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尼拔沒有首先攻擊羅馬,羅馬會首先對迦太基發起進攻么?


第二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漢尼拔進攻了薩貢托,羅馬的非正式盟友。

可以說這場戰爭是漢尼拔主動挑起的。

這裡就不得不說到漢尼拔這個人和迦太基這個國家

迦太基是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建立的國家,

腓尼基故地在如今的耶路撒冷往北那一帶。而迦太基城的位置在如今北非的突尼西亞。

傳說腓尼基人的公主狄多(Dido)為了逃避親兄的追殺 帶人逃往至迦太基求助於當地的「大王」...(史書就是這麼稱呼的)給個棲身之所。大王們只給了她一塊牛皮 說只能給她這麼點地。

聰明的狄多把牛皮剪成一個圈,圈了一大塊地,就成了迦太基城的雛形。

狄多是個悲情人物,愛上了特洛伊城破之後落難於此的埃涅阿斯(阿佛洛狄德的兒子,羅馬人的祖先),可是埃涅阿斯始亂終棄,乘夜逃離了迦太基,狄多悲傷之下決然自殺。可見兩家從上古時代就有仇怨

埃涅阿斯向狄多講述特洛伊戰爭(看人家怎麼泡妹子的)

迦太基人繼承了先輩腓尼基人的航海基因,外海商業是迦太基的支柱是故迦太基公民沒有很強的守土衛國的概念,而這正好和農耕為主的羅馬人相反。

迦太基的國家體制是貴族寡頭制,有和羅馬人相仿的三百人的元老院及兩名執政官,但是迦太基的執政官並沒有軍權。陸軍因為迦太基人並不以為國征戰為榮,所以陸軍以僱傭軍為主,戰法還是古典希臘長矛方陣式 ,相對戰力比較差。不過迦太基人的戰象還是不可小覷的一隻力量(所謂戰象 其實是森林象,體型比草原象都要小一些。非洲草原象太過野性 不適宜用來作戰。)

迦太基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海軍,西地中海的島嶼除了西西里島的東部是希臘人的敘拉古城邦之外 其他都是迦太基人的地盤

羅馬人未崛起之前 迦太基人一直和希臘的海外移民在較勁,甚至和羅馬人有過聯盟。

而希臘諸城邦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漸漸式微。西地中海大擂台上剩下就是剛打敗「大希臘」皮洛士而崛起的羅馬和海上霸主迦太基了。

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很偶然

一支敘拉古的叛軍同時向羅馬和迦太基發出求救。

羅馬人不理不睬,迦太基人卻馬上帶來了大軍想來個假道滅虢。

羅馬擔心迦太基完全佔領家門口的西西里島

於是拉開了長達23年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的大幕

雙方人口差不多 但是迦太基要比羅馬有錢的多

戰果很詭異:強大的迦太基海軍輸給了剛建立的裝備了烏鴉式戰艦(Corvus)的羅馬海軍

期間不熟航海的羅馬海軍還遇過兩次海難兩次全軍覆沒,羅馬人又連著三次重建了他的海軍,整場戰爭中,羅馬海軍戰船損失就有700艘,比戰敗的迦太基人損失還大。

而戰力不強的迦太基陸軍在「閃電」 漢米爾卡 Hamilcar Barca 的帶領下(漢尼拔的老爸)佔領幾乎整個西西里,但因為海軍戰敗 失去補給而不得不撤退

第一次布匿戰爭雖然迦太基敗了,但是並不是迦太基損失大於羅馬,而是羅馬太能死撐。

接下來給予迦太基人沉重一擊的是「僱傭兵戰爭」 一場被大多數人忽視的戰爭

因為拿不到原來說好的僱傭金,迦太基的僱傭軍爆發了大暴動 幾乎席捲了整個迦太基

除了首都之外 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淪陷。(可見拖欠農民工工資是多麼嚴重的事...)

