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啤酒讓你第一次喝覺得震撼?

什麼啤酒讓你覺得有相見恨晚,震撼,或者難忘?


震撼談不上,不過在第一次喝triple karmeliet之後就把它當成是目前最愛喝的啤酒了。如果說震撼的話,我想當我喝上比利時修道院頂級的westvleteren和美國的dogfish head之後也許會讓我感到震撼吧。


能有印象的有三次:第一次喝lp從比利時帶回來的兩瓶Trappist Westvleteren 12;第一次喝從Vermount搶了四聽Heady Topper;在華盛頓一個啥店裡隨機抓的一種咖啡味兒的Stout。

前兩者比較庸俗追捧,但口味帶來的喜悅衝擊卻絕非(單純)是其名聲帶來的。第三種卻再也沒找到具體的牌子。後來問朋友,說是品牌並不重要,有咖啡味兒就好。正好咖啡和stout我都大愛,於是品牌也真就無所謂了。

不過啤酒這東西,天生自帶社交屬性。酒有好壞之分,最起碼也能說得上好惡,但「品」過頭了不免矯情,於是還是一起喝酒的人更為重要。

人對了,雪花就挺好。


謝謝親愛的邀請(&>^ω^

相見恨晚,也很震撼

羅斯福十號。口感厚重複雜。

被口感所震撼,從來不知道啤酒可以這麼表達味道…而且對我來說,感覺喝完痛風就會犯的心跳感也是賣點……

至於難忘,當然是我大青島一廠原漿啦~

回來約提前說一聲,我好訂( ????? )

(酒簍子們的世界你們是不懂的,乃一武)


狗家的傑克漢門

第一次喝的感覺是,卧槽這酒怎麼這麼苦有人會喝這種東西?

後來它成了我的消愁用酒。


中間這款Westvleteren 12,傳說中的世界排名第一的啤酒,原本是打算送給哥們,祝他今年10月下旬在天橋劇場的音樂劇《秋褲和擀麵杖》大賣,結果他得了膽結石不能喝酒了。。。

沒成想他稍微調養了一個來月,就果斷做了膽切除手術,這又能喝點了,我就給開瓶了~~

認識我時間長的人應該知道我十幾年前可以說是滴酒不沾的,經常喝點酒也就是這六七年來的事,還是讓這哥們帶的,從燕京大綠棒子開始惡補,直到喝了福佳白和1664,一扇新的大門打開了,此後對國產瓶啤敬而遠之,轉投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紙醉金迷的世界~~

此前有人給我推薦過羅斯福10號,然而它屬於我不喜歡的那種苦味啤酒,跟淺粉象一樣的苦,接受不能,Westvleteren 12 就不苦,不但不苦,味道還挺雜,剛入口是一種類似牛奶世濤的烤焦麥芽的濃香,然後是一種陳年樹木的香氣加上小灌木漿果的味道,吧唧吧唧嘴還吧唧出點烤麵包的味兒,可以說,這個酒如果再來點蜂蜜,那就把我喜歡的所有啤酒味道都湊齊了,給我的震撼倒沒有剛喝福佳白的時候那麼大,但這個酒的味道真是我喝過的啤酒里最喜歡的,沒有之一,然而並不能作為日常小酌的常客(某寶價一瓶人民幣145 T_T)。。。送禮的話還是能拿得出手的~~


終於踏上德國土地,南德小城的超市裡.我看著飲料區那堆的分門別類,井井有條,品類繁多,包裝各異的啤酒,陷入了恐慌.這特么都是什麼跟什麼?

拿一瓶,weissbier,白啤,我認識.

Schwaz,嗯,黑啤.

Pils,……啥?

Pilsner……?

Original……?

等等等等.

