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養兒防老」的觀念?
很多人以為養兒防老的概念只是中國獨有,這個想法不一定正確。
honour of living parents, to whom, as is meet, we have to pay the first
and greatest and oldest of all debts, considering that all which a man has
belongs to those who gave him birth and brought him up, and that he must
do all that he can to minister to them, first, in his property, secondly,
in his person, and thirdly, in his soul, in return for the endless care
and travail which they bestowed upon him of old, in the days of his
infancy, and which he is now to pay back to them when they are old and in
the extremity of their need. 伍治堅簡譯:父母給予孩子生命並將孩子撫養成人。在父母年邁以後需要孩子的時候,孩子應該盡其所能用自己的財產,個人和靈魂來反哺。古代的猶太民族,也有很強的養兒防老文化傳統。下面是兩段猶太聖經里的摘錄:
「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so that you may live long in the land the Lord your God is giving you.」 – The Holy Bible,
Exodus 20:12 | Tanakh, Shemot 20:12
「Listen to your
father, who gave you life, and do not despise your mother when she is old.」 –
The Holy Bible, Proverbs 23:22 | Tanakh, Mishlei 23:22
事實上這些民眾的直覺是對的。在英國,大約有36%的老年人(男性65歲以上,女性60歲以上)獨居。由於沒有「養兒防老」的文化傳統(或者說該文化傳統已經缺失),因此大部分老年人要麼自己居住,要麼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居住,或者就是去養老院度過余年。
有趣的是,類似於養兒防老的文化傳統,是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潛移默化的改變的。在一項2011年的調查中,大連外國語學院的兩位研究人員Xinrui Yuan和Qing Wang研究對比了三組人員:移民去英國的中國人,在北京的老年人和居住在蘇格蘭的英國老年人。結果他們發現:在中國和英國的中國人(即使移民英國之後)都比老外更加認同養兒防老的傳統孝道觀念。但是在對於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等問題上,已經移民的中國人和英國人的觀念更加接近,和在北京的老年人相差甚遠。這說明,文化環境對於人的觀念和態度有潛移默化式的深刻影響。Source: http://www.ccsenet.org/journal/index.php/ass/article/view/11493子女輩是否應該贍養父母這個問題,在西方也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充滿爭論的。比如英國的郵報在2010年2月曾經刊登了一篇引起英國民眾熱議的辯論:子女是否有義務贍養父母?支持該論點的Michele Hanson以身作則,和她母親共同生活了10年直到其去世為止。在很多人看來她媽媽的生活簡直苦不堪言,但是Liz的媽媽始終保持樂觀。老人家在90歲時在患上了嚴重的帕金森氏(老年痴呆症)。但每次Liz打電話去養老院問候其母親時,她第一句話總是說:I am fine, dear, now have you eaten? (親愛的我很好,你吃飯了么?)
【伍治堅旁註:說句老實話看到這裡我的眼眶有點濕潤。這位偉大的母親養育了七個孩子,並照顧了自己患癌去世的丈夫,到後來要在養老院里終老。接到孩子的電話時還不忘記問你吃了沒有?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些嚷嚷著養兒防老觀念落後的朋友們,你們看到這段時會作何感想?】Liz Jones在文中提到:I love my mum, I really do. But do my shame I couldn"t cope. She got on my nerves. If Mum had an accident, or spilt something, her small blue eyes would leak tears and she would tell me over and over how sorry she was.儘管liz非常愛她的母親,但是她無法和其母親共處。由於母親有各種疾病,Liz無法做到好好的照顧母親。因此她「心安理得」的將母親送入養老院。養老院每個月的費用是1600英鎊,由於Liz母親的身體狀況,養老院需要專門為其配備一名護士以照看其不時之需。Liz自己每月支付700英鎊,而另外900英鎊的費用由政府補足。在文中Liz提到:Caring for a frail, elderly parent is not the same as caring for a baby, and it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some sort of payback for what they gave to you when you were small. Advances in medicine and nutrition mean my mum has survived probably decades longer than she should have. It"s blunt and harsh to say that, but it"s the truth.
