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幾歲開始可以接觸物理、化學?

幾歲開始可以教簡單點的? 幾歲教普通的?幾歲教難點的?


謝謝邀請。湊巧,我從小熱愛自然現象;湊巧,我也學了物理專業;湊巧,我也剛有了孩子,琢磨了一陣早期綜合教育的書。

我支持用興趣「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識,而不是抱著百科全書一頁一頁地教。我的自然科學啟蒙人是爸爸。我還記得很小時候他教我關於「避雷針」的事。對兒童來說,自然科學是不分家的,可以是物理,可以是化學,可以是生物,可以是地理等等。家長可以隨時隨地因地制宜地啟發。讓孩子們喜歡自然就可以了,他們自己來選擇成為未來的「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或是「電腦geek」。

結合卡爾威特父親的經驗和自身經驗,以下是答案。

3歲之前以感性體驗為主。經常帶孩子郊遊去接觸自然。如果幸運的家長遇到孩子開始問問題,就可以口頭上邊玩邊教了。

4歲左右開始可以鼓勵孩子去探索新世界。認字敏感期的孩子也許會主動去看科學類的繪本。

上學以後,孩子會問各種問題,就可以鼓勵孩子去查書,去訂科幻類的兒童期刊,參加各種活動,動手做各種小玩意兒。當他們有心了,他們會主動去尋找感興趣的知識。如果需要,在十幾歲的少年期再引入百科全書類的兒童讀物。我記得我九歲到十歲的時候花了暑假的時間基本把一本和辭海一樣厚的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看完了。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看注重知識面的書,喜歡動手的孩子會比只看書的孩子精力充沛,想得更深,得到更多成就感。如果在十來歲的時候,孩子愛上了拆東西,這就可以教所謂「難的東西」。原則上,如果孩子開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那麼從小學到大學的物理知識都是需要的。生活中需要知識不分難易,如果兒童在這個時候遇到合適的引路人來鼓勵他們的「破壞力」,也就是鼓勵了他們的「創造力」,這將一生受益。這樣的經歷,無論是「費曼」,還是」喬布斯「,都是類似的。


物理、化學是生活,有些人能感受到,有些人感受不到。後一類人你再教也是渾渾噩噩,學到的永遠是紙面上的東西。前一類人即便不教也會孜孜不倦尋找答案。

因此,個人認為,與其去教,不如引導小孩思考。如果您真的有物理、化學方面的情結,請參考費曼說的他爹怎麼跟他玩的


系統地學習可能要年歲稍長點兒才行。但物理化學現象無處不在,可以抓住時機給孩子啟個蒙。

舉個例子:影子。我小的時候,大人會說不能讓人踩到你的影子啊等等,當然是囿於知識水準了。

我女兒在剛2歲的時候,有天晚上我帶她去樓下轉悠,她看見自己的影子嚇了一跳(可能是她第一次注意到這團黑乎乎的東西會跟著自己走)。

然後我就跟她講不要害怕,給她指燈在哪裡,燈光從哪兒照過來,為什麼會有影子,等等。

講完後她對我說:爸爸,我知道影子是怎麼回事了。

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知道了,但這也算一種科普方式吧,從娃娃抓起。


別鬧了家長,不用教。

而且說老實話,大多數家長完全不具備教孩子數理化的技能,否則我們為何還需要師範大學,家長教越教越差,一知半解,造成逆反心理反而是正常的。

多買點科普讀物,給他充分的自由讓他看,對了家裡還需要有幾本好的工具書,給他一個好的環境。

如果書足夠多,基本就可以不用操心了。

當然要準備好回答問題,說句老實話大多數家長我都不放心他們回答問題XD如果自己回答不出也要有耐心並且老實說回答不出,不要胡謅,並同時教孩子怎麼找答案。

還有,孩子有可能完全就對數理化不感興趣,那就多買點人文書籍吧XD

對了,我母后做過高中語文老師和教導主任,而且是優秀教師,父王做過中專的物理老師。

小時候完全沒教過我,都任由我自己看書的。


首先父母自己要明白知識,需要這方面的意識。

我們很多知識是想當然的,沒有經頭腦論證進入我們的「知識庫」,這樣就難以變知識為創造力。

比如,太陽總把地球的半個球照亮。圖上一畫,是啊,地球任何時候都是一半處於白天,一半處於黑夜。

但這個知識是需要論證的,也就是太陽離地球非常遠,太陽光是平行光。

可以做實驗,用強光手電筒,光線越遠,照射到的區域才越大。可以設想,當很遠很遠的時候,這束光錐變成了平行光。

所以,太陽能照亮半個月亮,月亮卻不能照亮半個地球,而通信衛星只能投射到地球上有限的區域。要讓通信衛星能覆蓋到半個地球,這顆衛星離開地球該多遠。也可以明白,所謂三顆靜止衛星覆蓋全球是錯誤的。