最終在記憶里依稀想起德國人給介紹過的Augustine被我買回去.第一口,濃厚的苦杏味,咽下去口中一種難以言狀的醇厚感,兩瓶下肚,頓時神清氣爽,口留酒香.我也明白了在國內跟德國佬一起喝啤酒他們無奈的拿著國內啤酒說,這簡直就是水的原因.不止是酒精含量.想想早在大德意志未統一時就在巴伐利亞官方頒布的啤酒釀造法令就能知道啤酒真是如同伏特加之於老毛子一樣流淌在日耳曼人的血管里.

從此以後的生活里,啤酒已然成了我的必備飲品.擔心回國再也喝不到這樣的啤酒,導致我樂此不疲的品嘗各種品牌.

實際上那些名牌,諸如becks,喜力,鮮有問津.他們更喜歡的是本地抑或本州生產的啤酒.比如現在在的巴登州小村子裡,Stuttgart hofbrau就是很受本地人歡迎的牌子.很多特色餐館的自釀啤酒更是作為了招牌.曾經住的城市,一個以豬肘子著稱的老店,每逢周末都是爆滿,自釀的啤酒裝在有龍頭的小型啤酒桶里送上來,拿杯子接了,那流淌的金黃色,泛著白色的泡沫,就著一盤配了土豆沙拉的豬肘子,喝起來真是一股濃濃的日耳曼式的爽快感.

真是越來越愛這個國度.


第一次震撼:學校門口的自釀啤酒吧兩塊錢一杯買一贈一的「黑啤」

2003年,我18,高三的秋天,學校門口突然冒出好幾個自釀啤酒吧。但這些吧高估了本地人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從開始的5塊錢一杯降到3塊一杯直至兩塊錢買一贈一,最後很快就陸續關門了,但我在那幾個吧里喝了不少酒。那是我第一次喝到「黑啤」,不管當時那東西到底做到啥水平,那確實是我第一次知道啤酒還能是這個顏色,這個味道。新世界的大門敞開了。

第二次震撼:胖肚子的青島「黑啤」

我去一個海港城市朋友的酒吧,他說這有兩瓶青島黑啤,擱得已經過期了都沒人喝,你喝不。我說給我冰上。

那天下午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雖然同是「黑啤」,但確實比學校門口的「黑啤」更緊實,令人喜憂參半的苦,一呼氣是那種耐人尋味的焦糊味兒,以及兩小瓶就翱翔天際的力度——恍然發覺「黑啤」原來是這個調調的!

後來青島繼續出「黑啤」,出了細瓶(355的),又出回胖瓶的,似乎再都不是當年的味兒了。

第三次震撼:波羅地8號

我和我媽去一個阿姨家做客,有人送了那阿姨一箱波羅地8號,賞面給我喝了一瓶,稀罕吧插的就一瓶——在那之前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顏色的深淺就是啤酒品質高低的代表。這個跟大綠棒子一樣淡黃甚至更淡的東西,那個清爽和撲鼻而來的麥香……那是個美好的夜晚。

……

再後來真正入了啤酒坑,也喝過許多到現在還覺得不錯的酒,比如Brooklyn的Lager,薩拉克的派艾,比如京A的Stout和IPA,沫顏的李鬼IPA,比如朋克,薩繆爾史密斯的帝國世濤……但都比不了上述的三次。

確實時至今日也還沒喝過什麼說出名兒來就特別有逼格的酒,但我覺得,我的見識肯定會不斷被更優異的酒刷新,但說到震撼,就是這土了咔哧的三次——

以及第四次:我自己做出來的第一批酒

什麼味兒就不描述了,這個酒肯定是永遠絕版了。配方lowB不值得再複製。但這確實是我有生以來喝到的最美好的啤酒。


呆若木雞。。忽然發現這個問題是我提的。。過了好久自己又鬼使神差答了一下。。。

(  ̄?? ̄? )

