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一級學科評估有什麼參考或者研究的價值?

附上鏈接:教育部學位中心第三次全國學科排名

指標體系

數據可靠性


蟹妖。

首先直接回答提問者「怎麼看」的問題:

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到百分之幾一樣,看看就得了。

對於這個學科評估的排名,如果是這幾年一直跟下來的,就知道之前的幾輪「教育部學位中心2007-2009全國學科排名」。

前次就已經說的很明白:

學科排名是指對研究生培養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排名,又稱「學科評估」。此項工作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組織,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自願申請參加。

這其中包括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學科。所以如果本科入學靠這個做參考,意義不大,偏差也太多。

大體類似於靠貪污程度來評估行政能力,有點用,乍一想也挺有聯繫,但是實際不是那麼回事。

至於用途,只是為了一個綜合排名的評比。

就像都是學科評估高校排名:0826兵器科學與技術(2012年)_新浪教育,

北理工的裝備保障學科,肯定是不如同科目排名在最後的瀋陽理工。

沒必要因為綜合排名去評定該院校具體研究方向科目的水平高低。

看的時候,也要分清學科的類別

都是化學學科,有朋友在抱怨化學的排行里沒有華東理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738842/answer/16077090)。

這裡當然沒有:學科評估高校排名:0703化學(2012年)_新浪教育

但是這裡排行第二:學科評估高校排名: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2012年)_新浪教育

華東理工化學強項不在純理論研究,更多是工程應用方面的討論。

所以化學工程與技術排名第二,理科分類下的化學沒有排名。

——這用來罵教育部的排名也是無意義的,因為這個是:

自願申請參加

所以報哪個不報哪個,不是教育部的學位中心給你選擇的,是你的學校自己選擇的。

(由於在解讀學科分類的時候,不只是教育部的問題,還有中國科協和中科院學科分類研究組的問題。現有學科分類代碼的劃分以及這次測評依照的一級學科分類方法,是09年改版的。並不能算一種嚴謹有效的劃分方式(GBT 13745-2009 學科分類與代碼.pdf),這個劃分本身就有爭議。對於院校、學報的劃分選擇,也沒有提供過什麼詳盡完整的說明。然而交叉學科和應用選擇的時候,靠這個學科分類根本無法具體確定。

簡單舉個例:複合增壓柴油機的稿子,算機械工程也可以,算兵器科學與技術也可以。)

這次的改進,自然是趨於合理的。但是合理性佔多少,仍舊值得存疑。

一是不單純比較SCI的論文數,開始將引用次數之類的做了綜合評議。這很好,但是——引用次數就合理嗎?

可參看:「爲什麽數學期刊的IF普遍不高?」

二是針對「學生畢業後質量跟蹤評價」,這很好,但是——這種回訪力度真實有效性是?回訪結果佔畢業生比例是?

按派出留學和交流指標來評估,這也勉強算合理。但是——都是宗教學的,佛教的、伊斯蘭教的研究生,明顯比道教的更容易出國吧?

……

所以,對於具體的打分和排行之類的事情,我個人一直覺得很無稽。

好這口的,一般都是外行,特別希望能簡單了事。

但是如果這事兒能這麼簡單就解決,那這行兒也太沒門檻了。人啊狗啊的想進就進了。

前次「怎麼樣評價一個國家陸軍的戰鬥力?」,我就談過:

陸軍裝備好壞佔總戰鬥力評比的多少?60%?為什麼不是59%還是60.4%?沒人說得出道理。

這次同樣可以質疑:

為什麼論文「他引次數」的折算比例在最後總分里占這麼大的比例?不多0.01%不少0.01%?


我覺得這種排名適合碩士生選擇學校,對於用人單位了解學校排名有一定意義。

如果是本科生的話價值可能不會特別大,畢竟本科生和學術基本掛不上鉤。而博士生基本應該都是選老師,選課題組,其次才考慮學校的問題。

化工的排名我看了下,基本還算比較靠譜。不過一級學科還是大得驚人,依然存在規模效應,學校如果存在學科內的方向短板的話,會影響排名。比如天大,學科齊全,水平都還不錯,總排名第一大家都還是比較服氣的。不過如果說到具體子方向,後面的那些學校有些也會有自己佔優的地方。


