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佰究竟是怎樣的一位歌手,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伍佰,是砸碎巨石的溫柔。
看綜藝節目里有人模仿伍佰,是件有趣的事情。一律是黑墨鏡黑色半長發緊身黑襯衣,面目誇張到咬牙切齒,陷入自我陶醉的台客唱腔。事實上,普通觀眾對這些模仿者的印象,也差不多是對真實伍佰認識的全部了。
在聽到《青春與愛情》這首歌之前,伍佰在我這裡也是差不多的形象,誰叫我身邊不管是剛開始分泌雄性荷爾蒙的少年,還是已腆出啤酒肚的中年男性,都愛在嘈雜的KTV吼上幾句「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確實,在情感宣洩這件事上,伍佰歌曲的力度和演唱簡單度讓其他歌曲難出其右。太多人嘶吼地演繹,會模糊了事物的本身致而廉價。稍不留神,我陷入了這個傳播的陷阱。
感謝這首歌,讓我沒有錯過真實的伍佰。旋律一響起,他就把人帶回八九十年代那種真摯、悠揚、甚至帶點土氣的純真。下面這段歌詞配上他的唱腔,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硬漢的溫柔」:
青春會美麗是因為容易單純的悸動
當你輕輕拉著我的手世界可以沒有
所有錯誤像一輪艷麗的彩虹
堆疊著那生命的初衷
愛情會美麗是因為甜蜜後面的淚水
幹了以後一個新的我常常就會出現
當他們彼此互相佔有
那旋律不會隨風飄走
那聲音現在還有
那聲音還會很久
一首屬於你我無盡浪漫的傳說
那聲音現在還有
誰也無法將它帶走
青春與愛情的歌只有你來和
愛情會美麗是因為甜蜜後面的淚水
幹了以後一個新的我常常就會出現
當他們彼此互相佔有
那旋律不會隨風飄走
那聲音現在還有
那聲音還會很久
一首屬於你我無盡浪漫的傳說
那聲音現在還有
誰也無法將它帶走
青春與愛情的歌只有你來和
很久沒見過這麼「重」的歌名了,青春,愛情。年輕的創作者們更喜歡用某條街道、某種植物、某個人的小名來演繹他們心中的青春與愛情。伍佰不是,他有足夠的表達能力和情感積累填滿這兩個辭彙。所有把青春和愛情寫得深刻的作品都在表達迷惘。這份迷惘是什麼?是追而不得的迷惘「青春會美麗是因為容易單純的悸動」「愛情會美麗是因為甜蜜後面的淚水」;是得之怕失的迷惘「當你輕輕拉著我的手/世界可以沒有」;是失去後輾轉難眠的迷惘「那聲音現在還有/那聲音還會很久」;還有迷惘本身「所有錯誤像一輪艷麗的彩虹」。我大膽揣測,寫這首歌的時候,他回憶起了某個午夜,年輕的他和朋友們勾肩搭背走在台北街頭,醉醺醺唱著那時流行的羅大佑或槍炮玫瑰的歌。月亮不大,但很亮,有幾個人心裡想念的是同一個美好的名字。
伍佰這種偶爾不用力的溫柔,落點不是在力上,而是在溫柔上。我不是重新認識他,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多認識了一小步,但這一小步,足以構成對他整個人認識的顛覆,再聽他的任何歌,都會加上一抹新的底色。這真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因為發現一個有趣又深情的人太難得了。
我忍不住多去查找更多關於伍佰的信息。成為搖滾歌手前他以為自己會是個畫家。他和相戀十幾年的經紀人低調結婚。他在《康熙來了》里被小S調戲後反應生澀,但自己的演唱會仍然請了這位萬人迷女主持做嘉賓,在幾萬粉絲面前被她「上下其手」。以及,就算你叫不出伍佰China Blue這支樂隊里除了主場以外的任何一個人的名字,二十多年了他們依舊有新作品在產出。他持續探索實驗性的音樂風格,即使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挪威的森林》時期。他的表達、技術、情感始終在更新,對比某些被才華拋棄的他的同齡音樂人,伍佰實在是個讓人著迷的台客歌手。