………………………………………………………我喝酒的順序比較緩慢磨嘰循序漸進,從德國到比利時到簡單的美式艾爾一款款喝上去,沒有猛然去接受IPA和stout的轟炸,甚至很長時間不喜歡IPA,也沒喝過什麼好stout。因此並沒有特別顛覆震撼的經歷。。。

後來掉進stout大坑,imperial stout口越來越重喪心病狂。

讓我此時震撼的是

濃稠順滑細膩的口感,咖啡巧克力爆滿又有明顯回甜,在我看來實在是平衡的享受。回味無窮,忍不住一口一口停不下來。然而網上再也沒有賣的了。


開始喝精釀第3個月。

今年8月,去貴陽本地的精釀工作室tripsmith時,非常好的運氣,正好遇到老闆剛拿到這酒。

是在上海的一位釀酒師作品。喝到很奇妙的味道,像貴州的酸蘿蔔湯!當然,還有水果香,回甘十足的麵包味,創造我對啤酒的新認知!這酸啤酒用了某種特別的酵母,並加了某種水果,拿到今年日本一個精釀啤酒比賽的銀獎,目前並沒有對外售賣,真的是好運喝到。

在這之前,我喝得很少,對精釀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喝了這酒的當天,我就開始買很多酒來嘗試。所謂的入門酒款,粉象、釀酒狗、督威、REDHOOK、HEFE,熊貓、高大師,這些品牌的常見酒款都喝了一遍,感覺實在是一般般,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很喜歡IPA和世濤,於是就從10月開始有針對性的買。

前幾周喝到美國Eviltwin的Taiji系列

分開或合體,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個人感覺世濤釀得好一些。合體後居然有赤霞珠葡萄酒的味道。

然後上周喝到這個,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世濤。

當我開始認真喝精釀三個月後,我再回頭看以前喝過的酒,發現貴陽本地的精釀真的很棒,現在還沒有喝到一款IPA,能超過TripSmith的余家巷27號IPA。

很幸運在生活的城市有人釀酒,也很幸運走進了精釀世界。希望以後遇到的好酒越來越多。


對我來說,樓主提了三個問題。相見恨晚,震撼,和難忘分別屬於三種不同的啤酒。

相見恨晚:芝加哥本地小眾啤酒Two Brothers。渾厚,甜味和苦味搭配的剛剛好。去酒吧玩兒酒吧老闆推薦給我的。現在是我最喜歡的啤酒。

震撼:Rochefort 10。修道院啤酒,想醉生夢死靠他准沒錯。能喝三瓶以上的話那酒量還是很驚人的。沒錯,啤酒,三瓶。

難忘:燕京。不解釋。


我的第一隻驚艷的啤酒是 Duvel。那是在舊金山的 Toronado 酒吧,和同事一起去,他們問我喝什麼。我看了天花板上的啤酒列表就傻眼了,記得當時看到了 Russian River 以為是俄國的啤酒呢。因為是在太震撼了,所以就很衰的說不知道。然後 Chris 同學就推薦我喝 Duvel,說你不會失望的。

Duvel 的酒體看起來和以前喝的國內的啤酒是差不多的,但是一入口那強烈的啤酒花苦味和複雜的香味就讓我有點震撼了。更震撼的是喝了一杯聊了會兒天兒我發現我有點醉了,記得以前喝上三五瓶都沒感覺的呀。後來就不記得啥了,後面點的酒和說的話都記不太清了,哈哈哈哈。

這就是我的第一隻比利時啤酒,第一隻 Ale,第一隻像樣的啤酒。從此我就走上了品啤酒的不歸路 :D

現在已經試過相當多的啤酒風格和品牌了,回想起這隻 Duvel 還是很有感覺,它很特別。當然,在哪裡喝酒也是特別重要的,你一定要去真正的啤酒吧喝喝啤酒,聊聊天,只在家喝是不行的。北京的樹和大悅都是很不錯的,新近的啤酒吧也很多,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的第一隻。


