的財富成功人士。」美國信託公司總裁Keith Banks表示,「他們人生中的優勢並不是稀有的財富特權,而在於從小受家庭影響形成的基本價值觀、紀律以及潛意識,是這些讓他們得以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

這麼說來,美國的富人們都有哪些共同點呢?在分析數據後,美國信託公司也總結了如下10個富人的相似特質:

1 建立了長期收入的財富來源:在富裕階層可觀的財富收入中,有大部分都是來源於自已已賺得的收入和投資。

2 堅守基礎:富有階層並不覺得他們的最大贏收是得於冒巨大風險。相反,86%的富人表示他們的最大收入是通過買入並持有投資獲得,而有89%的人將他們最大的一筆收入歸功於傳統股票和債券。

3 是樂觀派及投機主義者:這類人對下一年投資回報潛力的想法更加偏向樂觀主義,他們也做好了在看到一個機會出現時就投資的準備。1/5的受訪對象維持現金占其總資產25%以上的水平,很大程度是為了保證在他們看到買入機會時能夠實現突襲。

4 有戰略地使用信用額度:差不多2/3的富人會利用信用額度來建立自己的財富。

5 密切關注稅收:他們已經非常習慣於自己的決定中包含了潛在的稅收影響,55%的受訪者表示,評判投資行動可追求度時,考慮進稅收因素比單看高回報更重要。

6 有價的有形資產多樣化:幾乎有一半投資於這些資產,包括木材,房地產和農田投資。約有20%的富人會收集藝術品。

7有投資原則和紀律:大約4/5的受訪者認為,實現長期目標的投資比為短期期望和需求而賺錢要更重要。

8成長中有強大的榜樣:儘管富裕的家庭背景並不是富人們的標配,但絕大多數富人都由鼓勵他們在穩固範圍內追求個人興趣的父母養大,起碼5個人中就有4個表示其童年生活確實如此。在他們的成長中,被更多強調的是這5個價值觀:學術成就、財務紀律、工作參與、家庭忠誠以及公民義務。

9喜歡回饋:2/3的富人表示其家族有很強的慈善事業傳統。

10效力於家庭:富裕階層是遠離單身的。86%的受訪高凈值投資者都已結婚或者有長期伴侶。(以上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能說惠道)


英國有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的56歲。最新的一部片名字叫做《56UP》,一共分三集,在這150分鐘里,我們可以窺見到普通的英國人的人生。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遺憾地是,真的證明了,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經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承傳到子女輩。

在我們的國家,那個二十年前就出來打工而子女留守老家的這群體,作為父母遠離孩子也沒有時間精力管孩子,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可提升孩子,他們只是艱難地活著而已,而他們的80、90後孩子依然隨便上點學到了中學就輟學,然後步入父母的老路到城市來打工,然後依然在繁華城市的邊緣被壓擠,這群人中除非立志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還是有,但是很小的一部分。

而這部英國真人秀電視紀錄片也是讓人看了唏噓不已,裡面沒有分析具體原因,我們只能通過那些表象去推斷本質的原因。

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層階級讀私立學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經每天在看《金融報》或者《觀察家》了,他們明確知道自己會上哪個高級中學——然後上牛津大學——然後成為著名律師著名人物之類;中產階級的男孩也有一些夢想: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或者到哪裡上學讀書、有個什麼職業,女孩子則想著長大了嫁人生子;而在窮人區貧民窟上寄宿學校的下層階級的孩子甚至談不上什麼夢想,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這也成為了他們的願望。

在他們56歲的時候,當年那幾個上私立學校的7歲孩子已經按照既定路線上了牛津大學,然後都做了著名律師,過著上層社會的優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們的孩子也無一例外地走著父親的老路——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中產階級的男孩子有三個也上了大學,第一個Bruce牛津大學數學系畢業後成為了一個中學教師,按照他的理想幫助窮困地區的學生,後來回到英國在一個普通的公立學校教書,過著平淡也還安靜的生活。

另外一個農家子弟Nick從牛津物理系畢業後,到美國成為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個身材外貌氣質極佳的美國妻子,他是這裡面唯一一個成功晉級精英階級的人;男孩Peter年輕的時候政治思緒很激烈英姿勃發,大學畢業後做了教師,中途因為發表政治言論被民眾抨擊退出了電影拍攝,56歲時候重回拍攝,已經改行做了公務員,家庭穩定幸福兒女雙全且優秀,和自己的美麗妻子業餘時間一起創辦樂隊進行創作表演並在業內取得很不錯的成績,身材修長氣質優雅,他們依然穩定地處在在中產階級這個梯度里。

不過那些中產階級出來的女孩子則表現都很平淡,我甚至都不能準確地分出誰的故事:無一例外她們嫁人結婚生孩子,她們的人生幸福程度幾乎與她們的婚姻美滿程度完全掛鉤。而那幾個來自底層社會階級的孩子(有色人種居多),他們年老以後,都當了一堆孩子的爺爺奶奶,而他們的孩子,極少能上到大學,做著都是普通的服務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類。而他們自己,常與失業相伴,如果沒有好的社會制度,他們其實處境堪憂。