受邀。

這樣的學科排名,既然有偏差,那到底是跟什麼「標準」相比算偏差呢?除了排名還有什麼更「權威」的標準可以拿來評判排名是否靠譜呢?是你的道聽途說和主觀感受嗎?例如「華東理工化學這麼好那就要化學給它排上去才對」這種意見?還是說所有人都是外行於是也就都沒法評判——那何苦弄一個這麼簡化的排名呢?數據大可以用十個更複雜的圖表來展示以便向內行人更精確地說明問題。我覺得,這一排名如果說有偏差,應該是指跟相關學科內部從業人員的觀點相比的偏差。例如,主管教學的校長、各學院院長和系主任,最多加上各系的教授。再「往下」的視野就很受局限了。我就是視野受局限的那撥。要我去聊,我也只能聊我所處於的學科,以及我所在的學校的情況。這個學科排名剛出來的時候,我跟我老闆一起上網查。問,物理學會是哪個學校。我老闆說是南京大學,我說還是北京大學吧,結果確實是。化學,我老闆說吉林可以排第二,第一不一定是北大,結果,呵呵。其實我和我老闆的心理都是想找那種雖是1.5流大學但學科排第一的例子,不希望看到什麼學科都是清華北大。但是物理學我對北大的印象確實很深刻(知道一些老前輩都是北大的,感覺上很難有其他替代)。可見,我這種主觀感受,跟這個排名背後的計算方法,相差有多大。跟我的感受有偏差,很難說就是排名不靠譜。

我所在的學院,華工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並列第4」(其實列位第7了),算是可以引以為豪的了。實際情況,在我們學校我們學院確實牛氣。可是問到多少個博士點多少個重點學科,我也數不全。

有些學科,有這學科的高校非常少。像我們學校輕工技術與工程肯定是第一。紡織,東華大學肯定是第一。食品,我校和江南大學拼一下。這些北大清華有時甚至上不了榜。

==========================================

以上是我就事論事說的幾句,以下談一些關係不大的問題。

這類排名的背後都有著特定的科學計量學(scientomectrics)研究項目。做一次這樣的排名希望達到什麼具體的效果,未必如外行所想像的那樣理想。但是,既然數據最後以「排名」的形式展現,一定花工夫研究了演算法。花這工夫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給出一個外行容易判別的參考,否則完全可以通過十幾個複雜的圖表來更準確地說明問題。一個簡單的排名,把這項工作涉及到的大量數據和計算給隱藏了,顯得似乎誰都能排一下。問題是哪怕是花了這麼大工夫,排名結果仍有各種問題。所以應該問如何評價這項工作的好壞?誰來評價?這涉及到研究這類排行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這些排行主要目的還不是為社會提供參考(不是給高考家長參考),而是作為討論「什麼樣的學科建設才算好的學科建設」的一種試探性的答案。它的排法,體現的就是關於這一問題的觀點。你可以覺得啥樣的學科建設才算建得好,他也可以有另一套觀點,如果都進行量化搞一個排名,可能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問題其實是在於我國的高校學科建設探索上。

學科建設這回事,本來確實是大學的重點、核心、生命線、主題(無論用哪種詞)。照我的理解,就是它成為在大學做大部分事情的理由和標準。歐美髮達國家一些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名校,無論老牌經典學科,還是新興交叉學科,都做得令我國領導眼紅。我們國家走的路子就是,花工夫研究別人,然後尋思著搬過來試試。但是我們國家有著永遠辦不好事情的一貫原因就是各項事務都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再怎麼改,行政主導不能改,就是說你不能不受統籌和控制。自主性是絕對不能給你的。所以,要弄就都這麼弄。要麼就休想弄。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手段會很受限。不刺激沒發展,一刺激就一窩蜂重複建設。沒辦法,因為油水全抓在一隻手裡,大家就都盯著一處,沒有資源去尋思著另起爐灶。所以大家都不多想,你說啥就啥——經費你發的,你說啥好我就怎麼做,否則你就不給我經費了。這就當然造成所謂的「重規模建設輕內涵建設、重硬體建設輕軟體建設、重短期顯效輕長期實效」(這是必然的)。許多高校的學院都要「跑點」,就是為自己學院的一些後進學科上博士點而跑關係。這犯得著。能夠獲得長期和穩定的執行的制度很少,權宜性突擊式的做法很多,讓人沒辦法不往「政績工程」方面去想。也可能是因為沒有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氣吧,因為現階段我國各項事業都吵吵嚷嚷,你一個政策不對頭,馬上就有人罵,出件不大好的事情,很快就下馬了。誰都不服誰。