伍治堅譯:照顧老人和照顧嬰兒完全不同,而我們不應該因為自己小時候被養大,就被要求長大後反哺去照顧我們年邁的父母。由於現代科技和醫學進步神速,我媽媽可能活的太長了。我知道這樣說非常無情,但是這就是事實。Source: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1248126/Should-forced-care-elderly-parents.html事實上,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英國),養兒防老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法律規定。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相信這個論斷,那麼讓我們遵循證據主義哲學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Source: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uknews/law-and-order/7130372/People-should-be-forced-to-look-after-grandparents-to-repay-them-for-free-childcare.html
新加坡在1996年立法通過了Maintenance of Parents Act。Maintenance ofParent Act – 「Any person domiciled and resident in Singapore who is
of or above 60 years of age and who is unable to maintain himself adequately
(referred to in this section as the parent) may apply to the Tribunal for an
order that one or more of his children pay him a monthly allowance or any other
periodical payment or a lump sum for his maintenance.」該法律規定,如果父母超過60歲並且沒有足夠的生活費用收入,有權起訴孩子要求其提供贍養開銷。孩子像父母提供的開銷可以每個月或者一次性支出的形式完成。Source: Singapore Statistics Department事實上,「養兒防老」在新加坡可謂常態。比如從上圖中你可以看到,在新加坡7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64%靠子女的經濟支持過活。Source: Singapore Statistics Department從老人們的起居來看,和兒女共住,甚至第三代孫輩共住也是非常常見。比如上圖顯示,新加坡有大約52%的55-64歲的老人,38%的65-74歲的老人,以及26%的75歲以上的老人和子女共住一個屋檐下。說了那麼多,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請大家避免用有色眼鏡去評判文化傳統。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糟粕,而舶來的也未必都是精品。我希望的,是大家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遵循證據主義哲學觀,理性客觀的對待「養兒防老」這個問題,同時避免尋找借口去推脫自己的贍養責任。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http://weixin.qq.com/r/ZzuIkLbE5euarfLz9251 (二維碼自動識別)
- 養兒防老的實質是把子女當成了經濟工具。
- 這體現了中國人的特點:人不能自己為自己負責,需要別人為自己負責。
- 但養兒防老在現代不是一個好工具。
- 養兒防老之形成的原因是兩大傳統基石:戶口制度造就的穩定「家族制」,精神制度「孝道」。
1.經濟工具。
很簡單的一個事實是,傳統上,養幾個兒子的投資回報率比自己養老要高的多。理論上,養兒子的投資回報率可能無限 高,因為兒子可能有出息,可能會中秀才、可能會中舉人,可能會當大官衣錦還鄉。女兒有可能會嫁給有錢人,可能會嫁給鄉紳、大戶人家。如果你準備自己養老,你得把錢藏在床頭底下,傳統上中國人一向都沒有很好的投資工具,所以存下來的幾個銅板到老了還是那幾個銅板,用來養老很可能是不夠的。
就算兒子沒有出息,但是多養兩個兒子,一人供一口飯,供應自己老年的吃喝用度,還是綽綽有餘的。所以養兒防老,本質是為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中國人一向沒有自己存錢養老的習慣,而是傾向於多養幾個兒子。人和錢相比,投資回報率高多了。老年 的風險是很大的,其損失 有可能是無限大。對於平常人來講,老年人喪失勞動能力後需要每天吃喝用度。 如果老年人活得很長, 有可能錢用光了人還活蹦亂跳的 。 人老了以後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可能會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而醫療費是一個 可能虧損無限大的無底洞 。所以如果一個人自己存錢養老,很有可能由於種種原因承擔不起。
在這種情況下,古代還沒有醫療保險制度的時候,老年人做出了聰明的選擇,那就是多養兩個兒子。孩子就算不能賺大錢,至少還能用來兜底,承擔那個可能巨大的風險。所以, 理性分析上來講這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開支是固定的、有限的,小孩的吃喝沒多少,孩子的衣服可以老大穿了老二穿,物資可以重複利用,有出息的孩子給他支付 教育費用,不聰明的孩子直接種地也是勞動力。
在開支 固定 、有限的基礎上,獲得 潛在無限大的收益 ,而且可以對沖無限大的 風險。這種經濟工具太好了。
2. 把子女當作經濟工具,體現出了中國人傳統上的一個 重要的特點,就是人自己不為自己負責, 要求他人為自己負責。
中國傳統上,千年來保持了一個家庭捆綁制度,也就是每一個人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公私不分、你我不分。
本質上在大家庭里每一個人都是其他人的一個工具。如果在一個大家庭里有一個人窮困潦倒或者出了大事,其他人都有義務去幫助他。 每個人都被別人用來當作 對衝風險的工具。
如果有個人,出現了婆媳吵架之類的事情,所有人也有義務去勸。 一個人的事情絕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
自己不為自己負責,而需要別人為自己負責的潛意識,影響非常深遠。直到今天,仍然牢牢地刻在每個人的心中,但大家自己都不知道!讓我來問你們兩個問題,
第一,你現在的工資有多少錢是存在自己養老金帳戶裡面的。
第二,你相信國家能給你養老嗎?
不出意外我能夠知道大部分人的回答。
大家都 在 考慮著貸款買房買車,基本上沒有一個人 為自己開了 養老金賬戶,沒有人在認真做自己的養老 規劃,大家潛意識裡,都覺得時間到了自然會有解決辦法。
那麼請問解決辦法是什麼呢?你覺得共產黨會為你解決養老問題嗎?