兼具生人勿近和羞澀兩種特質的伍佰是迷人的,就像一碗好吃的面加上了油渣。他是他自己寫的那座挪威的森林,既有著密密麻麻的神秘與惆悵,也能吹出輕快喜悅的山風。他的歌曲關心人類,環保,弱者,社會。列舉幾個伍佰專輯和演唱會的名字:樹枝孤鳥,夏夜晚風,夢的河流,純真年代,無盡閃亮的哀愁。這些詩意的名字,連帶著伍佰寫出的歌詞,直白、有力、直擊人心,指向一個共同的解讀:我們是孤單、脆弱的物種,我們熱衷於自娛自樂,我們擅長反目更擅長抱團取暖。伍佰讓我聯想到Bob Dylan。
最後貼出《挪威的森林》的歌詞。時間是塊巨石,伍佰有砸碎它的溫柔。
讓我將你心兒摘下
試著將它慢慢溶化
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
是否依然為我絲絲牽掛
依然愛我無法自拔
心中是否有我未曾到過的地方啊
那裡湖面總是澄清
那裡空氣充滿寧靜
雪白明月照在大地
藏著你不願提起的回憶
你說真心總是可以從頭
真愛總是可以長久
為何你的眼神還有孤獨時的落寞
是否我只是你一種寄託
填滿你感情的缺口
心中那片森林何時能讓我停留
那裡湖面總是澄清
那裡空氣充滿寧靜
雪白明月照在大地
藏著你最深處的秘密
或許我
不該問
讓你平靜的心再起漣漪
只是愛你的心超出了界線
我想擁有你所有一切
應該是
我不該問
不該讓你再將往事重提
只是心中枷鎖
該如何才能解脫
或許我
不該問
讓你平靜的心再起漣漪
只是愛你的心超出了界線
我想擁有你所有一切
應該是
我不該問
不該讓你再將往事重提
只是心中枷鎖
該如何才能解脫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再推薦你一首奶茶和伍佰版本的《很愛很愛你》
一個懂流行市場(寫的歌很多都傳唱度很高),具有很強創作能力(為很多歌手寫過歌,而且都流行成功),並且創新意識很強(自己的專輯風格很多變,不像有的創作歌手,幾年下來一直是那幾個調調),在娛樂圈中算具有很強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這個從他的訪談節目,綜藝節目中可以感覺到,我覺得這個能力很重要)。 對於伍佰你不能把他當成一個單純的歌手,也不能看做單純的寫歌寫詞的,更不是爛俗套的藝人。 就像李宗盛,但是他們又不一樣。伍佰更具個性和明星氣質。這和帥不帥沒有關係。
接觸伍佰是在1998年,首先接觸的是《痛苦的人》,最讓人迷醉的是《挪威的森林》。歌曲《挪威的森林》一定是他看了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之後而創造的作品。歌曲裡面表達了一種對愛情慾罷不能,卻又迷茫無緒的情感,個人覺得跟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非常貼切。因為主角渡邊徹也是在一種彷徨和迷失之中。估計伍佰也會十分喜歡這部小說,才能創造了這麼好的一首歌。一個創作歌手,能靜得下心來讀書、提煉出如此真切的情感並且還能夠在歌曲裡面精緻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個人覺得他真的是很贊。在差不多二十年里,不斷有新創造的受傳頌的歌曲作品出現,自己的搖滾樂隊保持了一貫的穩定,這...伍佰真配得上「非凡」二字。