通過對一個簡單知識的推敲,能明白一些本質性的東西,這個對我們的頭腦發展才是有利的。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

我們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點輕率和漫不經心的態度。

我覺得這話是反映了西方文化的特點,他們思維慎密嚴謹認真,看問題不看錶象。而我們文化是象形文化,凡事只要象就可以了。體現在思維上,就是一種不求甚解的態度;體現在經濟活動上,就是不求質量,比如不好好做一把雨傘,用幾天就壞,反正外形上就是一把雨傘嘛;體現在人際關係上,就是形式主義,講面子。

如何真正學習科學知識,就需要了解科學知識的內涵和背景。科學知識有很多「預設」的東西,所謂「不言而喻」的東西,但這種不言而喻,可能只發生在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不言而喻」,而是需要認真求解的。

有了這樣的認識和意識,我想作為父母就知道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孩子多大可以教科學知識?我認為重點不是科學知識本身,而是科學這種思維方式。所謂科學思維方式,西方的孩子也不是一生下就有的,而是後天給予的,只是可能他們的大環境大背景,獲得科學意識熏陶更為便當,而我們則因為文化和社會的因素,孩子獲得科學的啟蒙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關鍵還在於父母自己有多深,如果對事物的本質很了解,就能給孩子潛移默化之影響。

孩子對雜亂的科學知識他自己會去建構,不必擔心孩子邏輯性不強,因為孩子完備的邏輯建立是需要歲月經歷的。比如昨天我給孩子(小學1年級)出一個題目,是7年級的科學教材上思考題:

以下哪些活動,宇航員可以在月球上展開:

  • 放風箏
  • 扔石頭
  • 滑雪
  • 游泳

我以為這麼簡單的問題我孩子已經很懂了,但沒想到我孩子認為,在月球上,可以放風箏,滑雪,游泳,就是不能扔石頭。

問他為啥?

他說:月亮在天上,是失重,沒有吸引力,和空間站里一樣,什麼東西都會飄起來,所以可以放風箏,但不能扔石頭。

至於滑雪和游泳,他說從地球上帶雪和水上去不就行了么。

所以,就要針對孩子這種思維階段,給孩子一些科學的啟蒙,為什麼在繞地運行的空間站上沒有重力,在繞地運行的月亮上有重力,需要踏雪無痕潤物無聲。

慢慢來吧,只要啟發的好,點點滴滴,日積月累,孩子總會積累到一定階段超越父母的。


當兒童開始了對物理世界的認知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問題問的應該是那種「系統」和「有目的」的教育吧。那麼,現在的學校基本上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的,早一點的,幼兒階段也可以進行了。


建議家長看下《別鬧了,費曼先生》這本書,之後就會對理工科相關的教育認識有個升華。


物理和化學知識從小就可以學,很簡單很有趣,稍微能讀書就可以看凡爾納和阿西莫夫~再大點看星際迷航 卡拉狄加什麼的~等小孩18歲 你就擁有一個科幻宅鳥


小孩應當從知識萌芽階段就可以去進行這方面的興趣培養,一般在語言知識已經達到基本認知水平開始即可,個人認為小孩在能看懂科普文與科普電視節目即可,在小學五年級應該就完全可以了,我建議父母不要約束太多,應當讓其多培養科普知識,讓其投入其中,他們就不會沉迷於其他的對健康不利的東西了,而且小孩的求知慾是非常強的,我記得我那個年齡的時候就嫌父母給我買的書不夠多,所以這方面的需求父母要盡量滿足,不要認為孩子只是圖新鮮以為對待玩具那樣對那些書(我父母就是這樣),孩子在自己探索的時候便會產生極大興趣,而後便會選擇其一來深入了解,再加之初高中涉及到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孩子會更容易學。