答案可能是在潛意識裡,你也覺得你的子女該為你養老。就算你有 多餘的錢剩下來,你可能會拿 去炒股,創業,而不去正經的做一些養老規劃。
歐美國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養老金帳戶,每個人都自己給自己養老。而中國人,我反正是 沒聽說自己給自己做正經的退休規劃的。
3,但養兒防老,是不是一個好的工具呢? 在傳統上來講可能是的,但是在現代社會已經不是了,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養兒的成本,已經比古代放大了100倍。第二是孩子的數量顯著減少了, 你頂多只能生兩個,起不到風險分散的作用。
養兒防老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個兒子不孝順怎麼辦?到你老了他根本不管你怎麼辦? 不吉利的說,如果你的兒子死了怎麼辦?答案是,不必擔心,多生幾個就是。這其實就是最樸素的風險分散效應——當你買一個股票的時候,這個股票很有可能跌,如果你買30支股票。除非整個大盤暴跌,你不可能30個股票全都輸的,這就是風險分散。
古代人想要多生兒子,多子多福,其基本原理就是孩子越多,就越有可能出現成功的兒子,如果有不孝順的兒子,也容易 被其他 孝順的兒子抵消。
但是到了現代中國,這個問題已經變了。首先,你最多只被允許養兩個孩子。 兩個小孩不容易產生風險對沖的效果,很有可能這兩個孩子都對你不好。
。第二是古代養孩子,只要燒飯的時候多一把米就夠,而現在的小孩養大的成本非常之高。現在養小孩太貴了。吃奶粉,上學 ,教育,各種費用,都是當代父母難以承受的。所以 投資回報率不像古代那麼誘人。
當代的子女和小孩 跟古代也不大一樣,他很有可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到了一個大城市,甚至於出國留學, 別的地方跟別的人結婚,不回來了。 也就是說當代人是更容易移動的,他不像古代的子女一樣一輩子都可以拴在身邊。
最後一點就是當代的年輕人自己生活的壓力也非常大。古代在村裡養幾個兒子,他們只要自己蓋間房討個媳婦兒就能自己過日子了,而現代的年輕人,養育自己的孩子和買房、賺錢就已經精疲力盡。所以他們的能力和意願 來供養老人的, 可能都比不上古代人 。所以養兒防老這個經濟工具,到了現代 不那麼好用了。
4,最後想談一談養兒防老 為什麼會形成,我認為有兩大基石。
第一個是傳統的家族制度,中國傳統的家族制度其實是家庭成員之間牢牢的捆綁在一起。每個人對其他人都有義務。而牢固無比的家族制度之所以會形成,是由於中國自古以來的戶口制度。戶口制度是政府 把每一個人都捆綁在當地。在古代的大部分時候,一個人普通情況下是不能背井離鄉的。如果你離開自己的家鄉,你需要向政府申請一個證書。比方說你進京趕考,必須要有這麼一個證明,證明你是去考試,不 然會被當作流民抓起來。
在戶口制度的管理下,中國人大部分終其一生,都被牢牢的捆綁在一個固定的土地上,所以人員的結構非常的固定。在這種情況下 大家族制度就形成了。
我們可以與 沒有戶口制度的其他國家和 文化比較一下,比如英國,會發現大家族制度和家長制度, 這種影響是很弱的,也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如果年輕人可以背井離鄉、如果年輕人 被鼓勵到外面去謀求新的發展,那麼穩定的大家族結構不容易形成。
中國的戶口制度導致了每個人都被捆綁在一個家庭里,而且終你 一生,這種捆綁關係都不會發生改變。所以 你被迫服從這個家庭系統,你被迫承擔你的義務。很顯然, 老年人很容易就會把子女當做一個投資工具來用。 英國人的年輕人很多人都到外地去尋求發展,他們的父母很自然不會用兒子去解決養老問題。
接下來,雖然你很確定你的子女終其一生都會在這個村莊和這個縣裡, 但也不意味著他們就願意被你當做一個經濟工具來使用。所以這時候精神上的控制也非常的重要, 這就涉及到了中國的 強大的精神工具:孝道。
兒女必須無條件的、無限的,對父母表示忠誠,而且盲目的對一切要求都儘力 滿足。這是每個小孩從一開始念書就要被灌輸的思想。在強大的精神灌輸和文化壓力的情況下,年輕人就算被當作經濟工具也 絲毫沒有可反抗的餘地。
而個別沒有經濟能力、卻能夠賣身葬父的,會受到孝道這種文化的歌頌和讚美。於是乎,人們被培養成了這樣一種人,不僅僅被當作經濟工具,而且非常樂意,充滿了奉獻精神 ,覺得自己非常光榮的一個工具。
就醬
(??)