世界級的頂尖樂隊,亞洲第一個能進美國搖滾界場地的就是伍佰,他是用心唱歌的一個人,他是一種使人聽見他的歌曲就幸福的存在。他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鮮活
一位在大陸被嚴重低估的中國頂級搖滾教父級人物
是會作詩的搖滾歌手,對我來說信仰一樣的存在。純潔而美麗。
喜歡的人會很喜歡。喜歡不一定會經常聽,但是,一旦想起,就會循環播放,不能自拔。
不喜歡鳳凰傳奇的人會覺得他們很low,喜歡的人覺得旋律好聽,歌詞寫到心裡去了,無限循環。
喜歡或不喜歡伍佰也一樣的,全是個人喜好,強求不來,比較不來。但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伍佰,都不可否認,在台灣流行音樂史里,伍佰佔據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或者說伍佰有一個伍佰時代。馬世芳是這樣說伍佰的
那年我剛升上大四。90年代初,台灣還瀰漫著一股「後解嚴」的狂歡氣氛,文化人不只在各個創作領域勇猛突進,也紛紛提出新鮮的語言和論述,試圖解釋我們身處的時代。流行音樂漸漸可以不只是「綜藝娛樂」,也能成為思想的載體、啟蒙的火種。我的耳朵從六七十年代的西方老搖滾轉向當時百花齊放的創作歌曲,愈聽愈激動,有一股「生逢其時」、碰上了歷史轉折點的興奮。
豈止有興趣,伍佰那時已經是我的偶像。他之前參與的《少年吔,安啦!》電影原聲帶和剛剛發行的第一張專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儘管沒能讓他大紅大紫,卻是我那年反覆播放的究極愛盤。他和剛剛成軍的China Blue在羅斯福路和平東路口「息壤」駐唱,我攢下零用錢去看了好幾回,在煙霧汗味瀰漫的地下室跟爆滿的酒客一塊兒敲著啤酒瓶吼唱《思念親像一條河》。他那首《點煙》深黑濃烈的電吉他獨奏,早已躍升我心目中台灣搖滾史最偉大的器樂段落。最喜歡的專輯之一,每首歌都是經典。尤其喜歡寫給萬芳的夜照亮了夜和不確定,其實每首每首都讓人愛不釋手。
夜是那麼黑 看不見悲喜界限
任誰都好累 青春只剩一滴眼淚我變成了誰 獨自又為愛放逐靈魂心碎就不傷悲 明知愛很珍貴夜照亮了夜 痛戰勝了痛讓那春去春回長大成人滋味最黑的黑是背叛 最痛的痛是原諒也許哪一天你放了手
不再執著愛情的真諦不安全不猜疑我們都對自己有愛的權利不知道不多餘故事到盡頭沒人肯定byebye噢 byebye啦對於過去我們學會珍惜byebye噢 byebye啦關於愛情我仍年輕愛真的美麗愛真的有魔力最終還是要面對自己慌亂的不確定還有一首夏夜晚風夏夜裡的晚風吹拂著你在我懷中你的秀髮蓬鬆纏繞著我隨風擺動月亮掛在星空牽絆著你訴情哀有你味道的風就是我還在等待的愛台灣搖滾王
伍佰的純真年代,簡直太好聽了,神曲……一直在循環。伍佰大叔和China blue玩的風格簡直太多了無法歸類。伍佰的歌曲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若沒有一定的的音樂素養,很難欣賞伍佰大叔的音樂,伍佰的音樂註定是小眾。伍佰大叔的詩人氣質,除了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外,還有很多需要自己體會。我推薦一些我覺得很好聽的歌曲,海浪,往事若如何,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心愛的再會啦,飛在風中的小雨,拋棄,看我,斷腸詩,隨風而去,殺手麗歌,可愛的馬,算了吧,少年也安啦,思念親像一條河,你愛我,夏夜的晚風,199玫瑰,返回故鄉,夢的河流,樓仔閣……