卓有成效的學科建設背後依靠的仍然是人,特別在本學科內能夠高瞻遠矚的牛人。在我國,這樣的人要麼不多(這可能很多人反對),要麼就是他們的意見並沒有處於決定性的地位。我覺得一個系的發展,應該由這個系的教授來決定。包括引進人才。我聽說國外某高分子學科著名大學的高分子系,一共也就那幾個教授。招人要過他們組成的委員會。他們喜歡做偏基礎的,他們就是希望本系偏基礎,於是就不招做應用的人(我記不清到底是Akron大學還是UMass了)。這樣的情況本來就很正常。為何我系怎麼發展,要考慮有多少「博士點」,有哪些「國家重點學科」、「省重點學科」?在我國這是因為有了這些名頭你才有資格申請一些項目(錢),一切都是跟資格、等級、錢掛鉤(否則沒辦法強迫你聽他的),所以也就有了貴賤。

但是我國這種情況也情有可原。現在,好像哪怕我們啥都沒有,都必須保持神速增長。於是只能行政統籌猛干快上。很多方面都是這樣。


謝邀。

我對學科排名沒有任何具體研究,故無法從全面的角度來評價學科評價的考核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我只能就我所在的一級學科的排名情況做一些個人分享。

0823交通運輸工程參評高校一共有25所,看說明說是自願參評,那這裡面肯定是有高校沒有參評的,比如交通運輸工程還不錯的北京工業大學,在25所高校中我見不到名字,而其實力確實也算比較強的。

就交通運輸工程專業來說,整體評價還算科學,反映了目前國內高校該學科的發展趨勢和所處地位。東南大學的交通運輸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無論交通規劃還是道路工程,實力都在國內算比較好的高校,能與傳統交通類大學西南交大並列第一,也算合情合理。北交大和同濟緊隨其後,綜合實力也很強。事實上這四所高校在交通領域的影響力確實十分接近,有時候很難說究竟哪所高校就是比其他更好一些。北交大和同濟的地域區位優勢和學校的品牌影響力要好於東南大學和西南交大,所以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北交大和同濟似乎應該更好一些。

哈工大和吉大的排名倒是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但東北高校中,除了大連的高校因為其區位優勢而實力有所增加外,其餘的高校發展確實也遇到了各種問題,像原來吉大的學科領軍人物也跳到了浙大,據說哈工大也要好幾名教授被大連理工挖走,這麼一看,這種排名反映的情況也算合情理。

其餘高校的排名基本反映了在這個專業內的地位,所以總體上該排名還算合理,可以給報考高校選擇專業一定的參考。


比起其他的大學排行榜,教育部的學科評估是非常有價值的,不管是高考還是考研,都可以好好參考下。


瀉藥。我對排名沒有什麼看法。一個大學能給你的遠遠比排名所量化的東西複雜得多。

我一直沒怎麼關注過母校的排名,應該不是特耀眼的那種。但是我認為它給我提供了足夠自由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人文環境。我在那裡結識了不錯的朋友,接觸了蠻多新鮮事物,踏入了感興趣的領域(非本科專業)。這些都不會在排名上體現出來。


基本可信,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相比其他的排名,挺客觀的,而且更精細,高考填志願可以參考


謝邀。不過我覺得笑道人已經把該說的說得差不多了。

這種排名真的只能看看而已,一級學科的排名代表不了具體的二級學科和詳細專業的實力,更多只能作為各個高校招生宣傳和申請經費時候使用的噱頭,對於學生個體的參考有限,對本科生來說,頂多就是在考不上名氣大的學校的時候,選擇一個名氣小點學校排名靠前的專業,心理上是個安慰。碩士研究生報名的話這個東西有一點參考價值,畢竟碩士是報專業不是報老師的,專業整體實力強通常意味著軟硬體都更好一點。至於博士,那就還是導師更重要了。。。

排名準確性肯定是有爭議的,不過大體上還是能體現一個趨勢。


推薦閱讀: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UIBE) 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宣揚「讀書無用論」的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為什麼要宣揚這種觀點?
怎麼看丁俊暉,劉國梁,劉翔等體育明星 上重點大學?
僅憑雅思7.5可能通過那些大學的自招初審?
如何追趕上考清華的女友?

TAG:大學 | 科研 | 考研 | 高考 | 大學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