孩子從小就是科學家,當他睜眼看世界是,他在學習光學,當他扔出手中的球時,他在學習力學,你帶他去滑冰,他就在理解不同的表面摩擦力,品嘗不同的東西,就是在學習化學。

當然他也許不會理解那麼透徹,但是他會盡量找到辦法理解這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是能給她一點指導,當然再好不過了,從簡單現象出發,解釋這些現象背後的原理,不用怕他聽不懂,只要是從現象出發不斷深入,他們就能不斷的領悟深一層。

而且比起很多大人來,小孩子更有科學意識,他們通常想理解一個新鮮的事物時,會產生一個理論,然後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如果沒有得到自己想像的結果,他們還會不斷的有新理論,再通過新的實驗來嘗試。在這時,你需要做的就是強化他這種思維模式,培養他的好奇心,加強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所以,不用管幾歲開始,而是把握任何一個能給他啟蒙的機會。


同意樓上黃同學!從小的時候就看的書比較多,無論科學的還是人文的。我是高中生,在小學時候完全就可以接觸這些東西的。多看科普書,把生活中的物理化學現象與科學物理化學結合起來。當然前提是:家長要有足夠多的知識!而且不要不懂裝懂。。不然還不如去看科普書


其實孩子的大腦中充滿了問題,有些父母慢慢的讓孩子磨滅了問問題的慾望,有些父母引導孩子大聲的問出來~~


它每天都在接觸這個。


物理化學的東西本來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啊?和其他學科一樣啊,為什麼要單獨考慮何時接觸物理化學呢?有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閱讀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吧,我不懂教育方面的東西,但如果說物理化學的啟蒙則可以分享下我家不太成功的例子。

俺爹是大學物理老師,接觸過這些人的都曉得,他們對於自己的學科和智商有著無法言表乃至無法理喻的自信。俺爹會認為很多現象是很值得分析一把的,他的這種熱情在當時還很小的我看來是很無奈,真的是無奈啊。比如某次我隨口問了句關於鎖的問題,俺爹很開心的找來了一堆各種各樣的鎖(起碼10+個),擺了滿滿一桌子,然後這種拆,各種很興奮的講解。講了一通的結果是,我半天沒法出去找小夥伴們玩,提醒自己下次不亂問問題了,當時的我真就是這麼想的。俺爹則說下次湊齊其他幾種還要再講一發,抬頭看看我的神情就只能表示很受打擊了。

其實也不能說這是完全不成功的啟蒙教育,儘管一路學理工科的我物理方面不咋好,很長時間甚至是排斥的。但是自我感覺科學素質還可以,遇到問題能有自己理性的分析,遇到謠言能有基本的判別能力,說起來這些好像也就夠了。


千萬別系統教,尤其是你不專業不有趣


《十萬個為什麼》。能看懂上面漢字的時候就可以了


參考謝耳朵?


這個我認為要分兩種情況了,首先如果是為了將來學習考試等能夠在同齡孩子中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的話,我認為這個完全沒有必要提前教小孩物理化學,因為物理化學和語文數學英語有些不同,物理化學是對現象進行抽象的科學的解釋,比較講究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而小孩子小時候更應該注重人文性的培養,比如想像力創造力等等的,這個想想國外小學初中教育方式就知道了,更何況中國的學生已經很辛苦的,跟著學校的進度就可以了,沒必要過早給小孩加上過重的負擔,畢竟大家都是應試過來的。

抑或者並非出於應試的目的,那麼將一些物理化學有趣的東西還是可以講給孩子的,例如那些簡單而又有趣實驗或者現象,那些研究中的名人趣事,偶然發現等等,也不用牽扯過多什麼專業名詞,抑或者像書本上一板一眼的講得有多專業,只是簡單提一下,給孩子留個印象罷了(其實忘了也無所謂),物理化學源於生活,那麼接觸一些物理化學中有意思的東西也算是另一種感受生活的方式吧


推薦閱讀:

實驗室購買化學試劑有哪些流程?
雙基炸藥的原理是什麼?
氯菊酯 (Permethrin) 類低濃度殺蟲劑是否適用於養貓飼主除跳蚤?對貓類毒性如何?
體溫計碎水銀(汞)在不通風房間揮發對孕婦的影響有多大?
為什麼過了一晚上這條首飾鏈自動斷成了 15 截?

TAG:兒童教育 | 物理學 | 孩子 | 日用化學 | 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