性情中人,用心做音樂的人。
伍佰就是我的神,聽了20年了,真的不會聽厭……上個禮拜開始循環他的《往事欲如何》,循環了一禮拜,天天只聽這首歌,沒有厭。這周開始循環《返回故鄉》。伍佰概括自己的特點是「華麗的破碎感」,這個形容實在是太棒了。
下面這篇文章引自張鐵志的臉書,《「返去故鄉」:伍佰與九零年代的時代精神》:
1995年五月十九日晚上,我們坐在台北光復北路的一家叫做Live-A-Go-Go的pub,一如此前許多個夜晚,看著台上四人噴著汗水用力地彈奏、演唱,我們用酒瓶開心地敲打著桌子,大聲高唱「我會擦去我不小心滴下的淚水,還會裝做一切都無所謂」,或者大叫「我決定愛你一萬年!」
彼時正要從大學畢業的我,並不知道那一晚會被錄成伍佰的現場專輯「枉費青春」,更不知道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歷史時刻,一個台灣流行音樂史的轉捩點。
那一晚,或者更準確地說是那張專輯之後,台灣流行音樂將再也不一樣了。
那也是台灣歷史的轉變期。在九零年代前期,當伍佰剛出來攪亂我們的青春期,台灣正經歷後解嚴時期的劇烈變動:就在這場演唱會的前一年,反對黨當選台北市長;後一年,台灣首次直選總統。
可以說,伍佰and China Blue是九零年代歷史變局的產物,但他們不僅抓住了那個時代的新想像,也改變了台灣流行音樂──他們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首次真正讓樂隊形式的搖滾進入音樂主流文化,而且他們的演出形式和強調的精神就是搖滾樂的精隨:現場演出/live。
1987年的解嚴讓各種積鬱已久的社會力量開始被解放,包括青年的能量。就在解嚴前後,一群年輕人開始玩起既不同於主流流行樂,也不同於「主流搖滾」(如重金屬或hard rock)的音樂,當時的獨立音樂廠牌水晶唱片看見這股新的聲音,舉辦了「台北新音樂節」,參與者包括黃韻玲、趙一豪、林暐哲,以及當時還叫吳俊霖的伍佰等人。
伍佰的歌曲「小人國」收在水晶出版的第一張台灣新音樂歌曲的合輯「完全走調」(1990)。
新音樂運動很快地又加入另一種元素:過去長久被壓抑與歧視的台語。台北新音樂節到了1990年大多是所謂新台語歌歌手參與;而1989年黑名單工作室出版「抓狂歌」敲響了「新台語歌運動」的第一炮,1990年林強出版「向前走」席捲台灣社會;同年,陳明章發表足以進入台灣音樂殿堂的「下午的一齣戲」。
母語的使用與新的音樂元素,構成了對主流音樂文化的雙重反叛。
水晶唱片老闆阿達也建議伍佰以母語寫歌,於是有了他的第一首台語歌:《樓仔厝》,收於水晶唱片發行的合輯《辦桌》(1991)。這張專輯的文案就是「台語歌可以不再悲情,我們期待用辦桌的心情,以喜悅凝聚臺灣的心」,專輯中的其他歌手包括朱約信、陳明章、潘麗麗、陳淳傑。
1992年,伍佰被剛成立的波麗佳音唱片公司簽約,發行了第一張專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生猛的藍調是台灣唱片工業完全陌生的氣味。台語歌曲「思念親像一條河」是溫柔但具有爆炸性力量的抒情搖滾,「不滿」則是那個躁動時代的最佳原聲帶。
那時,伍佰和貝斯手小朱、鼓手Dino 、鍵盤手大貓開始合作,他們幫伍佰錄了第一張專輯中的兩首歌,開始一起在pub裡巡迴演出(小朱說:他們起初是唱一家倒一家),也不時幫同梯的陳明章、陳昇伴奏。1992年下半年,他們正式組團叫做China Blue。(團名的由來是義大利藉的Dino說很喜歡台灣這個jungle land,團員們把這個英文聽成了「中國藍」,後來就乾脆叫China Blue。)