沒有養兒防老觀念甚至鄙視養兒防老觀念的人分為兩種:
一、準備靠自己。自己在有勞動能力的時候把錢存夠,然後自己想法子養老。譬如說購買商業保險,老了住進私營企業辦的老年公寓。
二、準備靠政府。聲稱 「這一點還是要向歐美看齊的,完善社會福利體制使得老有所養,就無需養兒防老了。這是政府不可逃脫的義務。」
第一種人,我沒啥可說的,他們自己為自己負責。第二種人,就是寄生蟲一個,我旗幟鮮明的表示鄙視。
當一個國家生育率比較低的時候,養老的福利越完善,就越是削弱大家生育的動力。當生育率低下而養老福利很完善的時候,在兩個老人一生總收入相當的前提下,不生孩子的老人在占生孩子的老人的便宜。
————————————————————————
醫療保險的本質在於「保險」——大家共同集資對抗人生的不確定性,保險的意義遠大於福利。
為窮人減免學費的本質在於矯正起點不公——讓窮人的孩子也能受教育,不讓階層固化,提高社會流動性。
在國家經費有限的時候,本人贊成優先保證醫療與教育經費,優先砍掉養老的福利。
————————————————————————靠自己養老在價值觀上最正確,上不靠政府,下不靠兒女;
靠兒女養老可以被理解,因為兒女的照顧有其特殊性,有時候不是錢能代替的。但是養兒防老要建立在子女自願的基礎上,不要對子女搞道德綁架,所以養兒防老的人也要早早存錢準備靠自己。
靠政府養老的理念最可恥。在生育率不高的國家,一旦養老福利很完善,就會進一步降低結婚率與生育率,國家與民族就走向衰亡。網上都在喊拒絕子女養老,現實是子女在瘋狂吸血。不同的是,有的父母奶汁多點,幾百萬給子女買套房子還夠自己生活,這樣的父母被稱為開明父母。有的父母呢,被子女吸幹了奶汁還要吸血還要敲骨吸髓,最後還要被嫌棄無能、舊思想。父母全靠子女養?沒見過的。目前為止,除了電視里看到的個別沒有盡到為人父母職責的事例,我沒見過有人對自己父母比對自己孩子好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個因果報應吧。
兒也這麼想
反對養兒防老!
1.從社會分工的角度,現代養老是政府的責任。需警惕現政府宣傳養兒防老的觀點來逃避政府的責任。2.從文化傳統角度,中國自古有養兒防老的文化傳統,那是因為漫長的專制皇權社會,政府只收稅不事公共事務,職能缺失造成只能民眾只能自行養老。3.從自身角度,父母首先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養兒是責任,非恩情。我是持父母無恩論的。4.從自身角度,如果政府不能提供合格的養老,養老首先也是自己的事。5.兒女遠離父母才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也一樣。兒女成年後,父母就應該放手,須知兒女的離開是成長的真義所在。6.養兒防老,不是「愛」,是「自私」。從字面上看就有非常明顯的「交易」和「功利」色彩,與另一個積極倡導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自相矛盾。7.愛是給與,非索取。***
9.29 補充1.問題回到「養老是公眾事務還是個人事務」這個話題上2.基本上,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前,養老大都是個人事務,這點中外皆同3.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全球主流國家都把養老變成公共事務了。4.但中國(限定指大陸)養老更多仍舊是個人事務。「養兒防老」這個觀點在100年前或許是正確,但100年後肯定是非常荒誕的。這首先意味著政府職能的巨大缺失。與兒女是否孝順是否願意贍養老人無關。反對高票答案。
養兒防老是除自己儲蓄養老之外最高尚的觀念了,自己的問題自家解決,不給別人家添麻煩。
口口聲聲養老是政府責任,幻想著要國家養老的,請問國家養老金哪裡來?來自於千千萬萬努力工作的青壯年——也就是別人家的子女。
所以自己沒錢養老,又沒子女養老,要靠國家養老的那些人,就是在占別人家的便宜,是社會的寄生蟲。因為勤勞工作的可憐的孩子們除了要養自己、養自己的子女、養自己的父母,還不得不養他們——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被強制繳納養老金的原因。
他們認為綁架自己的子女為自己養老不道德,綁架別人家子女為自己養老卻心安理得。
——————
我們為什麼要繳納養老金?是為了自己父母養老嗎?
顯然不是。我們可以直接贍養自己的父母。是為了自己將來養老嗎?