雖然第一次喝的是現在滿世界都在被推薦的羅十,但當時完全沒有被震撼到的感覺,只是覺得啤酒確實有點意思。

然後喝著喝著,第一次感到震撼是這個

當時是第一次喝到口味這麼重的酒,同時也被世濤這個分類以及帝國這個概念完全震住了,其實喝到後面發現這一款酒離極品還差得遠,但是反而是讓我真正入坑的酒。所以即使喝了下面這幾瓶,給我的印象也遠沒有上面那瓶深刻。

接著就遇到了最愛,唯一的理由就是本身很好,風味特點也完全貼合我的喜好。

再後來

是最左和最右那兩瓶,兩瓶不一樣,都沒有單獨照下來。

因為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這種口味的酒,很不適應,雖然品質很好,但是我真的喝不來。那麼震撼我的是什麼呢,你知道豆豉魚罐頭嗎,簡直一模一樣的聞香。作為一個不釀酒的人,第一次感受到酵母的力量。

再就是讓我無比震撼又無比失落的Born To Die

震撼到我有兩方面,一個是本身真的太好,另一個是本來喝完覺得沒有如此驚艷,但喝完這個又去開了上面那瓶最愛,最愛變得索然無味,這太tm嚇人了。

所以我也很失落,這應該是我目前喝到過各方面品質最好的酒,可惜不是我最喜歡的風格。

這就是我目前被震撼到的幾次

-----

更一下,漏了,氣泡實驗室Double IPA和小小天使(pale ale),是我喝過國內品質最好的酒,讓我期待國內出現聲名遠揚的大廠。

都是生啤,酒體沒什麼好看的就不放圖了。


第一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比利時的啤酒Chimay(藍色標籤那種),直到現在還是最愛喝的。除此之外Duval也很好。

有幾種IPA偶爾喝到都感覺不錯,但可惜名字沒記住。只記得有一個似乎叫Kentucky Ale還是什麼,反正是用釀造Bourbon的酒桶來盛放的一種IPA。


唯一一次喝酒震撼是阿貝漩渦,怎麼可以這麼濃郁好喝,啤酒沒有,和羅斯福10號完全是因為懶得買紅酒


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我走在超市裡。那時的我是個幾乎不喝啤酒的人,認為啤酒都是同樣的如某花某島某湖一樣的味道。當走到進口啤酒區,想起看過的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中的那個吃花生喝啤酒的場景我決定要弄一罐英國啤酒嘗嘗那是個什麼味道。於是我選購了一罐格林王的啤酒(熟悉吧?沒錯真的就是這個牌子)。原因有二,第一它是英國產的,第二它是當時貨架上最便宜的進口啤酒。當喝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被顛覆了,那時一種與其他之前喝過的啤酒完全不同的感覺。於是我決定要把所有買得到的進口啤酒都嘗試一遍,從此也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或許這個酒本身味道平平,但是它對我走著特殊的意義。這或許也是我人生中所喝過的最好喝的啤酒。


日本的麒麟生ビール。第一口喝進來特別的清爽。

當然一定要是店裡打的,外面超市買的麒麟感覺都不好喝


震撼不代表好喝!!!

幾年前諮詢沒有那麼發達,第一次喝勃艮第女公爵的時候,第一口以為酒壞了,心想這他么奸商!


新安江建德那邊出一種啤酒叫做7017~

在70米深的新安江下面全年恆溫17°的水釀造的啤酒。

有點甜甜的,女生會覺得比較好喝。

PS:新安江超乾淨超美超冰,建德也很漂亮的小城。7017的產量有限,我只在建德見過7017,在其它從沒有見過。



新疆奪命大烏蘇~


推薦閱讀:

瑪格麗特雞尾酒是專門給女士喝的嗎?
北京哪些酒吧老外多?
北京哪裡能學到調酒?
你個人如何評價大躍啤酒?
怎麼去酒吧駐唱?

TAG: | 啤酒 | 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