而迦太基並非沒錢,布匿戰爭之後迦太基的財力還可以提前還清戰爭賠款。

漢米爾卡不得已出手屠滅了之前還一同作戰的討薪戰友。

羅馬又趁火打劫佔領了撒丁島和科西嘉島(這兩個島在地中海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額外要求增加1200塔蘭特的賠款(相當於羅馬一年的財政收入)而此時的迦太基從實力對比上是真正的處於劣勢了。

漢米爾卡因為和迦太基的內部不和 出走西班牙

如同凱撒的高盧征服一般 漢米爾卡征服了南部西班牙,而西班牙的銀礦帶來極大的財政收入,可不幸的是漢米爾卡在一場小的平亂戰鬥中重傷而死

據說臨終前拉著三個兒子發誓要一生與羅馬為敵

而此時的情況是 地中海只能容下一個霸主,兩個巨人一旦交上手就沒有了退路

失去了制海權的商業國家迦太基 如果不能擊敗羅馬就意味著商路被羅馬商船蠶食殆盡

如果說第一次布匿戰爭只是海軍的軍事失利的話,撒丁島 科西嘉島 及制海權的喪失意味著國本的動搖。

時間拖下去 羅馬之後擴張越來越快,實力對比更加懸殊,不如放手一搏。

漢尼拔的困境有如幾百年後的的蜀漢丞相伐魏,戰雖生機渺茫,不戰則敵俞強我俞弱

後面就是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內容了,想必大家對漢尼拔的遠征還是比較熟悉的 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如果沒有漢尼拔 其他迦太基人是否會發起對羅馬的攻擊?

個人意見:制海權的喪失對一個以海洋貿易為支柱的國家就是滅頂之災,要麼戰要麼亡。

至於羅馬人會不會主動攻擊迦太基嘛,個人覺得雖然當時羅馬人的還是農耕為主,商業還未發展起來。

但是當時的北非也是富饒之地,羅馬人本就不是善類,一直對迦太基的財富很是眼紅。而迦太基海軍根本不足以阻止羅馬軍隊登陸首都迦太基城。所以侵略不可避免,只是時日未必那麼快而已。PS:補充要說的一點就是所謂「漢尼拔只知道如何打勝仗卻不知如何利用勝利」 這純粹是瞎扯

漢尼拔之所以在坎尼之後沒有攻打羅馬城 是因為漢尼拔的遠征軍缺乏攻城裝備,而且也沒有長時間圍城的時間,一個薩貢托城迦太基人就圍了九個月,何況城防好的多的羅馬。

而漢尼拔的戰略意圖也不是消滅多少羅馬人,因為他深知羅馬人的韌性是很難被短時間打敗,漢尼拔一直想做的是分化羅馬人的同盟城邦,使羅馬孤軍奮戰。

但是壞在迦太基聲望極差,一向對自己的同盟城邦十分苛刻,往往不是以同盟者而是以僕從者來對待。所以漢尼拔在羅馬的十年間極少有羅馬的同盟城邦背叛羅馬投靠迦太基。這點漢尼拔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應該不會,按照羅共的玩法,如果漢尼拔沒有率先挑起戰爭,羅共應該會慢慢分化瓦解迦太基聯盟然後把迦太基聯盟納入自己的同盟城邦體系 。

要知道漢尼拔入侵之前,羅馬跟迦太基壓根算不上什麼仇人。


首先 第一次布匿戰爭並不是羅馬經過迦太基……第一次不匿戰爭主要是為了爭奪西西里島主權。事件起因很扯淡,當時是墨西拿被敘拉古的軍隊威脅,然後墨西拿同時向羅馬和迦太基求助,然後羅馬軍隊到墨西拿的時候,迦太基軍隊已經在墨西拿裡面了。於是羅馬軍隊讓迦太基軍隊滾出去,迦太基統帥當時猶豫了下真的撤軍了,結果迦太基政府很不爽,說憑什麼我們先來的結果要把城給你們,於是處死了那個統帥宣戰了。