應該也不是。因為我們可以直接長期儲蓄(包括購買商業養老保險、養老基金及其他有穩定收益的長期投資理財方式)用於將來養老,這樣更安全,至少不會被挪用。每個人自然會對自己負責,中國人天然有儲蓄的習慣,並不需要強制。那麼答案只剩下一個:是為了別人養老。
為什麼別人需要我們養老?他們為什麼自己不能養自己?他們的子女為什麼不養他們?養兒防老就是封建社會的迂腐思想,首先,生孩子不是做投資和交易,用自己一二十年的光陰和金錢換孩子老來養自己的光陰和金錢,帶來一個生命其實就是一種責任,不應該考慮回報,因為父母不想承擔這個責任可以選擇不生。第二,養老體系的完善是政府的責任,結合每個人勤勞工作的積累,健康的社會應該是一個人勤勞工作一生不求大富大貴至少老來生活應無憂,想不勞而獲的人除外。第三,現代人自己工作投資理財都應有規劃,可以規划到老年,而不應該養大了孩子就想孩子在身邊養自己,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生活和夢想的權利,父母也不應該包辦孩子所有的生活。第四,孩子的成長過程應該是能給父母帶來很多樂趣,長大後能接觸到更豐富的世界,他能帶給父母更多精神上的豐富,能有共聚天倫或結伴出遊的樂趣等等,盡孝不一定是要放棄自己的生活陪在父母身邊,有心有情有更豐富的精神交流,也是無價的財富
「養兒防老」的做法很不靠譜也沒道理。因為時代不同了。
首先,現在多數只有一個孩子,都沒有撫養孩子的經驗,我對自己的教育結果沒有絕對的信心,無法確定我的孩子長大後會不會三觀正常。把下半輩子的幸福,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我覺得風險太大。投資的原則就是別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跟我的奶奶也討論過孩子不孝怎麼辦的問題,她的方案是,多生幾個……)其次,我對子女的觀念是這樣的:
兒女不是我的產品,我覺得自己既沒有所有權也沒有使用權。把養小孩當投資,過於殘忍而且不人道。人生而自由平等,我希望我的子女能自由快樂的生活,不希望家人成為他們的牽絆。因而不會對子女做任何要求。當然,如果我老了有需要幫助的地方,會以好朋友的身份找他們幫忙,但不會有「他們就應該幫忙」這種想法。同時,我也不覺得我有幫他們照看他們的孩子(我的孫子)的責任。他們自己帶孩子,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更有好處。我覺得有必要同時解釋下自己對父母的觀念:
我很慶幸我有一個好父親,上面養育子女的觀念,很大程度就是來源於我的父親的教誨。他還用行動教育過我,對父母要恭敬。所謂孝順,即要順。如果父母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即使我不認同,我也表示尊重,並會按他們所期望的方式盡孝道。道理很簡單,我的觀念只是我的,沒有道理讓父母(或任何人)接受我的觀念。
關於「養兒防老」這個問題,個人認為矛盾出現在了父母的訴求和子女的訴求之間。既然知乎不是辯論場,那且讓我從兩方面都來說道說道,說的不對,還請包涵。
一、
從父母的角度先說說身邊的人吧,比如我的麻麻。
我:麻麻,你覺得你養我是為了防老嗎?
麻麻:你別來啃我們就好了,要你養什麼老。到時候怕娶了媳婦忘了娘哦。
我:……
麻麻:過年過節還是回來看看,到時候麻麻還可以給你帶孩子。
(先給我偉大的麻麻鼓個掌)
以上的對話,雖然純屬個人經歷,但可以看出,「養兒防老」的需求不僅僅在於經濟方面,也在於精神方面。
經濟方面,我們先看看社會養老的嚴峻形勢:2012年由我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銀研究團隊撰寫了《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報告指出:養老金缺口未來呈持續擴大趨勢,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和積極貢獻的人員數量大幅度增加(如果在2012年這一比例為1:3,但到2050年將達到1:1);此外,老年人需要大量福利建設,,意、法、德等在進入老齡化國家20年內的時候,在養老和醫療方面的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就已高達12一14%。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1991年為4.10%,2013年達到了5.57%。預計2020年才能達到6.19%。復旦大學牽頭的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公布上述數據,並指出「如果現有的政策環境不變,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療費用將依然保持12.08~18.16%的年均增速,其增速將明顯高於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且會加重目前存在的社會問題。
所以,未來政府能不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其實是存疑的。此外,根據2009年的統計,北京市有226多萬老人,其中有9萬多人有進養老機構的意願。但是,北京市在2008年的時候只有3萬多張床位,與社會需求的9萬張床位有巨大的差距。不僅是北京,在中國各大城市的養老機構都是一床難求。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有38060個,床位只有266.2萬張。而根據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給出的數據,到2010年年底,養老機構的總床位數是266萬張,平均每100位老人佔有1.5張的床位。這個比例是相當低的。《2011年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失地農民作為農民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數量迅速擴大。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的總量已經達到4000萬-5000萬人左右,而且仍以每年約300萬人的速度遞增,預估到2030年時將增至1.1億人左右。據抽樣調查,有60%失地農民生活困難。有81%的失地農民對未來生活擔憂,其中擔憂養老佔72.8%、經濟來源佔63%、醫療佔52.6%。可以看到,對於低收入老人而言,老來「獨善其身「也是非常困難的。