我們中國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主要說的是遺傳和潛移默化,大概也表達了不同物種之間這難以逾越的某種界規吧。除了結論真的讓人感嘆甚至讓人有些不甘以外,我還明顯地發現了以下值得感興趣的幾點。

一、一個人的體重與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片中的精英階級Andrew和John 56歲時依然保持著相對不錯的體型和身材;原中產階級中,晉陞為精英階級的美國教授Nick夫妻,中層佼佼者——公務員Peter夫妻,體型明顯較好;而底層階級長大變老的男人們,雖然他們年輕的時候有幾個甚至說得上相當英俊帥氣,但最終幾乎都成了胖子或禿子,尤其是她們的妻子,每個體型都是走形得相當厲害。

而這些底層階級父母生的孩子們,人數眾多,絕大部分都是肥胖的,雖然現在他們還只有20來歲。可見,精英階級從身形鍛煉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遠遠強於底層階級,這種能保持自己體重的毅力,是不是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特質?人人都只看到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的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環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其實在體型的背後更是他們的家庭賦予的某種自律自強的精神吧,這點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現在有人說,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我們看到的只是身材,然而身材的背後映射的是更多內容,因此我們對那些能長年保持自己體型的人,那些堅持不懈朝著自己目標奮進的人,由衷地表達自己的敬意,在背後,他們的付出或許是我們所不能設想的。

二、除了母體的家庭環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張牌。

誠然,前面有說,絕大部分人基本都沒跳出社會的等級的既定魔咒,但還是也有例外的。舉兩個例子,任何人都會注意到有個叫Neil的中產階級的孩子(他有個小學同班同學是電影中的考上牛津數學系的Bruce),Neil在在7歲的鏡頭裡他非常燦爛地敘述著他不著天際的奇異的劍客或者花朵蝴蝶飛之類的夢想,甚至14歲的鏡頭下也是一背著書包騎著自行車在好教區飛速而過的陽光燦爛少年,在考牛津大學失利而進入一別的大學之後,因為精神有了問題,他輟學之後做了建築工人,然後流浪輾轉在英國各地,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衣衫襤褸,實在讓人看了相當心酸。

雖然最後在56歲的時候以反轉的姿態做了某個地區的議員,但依然是個貧苦的拿著救濟金的議員,他平時所打的零工比如做教堂的輔助祭司也僅僅能讓他活著,他對著鏡頭從來都沒有過高的奢望,說不知道他自己能做的是什麼,還有什麼樣他可以做下去賺到錢的更好職業,他骨子裡已經對自己的命運無可奈何了。片子一直沒說他的精神問題是他的天生遺傳問題還是後來因為家庭環境壓迫所致,總之,這個人物看了讓人相當悲涼。如果他性情沒有問題,他大學畢業後本來是可以順利走在中產階級有尊嚴的軌道上的。

還有一個孩子,生活在貧民窟,住在寄宿學校里,7歲時候出現的那張悲涼的臉讓我很難忘懷,他叫Paul。他7歲時候談不上什麼夢想不過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罰站之類。他的憂傷無助的小臉在1964年的黑白鏡頭下讓人心痛。他成年後雖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為無一技之長,也無足夠的毅力堅持,或者也因為就業環境不佳,他頻繁地失業,換工作,到晚年的時候已經只能在妻子幫工的養老院謀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雜差。他到底是因為家庭環境而造成的自卑,還是因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少毅力?

不得而知,總而言之,他小時候的那張臉讓人憐憫並心裡發冷,因為這都可能只是與他的童年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三、婚姻可以拯救一個人,尤其是女人。

在電影中,女人的幸福主要與情感與婚姻有關,事業在裡面的比重很小。中產階級裡面有三個同班同學,在多個年代一起肩並肩出現在鏡頭裡,長大以後的命運差別還是很遠。有個叫Sue樂觀的女孩第一次離婚後堅強帶著孩子,後來再婚幸福夫妻關係很和諧,然後工作也一路順利並且有顯著提升,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總之人生更為幸福;有個女孩子一生中嫁了兩次離婚兩次,留下幾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沒上大學,只做著低微的工作,她身體不好又遭遇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業領著救濟金經濟也很拮据;還有一個女孩子本性是個悲觀的人,她在7歲14歲和21歲的時候是一個很憂傷很反叛的女孩,而在28歲的時候遇到了她的丈夫,從此她變成了一個陽光的人,在56歲的時候坦然地說出:雖然自己是一本也許不怎麼好看的書,別人(觀眾)既然翻開了,但是還是會有慣性一直讀下去。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這話放在女權主義那裡不好說對與錯,但是放在這個電影里再合適不過了。那些在7歲的時候就興高采烈地說要結婚要幾個孩子的女人,在她們的人生道路上都寫下了這些篇章,只是箇中滋味大相徑庭。婚姻甚至重塑了她們的第二次生命。那個蘇在這些女人中顯得相當年輕有活力,無論容貌還是精神在這群女人中都是佼佼者,再婚遇到的讓她幸福的男人,和一路向上的事業也給了她極大的信心,當然也創造了較好的物質環境吧。而其中有個女人在56歲的時候衰老得驚人,家庭一般又遭遇失業,歲月在她的臉上無情地刻下深深的痕迹。