在那個新世界剛剛成形的時期,伍佰和China Blue參與了兩張電影專輯的製作:1992年的《少年吔,安啦!》、1993年的《只要為你活一天》。這兩張專輯匯集了當時新台語歌/新音樂的主力,伍佰並寫下絕對可以列入經典的歌曲:「點煙」、「少年吔安啦」、「無聲的所在」。
這些歌曲帶著草根社會的油漬與煙味,既壓抑又爆發──彷彿就是那個後解嚴時代的集體情緒。而那正是伍佰自己的生活。彼時他住在一個像貧民窟的地方,他的形容是「傢具都是路上撿回來的,颱風一來房子就會破洞。那個我連呼吸都是blues rock」,所以「我就把那裡的事情寫出來就好了」。
伍佰也開始學著寫國語「情歌」。在他的認識裡,國語歌似乎只有情歌這個種類,而不像台語歌可以寫各種社會現象。有一次他在計程車上聽到劉德華的歌,才發現原來這種歌要慢慢唱,於是有了他膾炙人口的「浪人情歌」。
在這個時期直到1994年伍佰and China Blue出版 《浪人情歌》專輯,他們開始在文化人常混的pub「息壤」現場演唱,然後是光復南路的The Gate以及後來的Live-A-Go-Go。當時原創的音樂演出十分少見, pub中還是以翻唱文化為主,不論是中產階級放鬆的pub,或是地下樂團翻唱搖滾樂的場所如Wooden Top、人狗螞蟻。(伍佰和China Blue的成員之前也都是在pub中擔任翻唱樂團。)
逐漸地,伍佰和樂隊成為城市中文藝中年與青年的一則秘密:你知道嗎,這個城市的某個地下室有一個極屌的樂隊演出,他們用台語唱藍調搖滾,你會完全釋放你的苦悶與汗水,你會感受到什麼叫做台灣的搖滾樂…
剛在中國點起「中國火」的魔岩唱片負責人張培仁(Landy)回到台灣被朋友帶去息壤看伍佰,他一開始不知道該如何用傳統音樂工業形式的角度去解讀伍佰的魅力。但後來,「當我拋開這一切時,我就發現我開始跟大家一樣用酒瓶敲桌子,開始一起去喊、去唱,我開始了解不太一樣的事。」他說。
因此,當Landy 準備成立台灣魔岩唱片公司,創業作就是伍佰,而且要做伍佰的現場演出,因為那是新的音樂文化。在1995年5月19日的Live-A-Go-Go,伍佰 and China Blue錄下極為精採的現場演出,發行專輯「枉費青春」。
但魔岩只有極低的企宣預算,只能放棄傳統媒體宣傳,改舉辦全國十場巡迴演唱,剩下的錢就給地下電台,並且去論述live作為一種聆聽音樂的新方式,把伍佰形容為「King of Live」。結果是,伍佰演唱會場場爆滿,專輯雖然一開始沒有大賣,但每個月穩定賣出十幾萬張,到年底破八十萬,次年破百萬。
伍佰成為台灣第一個真正的搖滾明星,並且是從新音樂運動中一步步走出來的革命者。
這是九零年代中期的台灣。政治反抗的喧囂與憤怒已經逐漸退去,舊的秩序與價值已然瓦解,從政治到文化都在尋找新的能量:
政治上,反對運動正在崛起;1994年陳水扁帶著「希望、快樂」當選台北市長。當選後的新市政府開始讓政治年輕化、可愛化,例如推動總統府前的空間解嚴(承辦單位就是伍佰原來所屬的真言社)。
文化上,本土化成為時代的關鍵字。人們開始挖掘本土的歷史與文化、思考自己與島嶼的關係,並驕傲地說起母語。不論劇場或視覺藝術,都不斷從草根社會挖掘文化素材;過去在主流霸權下被視為「土」的,現在成為新潮,成為「俗擱有力」。
音樂上,在新台語歌浪潮中,有的人是刻意地宣揚本土文化(如抓狂歌),有的是台灣獨立的政治信仰者(如朱約信),還有如林強只是自然地想用母語演唱。新台語歌浪潮撼動了主流:1992年,羅大佑出版台語專輯「原鄉」,滾石出版合輯《滾石第一流台灣歌》。另一方面,在新音樂與新台語歌之後,新的地下音樂世代出現了。就在「枉費青春」發表的1995年,前一年有了「春天的吶喊」音樂節,那一年友善的狗唱片公司出版「地下音樂檔案」發行「濁水溪公社」、「骨肉皮」和兩張地下樂團的合輯。