精神方面呢?燕山大學在秦皇島市的一項調查顯示,社會養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劣於家庭養老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其中適應力方面差異顯著; 情緒、認知和智力、人格、人際關係此四方面差異比較大,在幸福感方面兩種養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比較小。
另外,一份農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狀況調查得到了以下結果。
可以看到,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狀況也存在不小的問題。故從經濟和精神兩個層面來講,對於生養子女時帶有將來能夠為自己養老的訴求,是有市場的,也是合乎情理和時代特徵的。二、然而從子女的角度來看,且不論「421」的養老模式的經濟壓力有多大,單從「養兒防老」的字面意思就可以讓好多做子女的「不爽」了。如果父母生養子女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的晚年買份保險的話,做子女的若不感到被利用,被物化那我只能說心態真好。畢竟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獲得生命的原因建立在冷酷的利益之上。
從這個角度看,做子女的痛斥「養兒防老」觀念早已過時,似乎很有道理。。。。。。。。。。不華麗的分界線。。。。。。。。。。。。
在按照字面意思從兩方面討論了「養兒防老」之後,現在讓我們從剛才的思考中跳出來,審視一下剛才的論述中的問題。首先,「養兒防老」是不是就是指生養子女只是為了養老?這個問題,如果往絕對了說,是說不通的。假如說一對父母功利到只為了養老而生孩子,那他們在培養「保險」上的投資可謂風險十足,且不說這個孩子吃喝拉撒的花費,就算是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了,誰知道他的能力是養老還是啃老呢?就算他有能力養老,誰又知道他願不願意養呢?特別是在他知道自己生下來就是為了給他父母養老的情況下。所以說,功利到純粹的「養兒防老」的父母肯定會算這筆賬,自然也不會這樣做了。
今天的人們討論「養兒防老」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歐美養老與中國養老的比較,經濟方面全面已經提到,不在贅述。精神方面,也許許多人會羨慕歐美老人的洒脫、自在以及「酷」。但據我了解,歐美老人未必在精神上就不需要子女的照顧。舉個例子,本人所認識的一位前輩的婆婆是加拿大人,她每次跟在大洋彼岸的兒子兒媳Skype的時候都會感動到激動,完全不像我們印象中那些獨自環遊世界的老頭老太。由此看來,或許我們可以說對子女的愛與牽掛是不分國籍、年齡的,同時它沒有進步和落後的區別。
「養兒防老」,當我們在糾結這個觀念有多錯有多落後時,也許可以回頭看看幫我們「防幼」了那麼多年的父母,心中或許會有種釋然。
最討厭聽到養兒防老四個字,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一種責任,但這不是義務。我孝順你是因為我對你養育我的感激和或多或少親人的愛,而不是因為你生了我養了我所以我以後也必須這麼對你。 如果把孝這種事情按價值和性價比來談,那不如去請一個護工,我相信這樣不僅是雙贏的局面而且性價比會更高一些。亦或者我可以按時交付贍養費來償還這麼多年在這個家裡的開銷這樣最多是道德上的負罪但也不違法。況且,對於孝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如果只能用法律來約束來強制性實施,那孝這個字的存在意義又在哪裡?說到底孝順是一種兩廂情願的事情,該做的我都會做我也願意做,但用孝這個理由來控制我情感約束我自由,那抱歉除了履行法律上的義務其他方面我做不到,把感情親情當做加碼和還債只會讓我厭惡。大可說我是白眼狼沒良心,我有我自己的三觀,三觀不和雙刪便是我的生活你沒有評價的資格。
很多評論好像都把自己代入父母的角度,有孕婦也有父親,表示我們是無私愛我們孩子的,我們不希望孩子有回報,我們不功利,我們只希望孩子幸福,養老我們自己可以不需要孩子
嗯,我相信,你們現在對於孩子的呵護是發自內心的,也發自內心的不求回報,你們的心意絕對不容置疑,正常這種情況也的確很難出不孝子
但是人不是聖母瑪利亞,父母也是人,人不可能永遠無私,不是誰一生下來就當父母的
而且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你對他非常非常好,但當有一天你突然犯了一個錯誤,或者突然表現的不如以前好,那麼很有可能之前做的一切都可能被那個人全盤否定,關於這一點你們可以參考一些這個話題 有沒有那麼一刻你會覺得父母拖累你? 沒準有一天你做的哪件事不夠好,你的孩子就會到這些話題來吐槽
還有前幾天那個說出父母不配有我這麼優秀兒子的孩子
人的天性就是希望有回報的,你們帶入自己看看如果自己孩子說出那樣的話,傷不傷心難不難過?肯定也有人說有錯跟孩子道歉就好了,如果道歉有用,家庭矛盾就沒那麼難解決了
父母不希望兒女給養老是父母愛的表現,但是不代表他們沒有期望,不代表他們不會失落,不代表他們對於你因為他們犯的一些錯誤一直耿耿於懷忽視了他們對你的愛而不會難過
所以啊,還沒當父母的或者已經當父母的,我不質疑你們的愛的無私,但是同時啊,別忘了你們還是兒子女兒哦
------------------------------------------------------------------------------------------------------------------
原答案:我希望以上回答養兒防老的不可取的人,18歲以後自己去賺錢別用老人的錢上大學,以後買房子干任何事都不要老人一分錢,順便把你18歲之前父母養你的錢還回去,這個前提還是父母真的只養到你們18歲,18歲後把你們直接踹出門不管你們的前提下。大部分父母可是供養子女至少到大學畢業呢。
既享受中國式家庭福利,又想享受西方式自由意志,天下沒這麼雙重標準的事。
現在在孩子的價值觀 從來沒覺得贍養父母是義務 只覺得父母付出是義務
父母在為人父母之前首先是人,人的愛護是要相互的,我耗費我的青春我的心力把你帶來這個世界,我不求你大富大貴只求你健康平安,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在我們老去後像拿出當初我照顧你的百分之一的心力來照顧我們,這TM有錯嗎?一個個白眼狼似的。
哦對了,那些控訴父母「我根本沒想你帶我來這世上的人」,既然你覺得父母生下你就是有罪的可以選擇自殺啊,現在終止錯誤重新投胎不是更好嗎。終止父母由於沒有徵得你同意就給你的生命
一邊抱怨哎呀我沒想讓你們生下我我一點都不想給你們養老
一邊活著享受父母盡全力提供的各種精神物質的保護
一邊跟個專業人士在知乎上各種分析養兒防老實不可取的
呵呵,你們在這分析養兒防老的各種問題時候你們父母知道嗎?