父母的糟糕的婚姻會傷害一個孩子,給他們人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記,但其實好的婚姻也可以拯救一個男人,比如上段中寫的那個7歲就臉呈憂傷之色讓人心痛的白人貧民男孩Paul,小時候因為父母離婚一直說不會結婚不考慮這事情,後來去了澳洲,看起來很英俊,長大到28歲以後幸運遇到一個陽光的女人,這女人支撐他走過了後面的幾十年的歲月。

雖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無一例外地想逃避,想消失,但是最後他的妻子用自己的方式固定了他,也許是孩子,也許是溫暖,讓他留在這個完整的家庭里繼續盡責。如果沒有這個妻子的話,這個從來就一臉悲涼的對人生無望恐懼的孩子又被傷害了自尊心又沒有自信的男人不知道晚景會如何地悲涼也很難預測。而他的女兒終於也考上大學主修英國歷史,一家人重回英國遊覽的時候也很讓人感嘆。

四、一個家庭中孩子數量的的多少確實與生活品質大有關係。

在電影中,精英階級的人基本只生個兩個孩子,在優生優養子女之外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自己的人生進行自己的理想規劃,比如喜愛園藝、帶領板球隊、組建樂隊等,他們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上中學大學、畢業以後也有很不錯的體面高薪的工作。而底層階級的那些長大後很容易生個三五個孩子,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衝動無序而導致孩子們更無序地出生,甚至他們年輕的兒子在也很年輕甚至不到二十歲的時候也會生了三五個孩子。因此他們還未到衰老的時候甚至只有49歲就已經是一大堆小孩的爺爺奶奶了,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是可想而知,電影中他們被一大家子圍著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閑,有白人也有有色人,他們在五十六歲時候為自己的兒女輩找到了一個體面的工作比如郵遞員而感到很欣慰,如果偶爾家族出現了一個大學生,則更是滿面榮光。按照推測,他的子女應該基本是我們所說的80後。

那些結婚的人基本都是找的是門當戶對階級的人,這很正常,一個人在自己所屬的階級里有更廣泛的人群交集和價值共鳴,裡面精英階級和上層的中產階級在婚姻上倒是更為穩定,是因為理性的選擇還是物質的保證?而其他很多人在35——42歲左右的時候經歷了離婚再婚的過程。當然,一段失敗的婚姻會讓人生更為不幸,除了讓人對婚姻的某種信念散失而讓人覺得沮喪,更是因為修正上一段錯誤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上端婚姻又留下一堆要負責的孩子而爸爸們也都不知道去了哪裡的話,這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還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裡算哪裡,隨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來乏味無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卻有游刃的空間,而表面上自由隨心卻帶來後續的混亂,最終是否能擁有自由和愜意卻是未知。這個讓我們深思,我們羨慕的不僅僅是精英階級表面上所擁有的更為豐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資源,或者更要研究他們能擁有並保持傳承這種實力的潛在的那種特質。

從42歲的時候開始,他們的生活基本已經沒有了什麼變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局,孩子們已經長大再教育已經來不及,而自己年華老去追求事業和愛情都已經力不從心,那些曾經意氣風發劍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變成了今日平靜祥和的頭髮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經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為現在淡淡評閱自己人生的中年嫻靜婦女。在這個年紀,人生的大好時光已經過去,回首過去,他們都很驚訝自己小時候的模樣,他們彷彿都基本滿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滿意又能如何?他們不會對著鏡頭後悔的。

雖然,電影中,那是在英國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還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現在這樣的保障體系下,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都知道了未來的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我們是否更充滿信心還是會覺得沮喪?(轉自微信金融八卦女)


暢銷書籍《富爸爸窮爸爸》中提到:「之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為了財富奮鬥終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於雖然他們都曾在各種學校中學習多年,卻從未真正學習到關於金錢的知識。其結果就是他們只知道為了錢而拚命工作,卻從不去思索如何讓錢為他們工作......」

通過分析窮人與富人行為的不同,富人和窮人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他們的金錢觀念不同,窮人一直奉行著「工作為掙錢」的思想,而富人總是以「錢要為我工作」為法則。

富人是通過學習掌握各種財務知識,了解金錢的運動原則以後為我所用,大大提高自己的賺錢眼光;而窮人並不具有豐富的財務知識,不懂得金錢的運動原則,沒有提高自己的賺錢意識。

儘管窮人之中有非常勤勞聰明的,並且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具有很高的知識水平與工作能力,但是沒有自己的財商,一直就是窮人,很難成為富人。


窮人錢很少。

富人錢很多。


推薦閱讀:

在華北地區的地級市開便利店的盈利空間?
歷史上有哪些投資回報較高的案例?
為什麼世紀佳緣要斥資 7420 萬元買辦公樓?
T+1對你的股票交易有什麼影響?
怎樣通俗地理解「戴維斯雙殺效應」?

TAG:投資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