而在這張專輯之後,總統直選了;地下音樂強勁地往地上蔓延,伍佰所屬的魔岩唱片也開發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豬頭皮、楊乃文、張震嶽、乩童秩序、陳綺貞。
伍佰的興起是屬於那個正在改變的台灣,而他非常清楚知道時代與他的關係,他說,「我沒有那麼重要,是那個社會氣氛到了那個地方,而我剛好在那邊。」但這是謙虛了,因為伍佰and China Blue不只是時代的產物,他們也推著這個新力量往前走的更遠。
1998年的專輯「樹枝孤鳥」是他自稱真正認真做的台語專輯──他說之前的台語歌或是別人的期望,或是配合電影氣氛,而這一張他是有意識地要探索,如果五零年代台語歌謠沒有被捏斷,會是什麼樣的發展?他要做一張台語音樂史從過去到未來的旅程。而他們果然做出一張了不起的經典專輯。
專輯中的「返去故鄉」更是他的政治宣言。
我的雙腳站在這我的鮮血 我的目屎隴藏在這個土腳
我的雙腳站在這 這有我的靈魂 雖然我猶原是感覺孤單
沒人會凍震動著我 但是沒人會凍震動著我
在這沒人會凍震動著我 但是沒人會凍震動著我
這幾乎是九零年代時代精神的總結。此後,本土化與台灣意識成為主流,搖滾樂也慢慢在主流攻佔一席之地:兩年之後,亂彈阿翔高喊「樂團時代來臨了」──雖然這句話可能過早,但確實說明了一個新的時代氣氛。
(如果說伍佰是八零年代那一代新音樂推動者中產生的搖滾巨星,那麼,五月天就是他們的接棒者,是九零年代地下音樂世代躍出來的搖滾天團。)
告別了九零年代,新世紀的台灣進入新的政治糾葛,而主流音樂開始崩解、獨立音樂剽悍地崛起。今年二十歲的伍佰和China Blue如何在第二個十
年華麗地轉型,並且如何迎向下一個十年,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本文為Gigs十月號伍佰專題所寫,本文為增訂版 )
搖滾詩人。
依稀記得初中畢業,我們10幾個同學在酒桌上一起唱的那首 突然間的自我。。。
King of live足以說明一切
今天晚上聽了李宗盛的《晚婚》後有感~
以下要被李宗盛氣死!這個從來「讓女人把妝哭花了 也不管」的巨蟹男!從來扎完心就跑,從來不負責處理你後續情緒,從來都是哈哈哈你是二百五吧,我知道你是二百五哈哈。可伍佰不一樣,伍佰會說我是二百五,咦巧了你怎麼也是二百五,原來大家都是二百五,哈哈那我們一起china blue吧。本以為年少莫聽李宗盛是調侃,幾年後發現其實是箴言。可是老李是馬克思,伍佰是耶穌。該怎麼選,相信共產主義並不能讓我堅強,但唯心主義只能讓我一時得以解脫。#日常易燃易爆炸#李宗盛和伍佰都是我喜歡的男歌手,李宗盛太犀利 ,像馬克思一樣道出真理,卻人痛苦。伍佰是可以把酒言歡的夥伴,一起哭一起鬧,一起面對人生的紛擾。若為自由故,李宗盛和伍佰,這二者,都不可以拋。厲害
一個唱歌舒服到讓你忽略了他到底唱了什麼的歌手。
甚至在如今都還在發專輯,而且依然表面上看來和流行趨勢格格不入。
一個偉大的音樂人,不裝逼,真實的自己,而且為了聽眾很賣力!很敬業!很奉獻!很純粹!這一點好多大陸的歌手差太多。寫的歌詞,直白,卻又不失意境。唱得聲嘶力竭,沒有遊刃有餘。已經不經常聽。但超級喜歡
推薦閱讀:
※你們聽過的最震撼的現場演唱或舞蹈是哪個?
※如何看待新華社調查發現「國民歌手」青黃不接,00後的最喜愛的流行歌手第一名仍然是周杰倫這個現象?
※432 Hz 的聲音的效果是否是真實的?
※唱片廠商爲什麼不爲每張唱片都提出一套『建議播放配置』呢?
※一首好的聲樂或器樂作品是如何寫成的?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