原來父母對你們的養育之愛生育之恩,在你們眼裡連給他們養老都是不配呢。
-------------------------------------------------------------------------------------------------------------------
正面回答問題:親情之愛是相互依靠,父母選擇把你帶來這個世界養育成人,耗費自己的一切教你做人,他們養育的辛勞是除非哪天你們當父母養育子女所感受不到的,就算拋去情感單純算錢,相信我,就算換算成金錢你們大部分身為子女可真的付不起,大部分父母也沒想你們付錢,就真的只想讓你們在他們年老的時候反哺一下,在經濟和感情方面回報老人不至於晚景凄涼,就算西方身為子女也是每到大型節日都要和家人團聚,老人有困難子女也幫襯一下。
你們現在搜搜各種為人父母的在網上抱怨教育成本高,為什麼高呢,這些父母為了孩子搶一線城市最好的學區房,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嘔心瀝血的給孩子創造自己能提供的最好條件,生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有各種農村出身集全家之力也要培訓一個大學生的,
人人都歌頌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可是身為父母那個不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孩子的回報呢?全心全意付出完全不想回報父母是沒有的,聖母是不存在的,人都是有私心的
之前看評論里有一個年輕孕婦信誓旦旦反駁:我生孩子就是愛他我不指望他的回報,如果我父母這樣對我我就讓他們好看,
我只想說有一個鍵盤打字很容易,發誓也很容易,這裡是網上,你甚至不需要為自己將來的行為負責,但當你的孩子真的在你的全新呵護下長大不懂得回饋父母,你肯定會失望肯定會後悔
人是個很複雜的種族,很少有父母是單純的生孩子僅僅為了功利養兒防老,但人有時很簡單的付出就要有回報,即使回報可能很少
結論:這種我全心全意養大你,我年老時候你反哺照顧我這種生活方式,沒毛病,完全贊同
---------------------------------------------------------------------------
最後更新一下,那些我跟嗆父母不慈,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我憑什麼給他們養老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這句話說的真溜,知道這句話適用於哪嗎,適用於拋棄子女的父母,這個你當然不需要贍養,這種父母也不配為父母
一般父母都會遵守法律規定供孩子至少要到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實際上法律規定父母只有義務養到孩子18歲,但是現在大部分父母即使孩子不是自己期望的也會盡全力供孩子至少大學畢業。這既教了也養了。
如果我哪句話嗆到哪位肺管子,或者自己自動對號入座了,慢走不送,嗆到了自己受著。
二呢,戾氣這個詞不是隨便用的
看到一堆用看似道貌岸然的理論,論證的中心思想就一個」我不想給父母養老,我不想履行子女的義務。養子防老大錯特錯,我爸媽抱著這種想法我會直接給他們好看。」
說實在的我看到這種回答是很生氣的,這個問題下幾乎所有回答差不多都是這樣,你們說我應該怎麼禮貌的面對這些類似白眼狼的回答呢,所以我只能自己答題了
我寫的你們樂意看就看,揭到痛處了麻煩您滾
養兒防老是中國孝道傳統和信仰的延續, 中國的法律規定了子女的贍養義務, 而西方的法律中子女是沒有對父母的贍養義務的。 同時中國的父母也為孩子付出了遠超西方父母的照顧, 掏棺材本給孩子叫首付在西方也是不可想像的。
人老了之後除了錢,還需要照顧(情感和生活),西方是靠福利體系解決物質,靠宗教解決精神和情感的照顧(很多人去敬老院做義工,是宗教的一種活動), 中國的孝道起的作用和西方的宗教是相同的。
而養老體系對世界各國都是考驗,西方也遇到了養老金窟窿的問題, 這個原因不在本題展開談了。
雖然政府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到位,但養兒防老是最適合中國的最佳實踐。 新一代的夫妻由於各種原因生育率極低, 少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自然老了要承受後果。一直自認瀟洒、開明,最開始和老公抱有丁克的打算,後來有了寶寶,想的是參與一個生命的過程。他長大後作何選擇,都不打算干涉,也從來沒想過要靠他養老,反而與老公經常盤算探討如何靠理財、保險等解決養老問題。
最近搬家,房東是一個泰國老太太,67歲,看起來只有50歲出頭的樣子,談天說地,神采奕奕。談到了家庭問題,她說:「I am totally alone. My husband has passed away. No children, no relative.」 她又重複:「Totally alone.」 邊說邊舉起手臂給我們展示肌肉,「so I must keep fit.」 臉上依然是神采飛揚。