第一次迦太基戰爭規模算是當時最大的(見wiki)

傷亡數量

雙方的傷亡量都非常難以確定,因為大部分歷史紀錄都偏向羅馬的能力。一般以為,在海戰中:

  • 羅馬失去700艘船(大多為氣象因素)
  • 迦太基失去500艘船
  • 每艘船大約有100名水手,每艘沉船至少有一定比例的水手喪生

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表示,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傷亡最大的戰爭,比亞歷山大大帝的戰爭都要多。羅馬前3世紀的人口記錄中,在戰爭期間,羅馬失去了50,000名公民。這五萬人中還不包括沒有公民權的軍人。

第一次布匿戰爭

第二次不匿戰爭也不是羅馬主動攻擊,當時漢尼拔在西班牙在攻打羅馬的一個同盟國,算是迦太基首先攻擊的。

好了 回到問題上去

如果漢尼拔沒有首先攻擊羅馬,羅馬會首先對迦太基發起進攻么?

可能不會,或者需要很久以後才行。因為當時羅馬社會還是相對保守,並沒有太大的擴張企圖。羅馬當時是自給自足小農社會。而且商業並不發達,從第一次不匿戰爭的時候才第一次組織海軍可以看出來。而且羅馬當時採用的是民兵制度,沒有職業軍人,對於羅馬人民來說擴張並沒有顯而易見的好處。(第一次不匿戰爭,持政官馬爾庫斯·阿蒂利烏斯·雷古魯斯率軍進攻非洲後,曾以因為剛好自己的管家死了,然後奴隸偷走農具跑掉沒人幫自己種地為由想回家種地去- -bb,從這件事可以看得出當時羅馬人多不想離開家吧?)而迦太基是從第一次不匿戰爭後一直很仇恨羅馬,所以即使沒有漢尼拔,戰爭遲早也會被其他的迦太基人挑起。而如果要羅馬首先挑起戰爭的話,保守估計得50~100年後吧……


根據羅馬人的邏輯,第一次布匿戰爭後應該會慢慢消耗軟化迦太基的力量,把迦太基分割成一個個小國家,之後納入自己的盟國體系......

至於後來大舉入侵非洲是因為漢尼拔留下的心理陰影實在是太重了……


這個,可以參考羅馬後來對付馬其頓的戰略步驟。


若沒有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很可能會分裂成漢諾家族的北非迦太基和巴卡家族伊比利亞新迦太基,前者農業發達對羅馬主和,後者盛產銀礦貿易發達對羅馬主戰~~


羅馬和迦太基的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總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羅馬經過迦太基,但是此次規模不大,戰場主要在西西里島,羅馬打敗迦太基後就撤軍了。第二次也是羅馬準備進攻迦太基,但是漢尼拔從西班牙登陸,繞過比利牛斯山脈,從後面偷襲羅馬。在坎尼戰役打敗羅馬軍後,在羅馬敗局已定的時候,羅馬人賄賂了迦太基的貴族,實行反間計。結果漢尼拔的這隻部隊在撤退的過程中損失慘重,自此迦太基再也沒能阻擋羅馬人的實力。在第三次戰爭中,迦太基徹底被打敗,都城被屠城,版圖併入羅馬共和國。


會,羅馬ROMA本身就是個侵略性極強的民族,他們一切的奢華都建立在掠奪和奴役上面,迦太基人已經威脅到他們制霸地中海了,所以迦太基人必須被征服被滅亡。而且漢尼拔之所以這麼恨羅馬,因為他爹是迦太基的軍事首領,被擊敗了心裡很氣,從小就讓漢尼拔髮誓毀滅羅馬,並讓他用一生去完成,漢尼拔做了,但失敗了。


推薦閱讀:

梵蒂岡有存在的意義嗎?
奧斯曼帝國帝國蘇丹的頭銜為何是凱撒而不是巴西琉斯?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