我安慰她,沒關係,老了還可以去養老機構啊,發達國家的養老系統這麼完善。她臉上卻暗淡了下來,我這樣的人會遭受忽視甚至虐待的,因為「nobody will check」。我很詫異,在德國也會發生這樣的事嗎?老太太平靜地說,在哪裡都一樣的,「I am afraid of being old.」
我從未問過老太太為何選擇丁克,但經過這番談話我卻思索了很久,慶幸自己有了一個孩子。很多時候,「老」不僅是生理的老去,可怕的是隨之而來的是心理的無力感,對生活的缺乏控制感,甚至絕望。有了孩子,至少還存有希望,有牽掛。孩子長大後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壓力和挑戰,養兒,不是為了把兒當成養老的工具,但孩子,卻會給老年後的生活帶來更多牽掛,更多希望,有一些「底氣「。有的時候,活著,不就是為了一些希望和牽掛么。
願所有人老有所養。
一句話:只有錢才能防老。
養兒防老,是真正的真理,只不過人們目光短淺,沒看到其中的道理
先說古代的情況。古代沒有社會保障制度,所以孩子是父母養老的保障。養兒防老形成一種觀念後,兒子不贍養父母,就會受到社會譴責,而父母因為孩子能提供老年的保障,也就樂於為子女的成長和教育投資,使他們更好地發展自己。形成良性循環。
現代社會,有了社會保障制度,從個體上,確實是不需要養兒防老了,但有一點人們經常忽視:社會有不勞動的人,也有勞動的人,一個老人,年輕時可能非常能幹,積累了大量財富。但他現在老了,喪失勞動能力了,他的錢再多,生活所需的物資從哪裡得到?還不是要付錢向工作的年輕人購買嗎?
社會保障制度,只不過是把個體的「我的兒給我養老」,變成「大家的兒給大家養老」。
社會養老制度的好處是,規避了遇到不孝子孫、子孫經濟困難、子女死亡殘疾的風險,只要年輕時付出(交養老金養當時的老人),年老時就有年輕人來養你。同時,那些原本能通過不贍養老人逃避責任的子女,也因為養老金制度,被迫參與贍養老人(否則他自己老了拿不到)。
但這種制度逐漸被一部分人曲解為「不生(少生)孩子好,老了社會管」,就形成另一個問題:人口老齡化,出生率下降導致養老入不敷出,國家被迫提高退休年齡。勞動力不足導致引入異族勞工,社會成分被擾亂。這些問題在歐洲已經很明顯了。很遺憾,中國因為計劃生育導致老齡化,也要走這條路。《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中國《婚姻法》也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是指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
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有經濟負擔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贍養時,
都應依法儘力履行這一義務直至父母死亡。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僅發生在婚生子女與父母間,
而且也發生在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間,養子女與養父母間和繼子女與履行了扶養教育義務的繼父母之間。為保障受贍養人的合法權益,《婚姻法》規定: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者,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情節惡劣構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2)晚輩對長輩的贍養《婚姻法》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義務。這種贍養是有條件的,即須孫子女、外孫子女有負擔能力,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死亡。上述規定是保護老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措施。老媽經常對我說「我養你就是為了老了你養我!」雖是那麼個理兒,但是聽多了,總感覺是被綁架了,我生沒有權利,生下來就是為了養老媽,這聽起來怎麼那麼不舒服?!
實事求是。這話沒錯。
反駁說兒女未必靠得住的,我只問一句,養狗防老好使嗎?
某答案巴拉巴拉扯了幾千幾萬字。我就問一句,如果從現在開始,人人都是丁克,靠誰來防老?明明是那些丁克的佔了別人家的便宜。就別得了便宜再賣乖了。
那些趁年輕時候規劃好老了,能有退休金的。你們的退休金還不是別人的兒子辛勤工作掙出來的,交的五險一金再分給你的。沒了別人家的兒子,不養別人家的兒子,拿什麼防老?連生孩子這種事情,都要想到利益,為了防老。難道單純的就想養一個孩子,不行嗎。老子就是喜歡孩子,老子將來就算餓死,我也要養好自己的孩子。
推薦閱讀:
※8歲的孩子做事很磨蹭,專註力不夠,有什麼好方法改善?
※如何解決生孩子太早無法給予他足夠好的家庭環境但太晚又錯過妻子最佳生育年齡的難題?
※歐美國家的家庭生寶寶需要爺爺奶奶來帶嗎?
※幼兒貧血怎麼辦?是葯補好還是食補好?怎麼食補?
※如何給孩子斷奶?